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28160U - 一种双电枢平衡高灵敏度换能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电枢平衡高灵敏度换能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128160U CN211128160U CN201922253705.5U CN201922253705U CN211128160U CN 211128160 U CN211128160 U CN 211128160U CN 201922253705 U CN201922253705 U CN 201922253705U CN 211128160 U CN211128160 U CN 2111281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mature
- magnet
- double
- shell
- piston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电枢平衡高灵敏度换能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中部壳体、第一活塞板、第二活塞板、双电枢马达、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在中部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中部壳体的内部设置双电枢马达;在双电枢马达两侧的中部壳体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塞板和第二活塞板;所述第一活塞板和第二活塞板与双电枢马达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连接;在第一活塞板的外侧设置第一辐射振翼;所述第一辐射振翼与第一壳体之间形成第一前腔;在第二活塞板的外侧设置第二辐射振翼;所述第二辐射振翼与第二壳体之间形成第二前腔;在中部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能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电枢平衡高灵敏度换能器。
背景技术
传统电声换能器,在有需求高灵敏度的应用时,需要将2个相同换能器组合在一起使用,得到6dB的声压级增益。此时产品体积偏大,产量偏低,价格昂贵,不适合大规模的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枢平衡高灵敏度换能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内容:
一种双电枢平衡高灵敏度换能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中部壳体、第一活塞板、第二活塞板、双电枢马达、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在所述中部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所述中部壳体的内部设置双电枢马达;在所述双电枢马达两侧的中部壳体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塞板和第二活塞板;所述第一活塞板和第二活塞板与双电枢马达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连接;在所述第一活塞板的外侧设置第一辐射振翼;所述第一辐射振翼与第一壳体之间形成第一前腔;在所述第二活塞板的外侧设置第二辐射振翼;所述第二辐射振翼与第二壳体之间形成第二前腔;在所述中部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且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与双电枢马达之间电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双电枢马达包括共极电磁部件、第一磁铁、第二磁铁、第三磁铁、第四磁铁、第一电枢、第二电枢和单线圈;在所述共极电磁部件的后端套设有单线圈;在所述单线圈后侧的共极电磁部件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枢和第二电枢;在所述共极电磁部件的前端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在所述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磁铁和第四磁铁;所述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之间形成第一空间间隙,第三磁铁和第四磁铁之间形成第二空间间隙;所述第一电枢和第二电枢分别穿过第一空间间隙和第二空间间隙。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底端分别设置在第一电枢和第二电枢上。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内输入控制信号,随着控制信号的大小变化,双平衡电枢马达会产生位移变化,带动连杆移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便利,工作效率高,能够在一个换能器单元中,采用双运动平衡电枢模块设计,可以使单一换能器的灵敏度增益6dB,得到和2个换能器相同的声学性能,同时本装置产品体积小,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电枢平衡高灵敏度换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电枢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双电枢马达模块的磁通路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中部壳体,2-第一壳体,3-第二壳体,4-双电枢马达,41-共极电磁部件,42-第一磁铁,43-第二磁铁,44-第三磁铁,45-第四磁铁,46-第一电枢,47-第二电枢,48-单线圈,49-第一空气间隙,410-第二空气间隙,5-第一活塞板,6-第二活塞板,7-第一辐射振翼,8-第二辐射振翼,9-第一前腔,10-第二前腔,11-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13-第一端子,14-第二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双电枢平衡高灵敏度换能器包括: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中部壳体1、第一活塞板5、第二活塞板6、双电枢马达4、第一连杆11和第二连杆12;在中部壳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在中部壳体1的内部设置双电枢马达4,在双电枢马达4两侧的中部壳体1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塞板5和第二活塞板6;第一活塞板5和第二活塞板6与双电枢马达4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连杆11和第二连杆12连接;在第一活塞板5的外侧设置第一辐射振翼7,且第一辐射振翼7与第一壳体2之间形成第一前腔9;在第二活塞板6的外侧设置第二辐射振翼8,且第二辐射振翼8与第二壳体2之间形成第二前腔10;在中部壳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端子13和第二端子14,且第一端子13和第二端子14均与双电枢马达4之间电连接。
当本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向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内输入控制信号,接着把控制信号传输到双电枢马达中,带动双电枢马达运行,此时,双电枢马达带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移动,此时即带动第一活塞板和第二活塞板移动,同时带动第一辐射振翼和第二辐射振翼移动,以此来改变第一前腔和第二前腔的空间大小,产生声压级增益。
