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81376U - 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及肘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及肘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081376U CN211081376U CN201921849940.2U CN201921849940U CN211081376U CN 211081376 U CN211081376 U CN 211081376U CN 201921849940 U CN201921849940 U CN 201921849940U CN 211081376 U CN211081376 U CN 2110813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bow pillow
- elbow
- box
- connecting plate
-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337 anti-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及肘枕,属于汽车内饰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支架、驱动块、连接板、弹性复位件、固定板、延展板和插槽。第一支架设于肘枕箱的一端,第一支架上纵向滑动设有驱动块;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一支架靠近肘枕箱的一侧铰接,连接板与第一支架的铰接部设有弹性复位件,连接板的上端面固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位于驱动块靠近肘枕箱的一侧,固定板的上端设有向肘枕箱一侧延展的延展板;插槽开设于肘枕端盖靠近第一支架的一端,且与延展板插接配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及肘枕,使得肘枕端盖能够方便地从肘枕箱上开启,使得肘枕端盖与肘枕箱密封严密,在行车过程中,肘枕不会出现晃动异响或自动弹开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内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及使用该按压式扣手锁机构的肘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国产汽车逐渐走向全球化的发展路线,汽车内饰件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其中汽车副仪表板肘枕的设计对内饰的影响较大,需要肘枕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同时,兼顾美观和实用性。
传统的汽车肘枕大多为阻尼方式,利用阻尼使肘枕端盖开启和悬停于任意位置,但肘枕端盖采用阻尼方式时,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阻尼的效果会随之下降,造成肘枕端盖难以从肘枕箱上开启,或肘枕端盖与肘枕箱密封不严,行车过程中肘枕发生晃动异响或自动弹开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旨在解决肘枕长时间使用后,造成肘枕端盖难以从肘枕箱上开启,或肘枕端盖与肘枕箱密封不严,行车过程中肘枕发生晃动异响或自动弹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用于安装在肘枕端盖和肘枕箱的一端,包括:
第一支架,设于所述肘枕箱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架上纵向滑动设有驱动块;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肘枕箱的一侧铰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支架的铰接部设有弹性复位件,所述连接板的上端面固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驱动块靠近所述肘枕箱的一侧,所述固定板的上端设有向所述肘枕箱一侧延展的延展板;
插槽,开设于所述肘枕端盖靠近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且与所述延展板插接配合;
所述驱动块的下端抵靠于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铰接部一侧的上端,通过所述弹性复位件用于控制所述延展板插入或脱离所述插槽。
进一步地,所述肘枕箱的一端固设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上方,所述第二支架上纵向滑动设有压块,所述压块的下端抵靠于所述驱动块的上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架的上部设有面板,所述面板中部开设有用于通过所述压块的让位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压块的下端为球形部,所述驱动块的上端面开设有与所述球形部配合的球形凹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纵向的滑槽,所述驱动块滑动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驱动块的上端固设有承压部,所述承压部的宽度大于所述滑槽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块的下部设有防脱块,所述防脱块的宽度大于所述滑槽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肘枕箱的一端设有两个纵向的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