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69006U - 一种集装箱装卸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装箱装卸平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169006U CN211169006U CN201921941223.2U CN201921941223U CN211169006U CN 211169006 U CN211169006 U CN 211169006U CN 201921941223 U CN201921941223 U CN 201921941223U CN 211169006 U CN211169006 U CN 2111690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fting frame
- platform
- supporting
- length direction
- transpor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ing Or Unloading Of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装卸平台,属于物流运输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倾斜设置的抬升架以及运输平台,所述运输平台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抬升架远离地面的一端铰接,抬升架的与底面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抬升架靠近地面的一侧连接有驱动件,达到拓宽使用范围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流运输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装箱装卸平台。
背景技术
集装箱是能装载有包装或无包装货物进行运输,并便于用机械设备进行装卸搬运的一种组成工具。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集装箱被广泛的应用于海运、空运以及陆运的多种场景。在集装箱的公路运输场景中,如何装卸集装箱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
现有的一种集装箱的装箱平台包括机架、输送平台以及抬升架组成,机架水平设置,输送平台固定连接在机架的顶面,抬升架倾斜设置在输送平台长度方向的一端,抬升架的一端与输送平台长度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抬升架的另一端与地面抵接。利用该装箱平台进行装箱工作时,待装箱的车辆停放在输送平台远离抬升架的一端,装箱工人驾驶叉车将集装箱沿抬升架的倾斜平面将集装箱抬升至输送平台的高度,随后装箱工人驾驶叉车将集装箱沿输送平台运输至待装箱的车辆上,从而完成装箱工作。
但是该集装箱的装箱平台仍然存在以下问题,由于运输集装箱的车辆的高度不一,当运输集装箱的车辆的高度与运输平台的高度不同时,装箱工作便无法顺利完成,因此该种集装箱的装箱平台使用范围较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装箱装卸平台,达到拓宽使用范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集装箱装卸平台,包括倾斜设置的抬升架以及运输平台,所述运输平台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抬升架远离地面的一端铰接,抬升架的与底面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抬升架靠近地面的一侧连接有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运输平台与抬升架铰接,使得运输平台能够绕铰接处旋转,驱动件的设置可为输送平台提供绕铰接处旋转的动力,使得输送平台远离抬升架的一端能够在驱动件的驱动下抬升至与运输车辆的载货平台齐平的高度,将运输平台远离抬升架的一端搭接在运输车辆承载集装箱的平台上,即可将集装箱沿抬升架以及运输平台输送至运输车辆上,从而使该集装箱装卸平台可以适用于任意高度的车辆,拓宽该集装箱装卸平台的使用范围。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和支撑连杆,支撑杆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根支撑杆均竖直设置,支撑杆的顶端与抬升架远离地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连杆水平设置,支撑连杆与每个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的设置,对抬升架远离地面的一端起到支撑作用,抬升架与支撑杆以及底面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从而提升抬升架的稳定性,支撑杆连杆的设置,可使若干根支撑杆底端之间的距离相对固定,从而避免支撑杆因受力不均匀发生弯曲。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若干个支撑连杆之间设置有支撑拱,支撑拱呈倒置的U型,支撑拱的顶部与抬升架固定连接,支撑拱的两自由端分别与支撑拱两侧相邻的两个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拱的顶端与抬升架固定连接,当支撑拱的顶端收到来自抬升架的力时,支撑拱的顶端会把这个力传给相邻的部分,支撑拱两侧的支撑杆可抵住支撑拱的两个自由端散发的力,从而使支撑拱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进而提高抬升架的最大承重量。