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55254U - 一种全封闭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封闭电动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055254U CN211055254U CN201920807072.5U CN201920807072U CN211055254U CN 211055254 U CN211055254 U CN 211055254U CN 201920807072 U CN201920807072 U CN 201920807072U CN 211055254 U CN211055254 U CN 2110552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ssis
- protective cover
- iii
- electric vehicle
- connecting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封闭电动车。针对现有技术中电动车不能够完全封闭,驾驶员易受风吹雨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封闭电动车,技术方案是:包括底盘、行走系统和操纵系统,还包括防护罩和辅助系统,所述防护罩为采用透明材料制成的圆筒形结构且固定连接于底盘上,侧面设置有车门,辅助系统包括设置于底盘前端的前辅助轮和前电动推杆,所述前电动推杆上端连接有前支撑板,所述前支撑板与底盘固定连接,前电动推杆下端铰接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连接有转轴Ⅲ,所述转轴Ⅲ与底盘转动连接,所述转轴Ⅲ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杆Ⅲ,连杆Ⅲ与前辅助轮上的转轴连接。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城市或者乡村人们出行代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封闭电动车。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大气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传统的燃油机类汽车尾气排放也越来越被重视。电动车以其价廉、便捷、环保的功能优势,越来越受到城市中低收入阶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的人群青睐。
现有的电动车大多采用柔性框架篷作为车篷防护设备,柔性篷安装简单,但它框架柔软,抵挡不了太强的风沙,风稍大一点车篷就容易变形、翻折,并且侧面没有遮挡,不能遮挡侧面进来的雨水、风沙等,下雨天很容易将驾驶员身上打湿。因此,制造一种全封闭的电动车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电动车不能够完全封闭,驾驶员易受风吹雨淋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全封闭电动车,其目的在于:将电动车封闭起来,保护驾驶员不受风吹雨淋。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封闭电动车,包括底盘、行走系统和操纵系统,还包括防护罩和辅助系统,所述防护罩的形状为圆筒形,所述防护罩固定连接于底盘上,所述防护罩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防护罩的侧面设置有车门,所述辅助系统包括设置于底盘前端的前电动推杆和两个前辅助轮,所述前电动推杆上端连接有前支撑板,所述前支撑板与底盘固定连接,前电动推杆下端铰接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连接有转轴Ⅲ,所述转轴Ⅲ贯穿底盘且其两端均伸出,所述转轴Ⅲ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杆Ⅲ,两根连杆Ⅲ分别与两个前辅助轮上的转轴连接。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电动车被防护罩封闭起来,解决了驾驶员受风吹雨淋的问题,防护罩的形状设置为圆筒形,这种圆筒形结构相对于其他结构强度更高,而且不需要设置各种立柱。防护罩为透明材料,不会影响驾驶员视线,不存在视觉盲区,减小了安全隐患,侧面设置车门方便驾驶员上下。设置前辅助轮,能够为电动车提供侧向支撑,避免电动车在转弯时或者停车时容易倾倒的问题。
优选的,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与防护罩的顶部活动连接,连接点位于防护罩顶部的正前方,所述顶盖的形状为圆弧形且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顶盖可以打开透气,顶盖与防护罩的连接点设置在防护罩前方的顶部,并且顶盖设置成圆弧形,能够减小车辆行驶中受到的阻力,顶盖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不会存在视觉盲区,安全性更高。
优选的,所述防护罩上连接有两个气动杆,所述气动杆另一端与顶盖相连,所述顶盖正后方连接有一根细钢丝绳,所述防护罩正后方设置有线管,所述细钢丝绳穿过线管连接有绕线轴,所述绕线轴与微型电机的转轴连接。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顶盖能够通过气动杆开启,更加省力,通过微型电机可以拉动细钢丝绳,使顶盖闭合。而且细钢丝绳设置在线管中,不影响美观。
