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11666U - 一种余热回收型高送风温度新风除湿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余热回收型高送风温度新风除湿机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011666U CN211011666U CN201921443915.4U CN201921443915U CN211011666U CN 211011666 U CN211011666 U CN 211011666U CN 201921443915 U CN201921443915 U CN 201921443915U CN 211011666 U CN211011666 U CN 2110116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heat exchanger
- fresh air
- channel
- heat recove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303 re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749 cleanli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06 fil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90 prima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余热回收型高送风温度新风除湿机组,包括室内机壳体;室内机壳体设有新风入口和送风口,室内机壳体内设有第一热回收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第二热回收换热器,第一热回收换热器具有相互换热的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室内换热器具有相互换热的冷热媒流动通道和新风流动通道,第二热回收换热器具有相互换热的回风通道和送风通道,新风入口、新风通道、新风流动通道、送风通道和送风口依次连通;室内机壳体设有第一回风口、第二回风口和排风口,第一回风口、回风通道、排风通道和排风口依次连通,第二回风口、排风通道和排风口依次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新风除湿机组能提高新风送风温度,且能耗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温湿度调节设备技术领域,尤指一种余热回收型高送风温度新风除湿机组。
背景技术
全热回收型新风机在市场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全热型新风机组处理后的新风的含湿量偏高,遇到高温高湿天气根本不能满足用户对使用环境湿度的要求。普通的新风除湿空调机组能满足湿度的要求,但除湿后出风温度比较低,一方面舒适感差,另一方面会造成出风口结露。
目前市面上的新风机都没有再热,即使有再热大多是电加热或者是冷凝再热,电加热费电,冷凝再热结构复杂,冷媒的流量需要很好的控制才能保证整个冷媒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余热回收型高送风温度新风除湿机组,该余热回收型高送风温度新风除湿机组具有能耗小、能提高送风温度且露点低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余热回收型高送风温度新风除湿机组,包括室内机壳体;
所述室内机壳体设有新风入口和送风口,所述室内机壳体内设有第一热回收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第二热回收换热器,所述第一热回收换热器具有相互换热的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所述室内换热器具有相互换热的冷热媒流动通道和新风流动通道,所述第二热回收换热器具有相互换热的回风通道和送风通道,所述新风入口、所述新风通道、所述新风流动通道、所述送风通道和所述送风口依次连通;
所述室内机壳体设有第一回风口、第二回风口和排风口,所述第一回风口、所述回风通道、所述排风通道和所述排风口依次连通,所述第二回风口、所述排风通道和所述排风口依次连通;以及,
冷热媒提供器,所述冷热媒提供器用于为所述冷热媒流动通道提供冷媒或热媒以供其进行换热。
新风除湿机组充分利用了第一热回收换热器和第二热回收换热器的回收作用,制冷时,回风经过第二热回收换热器的回收后温度更低,制冷状态时的热回收效率更高,充分利用了回风中的能量,能耗小,另外,第二热回收器换热器能提高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的新风温度,提高了送入送风口的送风温度,避免了送风口的结露现象。
优选地,所述冷热媒提供器设在所述室内机壳体外。
优选地,所述冷热媒提供器包括:
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具有相互换热的冷热媒通道和空气通道,所述冷热媒通道与所述冷热媒流动通道连通,所述空气通道与室外大气连通;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第一出入口和第二出入口;以及,
换向阀,所述冷热媒通道通过所述换向阀与所述第一出入口连通,所述冷热媒流动通道通过所述换向阀与所述第二出入口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冷热媒管路,所述冷媒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冷热媒流动通道和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冷热媒通道连通,由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冷热媒通道至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冷热媒流动通道,所述冷热媒管路上依次设有室外过滤器、室外电子膨胀阀、室内过滤器和室内电子膨胀阀。
优选地,所述第一热回收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为热湿交换器,用于进行显热和潜热交换,所述第二热回收换热器为显热交换器,用于进行显热交换。
