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49143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149143U CN211149143U CN201922184300.0U CN201922184300U CN211149143U CN 211149143 U CN211149143 U CN 211149143U CN 201922184300 U CN201922184300 U CN 201922184300U CN 211149143 U CN211149143 U CN 2111491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electrode layer
- substrate
- upper detection
- color fil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JAONJTDQXUSBGG-UHFFFAOYSA-N dialuminum;dizinc;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O-2].[O-2].[Al+3].[Al+3].[Zn+2].[Zn+2] JAONJTDQXUSBG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10272 inorgan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147 in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2120 photoresistant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788 optical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79 redox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86 Cholesteric liquid crystals (ChL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2544 Cicatrix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72 Polyvinyl alcoh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60 organic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071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451 polyvinyl alcohol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241 scar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87 scar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90 sol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上检知层、下偏振层以及电致变色单元。显示面板包括有源元件阵列基板以及彩色滤光片基板。有源元件阵列基板与彩色滤光片基板对向设置。上检知层设置于彩色滤光片基板远离有源元件阵列基板的一侧,且下偏振层设置于有源元件阵列基板远离彩色滤光片基板的一侧。电致变色单元设置于上检知层上且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基板以及电致变色层。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相对地设置,且第二电极层经基板承载。电致变色层设置于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第一电极层较第二电极层靠近显示面板,且第一电极层经上检知层承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高度整合性且薄型化的显示调控装置。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是指在经外加电压的作用下可表现出颜色及透明度的改变的性质,此性质常应用于显示装置中。如图1所示,其绘示包括有显示面板1000以及电致变色单元2000的现有的显示装置1,其中显示面板1000包括有源元件阵列基板1020、彩色滤光片基板1040、显示介质层1060、上偏振层1100以及下偏振层1200,且电致变色单元2000包括具有厚度T的第一电极基板与第二电极基板、电致变色层2300以及外部驱动电路2400,其中第一电极基板由第一电极层2100与第一基板2100a组成,且第二电极基板由第二电极层2200与第二基板2200a组成。在现有的显示装置1中,显示面板1000以及电致变色单元2000是经各自的工艺形成后才彼此藉由黏合层3000贴合,由于现有的显示装置1包括用于承载第一电极层2100的第一基板2100a以及用于承载第二电极层2200的第二基板2200a,其将使得显示装置1具有的厚度过大,使得其具有笨重、昂贵以及外观不佳等特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具有高度整合且薄型化的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上检知层、下偏振层以及电致变色单元。显示面板包括有源元件阵列基板以及彩色滤光片基板。有源元件阵列基板与彩色滤光片基板对向设置。上检知层设置于彩色滤光片基板远离有源元件阵列基板的一侧,且下偏振层设置于有源元件阵列基板远离彩色滤光片基板的一侧。电致变色单元设置于上检知层上且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基板以及电致变色层。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相对地设置,且第二电极层经基板承载。电致变色层设置于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第一电极层较第二电极层靠近显示面板,且第一电极层经上检知层承载。如上所述之检知层可为单一光学特征或复合式光学层,若以单一光学特征则为检光作用,即一般认知之偏振层;而复合式光学层除具有基本的偏振层外,亦可附加1/4波片、1/2波片、位相差片或其它具有光学效果之材料。然而,该检知层倘为复合式光学层,其厚度小于各光学层厚度之总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上检知层与第一电极层之间更设置有反射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电极层的材料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铝锌(AZO)或其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电极层的厚度为0.5微米~0.8微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上检知层为线栅偏振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致变色层的材料包括无机材料、有机材料或其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致变色单元更包括外部驱动电路。外部驱动电路电性连接于第一电极层以及第二电极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有源元件阵列基板与彩色滤光片基板之间设置有显示介质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介质层包括非自发光性材料或自发光性材料。
基于上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致变色单元包括的第一电极层是经显示面板中的构件承载,因此可使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省去至少一个基板的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可具有薄型化的特性。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地参考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组件符号在图式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本实用新型亦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体现,而不应限于本文中所述的实施例。图式中的层与区域的厚度会为了清楚起见而放大。相同或相似的参考号码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组件,以下段落将不再一一赘述。另外,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2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请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面板100、上检知层110、下偏振层120以及电致变色单元200。
