[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1339076U - 一种工业废水脱色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业废水脱色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39076U
CN211339076U CN201921729999.8U CN201921729999U CN211339076U CN 211339076 U CN211339076 U CN 211339076U CN 201921729999 U CN201921729999 U CN 201921729999U CN 211339076 U CN211339076 U CN 2113390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flocculation
adsorption tank
adsorption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2999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和林
黄海鹏
邓海静
傅梦凯
吕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iyu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Group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Kaiyu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Kaiyu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Kaiyu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2999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390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390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390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工业废水脱色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级循环吸附池、一级高效絮凝沉淀池、二级吸附池、二级高效絮凝沉淀池、滤池及简单回用池,一级循环吸附池和二级吸附池上方设有活性炭加药装置,池内设有吸附池搅拌装置;一级和二级高效絮凝沉淀池内设有相互连通的反应区和沉淀区,反应区上方设有絮凝剂加药装置,反应区内设有絮凝沉淀池搅拌装置,沉淀区底部设有泥斗区,一级和二级高效絮凝沉淀池外分别设有与泥斗区连接的回流泵,回流泵与一级循环吸附池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活性炭回流循环再吸附的技术,降低废水色度处理成本;同时可以根据处理要求调整活性炭和絮凝剂的加药比例,进一步控制吨水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工业废水脱色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工业废水脱色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仅占世界水资源的6%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的平均水平的25%,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用水量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促进了污水回用技术快速发展。在我国排放的污水中,工业废水排放量大,排出的废水约占用水量的70~90%,因此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和回用具有重要意义。
大部分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有色的有机物,因此工业废水色度高,而色度是感官指标之一,去除难度较大,高浓度的色度废水易使居民等产生不适与意见,因此工业废水排放中的色度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工业废水中的色度物质多为不可生物降解或难降解物质,通过生物方法实现去除色度难度较大,目前常用的色度去除的方法有吸附法、混凝法、生物法、膜分离法、化学氧化法以及电絮凝法等。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高色度废水除色度装置”,其公告号CN206298400U,包括集水池,微电解池,氧化池,所述集水池上部设置有提升泵,集水池内的废水可经所述提升泵被送至电解池,电解池内盛有微电解填料,电解池上部设置有酸液投放泵及中转泵,所述氧化池上部设置有碱液投放泵及聚乙烯酰胺投放泵,利用微电解填料的特性,可使高色度废水中的发色基团降解,达到脱色效果,并且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强烈的吸附、絮凝作用,可把分散在水中残余的悬浮物、有毒有机物及有机大分子吸附、絮凝、沉淀分离。
