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43487U - 一种穿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穿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243487U CN211243487U CN201920432330.6U CN201920432330U CN211243487U CN 211243487 U CN211243487 U CN 211243487U CN 201920432330 U CN201920432330 U CN 201920432330U CN 211243487 U CN211243487 U CN 2112434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 cavity
- slide rail
- groove
-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穿刺装置,包括基座、伸缩件以及卡板,所述基座包括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平行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上,且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二基座连接处的两侧各设有卡板推进滑槽,所述卡板是内空的,所述卡板顶部设有中间凸台,所述卡板相对轴向滑动的卡设在所述卡板推进滑槽内,所述第二基座的一侧面开设有插腔,所述伸缩件设有插筒,所述插筒相对轴向滑动的插设在所述插腔中,所述第一基座的顶部设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以放入医用穿刺针。本实用新型的穿刺装置,既能操作方便,无菌安全,又能换戴不容易过敏纯银、纯金的耳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刺装置领域,主要用于人体穿刺,比如耳垂、耳骨、鼻孔等。
背景技术
近年来,穿耳孔以及其他的人体穿刺作为时尚元素的一种,被很多时尚男女生所追逐。目前的穿耳方法除传统的老法外,主要有“耳钉枪”子弹穿孔法和手动推进穿耳法,“耳钉枪”子弹穿孔法操作简便,使用较为普遍,缺点是消毒不到位易发生感染,器械均非一次性的,每次都是重复使用容易发生血液病的交叉感染;现有技术授权专利CN204671199U公开的手动推进穿耳器法技术,不仅是一次性的穿孔设备,无交叉感染的风险,穿孔操作还简单快捷、定位准确。但是此方法的缺点有:一、只能穿钢钉,容易过敏;二、现有技术工具的支撑耳垂后面的部位太厚,特别针对耳垂长的比较贴脑后勺的这种耳形时,此厚度使得该工具不能准确的、不能完全的放进耳垂的最根部,导致被穿部位不容易垂直,易发生歪斜;三、尤其在穿刺薄耳垂时,耳钉处所设置的作为支撑点的长条状薄片,因耳钉处高度与耳钉托同轴的高度过高,其所留空间不能完全支持到受力面,容易打歪的问题;四、尤其是厚耳垂穿完耳钉,耳钉后面所带有的塞子,因耳垂厚,耳垂后面戴上塞子太紧,不方便清洁耳洞,且塞子上还容易积攒分泌物及污垢,导致耳洞发炎。
针对上述穿孔法存在的不足,设计了一种结构精巧,既能操作方便,无菌安全,又能换戴不容易过敏纯银、纯金的耳钉,同时解决了因现有技术工具的支撑耳垂后面的部位太厚,特别针对耳垂长的比较贴脑后勺的这种耳形时,此厚度使得该工具不能准确的、不能完全的放进耳垂的根部,导致被穿部位不容易垂直,易发生歪斜的问题;解决了尤其在穿刺薄耳垂时,耳钉处所设置的作为支撑点的长条状薄片,因耳钉处高度与耳钉托同轴的高度过高,其所留空间不能完全支持到受力面,容易打歪的问题;解决了尤其是厚耳垂穿完耳钉,耳钉后面所带有的塞子,因耳垂厚,耳垂后面戴上塞子太紧,不方便清洁耳洞,且塞子上还容易积攒分泌物及污垢,导致耳洞发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穿刺装置,以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包括:一、只能穿钢钉,容易过敏;二、现有技术工具的支撑耳垂后面的部位太厚,特别针对耳垂长的比较贴脑后勺的这种耳形时,此厚度使得该工具不能准确的、不能完全的放进耳垂的最根部,导致被穿部位不容易垂直,易发生歪斜;三、耳钉处高度与耳钉托同轴的高度过高,当耳钉推出去时,耳钉处设置的长条状薄片作为支撑点,其所留空间不能完全支持到受力面,尤其是遇到薄耳垂,容易打歪;四、打完戴的耳钉后面有塞子,厚耳垂戴上太紧了,塞子不方便清洁耳洞,塞子上容易积攒分泌物及污垢,导致耳洞发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刺装置,包括基座、伸缩件以及卡板,所述基座包括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平行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上,且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二基座连接处的两侧各设有卡板推进滑槽,所述卡板是内空的,所述卡板顶部设有中间凸台,所述卡板相对轴向滑动的卡设在所述卡板推进滑槽内,所述第二基座的一侧面开设有插腔,所述伸缩件设有插筒,所述插筒相对轴向滑动的插设在所述插腔中,所述第一基座的顶部设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以放入医用穿刺针。本实用新型的穿刺装置,既能操作方便,无菌安全,又能换戴不容易过敏纯银、纯金的耳钉。