优选的,所述行走系统包括前轮、前叉和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呈八字形,固定架的下端与底盘固定连接,固定架的上端连接有方向柱,所述方向柱与前叉活动连接,前叉与前轮转动连接。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底盘与行走系统的连接更加稳定,增强了电动车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行走系统还包括后轮和车架,所述车架与底盘固定连接,所述车架上连接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与后轮转动连接,所述后轮上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连接有转轴Ⅱ,所述转轴Ⅱ与底盘转动连接。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后轮与底盘活动连接,减振效果好。
优选的,所述操纵系统包括方向盘、转向轴和万向节,所述方向盘设置于防护罩内侧,所述方向盘与穿过防护罩的转向轴连接,转向轴与万向节连接,所述万向节的下方设置有方向柱,方向柱为中空结构,所述万向节下端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方向柱的内侧活动连接,传动轴下端与前叉固定连接。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能够将转向轴设置的更加水平,转向轴能够更加垂直的穿过防护罩,转向轴与防护罩的接触面积更小,防护罩强度更大,而且在防护罩内使用方向盘转向相对于使用车把手更加节约空间。
优选的,还包括辅助系统,所述辅助系统包括后辅助轮和后电动推杆,所述后电动推杆上端连接有车架,所述车架与底盘固定连接,后电动推杆下端连接有连杆Ⅱ,所述连杆Ⅱ另一端连接有转轴Ⅰ,所述转轴Ⅰ与底盘转动连接,所述转轴Ⅰ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杆Ⅰ,连杆Ⅰ与后辅助轮上的转轴连接。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后辅助轮在车速较低或者停车时能够为电动车提供侧向支撑,防止电动车倾倒,在车速较高时,能够收起后辅助轮,防止前辅助轮影响正常行驶。
优选的,所述车架上设置有后支撑板,所述后支撑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弹簧,所述后电动推杆的上端与弹簧下端连接。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后电动推杆与后支撑板之间受到的冲击荷载能够得到缓冲,能够减小电动车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同时也能够保护各个部件不被破坏,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所述转轴Ⅲ为两根,所述两根转轴Ⅲ均设置有外花键,两根转轴Ⅲ外侧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内侧设置有内花键与外花键配合,所述套管两端与底盘通过轴承连接,套管顶部开设有两个槽,槽内分别设置有定位块Ⅰ和定位块Ⅱ,所述定位块Ⅰ和定位块Ⅱ分别与两根转轴Ⅲ的相向一端连接,所述定位块Ⅰ和定位块Ⅱ之间连接有电动液压杆,电动推杆下端铰接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与套管固定连接。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前辅助轮能够向车身内侧移动增加电动车的通过性,也能够向车身外侧移动增加电动车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防护罩的下部设置有环带钢板Ⅰ,防护罩的上部设置有环带钢板Ⅱ,防护罩的侧面连接有加强柱,所述加强柱与底盘固定连接。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防护罩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防护罩的强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电动车被防护罩封闭起来,解决了驾驶员受风吹雨淋的问题,防护罩的形状设置为圆筒形,这种圆筒形结构相对于其他结构强度更高,而且不需要设置各种立柱。防护罩为透明材料,不会影响驾驶员视线,不存在视觉盲区,减小了安全隐患,侧面设置车门方便驾驶员上下。设置前辅助轮,能够为电动车提供侧向支撑,避免电动车在转弯时或者停车时容易倾倒的问题。
2.设置顶盖,可以打开透气,顶盖与防护罩的连接点设置在防护罩前方的顶部,并且顶盖设置成圆弧形,能够减小车辆行驶中受到的阻力,顶盖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不会存在视觉盲区,安全性更高。
3.设置气动杆,顶盖能够通过气动杆开启,更加省力,设置微型电机和细钢丝绳可以通过微型电机控制顶盖闭合。而且细钢丝绳设置在线管中,不影响美观。
4.固定架设置成八字形,底盘与行走系统的连接更加稳定,增强了电动车的稳定性。
5.后轮通过连杆与底盘连接,并且后轮上设置有减震器,后轮的减振效果好。
6.设置万向节,能够将转向轴设置的更加水平,转向轴能够更加垂直的穿过防护罩,转向轴与防护罩的接触面积更小,防护罩强度更大,而且在防护罩内使用方向盘转向相对于使用车把手更加节约空间。
7.设置后辅助轮和后电动推杆,后辅助轮在车速较低时能够为电动车提供侧向支撑,防止电动车侧翻,在车速较高时,能够收起后辅助轮,防止后辅助轮影响正常行驶。
8.后电动推杆与后支撑板之间之间设置弹簧,后电动推杆与后支撑板之间受到的冲击荷载能够得到缓冲,能够减小电动车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同时也能够保护各个部件不被破坏,延长使用寿命。
9.前辅助轮能够向车身内侧移动增加电动车的通过性,也能够向车身外侧移动增加电动车的稳定性。
