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1081555U - 门体 - Google Patents

门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81555U
CN211081555U CN201921733292.4U CN201921733292U CN211081555U CN 211081555 U CN211081555 U CN 211081555U CN 201921733292 U CN201921733292 U CN 201921733292U CN 211081555 U CN211081555 U CN 2110815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frame
door leaf
leaf
press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3329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迎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unqiu Copper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unqiu Copper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unqiu Copper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unqiu Copper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3329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815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815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8155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al 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门体,涉及门窗技术领域。该门体包括门框以及与门框转动连接的门扇;门扇朝向门框的边缘处具有门扇边框,门扇边框沿门扇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压紧面,门框沿门扇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压紧面;门扇关闭时,沿门扇厚度方向位于用一侧的第一压紧面与第二压紧面能够相互压紧配合,以缓解现有技术中门扇与门框之间间隙较大,导致二者之间密封性较低,进而导致安全性也较低等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门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体。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产品安全和能源节约已经成为发展的必须条件和社会共识,在平时生活中使用的门窗结构也朝向安全耐用、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等特点逐步发展。
通常的门体组成中,门框与门扇之间的间隙较大,不仅密封性较低,而且容易起撬导致安全性较低。而且门体自身结构自身所具有的防盗防撬装置较少,且门芯内用于防爆的加强层强度较低,又进一步的削弱了门体的安全性。另外,由于现有的门扇骨架大多为人工焊接,包覆于骨架的铜板也是通过人工折弯制成,故而精度较低,存在制作误差,进而导致铜板与骨架无法实现无缝包覆,削弱了密封性。
鉴于此,迫切需要一种门体,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体,以缓解现有技术中门扇与门框之间间隙较大,导致二者之间密封性较低,进而导致安全性也较低等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门体,包括门框以及与所述门框转动连接的门扇;
所述门扇朝向所述门框的边缘处具有门扇边框,所述门扇边框沿所述门扇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压紧面,所述门框沿所述门扇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压紧面;
所述门扇关闭时,沿所述门扇厚度方向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一压紧面与所述第二压紧面能够相互压紧配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一压紧面和所述第二压紧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条;
所述第一密封条为一组,固设于所述第一压紧面或所述第二压紧面;或者所述第一密封条为两组,分别固设于所述第一压紧面和所述第二压紧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门扇边框包括分别用于设置在所述门扇宽度方向两侧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且所述第一边框位于所述门扇朝向与所述门框连接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压紧面位于所述第一边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门扇的数目为两个,且每个所述门扇分别对应连接一个所述门框;