的相对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支架的两侧设有导轨,所述第一支架通过所述导轨与所述安装槽的插接配合安装于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复位件为扭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上端面设有多个筋板,所述筋板向所述肘枕箱一侧延展,所述筋板的上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卡槽,所述驱动块的下端抵靠于所述卡槽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按压驱动块,驱动块沿第一支架向下滑动,驱动块的下端抵靠连接板远离肘枕箱一侧的上端,连接板通过其与第一支架的铰接部转动,带动连接板上的固定板转动,使得固定板上的延展板自插槽内脱离,从而可使肘枕端盖从肘枕箱上开启。将肘枕端盖扣合在肘枕箱上,连接板与第一支架的铰接部上的弹性复位件带动连接板上的固定板反向转动,使得固定板上的延展板插入插槽内,从而可使肘枕端盖封闭在肘枕箱上,密封效果良好,在行车过程中,肘枕不会出现晃动异响或自动弹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肘枕,包括所述的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还包括肘枕端盖和肘枕箱,所述肘枕端盖的一端与所述肘枕箱的一端铰接,所述肘枕端盖的另一端与所述肘枕箱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的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肘枕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使用了上述的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其能达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的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视图;
图4为图2的侧视图;
图5为图4的纵向剖视图;
图6为图5中的B处的放大视图。
图中:1、肘枕端盖;2、肘枕箱;3、第一支架;4、驱动块;5、连接板;6、弹性复位件;7、固定板;8、延展板;9、插槽;10、第二支架;11、压块;12、面板;13、球形部;14、承压部;15、安装板;16、安装槽;17、导轨;18、筋板;19、卡槽;20、防脱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进行说明。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用于安装在肘枕端盖1和肘枕箱2的一端,包括第一支架3、驱动块4、连接板5、弹性复位件6、固定板7、延展板8和插槽9。
第一支架3设于肘枕箱2的一端,第一支架3上纵向滑动设有驱动块4;连接板5的一端与第一支架3靠近肘枕箱2的一侧铰接,连接板5与第一支架3的铰接部设有弹性复位件6,连接板5的上端面固设有固定板7,固定板7位于驱动块4靠近肘枕箱2的一侧,固定板7的上端设有向肘枕箱2一侧延展的延展板8;插槽9开设于肘枕端盖1靠近第一支架3的一端,且与延展板8插接配合;驱动块4的下端抵靠于连接板5远离铰接部一侧的上端,通过弹性复位件6用于控制延展板8插入或脱离插槽9。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按压驱动块4,驱动块4沿第一支架3向下滑动,驱动块4的下端抵靠连接板5远离肘枕箱2一侧的上端,连接板5通过其与第一支架3的铰接部转动,带动连接板5上的固定板7转动,使得固定板7上的延展板8自插槽9内脱离,从而可使肘枕端盖1从肘枕箱2上开启。将肘枕端盖1扣合在肘枕箱2上,连接板5与第一支架3的铰接部上的弹性复位件6带动连接板5上的固定板7反向转动,使得固定板7上的延展板8插入插槽9内,从而可使肘枕端盖1封闭在肘枕箱2上,密封效果良好,在行车过程中,肘枕不会出现晃动异响或自动弹开的问题,提升了汽车内饰的档次和精致感。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图3、图5和图6,肘枕箱2的一端固设有第二支架10,第二支架10位于第一支架3的上方,第二支架10上纵向滑动设有压块11,压块11的下端抵靠于驱动块4的上端面。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架10插接于第一支架3的上部,并用螺钉固定连接,第二支架10的中部开设有纵向的滑道,压块11的上部设置有按压端盖,中部为圆柱形,压块11通过上述圆柱形结构与滑道升降滑动,上述圆柱形为中空结构,内部纵向设有推杆,推杆的下端抵靠于驱动块4的上端面。当压块11受到外力沿第二支架10的滑道向下滑动时,推杆的下端始终抵靠在驱动块4的上端面上,从而使驱动块4向下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6,第二支架10的上部设有面板12,面板12中部开设有用于通过压块11的让位通道。本实施例中,面板12位于第二支架10的上方,用于封闭
