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1153388U - 一种可净化空气的增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净化空气的增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53388U
CN211153388U CN201921314411.2U CN201921314411U CN211153388U CN 211153388 U CN211153388 U CN 211153388U CN 201921314411 U CN201921314411 U CN 201921314411U CN 211153388 U CN211153388 U CN 2111533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ater
side wall
gas distribution
inle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1441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邦福
杜昌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WUYI MACHINERY MANUFA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WUYI MACHINERY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WUYI MACHINERY MANUFA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WUYI MACHINERY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1441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533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533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533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Particles Using Liqui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净化空气的增氧装置,包括座体,其顶部设有吸气泵,其进风端内安装有多个滤网以及持续清理组件,出风端安装有出气管,其底部安装有转盘,转盘开有与出气管配合的供气流道,其底部连接有分气盘,分气盘内开有多条与供气流道连通的分气流道,其均贯穿分气盘的侧壁并安装有多根分气管,分气管外套设有引水罩管,其出水端连通有吸水泵,其排水带动转盘旋转,引水罩管内设置有多根分水管,分气管位于引水罩管内的部分的侧壁上均匀开有多个喷气孔,多根分水管开有相配合的通气孔,座体的侧壁设有气囊,气囊底部安装有多个阻旋板。其能够有效提升水体内部的增氧效果,并能够持续、有效地清理吸气泵的滤网,保证空气的净化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可净化空气的增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净化空气的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增氧机是一种渔业养殖领域常用的设备,其能够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以避免鱼类缺氧,同时也能抑制水体内厌氧菌的生长,防止池水变质威胁鱼类生存环境。
现有的增氧机在水体表面以及浅层水体的增氧效果较好,能够较为有效的将水体扬起、击碎,以增加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进溶氧能力,但在水体内部增氧时,由于水体难以击碎,难以增加氧气与水体的接触面积,导致增氧效率较低,效果较差,难以达到预期。
并且,采用吸气泵对水体内部注入空气时,常会将水体环境内的小型植物、植物叶片以及沙粒等吸入吸气泵,长时间使用将影响吸气泵内部的零件,使吸气泵磨损、停转、卡死甚至损坏,导致气管堵塞,并且会将上述杂质排入水体中导致水体环境复杂化,因此需要在吸气泵的入口处安装过滤网对空气进行净化,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过滤网的表面将附着大量的杂质,使净化效果逐渐降低甚至丧失。