两个所述门扇对开设置,且所述门扇的对开口处设置有防撬压条,所述防撬压条与其中一个所述门扇的所述第二边框固接,且在所述门扇(20)关闭时,另一个所述门扇的所述第二边框能够与所述防撬压条压紧配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防撬压条沿其中一个所述门扇的宽度方向延伸形成压紧部,另一个所述门扇的第二边框与所述压紧部压紧配合,且二者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门扇包括门芯,所述门扇边框包覆于所述门芯沿自身宽度方向的两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门扇边框设置有用于所述门芯插接配合的安装槽,所述门芯通过所述安装槽定位插接,且所述门芯的边缘压紧在所述门扇边框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门芯包括骨架和设置于所述骨架两侧的蜂窝板,每个所述蜂窝板远离所述骨架的一侧面均设置有阻燃板,且至少一个所述阻燃板上远离所述蜂窝板的一侧面设置有装饰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蜂窝板与所述阻燃板之间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不锈钢网和镀锌钢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门体还包括连接所述门扇和所述门框的合页;
所述合页包括与所述门框固接的底座以及与所述门扇固接的合页片,且所述底座与所述合页片之间通过连接轴铰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合页片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所述合页片与所述门扇边框的防撬钉,所述门框设置有凹槽;
所述门扇关闭时,所述防撬钉的钉帽能够容置于所述凹槽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防撬钉的钉帽呈阶梯轴状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门体,包括门框以及与门框转动连接的门扇。门扇朝向门框的边缘处具有门扇边框,且门扇边框沿门扇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压紧面,门框沿门扇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压紧面。当门扇关闭时,第一压紧面能够紧紧的贴合并压紧在同侧的第二压紧面上,减小了减小门扇与门框之间的间隙,进而增加门扇与门框之间的密封性。
另外,当盗窃者利用门扇与门框之间的间隙撬门时,因为通过第一压紧面与同侧的第二压紧面的压紧配合,减小了门扇与门框之间的间隙,故而没有用于起撬的空间,即撬棍等起撬工具几乎无法插入至门扇与门框之间,进而增加了门体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门体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门体中门扇边框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门体中门芯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门体中合页与门框配合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门体中合页与门框和门扇配合的局部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门体中合页无底座和合页片的示意图。
图标:10-门框;11-第二压紧面;12-凹槽;20-门扇;21-门芯;22-门扇边框;31-第一密封条;32-第二密封条;33-第三密封条;40-合页;41-底座;42-合页片;43-连接轴;44-施力螺钉;45-钢珠;46-消音套;47-防尘盖;50-防撬钉;51-螺纹段;52-阶梯段;60-防撬压条;221-第一边框;222-第二边框;211-骨架;212-蜂窝板;213-阻燃板;214-装饰板;421-定位条;2211-第一压紧面;2212-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门体包括门框10以及与门框10转动连接的门扇20;门扇20朝向门框10的边缘处具有门扇边框22,门扇边框22沿门扇20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压紧面2211,门框10沿门扇20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压紧面11;门扇20关闭时,沿门扇20厚度方向位于用一侧的第一压紧面2211与第二压紧面11能够相互压紧配合。
其中,门扇20包括门芯21,门扇边框22包覆于门芯21沿门扇20宽度方向的两侧。
具体的,在墙体上会预先留出设置门体的开口,门框10包覆在开口的两侧,以增加开口处的美观性和牢固性。门扇20与门框10铰接,便于门扇20打开和关闭。门扇20包括门芯21和门扇边框22,门扇边框22包覆在门芯21朝向门框10的边缘处,进而通过门扇边框22加强门芯21组合的牢固性以及形成门扇20整体的结构性。同时门扇边框22能够包覆住门芯21的边缘,对门芯21形成保护作用,有效避免门芯21边缘出现起翘等情况,实现对门芯21边缘的无缝包覆,增加门扇20的结构稳定性。
在实际使用时,门扇边框22上沿门扇20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压紧面2211,同时在门框10上沿门扇20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压紧面11。当门扇20关闭时,同一侧的第一压紧面2211能够紧紧的贴合并压紧在门框10上的第二压紧面11,进而在门扇20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一条密闭压紧区,即通过在门扇20和门框10之间设置有两个沿门扇20长度方向延伸的密闭压紧区,增加门扇20与门框10之间的密封性。