但现有技术中的色度去除装置及方法,要使出水水质达标,所需的药剂投加量大、药品利用率低,吨水处理成本高,不利于大规模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色度去除装置及方法,要使出水水质达标,所需的药剂投加量大、药品利用率低,吨水处理成本高,不利于大规模应用的问题,提供一种工业废水脱色处理系统,利用吸附后的活性炭回流循环再吸附的技术,辅以新投加活性炭来提高活性炭的利用率,降低废水色度处理成本;同时该法可以根据外排水质或回用水质、回用率的要求调整活性炭和絮凝剂的加药比例,进一步控制吨水成本,适用于大规模处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业废水脱色处理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一级循环吸附池、一级高效絮凝沉淀池、二级吸附池、二级高效絮凝沉淀池、滤池及简单回用池,一级循环吸附池和二级吸附池上方设有活性炭加药装置,池内设有吸附池搅拌装置;一级高效絮凝沉淀池和二级高效絮凝沉淀池内设有相互连通的反应区和沉淀区,所述反应区上方设有絮凝剂加药装置,反应区内设有絮凝沉淀池搅拌装置,所述沉淀区底部设有泥斗区,一级高效絮凝沉淀池和二级高效絮凝沉淀池外分别设有与泥斗区连接的回流泵,回流泵通过管路与一级循环吸附池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脱色处理系统中设置两个吸附池和两个高效絮凝沉淀池,两个高效絮凝沉淀池中吸附后的活性炭可以通过回流泵回流至一级循环吸附池进行循环再吸附。废水先进入一级循环吸附池,与新投加的活性炭和回流的活性炭充分混合进行吸附反应,初步脱色和去除有机物;然后出水进入一级高效絮凝沉淀池内的反应区,与絮凝剂充分混合后在沉淀区进行絮凝沉淀,使废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活性炭一起沉淀至泥斗区,部分经回流泵回流至一级循环吸附池进行再吸附;一级高效絮凝沉淀池的出水进入二级吸附池,与新投加活性炭混合进行二次吸附反应,进一步脱色和去除有机物;二次吸附反应后的出水再进入二级高效絮凝沉淀池内进行二次絮凝沉淀,进一步使悬浮颗粒物和活性炭沉淀至泥斗区,部分再回流至一级循环吸附池进行再吸附;经两次吸附和絮凝沉淀后的出水再进入滤池,进一步过滤废水中未沉淀的活性炭和悬浮物质,使出水达标,最终进入简单回用池进行回用或外排。
本实用新型中的废水脱色处理系统,包括两级吸附和絮凝沉淀系统,可以根据水质需求调整各级吸附和絮凝沉淀时活性炭与絮凝剂的投加比例及投加量,使得出水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可以灵活选择采用一级或多级吸附沉淀工艺来控制吨水成本费用;并且通过吸附后的活性炭回流循环再吸附,提高了活性炭的利用率,在保证出水达标的前提下,有效减少了药品的投加量,使得工业废水脱色处理高效且经济,满足实际处理需求。
作为优选,一级高效絮凝沉淀池和二级高效絮凝沉淀池的沉淀区内设有刮泥机,沉淀区上方设有出水堰。在高效絮凝沉淀池的沉淀区内设置刮泥机,可以辅助絮凝沉淀后的污泥顺利进入泥斗区回流或排出,提高处理效率;经絮凝沉淀后的出水可以通过上方的出水堰流出进入下一级处理装置。
作为优选,一级高效絮凝沉淀池和二级高效絮凝沉淀池外还分别设有与泥斗区连接的排泥泵。处理时可以根据实际废水的处理需求,使一部分经高效絮凝沉淀池沉淀后的污泥通过回流泵回流至一级循环吸附池进行循环再吸附,另一部分通过排泥泵排至后续的污泥池进行后处理。
作为优选,滤池包括滤池本体,所述滤池本体一侧的上方设有高位进水槽,另一侧的下方设有冲洗水箱,所述滤池本体内设有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布水器、过滤层和格栅,所述布水器与冲洗水箱通过虹吸管和辅助虹吸管连通,所述虹吸管包括上升段、弯折段和下降段,所述辅助虹吸管在弯折段与虹吸管连通,所述高位进水槽与虹吸管的上升段通过进水管连通,所述高位进水槽与二级高效絮凝沉淀池连接,所述滤池本体上方设有出水堰。
二级高效絮凝沉淀池的出水进入高位进水槽后,通过进水管进入虹吸管的上升段,然后经过布水器均匀分布在过滤层表面,经过滤层和格栅将悬浮物过滤后,清水上升至滤池本体内,并经出水堰流入简单回用池;随着过滤时间的增加,过滤层不断截留悬浮物,水头损失逐渐增大,因而促使虹吸管内的水位不断升高,当水位达到辅助虹吸管管口时,便发生虹吸作用,水自下而上通过过滤层,对过滤层进行反冲洗,当水面重新降至一定高度时,虹吸结束,进入下一个过滤周期。该滤池无需大型阀门及相应的开闭控制设备,利用滤池本身的水位进行反冲洗,无需另设冲洗水箱和冲洗水泵,易于自动化操作。
作为优选,布水器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顶盖、布水挡板和引流板。在布水挡板和引流板的作用下可以使进水均匀的分布在过滤层表面,提高过滤效果。
作为优选,简单回用池中设有液位计,保证处理出水的液位稳定。
作为优选,简单回用池外设有与简单回用池连接的回用泵和外排泵。进入简单回用池的处理后的水可以通过回用泵供给车间回用,或通过外排泵直接排放。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废水脱色处理系统包括两级吸附和絮凝沉淀系统,可以根据水质需求调整各级吸附和絮凝沉淀时活性炭与絮凝剂的投加比例及投加量,使得出水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可以灵活选择采用一级或多级吸附沉淀工艺来控制吨水成本费用;并且通过吸附后的活性炭回流循环再吸附,提高了活性炭的利用率,在保证出水达标的前提下,有效减少了药品的投加量,使得工业废水脱色处理高效且经济,满足实际处理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处理流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滤池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一级循环吸附池、 2一级高效絮凝沉淀池、 201反应区、 202沉淀区、 203泥斗区、 3二级吸附池、 4二级高效絮凝沉淀池、 5滤池、 501滤池本体、 502高位进水槽、503冲洗水箱、 504顶盖、 505布水挡板、 506引流板、 507过滤层、 508格栅、 509虹吸管、510辅助虹吸管、 511进水管、 6简单回用池、 7活性炭加药装置、 8吸附池搅拌装置、 9絮凝剂加药装置、 10絮凝沉淀池搅拌装置、 11回流泵、 12刮泥机、 13出水堰、 14排泥泵、15液位计、 16回用泵、 17外排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仅为各装置的结构和连接示意图,不代表实际摆放及管路铺设。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仪器和装置无具体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仪器和装置,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