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净化空气的增氧装置,其能够有效提升水体内部的增氧效果,并能够持续、有效地清理吸气泵的滤网,保证空气的净化效果。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净化空气的增氧装置,包括座体,座体顶部设有吸气泵,吸气泵具有进风端和出风端,进风端内安装有多个平行设置的滤网,进风端设有用于清理滤网的持续清理组件,出风端安装有出气管,座体底部转动连接有转盘,转盘中部竖直开有与出气管转动配合并连通的供气流道,转盘底部中心连接有分气盘,分气盘内水平开有多条分气流道,多条分气流道的一端均与供气流道的底端连通,每条分气流道的另一端分别贯穿分气盘的侧壁并安装有相配合的分气管,分气管外套设有引水罩管,引水罩管通过连接杆与转盘连接,引水罩管靠近分气盘的一端为进水端,另一端为出水端,出水端连通有吸水泵,多个吸水泵的排水口均水平设置,并通过排水带动转盘旋转,引水罩管内设有多根分水管,多跟分水管的侧壁均与分气管的侧壁抵接,分气管位于引水罩管内的部分的侧壁上均匀开有多个喷气孔,多根分水管与分气管的侧壁的抵接处均开有与喷气孔相配合的通气孔,座体的侧壁设有气囊,气囊底部间隔安装有多个阻旋板。
优选地,引水罩管的进水端的内径大于出水端的内径,引水罩管的上壁倾斜设置,进水端的上壁的安装高度高于出水端的上壁的安装高度。
优选地,转盘的底面为中部凸出的锥面。
优选地,吸气泵的进风端具有左侧壁和右侧壁,持续清理组件包括多个滤网刷,多个滤网刷设置于进风端内并与多个滤网一一对应,滤网刷包括支撑梁,支撑梁靠近滤网的一侧安装有刷毛板,刷毛板与对应的滤网接触,支撑梁连接有推拉杆,推拉杆远离支撑梁的一端穿过进风端的左侧壁并连接有上滑盖,上滑盖扣设在进风端的顶部,推拉杆位于上滑盖左侧壁与进风端的左侧壁之间的部分套设有复位弹簧,当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支撑梁与进风端的左侧壁抵接,进风端上安装有电机,电机通过齿轮组传动连接有与上滑盖相配合的凸轮板,当凸轮板距离转动中心的最近端与上滑盖的右侧壁的内侧抵接时,支撑梁与进风端的左侧壁抵接,此时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当凸轮板距离转动中心的最远端与上滑盖的右侧壁的内侧抵接时,支撑梁与进风端的右侧壁抵接,进风端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多对与刷毛板对应的排尘口,多个排尘口均安装有排尘门,排尘门的安装处设置有扭簧,当支撑梁与进风端的侧壁抵接时,刷毛板的一侧顶开排尘门并伸出排尘口。
优选地,座体上位于吸气泵的多个排尘口的下方安装有集尘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净化空气的增氧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座体,并在座体的侧壁设有气囊,使座体始终浮于水面之上,防止该可净化空气的增氧装置沉入水中;
(2)通过在吸气泵的进风端安装持续清理组件,对进风端内设置的多个滤网进行持续不断的清理,维持滤网的清洁,以保证滤网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防止吸气泵磨损、停转、卡死甚至损坏;
(3)通过在座体底部安装与其转动连接的转盘,在转盘底部中心连接分气盘,在转盘中部竖直开有与吸气泵的出风端安装的出气管转动配合并连通的供气流道,并在分气盘内水平开设多条分气流道,使多条分气流道均与供气流道连通,将吸气泵引入的空气输送至水体内,并通过分气盘中的多条分气流道分流,通过在每条分气流道远离供气流道的一端安装相配合的分气管,并在分气管外套设引水罩管,且在引水罩管的出水端安装吸水泵,在引水罩管内设置多根分水管,使多根分气管的侧壁分别通过多个均匀开设的通气孔与分气管侧壁上开设的喷气孔连通,使吸气泵引入的空气自多个喷气孔喷入多根分水管内,多跟分水管将水流分散,从而使水流与气体的接触面积增大,同时,多个喷气孔的设置能够使气体与水流的接触点更多且更均匀,进一步提升溶氧效果,与此同时,吸水泵使水体在引水罩管内定向快速流动,快速流动的水体与通入的空气接触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增氧效果,而后将增氧后的水体排入周边水体中,持续不断地引入未增氧水体进行高效增氧,有效提升水体中增氧效率与效果;
(4)通过将多个吸水泵的排水口水平设置,同时以顺时针或逆时针设置,通过喷水带动转盘转动,对吸水泵的排水处进行泄力,防止吸水泵喷出的水流带动整个装置移动,并利用吸水泵的排水推力带动引水罩管转动,继而通过分气管带动分气盘转动,继而带动转盘转动,且引水罩管通过连接杆与转盘连接,转盘转动时,连接杆对水体进行搅动,促进未溶解并上浮的空气与水体进行再次溶氧,相配合的,气囊底部间隔安装有多个阻旋板,通过位于水体内部的阻旋板增大座体与水体之间的阻力,有效防止旋转的转盘带动座体一同旋转;
