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08764U - 一种具有分路功能的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分路功能的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208764U CN211208764U CN202020146120.3U CN202020146120U CN211208764U CN 211208764 U CN211208764 U CN 211208764U CN 202020146120 U CN202020146120 U CN 202020146120U CN 211208764 U CN211208764 U CN 2112087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terminal
- hole
- group
- mount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分路功能的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连接器包括壳体、接头和接线柱单元,壳体具有容纳腔,接头具有一个输入端子和两个以上的输出端子,接头安装在容纳腔内,且输入端子位于容纳腔的开口处,输入端子与壳体之间围成第一插口,接线柱单元包括两根以上的接线柱,一根接线柱的第一端与一个输出端子电连接,接线柱的第二端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器组件包括上述连接器,该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均具有将一路电源输入转换成多路电源输出的能力,从而对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起到扩容作用,并能优化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的体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具有分路功能的连接器及设置有该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上设置有公接头端子,插座上设置有母接头端子,插头与插座进行电连接时,使插头上的公接头端子插装插座上相应的母接头端子内,并使插头的壳体与插座的壳体固定连接。然而,由于插头上的公接头端子数量等于插座上相应的母接头端子,且现有的一个公接头端子仅具有一路输出,使得当插头需要具有多路同相输出时,仅能通过同时增设公接头端子和母接头端子的数量的方式来解决,从而导致插头和插座的体积被迫增大,并导致连接器组件所需的安装空间也随之增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且可实现将一路输入转换成多路输出的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容纳腔,其中,连接器还包括接头和接线柱单元,接头具有一个输入端子和两个以上的输出端子,接头安装在容纳腔内,且输入端子位于容纳腔的开口处,输入端子与壳体之间围成第一插口,接线柱单元包括两根以上的接线柱,一根接线柱的第一端与一个输出端子电连接,接线柱的第二端设置有连接孔。
由上可见,通过对接头的结构设计,使得连接器具有将一路电源输入转换成多路电源输出的能力,从而对连接器起到扩容作用,并能优化连接器的体积,而接线柱单元的设置则使得外部线缆与连接器的连接更加的方便。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接头还具有连接部,输出端子和输入端子分别位于连接部的相对的两侧;或者接头呈Y形设置。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接线柱包括固定套、柱体和固定环,固定套与壳体连接,固定套中部贯穿自身地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柱体安装在第一通孔内,柱体与输出端子电连接,固定环可拆卸地套设在固定套的第二端处,柱体邻接在第一限位部和固定环之间。
由上可见,上述结构设计使得接线柱的封装、接线柱与接头的连接以及接线柱与外部线缆的连接更加的方便。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柱体远离输出端子的一端沿自身轴向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柱体的周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孔连通的第二通孔。
由上可见,当需要对柱体和外部线缆进行连接时,仅需将外部线缆插装于第一安装孔内,并采用螺栓或其他紧固件穿过通孔,以将外部线缆压紧于第一安装孔内即可,使得外部线缆与柱体的连接更加方便、快捷。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壳体包括外罩、支架和底座,外罩呈中空设置,支架包括端座、安装板组和连接在端座与安装板组之间的杆组,端座可拆卸地盖合在外罩的第一端上,杆组和安装板组均位于外罩内,固定套安装在安装板组上,安装板组位于端座和底座之间,底座与安装板组可拆卸地连接,底座上设置有安装孔位,接头安装在安装孔位内,接头与底座之间围成第一插口。
由上可见,通过对壳体的结构设计,使得连接器的组装、连接器与外部线缆的连接更加简单、方便、快捷。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安装板组包括安装板和限位板,安装板上设置有孔组,孔组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二通孔,一个固定套位于一个第二通孔内,限位板与安装板固定连接,限位板上设置有限位孔组,限位孔组包括两个以上的限位孔,固定套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卡槽,一个固定套的卡槽与一个限位孔卡合。
由上可见,限位板通过固定套上的卡槽对固定套进行限位,防止接线柱沿自身轴向窜动以及防止接线柱沿自身轴线转动,而安装板则用于配合限位板对固定套进行进一步限位,以避免接线柱脱离与限位板的卡合。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接头的数量为两个或三个,接线柱单元的数量为两个或三个,一个接线柱单元一个接头相对应地设置,壳体上还设置有防呆部,防呆部位于第一插口处。
