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84795U - 冷热循环机房 - Google Patents
冷热循环机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184795U CN211184795U CN202020165378.8U CN202020165378U CN211184795U CN 211184795 U CN211184795 U CN 211184795U CN 202020165378 U CN202020165378 U CN 202020165378U CN 211184795 U CN211184795 U CN 2111847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d
- machine room
- source chamber
- partition wall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热循环机房,包括:冷源室,机房内砌筑有隔断墙,隔断墙的第一侧与机房内壁围合形成冷源室,冷源室安装有制冷设备;置物室,隔断墙的第二侧与机房内壁围合形成置物室,隔断墙开设有上通风口和下通风口,置物室满铺有吊顶板,吊顶板与置物室的天花板之间形成热风空间,上通风口连通于热风空间,吊顶板开设有吊顶风口;以及热源室,置物室内沿吊顶风口摆放一圈的多台设备柜,多台设备柜围合形成热源室,吊顶风口连接于多台设备柜的上口沿,多台设备柜与机房的内壁、隔断墙之间留有冷风空间,下通风口连通于冷风空间。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采用传统的降温方法对运行有大量的电子设备的数据中心机房降温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热循环机房。
背景技术
在数据中心机房内高速运行大量电子设备。机房内的电子设备,不仅数量多,耗电量大,散热高。传统的数据中心机房的降温,一般采用多点通风、在机房内安装空调或用大风扇直接对着设备局部吹散以降温,机房内的局部温度高低差异极大,因此,导致对机房内的电子设备降温散热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冷热循环机房,以解决采用传统的降温方法对运行有大量的电子设备的数据中心机房降温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冷热循环机房,包括:
冷源室,机房内砌筑有隔断墙,所述隔断墙的第一侧与所述机房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冷源室,所述冷源室安装有制冷设备;
置物室,所述隔断墙的第二侧与所述机房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置物室,所述隔断墙开设有贯通的上通风口和下通风口,所述置物室的顶部满铺有吊顶板,所述吊顶板与所述置物室的天花板之间形成热风空间,所述上通风口连通于所述热风空间,所述吊顶板开设有吊顶风口;以及
热源室,所述置物室内沿所述吊顶风口摆放一圈的多台设备柜,多台所述设备柜围合形成所述热源室,所述吊顶风口连接于多台所述设备柜的上口沿,多台所述设备柜与所述机房的内壁、所述隔断墙之间留有冷风空间,所述下通风口连通于所述冷风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机房的内壁开设有下进风口和上排风口,所述下进风口和所述上排风口分别连通于所述冷源室。
进一步的,所述隔断墙的第一侧安装有热风输送管,所述热风输送管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上通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下通风口中设有送冷风栅。
进一步的,所述制冷设备的冷气排风管对准于所述下通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冷热循环机房多路降温(冷气流直接降低设备温度,热气流进入冷源室与冷气流交汇进而降低温度循环送风)、大面积散热(设备柜围成一圈,与冷气流接触面更广),通过机房与设备柜的内外两侧形成冷、热通道,与降温回路,制冷设备安装于冷源室内,确保置物室中为静音环境,实现高效、节能、环保降温,为多机柜大量高精密设备的正常使用提供保障、延长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热循环机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热循环机房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热循环机房的冷热气流流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热循环机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热循环机房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热循环机房的冷热气流流向的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热循环机房,包括:冷源室1、置物室和热源室6。
具体的,机房内砌筑有隔断墙2。隔断墙将机房内部分隔成多个空间,其中,隔断墙2的第一侧与机房的内壁围合形成冷源室1。冷源室1安装有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空气调节器,如市售立柜式空调、壁挂式空调、中央空调等。
隔断墙2的第二侧与机房的内壁围合形成置物室。在本实施例中,隔断墙有两堵,两堵隔断墙分别设置于机房的两端。每一堵隔断墙与机房的内壁形成有一冷源室。两堵隔断墙与机房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置物室。隔断墙2开设有贯通的上通风口21和下通风口。置物室的顶部满铺有吊顶板5。吊顶板5与置物室的天花板之间形成热风空间50。上通风口21连通于热风空间50。吊顶板5开设有吊顶风口。上通风口利用热风空间与冷源室内的冷热温差,将热风空间中的热气流自然排至冷源室。
置物室内沿吊顶风口摆放有一圈的多台设备柜4。多台设备柜4围合形成热源室6。设备柜开设有贯通设备柜的两侧的散热口。设备柜的两侧的散热孔呈一高一低设置,具体的,设备柜的靠近热源室的一侧的散热口的位置高于设备柜的远离热源室的一侧的散热口的位置。设备柜内的电子设备产生的热源经由设备柜的靠近热源室的一侧的散热孔汇集于热源室。吊顶风口连接于多台设备柜4的上口沿,即吊顶风口连接于热源室的上端口。多台设备柜4与机房的内壁、隔断墙2之间留有冷风空间31。下通风口连通于冷风空间31。热源室的热气流向上行走,经由吊顶风口进入热风空间,热风空间的热气流利用冷热温差以及热源室的持续散热推动热气流排至冷源室。
结合附图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种冷热循环机房的降温原理如下:
冷源室的制冷设备产生冷气流(附图中实线箭头表示),冷气流经由隔断墙的下通风口(冷气流的动力源)排至冷风空间内。冷气流经由设备柜的远离热源室的一侧的散热口进入设备柜内,降低设备柜内的设备的温度,同时设备产生的热气经由设备柜的靠近热源室的一侧的散热孔汇集于热源室。由于持续不断的产生热气于热源室内形成热气流(附图中虚线箭头表示)上升经由吊顶风口进入热风空间。进入热风空间的热气流经由隔断墙上的上通风口进入冷源室中,冷源室中的热气流和冷气流交汇融合,如此循环往复,稳定、高效对设备柜内的设备进行循环降温。