10.防护罩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环带钢板Ⅰ和环带钢板Ⅱ,防护罩侧面设置加强柱,防护罩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防护罩的强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透视图;
图3是轴承、转轴Ⅲ、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截面的剖面图。
其中:1-底盘,2-防护罩,3-顶盖,4-车门,5-固定架,6-方向盘,7-后支撑板,8- 车架,9-后辅助轮,10-连杆Ⅰ,11-转轴Ⅰ,12-连杆Ⅱ,13-后电动推杆,14-弹簧,15- 减震器轴,16-拉杆,17-转轴Ⅱ,18-转轴支架,19-前叉,20-方向柱,21-万向节,22-转向轴,23-加强柱,24-环带钢板Ⅰ,25-环带钢板Ⅱ,26-座椅,27-前支撑板,28-前电动推杆,29-前辅助轮,30-转轴Ⅲ,31-连杆Ⅲ,32-套管,33-定位块Ⅰ,34-定位块Ⅱ,35- 电动液压杆,36-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图4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一种全封闭电动车,包括底盘1、行走系统和操纵系统,还包括防护罩2和辅助系统,所述防护罩2的形状为圆筒形,圆筒形结构具有稳定性好、强度高的优点,因此不需要设置立柱,这样就减少了视觉盲区。所述防护罩2螺栓连接于底盘1上,所述防护罩2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例如有机玻璃、亚克力、钢化玻璃等。所述防护罩2的侧面设置有车门4。防护罩2内部在底盘1上设置座椅24。所述辅助系统包括设置于底盘1前端两侧的两个前辅助轮29和一个前电动推杆28,所述前电动推杆28上端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上端连接前支撑板27,所述前支撑板27与固定架5焊接连接,固定架5与底盘1焊接连接,前电动推杆28下端铰接连接有连接杆的一端,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转轴Ⅲ30焊接连接,所述转轴Ⅲ30穿过底盘1,所述转轴Ⅲ30的两端焊接连接有连杆Ⅲ31,连杆Ⅲ31与前辅助轮29上的转轴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顶盖3,所述顶盖3与防护罩2的顶部活动连接,连接点位于防护罩(2) 顶部的正前方,在连接点的两侧设置有两个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两端分别连接防护罩2 和顶盖3,通过控制液压杆的伸长和缩短,就能够开启和关闭顶盖3。顶盖3后方连接一根拉绳,拉绳另一端与防护罩2连接,拉绳可以防止顶盖3开启的角度过大。所述顶盖3的形状为圆弧形且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例如有机玻璃、亚克力、钢化玻璃等,顶盖3设置成圆弧形设置可以减小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优选的,所述防护罩2上连接有两个气动杆,所述气动杆另一端与顶盖3相连,两个气动杆沿电动车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并且靠近防护罩2的后半部分。所述顶盖3正后方(以电动车前进方向为正前方)连接有一根细钢丝绳,所述防护罩的正后方设置有线管,所述细钢丝绳穿过线管连接有绕线轴,所述绕线轴与微型电机的转轴连接。通过微型电机的转动就能够带动钢丝绳,实现顶盖3的自动开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得知,微型小电机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只要能够达到收缩钢丝绳,从而将顶盖3拉下扣合即可。其工作原理为,因为两个气动杆具有一定的顶升里,可以将端面封口外壳3顶升,让顶盖3 与防护罩2能够具有一个开口,当微型电机工作时,将钢丝绳收紧,把顶盖3向下拉,使得顶盖3与防护罩2的开口被闭合。
优选的,所述行走系统包括前轮、前叉19和固定架5,所述固定架5呈八字形,固定架5八字形的两个脚与底盘1焊接连接,固定架5的另一端与方向柱20焊接连接,所述方向柱20与前叉19转动连接,前叉19与前轮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行走系统还包括后轮和车架8,所述车架8由两根竖杆和一根横杆焊接组成,竖杆下端与底盘1焊接连接,横杆下方减震器15铰接连接,所述减震器15与后轮转动连接,所述后轮上铰接连接有拉杆16,所述拉杆16焊接连接有转轴Ⅱ17。底盘1上设置两个转轴支架18,所述转轴Ⅱ1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转轴支架18连接。
优选的,所述操纵系统包括方向盘6、转向轴22和万向节21,所述方向盘设置于防护罩2内侧,防护罩2前方设置通孔,通孔周围用金属板进行加强,通孔中设置轴承,转向轴与所述轴承连接并穿过防护罩2,方向盘6与转向轴22固定连接,转向轴22与万向节 21螺栓连接,所述万向节21的下方设置有方向柱20,方向柱20为中空结构,所述万向节 21下端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设置于方向柱20的内侧并且与方向柱20转动连接,传动轴下端与前叉19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辅助系统包括后辅助轮9和后电动推杆13,所述后电动推杆13上端与车架8连接,所述车架8与底盘1固定连接,后电动推杆13下端铰接连接有连杆Ⅱ12,所述连杆Ⅱ12另一端焊接连接有转轴Ⅰ11,所述转轴Ⅰ11与底盘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并且转轴Ⅰ11伸出底盘两侧,所述转轴Ⅰ11的两端焊接连接有连杆Ⅰ10,连杆Ⅰ10与后辅助轮9 上的转轴连接。后电动推杆13由电驱动,控制器设置于防护罩内,可以由驾驶员手动控制后电动推杆13的伸长或者缩短,来完成后辅助轮9的落下或者抬起。进一步的,可以参照现有的自动控制方法,在电动车上安装速度传感器以及控制电路,当速度低于设定值时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控制后电动推杆13自动伸长,将后辅助轮9落下,当速度高于设定值时,控制电路控制后电动推杆13缩短,将后辅助轮9抬起。
