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40732U - 一种转向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向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140732U CN211140732U CN201921821083.5U CN201921821083U CN211140732U CN 211140732 U CN211140732 U CN 211140732U CN 201921821083 U CN201921821083 U CN 201921821083U CN 211140732 U CN211140732 U CN 2111407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lt
- driving
- pulley
- swing
- convey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转向输送装置。一种转向输送装置包括机架、摆带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摆带组件设置于机架的顶端,包括沿输送方向设置的多排摆带单体,每个摆带单体上均设有输送带;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摆带单体转动,以使不同排的摆带单体的输送带朝向不同的角度;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输送带。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中的摆轮式分拣机相比增大了包裹与转向输送装置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在包裹流向速度较快时出现包裹打滑的问题,减少了设置摆带单体的个数,且适应于多种形式的包裹的分拣和输送;该转向输送装置中的摆带单体还能灵活地转向,实现了包裹换向,以便进行分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物流快递包裹分拣、冷链产品分拣、药品分拣、电商类包裹分拣等应用中都会用到输送分拣设备,这些输送分拣设备在使用时能够减少人力,使需要分拣的包裹能够快速地进行传输和分类。在现有技术中,输送分拣设备通常是以摆轮分拣机或移载机为主。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摆轮式分拣机可应用于普通包裹的输送和分拣,摆轮式分拣机与包裹之间是线接触,在包裹流向速度比较快时,包裹在换向过程中容易打滑,因此需要设置更多组摆轮;移载机主要应用于较重的托板或箱体的输送和分拣,对于普通包裹适应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输送装置,增大了与包裹接触的摩擦力,提升了包裹传递速度,适应于多种形式的包裹的分拣和输送。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向输送装置,包括:
机架;
摆带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的顶端,所述摆带组件包括沿输送方向设置的多排摆带单体,每个所述摆带单体上均设有输送带;
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摆带单体转动,以使不同排的所述摆带单体的所述输送带朝向不同的方向;
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输送带。
优选地,沿所述输送方向,不同排的所述输送带的转动角度依次增加。
优选地,第一排所述输送带的朝向与最后一排所述输送带的朝向垂直。
优选地,所述摆带单体包括旋转齿轮,且设置在不同排的所述旋转齿轮的齿数不同,所述旋转齿轮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连接。
优选地,沿所述输送方向,不同排的所述摆带单体的所述旋转齿轮的齿数依次变小。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
齿条,设置有多根,相邻的两根所述齿条之间连接有连接板,所述齿条与对应的所述旋转齿轮啮合;
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其中一根所述齿条啮合;
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驱动齿轮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用于限制所述齿条的移动范围。
优选地,所述摆带单体还包括传动单元,所述传动单元连接所述输送带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
优选地,所述传动单元包括:
皮带轮组,每个所述输送带对应一组所述皮带轮组,所述皮带轮组包括呈三角形状设置的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和第三皮带轮,所述输送带安装在所述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和所述第三皮带轮上;
第一驱动轴,两个所述第三皮带轮均安装于所述第一驱动轴上,所述第一驱动轴上还设有第一驱动带轮,所述第一驱动带轮用于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
第二驱动轴,设有多根,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二驱动轴之间通过同步带连接;
第二驱动带轮,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轴上,所述第二驱动带轮与所述第一驱动带轮之间通过传动带连接;
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驱动其中一根所述第二驱动轴旋转。
优选地,还包括无动力滚轮,所述无动力滚轮设置于所述机架的顶端,且所述无动力滚轮的表面与所述输送带的表面平齐。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摆带组件上设置输送带,输送带与待传送的包裹为面接触,与现有技术中的摆轮式分拣机相比增大了包裹与转向输送装置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在包裹流向速度较快时出现包裹打滑的问题,不仅减少了设置摆带单体的个数,还提升了包裹传递的速度,降低了设备成本,且适应于多种形式的包裹的分拣和输送;此外,该转向输送装置中的摆带单体还能灵活地转向,实现了包裹换向,以便进行分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向输送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向输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摆带单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摆带单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A向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机架;11、支撑板;