本实用新型的冷热循环机房多路降温(冷气流直接降低设备温度,热气流进入冷源室与冷气流交汇进而降低温度循环送风)、大面积散热(设备柜围成一圈,与冷气流接触面更广),通过机房与设备柜的内外两侧形成冷、热通道,与降温回路,制冷设备安装于冷源室内,确保置物室中为静音环境,实现高效、节能、环保降温,为多机柜大量高精密设备的正常使用提供保障、延长寿命。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机房的内壁开设有下进风口11和上排风口12,下进风口11和上排风口12分别连通于冷源室1。冷源室的上排风口和下进风口连通外部环境,使得整个机房内无压力;冷源室的冷气流经由下通风口进入置物室,形成大面积冷风室,通过设备柜进入热源室后,经由热风空间回到冷源室,整个置物室内无压力,不会对设备产生压力影响,确保设备正常、精准运行。
为了便于热气流充分、高效的与冷气流交汇融合,隔断墙2的第一侧安装有热风输送管23,热风输送管23的上端连接于上通风口21,热风输送管的下端伸至冷源室的地面附近。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下通风口呈条形。下通风口中设有送冷风栅24。
送冷风栅24是安装于下通风口中的格栅。冷源室内的制冷设备的冷气排风管对准下通风口,将冷气流通过下通风送入冷气空间。送冷风栅主要用于调节冷气流的送风方向和送风量。
送冷风栅将冷源室的室内的下部的冷气流,输送至置物室的冷风空间。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冷风空间呈回字形。冷风空间环绕设备柜。隔断墙的送冷风栅根据设备柜内的设备温度来调节左右风向,横向可调百叶风栅调节水平风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冷热循环机房,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源室,机房内砌筑有隔断墙,所述隔断墙的第一侧与所述机房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冷源室,所述冷源室安装有制冷设备;
置物室,所述隔断墙的第二侧与所述机房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置物室,所述隔断墙开设有贯通的上通风口和下通风口,所述置物室的顶部满铺有吊顶板,所述吊顶板与所述置物室的天花板之间形成热风空间,所述上通风口连通于所述热风空间,所述吊顶板开设有吊顶风口;以及
热源室,所述置物室内沿所述吊顶风口摆放一圈的多台设备柜,多台所述设备柜围合形成所述热源室,所述吊顶风口连接于多台所述设备柜的上口沿,多台所述设备柜与所述机房的内壁、所述隔断墙之间留有冷风空间,所述下通风口连通于所述冷风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循环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的内壁开设有下进风口和上排风口,所述下进风口和所述上排风口分别连通于所述冷源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循环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墙的第一侧安装有热风输送管,所述热风输送管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上通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循环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通风口中设有送冷风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循环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的冷气排风管对准于所述下通风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65378.8U CN211184795U (zh) | 2020-02-13 | 2020-02-13 | 冷热循环机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65378.8U CN211184795U (zh) | 2020-02-13 | 2020-02-13 | 冷热循环机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184795U true CN211184795U (zh) | 2020-08-04 |
Family
ID=71808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165378.8U Active CN211184795U (zh) | 2020-02-13 | 2020-02-13 | 冷热循环机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18479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66147A (zh) * | 2021-10-21 | 2022-01-21 | 福建省邮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通讯机房分区散热部署用格栅装置及其固定方法 |
-
2020
- 2020-02-13 CN CN202020165378.8U patent/CN21118479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66147A (zh) * | 2021-10-21 | 2022-01-21 | 福建省邮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通讯机房分区散热部署用格栅装置及其固定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53027B (zh) | 一种it设备高效散热冷却装置 | |
CN206771602U (zh) | 数据机房精密空调系统 | |
CN202997004U (zh) | 一种移动储能电站的散热系统 | |
CN209749040U (zh) | 数据中心冷却系统 | |
CN106961817B (zh) | 一种下送风数据中心制冷系统 | |
CN106211720A (zh) | 一种可独立扩展精准送风的封闭式集成热通道机柜 | |
CN207831549U (zh) | 一种风墙式模块化送风空调 | |
CN105864883A (zh) | 一种数据中心送风系统 | |
CN203467116U (zh) | 机柜空调系统 | |
CN203443064U (zh) | 屋顶式空调机 | |
CN211184795U (zh) | 冷热循环机房 | |
CN203761736U (zh) | 一种架内循环机柜和下送风数据机房散热装置 | |
CN104422115A (zh) | 屋顶式空调机 | |
CN103476231A (zh) | 机柜空调系统 | |
CN102497765A (zh) | 一种高热密度通信机柜的空调机组及其组合方法 | |
CN103500000A (zh) | 数据机房用制冷系统 | |
CN205987691U (zh) | 一种可独立扩展精准送风的封闭式集成热通道机柜 | |
CN206817670U (zh) | 一种应用于大型数据中心的空调末端设备 | |
CN205137673U (zh) | 机房行间精密空调系统 | |
CN205961653U (zh) | 一种均匀散热温控装置及其柜式装置 | |
CN203520288U (zh) | 数据机房用制冷系统 | |
CN204555008U (zh) | 一种数据中心送风系统 | |
CN210891905U (zh) | 空调器 | |
CN205091662U (zh) | 模块化数据中心 | |
CN103763873B (zh) | 一种分区送风机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