优选的,所述车架8上设置有后支撑板7,所述后支撑板7的下表面设置有弹簧14,所述后电动推杆13的上端与弹簧14下端连接。弹簧14的设置可以缓冲后辅助轮9收到冲击时引起的颠簸,也能够保护后电动推杆13和传动部件不受到冲击荷载。
优选的,所述转轴Ⅲ30为两根,所述两根转轴Ⅲ30均设置有外花键,两根转轴Ⅲ30外侧连接有套管32,所述套管32内侧设置有内花键与外花键配合,所述套管32两端与底盘1通过轴承36连接,套管32顶部开设有两个槽,槽内分别设置有定位块Ⅰ33和定位块Ⅱ 34,所述定位块Ⅰ33和定位块Ⅱ34分别与两根转轴Ⅲ30的相向一端连接,所述定位块Ⅰ33 和定位块Ⅱ34之间连接有电动液压杆35,前电动推杆28下端铰接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与套管32固定连接。电动液压杆35能够推动转轴Ⅲ30向两侧做往复运动,因此前辅助轮 29向两侧伸展或缩回。因为转轴Ⅲ30套管32花键连接,套管32与底盘1通过轴承连接,因此套管32能够带动转轴Ⅲ30旋转。限定位块Ⅰ33和定位块Ⅱ34只能够在套管32的槽内运动,从而限制转轴Ⅲ30的运动范围。同理,后辅助轮也采用同样的设计,使得后辅助轮 9能够向车身两侧伸开增加电动车的稳定性,或者向车身内侧收拢,增加电动车的通过性。
优选的,所述防护罩2的下部设置有环带钢板Ⅰ24,防护罩2的上部设置有环带钢板Ⅱ25,防护罩2的侧面连接有加强柱23,所述加强柱23与底盘1固定连接。
优选的,前辅助轮29为万向轮。在行驶过程中,前轮转向时,前辅助轮29可以随着前轮一起转向,转向更加省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全封闭电动车,包括底盘(1)、行走系统和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罩(2)和辅助系统,所述防护罩(2)的形状为圆筒形,所述防护罩(2)固定连接于底盘(1)上,所述防护罩(2)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防护罩(2)的侧面设置有车门(4),所述辅助系统包括设置于底盘(1)前端的前电动推杆(28)和两个前辅助轮(29),所述前电动推杆(28)上端连接有前支撑板(27),所述前支撑板(27)与底盘(1)固定连接,前电动推杆(28)下端铰接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连接有转轴Ⅲ(30),所述转轴Ⅲ(30)贯穿底盘(1)且其两端均伸出,所述转轴Ⅲ(30)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杆Ⅲ(31),两根连杆Ⅲ(31)分别与两个前辅助轮(29)上的转轴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封闭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盖(3),所述顶盖(3)与防护罩(2)的顶部活动连接,连接点位于防护罩(2)顶部的正前方,所述顶盖(3)的形状为圆弧形且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封闭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2)上连接有两个气动杆,所述气动杆另一端与顶盖(3)相连,所述顶盖(3)正后方连接有一根细钢丝绳,所述防护罩正后方设置有线管,所述细钢丝绳穿过线管连接有绕线轴,所述绕线轴与微型电机的转轴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封闭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系统包括前轮、前叉(19)和固定架(5),所述固定架(5)呈八字形,固定架(5)的下端与底盘(1)固定连接,固定架(5)上端连接有方向柱(20),所述方向柱(20)与前叉(19)活动连接,前叉(19)与前轮转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封闭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系统还包括后轮和车架(8),所述车架(8)与底盘(1)固定连接,所述车架(8)上连接有减震器(15),所述减震器(15)与后轮转动连接,所述后轮上连接有拉杆(16),所述拉杆(16)连接有转轴Ⅱ(17),所述转轴Ⅱ(17)与底盘(1)转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封闭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系统包括方向盘(6)、转向轴(22)和万向节(21),所述方向盘设置于防护罩(2)内侧,所述方向盘(6)与穿过防护罩(2)的转向轴(22)连接,转向轴(22)与万向节(21)连接,所述万向节(21)的下方设置有方向柱(20),方向柱(20)为中空结构,所述万向节(21)下端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方向柱(20)的内侧活动连接,传动轴下端与前叉(19)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封闭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系统包括设置于底盘(1)后端的后辅助轮(9)和后电动推杆(13),所述后电动推杆(13)上端连接有车架(8),所述车架(8)与底盘(1)固定连接,后电动推杆(13)下端连接有连杆Ⅱ(12),所述连杆Ⅱ(12)另一端连接有转轴Ⅰ(11),所述转轴Ⅰ(