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96387U - 一种清创用多功能手术吸引器管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清创用多功能手术吸引器管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096387U CN211096387U CN201921143046.3U CN201921143046U CN211096387U CN 211096387 U CN211096387 U CN 211096387U CN 201921143046 U CN201921143046 U CN 201921143046U CN 211096387 U CN211096387 U CN 2110963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rface
- tube
- suction
- aspirator
- suction tu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1804 debride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06010052428 Wound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262 irri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973 irr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08000015181 infectious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33809 Suppur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48038 Wound infe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416 exudates and transudat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38 necro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356 surgical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19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5965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72170 Skin wound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581 negative-pressure wound thera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872 soft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83 surviv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82 swimm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清创用多功能手术吸引器管路。通过漏斗形接口与双腔管的连接,可以将引流系统放置于手术操作台空间的低点,从而达到不断引流作用,避免引流不及时或是冲洗液积聚于不易吸引的角落;通过组合式双腔管与T型接口引流管,在面临多吸引器的需求时,可将其拆分为两条独立的吸引系统,解决外科手术中复杂清创术同时需求多条吸引器问题;通过T型借口引流管中的“T”型结构可以实现多套引流系统的串联累加使用,解决外科手术中复杂清创术同时需求多条吸引器问题;通过可塑性吸引器接头,可将引流管前端塑为“T”、“J”型,挂靠于弯盘等器械边缘,便于局部清创术单人操作以及解决吸引器的放置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清创用多功能手术吸引器管路。
背景技术
在外科手术中,大面积的皮肤创面、软组织创面和创伤需要定时进行冲洗和消毒,如果创面位置的创面渗出液、坏死组织、异物等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排除,极易导致创面位置化脓或者感染,随着负压伤口治疗的引入,大大降低了创面的化脓或感染的概率。但是,大范围冲洗时由于引流不及时造成冲洗液大量积聚于手术台,致使清洁区物理污染或者冲洗液溢出污染手术间。其次,大面积创面原则上尽量减少手术用时,要求多位手术者同时行清创冲洗治疗,常规吸引器无法满足手术需求。
申请号201721554032.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引流管及多功能引流装置,设置有引流管和冲洗管,使其具备引流、冲洗功能,该多功能引流管通过设置在引流管上的多功能接头及取样罐采集样本,以便医生及时根据所采集到的样本。其功能较多,但是其各类安装组件、接头较多,结构复杂,操作不便,不利于高效率完成创面清洗、引流操作。
申请号201910021135.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其结构较为简单。一方面通过引流管有效冲洗和引流,使伤口表面渗液、坏死组织通过纱布空隙被排出体外;同时通过医用薄膜敷料封闭整个伤口,将引流管与负压源连接形成负压,使伤口处于一个封闭、负压、引流的状态,隔绝伤口与外环境之间的感染机会。但是,其单一的引流管和冲洗管不能满足复杂清创术要求多位手术者同时进行清创冲洗治疗操作,可能出现引流不及时造成冲洗液污染的问题,同时由于清创效率不高也加大了患者创面感染的几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创用多功能手术吸引器管路,以解决现有的清创用多功能手术吸引器不能很好满足复杂清创术要求多位手术者同时进行清创冲洗治疗操作,可能出现引流不及时造成冲洗液污染的问题,同时由于清创效率不高也加大了患者创面感染的几率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清创用多功能手术吸引器管路解决现有的清创用多功能手术吸引器不能很好满足复杂清创术要求多位手术者同时进行清创冲洗治疗操作,可能出现引流不及时造成冲洗液污染的问题,同时由于清创效率不高也加大了患者创面感染的几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清创用多功能手术吸引器管路,包括多功能辅助吸引器头、组合式双腔吸引管、T型接口引流管,所述多功能辅助吸引器头包括漏斗状吸引器头和可塑性吸引器接头;