由上可见,接头的数量和接线柱单元的数量均可根据连接器所需连接的输入路数进行设置,而在壳体上设置防呆部,能有避免连接器在与其他连接器连接时发生误接、错接的情况。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其中,第一连接器为上述的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接线柱,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容纳腔,第二接线柱安装在第二容纳腔内,第二接线柱的第一端具有第二插口,第二插口位于第二容纳腔的第二开口处,第二接线柱的第一端可插装至第一插口内,输入端子可插装至第二插口内并与第二接线柱电连接。
由上可见,上述结构设计使得连接器组件具有将一路电源输入转换成多路电源输出的能力,从而对连接器组件起到扩容作用,并能够有效的优化连接器组件的体积,而通过对连接器的接线柱和第二连接器的第二接线柱设计,使得两个连接器之间的对接更加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接线柱包括第二固定套、第二柱体和第二固定环,第二固定套与第二壳体连接,第二固定套中部贯穿自身地设置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部,第二柱体安装在第四通内,第二柱体的第一端与输入端子电连接,第二固定环可拆卸地套设在第二固定套的第二端处,第二柱体连接在第二限位部和第二固定环之间。
由上可见,第二接线柱的结构设计使得第二接线柱的封装、第二接线柱与外部线缆的连接更加方便。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外罩和第二支架,第二外罩呈中空设置,第二支架包括第二端座、第二安装板组和连接在第二端座与第二安装板组之间的第二杆组,第二端座可拆卸地盖合在第二外罩的第一端上,第二杆组和第二安装板组均位于第二外罩内,第二固定套安装在第二安装板组上。
由上可见,通过对第二壳体的结构设计,使得第二连接器的组装、第二连接器与外部线缆的连接更加简单、方便、快捷。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安装板组包括第二安装板和第二限位板,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孔组,第二孔组包括两个以上的第四通孔,一个第二固定套位于一个第四通孔内,第二限位板与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板上设置有限位槽,第二固定套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卡块,一个第二固定套的卡块与一个限位槽卡合。
由上可见,第二限位板用于对第二固定套进行限位,以防止第二接线柱沿自身的轴向窜动以及防止第二接线柱沿自身的轴线转动。安装板用于配合限位板对第二固定套进行进一步限位,避免第二接线柱与第二限位板脱离卡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接线柱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底座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接头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接线柱的分解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连接状态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连接器组件100包括连接器101和第二连接器102,其中,连接器101和第二连接器102均用于与外部线缆电连接,且连接器101能够与第二连接器102进行装配并实现电连接,进而实现与连接器101电连接的外部线缆和与第二连接器102电连接的外部电缆之间电连接。
结合图2和图3,连接器101包括壳体1、接头3和接线柱单元2。壳体1包括外罩12、支架13和底座14,其中,外罩12呈中空设置。支架13包括端座131、安装板组132和杆组133,杆组133包括多根连杆,端座131和杆组133分别与每根连杆的两端固定连接。端座131上设置有三组固线端子组,每组固线端子组包括两个固线端子1311,固线端子1311用于将外部线缆固定在端座131上,以保证外部线缆与接线柱单元2连接的稳固性和可靠性。端座131盖合在外罩12的第一端上,并通过螺栓与外罩12可拆卸地连接,端盖与外罩12之间围成容纳腔11,杆组133和安装板组132均位于容纳腔11内。此外,端座131和外罩12之间还设置有密封件1312,密封件1312用于对端座131和外罩12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防止外部水汽由端座131与外罩12之间的缝隙进入容纳腔11内,从而防止连接器101内部发生漏电、碰电等现象。
安装板组132用于对接线柱单元2进行限位和固定,安装板组132包括安装板1321和限位板1323,安装板1321与杆组133可拆卸地连接,安装板1321上设置有三组孔组,一组孔组与一组固线端子组相对应,三组孔组并列分布,且每组孔组包括两个第二通孔1322,第二通孔1322沿杆组133的轴向贯穿安装板1321。限位板1323通过螺栓与安装板1321可拆卸地连接,限位板1323上设置有三组限位孔组,一组限位孔组与一组孔组相对应,每组限位孔组包括两个限位孔1324,限位孔1324沿杆组133的轴向贯穿限位板1323,且一个限位孔1324与一个第二通孔1322连通。
接线柱单元2的数量为三组,一组接线柱单元2与一组固线端子组相对应。具体地,接线柱单元2包括两根接线柱20,结合图4,接线柱20包括固定套21、柱体22和固定环23,固定套2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槽213,固定套21穿过相对应设置的一组孔组的一个第一通孔211和穿过相对应设置的一组限位孔组的一个限位孔1324,且固定套21上的第一卡槽213与该限位孔1324卡合,使得限位孔1324能够在固定套21的轴向上对固定套21进行限位,并防止固定套21绕自身的轴线转动,而安装板1321则配合限位板1323对固定套21进行进一步限位,从而使一个固定套21与相对应的一组固线端子组的一个固定端子共轴设置,