11)与底盘(1)转动连接,所述转轴Ⅰ(1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杆Ⅰ(10),连杆Ⅰ(10)与后辅助轮(9)上的转轴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全封闭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8)上设置有后支撑板(7),所述后支撑板(7)的下表面设置有弹簧(14),所述后电动推杆(13)的上端与弹簧(14)下端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封闭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Ⅲ(30)为两根,所述两根转轴Ⅲ(30)均设置有外花键,两根转轴Ⅲ(30)外侧连接有套管(32),所述套管(32)内侧设置有内花键与外花键配合,所述套管(32)两端与底盘(1)通过轴承(36)连接,套管(32)顶部开设有两个槽,槽内分别设置有定位块Ⅰ(33)和定位块Ⅱ(34),所述定位块Ⅰ(33)和定位块Ⅱ(34)分别与两根转轴Ⅲ(30)的相向一端连接,所述定位块Ⅰ(33)和定位块Ⅱ(34)之间连接有电动液压杆(35),前电动推杆(28)下端铰接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与套管(32)固定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封闭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2)的下部设置有环带钢板Ⅰ(24),防护罩(2)的上部设置有环带钢板Ⅱ(25),防护罩(2)的侧面连接有加强柱(23),所述加强柱(23)与底盘(1)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07072.5U CN211055254U (zh) | 2019-05-31 | 2019-05-31 | 一种全封闭电动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07072.5U CN211055254U (zh) | 2019-05-31 | 2019-05-31 | 一种全封闭电动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055254U true CN211055254U (zh) | 2020-07-21 |
Family
ID=71585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807072.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55254U (zh) | 2019-05-31 | 2019-05-31 | 一种全封闭电动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05525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55189A (zh) * | 2019-05-05 | 2019-08-23 | 康趣智能家居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全封闭电动车 |
-
2019
- 2019-05-31 CN CN201920807072.5U patent/CN21105525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55189A (zh) * | 2019-05-05 | 2019-08-23 | 康趣智能家居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全封闭电动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20730B (zh) | 球形两轮双向轿车 | |
CN211055254U (zh) | 一种全封闭电动车 | |
CN202225905U (zh) | 新型四轮转向电动观光车 | |
CN201472555U (zh) | 封闭式两轮车 | |
CN201193080Y (zh) | 智能皮囊代步车 | |
CN110733593B (zh) | 一种电动三轮车稳定性调节机构装置 | |
CN206067853U (zh) | 一种四轮电瓶车的方向盘结构 | |
CN107792226B (zh) | 一种具有自动支撑结构的全封闭两轮电动车 | |
CN216783704U (zh) | 一种可保持平衡驾驶的车辆 | |
CN85104530A (zh) | 可控重迭翼全升式路行飞机 | |
WO2020030005A1 (zh) | 轻便微型车辆 | |
CN207129042U (zh) | 一种圆形碟弧数控电动车 | |
CN2592497Y (zh) | 一种两轮轿式摩托车 | |
CN110155189A (zh) | 一种全封闭电动车 | |
CN211596348U (zh) | 一种抢险救援高速轻型架桥车 | |
CN109484518B (zh) | 电动自行车电控支撑架 | |
CN107685672A (zh) | 一种拖挂式双级防撞诱导车 | |
CN85202242U (zh) | 可控重迭翼全升式路行飞机 | |
CN201999131U (zh) | 球形两轮双向轿车 | |
CN201863818U (zh) | 车辆防倾斜辅助支撑 | |
CN209351509U (zh) | 一种辅助支撑轮及两轮车 | |
CN200995753Y (zh) | 方向盘式电动三轮车转向机构 | |
CN215987684U (zh) | 一种摩托车练习翘头辅助器 | |
CN220349669U (zh) | 一种车架总成 | |
CN114834203B (zh) | 适用于无人驾驶矿用车的前悬架及其安装方法和布置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