所述漏斗状吸引器头、可塑性吸引器接头或者T型接口引流管与组合式双腔吸引管连接;所述漏斗状吸引器头包括第一粗接口、第一细接口、第一结合部、漏斗碟口,所述第一结合部安装在漏斗碟口中心处,所述第一结合部内安装第一粗接口、第一细接口;所述可塑性吸引器接头包括第二粗接口、第二细接口、第二结合部、金属线圈、吸引器头,所述第二结合部安装在吸引器头内部,所述第二结合部内安装第二粗接口、第二细接口,所述吸引器头外侧缠绕金属线圈;所述组合式双腔吸引管包括第三粗接口、第三细接口、第三结合部、A吸引管、B吸引管、C形管套,所述第三粗接口、第三细接口通过第三结合部并列安装在一起,所述第三粗接口、第三细接口分别与A吸引管、B吸引管连接,所述A吸引管、B吸引管接触处用C形管套隔开;所述T型接口引流管包括第四粗接口、第四细接口、C吸引管、D吸引管、第四结合部、开关式接口、T形接口、负压引流瓶接口,所述第四粗接口、第四细接口分别连接C吸引管、D吸引管的一端,所述C吸引管、D吸引管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结合部并联连接一起,所述C吸引管、D吸引管的另一端还连接T形接口输入端,所述T形接口一个输出端连接开关式接口,所述T形接口另一个输出端为负压引流瓶接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粗接口、第一细接口直径分别为6.5mm、5.5mm。
优选的,所述可塑性吸引器接头的吸引器头直径7.5mm,可塑性吸引器接头其第二粗接口、第二细接口直径分别为5.5mm、4.5mm。
优选的,所述A吸引管内径5.1mm、外径6mm,B吸引管外径5mm、内径4mm。
优选的,所述C吸引管外径10mm、内径6mm;所述D吸引管外径10mm、内径5.5mm。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创用多功能手术吸引器管路及其组装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①本实用新型通过较为简单的结构设计,可解决清创手术中引流不及时,吸引器无法满足单人清创操作等诸多问题。
②对于医护人员来讲,减少了专门负责引流的医护人员,合理分配人力资源,避免造成手术清洁区发生物理污染。
③对于患者来讲,面临复杂清创病患,可高效的完成引流及吸引废液,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漏斗状吸引器头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漏斗状吸引器头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漏斗状吸引器头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可塑性吸引器接头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可塑性吸引器接头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可塑性吸引器接头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可塑性吸引器接头斜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双腔吸引管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双腔吸引管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双腔吸引管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双腔吸引管底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T型接口引流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12所示,一种清创用多功能手术吸引器管路,包括多功能辅助吸引器头1、组合式双腔吸引管2、T型接口引流管3,多功能辅助吸引器头1包括漏斗状吸引器头11和可塑性吸引器接头12;漏斗状吸引器头11、可塑性吸引器接头12或者T型接口引流管3与组合式双腔吸引管2连接;漏斗状吸引器头11包括第一粗接口111、第一细接口112、第一结合部113、漏斗碟口114,第一结合部113安装在漏斗碟口114中心处,第一结合部113内安装第一粗接口111、第一细接口112;可塑性吸引器接头12包括第二粗接口121、第二细接口122、第二结合部123、金属线圈124、吸引器头125,第二结合部123安装在吸引器头125内部,第二结合部123内安装第二粗接口121、第二细接口122,吸引器头125外侧缠绕金属线圈124;组合式双腔吸引管2包括第三粗接口21、第三细接口22、第三结合部23、A吸引管24、B吸引管25、C形管套26,第三粗接口21、第三细接口22通过第三结合部23并列安装在一起,第三粗接口21、第三细接口22分别与A吸引管24、B吸引管25连接,A吸引管24、B吸引管25接触处用C形管套26隔开;T型接口引流管3包括第四粗接口31、第四细接口32、C吸引管33、D吸引管34、第四结合部35、开关式接口36、T形接口37、负压引流瓶接口38,第四粗接口31、第四细接口32分别连接C吸引管33、D吸引管34的一端,C吸引管33、D吸引管34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结合部35并联连接一起,C吸引管33、D吸引管34的另一端还连接T形接口37输入端,T形接口37一个输出端连接开关式接口36,T形接口37另一个输出端为负压引流瓶接口38。