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与抬升架之间设置有肋板,肋板与支撑杆、抬升架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叉车带着集装箱行驶至抬升架上时,叉车与集装箱的压力会使抬升架的底端与支撑杆的底端有相互分离的趋势,此时,设置在抬升架与支撑杆之间的肋板可为支撑杆的底端与抬升架的底端提供拉力,从而消除升架的底端与支撑杆的底端有相互分离的趋势,从而避免支撑杆与抬升架因长期高负载工作导致的变形,提高支撑杆与抬升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为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与运输平台的底面铰接,液压缸的缸体与支撑连杆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压缸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特点,用液压缸作为驱动运输平台绕铰接处旋转的驱动件可以省去结构复杂的减速机构,且能够保证运输平台能够平稳转动。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运输平台为矩形的板状结构,运输平台的底面连接有承重组件,承重组件包括承重梁与承重板,承重梁均与运输平台的底面固定连接,承重梁的长度方向与运输平台的长度方向平行,承重板竖直设置,承重板的顶端与运输平台底面固定连接,承重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承重梁以及运输平台固定连接,且承重板的长度方向与运输平台的长度方向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重梁的设置,可增加运输平台长度方向的抗弯强度,从而增加运输平台的最大承重量;承重板的设置可增加运输平台宽度方向的抗弯强度,从而增加运输平台的最大承重量。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重板靠近地面的一侧被切削出一个弧形的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弓形槽弧形缺口的开设,可减少承重组件的自重,从而减少液压缸的载荷,且承重板靠近地面的一侧在经过切削后,外形呈拱形,当承重板的顶端受到来自运输平台的压力时,承重板的顶端会把这个力传给相邻的部分,承重板两侧的承重梁可抵住承重板的长度方向两端散发的力,从而使承重板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进而提高运输平台的最大承重量。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抬升架的倾斜侧面上固定连接有防滑条,防滑条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防滑条等距排布在抬升架的倾斜侧面上,且防滑条的长度方向与抬升架的长度方向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条可为叉车的车轮提供较大的摩擦力,在叉车与集装箱一同沿抬升架移动时,防滑条可防止叉车的轮胎打滑,从而提升装箱工作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运输平台与抬升架铰接,使得运输平台能够绕铰接处旋转,从而使得运输平台远离抬升架一端的高度可调,从而拓宽该集装箱装卸平台的适用范围;
2、支撑组件与承重组件配合使用,可使该集装箱装卸平台具有足够的承重能力,且能使该集装箱装卸平台稳定的搭设在底面与运输车辆之间;
3、液压缸的设置,能够为运输平台提供支持力,从而使运输平台能够平稳的架设在抬升架与运输车辆之间,且液压缸可实现自动化调节运输平台的高度,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旨在显示防滑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运输平台;2、抬升架;21、肋板;22、防滑条;3、支撑组件;31、支撑杆;32、支撑连杆;33、支撑拱;4、承重组件;41、承重梁;42、承重板;5、连接组件;51、连接孔;52、连接杆;53、连接螺母;6、移动组件;61、滑轮;62、导轨;7、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集装箱移动式装箱平台系统,参照图1,包括倾斜设置的抬升架2,抬升架2与地面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3,支撑组件3位于抬升架2远离底面的一端,抬升架2远离地面的一端铰接有运输平台1,运输平台1下方设置有移动组件6,运输平台1远离抬升架2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组件5。
使用该集装箱移动式装箱平台系统为运输车辆装箱时,先将运输平台1远离抬升架2的一端高度调整至与运输车辆的载物平台的高度相等,再通过移动组件6将抬升架2与运输平台1向运输车辆靠近,直至运输平台1与运输车辆抵接,随后通过连接组件5将运输车辆与运输平台1相连接并使运输车辆的载物平台与运输平台1紧密抵接,工人驾驶叉车沿抬升架2、运输平台1将集装箱运送至运输车辆的载物平台上,从而完成装箱工作。
参照图1,抬升架2为矩形的板状结构,抬升架2长度方向的一端与地面抵接,抬升架2远离地面的倾斜侧面上固定连接有防滑条22,防滑条22的纵截面呈半圆形,防滑条22的长度方向与抬升架2的长度方向垂直,防滑条22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防滑条22等距排布在抬升架2上。
参照图1,支撑组件3设置在抬升架2与地面之间,支撑组件3包括支撑杆31、支撑连杆32以及支撑拱33,支撑杆31竖直设置,支撑杆31顶端与抬升架2固定连接,支撑杆31设置有四个,四个支撑杆31等距排布,支撑杆31与抬升架2之间固定连接有肋板21;支撑连杆32为水平设置的杆状结构,支撑连杆32固定连接在支撑杆31的底端;支撑拱33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支撑杆31之间,支撑拱33呈倒置的U型,支撑拱33的顶端与抬升架2固定连接,支撑拱33的底部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支撑杆31固定连接。
工人驾驶叉车进行装箱工作时,可沿抬升架2的倾斜平面将集装箱运送至运输平台1上,在沿抬升架2行驶的过程中,防滑条22可防止叉车的车轮打滑;当支撑拱33的顶端受到来自抬升架2的力时,支撑拱33的顶端会把这个力传给相邻的部分,支撑拱33两侧的支撑杆31可抵住支撑拱33的两个自由端散发的力,从而使支撑拱33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进而提高抬升架2的最大承重量;肋板21可为支撑杆31的底端与抬升架2的底端提供拉力,从而避免支撑杆31因长期高负载工作导致的变形,提高支撑杆31与抬升架2的使用寿命;支撑杆31连杆的设置,可使若干根支撑杆31底端之间的距离相对固定,从而避免支撑杆31因受力不均匀发生弯曲。