该门体结构通过在门芯21的边缘包覆门扇边框22,实现对门芯21边缘的无缝包覆,增加安装精度,进而减小门扇20与门框10之间的安装间隙;同时,通过第一压紧面2211和第二压紧面11的共同作用,增加门扇20与门框10之间的密封性,减小二者之间的间隙。另外,当盗窃者利用门扇20与门框10之间的间隙撬门时,因为通过第一压紧面2211与同侧的第二压紧面11的压紧配合,减小了门扇20与门框10之间的间隙,故而没有用于起撬的空间,即撬棍等起撬工具几乎无法插入至门扇20与门框10之间,进而增加了门体的安全性。
请继续参考图1-图3,优选的,位于同一侧的第一压紧面2211和第二压紧面11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条31;第一密封条31为一组,固设于第一压紧面2211或第二压紧面11;或者第一密封条31为两组,分别固设于第一压紧面2211和第二压紧面11。
具体的,门扇边框22上沿门芯21厚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沿门芯21的宽度方向朝向门框10的一侧水平延伸,第一压紧面2211设置在第一延伸部与门框10宽度方向平行的一侧面。门框10上与第一延伸部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沿朝向门芯21的一侧水平延伸,第二压紧面11设置在第二延伸部与门芯21平行的一侧面。
同时,在第一压紧面2211上固设有第一密封条31,第一密封条31沿门芯21的长度方向延伸,同时在第二压紧面11上也固设有第一密封条31。当门扇20关闭时,位于第一延伸部上的第一密封条31压紧在同侧的第二压紧面11上,同时,位于第二延伸部上的第一密封条31压紧在同侧的第一压紧面2211上,进而通过在门扇20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道第一密封条31,形成门扇20与门框10之间的两道密封,进而增加二者之间的密封性。
另外,因为第一密封条31的压紧作用,导致第一密封条31与门框10、第一密封条31与门扇边框22之间的压紧面之间无缝隙,若使用撬棍等工具起撬时无着力点,故而提高门扇20与门框10之间的安全性。
在实际使用时,门扇边框22上的第一延伸部设置有T形卡槽,门框10的第二延伸部上设置有倒T形卡槽,进而将对应的第一密封条31安装在卡槽内。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门扇边框22包括分别用于设置在门扇20宽度方向两侧的第一边框221和第二边框222,且第一边框221位于门扇20与门框10转动连接的一侧,第一压紧面2211位于第一边框221上。
具体的,第一边框221和第二边框222相对且间隔设置,分别设置在门芯21的两侧,且第一边框221包覆在门芯21与门框10连接的一侧,第二边框222包覆在门芯21远离与门框10连接的一侧,进而通过第一边框221和第二边框222增加门芯21的结构性。
在实际使用时,门扇20与门框10连接的一侧因为设置有合页40等连接件,为便于合页40的安装,以及门扇20绕与门框10的连接点转动,可能会导致二者之间的间隙增大,故而第一压紧面2211设置在第一边框221上,同时与第一密封条31配合压紧在门框10上。因为第一密封条31具有一定的厚度,故而能够将门扇20与门框10之间的间隙充分填充,增加二者之间连接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请继续参考图1-图5,优选的,门扇20的数目为两个,且每个门扇20分别对应连接一个门框10;两个门扇20对开设置,且门扇20的对开口处设置有防撬压条60,防撬压条60与其中一个门扇20的第二边框222固接,且在门扇20关闭时,另一个门扇20的第二边框222能够与防撬压条60压紧配合。
具体的,当门扇20的数目为两个时,两个门扇20相对且对开设置,且每个门扇20均对应有一个门框10。即:两个门扇20形成双开门的行驶,且能够从两个门扇20的相对处打开,每个门扇20均可以绕与之相对应的门框10的连接点转动。两个门扇20的相对处打开的位置即为对开口。此时,第一边框221位于朝向门框10的一侧,第二边框222位于远离门框10的一侧。
在实际使用时,在对开口处设置有防撬压条60,防撬压条60位于门体的外侧,即朝向室外的一侧。两个门扇20分别为左门扇和右门扇,防撬压条60的一侧与右门扇上的第二边框222固定连接,且当两个门扇20均关闭时,防撬压条60的另一侧与左门扇上的第二边框222压紧,进而确保对开口处不仅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需要补充的是,并不仅限于“门扇20为两个”这一种设置方式,也可以是“门扇20为一个”这种设置方式,当门扇20为一个时,防撬压条60与门扇20的第二边框222固接,且压紧在第二边框222对应侧的门框10上,其只要能够实现门扇20关闭时门口完全封堵即可。
请继续参照图4,优选的,防撬压条60沿其中一个门扇20的宽度方向延伸形成压紧部,另一个门扇20的第二边框222与压紧部压紧配合,且二者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条32。
具体的,防撬压条60的一端与右门扇的第二边框固接,另一端沿着左门扇的宽度方向延伸,进而形成压紧部,在压紧部朝向左门扇的第二边框222的一侧固设有第二密封条32,第二密封条32用于与左门扇的第二边框222压紧配合,即门扇20关闭时,先将右门扇关闭,而后将左门扇关闭,使得左门扇的第二边框222上朝向防撬压条60的侧壁与第二密封条32压紧。同时,在左门扇上与防撬压条60相对的一侧固设有第三密封条33,第三密封条33能够压紧在右门扇的第二边框222与之同侧的侧壁上。
其中,防撬压条60设置有倒T形卡槽,左门扇的第二边框222上设置有T形卡槽,进而便于安装第二密封条32和第三密封条33。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2-图6所示,门芯21包括骨架211、设置于骨架211两侧的蜂窝板212和设置于蜂窝板212远离骨架211一侧的阻燃板213,且至少一个的阻燃板213上远离蜂窝板212的一侧设置有装饰板214。
具体的,骨架211作为门芯21的支撑部,在骨架2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蜂窝板212,通过蜂窝板212上的多个蜂窝结构不仅增加门芯21的隔音效果,而且减轻门芯21的重量。同时,在蜂窝板212远离骨架211的一侧还设置有阻燃板213,进而增加门芯21的防火性。另外,在门芯21朝向室外的一侧还设置有装饰板214,增加门芯21的美观性。在门芯21朝向室内的一侧也可以设置装饰板214。