功能辅助吸引头包括:1.漏斗状吸引器头,如图1所示:橡胶材质或塑料材质,近底部设置滤网装网格,其第一粗接口111、第一细接口112直径分别为6.5mm、5.5mm,高6mm。第一结合部113长20mm,宽15mm。漏斗碟口114截面为梯形,梯形上边15mm,底边60mm,高40mm。第一粗接口111、第一细接口112分别与组合式双腔吸引管中的A管与B管组合,可将组合式双腔吸引管中的A管(外径6mm)与B管(外径5mm)分别套入第一粗接口111、第一细接口112,使吸引器头包裹吸引管,由此可以将漏斗状吸引器头与组合式双腔吸引管组合在一起,可以将引流系统放置于手术操作台空间的低点,形成的类似于“泳池底部排泄阀”的功能,避免引流不及时或是冲洗液积聚于不易吸引的角落;2.可塑性吸引器接头:有含铁丝线圈的可塑性塑料外径8mm,内径7.5mm,可塑性吸引器接头处的粗接头直径5.5mm、细接头4.5mm,故组合式双腔吸引管中的A管(外径6mm)与B管(外径5mm)分别包裹可塑性吸引器接头的粗接头、细接头,实现可塑性吸引器接头与组合式双腔吸引管相连接,借助可塑性套圈的折叠功能,可将可塑性吸引器接头折弯形成“L”型或“J型”管口,解决局部清创术单人操作时吸引器的放置问题。
组合式双腔吸引管:由两根并排放置并可嵌合为一体的钢质圆管,A管内径5.1mm,外径6mm,横截面呈“OC型”,B管外径5mm,内径4mm,可插入A管的半圆型管内;该设计可解决外科手术中复杂清创术同时需求多条吸引器问题,即在面临类似问题时,将A、B管拆分即可。
T型接口引流管:塑料材质,由两个独立引流管组成,未使用时二管并排粘接为一体,需要时可借助外力拆为独立的两管。T型接口引流管的C引流管外径10mm,内径6mm,可与组合式双腔吸引管中的A吸引管相连接;T型接口引流管的D引流管外径10mm,内径5.5mm,可与组合式双腔吸引管中的B吸引管连接。组合式双腔吸引管中的A管(外径6mm)与B管(外径5mm)分别包裹于T型接口引流管的C引流管、D引流管内。T型接口引流管末端为“T”型接口“T”行接口左侧端为开端,与负压引流瓶连接,“T”行接口右端为开关式接口,可用于并联式连接另一吸引器系统;通过上述结构可实现吸引器拆分功能,以及串联使用多个吸引器系统,从而解决外科手术中复杂清创术同时需求多条吸引器的问题。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清创用多功能手术吸引器管路其组装方式为:漏斗状吸引器头11的第一粗接口111、第一细接口112与分别与组合式双腔吸引管2的第三粗接口21、第三细接口22连接,将引流系统放置于手术操作台空间的低点。
T型接口引流管3的第四粗接口31、第四细接口32分别与组合式双腔吸引管2的第三粗接口21、第三细接口22连接,T型接口引流管3末端的负压引流瓶接口38与负压引流瓶连接,T型接口引流管3末端的开关式接口36用于并联式连接另一吸引器系统。
可塑性吸引器接头12的第二粗接口121、第二细接口122分别与组合式双腔吸引管2的第三粗接口21、第三细接口22连接,可塑性吸引器接头12前端折叠为“T”或者“J”型便于挂靠。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①通过漏斗形接口尾端的双头接口,与双腔管的AB管连接,可以将引流系统放置于手术操作台空间的低点,形成的类似于“泳池底部排泄阀”的功能,避免引流不及时或是冲洗液积聚于不易吸引的角落;
②通过组合式双腔管与T型接口引流管连接,在面临多吸引器的需求时,可将双腔吸引管的A、B管拆分,同时将引流管的A、B管拆离,从而形成为两条独立的吸引系统,解决外科手术中复杂清创术同时需求多条吸引器问题;
③通过T型借口引流管中的“T”型结构,一端连接负压引流瓶,一端关闭或连接另一套引流系统的接口,即可以现多套引流系统的串联累加使用,解决外科手术中复杂清创术同时需求多条吸引器问题;
④通过可塑性吸引器接头,可将引流管前端塑为“T”、“J”型,挂靠于弯盘等器械边缘,便于局部清创术单人操作以及解决吸引器的放置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清创用多功能手术吸引器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功能辅助吸引器头(1)、组合式双腔吸引管(2)、T型接口引流管(3),所述多功能辅助吸引器头(1)包括漏斗状吸引器头(11)和可塑性吸引器接头(12);所述漏斗状吸引器头(11)、可塑性吸引器接头(12)或者T型接口引流管(3)与组合式双腔吸引管(2)连接;所述漏斗状吸引器头(11)包括第一粗接口(111)、第一细接口(112)、第一结合部(113)、漏斗碟口(114),所述第一结合部(113)安装在漏斗碟口(114)中心处,所述第一结合部(113)内安装第一粗接口(111)、第一细接口(112);所述可塑性吸引器接头(12)包括第二粗接口(121)、第二细接口(122)、第二结合部(123)、金属线圈(124)、吸引器头(125),所述第二结合部(123)安装在吸引器头(125)内部,所述第二结合部(123)内安装第二粗接口(121)、第二细接口(122),所述吸引器头(125)外侧缠绕金属线圈(124);所述组合式双腔吸引管(2)包括第三粗接口(21)、第三细接口(22)、第三结合部(23)、A吸引管(24)、B吸引管(25)、C形管套(26),所述第三粗接口(21)、第三细接口(22)通过第三结合部(23)并列安装在一起,所述第三粗接口(21)、第三细接口(22)分别与A吸引管(24)、B吸引管(25)连接,所述A吸引管(24)、B吸引管(25)接触处用C形管套(26)隔开;所述T型接口引流管(3)包括第四粗接口(31)、第四细接口(32)、C吸引管(33)、D吸引管(34)、第四结合部(35)、开关式接口(36)、T形接口(37)、负压引流瓶接口(38),所述第四粗接口(31)、第四细接口(32)分别连接C吸引管(33)、D吸引管(34)的一端,所述C吸引管(33)、D吸引管(34)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结合部(35)并联连接一起,所述C吸引管(33)、D吸引管(34)的另一端还连接T形接口(37)输入端,所述T形接口(37)一个输出端连接开关式接口(36),所述T形接口(37)另一个输出端为负压引流瓶接口(3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创用多功能手术吸引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粗接口(111)、第一细接口(112)直径分别为6.5mm、5.