固定套21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通孔211,第一通孔211沿固定套21的轴向贯穿固定套21。第一通孔21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2111和第一限位条2112,第一限位部2111位于第一通孔211内,第一限位条2112沿第一通孔211的径向延伸,固定套21的第一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条2113,而固定套21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卡爪212。柱体22安装在第一通孔211内,柱体22的中部设置有一圈环形凸起221,柱体22的第一端与第一限位部2111邻接。此外,柱体22的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23,柱体22的第二端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24(见图9),柱体22沿自身的径向设置有第五通孔225,第一安装孔223和第二安装孔224均沿柱体22的轴向延伸,且第一安装孔223内设置有第一触点222,第五通孔225则与第二安装孔224连通。
固定环23上设置有第二卡爪231和第三限位条232,固定环23通过第二卡爪231可拆卸地安装在固定套21的第二端上,当固定环23安装到固定套21上后,第一卡爪212与第二卡爪231相互卡合,以使固定环23和固定套21相互固定。第三限位条232位于第一通孔211内并朝向固定套21第一端延伸,使得当固定环23安装到固定套21的第二端上后,第三限位条232能够与柱体22的环形凸起221邻接,以对柱体22进行固定,防止柱体22在第一通孔211内窜动。
当需要对接线柱20与外部线缆连接时,先将外部线缆自壳体1外依次穿过固线端子1311和固定环23后插装至第二安装孔224内,随后通过螺栓穿过第五通孔225,使螺栓将外部线缆压紧在第二安装孔224内。接着,将柱体22装入第一通孔211内,并将固定环23扣合在固定套21的第二端,从而完成对接线柱20与外部线缆的安装。
结合图4,安装板组132位于端座131和底座14之间,底座14上设置有安装孔位141和第三卡爪142,安装孔位141的数量为三个,第三卡爪142的数量为四个。接头3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接头3分别安装在三个安装孔位141内,且,一个接头3分别与一组固线端子组、一个接线柱单元2相对应地设置。结合图5,接头3具有一个输入端子31、两个输出端子32和连接部33,输入端子31和输出端子32分别位于连接部33的相对的两侧,使得接头3大致呈Y型设置,接头3安装在安装孔位141上时,输入端子31位于安装孔位141内,并与安装孔位141之间形成第一插口145。两个输出端子32则伸出底座14,且一个输出端子32与一根接线柱20电连接,具体地,当需要对接头3与接线柱单元2进行电连接时,将底座14通过第三卡爪142扣合在安装板1321上,使得底座14与安装板组132进行固定连接。而在底座14安装过程中,使一个输出端子32插装至一个柱体22的第一安装孔223内,并使输出端子32与第一安装孔223内的第一触点222电连接,从而建立输出端子32与接线柱20之间的电连接,并完成连接器101的整体装配。其中,输入端子31、输出端子32和连接部33一体成型。
此外,底座14在每一个第一插口145的内周壁上均设置有防呆部143,该防呆部143为槽状结构,而底座14在每一个安装孔位141内均设置有防呆槽144,该防呆槽144与固定套21第一端的第二限位条2113相卡合,以保证固定套21的第一端能够准确地安装孔位141卡合,保证接线柱20的准确安装。
结合图6,接头3的输出端子32上设置有第二卡槽321,当输出端子32插装至接线柱20的第一安装孔223时,第二卡槽321与固定套21的第一端的第一限位条2112卡合,以起到防呆作用,而接头3的输入端子31上设置有第三卡槽311。
结合图7,第二连接器102包括第二壳体4和第二接线柱5,其中,第二壳体4包括第二外罩42和第二支架43,第二外罩42中部呈中空设置。第二支架43包括第二端座431、第二安装板组432和第二杆组433,第二杆组433包括多根第二连杆,第二端座431和第二安装板组432分别与每根第二连杆的两端固定连接。第二端座431上设置有三个第二固线端子4311,第二固线端子4311用于将外部线缆固定在第二端座431上,以保证外部线缆与第二接线柱5连接的稳固性和可靠性。第二端座431盖合在第二外罩42的第一端上,并通过螺栓与第二外罩42可拆卸地连接,第二端盖与第二外罩42桩之间围成第二容纳腔41,第二杆组433和第二安装板组432均位于第二容纳腔41内。其中,第二端座431与第二外罩42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4312,使得第二密封件4312能够对第二端座431与第二外罩42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防止外部水汽通过第二端座431与第二外罩42之间的缝隙进入第二容纳腔41内,从而防止第二连接器102内部发生漏电、碰电等现象。
第二安装板组432用于对第二接线柱5进行限位和固定,第二安装板组432包括第二安装板4321和第二限位板4323,第二限位板4323与杆组可拆卸地连接,第二限位板4323上设置有三组限位槽组,每组限位槽组包括至少两个限位槽4324,一组限位槽组与一个第二固线端子4311相对应。第二安装板4321拆卸地安装在第二限位板4323上,并封盖限位槽4324的开口,第二安装板4321上设置有三个第四通孔4322,三个第四通孔4322并列分布,第四通孔4322沿第二杆组433的轴向贯穿第二安装板4321,且一个第四通孔4322与一组限位槽组相对应。
第二接线柱5的数量为三个,一个第二接线柱5与一个第二固线端子4311相对应,且一个第二接线柱5与连接器101的一个接头3相对应地设置。结合图8,第二接线柱5包括第二固定套51、第二柱体52、第二固定环53和支撑块54,第二固定套51的外周壁设置有至少两块卡块513,一个第二固定套51穿过一个第四通孔4322,且第二固定套51的卡块513与相对应的一组限位槽组的限位槽4324卡合,从而在第二固定套51的轴向上对第二固定套51进行限位,并防止固定套绕自身的轴线转动,而第二安装板4321与第二固定套51的卡块513邻接,以将该卡块513限位在相应的一个卡槽内,并使一个第二固定套51与相对应的一个第二固线端子4311共轴设置。
