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70175U - 自带烤盘的方便烤鱼盒 - Google Patents
自带烤盘的方便烤鱼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270175U CN211270175U CN201922420013.5U CN201922420013U CN211270175U CN 211270175 U CN211270175 U CN 211270175U CN 201922420013 U CN201922420013 U CN 201922420013U CN 211270175 U CN211270175 U CN 2112701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x body
- roasting
- box
- tray
- fis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带烤盘的方便烤鱼盒,包括盒体和烤盘;所述盒体的顶部为敞口,盒体的侧面设有通风口,盒体的内部用于收纳烤鱼食材和燃料;所述烤盘从其底部向其开口逐渐外扩,使得烤盘的底部可从盒体顶部的敞口嵌入盒体内,烤盘的开口可套在盒体外以盖住盒体的顶部。本实用新型的烤盘既可以作为盒体的盒盖使用,又可以作为加热烤鱼的器皿使用,便于携带烤鱼食材,方便人们随时随地加热食用烤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烤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带烤盘的方便烤鱼盒。
背景技术
烤鱼是一种有名的中华美食,传统的烤鱼必须到实体餐饮店现杀现烤,需要专业的厨师烹制,且不便于携带,因而,消费者在居家或者旅行时,无法随时随地吃到烤鱼。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带烤盘的方便烤鱼盒,以便于携带烤鱼食材,方便人们随时随地加热食用烤鱼。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带烤盘的方便烤鱼盒,包括盒体和烤盘;所述盒体的顶部为敞口,盒体的侧面设有通风口,盒体的内部用于收纳烤鱼食材和燃料;所述烤盘从其底部向其开口逐渐外扩,使得烤盘的底部可从盒体顶部的敞口嵌入盒体内,烤盘的开口可套在盒体外以盖住盒体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盒体为矩形盒体,所述烤盘为矩形烤盘。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口包括设于所述盒体侧部的转角处的第一通风口,侧部的每个转角处均在不同的高度分布有多个所述第一通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口还包括设于盒体底部的转角处中部的第二通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盒体采用马口铁制成,所述烤盘采用食用级不绣钢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烤盘的开口端的外周缘设置有外沿。
进一步地,所述盒体的上部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卡台,所述烤盘的开口端的内周缘设置有第二卡台,烤盘盖在盒体上时,所述盒体的上端抵在烤盘的内侧表面,且所述第二卡台卡在所述第一卡台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可将加工好的烤鱼食材及燃料收纳于盒体内,烤盘可作为盒盖使用,需要食用时,打开烤盘并将盒体内的烤鱼食材取出,然后将烤鱼食材放入翻过来的烤盘中,然后将燃料放入盒体内并点燃,再将烤盘的底部从盒体顶部的敞口嵌入盒体内,即可对烤鱼食材进行加热,烤鱼食材加热后即可食用,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烤盘既可以作为盒体的盒盖使用,又可以作为加热烤鱼的器皿使用,便于携带烤鱼食材,方便人们随时随地加热食用烤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烤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烤盘盖合在盒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烤盘的底部嵌入盒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表示盒体;11表示敞口;121表示第一通风口;122表示第二通风口;13表示第一卡台;20表示烤盘;21表示外沿;22表示第二卡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带烤盘的方便烤鱼盒,包括盒体10和烤盘20;盒体10的顶部为敞口11,盒体10的侧面设有通风口,盒体10的内部用于收纳烤鱼食材和燃料。这里,加工好的烤鱼食材采用真空包装,燃料可以采用酒精块。
烤盘20从其底部向其开口逐渐外扩,使得烤盘20的底部可从盒体10顶部的敞口11嵌入盒体10内,烤盘20的开口可套在盒体10外以盖住盒体10的顶部。
需要说明的是,盒体10和烤盘20的形状可为矩形,也可以为圆形,或者其它形状,在本实施例中,盒体10优选为矩形盒体10,烤盘20优选为矩形烤盘20,以使盒体10和烤盘20的形状与烤鱼的形状相适。
这里的盒体10可以采用马口铁制成,烤盘20可以采用食用级不绣钢制成。当然,盒体10和烤盘20的材料不仅限于此,例如:盒体10可以采用内部设防火层的纸盒或塑料盒,烤盘20采用铝盘等。
本实施例可将加工好的烤鱼食材及燃料收纳于盒体10内,烤盘20可作为盒盖使用(参照图3),需要食用时,打开烤盘20并将盒体10内的烤鱼食材取出,然后将烤鱼食材放入翻过来的烤盘20中,然后将燃料放入盒体10内并点燃,再将烤盘20的底部从盒体10顶部的敞口11嵌入盒体10内(参照图4),即可对烤鱼食材进行加热,烤鱼食材加热后即可食用,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烤盘20既可以作为盒体10的盒盖使用,又可以作为加热烤鱼的器皿使用,便于携带烤鱼食材,方便人们随时随地加热食用烤鱼。
作为一种优选的示例,通风口包括设于盒体10侧部的转角处的第一通风口121,侧部的每个转角处均在不同的高度分布有多个第一通风口121,本申请在加热烤鱼时能够通过第一通风口121通入空气,为燃料的燃烧供氧,采用不同高度的第一通风口121的设计,有助于气流循环,提高供氧量。更优地,通风口还包括设于盒体10底部的转角处中部的第二通风口122,这样既能够提高通风量,还能够增加通风的方位,进一步提高空气循环,提高供氧量。