优先的,所述伸缩件还设有针座,所述针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横截面为U型,所述U型的宽度为所述针座的1/4-2/3,此宽度的设置能更好的扩大操作者的视野,更快速且准确找寻穿刺位置定位。所述U型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基座的高度,此高度使得当推进所述卡板,带动所述穿刺针进行穿刺的时候,穿刺针能穿过所述U型。
优先的,所述伸缩件还设有插筒,所述插筒上设有一轴向管孔,所述轴向管孔为盲孔且开口对应于所述插筒的插入端,所述轴向管孔中插设有一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上与插入于所述轴向管孔的一端对应的另一端抵持在所述插腔的腔底壁上,所述插腔的腔底壁上还凸设有一与所述轴向管孔同轴的弹簧定位柱,所述压缩弹簧抵持在所述插腔的腔底壁上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弹簧定位柱上。
优先的,所述伸缩件还设有滑轨,所述滑轨的横截面呈T形,所述插筒平行的固定设置在所述滑轨的一端对应T形截面的中间肋上,所述滑轨上对应T 形截面的两侧边分别可轴向滑动的键设在所述插腔两侧内壁上的两条滑轨定位滑槽中,所述滑轨定位滑槽用以定位所述滑轨的移动。所述滑轨的一端固定还设有固定板,所述针座的底部设置在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的高度低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基座的高度,确保穿刺的时候不碰到所述手指,以免手指受伤。所述针座的宽度为所述固定板的1/2-2/3,此所述针座的宽度既解决了所述针座太窄不容易定位,进而导致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又解决了所述针座太宽不能准确的、全部的放进长耳垂和比较贴脑后勺耳垂的最根部,进而导致被穿部位不容易垂直,易发生歪斜的问题。所述针座的厚度厚于或等于所述固定板的厚度,所述针座的厚度为2-6mm,此厚度既避免所述针座太薄强度不够,又避免所述针座太厚不能全部放进耳垂的最根部,进而导致被穿部位不容易垂直,易发生歪斜。
优先的,所述卡板包括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的侧面无挡板,所述第二端部的侧面设有挡板,且所述卡板的底部两侧各设有可卡在所述卡板推进滑槽中的底部凸肋,所述底部凸肋与所述卡板的两个长侧面是一体成型,所述底部凸肋是从所述卡板的第一端部开始延伸的,所述底部凸肋与所述尾部凸台的配合设置以限制所述卡板的滑向所述第一基座尾部的长度。
优先的,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和深度都是0.4-1.6mm,用以卡住所述医用穿刺针,不宜太松不宜太紧。
优先的,所述插腔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对应凸设有分隔凸肋,两条所述分隔凸肋可将所述插腔分隔成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所述插腔中对应凸设有所述分隔凸肋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轨定位滑槽,所述滑轨定位滑槽用以滑动的插设所述伸缩件。
优先的,所属第一基座还设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二基座还设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基座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基座的第一端部的侧面在同一个平面上,所述第一基座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基座的第二端部的侧面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且所述第一基座的第二端部短于第二基座的第二端部,或所述第一基座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基座的第二端部的侧面在同一个平面上,且所述第一基座的第二端部等于第二基座的第二端部。当所述第一基座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基座的第二端部的侧面不在同一平面上时,所述底部凸肋的长度为所述卡板的1/3-2/3,当所述第一基座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基座的第二端部的侧面在同一平面上时,所述底部凸肋的长度为所述卡板的1/4-2/4。所此所述底部凸肋的长度范围确保放入所述第一凹槽的医用穿刺针的针尖不能碰到耳垂。
优先的,所述第一基座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基座是通过所述卡板推进滑槽的尾部凸台固定连接起来,以防所述卡板滑出所述第一基座。