优选地,所述室内机壳体内设有所述新风送风机和所述排风送风机,所述新风送风机用于将所述第一热回收换热器的新风通道排出的新风送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新风流动通道,所述排风送风机用于将所述第一热回收换热器的排风通道排出的回风送入所述排风口。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进风管,所述第一进风管与所述第一回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回风管上设有温控阀门。
优选地,新风入口处设有新风初效过滤器和新风高效过滤器,所述第一回风口处设有回风过滤器。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余热回收型高送风温度新风除湿机组,第一热回收换热器、第二热回收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三者相配合,可以有效利用排风中的热量,减小能耗,同时,高温环境时,第二热回收换热器换热可以有效提高第一热回收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制冷后的新风温度,满足人体舒适度要求。
(2)本实用新型的余热回收型高送风温度新风除湿机组,新风和回风采用两个不同的通道进行热交换,保证了新风的洁净度。
(3)本实用新型的余热回收型高送风温度新风除湿机组,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安装快捷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余热回收型高送风温度新风除湿机组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余热回收型高送风温度新风除湿机组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新风初效过滤器,2-新风高效过滤器,3-第一热回收换热器,4-第二热回收换热器,5-排风送风机,6-新风送风机,7-室内换热器,8-室内膨胀阀,9-回风过滤器,10-压缩机,11-气液分离器,12-油分离器,13-换向阀,14-室外换热器,15-室外过滤器,16-室外电子膨胀阀,17-新风入口,18-排风口,19-第二回风口,20-送风口,21-第一回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余热回收型高送风温度新风除湿机组。
一种余热回收型高送风温度新风除湿机组可以包括室内机壳体和冷热媒提供器,室内机壳体设有新风入口17和送风口20,室内机壳体内设有第一热回收换热器3、室内换热器7和第二热回收换热器4,第一热回收换热器3具有相互换热的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室内换热器7具有相互换热的冷热媒流动通道和新风流动通道,第二热回收换热器4具有相互换热的回风通道和送风通道,新风入口、第一热回收换热器3的新风通道、室内换热器7的新风流动通道、第二热回收换热器4的送风通道和送风口20依次连通。
室内机壳体设有第一回风口21、第二回风口19和排风口18,第一回风口21,第二热回收换热器4的回风通道、第一热回收换热器3的排风通道和排风口18依次连通,第二回风口19、第一热回收换热器3的排风通道和排风口18依次连通,冷热媒提供器用于为冷热媒流动通道提供冷媒或热媒以供其进行换热。这样,在制冷状态下,室外新风先通过第一热回收换热器3与室内回风进行热交换,而后与室内换热器7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第二次热交换后新风温度低于室内回风温度,处理后的新风再通过第二热回收换热器4 与室内另一部分回风进行热交换,由于此时室内回风温度高于前二次热交换后的新风温度,由此,新风热交换后升温,升温的新风经送风口20送入房间;室内回风分两部分,第二回风口19进入的回风直接与室外新风进行热交换,第一回风口21进入的回风主要用于经室内换热器7制冷后的送风温度的升温,另外,经第二热回收换热器4换热后的回风的温度更低,更有利于第一热回收换热器3的热回收,第一热回收换热器3的热回收效率更高。
在制热状态下,第二回风口21关闭,室外新风通过第一热回收换热器3 与第二回风口19进入的室内回风进行热交换后,再与室内换热器7的热媒进行换热,吸收热媒的热量后升温送入房间;室内回风通过第一热回收换热器3 与室外新风进行热交换,处理后的回风通过排风口18排出室外。
不管是制冷状态还是制热状态,新风除湿机组充分利用了第一热回收换热器3和第二热回收换热器4的回收作用,充分利用了回风中的能量,能耗小,回风经过第二热回收换热器4的回收后温度更低,制冷状态时的热回收效率更高,另外,第二热回收器换热器4还能提高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的新风温度,提高了送风口的送风温度,避免了送风口的结露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冷热媒提供器可以设在室内机壳体外,需要说明的是,冷热媒提供器一般所需体积较大,或者结构较为复杂,由此,室内机和冷热媒提供器采用分体式设计,机组检修安装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冷热媒提供器可以包括室外换热器14、压缩机10和换向阀13,室外换热器14具有相互换热的冷热媒通道和空气通道,室外换热器14的冷热媒通道与室内换热器7的冷热媒流动通道连通,室外换热器14的空气通道与室外大气连通,压缩机10具有第一出入口和第二出入口,室外换热器14的冷热媒通道通过换向阀13与压缩机10的第一出入口连通,且换向阀13与压缩机10的第一出入口的连通管路上设有油分离器12,室内换热器7的冷热媒流动通道通过换向阀13与压缩机10的第二出入口连通,且换向阀13与压缩机10的第二出入口的连通管路上设有气液分离器11。
这样,制冷状态下,压缩机10内的气体氟利昂被加压,成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室外换热器14(此时相当于冷凝器),与室外热风换热,气体氟利昂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同时热量向大气释放,液体氟利昂进入室内换热器7(此时相当于蒸发器),蒸发气化吸热,成为气体,同时吸取室内空气的热量,从而达到降低室内温度和湿度的目的,成为气体的氟利昂再次进入压缩机10开始下一个循环。
