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00778U - 一种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000778U CN211000778U CN201921702117.9U CN201921702117U CN211000778U CN 211000778 U CN211000778 U CN 211000778U CN 201921702117 U CN201921702117 U CN 201921702117U CN 211000778 U CN211000778 U CN 2110007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re
- groove
- matrix
- inflation
- convex ri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20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35882 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1976 improv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73 vulcan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20 waste ty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属于轮胎领域。它包括胎体,胎体内圈面上沿周向开设有环形凹槽;凹槽壁面上向内圈面方向凸起形成凸筋;所述凹槽壁面为光滑曲面;所述凸筋厚度自所述凹槽壁面至所述内圈面逐渐减小;所述凸筋与所述凹槽的相交面为光滑过渡的曲面;所述凸筋均匀分布在所述凹槽中。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胎体内圈面上开设凹槽,减小胎体自身重量,降低胎体制作成本,且于胎体内形成不易损坏的空腔结构,有效减震,且胎体耐久度高,通过在凹槽壁面上设置凸筋,加快胎体受到冲击时凹槽结构的回弹恢复,同时减少炎热环境下胎体软化形变的程度,减小了滚阻,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制造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胎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
背景技术
随着共享单车的盛行,带动了免充气实心轮胎的发展,这种轮胎以无需定期充气、防止尖锐物刺废胎体、防爆等优势风靡共享单车行业,然而这种实心轮胎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点:分量重,相同型号下实心轮胎的重量要大于传统内胎轮胎重量;弹性差,减震性低于同型号传统内胎轮胎;滚动阻力大,尤其是在夏天,实心胎变软后,轮胎着地面积增大,骑行时阻力大大增加。
目前,针对实心胎的缺点,国内厂家进行了许多不同改进,主要有两个方向:1)、从材料方面进行改动,使胎体成型后重量、形状稳定性等得到改善;2)、从结构上进行改动,来改善胎体的重量、减震性等。较为常见的改进是如“摩拜单车”使用的镂空结构的实心胎,这种镂空实心胎减轻了实心胎重量,且使实心胎具有了一定的减震性,但是镂空结构内部易存水或杂质,因长期积累杂质而在行驶中甩出造成危险且在冬天镂空结构中水、杂质等结冰造成弹性减弱、重量增加、侧滑等,且胎体上的镂空结构处易成为胎体疲劳损坏的起点,使实心胎体的耐久度大大降低。
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09803837A,公开日:2019年5月24日,公开了一种无气轮胎,包括轮毂,其具有多个径向辐条和开口,所述开口被构造成容纳轮轴缓冲单元,其位于所述轮毂径向的外侧,所述缓冲单元包括:内缘,其包括与所述轮毂接合的径向的内表面;外缘,其包括径向的外表面;多个弯曲的压缩辐条,其被构造成响应于轮胎的径向压缩而弯曲,每个弯曲压缩辐条在所述内缘和所述外缘之间延伸;以及多个弯曲孔,每个弯曲孔在所述内缘和所述外缘之间延伸;其中每个所述弯曲压缩辐条周向地由至少两个所述弯曲孔限定;框架,其位于缓冲单元的径向外侧,所述框架与缓冲单元的外缘的径向外表面接合;以及胎面,其位于所述框架的径向外侧,所述胎面固定到所述框架并且被构造成接触所述表面。该申请案于胎体侧面形成多个弯曲孔,以减轻实心胎体重量,达到减震、减小滚阻的效果,但该种胎体的弯曲孔结构中易堆积杂物,从而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轮胎重量增加、平衡性降低,且杂物堆积可能会破坏胎体的结构,造成轮胎使用寿命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实心轮胎滚阻高、减震性差、耐久度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通过对胎体结构的改进,增加了轮胎的减震防颠性能且减少了滚阻,轮胎耐久度大大提升。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包括胎体,所述胎体的内圈面上沿周向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凹槽壁面上向内圈面方向凸起形成凸筋。