(5)通过设置引水罩管的进水端的内径大于出水端的内径,使吸水泵吸入的水体在通过引水罩管时的流速逐渐加快,进一步利于溶氧,通过倾斜设置引水罩管的上壁,使进水端的上壁的安装高度高于出水端的上壁的安装高度,使喷入引水罩管内的未溶解的空气在浮力作用下沿引水罩管的上壁向着进水端流动,与水流的流向相反形成对冲,进一步提升溶氧效果,而后空气自进水端排出,在浮力的作用下上浮与转盘底部接触,通过设置转盘的底面为中部凸出的锥面,使空气沿锥面向转盘边缘移动,继而绕过该装置,向水面排出;
(6)通过设置持续清理组件包括的各个零件,实现了滤网的持续清理,具体地,通过设置与滤网对应且滑动配合的的滤网刷,并使其包括的支撑梁通过推拉杆与进风口侧壁滑动配合,使滤网刷能够在进风口内左右滑动,对滤网表面进行清理;通过在进风口左、右侧壁上开设排尘口,并且在排尘口上安装排尘门,当支撑梁与进风口的侧壁抵接时刷毛板能够推开排尘门并伸出排尘口,从而将清理下来的粉尘杂质从进风口内排出,排尘门在吸气泵引风时产生的负压的作用下关闭,从而保证进风口侧壁的密闭性;通过使推拉杆与上滑盖的左侧壁连接,并在推拉杆位于上滑盖的左侧壁与进风口的左侧壁之间的部分套设复位弹簧,当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支撑梁与进风口的左侧壁抵接,通过在进风口上安装电机,并使电机通过齿轮组与凸轮板传动连接,带动凸轮板转动,并设置凸轮板与上滑盖的右侧壁相配合,实现支撑梁的左右移动,当凸轮板距离转动中心的最远端与上滑盖的右侧壁内侧抵接时,支撑梁运动至最右端,与进风口的右侧壁抵接,当凸轮板距离转动中心的最近端与上滑盖的右侧壁内侧抵接时,支撑梁运动至最左端,与进风口的右侧壁抵接,复位弹簧用于使支撑梁回复至与进风口的左侧壁抵接的状态,凸轮板转动的持续转动将带动支撑梁进行持续的左右往复运动,从而实现滤网的持续清理;通过在座体上位于排尘口下方处安装集尘池,对滤网刷排出的杂质进行收集;通过在排尘门的安装处设置扭簧,使被刷毛板顶开的排尘门能够自动关闭,始终保持进风口侧壁的密闭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净化空气的增氧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净化空气的增氧装置的吸气泵的进风端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净化空气的增氧装置的吸气泵的凸轮板距离转动中心的最远端与上滑盖抵接时的进风端处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净化空气的增氧装置的吸气泵的凸轮板距离转动中心的最近端与上滑盖抵接时的进风端处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净化空气的增氧装置的排尘口处的局部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净化空气的增氧装置的凸轮板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净化空气的增氧装置的引水罩管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标记:10-座体;11-集尘池;20-转盘;30-分气盘;31-供气流道;32-分气流道;40-吸气泵;41-进风端;411-滤网;412-滤网刷;4121-支撑梁;4122-刷毛板;413-推拉杆;414-上滑盖;415-复位弹簧;416-电机;417-凸轮板;418-排尘口;419-排尘门;42-出风端;50-气囊;51-阻旋板;60-出气管;70-分气管;71-喷气孔;80-引水罩管;801-连接杆;81-进水端;82-出水端;83-分水管;831-通气孔;90-吸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净化空气的增氧装置,其包括座体10,座体10的侧壁设有气囊50,用于使座体10浮于水面之上,座体10顶部设有吸气泵40,吸气泵40具有进风端41和出风端42,出风端42安装有出气管60,座体10内开有与出气管60相配合的安装孔道,出气管60伸入安装孔道内并从座体10的底部伸出,座体10的底部开有转槽,座体10底部安装有与其转动配合的转盘20,转盘20的顶部伸入转槽内,转盘20的顶部设有圆形卡板,转槽侧壁开有用于卡接卡板的卡槽,通过卡板与卡槽的卡接,防止转盘20脱离座体10,其他实施例中可采用其他转动连接方式实现座体10与转盘20的转动连接。