参照图1与图2,运输平台1为矩形的板状结构,运输平台1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抬升架2远离地面的一端铰接,且运输平台1的长度方向与抬升架2的宽度方向垂直,运输平台1靠近地面的侧面上开设有立方体状的空腔。
运输平台1的空腔内连接有承重组件4,承重组件4包括承重梁41和承重板42,承重梁41由槽钢制成,承重梁41的长度方向与运输平台1的长度方向平行,承重梁41位于运输平台1的空腔的中部,承重梁41远离自由端的侧面与运输平台1固定连接;承重板42为矩形的板状结构,承重板42对称分布于承重梁41的两侧,承重板42的长度方向与承重梁41的长度方向垂直,承重板42长度方向的侧面与运输平台1固定连接,承重板42长度方向两端的侧面分别与承重梁41、运输平台1的侧壁固定连接,承重板42靠近地面的一侧被切削出一个弧形的缺口。
参照图2,运输平台1的空腔内连接有驱动件,驱动件为液压缸7,液压缸7的活塞杆与承重梁41的两个侧壁铰接,液压缸7与支撑连杆32铰接。
通过液压缸7可使运输平台1绕运输平台1与抬升架2的铰接处旋转,从而改变运输平台1远离抬升架2一端的高度,使运输平台1远离抬升架2的一端高度与运输车辆的载物平台的高度相等,从而减小叉车从运输平台1行驶至运输车辆的载物平台所产生的振动,且液压缸7还可提供使运输平台1保持静止所需的支持力;运输平台1的空腔,可减少运输平台1的自重;承重梁41与承重板42的设置可增加运输平台1的最大载重量;承重板42的弧形缺口,可在减轻承重板42自重的同时尽可能保留承重板42的承重能力。
参照图3,连接组件5包括连接孔51,连接杆52以及连接螺母53,连接孔51开设在运输平台1远离抬升架2的侧壁上,连接孔51设置有三组,每组有两个连接孔51,每组连接孔51均对称分布于运输平台1远离抬升架2的侧壁上;连接杆52为轴线呈J型的杆状结构,连接杆52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杆52分别穿过一组连接孔51中的两个连接孔51,两个连接杆52长度较长的一段的圆周面上开设有螺纹,连接杆52开设有螺纹的一段穿过连接孔51后与连接螺母53螺纹连接。
参照图1,移动组件6包括滚轮61与导轨62,滚轮61设置有四个,四个滚轮61中的两个与支撑连杆32的两端转动连接,其余的两个滚轮61转动连接在抬升架2与地面抵接处的两端;导轨62由槽钢制成,且设置有两个,两个导轨62的长度方向与输送平台的长度方向相同,每个导轨62的两个自由端与水平的地面固定连接;滚轮61与导轨62配合使用,抬升架2与导轨62滑移连接。
当运输车辆停靠在运输平台1远离抬升架2的一端时,旋松连接螺母53并将连接杆52从连接孔51中抽出,随后将连接杆52长度较短的一端勾住运输车辆的侧面,将连接杆52长度较长的一端插入合适的连接孔51内,并将连接螺母53重新旋紧在连接杆52上,直至运输平台1的侧壁与运输车辆的载物平台紧密抵接,避免叉车从运输平台1与运输车辆的抵接处驶过时产生强烈的颠簸,从而延长支撑组件3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使用该集装箱移动式装箱平台系统为运输车辆装箱时,运输车辆需停靠在运输平台1远离抬升架2的一端,通过液压缸7推动运输平台1绕运输平台1与抬升架2的铰接处旋转,使运输平台1远离抬升架2的一端与运输车辆的载物平台对其,再通过推动抬升架2,使得滚轮61沿导轨62滚动,从而将抬升架2与运输平台1向运输车辆靠近,直至运输平台1与运输车辆抵接;随后旋松连接螺母53并将连接杆52从连接孔51中抽出,将连接杆52长度较短的一端勾住运输车辆的侧面,将连接杆52长度较长的一端插入合适的连接孔51内,并将连接螺母53重新旋紧在连接杆52上,直至运输平台1的侧壁与运输车辆的载物平台紧密抵接,随后工人驾驶叉车沿抬升架2、运输平台1将集装箱运送至运输车辆的载物平台上,从而完成装箱工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集装箱装卸平台,包括倾斜设置的抬升架(2)以及运输平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平台(1)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抬升架(2)远离地面的一端铰接,抬升架(2)与地面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3),抬升架(2)靠近地面的一侧连接有驱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装卸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支撑杆(31)和支撑连杆(32),支撑杆(31)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支撑杆(31)均竖直设置,支撑杆(31)的顶端与抬升架(2)靠近地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支撑连杆(32)水平设置,支撑连杆(32)与每个支撑杆(31)的底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装箱装卸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支撑杆(31)之间设置有支撑拱(33),支撑拱(33)呈倒置的U型,支撑拱(33)的顶部与抬升架(2)固定连接,支撑拱(33)的两自由端分别与支撑拱(33)两侧相邻的两个支撑杆(31)的底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装箱装卸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1)与抬升架(2)之间设置有肋板(21),肋板(21)与支撑杆(31)、抬升架(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装卸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液压缸(7),液压缸(7)的活塞杆与运输平台(1)的底面铰接,液压缸(7)远离运输平台(1)的一端与支撑组件(3)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装卸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平台(1)为矩形的板状结构,运输平台(1)的底面连接有承重组件(4),承重组件(4)包括承重梁(41)与承重板(42),承重梁(41)均与运输平台(1)的底面固定连接,承重梁(41)的长度方向与运输平台(1)的长度方向平行,承重板(42)