如图1所示,一种工业废水脱色处理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一级循环吸附池1、一级高效絮凝沉淀池2、二级吸附池3、二级高效絮凝沉淀池4、滤池5及简单回用池6。
一级循环吸附池和二级吸附池上方设有活性炭加药装置7,池内设有吸附池搅拌装置8,吸附池搅拌装置为由驱动电机驱动的搅拌桨。
一级高效絮凝沉淀池和二级高效絮凝沉淀池内设有相互连通的反应区201和沉淀区202,反应区上方设有絮凝剂加药装置9,反应区内设有絮凝沉淀池搅拌装置10,絮凝沉淀池搅拌装置为由驱动电机驱动的搅拌桨。沉淀区底部设有泥斗区203,沉淀区内设有刮泥机12,沉淀区上方设有出水堰13。一级高效絮凝沉淀池和二级高效絮凝沉淀池外分别设有与泥斗区连接的回流泵11和排泥泵14,回流泵通过管路与一级循环吸附池连接。
如图2所示,滤池包括滤池本体501,滤池本体左侧的上方设有高位进水槽502,右侧的下方设有冲洗水箱503,滤池本体内设有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布水器、过滤层507和格栅508,布水器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顶盖504、布水挡板505和引流板506。布水器与冲洗水箱通过虹吸管509和辅助虹吸管510连通,虹吸管包括上升段、弯折段和下降段,辅助虹吸管在弯折段与虹吸管连通。高位进水槽与虹吸管的上升段通过进水管511连通,高位进水槽与二级高效絮凝沉淀池连接,滤池本体上方设有出水堰。
简单回用池中设有液位计15,简单回用池外设有与简单回用池连接的回用泵16和外排泵17。
用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处理工业废水时,废水先进入一级循环吸附池,与通过活性炭加药装置新投加的活性炭和从两个高效絮凝沉淀池中回流的活性炭充分混合进行吸附反应,初步脱色和去除有机物;然后出水进入一级高效絮凝沉淀池内的反应区,与通过絮凝剂加药装置投加的絮凝剂(PAC、PAM)充分混合后在沉淀区进行絮凝沉淀,使废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活性炭一起沉淀至泥斗区,部分经回流泵回流至一级循环吸附池进行再吸附;一级高效絮凝沉淀池的出水进入二级吸附池,与新投加活性炭混合进行二次吸附反应,进一步脱色和去除有机物;二次吸附反应后的出水再进入二级高效絮凝沉淀池内的反应区,与投加的絮凝剂充分混合后在沉淀区进行二次絮凝沉淀,进一步使悬浮颗粒物和活性炭沉淀至泥斗区,部分再回流至一级循环吸附池进行再吸附;经两次吸附和絮凝沉淀后的出水再进入滤池,进一步过滤废水中未沉淀的活性炭和悬浮物质,使出水达标,最终进入简单回用池进行回用或外排。
某印染厂废水处理总量为7000t/d,处理设计进水pH=6~9,CODcr≤120mg/L,色度≤80mg/L,经本系统处理后,回用水出水pH=6~9,COD<80mg/L,色度<20倍,满足简单回用水水质要求(pH=6~9,COD<100mg/L,色度<30倍)。处理回用水运行费用为3.00元/吨水(含电费、药剂、人工、污泥处置费用等),经济高效,满足实际处理下需求。

Claims (7)

1.一种工业废水脱色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一级循环吸附池(1)、一级高效絮凝沉淀池(2)、二级吸附池(3)、二级高效絮凝沉淀池(4)、滤池(5)及简单回用池(6),所述一级循环吸附池和二级吸附池上方设有活性炭加药装置(7),池内设有吸附池搅拌装置(8);所述一级高效絮凝沉淀池和二级高效絮凝沉淀池内设有相互连通的反应区(201)和沉淀区(202),所述反应区上方设有絮凝剂加药装置(9),反应区内设有絮凝沉淀池搅拌装置(10),所述沉淀区底部设有泥斗区(203),一级高效絮凝沉淀池和二级高效絮凝沉淀池外分别设有与泥斗区连接的回流泵(11),所述回流泵通过管路与一级循环吸附池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废水脱色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一级高效絮凝沉淀池和二级高效絮凝沉淀池的沉淀区内设有刮泥机(12),沉淀区上方设有出水堰(1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工业废水脱色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一级高效絮凝沉淀池和二级高效絮凝沉淀池外还分别设有与泥斗区连接的排泥泵(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废水脱色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滤池包括滤池本体(501),所述滤池本体一侧的上方设有高位进水槽(502),另一侧的下方设有冲洗水箱(503),所述滤池本体内设有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布水器、过滤层(507)和格栅(508),所述布水器与冲洗水箱通过虹吸管(509)和辅助虹吸管(510)连通,所述虹吸管包括上升段、弯折段和下降段,所述辅助虹吸管在弯折段与虹吸管连通,所述高位进水槽与虹吸管的上升段通过进水管(511)连通,所述高位进水槽与二级高效絮凝沉淀池连接,所述滤池本体上方设有出水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工业废水脱色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布水器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顶盖(504)、布水挡板(505)和引流板(5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废水脱色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简单回用池中设有液位计(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废水脱色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简单回用池外设有与简单回用池连接的回用泵(16)和外排泵(17)。