第二支架10,面板12的中部开设有让位通道,该让位通道略大于按压端盖的外部轮廓,当对按压端盖施加外力时,按压端盖自让位通道升降,避免干涉。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6,压块11的下端为球形部13,驱动块4的上端面开设有与球形部13配合的球形凹坑。本实施例中,球形部13位于推杆的下端,推杆通过球形部13抵靠在驱动块4上端面的球形凹坑内,能够保证推杆与驱动块4配合时的稳定性,避免推杆对驱动块4传导压力时出现滑动的情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图3、图5和图6,第一支架3上设有纵向的滑槽,驱动块4滑动设于滑槽内,驱动块4的上端固设有承压部14,承压部14的宽度大于滑槽宽度。本实施例中,滑槽为两个,对称设于第一支架3的两侧,驱动块4的两侧滑动设于两个滑槽内,驱动块4的上部为承压部14,承压部14为长方体结构,球形凹坑开设在该承压部14的上端面的中部,承压部14宽度大于滑槽的宽度,承压部14用于承载来自推杆的压力,同时,承压部14能够限定驱动块4下行的距离,即驱动块4最多可向下滑动至承压部14的下端面,能够避免驱动块4下行距离过长,而使连接板5转动角度过大,造成弹性复位件6失效或损坏,最终导致连接板5不能回弹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图3、图5和图6,驱动块4的下部设有防脱块20,防脱块20的宽度大于滑槽宽度。本实施例中,防脱块20与驱动块4一体成型,防脱块20的宽度自下而上逐渐增大,且上部的宽度略大于滑槽的宽度。当驱动块4沿滑槽向上滑动时,防脱块20能够限定驱动块4上行的距离,即驱动块4最多可向上滑动至防脱块20的上端面,能够避免驱动块4上行距离过长,而使连接板5反向转动角度过大,抵靠在第一支架3的内壁上,而易出现连接板5卡死的情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图3、图5和图6,肘枕箱2的一端设有两个纵向的安装板15,两个安装板15的相对侧开设有安装槽16,第一支架3的两侧设有导轨17,第一支架3通过导轨17与安装槽16的插接配合安装于两个安装板15之间。本实施例中,两个安装板15与肘枕箱2一体成型,纵向设置且相互平行,安装槽16为T型槽,多个安装槽16水平对称设于两个安装板15相对的侧面,两个导轨17的形状与安装槽16相匹配,导轨17自安装槽16一侧插接于安装槽16内,完成第一支架3与两个安装板15的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图3、图5和图6,弹性复位件6为扭簧。本实施例中,连接板5与第一支架3的铰接部设有转动轴,扭簧套装在转动轴上,扭簧处于压缩状态,在受到外力时,扭簧可继续压缩,即连接板5转动,带动固定板7上部的延展板8脱离插槽9;当撤销外力后,扭簧复位,即连接板5反向转动,带动固定板7上部的延展板8插入插槽9。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图3、图5和图6,连接板5的上端面设有多个筋板18,筋板18向肘枕箱2一侧延展,筋板18的上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卡槽19,驱动块4的下端抵靠于卡槽19的底部。本实施例中,筋板18与连接板5一体成型,筋板18为两个,对称分布于连接板5的上端面的两侧,且相互平行,卡槽19分别对应开设在筋板18的上端,且与筋板18的长度方向一致,驱动块4的下端抵靠在卡槽19的底部。当驱动块4下行或上行时,驱动块4的下端沿卡槽19长度方向移动,能够避免驱动块4的下端从连接板5上意外脱落,能够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肘枕,包括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还包括肘枕端盖1和肘枕箱2,肘枕端盖1的一端与肘枕箱2的一端铰接,肘枕端盖1的另一端与肘枕箱2的另一端通过的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肘枕,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上述的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按压驱动块4,驱动块4沿第一支架3向下滑动,驱动块4的下端抵靠连接板5远离肘枕箱2一侧的上端,连接板5通过其与第一支架3的铰接部转动,带动连接板5上的固定板7转动,使得固定板7上的延展板8自插槽9内脱离,从而可使肘枕端盖1从肘枕箱2上开启。将肘枕端盖1扣合在肘枕箱2上,连接板5与第一支架3的铰接部上的弹性复位件6带动连接板5上的固定板7反向转动,使得固定板7上的延展板8插入插槽9内,从而可使肘枕端盖1封闭在肘枕箱2上,密封效果良好,在行车过程中,肘枕不会出现晃动异响或自动弹开的问题,提升了汽车内饰的档次和精致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用于安装在肘枕端盖和肘枕箱的一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架,设于所述肘枕箱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架上纵向滑动设有驱动块;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肘枕箱的一侧铰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支架的铰接部设有弹性复位件,所述连接板的上端面固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驱动块靠近所述肘枕箱的一侧,所述固定板的上端设有向所述肘枕箱一侧延展的延展板;
插槽,开设于所述肘枕端盖靠近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且与所述延展板插接配合;
所述驱动块的下端抵靠于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铰接部一侧的上端,通过所述弹性复位件用于控制所述延展板插入或脱离所述插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肘枕箱的一端固设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上方,所述第二支架上纵向滑动设有压块,所述压块的下端抵靠于所述驱动块的上端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的上部设有面板,所述面板中部开设有用于通过所述压块的让位通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的下端为球形部,所述驱动块的上端面开设有与所述球形部配合的球形凹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纵向的滑槽,所述驱动块滑动