显示面板100例如包括有源元件阵列基板102、彩色滤光片基板104、框胶(未绘示)以及显示介质层106。
有源元件阵列基板102例如与彩色滤光片基板104对向地设置。有源元件阵列基板102与彩色滤光片基板104可例如包括玻璃基板。在有源元件阵列基板102上例如设置有多个有源元件(未绘示)、多条扫描线(未绘示)、多条数据线(未绘示)以及多个子像素(未绘示),各子像素可分别与有源元件阵列基板102中对应的扫描线以及对应的数据线电性连接,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彩色滤光片基板104上例如设置有多个彩色滤光图案(未绘示)、黑矩阵(未绘示)以及共享电极(未绘示),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框胶(未绘示)例如设置于有源元件阵列基板102与彩色滤光片基板104之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框胶设置于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区(未绘示)。所述非显示区可位于显示区(未绘示)的至少一侧。举例来说,所述非显示区可环绕所述显示区,但本新型不以此为限。框胶可例如包括复数个框胶间隔物(未绘示)。举例来说,框胶例如为具有特定尺寸的导电粒子或具有特定形状的间隔物,但本新型不以此为限。框胶可例如是藉由照射紫外光后经固化而形成,并用于接合有源元件阵列基板102与彩色滤光片基板104。在本实施例中,框胶、有源元件阵列基板102与彩色滤光片基板104形成容置空间。
显示介质层106例如设置于有源元件阵列基板102与彩色滤光片基板104之间。详细地说,显示介质层106填充于由框胶、有源元件阵列基板102与彩色滤光片基板104形成的容置空间中。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显示介质层106至少设置于显示面板100的所述显示区。显示介质层106可包括非自发光性材料,例如:液晶分子、电泳显示介质或是其它可适用的介质为范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介质层106可包括自发光性材料,例如:无机材料、有机材料或前述材料的组合;又例如是电致发光材料。在本实施例中,显示介质层106为液晶分子。所述液晶分子较佳地为可被垂直电场转动或切换的液晶分子或者是可被横向电场转动或切换的液晶分子,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上检知层110以及下偏振层120例如各自设置于彩色滤光片基板104远离有源元件阵列基板102的一侧以及有源元件阵列基板102远离彩色滤光片基板104的一侧。详细地说,如图2所示,上检知层110设置于彩色滤光片基板104远离有源元件阵列基板102的表面上,且下偏振层120设置于有源元件阵列基板102远离彩色滤光片基板104的表面上。在一实施例中,上检知层110例如为线栅偏振层。举例来说,上检知层110包括形成于基材(未绘示)上的多条线栅,其中所述多条线栅在基材上交错设置且呈周期排列。多条线栅的形成方法例如是先在线栅形成层(未绘示)上形成光阻层(未绘示),接着对所述光阻层进行奈米压印工艺以形成交错设置且呈周期排列的多条光阻,之后利用所述多条光阻对所述线栅形成层进行蚀刻工艺,以形成多条线栅。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检知层110可包括金属线栅(未绘示),其例如是藉由在金属层(未绘示)的表面上蚀刻出多条交错设置且呈周期排列的刻痕而形成。在另一实施例中,上检知层110例如是藉由进行涂布工艺而形成。举例来说,上检知层110例如是藉由将聚乙烯醇系树脂涂布于基材上而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检知层110为单一式的光学膜片。即,上检知层110为用于检光的偏振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检知层110为复合式的光学膜片。举例来说,上检知层110可包括相位差膜、四分之一波片、半波片以及其他具有光学特征的膜片,本实用新型并无特别限制。下偏振层120则例如是现有的偏光片,本实用新型并无特别限制。
电致变色单元200例如设置于上检知层110上。在本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单元200包括第一电极层210、第二电极层220、基板220a以及电致变色层230。
第一电极层210例如经上检知层110承载。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210与上检知层110接触,且与上检知层110一体成型,但本实用新型并无特别限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210可不与上检知层110接触。第一电极层210的材料可例如是透明或半透明导电材料。详细地说,第一电极层210的材料例如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铝锌(AZO)或其组合。第一电极层210例如是藉由在上检知层110上进行涂布工艺而形成,其具有的厚度T1例如为0.5~0.8微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210是位于显示面板100的上检知层110上方,即,第一电极层210是经上检知层110承载,而非额外设置有一基板以承载第一电极层210。换句话说,第一电极层210具有的厚度T1可小于现有的电致变色单元200中的电极基板具有的厚度。基于此,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可具有经减小的厚度而具有薄型化的特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210可作为显示面板100的电场屏蔽层的用途。
第二电极层220例如与第一电极层210相对地设置,且例如经基板220a承载。第二电极层220的材料可例如是透明或半透明导电材料。详细地说,第二电极层220的材料例如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铝锌(AZO)或其组合。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层220与基板220a共同具有的厚度T2约为1毫米。基板220a例如是现有的电致变色单元中用以承载电极的基板,本实用新型并无特别限制。本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单元200的驱动可例如藉由对第一电极层210与第二电极层220施加电压而达成。
电致变色层230例如设置于第一电极层210与第二电极层220之间。电致变色层230的材料可例如是无机材料、有机材料或其组合。上述的无机材料可例如包括WO3,且上述的有机材料可例如包括有机溶剂;或者电泳式液晶或胆固醇液晶。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层230的材料呈固相、液相、液晶相或其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电极层210与第二电极层220经施加电压时,电致变色层230将因此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颜色的变化。
举例来说,当电致变色层230包括有机材料时,有机材料在进行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时可各自呈现不同的颜色。因此,藉由对第一电极层210与第二电极层220施加正电压或负电压或者施加电压与否可决定电致变色层230所显现的颜色。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单元200更包括外部驱动电路240。第一电极层210与第二电极层220可例如与外部驱动电路240电性连接,以藉由外部驱动电路240各别的控制对第一电极层210与第二电极层220施加正电压或负电压或者施加电压与否。外部驱动电路240可例如是任一种可供应驱动电压的电路单元,本新型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单元所包括的构件是在显示面板上依序地形成,而非各自形成后再藉由黏合层彼此贴合,基于此,电致变色单元包括的第一电极层是经显示面板的上检知层承载而非经现有的基板承载。换句话说,电致变色单元具有的厚度可经缩减,且其亦省去了黏合层所占用的厚度,以使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具有薄型化的优点。
图3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图3绘示的实施例沿用图2的实施例的组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组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描述与效果,下述实施例不再重复赘述,而图3绘示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部份未省略的描述可参阅后续内容。