2、摆带单体;21、输送带;22、旋转座;221、壳体;222、托板;223、安装孔;23、转轴;24、旋转齿轮;251、第一皮带轮;252、第二皮带轮;253、第三皮带轮;254、第一驱动轴;255、第一驱动带轮;256、第一张紧轮;
31、齿条;32、连接板;33、第一驱动电机;34、限位部件;
41、第二驱动轴;42、同步带;43、第二驱动带轮;44、传动带;45、第二驱动电机;46、第二张紧轮;
5、无动力滚轮;
a、输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现有技术中,输送分拣设备通常是以摆轮分拣机或移载机为主。摆轮式分拣机可应用于普通包裹的输送和分拣,摆轮式分拣机与包裹之间是线接触,在包裹流向速度比较快时,包裹在换向过程中容易打滑,因此需要设置更多组摆轮;移载机主要应用于较重的托板或箱体的输送和分拣,对于普通包裹适应性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向输送装置。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转向输送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有多个摆带单体2,摆带单体2设置于机架1的顶端,多个摆带单体2沿输送方向a排列形成多排,每个摆带单体2上均设有输送带21,实现了包裹与转向输送装置的面接触,增大了包裹与转向输送装置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在包裹流向速度较快时出现包裹打滑的问题,进而可以减少摆带单体2设置的个数,提升包裹传递的速度,降低设备成本,且适应于多种形式的包裹的分拣和输送。机架1上还设有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摆带单体2转动,以使不同排的摆带单体2的输送带21朝向不同的方向,以便实现包裹的转向。机架1上还设有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输送带21,提高了包裹输送的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沿输送方向a,不同排的输送带21的转动角度依次增加,以便实现包裹逐步转向,更加平稳地传送包裹。本实施例中第一排的输送带21的朝向与最后一排的输送带21的朝向垂直,实现包裹90°转向进行分拣。
由于包裹与转向输送装置之间的摩擦力大,因此,减少了摆带单体2设置的个数。在本实施例中,设有四排摆带单体2,但是局限于摆带单体2的大小以及机架1上的布局,沿输送方向a,第一排摆带单体2和第三排摆带单体2分别设有两个摆带单体2,第二排摆带单体2和第四排摆带单体2分别设有三个摆带单体2。
在本实施例中,机架1上还设有无动力滚轮5,无动力滚轮5的表面与输送带21的表面平齐,无动力滚轮5起到了支撑和润滑的作用。具体地,在第一排摆带单体2和第三排摆带单体2的两端分别设置无动力滚轮5,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了合理的布局,并且有效地起到了支撑和润滑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机架1的上表面设有支撑板11,摆带单体2包括旋转座22,旋转座22包括一侧开口的壳体221和设置在壳体221开口侧的托板222。在摆带单体2安装在机架1上后,托板222与支撑板11的表面平齐,摆带单体2上的输送带21凸出于托板222设置,以便能带动包裹移动,但是输送带21不能凸出托板222太多而架空包裹,避免不能稳定传输包裹的问题。具体地,托板222上开有两个安装孔223,每个安装孔223内分别设有输送带21,且两个输送带21平行设置。摆带单体2还包括传动单元,输送带21与传动单元连接,传动单元设置在壳体221内,传动单元与第二驱动组件连接。第二驱动组件驱动传动单元,传动单元带动输送带21传动。旋转座22上还连接有转轴23,且转轴23通过轴承座与旋转座22的壳体221连接,转轴23上设有旋转齿轮24,旋转齿轮24用于与第一驱动组件连接。第一驱动组件带动旋转齿轮24旋转,旋转齿轮24带动转轴23旋转,进而带动旋转座22旋转。
进一步地,传动单元包括皮带轮组和第一驱动轴254,每个输送带21对应设置一组皮带轮组,皮带轮组包括呈三角形状设置的第一皮带轮251、第二皮带轮252和第三皮带轮253,输送带21安装在第一皮带轮251、第二皮带轮252和第三皮带轮253上。第一皮带轮251和第二皮带轮252分别与壳体221的侧壁转动连接,第三皮带轮253安装在第一驱动轴254上,第一驱动轴254的两端与壳体221相对的两侧壁转动连接,第一驱动轴254上还设有第一驱动带轮255,第一驱动带轮255用于与第二驱动组件连接。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一驱动带轮255旋转,第一驱动带轮255旋转带动第一驱动轴254和第三皮带轮253旋转,进而带动输送带21在第一皮带轮251、第二皮带轮252和第三皮带轮253上传动。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在长期使用时,输送带21会松懈,进而影响传动效果,每个输送带21还对应设置有第一张紧轮256,调节第一张紧轮256的位置以实现调节输送带21的松紧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多根相互平行的第二驱动轴41,第二驱动轴41设置的个数与设置的摆带单体2的排数相同,相邻的两根第二驱动轴41之间通过同步带42连接。具体地,设置于一边侧的第二驱动轴41的一端与机架1转动连接,另一端设有同步带轮,与其相邻的第二驱动轴41的两端分别设有同步带轮,置于中间的第二驱动轴41通过同步带42与两侧相邻的第二驱动轴41连接,设置于另一边侧的第二驱动轴41的一端与相邻的第二驱动轴41通过同步带42连接,而另一端通过同步带42与第二驱动电机45的输出轴连接,第二驱动电机45驱动该第二驱动轴41旋转,进而带动其他第二驱动轴41旋转。第二驱动轴41上设有第二驱动带轮43,且第二驱动带轮43与第一驱动带轮255对应设置,第二驱动带轮43与第一驱动带轮255之间通过传动带44连接。传动带44优选为圆形传动带。
为了避免连接两根第二驱动轴41之间的同步带42在长时间使用下出现松弛的问题,在机架1上还设有第二张紧轮46,每个同步带42分别对应设置一个第二张紧轮46,用于调节同步带42的松紧程度。