优先的,所述第二基座的底部开设有一条型的卡槽孔,所述卡槽孔与所述滑轨平行并且一端贯穿所述插腔的底壁,所述插腔中开设所述卡槽孔的内侧壁上位于所述插腔的腔口至所述卡槽孔之间开设有引导滑槽,所述引导滑槽的深度由所述插腔的腔口至所述卡槽孔之间逐渐变浅,所述引导滑槽的槽底壁呈倾斜的引导面;所述滑轨上对应插入所述插腔中的一端的端面上延伸设置有一弹性卡钩,所述滑轨插设于所述插腔中,所述弹性卡钩可钩卡在所述卡槽孔中与所述引导滑槽对应的一侧孔壁上。借助所述引导滑槽在所述滑轨插入所述插腔中时引导所述弹性卡钩跳入所述卡槽孔中,当所述弹性卡钩卡入所述卡槽孔中后,所述滑轨可在所述弹性卡钩与所述卡槽孔之间的限制作用下,有效的轴向限位在所述插腔中,不至于轻易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所述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所述基座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所述卡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所述伸缩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的所述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现有技术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如图8所示的现有技术中,所述两个相互扣合的夹壳32中可固定夹持一穿耳钉b,所述耳钉b相对轴向刺穿使用者的耳垂插入所述钉卡座23中的耳钉卡a中,所述穿耳钉b以及耳钉卡a留在使用者的耳垂上。现有技术中的耳钉b和耳钉卡a是和穿耳器固定在一起进行穿耳的,因耳钉需有一定硬度的材质才可以不费劲、痛感小、且快速的穿过,所以现有技术选用类似医用钢材质的耳钉,但不会选用纯金纯银,因纯金纯银的金属质地太软不容易穿过耳垂,更不容穿过耳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此问题,因本实用新型不是直接用耳钉穿耳垂的,耳钉不是固定于穿刺装置上的,是换戴上去的。本实用新型直接穿耳是采用一次性无菌包装的医用穿刺针穿刺的,穿过耳垂后,再手握持针钳夹住纯金纯银的耳钉把医用穿刺针替换上,把不易过敏的纯金纯银耳钉留在耳洞里。
另外,所述医用穿刺针是一次性无菌的,一孔一针,无交叉感染的风险,本实用新型穿刺装置,制作成本低廉,可以高温消毒一次性包装作为穿孔设备,亦无交叉感染的风险,因穿刺装置不接触血液创口,使用前高温消毒也可多次使用,无交叉感染的风险。具体方法详见实施例。
实施例一
以下将结合附图1至5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穿刺装置作更为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穿刺装置,如图1-图5所示,包括基座1、卡板2以及伸缩件3,所述基座1包括第一基座11和第二基座12,所述第一基座11平行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12上,且所述第一基座11与所述第二基座12连接处的两侧各设有卡板推进滑槽13,所述第一基座11和所述第二基座12分别设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基座的第一端部111与所述第二基座的第一端部121的侧面在同一个平面上。本实施例所述第一基座11呈方块状,所述第一基座11的顶部设第一凹槽113,所述第一凹槽是用来放入医用穿刺针完成穿刺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板2可相对滑动的卡设在所述第一基座11与所述第二基座12连接处的所述卡板推进滑槽13中,所述卡板2是内空的,所述卡板2 包括第一端部21及第二端部22,所述第一端部21的侧面无挡板,所述第二端部22的侧面设有挡板,且所述卡板2的底部两侧各设有可卡在所述卡板2推进滑槽的中的底部凸肋23,所述底部凸肋23与所述卡板2的两个长侧面是一体成型,所述卡板2顶部设有中间凸台24。所述卡板的中间凸台24是用来推进医用穿刺针的,使之到合适的长度,便于替换。也就是说使用者将医用穿刺针放入所述第一凹槽113内后,手捏住所述第一基座11和所述伸缩件3,用劲穿刺耳垂,之后,另一手推进所述卡板2所述中间凸台24将所述医用穿刺针推出耳垂后一段长度,再手握持针钳夹住纯金纯银的耳钉把所述医用穿刺针替换上,把不易过敏的纯金纯银耳钉留在耳洞里。所述纯金纯银的耳钉的长度长于常规耳钉,便于穿过耳垂后在耳垂后面人工弯成闭合的圈状,不贴耳垂,透气,不易积攒分泌物及污垢,易于清洁,以解决现有技术工具中,尤其是厚耳垂穿完耳钉,耳钉后面所带有的塞子,因耳垂厚,耳垂后面戴上塞子太紧,不方便清洁耳洞,且塞子上还容易积攒分泌物及污垢,导致耳洞发炎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基座的第二端部112与所述第二基座的第二端部122的侧面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且所述第一基座的第二端部112短于第二基座的第二端部122,相应的所述卡板2的长度也短于所述第二基座12,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基座的第二端部112与所述第二基座12 是通过所述卡板2推进滑槽的尾部凸台126固定连接起来,使得所述尾部凸台 126能挡住所述卡板2不能滑出所述第一基座11。