在实际使用时,在靠近门外侧的蜂窝板212与阻燃板213之间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不锈钢网和镀锌钢板。
具体的,在门芯21朝向室外的一侧,蜂窝板212与阻燃板213之间还设置有不锈钢网和镀锌钢板。当发生盗窃等危险事故时,不锈钢网缠绕在盗窃者手持的电锯上,进而增加防盗性和安全性。同时,镀锌钢板化学性稳定,耐腐蚀,也增加门芯21的使用安全性。
请继续参考图2-图5,优选的,门扇边框22设置有用于与门芯21插接配合的安装槽,门芯21通过安装槽定位插接,且门芯21的边缘压紧在门扇边框22内。
具体的,门芯21中的各个层板可以分别具有对应的安装槽,例如,用于骨架211定位安装的第一安装槽,用于阻燃板213定位安装的第二安装槽,蜂窝板212夹紧设置在骨架211与阻燃板213之间。安装时,能够先将骨架211和阻燃板213插入至对应的安装槽内,然后将蜂窝板212插入至骨架211和阻燃板213之间,并插入带有不锈钢网的镀锌钢板以夹紧蜂窝板212,不仅便于定位安装,增加门芯21与门扇边框22连接的精确性,而且增加门芯21的厚度,以增加门芯21的防爆性能。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所示,门体还包括合页40;门框10和门扇20通过合页40铰接。
具体的,门扇20朝向门框10的一侧通过合页40与门框10铰接,进而便于门扇20的打开与关闭。当门扇20为两个时,每个门扇20均对应安装有至少一个合页40。
请继续参照图7和图8,在实际使用时,合页40包括与门框10固接的底座41以及与门扇20固接的合页片42,且底座41与合页片42之间通过连接轴43铰接。
具体的,底座41通过螺钉固定在门框10上,合页片42设置为倒L形,且合页片42穿过门芯21位于室内一侧的阻燃板213,与第一边框221朝向门框10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同时合页片42上设置有定位条421,第一边框221朝向门框10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槽2212,进而通过定位条421与定位槽2212卡接定位,实现合页片42与门扇20的定位安装。
请继续参考图7和图8,优选的,合页片42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合页片42与门扇边框22的防撬钉50,门框10设置有凹槽12;门扇20关闭时,防撬钉50的钉帽能够容置于凹槽12内。
优选的,防撬钉50包括互相固接的螺纹段51和阶梯段52,其中,钉帽即为阶梯段52,螺纹段51用于连接合页片42,阶梯段52用于与凹槽12插接配合。
具体的,防撬钉50包括螺纹段51和阶梯段52,螺纹段51穿过合页片42并与第二边框222以及门芯21螺纹连接,阶梯段52位于合页片42远离门芯21的一侧,阶梯段52为多个阶梯轴依次连接而成,且自靠近合页片42的位置向远离合页片42的位置阶梯轴的直径逐渐缩小。凹槽12设置在门框10上与防撬钉50对应的位置处,凹槽12设置为能够与阶梯段52相适应的阶梯孔。当门扇20关闭,防撬钉50的阶梯段52插入至阶梯孔内,进一步增加门扇20与门框10的连接安全性。因此阶梯段52的长度较长,而第一边框221与门框10之间的间隙较小,故而起到了很好的防撬作用。
请继续参考图7-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41设置有第一安装孔,以便于与连接轴43连接,且连接轴43的两端分别套设有消音套46,消音套46与第一安装孔滑动配合。底座41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合页片42的开口槽,合页片42与位于开口槽内的连接轴43连接,且合页片42与开口槽的侧壁之间形成用于合页片42上下浮动的浮动空间。同时,在位于底座41下端的第一安装孔中设置有钢珠45和施力螺钉44,钢珠45的一端与消音套46抵接,钢珠45的另一端与施力螺钉44抵接,且施力螺钉44与第一安装孔的孔壁螺纹连接。
当旋转施力螺钉44,施力螺钉44推动钢珠45,以通过钢珠45推动消音套46向上移动。消音套46朝向合页片42的一端设置有与合页片42抵接的抵接圆台,进而通过消音套46的移动带动合页片42在浮动空间内浮动,实现合页片42相对底座41的上下位置微调。因为,合页片42与门扇20固接,进而实现门扇20相对门框10的上下位置微调。
另外,在第一安装孔的端面分别设置有防尘盖47,通过防尘盖47封堵第一安装孔,避免灰尘等进入到第一安装孔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门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框以及与所述门框(10)转动连接的门扇(20);
所述门扇(20)朝向所述门框(10)的边缘处具有门扇边框(22),所述门扇边框(22)沿所述门扇(20)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压紧面(2211),所述门框(10)沿所述门扇(20)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压紧面(11);
所述门扇(20)关闭时,沿所述门扇(20)厚度方向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一压紧面(2211)与所述第二压紧面(11)能够相互压紧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一压紧面(2211)和所述第二压紧面(11)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条(31);