CN201921729999.8U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工业废水脱色处理系统 Active CN2113390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29999.8U CN211339076U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工业废水脱色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29999.8U CN211339076U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工业废水脱色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39076U true CN211339076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00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29999.8U Active CN211339076U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工业废水脱色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390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45191A (zh) * 2021-10-28 2021-12-28 北京冽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级高效混凝沉淀一体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45191A (zh) * 2021-10-28 2021-12-28 北京冽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级高效混凝沉淀一体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91123B (zh)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系统
CN102659227B (zh) 一种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水净化池及其净化工艺
CN203728688U (zh) 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设备
CN208814853U (zh) 快速生化池与高效沉淀池结合的黑臭水处理系统
CN202390287U (zh) 处理印染废水的内置铁炭uasb-sbr联用系统
CN208829353U (zh) 污水处理沉淀装置
CN204185333U (zh) 一体化深度处理系统
CN103626323B (zh) 一种制药、造纸废水深度处理的工艺方法及专用装置
CN211339076U (zh) 一种工业废水脱色处理系统
CN113830952A (zh) 磷矿矿井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05710190U (zh) 一种应用于油田采出水的一体化处理装置
CN101475293A (zh) 一种废水处理回用工艺
CN208829505U (zh) 精细化工废水经mvr蒸馏后的后处理系统
CN216997800U (zh) 一种集混凝沉淀于一体的高效机械澄清固液分离装置
CN216549781U (zh)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池
CN217051880U (zh) 一种高效活性炭吸附加载沉淀池
CN206396000U (zh) 养殖污水处理系统
CN215208965U (zh) 一种重介质磁混凝高效一体化页岩气采出水净化装置
CN205556392U (zh)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CN212450984U (zh) 一种中型人工砂石加工后的废水处理系统
CN210176689U (zh) 一种含磷高的废水处理设备
CN209685531U (zh) 废水处理系统
CN211111591U (zh)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系统
CN209679668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装置
CN100443425C (zh) 中小型污水源快速处理工艺及其一体化快速型污水处理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1701, building 1, No.22, Xinbei Road, Oriental Century Center,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1200

Patentee after: Kaiyu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701, building 1, No.22, Xinbei Road, Oriental Century Center,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1200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KAIYU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