于胎体的内圈面上沿周向环形开设有一圈凹槽,此凹槽结构减轻了胎体自重,减小了滚阻,节约了胎体制作成本,由于凹槽结构面向内圈面开设,胎体上装配轮辋后,凹槽结构被保护在轮辋中,因此不会有杂物堆积影响的问题发生,凹槽处也不会成为胎体老化损坏的起点,因此胎体的有效使用寿命得到保证,耐久度大大增加,凹槽结构与胎体内形成一个空腔结构,遇到颠簸时,从胎面至凹槽的胎体部分发生形变并恢复,有效的缓冲了冲击力,从而达到了减震效果,进一步地,本方案于凹槽结构的壁面上凸起设有若干凸筋,凸筋大小不超过内圈面,形成于凹槽结构中,由于实心胎体预热存在软化的性质,在炎热气候下,软化变形导致胎面着地面积增加,在行驶的过程中滚阻会大大增加,通过本方案的凸筋结构,凸筋相当于加强筋,对凹槽的结构形状进行加强,一方面,当振动传来时,在凸筋的支撑下,凹槽结构可以尽快回弹,使胎体尽快回复原状,增加行驶时的平稳性,一方面,凸筋对整个胎体的形状起支撑加固作用,尽可能放置胎体受热软化时的形变程度,减小滚阻。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壁面为光滑曲面。
光滑面的凹槽结构对于冲击力的分散效果更均匀,且光滑面上无应力较集中的位置,相比于相交壁面形成的凹槽,壁面的相交部分应力较集中,在胎体使用时,应力集中处较易出现疲劳损坏,从而导致整个胎体的寿命受到影响,本方案的光滑曲面的凹槽结构,冲击力传来时可将其均匀分散,减震效果更好,且有效寿命更久。
进一步地,所述凸筋厚度自所述凹槽壁面至所述内圈面逐渐减小。
将凸筋的结构设置为自凹槽壁面至所述内圈面逐渐减小,使得胎体在成型的时候,用于成型凹槽和凸筋结构的中模芯脱模更容易,使得胎体的成型率更高,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
进一步地,所述凸筋与所述凹槽的相交面为光滑过渡的曲面。
通过将凸筋与所述凹槽的相交面为光滑过渡的曲面,防止凸筋与凹槽的相交处受到集中应力发生老化损坏,延长凹槽与凸筋结构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凸筋均匀分布在所述凹槽中。
通过将凸筋均匀分布在凹槽中,使得胎体的平衡度得到保证,骑行稳定性强,进一步增加骑行体验。
进一步地,所述凸筋为片凸筋,其为所述凹槽壁面上向内圈面方向凸起形成的片状结构。
本方案的片状结构的凸筋,在胎体加工时成型容易,且用于成型凸筋和凹槽的模芯脱模容易,形成的片状结构体积小重量轻,有利于降低滚阻,同时可以有效为胎体的凹槽空腔结构提供形状支撑作用,保证胎体受力后回弹的及时性。
进一步地,所述凸筋为交叉凸筋,其为所述凹槽壁面上向内圈面方向凸起形成的交叉状结构。
交叉状的凸筋在对胎面形变进行稳定支撑的同时对胎侧与胎肩的胎体部分结构也进行稳定支撑,在胎肩或胎侧传来冲击力时交叉凸筋与凹槽连接形成的结构缓冲吸振的同时促使胎体迅速复原,进一步提升本申请的胎体使用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交叉凸筋的交叉处为光滑过渡曲面。
交叉凸筋的交叉相连处为棱角式过渡时,在长期胎肩胎侧受到冲击力的使用环境下,交叉连接处易出现裂痕,久而久之交叉凸筋结构被损坏失效,同时裂纹易蔓延至凹槽壁面上,加速了胎体的损坏,影响胎体使用寿命,本方案的交叉凸筋结构交叉连接处光滑过渡,对胎肩胎侧传来的冲击力的缓冲吸振效果更好,且使得交叉连接处无应力集中点,大大减缓了交叉凸筋结构的损坏速度,增加了交叉凸筋结构胎体的使用寿命,同时交叉连接处光滑过渡的凸筋结构在成型时,模芯脱模容易,胎体生产时的成品率高。
进一步地,所述凸筋壁面与所述凹槽壁面间形成半囊腔结构。
本方案中的半囊腔结构为半球状囊腔结构,通过凸筋的壁面与凹槽的壁面,于胎体内圈面上形成形状如同囊腔状的半球状凹陷,半球状包括半圆球状和半椭球状,凸筋与凹槽间形成的此结构具有优秀的缓冲减震性能,胎面上传来的冲击力经过胎体至半球状囊腔结构的壁面上时,曲率光滑均匀的壁面将冲击力分散释放,冲击力传至胎体内圈面时已被大量消耗;同时,球状的壁面结构避免了凸筋与凹槽连接处存在易出现应力集中点的尖锐结构及刚性约束处,从而使得胎体内圈面上的凹槽、凸筋结构使用寿命更久。
进一步地,所述半囊腔结构沿周向均匀设置于胎体内圈面上,所述半囊腔结构至少设置有一圈。
为了保持胎体使用过程中减震缓冲效果的均匀性,保证骑行的稳定性,本方案中的半球状囊腔结构均匀的布置于胎体内圈面上,且沿胎体的周向环绕布置至少一圈,本方案的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布置有两圈半球状囊腔结构,半球状囊腔结构布置的数量越多,对冲击力的缓冲消耗效果越好,减震效果越好,且布置多圈半球状囊腔结构,当胎面与路面接触传来冲击力时,并排布置的半球状囊腔结构可以分摊冲击力进行缓冲,加大了对冲击力能量的消耗,且减少了单个半球状囊腔结构受到的最大应力,进一步增加了胎体的耐久度。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通过在胎体内圈面上开设凹槽,减小胎体自身重量,降低胎体制作成本,且于胎体内形成不易损坏的空腔结构,有效减震,且胎体耐久度高,通过在凹槽壁面上设置凸筋,加快胎体受到冲击时凹槽结构的回弹恢复,同时减少炎热环境下胎体软化形变的程度,减小了滚阻;