此外,烤盘20的开口端的外周缘设置有外沿21,通过设置外沿21,方便将盖在盒体10上的烤盘20取下,同时方便在加热食用过程中移动烤盘20。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实施例二除了具备实施例一的技术特征外,还具备如下技术特征:盒体10的上部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卡台13,烤盘20的开口端的内周缘设置有第二卡台22,烤盘20盖在盒体10上时,盒体10的上端抵在烤盘20的内侧表面,且第二卡台22卡在第一卡台13下,这样能够确保烤盘20能够稳固地盖在盒体10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自带烤盘的方便烤鱼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和烤盘;
所述盒体的顶部为敞口,盒体的侧面设有通风口,盒体的内部用于收纳烤鱼食材和燃料;
所述烤盘从其底部向其开口逐渐外扩,使得烤盘的底部可从盒体顶部的敞口嵌入盒体内,烤盘的开口可套在盒体外以盖住盒体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烤盘的方便烤鱼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为矩形盒体,所述烤盘为矩形烤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带烤盘的方便烤鱼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包括设于所述盒体侧部的转角处的第一通风口,侧部的每个转角处均在不同的高度分布有多个所述第一通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带烤盘的方便烤鱼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还包括设于盒体底部的转角处中部的第二通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烤盘的方便烤鱼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采用马口铁制成,所述烤盘采用食用级不绣钢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烤盘的方便烤鱼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烤盘的开口端的外周缘设置有外沿。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自带烤盘的方便烤鱼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上部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卡台,所述烤盘的开口端的内周缘设置有第二卡台,烤盘盖在盒体上时,所述盒体的上端抵在烤盘的内侧表面,且所述第二卡台卡在所述第一卡台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20013.5U CN211270175U (zh) | 2019-12-27 | 2019-12-27 | 自带烤盘的方便烤鱼盒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20013.5U CN211270175U (zh) | 2019-12-27 | 2019-12-27 | 自带烤盘的方便烤鱼盒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270175U true CN211270175U (zh) | 2020-08-18 |
Family
ID=72027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420013.5U Active CN211270175U (zh) | 2019-12-27 | 2019-12-27 | 自带烤盘的方便烤鱼盒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270175U (zh) |
-
2019
- 2019-12-27 CN CN201922420013.5U patent/CN21127017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970858A (en) | Table top grill | |
US20050235838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arrier submersion cooking | |
US6401602B1 (en) | Multi-purpose cooking pan | |
KR101311121B1 (ko) | 멀티 쿠커 | |
CN211270175U (zh) | 自带烤盘的方便烤鱼盒 | |
CN203263032U (zh) | 一种蒸煮锅具结构 | |
JP2002300966A (ja) | 容器兼用蒸し器 | |
CN215502432U (zh) | 一种具有新型隔板的多功能锅 | |
CN110897513B (zh) | 自带烤盘的方便烤鱼盒 | |
US20190069353A1 (en) | Dimpled Wok | |
CN212326181U (zh) | 烤盘及具有其的烤箱 | |
CN210158502U (zh) | 一种多士炉 | |
CN203943489U (zh) | 多功能锅具 | |
CN2450998Y (zh) | 分离区隔式蒸汽锅 | |
TWM514280U (zh) | 蒸煮用容器架 | |
CN215605121U (zh) | 双层灶体多功能户外篝火灶 | |
JP2001017312A (ja) | 多機能鍋 | |
CN216364762U (zh) | 锅具和厨具 | |
JPS5845615Y2 (ja) | 炊飯器の逸出蒸気を利用する蒸し器 | |
CN204378850U (zh) | 蒸煮并用式电子锅 | |
CN211299604U (zh) | 多功能节能烧烤炉 | |
CN211833994U (zh) | 一种便携式猪肉自热锅 | |
CN213309022U (zh) | 一种蒸屉 | |
CN217852487U (zh) | 具调节透气作用的炊具盖 | |
CN215305171U (zh) | 一种新型炭烤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09 Address after: No. 485, Hongxing East Road, Wuqiao Street, Wanzhou District, Chongqing 404100 Patentee after: Jianglaihao (Chongqing) Food Co.,Ltd. Address before: 404100 8-4, No.72, Fuxiang community, Wanzhou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Xu Zhongy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