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创用多功能手术吸引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塑性吸引器接头(12)的吸引器头(125)直径7.5mm,可塑性吸引器接头(12)其第二粗接口(121)、第二细接口(122)直径分别为5.5mm、4.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创用多功能手术吸引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A吸引管(24)内径5.1mm、外径6mm,B吸引管(25)外径5mm、内径4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创用多功能手术吸引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C吸引管(33)外径10mm、内径6mm;所述D吸引管(34)外径10mm、内径5.5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43046.3U CN211096387U (zh) | 2019-07-20 | 2019-07-20 | 一种清创用多功能手术吸引器管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43046.3U CN211096387U (zh) | 2019-07-20 | 2019-07-20 | 一种清创用多功能手术吸引器管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096387U true CN211096387U (zh) | 2020-07-28 |
Family
ID=71720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14304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96387U (zh) | 2019-07-20 | 2019-07-20 | 一种清创用多功能手术吸引器管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09638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44662A (zh) * | 2019-07-20 | 2020-08-18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一种清创用多功能手术吸引器管路及其组装方法 |
-
2019
- 2019-07-20 CN CN201921143046.3U patent/CN21109638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44662A (zh) * | 2019-07-20 | 2020-08-18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一种清创用多功能手术吸引器管路及其组装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434522U (zh) | 一种妇产科清洗器 | |
CN102755217A (zh) | 一种可冲洗负压引流敷料 | |
CN211096387U (zh) | 一种清创用多功能手术吸引器管路 | |
CN111544662A (zh) | 一种清创用多功能手术吸引器管路及其组装方法 | |
CN105250076B (zh) | 一种腹部切口感染裂开合并胆漏的敷料装置 | |
CN108578796A (zh) | 一种用于乳腺脓肿的吸脓器 | |
CN110101920A (zh) | 一种防堵负压冲洗引流装置 | |
CN203494039U (zh) | 一种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 |
CN205163387U (zh) | 腹部切口感染裂开合并胆漏的敷料装置 | |
CN213852349U (zh) | 一种糖尿病足患者用vsd负压设备的排液装置 | |
CN210991139U (zh) | 一种创口护理消毒装置 | |
CN208864635U (zh) | 一种普外科术后创口护理装置 | |
CN209203750U (zh) | 一种手指专用一次性负压封闭护创器械 | |
CN219500965U (zh) | 一种单人操作的支气管内窥镜装置 | |
CN213432068U (zh) | 一种脐部引流术用冲洗装置 | |
CN207152812U (zh) | 一种管路分插吸盘式连接一次性使用负压引流护创套装 | |
CN215739900U (zh) | 一种促进难愈性大创面快速愈合新型装置 | |
CN221206276U (zh) | 一种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 | |
CN204840416U (zh) | 可调控双向封闭负压吸引装置 | |
CN223112071U (zh) | 一种医用外科伤口引流固定装置 | |
CN211068275U (zh) | 一种多功能伤口引流袋 | |
CN210012181U (zh) | 一种感染科病人呕吐物接收装置 | |
CN221431730U (zh) | 一种伤口冲洗器 | |
CN221636907U (zh) | 一种医用冲洗器用冲洗头 | |
CN220276018U (zh) | 一种封闭式负压冲洗吸引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8 Termination date: 2021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