(2)本实用新型的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凹槽为光滑曲面结构,无应力集中点,冲击力传来时可将其均匀分散,减震效果更好,且有效寿命更久;
(3)本实用新型的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凸筋的结构设置为自凹槽壁面至所述内圈面逐渐减小,使得胎体在成型的时候,用于成型凹槽和凸筋结构的中模芯脱模更容易,使得胎体的成型率更高,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
(4)本实用新型的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通过将凸筋与所述凹槽的相交面为光滑过渡的曲面,防止凸筋与凹槽的相交处受到集中应力发生老化损坏,延长凹槽与凸筋结构的使用寿命;
(5)本实用新型的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凸筋均匀分布在凹槽中,使得胎体的平衡度得到保证,骑行稳定性强,进一步增加骑行体验;
(6)本实用新型的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片状结构的凸筋,在胎体加工时成型容易,且用于成型凸筋和凹槽的模芯脱模容易,形成的片状结构体积小重量轻,有利于降低滚阻,同时可以有效为胎体的凹槽空腔结构提供形状支撑作用,保证胎体受力后回弹的及时性;
(7)本实用新型的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交叉状的凸筋在对胎面形变进行稳定支撑的同时对胎侧与胎肩的胎体部分结构也进行稳定支撑,在胎肩或胎侧传来冲击力时交叉凸筋与凹槽连接形成的结构缓冲吸振的同时促使胎体迅速复原,进一步提升本申请的胎体使用时的稳定性;
(8)本实用新型的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交叉凸筋结构交叉连接处光滑过渡,对胎肩胎侧传来的冲击力的缓冲吸振效果更好,且使得交叉连接处无应力集中点,大大减缓了交叉凸筋结构的损坏速度,增加了交叉凸筋结构胎体的使用寿命,同时交叉连接处光滑过渡的凸筋结构在成型时,模芯脱模容易,胎体生产时的成品率高;
(9)本实用新型的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半囊腔结构减轻了胎体重量,节约胎体制作材料成本,半球状囊腔结构有优秀的缓冲减震性能,使得胎体骑行时更稳定,且半球状囊腔结构壁面曲率光滑均匀,胎体结构使用寿命更久;
(10)本实用新型的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半囊腔结构均匀的布置于胎体内圈面上,保持胎体使用过程中减震缓冲效果的均匀性,保证骑行的稳定性;沿胎体的周向环绕布置至少一圈,当胎面与路面接触传来冲击力时,并排布置的半囊腔结构可以分摊冲击力进行缓冲,加大了对冲击力能量的消耗,且减少了单个半囊腔结构受到的最大应力,进一步增加了胎体的耐久度;
(11)本实用新型的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通过上、中、下模具的配合,一次合模操作即可完成本申请的胎体的制作,大大简化了中空轮胎的制作工艺,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且通过本模具组成型的胎体无拼接粘合处,整个胎体一体化成型,平衡度高;上下模具的合模面上开设有安装槽,使得每次的中模芯可以准确定位放置,进一步提高制作胎体产品的合格率,保证产品质量;
(1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制造。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剖视图;
图2为实施例1的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和实施例6的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3和实施例6的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横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3中A的放大图;
图6为实施例7的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A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中模芯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中模芯剖视图;
图10为实施例9的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横截面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10的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横截面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11中五棱锥状的囊腔结构放大图;