请参照图1和图7,转盘20中部竖直开有供气流道31,供气流道3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贯通转盘20的顶部和底部,供气流道31顶部设有供出气管60插入并转动配合的连接口,自座体10底端伸出的出气管60竖直插入连接口内,与连接口转动配合,并与供气流道31连通。转盘20底部中心连接有分气盘30,分气盘30为圆盘形,可根据所要增氧的水体深度设置分气盘30的安装深度,必要时可在分气盘30与转盘20之间安装连接柱,并在连接柱中部开设气流通路以延伸供气流道31的长度即可,分气盘30内水平开有多条分气流道32,多条分气流道32成放射状均匀设置,多条分气流道32靠近分气盘30圆心的一端均与供气流道31连通,另一端分别贯通分气盘30的侧壁,贯通处分别按照贯通方向安装有分气管70,分气管70靠近分气盘30的一端与对应的分气流道32连通,远离分气盘30的一端外侧套设有引水罩管80,引水罩管80具有进水端81和出水端82,其靠近分气盘30的一端为进水端81,远离分气盘30的一端为出水端82,进水端81的内径大于出水端82的内径,每个引水罩管80分别通过一根连接杆801与转盘20固定连接,引水罩管80内设置有多根分水管83,多根分水管83的侧壁均与分气管70的侧壁抵接,分气管70位于引水罩管80内的部分的侧壁上均匀开有多个喷气孔71,多根分水管83与分气管70的侧壁的抵接处均开有多个与喷气孔71相配合的通气孔831,通过多个喷气孔71与多个通气孔831的配合使分气管70内的空气能够均匀通入每根分水管83内。分水管83将水流分流为多股截面较小的高速水流,并使每股水流分别与通入的空气通过多个通气孔831均匀的接触,从而增大了水流与气体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效率,有效提升了水体内的增氧效果。
多个引水罩管80的出水端82分别连通有吸水泵90,通过多个吸水泵90将水体自引水罩管80的进水端81吸入,而后被多根分水管83分流为细股水流,而后与喷气孔71喷出的空气进行混合增氧,由于引水罩管80的进水端81的内径大于出水端82的内径,吸入的水体在引水罩管80内呈加速流动,进一步提升水体流速,从而进一步提升溶氧效果。引水罩管80的上壁倾斜设置,进水端81的上壁的安装高度高于出水端82的上壁的安装高度,自分气管70的喷气孔71喷入引水罩管80内的空气,部分与水体混合溶入水体内,未溶入的部分气体在浮力的作用下浮向引水罩管80的上壁,而后沿倾斜设置的上壁向进水端81流动,最终从进水端81的顶部流出,在浮力的作用下上浮至转盘20底部。
被吸水泵90吸入引水罩管80内的水体流向引水罩管80的出水端82,并由吸水泵90的排水口喷出,多个吸水泵90的排水口均水平设置,并均以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朝向同侧设置,在多个吸水泵90的排水作用下带动多个引水罩管80以分气盘30的中心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多个引水罩管80通过多根对应的分气管70带动分气盘30以其自身中心为旋转中心转动,分气盘30带动与其连接的转盘20转动。从引水罩管80的进水端81顶部流出的未溶的空气在浮力的作用下上浮至转盘20底部,转盘20的底面为中部凸出的锥面,当未溶的空气在浮力作用下上浮至转盘20底部时,将沿锥面向转盘20的周侧流动,并最终流出该设备的增氧范围,利于水体循环。
需要说明的是,座体10的侧壁设有气囊50,气囊50的底部间隔安装有多个阻旋板51,阻旋板51位于水体内,用于增加座体10与水体的阻力,防止转动的转盘20带动座体10转动。
请参照图1至图5,吸气泵40的进风端41具有左侧壁和右侧壁,此处的左侧壁与右侧壁可以调换,仅为方便描述而限定,进风端41内安装有多个平行设置的滤网411,多个滤网411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滤网411所在的平面与进风端41内气体流向垂直,设置多个滤网411能够对引入的气体进行多次过滤,保证气体的清洁度。参照图2至图4,吸气泵40的进风端41还设有用于清理滤网411的持续清理组件,其包括多个滤网刷412,多个滤网刷412设置于进风端41内并与多个滤网411一一对应且滑动配合,滤网刷412包括支撑梁4121,支撑梁4121靠近对应的滤网411的一侧安装有刷毛板4122,刷毛板4122与对应的滤网411的表面接触,支撑梁4121连接有推拉杆413,推拉杆413水平设置,其一端与支撑梁4121连接,另一端穿过进风端41的左侧壁并与进风端41的左侧壁滑动配合,从而通过滑动配合带动滤网刷412在进风端41内左右滑动,使刷毛板4122对滤网411进行清洁。