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所述第一基座11的顶部第一凹槽113的宽度和深度都是0.4-1.6mm,用以卡住所述医用穿刺针,不宜太松不宜太紧,太松所述用穿刺针容易掉出,既浪费穿刺针又耽误时间,太紧不容易放进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医用穿刺针的根部抵在卡板2的中间凸台24上,使之不易滑出所述第一凹槽113。
本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基座12呈方块状,所述第二基座12上对应方块的一侧面上开设有插腔123,所述插腔123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对应凸设有分隔凸肋124,两条所述分隔凸肋124可将所述插腔123分隔成所述第一基座11和所述第二基座12,所述插腔123中对应凸设有所述分隔凸肋 124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轨定位滑槽125。所述滑轨定位滑槽125用以滑动的插设所述伸缩件3。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伸缩件3包括插筒31、滑轨32以及针座 33,所述插筒31可相对轴向滑动的插设在所述插腔中123,所述滑轨32的横截面呈T形,所述插筒31平行的固定设置在所述滑轨32的一端对应T形截面的中间肋34上,所述滑轨32上对应T形截面的两侧边分别可轴向滑动的键设在所述插腔123两侧内的移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针座33的底部设置在固定板35上,所述固定板35固定连接在所述滑轨32上,所述滑轨32定位于所述滑轨定位滑槽125 中。所述针座33的固定板35的高度低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基座12的高度,确保穿刺的时候不碰到手指,以免手指受伤。所述针座的厚度为2-6mm,既避免所述针座33太薄强度不够,又避免所述针座33太厚不能全部放进耳垂的最根部,进而导致被穿部位不容易垂直,易发生歪斜。所述针座33的宽度为所述固定板 35的1/2-2/3,此所述针座33的宽度既解决了所述针座33太窄不容易定位,进而导致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又解决了所述针座33太宽不能准确的、全部的放进长耳垂和比较贴脑后勺耳垂的最根部,进而导致被穿部位不容易垂直,易发生歪斜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针座33还开设第二凹槽38,所述第二凹槽 38的横截面为U型,所述U型的宽度为所述针座33的1/4-2/3,此宽度的设置能更好的扩大操作者的视野,更快速且准确找寻穿刺位置定位。所述第二凹槽 38的横截面为U型,所述U型的宽度为所述针座的1/4-2/3,所述U型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基座12的高度,此高度使得当推进所述卡板2,带动所述穿刺针进行穿刺的时候,穿刺针能穿过所述U型。所述第二凹槽38的U型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工具中,尤其在穿刺薄耳垂时,耳钉处所设置的作为支撑点的长条状薄片,因耳钉处高度与耳钉托同轴的高度过高,其所留空间不能完全支持到受力面,容易打歪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插筒31上设有一轴向管孔36,所述轴向管孔36为盲孔且开口对应于所述插筒31的插入端,所述轴向管孔36中插设有一压缩弹簧4,所述压缩弹簧4上与插入于所述轴向管孔36的一端对应的另一端抵持在所述插腔123的腔底壁上,所述插腔123的腔底壁上还凸设有一与所述轴向管孔同轴的弹簧定位柱127,所述压缩弹簧4抵持在所述插腔123的腔底壁上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弹簧定位柱127上,利用所述压缩弹簧4使得所述滑轨32能够在所述插筒32受到的弹性恢复力的带动下自动由所述插腔向外滑出。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所述第二基座12的底部开设有一条型的卡槽孔128,所述卡槽孔128与所述滑轨32平行并且一端贯穿所述插腔123 的底壁,所述插腔123中开设所述卡槽孔128的内侧壁上位于所述插腔123的腔口至所述卡槽孔之间开设有引导滑槽129,所述引导滑槽129的深度由所述插腔123的腔口至所述卡槽孔128之间逐渐变浅,所述引导滑槽129的槽底壁呈倾斜的引导面;所述滑轨32上对应插入所述插腔123中的一端的端面上延伸设置有一弹性卡钩37,所述滑轨32插设于所述插腔123中,所述弹性卡钩37可钩卡在所述卡槽孔128中与所述引导滑槽129对应的一侧孔壁上。借助所述引导滑槽129在所述滑轨32插入所述插腔123中时引导所述弹性卡钩37跳入所述卡槽孔128中,当所述弹性卡钩卡37入所述卡槽孔128中后,所述滑轨32 可在所述弹性卡钩37与所述卡槽孔128之间的限制作用下,有效的轴向限位在所述插腔中,不至于轻易脱落。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基座12的第二端部122的外壁上凸设有防滑齿纹6,所述固定板上与所述基座对应的另一侧也凸设有防滑齿纹5,所述防滑指纹用于防止操作时打滑。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参阅图6,本实施例所述穿刺装置与实施例一中的所述穿刺装置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基座41的长度相对于所述第二基座42的长度不同。