图13为实施例11中六棱锥状的囊腔结构放大图。
图中:
1、胎体;10、内圈面;11、凹槽;12、凸筋;120、片凸筋;121、交叉凸筋;123、半囊腔结构;
2、模具组;20、上模具;200、型腔;201、安装槽;21、中模芯;210、基座;211、凹槽模;212、凸筋模;22、下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包括胎体1,所述胎体1的内圈面10上沿周向开设有环形凹槽11;所述凹槽11壁面上向内圈面10方向凸起形成凸筋12。
实心轮胎由于不设有内胎,整个胎体重量沉重,在使用时驱动能耗大,且无有效的减震结构,因此使用体验很差,改进后的侧开口的胎体结构虽然减轻了胎体重量提高了减震性,但是侧开口很容易积累杂物,是减震效果逐渐丧失,且侧开口处加速胎体老化,降低有效使用寿命,本实施例的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于胎体1的内圈面10上沿周向环形开设有一圈凹槽11,此凹槽11结构减轻了胎体1自重,减小了滚阻,节约了胎体1制作成本,由于凹槽11结构面向内圈面10开设,胎体1上装配轮辋后,凹槽11结构被保护在轮辋中,因此不会有杂物堆积影响的问题发生,凹槽11处也不会成为胎体1老化的起点,从而使得胎体1的寿命比现有的减震实心胎体寿命更长,耐久度更高,凹槽11结构与胎体1内形成一个空腔结构,遇到颠簸时,从胎面至凹槽11的胎体1部分发生形变并恢复,有效的缓冲了冲击力,从而达到了减震效果,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于凹槽11结构的壁面上凸起设有若干凸筋12,凸筋12大小不超过内圈面10,形成于凹槽11结构中,由于实心胎体1预热存在软化的性质,在炎热气候下,软化变形导致胎面着地面积增加,在行驶的过程中滚阻会大大增加,通过本实施例的凸筋12结构,凸筋12相当于加强筋,对凹槽11的结构形状进行加强,一方面,当振动传来时,在凸筋12的支撑下,凹槽11结构可以尽快回弹,使胎体1尽快回复原状,增加行驶时的平稳性,一方面,凸筋12对整个胎体1的形状起支撑加固作用,尽可能放置胎体 1受热软化时的形变程度,减小滚阻。
本实施例的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通过在胎体1内圈面10上开设凹槽11,减小胎体1自身重量,降低胎体1制作成本,且于胎体1内形成不易损坏的空腔结构,有效减震,通过在凹槽11壁面上设置凸筋12,加快胎体1受到冲击时凹槽11结构的回弹恢复,同时减少炎热环境下胎体1软化形变的程度,减小了滚阻。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11壁面为光滑曲面。
光滑面的凹槽11结构对于冲击力的分散效果更均匀,且光滑面上无应力较集中的位置,相比于相交壁面形成的凹槽11,壁面的相交部分应力较集中,在胎体1使用时,应力集中处较易出现疲劳损坏,从而导致整个胎体1的寿命受到影响,本实施例的光滑曲面的凹槽11结构,冲击力传来时可将其均匀分散,且有效寿命更久。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在实施例1和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凸筋12厚度自所述凹槽11壁面至所述内圈面10逐渐减小。
通过将凸筋12的结构设置为自凹槽11壁面至所述内圈面10逐渐减小,使得胎体1在成型的时候,用于成型凹槽11和凸筋12结构的中模芯21脱模更容易,使得胎体1的成型率更高,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
实施例4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凸筋12与所述凹槽11的相交面为光滑过渡的曲面。
申请人在实验中发现,对于直接形成于凹槽11表面的凸筋12,凹槽11壁面为光滑曲面,凸筋12与凹槽11连接面的相交处为棱角式的过渡,如图2中所示时,这种结构的胎体1在颠簸路况使用一段时间后,凸筋12与凹槽11的连接处会出现裂缝,凸筋12有从凹槽11壁面脱落的情况发生,即使凹槽11与凸筋12是一体成型的胎体1在颠簸路况使用一段时间后也会发生此情况,裂纹的产生使得凹槽11结构的壁面不再光滑,使得壁面上裂缝处以受到集中应力,在使用中更容易老化,颠簸时更容易发生撕裂,同时脱落的凸筋12在凹槽11中也会影响胎体1使用时的平衡度,这些缺陷在胎体1外无法直接观察到,为轮胎的安全使用埋下隐患,通过分析上述胎体1受力损坏的机理,本实施例对胎体1结构做出进一步改进,凹槽11与凸筋12连接面的相交处为光滑过渡的曲面,在这种结构下胎体1内的凹槽11结构中,均为曲面,无应力集中受力点,不仅能为胎体1提供更加有效的缓冲冲击力的效果,且使得凹槽11结构中无易疲劳损坏的点,进一步增加了胎体1的耐久度,提高了有效使用寿命。
实施例5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在实施例3和4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凸筋12均匀分布在所述凹槽11中。