进风端4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多对与刷毛板4122对应的排尘口418,此处“一对”是指左侧壁与右侧壁各一个排尘口418,均与同一个刷毛板4122对应,多个排尘口418均安装有排尘门419,排尘门419安装处设置有扭簧,用于使开启的排尘门419回复至关闭状态,当滤网刷412运动至进风端41内的最左侧时,滤网刷412的支撑梁4121与进风端41的左侧壁抵接,刷毛板4122的左侧顶开对应的排尘门419,并从对应的排尘口418伸出,从而将清理下来的粉尘杂质从排尘口418推出,同理,当滤网刷412运动至进风端41内的最右侧时,滤网刷412的支撑梁4121与进风端41的右侧壁抵接,刷毛板4122的右侧顶开对应的排尘门419,并从对应的排尘口418伸出,从而将清理下来的粉尘杂质从排尘口418推出,滤网刷412运动至离开进风端41的侧壁后,排尘门419将在扭簧的回弹作用下恢复至关闭状态,从而保证进风端41侧壁的密闭性。座体10上位于吸气泵40的多个排尘口418的下方安装有集尘池11,用于收集从排尘口418排出的杂质,方便定期清理。
进风端41的顶部扣设有上滑盖414,上滑盖414成倒“U”形,其具有水平设置的顶壁以及与顶壁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其能够在进风端41上部左右移动,其左侧壁上与推拉杆413对应处开设有安装孔,推拉杆413穿出进风端41的左侧壁的一端穿过上滑盖414的左侧壁上的安装孔并与上滑盖414固定连接,本实施例采用螺纹螺母连接,其他实施例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连接方式固定连接。推拉杆413位于上滑盖414的左侧壁的内侧和进风端41的左侧壁的外侧之间的部分套设有复位弹簧415,复位弹簧415处于自然状态时,推拉杆413被复位弹簧415拉出,使滤网刷412的支撑梁4121与进风端41的左侧壁的内侧抵接,当向右拉动上滑盖414时,与上滑盖414固定连接的推拉杆413也向右滑动,从而带动滤网刷412向右滑动,而后放开上滑盖414,复位弹簧415将迫使上滑盖414向左运动,从而带动推拉杆413向左滑动,继而带动滤网刷412向左滑动并最终恢复至与进风端41的左侧壁抵接的装态。
参照图3至图6,进风端41的右侧壁上安装有电机416,电机416通过齿轮组传动连接有凸轮板417,此处齿轮组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选择,凸轮板417为边缘曲线过渡的水滴形,电机416通过齿轮组带动凸轮板417转动,凸轮板417与上滑盖414的右侧壁的内侧始终抵接并配合,由于凸轮板417的边缘的半径随着自身转动时刻在改变,因此转动的凸轮板417将推动上滑盖414的右侧壁向右移动,且移动的程度随着凸轮板417的转动时刻改变,当凸轮板417距离自身的转动中心的最远端与上滑盖414的右侧壁的内侧抵接时(周侧上最远的一点与上滑盖414相切时),凸轮板417将上滑盖414推至最右端,上滑盖414通过推拉杆413带动支撑梁4121运动至最右端与进风端41的右侧壁抵接,当凸轮板417距离转动中心的最近端与上滑盖414的右侧壁的内侧抵接时,上滑盖414回复至初始位置,复位弹簧415使推拉杆413回复至初始位置,此时复位弹簧415处于自然状态,推拉杆413带动支撑梁4121运动至最左端与进风端41的左侧壁抵接,随着凸轮板417的循环转动,其迫使上滑盖414周期性的左右循环移动,继而通过推拉杆413带动滤网刷412周期性的左右循环移动,对滤网411进行持续的清理。
需要说明的是,该可净化空气的增氧装置还包括与电机416连接的电源以及用于控制电机416转动和停止的开关。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实用新型构思进行的改造和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可净化空气的增氧装置,包括座体(10),座体(10)顶部设有吸气泵(40),吸气泵(40)具有进风端(41)和出风端(42),所述进风端(41)内安装有多个平行设置的滤网(41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端(41)设有用于清理滤网(411)的持续清理组件,所述出风端(42)安装有出气管(60),所述座体(10)底部转动连接有转盘(20),转盘(20)中部竖直开有与出气管(60)转动配合并连通的供气流道(31),转盘(20)底部中心连接有分气盘(30),分气盘(30)内水平开有多条分气流道(32),多条分气流道(32)的一端均与供气流道(31)的底端连通,每条分气流道(32)的另一端分别贯穿分气盘(30)的侧壁并安装有相配合的分气管(70),分气管(70)外套设有引水罩管(80),引水罩管(80)通过连接杆(801)与转盘(20)连接,引水罩管(80)靠近分气盘(30)的一端为进水端(81),另一端为出水端(82),出水端(82)连通有吸水泵(