进一步地,结合图4、图5和图6,转轴23设置在第二驱动带轮43和第一驱动带轮255之间,为了不影响两者之间连接传动带44,在本实施例中,转轴23为中空轴,壳体221上与托板222相对的一侧开有孔,传动带44穿设于转轴23和孔与第一驱动带轮255连接。转轴23选用中空轴结构还为在旋转座22转动时传动带44的扭动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摆带单体2可以转动设定的角度,以实现包裹换向,以便进行包裹的分拣。在本实施例中,每排摆带单体2的输送带21转动的角度不同,沿输送方向a,每排摆带单体2的输送带21转动的角度依次增加,因此,每排摆带单体2上的旋转齿轮24的齿数不同。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设置四排摆带单体2,在输送方向a上,第一排摆带单体2上可以不设置旋转齿轮24,其输送包裹的方向不变,第二排摆带单体2、第三排摆带单体2和第四排摆带单体2的旋转齿轮24的齿数依次变小,在第一驱动组件同时驱动第二排摆带单体2、第三排摆带单体2和第四排摆带单体2时,实现旋转角度的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排摆带单体2相对第一排摆带单体2逆时针旋转45°,第三排摆带单体2相对第一排摆带单体2逆时针旋转60°,第四排摆带单体2相对第一排摆带单体2逆时针旋转90°。旋转的角度逐渐增大,逐步实现了包裹的换向,以便进行分拣。如果使第二排摆带单体2、第三排摆带单体2和第四排摆带单体2分别旋转上述角度,那么第二排摆带单体2、第三排摆带单体2和第四排摆带单体2的旋转齿轮24的齿数比设定为4:3:2,优选地,第二排摆带单体2的旋转齿轮24的齿数为80,第三排摆带单体2的旋转齿轮24的齿数为60,第四排摆带单体2的旋转齿轮24的齿数为40。
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摆带单体2的输送带21转动设定的角度,设置一个第一驱动组件驱动多排摆带单体2的输送带21转动,简化了结构,且控制简单。在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7,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多根齿条31和第一驱动电机33,相邻的两根齿条31之间连接有连接板32,以实现多根齿条31的联动,齿条31与对应的旋转齿轮24啮合。第一驱动电机33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其中一根齿条31啮合,第一驱动电机33带动驱动齿轮旋转,进而带动齿条31在水平方向上移动,齿条31前后移动带动旋转齿轮24旋转,进而实现了旋转座22的旋转。多根齿条31的齿数以及齿间距相等,便于统一调整多排摆带单体2旋转的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排摆带单体2不需要旋转,因此在与第一排摆带单体2相对应的位置无需设置齿条31,进一步地简化了转向输送装置的结构。
为了避免在第一驱动电机33失控时,齿条31移动不受限制,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限位部件34,限位部件34用于限制齿条31的移动范围。具体地,限位部件34包括滑动轴,滑动轴安装在机架1上,齿条31上开有长条孔,滑动轴穿设于长条孔设置。长条孔的长度即为齿条31前后移动的范围。限位部件34的设置提高了转向输送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转向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1);
摆带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顶端,所述摆带组件包括沿输送方向设置的多排摆带单体(2),每个所述摆带单体(2)上均设有输送带(21);
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摆带单体(2)转动,以使不同排的所述摆带单体(2)的所述输送带(21)朝向不同的方向;
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输送带(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输送方向,不同排的所述输送带(21)的转动角度依次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排所述输送带(21)的朝向与最后一排所述输送带(21)的朝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带单体(2)包括旋转齿轮(24),且设置在不同排的所述旋转齿轮(24)的齿数不同,所述旋转齿轮(24)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输送方向,不同排的所述摆带单体(2)的所述旋转齿轮(24)的齿数依次变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
齿条(31),设置有多根,相邻的两根所述齿条(31)之间连接有连接板(32),所述齿条(31)与对应的所述旋转齿轮(24)啮合;
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其中一根所述齿条(31)啮合;
第一驱动电机(33),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3)驱动所述驱动齿轮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限位部件(34),所述限位部件(34)用于限制所述齿条(31)的移动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带单体(2)还包括传动单元,所述传动单元连接所述输送带(21)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向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单元包括:
皮带轮组,每个所述输送带(21)对应一组所述皮带轮组,所述皮带轮组包括呈三角形状设置的第一皮带轮(251)、第二皮带轮(252)和第三皮带轮(253),所述输送带(21)安装在所述第一皮带轮(251)、所述第二皮带轮(252)和所述第三皮带轮(253)上;
第一驱动轴(254),两个所述第三皮带轮(253)均安装于所述第一驱动轴(254)上,所述第一驱动轴(254)上还设有第一驱动带轮(255),所述第一驱动带轮(255)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向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
第二驱动轴(41),设有多根,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二驱动轴(41)之间通过同步带(42)连接;