通过将凸筋12均匀分布在凹槽11中,使得胎体1的平衡度得到保证,骑行稳定性强,进一步增加骑行体验。
实施例6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凸筋12为片凸筋120,其为所述凹槽11壁面上向内圈面10方向凸起形成的片状结构。
本实施的片凸筋120为均匀分布在环形凹槽11上的层片状结构,如同瓣膜一样环形设置于凹槽11中,片状的凸筋12结构体积小重量小,在起到凸筋12结构的作用同时尽可能的减少了胎体1重量减小了滚阻,且片状结构的凸筋12在胎体1加工时成型容易,有利于成型凸筋12和凹槽11的模芯脱模。
实施例7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凸筋12为交叉凸筋121,其为所述凹槽11壁面上向内圈面10方向凸起形成的交叉状结构。
本实施例的凸筋12结构呈交叉状凸起形成于凹槽11壁面上,各交叉凸筋121均匀分布在凹槽11壁面,当胎体1在颠簸路段使用时,除了受到胎体1与路面接触的胎面1上传来的冲击力外,还可能受到胎肩或胎侧传来的冲击力,胎面1传来的冲击力,在片凸筋121的作用下很容易复原,不会影响到胎体1的稳定运行,胎肩或胎侧传来的冲击力容易造成胎体1的位错式变形,片状的凸筋121结构无法快速有效的使变形的胎体1复原,使得胎体1运行时的稳定性受到影响,本实施例的交叉凸筋121结构,交叉状的凸筋121在对胎面形变进行稳定支撑的同时对胎侧与胎肩的胎体1部分结构也进行稳定支撑,在胎肩或胎侧传来冲击力时交叉凸筋121与凹槽11连接形成的结构缓冲吸振的同时促使胎体1迅速复原,进一步提升本申请的胎体1使用时的稳定性。
实施例8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交叉凸筋121的交叉处为光滑过渡曲面。
交叉凸筋121的交叉相连处为棱角式过渡时,在长期胎肩胎侧受到冲击力的使用环境下,交叉连接处易出现裂痕,久而久之交叉凸筋121结构被损坏失效,同时裂纹易蔓延至凹槽11 壁面上,加速了胎体1的损坏,影响胎体1使用寿命,本实施例的交叉凸筋121结构交叉连接处光滑过渡,对胎肩胎侧传来的冲击力的缓冲吸振效果更好,且使得交叉连接处无应力集中点,大大减缓了交叉凸筋121结构的损坏速度,增加了交叉凸筋121结构胎体1的使用寿命,同时交叉连接处光滑过渡的凸筋12结构在成型时,模芯脱模容易,胎体1生产时的成品率高。
实施例9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凸筋12壁面与所述凹槽11壁面间形成半囊腔结构123。
本实施例的半囊腔结构123为半球状囊腔结构,通过凸筋12的壁面与凹槽11的壁面,于胎体1内圈面上形成形状如同囊腔状的半球状凹陷,如图10所示,半球状包括半圆球状和半椭球状,凸筋12与凹槽11间形成的此结构具有优秀的缓冲减震性能,胎面上传来的冲击力经过胎体1至半球状囊腔结构的壁面上时,曲率光滑均匀的壁面将冲击力分散释放,冲击力传至胎体1内圈面时已被大量消耗;同时,球状的壁面结构避免了凸筋12与凹槽11连接处存在易出现应力集中点的尖锐结构及刚性约束处,从而使得胎体1内圈面上的凹槽11、凸筋12结构使用寿命更久。
本实施例的半球状囊腔结构减轻了胎体1重量,节约胎体1制作材料成本,半球状囊腔结构有优秀的缓冲减震性能,使得胎体1骑行时更稳定,且半球状囊腔结构壁面曲率光滑均匀,胎体1结构使用寿命更久。
实施例10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在实施例9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半囊腔结构123沿周向均匀设置于胎体1内圈面上,所述半囊腔结构123至少设置有一圈。
为了保持胎体1使用过程中减震缓冲效果的均匀性,保证骑行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的半球状囊腔结构均匀的布置于胎体1内圈面上,且沿胎体1的周向环绕布置至少一圈,本实施例的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布置有两圈半球状囊腔结构,半球状囊腔结构布置的数量越多,对冲击力的缓冲消耗效果越好,减震效果越好,且布置多圈半球状囊腔结构,当胎面与路面接触传来冲击力时,并排布置的半球状囊腔结构可以分摊冲击力进行缓冲,加大了对冲击力能量的消耗,且减少了单个半球状囊腔结构受到的最大应力,进一步增加了胎体1的耐久度。
实施例11
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凸筋12壁面与所述凹槽11壁面间形成半囊腔结构123。
本实施例的半囊腔结构123为多棱锥囊腔结构,通过凸筋12的壁面与凹槽11的壁面,于胎体1内圈面上形成形状如同棱锥状的囊腔凹陷,如图12和图13所示的结构分别为五棱锥和六棱锥状的囊腔,半囊腔结构123的棱边连接处均为光滑过渡的曲面,随着半囊腔结构 123棱边数的增多,结构形状趋近于半球状囊腔,减震性能与耐久度性能越接近于半球状囊腔结构的胎体1性能。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半囊腔结构123沿周向均匀设置于胎体1内圈面上,所述半囊腔结构123至少设置有一圈。