制热状态下,换向阀13换向,压缩机10内的冷热媒气体氟利昂被加压,成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室内换热器7(此时相当于冷凝器),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同时将室内空气加热,从而达到提高室内温度的目的。液体氟利昂进入室外换热器14(此时为蒸发器),蒸发气化吸热,成为气体,同时吸取室外空气的热量(室外空气变得更冷),成为气体的氟利昂再次进入压缩机10 开始下一个循环。这样,冷媒提供器能够持续不断地为室内换热器7提供冷媒和热媒,以供室内换热器7的持续制冷和制热。由此,新风除湿机组的室内热交换器与冷热媒提供器相配合,实现了减少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实现冬夏季运行节能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余热回收型高送风温度新风除湿机组还可以包括冷热媒管路,冷媒管路的两端分别与室内换热器7的冷热媒流动通道和室外换热器14的冷热媒通道连通,由室外换热器14的冷热媒通道至室内换热器7的冷热媒流动通道,冷热媒管路上依次设有室外过滤器15、室外电子膨胀阀16、室内过滤器和室内电子膨胀阀8。过滤器用来消除氟利昂中的杂质,以保护阀门及设备的正常使用。当液体氟利昂进入过滤器后,其杂质被阻挡,而清洁的滤液则由过滤器出口排出。电子膨胀阀用于对液体氟利昂进行节流减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第一热回收换热器3和室内换热器7可以为热湿交换器,用于进行显热和潜热交换,第二热回收换热器4可以为显热交换器,用于进行显热交换。需要说明的是,在夏季,新风的湿度一般比较大,温度较高,回风的湿度一般较低,温度较低,由此,在夏季,新风除湿机组先利用第一热交换器3的新风与回风热交换降低新风的湿度和温度,然后再利用室内换热器7进行再次降温除湿,充分除湿后再利用第二热回收器换热器4热交换进行加热,既提高了送风温度,也降低了新风的露点,一方面提高了人体的舒适感,另一方面避免了送风口的结露。具体地,第一热回收换热器3为全热交换器,第二热回收换热器4为显热交换器,室内换热器7 为蒸发器或冷凝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室内机壳体内可以设有新风送风机6和排风送风机5,新风送风机6用于将第一热回收换热器3的新风通道排出的新风送入室内换热器7的新风流动通道,排风送风机5用于将第一热回收换热器3 的排风通道排出的回风送入排风口18,由此,送风机可以加快室内的新风和回风的流动速度,提高空调机组的运行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余热回收型高送风温度新风除湿机组还可以包括第一进风管,第一进风管与第一回风口连通,第一回风管上设有温控阀门,这样,在制热状态下,温控阀门不会打开,第一回风口处于关闭状态,第一热回收换热器不会工作,制冷状态下,当室外温度高于一定值时,温控阀门打开,第二热交换器开始工作,这样,第一回风口开关控制装置结构简单,同时满足使用需求,降低能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新风入口处可以设有新风初效过滤器和新风高效过滤器,第一回风口处设有回风过滤器,由此,过滤器可以对新风和回风进行过滤,提高进入室内的空气的洁净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余热回收型高送风温度新风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机壳体;
所述室内机壳体设有新风入口和送风口,所述室内机壳体内设有第一热回收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第二热回收换热器,所述第一热回收换热器具有相互换热的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所述室内换热器具有相互换热的冷热媒流动通道和新风流动通道,所述第二热回收换热器具有相互换热的回风通道和送风通道,所述新风入口、所述新风通道、所述新风流动通道、所述送风通道和所述送风口依次连通;
所述室内机壳体设有第一回风口、第二回风口和排风口,所述第一回风口、所述回风通道、所述排风通道和所述排风口依次连通,所述第二回风口、所述排风通道和所述排风口依次连通;以及,
冷热媒提供器,所述冷热媒提供器用于为所述冷热媒流动通道提供冷媒或热媒以供其进行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型高送风温度新风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媒提供器设在所述室内机壳体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回收型高送风温度新风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媒提供器包括:
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具有相互换热的冷热媒通道和空气通道,所述冷热媒通道与所述冷热媒流动通道连通,所述空气通道与室外大气连通;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第一出入口和第二出入口;以及,
换向阀,所述冷热媒通道通过所述换向阀与所述第一出入口连通,所述冷热媒流动通道通过所述换向阀与所述第二出入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余热回收型高送风温度新风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热媒管路,所述冷媒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热媒流动通道和所述冷热媒通道连通,由所述冷热媒通道至所述冷热媒流动通道,所述冷热媒管路上依次设有室外过滤器、室外电子膨胀阀、室内过滤器和室内电子膨胀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型高送风温度新风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回收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为热湿交换器,用于进行显热和潜热交换,所述第二热回收换热器为显热交换器,用于进行显热交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型高送风温度新风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