本实施例,如图6、图7所示,所述底部凸肋53与所述第二基座尾部的配合设置以限制所述卡板5的滑向所述第一基座41尾部的长度,即在放入所述第一凹槽的医用穿刺针时,所述医用穿刺针的针尾抵住所述中间凸台54的顶端,推动所述卡板5滑向所述第一基座41的第二端部412,直到所述底部凸肋53被尾部凸台挡住,不能继续滑动。所述底部凸肋53的长度为所述卡板5的1/4-2/4,此所述底部凸肋53的长度范围确保放入所述第一凹槽的医用穿刺针的针尖不能碰到耳垂。
本实施例,所述第一基座41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基座42的第二端部422 的侧面在同一个平面上,即所述第一基座41的第二端部412等于第二基座42 的第二端部422。穿刺前,滑向所述第一基座第二端部412的所述卡板5突出所述第二基座的第二端部422,当手指捏住所述第二基座的第二端部422时,所述突出部分起到支撑作用,使手指能更稳固的捏紧所述穿刺装置。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上文所列出的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伸缩件以及卡板,所述基座包括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平行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上,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二基座连接处的两侧各设有卡板推进滑槽,所述卡板是内空的,所述卡板顶部设有中间凸台,所述卡板相对轴向滑动的卡设在所述卡板推进滑槽内,所述第二基座的一侧面开设有插腔,所述伸缩件设有插筒,所述插筒相对轴向滑动的插设在所述插腔中,所述第一基座的顶部设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以放入医用穿刺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还设有针座,所述针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横截面为U型,所述U型的宽度为所述针座的1/4-2/3,所述U型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基座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还设有插筒,所述插筒上设有一轴向管孔,所述轴向管孔为盲孔且开口对应于所述插筒的插入端,所述轴向管孔中插设有一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上与插入于所述轴向管孔的一端对应的另一端抵持在所述插腔的腔底壁上,所述插腔的腔底壁上还凸设有一与所述轴向管孔同轴的弹簧定位柱,所述压缩弹簧抵持在所述插腔的腔底壁上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弹簧定位柱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还设有滑轨,所述滑轨的横截面呈T形,所述插筒平行的固定设置在所述滑轨的一端对应T形截面的中间肋上,所述滑轨上对应T形截面的两侧边分别可轴向滑动的键设在所述插腔两侧内壁上的两条滑轨定位滑槽中,所述滑轨的一端固定设有固定板,所述针座的底部设置在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的高度低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基座的高度,所述针座的宽度为所述固定板的1/2-2/3,所述针座厚于或等于所述固定板的厚度,所述针座的厚度为2-6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包括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的侧面无挡板,所述第二端部的侧面设有挡板,且所述卡板的底部两侧各设有可卡在所述卡板推进滑槽中的底部凸肋,所述底部凸肋与所述卡板的两个长侧面一体成型,所述底部凸肋是从所述卡板的第一端部开始延伸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和深度都是0.4-1.6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腔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对应凸设有分隔凸肋,两条所述分隔凸肋可将所述插腔分隔成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所述插腔中对应凸设有所述分隔凸肋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轨定位滑槽。