为了保持胎体1使用过程中减震缓冲效果的均匀性,保证骑行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的多棱锥囊腔结构均匀的布置于胎体1内圈面上,且沿胎体1的周向环绕布置至少一圈,半囊腔结构123布置的数量越多,对冲击力的缓冲消耗效果越好,减震效果越好,且布置多圈半囊腔结构123,当胎面与路面接触传来冲击力时,并排布置的半囊腔结构123可以分摊冲击力进行缓冲,加大了对冲击力能量的消耗,且减少了单个半囊腔结构123受到的最大应力,进一步增加了胎体1的耐久度。
实施例12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一种制作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的模具组,包括:
上模具20,其合模面上开设有型腔200,所述型腔200形状与半个胎体1形状相匹配;
中模芯21,其由环形基座210及设于所述基座210外环面上的凹槽模211与凸筋模212 构成,所述凹槽模211形状与所述凹槽11形状相匹配,所述凸筋模212形状与所述凸筋12 形状相匹配,所述基座210置于合模面上,所述凹槽模211与所述凸筋模212置于型腔200中;
下模具22,其形状与所述上模具20形状相匹配,对称式设置于所述上模具20下方。
本实施例的注射孔开设在上模具20侧壁,与上模具20合模面上的型腔200连通,注射孔还可开设于下模具22侧壁上,上模具20和下模具22合模后,型腔200构成完整的胎体1形状的模腔,中模芯21作为模芯置于上下模具之间,中模芯21的凹槽模211和凸筋模212 部分置于型腔200中,基座210部分留置于型腔200外,方便胎体1成型后将中模芯21取出。
本实施例的模具组2,使用时,将中模芯21放置于下模具22合模面上,使凹槽模211和凸筋模212位于型腔200上方,基座210部分置于合模面上,放置好中模芯21的位置后合上上模具20,然后通过注射孔进行橡胶物料的注射,注射完待模腔内胎体1成型后,硫化,开模,取下胎体1,抽出中模芯21,即可得到中空胎体1。
本实施例的模具组2,通过上、中、下模具的配合,一次合模操作即可完成本申请的胎体1的制作,大大简化了中空轮胎的制作工艺,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且通过本模具组成型的胎体1无拼接粘合处,整个胎体1一体化成型,平衡度高。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具20型腔200中部的合模面上开设有安装槽201,所述安装槽201 形状与所述中模芯21的基座210形状相匹配。
本实施例的模具组2,在上模具20的合模面上,中模芯21的基座210放置处开设有安装槽201,下模具22的对应位置处也相应的开设有安装槽201,方便每次合模前中模芯21的放置,中模芯21基座210部分恰好卡在安装槽201旁凸起的合模面部分上,使得每次的中模芯21可以准确定位放置,进一步提高制作胎体1产品的合格率,保证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所述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包括胎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体(1)的内圈面(10)上沿周向开设有环形凹槽(11);所述凹槽(11)壁面上向内圈面(10)方向凸起形成凸筋(12);所述凹槽(11)壁面为光滑曲面;所述凸筋(12)厚度自所述凹槽(11)壁面至所述内圈面(10)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12)与所述凹槽(11)的相交面为光滑过渡的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12)均匀分布在所述凹槽(11)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12)为片凸筋(120),其为所述凹槽(11)壁面上向内圈面(10)方向凸起形成的片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12)为交叉凸筋(121),其为所述凹槽(11)壁面上向内圈面(10)方向凸起形成的交叉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凸筋(121)的交叉处为光滑过渡曲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12)壁面与所述凹槽(11)壁面间形成半囊腔结构(12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囊腔结构(123)沿周向均匀设置于胎体(1)内圈面上,所述半囊腔结构(123)至少设置有一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02117.9U CN211000778U (zh) | 2019-10-11 | 2019-10-11 | 一种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02117.9U CN211000778U (zh) | 2019-10-11 | 2019-10-11 | 一种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000778U true CN211000778U (zh) | 2020-07-14 |