第二固定套51的中部设置有第三通孔511,第三通孔511沿第二固定套51的轴向贯穿第二固定套51。第三通孔51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部5111和第四限位条5112,第二限位部5111和第四限位条5112均位于第三通孔511内,且第四限位条5112设置于第二限位部5111上并沿第二固定套51的轴向延伸。此外,第二固定套51第一端的外周壁上还设置有第五限位条5113,第五限位条5113沿第二固定套51的轴向延伸,第五限位条5113用于与底座14上的槽状防呆部143相互卡合,以在接头3的输入端子31与第二接线柱5连接时起到防呆作用,防止多个接头3与多个第二接线柱5发生错接或误接。
第二固定套51的第二端上设置有第四卡爪512。第二柱体52的安装在第三通孔511内,第二柱体52的中部设置有一圈环形凸起521,第二柱体52的第一端与第二限位部5111邻接。此外,第二柱体52的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523,第二柱体52的第二端上设置有第四安装孔524(见图9),第二柱体52沿自身的径向设置有第六通孔525,第三安装孔523和第四安装孔524均沿第二柱体52的轴向延伸,且第三安装孔523内设置有第二触点522,第二触点用于与接头的输入端子电连接。第六通孔525则与第四安装孔524连通。其中,第二柱体52的第三安装孔523、第二固定套51及其上的第二限位部5111和第四限位条5112共同围成第二插口513。
第二固定环53上设置有第四卡槽531,第二固定环53通过第四卡槽531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固定套51的第二端上,使得当第二固定环53安装到第二固定套51上后,第四卡槽531能够与第四卡爪512相互卡合,以使第二固定环53与第二固定套51相互固定。支撑块54安装在第三通孔511内,且支撑块54邻接在第二固定环53和第二柱体52的环形凸起521之间,以对第二柱体52进行固定,防止第二柱体52在第三通孔511内窜动。
当需要对第二接线柱5与外部线缆连接时,先将外部线缆自第二壳体4外依次穿过第二固线端子4311和第二固定环53后插装至第四安装孔524内,随后通过螺栓穿过第六通孔525,使螺栓将外部线缆压紧在第四安装孔524内。接着,将第二柱体52装入第三通孔511内,并将第二固定环53扣合在第二固定套51的第二端,从而完成对第二接线柱5与外部线缆的安装。
结合图9,当需要对连接器101和第二连接器102进行电连接时,使连接器101的一个接头3的输入端子31插装至第二连接器102的一个第二插口513内,并使第二固定套51的第一端插装至连接器101的第一插口145内。具体地,插装时,使输入端子31上第三卡槽311与第二固定套51的第四限位条5112卡合,并使第二固定套51第一端上的第五限位条5113与底座14上的槽状防呆部143相互卡合。当连接器101与第二连接器102完成对接后,通过螺栓将连接器101和第二连接器102进行固定连接即可。
其中,为了避免外部水汽进入连接器101和/或第二连接器102内,第二连接器102的第二容纳腔41的开口处设置有一圈凸起44,当连接器101与第二连接器102对接时,该凸起44插装至连接器101的容纳腔11内,此外,该凸起44上设置有第三密封件45,第三密封件45用于对连接器101和第二连接器102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
连接器组件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取消固定套与固定环之间的卡接结构,并在固定套的第一端的外周壁上设置外螺纹,在固定环的内周壁上设置内螺纹,从而使固定环与固定套之间通过螺纹结构进行可拆卸连接,而将固定环与固定套之间的连接结构设置成螺纹结构,既能够使得固定环与固定套之间的拆装更加方便,能够更好的防止柱体在固定套的第一通孔内窜动。
同理地,取消第二固定套与第二固定环之间的卡接结构,并在第二固定套的第一端的外周壁上设置外螺纹,在第二固定环的内周壁上设置内螺纹,从而使第二固定环与第二固定套之间通过螺纹结构进行可拆卸连接,而将第二固定环与第二固定套之间的连接结构设置成螺纹结构,既能够使得第二固定环与第二固定套之间的拆装更加方便,能够更好的防止第二柱体在第二固定套的第三通孔内窜动。
连接器组件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上述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接头上设置有三个输出端子,继而为了适配接头,每个接线柱单元包括三根接线柱,而端座上的一组固线端子组则包括三个固线端子。
可见,接头的输出端子数量、接线柱单元包括的接线柱的数量及固线端子组包括的固线端子的数量均可根据需要进行相适应的调整,从而使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具有更好的扩容能力。
连接器组件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上述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接头的数量为两个,接线柱单元的数量为两个,第二接线柱的数量为两个,固线端子组的数量为两组,第二固线端子的数量为两个。
可见,接头的数量、接线柱单元的数量、第二接线柱的数量、固线端子组的数量、第二固线端子的数量均可根据出入路数进行相适应的调整。
综上可见,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结构设计,使得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均具有将一路电源输入转换成多路电源输出的能力,从而对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起到扩容作用,并能优化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的体积。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分路功能的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