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的顶部设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以放入医用穿刺针,当所述第一基座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基座的第二端部的侧面不在同一平面上时,所述底部凸肋的长度为所述卡板的1/3-2/3,当所述第一基座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基座的第二端部的侧面在同一平面上时,所述底部凸肋的长度为所述卡板的1/4-2/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基座是通过所述卡板推进滑槽的尾部凸台固定连接起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座的底部开设有一条型的卡槽孔,所述卡槽孔与所述滑轨平行并且一端贯穿所述插腔的底壁,所述插腔中开设所述卡槽孔的内侧壁上位于所述插腔的腔口至所述卡槽孔之间开设有引导滑槽,所述引导滑槽的深度由所述插腔的腔口至所述卡槽孔之间逐渐变浅,所述引导滑槽的槽底壁呈倾斜的引导面;所述滑轨上对应插入所述插腔中的一端的端面上延伸设置有一弹性卡钩,所述滑轨插设于所述插腔中,所述弹性卡钩可钩卡在所述卡槽孔中与所述引导滑槽对应的一侧孔壁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32330.6U CN211243487U (zh) | 2019-04-01 | 2019-04-01 | 一种穿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32330.6U CN211243487U (zh) | 2019-04-01 | 2019-04-01 | 一种穿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243487U true CN211243487U (zh) | 2020-08-14 |
Family
ID=71962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43233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243487U (zh) | 2019-04-01 | 2019-04-01 | 一种穿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243487U (zh) |
-
2019
- 2019-04-01 CN CN201920432330.6U patent/CN21124348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20133091A1 (en) | Safety vacuum syringe for blood sampling conformed to ergonomics | |
US11638469B2 (en) | Disposable hand operated cartridge body piercing instrument method | |
US20030040767A1 (en) | Acupuncture device with improved needle guide tube | |
US3187751A (en) | Ear lobe piercing device | |
CN211243487U (zh) | 一种穿刺装置 | |
CN103006240B (zh) | 双面盖帽安全便捷式一次性采血针 | |
CN109464730A (zh) | 一种医疗用针头复帽器 | |
CN210019360U (zh) | 一种可调节采血针 | |
JP6600927B1 (ja) | 釣餌取付具 | |
CN106255468A (zh) | 外科夹具 | |
CN203458388U (zh) | 一种采血针 | |
CN212326410U (zh) | 可调节一次性采血器 | |
JP2019072234A (ja) | 皮内注射用補助具 | |
JP2014171704A (ja) | 穿刺具 | |
CN216167706U (zh) | 一种带有指托的医用刨削手柄 | |
CN206167108U (zh) | 一种实验鼠用锥形头套 | |
CN220512923U (zh) | 一种口腔扩大锉 | |
CN219896106U (zh) | 一种巩膜顶压有齿镊 | |
EP1405597B1 (en) | Safety vacuum syringe for blood sampling conformed to ergonomics | |
CN209986902U (zh) | 带起钉器的皮质压柄订书机 | |
CN221691602U (zh) | 一种多角度角膜切开刀 | |
CN211433134U (zh) | 一种指尖采血刺口止血夹 | |
CN210494255U (zh) | 一种垂直定位器 | |
CN214285111U (zh) | 一种破膜针装置 | |
CN211355719U (zh) | 一种用于足趾骨手术的三钉取物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