Family
ID=71499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702117.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00778U (zh) | 2019-10-11 | 2019-10-11 | 一种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000778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61978A (zh) * | 2019-10-11 | 2019-12-13 | 安徽世界村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 |
CN112477522A (zh) * | 2020-11-26 | 2021-03-12 |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 轮胎胎体结构及免充气轮胎 |
EP3950384A1 (en) * | 2020-08-03 | 2022-02-09 | Ninebot (Changzhou) Tech Co., Ltd. | Tire, wheel and vehicle |
-
2019
- 2019-10-11 CN CN201921702117.9U patent/CN21100077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61978A (zh) * | 2019-10-11 | 2019-12-13 | 安徽世界村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 |
EP3950384A1 (en) * | 2020-08-03 | 2022-02-09 | Ninebot (Changzhou) Tech Co., Ltd. | Tire, wheel and vehicle |
US12017488B2 (en) | 2020-08-03 | 2024-06-25 | Ninebot (Changzhou) Tech Co., Ltd | Tire, wheel and vehicle |
CN112477522A (zh) * | 2020-11-26 | 2021-03-12 |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 轮胎胎体结构及免充气轮胎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000778U (zh) | 一种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 | |
CN110561978A (zh) | 一种高耐久免充气减震防颠轮胎 | |
CN208053000U (zh) | 一种弹性免充气轮胎 | |
CN102582365A (zh) | 一种刚柔结构非充气轮胎 | |
CN109774381A (zh) | 一种高耐久免充气轮胎 | |
CN209600177U (zh) | 一种高耐久免充气轮胎 | |
US6679306B2 (en) | Run flat tire with an elastomeric inner support | |
CN101007489B (zh) | 弹性结构体连杆连接式轮胎 | |
CN205686099U (zh) | 一种内支撑式的充气防爆轮胎 | |
CN111845208A (zh) | 具有高缓冲减震性能的柔辐式非充气轮胎 | |
CN109774380A (zh) | 一种实心镂空减震防爆轮胎 | |
CN204586332U (zh) | 一种非充气轮胎 | |
CN212332303U (zh) | 具有高缓冲减震性能的柔辐式非充气轮胎 | |
CN209851979U (zh) | 一种基于胎侧弹性机构的减震防爆轮胎 | |
CN202278935U (zh) | 仿生学蜂窝轮胎 | |
CN110039959A (zh) | 免充气轮胎、车轮及免充气轮胎制造方法 | |
CN216184245U (zh) | 一种防扎和爆胎的免充气轮胎 | |
CN207059645U (zh) | 一种免充气轮胎 | |
CN210149089U (zh) | 一种免充气轮胎 | |
CN209600176U (zh) | 一种实心镂空减震防爆轮胎 | |
CN213619223U (zh) | 一种轮胎 | |
CN207772263U (zh) | 用于外胎内离心浇注聚氨酯发泡一体胎的一体模具 | |
CN213441931U (zh) | 一种免充气实心轮胎 | |
CN211138931U (zh) | 一种免充气轮胎 | |
CN109910508A (zh) | 一种基于胎侧弹性机构的减震防爆轮胎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