所述第一密封条(31)为一组,固设于所述第一压紧面(2211)或所述第二压紧面(11);或者所述第一密封条(31)为两组,分别固设于所述第一压紧面(2211)和所述第二压紧面(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扇边框(22)包括分别用于设置在所述门扇(20)宽度方向两侧的第一边框(221)和第二边框(222),且所述第一边框(221)位于所述门扇(20)与所述门框(10)转动连接的一侧,所述第一压紧面(2211)位于所述第一边框(22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扇(20)的数目为两个,且每个所述门扇(20)分别对应连接一个所述门框(10);
两个所述门扇(20)对开设置,且所述门扇(20)的对开口处设置有防撬压条(60),所述防撬压条(60)与其中一个所述门扇(20)的所述第二边框(222)固接,且在所述门扇(20)关闭时,另一个所述门扇(20)的所述第二边框(222)能够与所述防撬压条(60)压紧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撬压条(60)沿其中一个所述门扇(20)的宽度方向延伸形成压紧部,另一个所述门扇(20)的第二边框(222)与所述压紧部压紧配合,且二者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条(3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扇(20)包括门芯(21),所述门扇边框(22)包覆于所述门芯(21)沿所述门扇(20)宽度方向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扇边框(22)设置有用于所述门芯(21)插接配合的安装槽,所述门芯(21)通过所述安装槽定位插接,且所述门芯(21)的边缘压紧在所述门扇边框(22)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门芯(21)包括骨架(211)和设置于所述骨架(211)两侧的蜂窝板(212),每个所述蜂窝板(212)远离所述骨架(211)一侧面均设置有阻燃板(213),且至少一个所述阻燃板(213)上远离所述蜂窝板(212)的一侧面设置有装饰板(214)。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还包括连接所述门扇(20)和所述门框(10)的合页(40);
所述合页(40)包括与所述门框(10)固接的底座(41)以及与所述门扇(20)固接的合页片(42),且所述底座(41)与所述合页片(42)之间通过连接轴(43)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页片(42)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所述合页片(42)与所述门扇边框(22)的防撬钉(50),所述门框(10)设置有凹槽(12);
所述门扇(20)关闭时,所述防撬钉(50)的钉帽能够容置于所述凹槽(12)内。
CN201921733292.4U 2019-10-15 2019-10-15 门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815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33292.4U CN211081555U (zh) 2019-10-15 2019-10-15 门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33292.4U CN211081555U (zh) 2019-10-15 2019-10-15 门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81555U true CN211081555U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43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3329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81555U (zh) 2019-10-15 2019-10-15 门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815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58458A (en) Wood and vinyl hybrid residential door frame
US20140262072A1 (en) Impact window assembly for overhead door
CN211081555U (zh) 门体
CN201817936U (zh) 一种新型模块隔断墙
EP2339105B1 (en) Security door comprising an observation window
CN101592008B (zh) 建筑外门窗遮阳一体化系统的门窗边框
CN102979411A (zh) 铝-泡沫板-木复合的四玻内开保温窗
CN1357074A (zh) 使用再生苯乙烯泡沫板制造的合成窗体
CN116335516A (zh) 一种密胺脂气密门
CN213234820U (zh) 一种铝木生态门
CN211173810U (zh) 一种三层复合型保温窗
CN211473922U (zh) 一种防火隔声门
CN211736949U (zh) 一种防火隔音门
CN109736686A (zh) 一种静音阻燃门及其制造方法
CN116255080A (zh) 一种新型断桥保温门
JP2007126913A (ja) 二重窓枠
CN219826624U (zh) 一种密胺脂气密门
CN221277614U (zh) 一种防火卷帘复合装配式门窗
CN218028375U (zh) 一种环保型降噪幕墙
CN218971043U (zh) 一种无焊点防火门
CN216305727U (zh) 一种钢质门
CN219261465U (zh) 一种带隐框开启扇的窗
CN220909486U (zh) 一种具有抗变形能力的室内门组件
CN214007001U (zh) 一种多重密封三玻内开内倒节能隔音窗
CN221990210U (zh) 一种安全防护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