第二驱动带轮(43),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轴(41)上,所述第二驱动带轮(43)与所述第一驱动带轮(255)之间通过传动带(44)连接;
第二驱动电机(45),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5)驱动其中一根所述第二驱动轴(41)旋转。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动力滚轮(5),所述无动力滚轮(5)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顶端,且所述无动力滚轮(5)的表面与所述输送带(21)的表面平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21083.5U CN211140732U (zh) | 2019-10-28 | 2019-10-28 | 一种转向输送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21083.5U CN211140732U (zh) | 2019-10-28 | 2019-10-28 | 一种转向输送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140732U true CN211140732U (zh) | 2020-07-31 |
Family
ID=71768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821083.5U Active CN211140732U (zh) | 2019-10-28 | 2019-10-28 | 一种转向输送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140732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70230A (zh) * | 2020-10-16 | 2021-01-05 | 上海双彩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速分拣机 |
CN112221992A (zh) * | 2020-09-07 | 2021-01-15 | 浙江德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物流设备的输送装置 |
CN112264311A (zh) * | 2020-09-04 | 2021-01-26 | 杭州默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角度皮带斜轮分拣机 |
CN115557152A (zh) * | 2022-10-21 | 2023-01-03 | 赵静 | 一种物流配货用输送分流平台 |
-
2019
- 2019-10-28 CN CN201921821083.5U patent/CN21114073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64311A (zh) * | 2020-09-04 | 2021-01-26 | 杭州默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角度皮带斜轮分拣机 |
CN112221992A (zh) * | 2020-09-07 | 2021-01-15 | 浙江德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物流设备的输送装置 |
CN112170230A (zh) * | 2020-10-16 | 2021-01-05 | 上海双彩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速分拣机 |
CN115557152A (zh) * | 2022-10-21 | 2023-01-03 | 赵静 | 一种物流配货用输送分流平台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140732U (zh) | 一种转向输送装置 | |
ES2546161T3 (es) | Volteador de cajas de doble cinta con rodillo pasivo | |
US6698581B2 (en) | Article guide for a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flow of articles | |
AU2008237255B2 (en) | Split-level singulator | |
EP2621835B1 (en) | Conveyor, belt, and module having multi-directional wheels | |
US6230874B1 (en) |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flow of articles | |
US10246267B2 (en) | Inclined-roller destacker | |
EP3116815B1 (en) | Article diverting conveyor belt | |
US6523669B1 (en) | Article guide for a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flow of articles | |
KR920701019A (ko) | 모듈라 컨베어 | |
CN103402897A (zh) | 横向驱动滚轮皮带和输送机 | |
CN102500555A (zh) | 顺接翻转式水果过渡装置 | |
US4143756A (en) | Conveyor orientation unit | |
CN106743475B (zh) | 一种差速变向拼装式输送带 | |
US3902588A (en) | Direction changing roller conveyor | |
US7114608B2 (en) | Directional transition module for use in conjunction with a roller-type conveyor | |
CN214358539U (zh) | 一种防溢漏的大米分仓传送装置 | |
JP4085624B2 (ja) | 四角形ボトルの回転装置 | |
JPH07277494A (ja) | 搬送ラインにおける分岐装置 | |
CN220722606U (zh) | 差速皮带组件以及差速调向输送装置 | |
CN215205584U (zh) | 一种包装机的循环推料机构及包装机 | |
CN220282430U (zh) | 一种轻型旋转输送机构 | |
CN209693880U (zh) | 一种点心机的面皮输送机构 | |
JPH06286843A (ja) | コンベア装置 | |
JPH08119424A (ja) | コンベア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