竖直设置,承重板(42)的顶端与运输平台(1)底面固定连接,承重板(42)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承重梁(41)以及运输平台(1)固定连接,且承重板(42)的长度方向与运输平台(1)的长度方向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集装箱装卸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42)靠近地面的一侧被切削出一个弧形的缺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装卸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架(2)的倾斜侧面上固定连接有防滑条(22),防滑条(22)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防滑条(22)等距排布在抬升架(2)的倾斜侧面上,且防滑条(22)的长度方向与抬升架(2)的长度方向垂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941223.2U CN211169006U (zh) | 2019-11-08 | 2019-11-08 | 一种集装箱装卸平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941223.2U CN211169006U (zh) | 2019-11-08 | 2019-11-08 | 一种集装箱装卸平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169006U true CN211169006U (zh) | 2020-08-04 |
Family
ID=71828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941223.2U Active CN211169006U (zh) | 2019-11-08 | 2019-11-08 | 一种集装箱装卸平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16900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47841A (zh) * | 2021-05-24 | 2021-08-13 | 中车贵阳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换台转向架风动推动装置 |
CN113830583A (zh) * | 2021-09-29 | 2021-12-24 | 南京凡澄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装车卸车的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
-
2019
- 2019-11-08 CN CN201921941223.2U patent/CN21116900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47841A (zh) * | 2021-05-24 | 2021-08-13 | 中车贵阳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换台转向架风动推动装置 |
CN113830583A (zh) * | 2021-09-29 | 2021-12-24 | 南京凡澄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装车卸车的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
CN113830583B (zh) * | 2021-09-29 | 2023-03-10 | 南京凡澄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装车卸车的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92281B (zh) | 一种适合装载卷钢的集装箱配套系统及该系统的使用方法 | |
CN110422527B (zh) | 一种自动化立体仓库 | |
CN104029974B (zh) | 自动化立体仓库及其货物存取方法 | |
CN211169006U (zh) | 一种集装箱装卸平台 | |
EP2845823B1 (en) | Skate loading system | |
CN203938429U (zh) | 一种三轴升降小车 | |
CN117142390A (zh) | 一种煤矿掘进工作面用辅料自装卸装置 | |
CN109677956B (zh) | 一种易装卸货架 | |
CN211169026U (zh) | 一种集装箱移动式装箱平台系统 | |
US20090290965A1 (en) | Hoist suspension frame for flatbed trailers | |
CN212150164U (zh) | 箱式集装箱打包装置 | |
US3894644A (en) | Truck-mounted loader | |
KR20130032516A (ko) | 건축 자재파렛트 운반용 궤도리프트 | |
CN206394954U (zh) | 钢材包装系统及钢材预齐头装置 | |
CN210011659U (zh) | 一种轮链混合式车载自动化装卸装置 | |
CN102906004A (zh) | 负载搬运车和使负载单元卸载的方法 | |
US2832481A (en) | Transport container crawler | |
CN212768697U (zh) | 一种物流运输自动卸货装置 | |
CN204547894U (zh) | 机动车多功能升降货箱 | |
JP3130521B1 (ja) | 重量物搬送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重量物搬送方法 | |
CN207016421U (zh) | 运输装置及货物运输系统 | |
CN211619766U (zh) | 一种龙门架固定装置 | |
JP4541079B2 (ja) | 長尺物用パレットへの長尺物の積載方法並びに長尺物積載パレットの輸送容器への搬送方法 | |
CN108792989B (zh) | 一种移动导轨式升降平台 | |
KR101263580B1 (ko) | 크레인의 횡행 레일을 밀착시키는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