90),多个吸水泵(90)的排水口均水平设置,并通过排水带动转盘(20)旋转,所述引水罩管(80)内设有多根分水管(83),多跟分水管(83)的侧壁均与分气管(70)的侧壁抵接,分气管(70)位于引水罩管(80)内的部分的侧壁上均匀开有多个喷气孔(71),多根分水管(83)与分气管(70)的侧壁的抵接处均开有与喷气孔(71)相配合的通气孔(831),所述座体(10)的侧壁设有气囊(50),气囊(50)底部间隔安装有多个阻旋板(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净化空气的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罩管(80)的进水端(81)的内径大于出水端(82)的内径,引水罩管(80)的上壁倾斜设置,所述进水端(81)的上壁的安装高度高于出水端(82)的上壁的安装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净化空气的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20)的底面为中部凸出的锥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净化空气的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泵(40)的进风端(41)具有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持续清理组件包括多个滤网刷(412),多个所述滤网刷(412)设置于进风端(41)内并与多个滤网(411)一一对应,滤网刷(412)包括支撑梁(4121),支撑梁(4121)靠近滤网(411)的一侧安装有刷毛板(4122),刷毛板(4122)与对应的滤网(411)接触,所述支撑梁(4121)连接有推拉杆(413),推拉杆(413)远离支撑梁(4121)的一端穿过进风端(41)的左侧壁并连接有上滑盖(414),上滑盖(414)扣设在进风端(41)的顶部,所述推拉杆(413)位于上滑盖(414)左侧壁与进风端(41)的左侧壁之间的部分套设有复位弹簧(415),当复位弹簧(415)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支撑梁(4121)与进风端(41)的左侧壁抵接,所述进风端(41)上安装有电机(416),电机(416)通过齿轮组传动连接有与上滑盖(414)相配合的凸轮板(417),当凸轮板(417)距离转动中心的最近端与上滑盖(414)的右侧壁的内侧抵接时,所述支撑梁(4121)与进风端(41)的左侧壁抵接,此时所述复位弹簧(415)处于自然状态,当凸轮板(417)距离转动中心的最远端与上滑盖(414)的右侧壁的内侧抵接时,所述支撑梁(4121)与进风端(41)的右侧壁抵接,所述进风端(4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多对与刷毛板(4122)对应的排尘口(418),多个排尘口(418)均安装有排尘门(419),排尘门(419)的安装处设置有扭簧,当所述支撑梁(4121)与所述进风端(41)的侧壁抵接时,所述刷毛板(4122)的一侧顶开排尘门(419)并伸出排尘口(418)。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净化空气的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0)上位于吸气泵(40)的多个排尘口(418)的下方安装有集尘池(11)。
CN201921314411.2U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可净化空气的增氧装置 Active CN2111533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14411.2U CN211153388U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可净化空气的增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14411.2U CN211153388U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可净化空气的增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53388U true CN211153388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16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14411.2U