接头,所述接头具有一个输入端子和两个以上的输出端子,所述接头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输入端子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处,所述输入端子与所述壳体之间围成第一插口;
接线柱单元,所述接线柱单元包括两根以上的接线柱,一根所述接线柱的第一端与一个所述输出端子电连接,所述接线柱的第二端设置有连接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头还具有连接部,所述输出端子和所述输入端子分别位于所述连接部的相对的两侧;或者
所述接头呈Y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线柱包括:
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固定套中部贯穿自身地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
柱体,所述柱体安装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柱体与所述输出端子电连接;
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可拆卸地套设在所述固定套的第二端处,所述柱体邻接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固定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
外罩,所述外罩呈中空设置;
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端座、安装板组和连接在所述端座与所述安装板组之间的杆组,所述端座可拆卸地盖合在所述外罩的第一端上,所述杆组和所述安装板组均位于所述外罩内,所述固定套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组上;
底座,所述安装板组位于所述端座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底座与所述安装板组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安装孔位,所述接头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位内,所述接头与所述底座之间围成所述第一插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板组包括: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孔组,所述孔组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二通孔,一个所述固定套位于一个所述第二通孔内;
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限位孔组,所述限位孔组包括两个以上的限位孔,所述固定套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卡槽,一个所述固定套的所述卡槽与一个所述限位孔卡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头的数量为两个或三个;
所述接线柱单元的数量为两个或三个,一个所述接线柱单元一个所述接头相对应地设置;
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防呆部,所述防呆部位于所述第一插口处。
7.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器为上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
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接线柱,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接线柱安装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二接线柱的第一端具有第二插口,所述第二插口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二开口处,所述第二接线柱的第一端可插装至所述第一插口内,所述输入端子可插装至所述第二插口内并与所述第二接线柱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线柱包括:
第二固定套,所述第二固定套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套中部贯穿自身地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部;
第二柱体,所述第二柱体安装在所述第三通孔内,所述第二柱体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入端子电连接;
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可拆卸地套设在所述第二固定套的第二端处,所述第二柱体连接在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第二固定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
第二外罩,所述第二外罩呈中空设置;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端座、第二安装板组和连接在所述第二端座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组之间的第二杆组,所述第二端座可拆卸地盖合在所述第二外罩的第一端上,所述第二杆组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组均位于所述第二外罩内,所述第二固定套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组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安装板组包括:
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孔组,所述第二孔组包括两个以上的第四通孔,一个所述第二固定套位于一个所述第四通孔内;