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驱动块的上端固设有承压部,所述承压部的宽度大于所述滑槽宽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块的下部设有防脱块,所述防脱块的宽度大于所述滑槽宽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肘枕箱的一端设有两个纵向的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的相对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支架的两侧设有导轨,所述第一支架通过所述导轨与所述安装槽的插接配合安装于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为扭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上端面设有多个筋板,所述筋板向所述肘枕箱一侧延展,所述筋板的上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卡槽,所述驱动块的下端抵靠于所述卡槽的底部。
10.肘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还包括肘枕端盖和肘枕箱,所述肘枕端盖的一端与所述肘枕箱的一端铰接,所述肘枕端盖的另一端与所述肘枕箱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的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49940.2U CN211081376U (zh) | 2019-10-30 | 2019-10-30 | 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及肘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49940.2U CN211081376U (zh) | 2019-10-30 | 2019-10-30 | 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及肘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081376U true CN211081376U (zh) | 2020-07-24 |
Family
ID=71627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849940.2U Active CN211081376U (zh) | 2019-10-30 | 2019-10-30 | 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及肘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08137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92754A (zh) * | 2021-03-30 | 2022-06-07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肘枕解锁键防错互锁机构及汽车 |
-
2019
- 2019-10-30 CN CN201921849940.2U patent/CN21108137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92754A (zh) * | 2021-03-30 | 2022-06-07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肘枕解锁键防错互锁机构及汽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154178A (zh) | 密封设备 | |
CN211081376U (zh) | 一种按压式扣手锁机构及肘枕 | |
CN209413460U (zh) | 一种隐藏弹出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门把手 | |
CN212995065U (zh) | 一种会计用工具盒 | |
CN100444713C (zh) | 滑盖型移动通信终端的滑动装置 | |
CN114704171B (zh) | 一种铰链用的摩擦保持机构 | |
CN108179943B (zh) | 一种下潜隐藏式铰链快拆结构 | |
CN206575485U (zh) | 一种具有智能手机控制的汽车音响 | |
CN206596320U (zh) | 一种滑轨的锁止机构 | |
CN205778122U (zh) | 一种家具滑轮 | |
CN208827664U (zh) | 可多向开启的盖体与汽车扶手箱 | |
CN201011144Y (zh) | 一种安装防撞式淋浴房 | |
CN103485623A (zh) | 一种滑撑 | |
US11598575B2 (en) | Side-open left-right-door arbitrary-opening structure of refrigerator | |
CN201850887U (zh) | 新型门铰链 | |
CN210828716U (zh) | 一种隐藏式拉手一体化锁具 | |
CN207137364U (zh) | 一种上掀式车门开启结构 | |
CN105914512B (zh) | 一种自动开启插座安装结构 | |
CN201065715Y (zh) | 推折式窗户 | |
CN216723776U (zh) | 一种洗车耗品储存柜 | |
CN216866375U (zh) | 家具门缓冲组件 | |
CN217925422U (zh) | 下定位装置及联动门 | |
CN217408146U (zh) | 一种新型拼接储物柜 | |
CN214576440U (zh) | 一种便捷式的家具门板防撞器 | |
CN215850380U (zh) | 一种便携式的云端智能印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