Active CN211153388U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可净化空气的增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53388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69363A (zh) * 2020-11-16 2021-02-19 天长市墨缘玻璃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净化装置的鱼缸
CN112495105A (zh) * 2020-11-12 2021-03-16 姹や寒 一种用于磨床加工的除尘方法
CN112757990A (zh) * 2021-01-21 2021-05-07 浙江科技学院 一种物流运输装置
CN112753646A (zh) * 2020-12-30 2021-05-07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活鱼运输装置
CN114847220A (zh) * 2022-05-25 2022-08-05 佛山市弘峻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全自动水产养殖用增氧船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95105A (zh) * 2020-11-12 2021-03-16 姹や寒 一种用于磨床加工的除尘方法
CN112369363A (zh) * 2020-11-16 2021-02-19 天长市墨缘玻璃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净化装置的鱼缸
CN112753646A (zh) * 2020-12-30 2021-05-07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活鱼运输装置
CN112757990A (zh) * 2021-01-21 2021-05-07 浙江科技学院 一种物流运输装置
CN112757990B (zh) * 2021-01-21 2022-06-10 浙江科技学院 一种物流运输装置
CN114847220A (zh) * 2022-05-25 2022-08-05 佛山市弘峻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全自动水产养殖用增氧船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53388U (zh) 一种可净化空气的增氧装置
CN102783929A (zh) 可浸没的手持式水池和浴盆电动清洁器
US20070193956A1 (en) Aquarium protein skimmer
CN108633820A (zh) 一种曝气及投食一体的鱼塘养殖系统及其方法
CN205357723U (zh) 一种鸭子养殖用水槽
CN107396874B (zh) 用于鱼苗的培育装置
CN116553780A (zh) 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系统
CN106430661A (zh) 一种造流式曝气机及曝气系统
CN105532531A (zh) 清洗方便的鱼缸
CN203407365U (zh) 一种叶轮式增氧机
CN110563202A (zh) 一种用于海水养殖的混合杀菌增氧装置
CN206566236U (zh) 一种集清洗、切片以及烘干为一体的南板蓝根精加工系统
CN105475208A (zh) 一种具有自动清洗装置的鱼缸
CN211141839U (zh) 池塘尾水生态处理系统
CN108675492B (zh) 一种污水曝气处理系统
CN111318133B (zh) 空气净化器
CN201451061U (zh) 可携式水族过滤装置
CN212532426U (zh) 河道污水处理专用的纳米微孔曝气盘
CN211999021U (zh) 一种高效好氧生物曝气池
CN114314846A (zh) 一种河湖水体治理的新型生态浮岛
CN116672772A (zh) 一种循环水处理系统及具有凸轮驱动机构的过滤装置
CN219764921U (zh) 一种养猪房空气净化装置
CN105557579A (zh) 具有自动清洗装置的鱼缸
CN214781125U (zh) 一种多次净化水质的过滤周转箱
CN206901887U (zh) 一种用于水产养殖中的增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