请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更包括反射膜250。反射膜250例如设置于上检知层110与第一电极层210之间。反射膜250可例如用于对环境光进行反射以完成显示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单元所包括的构件是在显示面板上依序地形成,而非各自形成后再藉由黏合层彼此贴合,基于此,电致变色单元包括的第一电极层是经显示面板的上检知层承载而非经现有的基板承载。换句话说,电致变色单元具有的厚度可经缩减,且其亦省去了黏合层所占用的厚度,以使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具有薄型化的优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电致变色单元,其中电致变色单元所包括的构件(例如第一电极层)是藉由在显示面板上依序地形成,因此,第一电极层是经显示面板的上检知层承载而非经现有的基板承载。换句话说,电致变色单元具有的厚度可经缩减,且可不需使用黏合层以贴合显示面板以及电致变色单元,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电致变色单元的厚度可远小于现有的电致变色单元的厚度。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具有高度整合性且薄型化的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包括有源元件阵列基板以及彩色滤光片基板,其中所述有源元件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对向设置;
上检知层以及下偏振层,其中所述上检知层设置于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远离所述有源元件阵列基板的一侧,且所述下偏振层设置于所述有源元件阵列基板远离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的一侧;以及
电致变色单元,设置于所述上检知层上,包括:
基板;
第一电极层以及第二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相对地设置,且所述第二电极层经所述基板承载;以及
电致变色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较所述第二电极层靠近所述显示面板,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经所述上检知层承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检知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更设置有反射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厚度为0.5微米~0.8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检知层为线栅偏振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单元更包括外部驱动电路,所述外部驱动电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元件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之间设置有显示介质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213832 | 2019-10-21 | ||
TW108213832U TWM595775U (zh) | 2019-10-21 | 2019-10-21 | 顯示裝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149143U true CN211149143U (zh) | 2020-07-31 |
Family
ID=71746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184300.0U Active CN211149143U (zh) | 2019-10-21 | 2019-12-09 | 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149143U (zh) |
TW (1) | TWM595775U (zh) |
-
2019
- 2019-10-21 TW TW108213832U patent/TWM595775U/zh unknown
- 2019-12-09 CN CN201922184300.0U patent/CN211149143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95775U (zh) | 2020-05-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580092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
CN101359135B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1285959B (zh) | 用于液晶显示器的滤色基底和制造该滤色基底的方法 | |
JP4235576B2 (ja) |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 |
US8199298B2 (en) | Liquid crystal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US7724325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WO2014206031A1 (zh) | 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以及包含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 |
CN101441342A (zh) | 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面板 | |
WO2019205702A1 (zh) |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 |
KR20140020095A (ko) | 광학 시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
JP2009271390A (ja)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CN106371246A (zh) | 显示装置以及制造该显示装置的方法 | |
CN102104050A (zh) | 薄膜晶体管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 |
US20070195216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 |
US8861070B2 (en) | Electronic paper display substrate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JP5736913B2 (ja) |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 |
JP2010276909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CN211149143U (zh) | 显示装置 | |
JPH10186349A (ja) | 液晶表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20130250200A1 (en) | Array substrat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 |
WO2010079540A1 (ja) | 液晶表示パネル | |
KR101123452B1 (ko) | 횡전계 방식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어레이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US20210215969A1 (en) |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
KR100628273B1 (ko) | 횡전계 방식의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 |
JP5100309B2 (ja) | 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