第二限位板,第二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第二固定套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卡块,一个所述第二固定套的所述卡块与一个所述限位槽卡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46120.3U CN211208764U (zh) | 2020-01-22 | 2020-01-22 | 一种具有分路功能的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46120.3U CN211208764U (zh) | 2020-01-22 | 2020-01-22 | 一种具有分路功能的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208764U true CN211208764U (zh) | 2020-08-07 |
Family
ID=71886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146120.3U Active CN211208764U (zh) | 2020-01-22 | 2020-01-22 | 一种具有分路功能的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20876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32152A (zh) * | 2020-08-20 | 2021-02-05 | 东莞市鼎通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水通讯连接器 |
CN114628948A (zh) * | 2022-03-17 | 2022-06-14 |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防爆箱内联通双腔的快插式接线端子 |
-
2020
- 2020-01-22 CN CN202020146120.3U patent/CN21120876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32152A (zh) * | 2020-08-20 | 2021-02-05 | 东莞市鼎通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水通讯连接器 |
CN112332152B (zh) * | 2020-08-20 | 2022-04-19 | 东莞市鼎通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水通讯连接器 |
CN114628948A (zh) * | 2022-03-17 | 2022-06-14 |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防爆箱内联通双腔的快插式接线端子 |
CN114628948B (zh) * | 2022-03-17 | 2023-06-09 |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防爆箱内联通双腔的快插式接线端子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203354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connector members and locking structure therefor | |
CN211208764U (zh) | 一种具有分路功能的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GB2350943A (en) | Waterproof connector with movable terminal housing | |
CN117039517A (zh) | 连接器组件 | |
US6102740A (en) | Waterproof connector and assembling method of waterproof connector | |
CN212784120U (zh) |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座 | |
CN213425977U (zh) | 一种电机与控制器一体化结构 | |
EP1061610B1 (en) | Waterproof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 |
US6231388B1 (en) | Waterproof connector | |
CN216436235U (zh) | 一种漏电保护插头及其防护结构 | |
CN206498000U (zh) | 一种板式电源连接器 | |
KR20240004846A (ko) | 단자 연결 구조 | |
CN118299839B (zh) | 线束连接器组件 | |
CN218828159U (zh) | 插座及连接器 | |
CN20840120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0957123U (zh) | 一种配备法兰结构的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
JP3739031B2 (ja) | 電気接続箱と防水ボックスの組付構造 | |
CN213026688U (zh) | 防水式插接机构 | |
CN114188779A (zh) | 连接器组件和电器件 | |
CN221466906U (zh) | 一种防水插头及低压连接器 | |
CN220510353U (zh) | 一种线端模组及连接器总成 | |
CN219040794U (zh) | 一种用于穿缸环境的集成连接器组件 | |
CN222072406U (zh) | 一种易拆装的多段式连接器 | |
CN219717455U (zh) | 一种多回路电缆中间接头及多回路电缆中间接头装置 | |
CN115021011B (zh) | 一种组合型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