如图2和3所示,双电枢马达4包括共极电磁部件41、第一磁铁42、第二磁铁43、第三磁铁44、第四磁铁45、第一电枢46、第二电枢47和单线圈48;在共极电磁部件41的后端套设有单线圈48,在单线圈48后侧的共极电磁部件4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枢46和第二电枢47;在共极电磁部件41的前端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磁铁43和第三磁铁44;在第二磁铁43和第三磁铁44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磁铁42和第四磁铁45,且第一磁铁52与第二磁铁53之间形成第一空间间隙59,第三磁铁44和第四磁铁45之间形成第二空间间隙410,此时第一电枢46和第二电枢47分别穿过第一空间间隙49和第二空间间隙410。如图3所示,图3上箭头为磁通的闭合回路方向,当单线圈48里通入电流后,单线圈48内部管道会形成磁场并磁化电枢,那么电枢的一端会成为N极,在磁铁的作用下,电枢会受力运动。
第一连杆11和第二连杆12的底端分别设置在第一电枢46和第二电枢47上,通过第一电枢46和第二电枢47的移动,分别带动第一连杆11和第二连杆12的移动来产生振幅;第一连杆11和第二连杆12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增加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第一端子13和第二端子14内输入控制信号,随着控制信号的大小变化,双电枢马达4会产生位移变化,带动连杆和活塞板移动,从而使得腔体产生体积变化,达到改变腔体体积的目的。
本装置能够在一个换能器单元中,采用双运动平衡电枢模块设计,可以使单一换能器的灵敏度增益6dB,得到和2个换能器相同的声学性能,同时本装置产品体积小,成本低。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5)
1.一种双电枢平衡高灵敏度换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中部壳体、第一活塞板、第二活塞板、双电枢马达、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在所述中部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所述中部壳体的内部设置双电枢马达;在所述双电枢马达两侧的中部壳体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塞板和第二活塞板;所述第一活塞板和第二活塞板与双电枢马达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连接;在所述第一活塞板的外侧设置第一辐射振翼;所述第一辐射振翼与第一壳体之间形成第一前腔;在所述第二活塞板的外侧设置第二辐射振翼;所述第二辐射振翼与第二壳体之间形成第二前腔;在所述中部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且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与双电枢马达之间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枢平衡高灵敏度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枢马达包括共极电磁部件、第一磁铁、第二磁铁、第三磁铁、第四磁铁、第一电枢、第二电枢和单线圈;在所述共极电磁部件的后端套设有单线圈;在所述单线圈后侧的共极电磁部件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枢和第二电枢;在所述共极电磁部件的前端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在所述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磁铁和第四磁铁;所述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之间形成第一空间间隙,第三磁铁和第四磁铁之间形成第二空间间隙;所述第一电枢和第二电枢分别穿过第一空间间隙和第二空间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电枢平衡高灵敏度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底端分别设置在第一电枢和第二电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电枢平衡高灵敏度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电枢平衡高灵敏度换能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内输入控制信号,随着控制信号的大小变化,双平衡电枢马达会产生位移变化,带动连杆移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253705.5U CN211128160U (zh) | 2019-12-16 | 2019-12-16 | 一种双电枢平衡高灵敏度换能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253705.5U CN211128160U (zh) | 2019-12-16 | 2019-12-16 | 一种双电枢平衡高灵敏度换能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128160U true CN211128160U (zh) | 2020-07-28 |
Family
ID=71710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253705.5U Active CN211128160U (zh) | 2019-12-16 | 2019-12-16 | 一种双电枢平衡高灵敏度换能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128160U (zh) |
-
2019
- 2019-12-16 CN CN201922253705.5U patent/CN21112816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051863U (zh) | 长冲程动圈式扬声器 | |
CN208821081U (zh) | 电磁激励器以及屏幕发声装置 | |
CN109068244A (zh) | 电磁激励器以及屏幕发声装置 | |
CN110012398B (zh) | 一种平衡振动系统 | |
WO2014166288A1 (zh) | 一种具有改良式传导机构的受话器 | |
CN107360525A (zh) | 一种受话器及其装配方法 | |
CN211128160U (zh) | 一种双电枢平衡高灵敏度换能器 | |
CN209345399U (zh) | 一种受话器 | |
CN209982301U (zh) | 一种激励器及电子产品 | |
CN205793329U (zh) | 一种新型动铁单元 | |
US11902764B2 (en) | Magnetic circuit structure of a transducer, a transducer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 |
WO2020134190A1 (zh) | 一种受话器 | |
CN204442681U (zh) | 具有大振动力电枢的受话器 | |
CN219019014U (zh) | 微型扬声器 | |
CN209497587U (zh) | 一种受话器 | |
CN108650576A (zh) | 一种基于动磁铁的单线圈微型受话器及其制作方法 | |
US10499158B2 (en) |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with radiating acoustic seal and stacked magnetic circuit assembly | |
CN208874738U (zh) | 一种振膜、扬声器和耳机 | |
CN210112264U (zh) | 一种激励器及电子产品 | |
CN209497567U (zh) | 一种受话器 | |
CN107580287B (zh) | 一种受话器及其装配方法 | |
CN209283064U (zh) | 载体式激励器装置 | |
CN208821067U (zh) | 一种动圈喇叭 | |
CN202395977U (zh) | 扬声器改良结构 | |
CN111372174A (zh) | 一种受话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