壳体内设有新风送风机和排风送风机,所述新风送风机用于将所述第一热回收换热器的新风通道排出的新风送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新风流动通道,所述排风送风机用于将所述第一热回收换热器的排风通道排出的回风送入所述排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型高送风温度新风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进风管,所述第一进风管与所述第一回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回风管上设有温控阀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型高送风温度新风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入口处设有新风初效过滤器和新风高效过滤器,所述第一回风口处设有回风过滤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443915.4U CN211011666U (zh) | 2019-09-02 | 2019-09-02 | 一种余热回收型高送风温度新风除湿机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443915.4U CN211011666U (zh) | 2019-09-02 | 2019-09-02 | 一种余热回收型高送风温度新风除湿机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011666U true CN211011666U (zh) | 2020-07-14 |
Family
ID=71478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443915.4U Active CN211011666U (zh) | 2019-09-02 | 2019-09-02 | 一种余热回收型高送风温度新风除湿机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01166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29792A (zh) * | 2022-08-15 | 2022-12-27 |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热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
WO2023093261A1 (zh) * | 2021-11-24 | 2023-06-0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新风设备及存储介质 |
-
2019
- 2019-09-02 CN CN201921443915.4U patent/CN21101166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093261A1 (zh) * | 2021-11-24 | 2023-06-0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新风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5529792A (zh) * | 2022-08-15 | 2022-12-27 |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热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76736B (zh) | 一种带冷凝再热的热泵型全热回收新风空调机组 | |
CN108679870A (zh) | 一种带新风处理功能的温湿分控空调系统 | |
CN105953469A (zh) | 一种适用于严寒地区的热泵型排风热回收新风空调机组 | |
CN102425828A (zh) | 一种适用于机房精密控制空调的节能装置 | |
CN111306646B (zh) | 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 | |
CN107178836A (zh) | 一种设有双热交换芯的新风除湿系统 | |
CN112128861A (zh) | 一种新风湿度控制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8626836A (zh) | 一种空气能热泵热回收兼具加湿功能的独立新风机组 | |
CN216281897U (zh) | 新风设备 | |
CN108286755A (zh) | 一种自带冷源的空气处理机组 | |
CN108266877A (zh) | 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的排风热回收新风空调机组 | |
CN211011666U (zh) | 一种余热回收型高送风温度新风除湿机组 | |
CN106403143B (zh) | 温湿度独立处理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871395A (zh) | 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 | |
CN104566720A (zh) | 一种精密机房空调压缩机氟泵制冷循环系统 | |
CN109556216A (zh) | 冰箱、空调、新风一体机 | |
CN108443960A (zh) | 一种带新风功能的多联式空调机组 | |
CN207881091U (zh) | 一种热管回收型直接蒸发式新风换气机组 | |
CN216716480U (zh) | 新风机 | |
CN206669984U (zh) | 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 | |
CN214332967U (zh) | 新型除湿新风机 | |
CN213687065U (zh) | 一种新风空调系统 | |
CN213983965U (zh) | 一种建筑物能量回收机 | |
CN115143660A (zh) | 一种仓储空调系统 | |
CN208967929U (zh) | 一种带新风的一体多联式高温空调机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