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89662U - 上盖及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上盖及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989662U CN210989662U CN201921427306.XU CN201921427306U CN210989662U CN 210989662 U CN210989662 U CN 210989662U CN 201921427306 U CN201921427306 U CN 201921427306U CN 210989662 U CN210989662 U CN 21098966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cking
- locking member
- connecting rod
- locking piece
- upper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盖及烹饪设备,其中上盖包括:盖体;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分别与盖体滑动连接,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用于与烹饪锅的扣合部锁紧或解锁;连杆机构,与第一锁紧件及第二锁紧件相连,第一锁紧件相对于盖体滑动,经由连杆机构联动第二锁紧件,使得第一锁紧件与第二锁紧件之间靠近以进行锁紧或远离以进行解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盖,利用连杆机构的传动顺畅性,且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的优点,有效地简化了上盖的装配工序,第一锁紧件与第二锁紧件通过连杆机构联动,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的移动轨迹更精确,使盖板与烹饪锅的锁合可以更精确可靠,提升产品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上盖及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压力电饭煲的承压结构大多是在上盖上设置金属桥架,金属桥架一般由两条纵向分布的金属件和至少一条横向分布的金属件组成,金属桥架结构在装配时工序复杂,而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盖。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上盖的烹饪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盖,包括:盖体;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分别与所述盖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锁紧件和所述第二锁紧件用于与烹饪锅的扣合部锁紧或解锁;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一锁紧件及所述第二锁紧件相连,所述第一锁紧件相对于所述盖体滑动,经由所述连杆机构联动所述第二锁紧件,使得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二锁紧件之间靠近以进行锁紧或远离以进行解锁。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上盖,利用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与烹饪锅的扣合部锁紧,可以锁定上盖与烹饪锅进行承压,相比于传统的金属桥架承压结构而言,本设计的结构更简单、装配更加方便,且通过利用连杆机构连接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不仅体积小,且第一锁紧件可以更加精确地联动第二锁紧件,使得第一锁紧件与第二锁紧件之间可以更精准地相互靠近进行锁紧、相互远离进行解锁,这样,对上盖与烹饪锅的锁合可以更精确可靠,提升产品安全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上盖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交叉布置并在重叠处铰接,使得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构造出相对的两个夹角,其中,所述夹角张大使得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二锁紧件靠近,所述夹角减小使得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二锁紧件远离。
在本方案中,连杆机构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交叉设置并铰接,使得两者构造出类似于“剪刀”的结构,这不仅可以实现第一锁紧件联动第二锁紧件以使得两者靠近或远离,且该结构中,由于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构造出相对的两个夹角形成为对顶角,两个夹角的角度始终相等,这样,通过第一锁紧件运动使得其中一个夹角的角度变化时,另一个夹角做相应变化及时响应,从而准确、及时地联动第二锁紧件,实现联动过程的高效性和高精度性,更利于保证对烹饪锅与上盖的锁定可靠性,进一步提升产品承压安全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分别具有两条力臂;所述第一连杆的一条力臂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条力臂限定出两个所述夹角中的一个,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一连杆的所述一条力臂及所述第二连杆的所述一条力臂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条力臂与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条力臂限定出两个所述夹角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杆的所述另一条力臂与所述第二连杆的所述另一条力臂上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二锁紧件。
在本方案中,设计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的两条力臂直接连接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这样,产品的结构更加简化,更方便于产品组装,且连杆机构的传动更具高效性,进一步提升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的运动精度,从而更进一步提升产品承压安全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锁紧件和用于与之相连的所述力臂这两者中的一者上设有滑动部,另一者设有滑槽,所述滑动部伸入所述滑槽内并沿所述滑槽滑动;和/或所述第二锁紧件和用于与之相连的所述力臂这两者中的一者上设有滑动部,另一者设有滑槽,所述滑动部伸入所述滑槽内并沿所述滑槽滑动。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锁紧件和用于与之相连的力臂之间通过滑动部和滑槽形成可滑动地连接,以满足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与第一锁紧件的相对角度调整需求,从而更好地适应夹角的张开或减小变化,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不会与第一锁紧件卡死,提升连杆机构的传动顺畅性,且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的优点。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锁紧件和用于与之相连的力臂之间通过滑动部和滑槽形成可滑动且可转动地连接,可以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这两者中的至少一者构造成从两端向铰接处逐渐变宽的结构。
在本方案中,设计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为铰接处宽、两头窄的结构,这样,既保证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刚度需求,又可减少连杆机构的空间消耗,同时减少连杆与第一锁紧件及第二锁紧件之间的干涉、摩擦。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锁紧件相对于所述盖体的运动具有解锁位置和锁紧位置,其中,所述上盖还包括:锁定装置,设在所述盖体上,所述锁定装置与所述第一锁紧件配合并将所述第一锁紧件限位于所述解锁位置,其中,所述锁定装置用于与煲体的触发部配合,使得所述触发部触发所述锁定装置解除对所述第一锁紧件的限位。
在本方案中,利用锁定装置将第一锁紧件限位于解锁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第一锁紧件与第二锁紧件之间的连杆机构,可以通过联动作用相应将第二锁紧件维持在第二锁紧件的解锁位置。本设计的结构,用户控制第一锁紧件到达解锁位置进行开盖后,可以利用锁定装置将第一锁紧件维持在解锁位置,这样,当用户需要将上盖重新盖回到烹饪锅上时,由于第一锁紧件位于解锁位置,这样,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不会与烹饪锅的扣合部干涉,从而防止了第一锁紧件、第二锁紧件和扣合部被撞伤的问题。
利用煲体上的触发部,当用户将上盖盖回到烹饪锅(或煲体)上时,触发部会相应作用于锁定装置使得第一锁紧件被解除限位,这时,可以重新控制第一锁紧件至锁紧位置以锁定烹饪锅和上盖进行承压。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锁定装置包括:挡块,位于所述盖体上,并且相对于所述盖体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运动,所述挡块在所述第一位置用于与所述第一锁紧件抵靠以对所述第一锁紧件限位,所述挡块在所述第二位置用于避开所述第一锁紧件;第一复位驱动件,与所述挡块配合,且所述挡块在所述第二位置压缩所述第一复位驱动件,所述第一复位驱动件配置为向所述挡块施加用于驱动所述挡块至所述第一位置的力。
在本方案中,合盖状态下,触发部抵靠于挡块以驱动挡块至第二位置,使得挡块在第二位置压缩第一复位驱动件,使第一复位驱动件蓄能,并使得挡块避开第一锁紧件,从而使挡块对第一锁紧件让位,以供第一锁紧件在锁紧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自由来回移动而免于受到挡块遮挡,即使挡块在第二位置有效避开第一锁紧件在锁紧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轨迹,这时,由于第一锁紧件不受挡块遮挡可以向锁紧位置运动,使得合盖状态下第一锁紧件可以到达锁紧位置以锁定上盖和烹饪锅,满足承压需求,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挡块在第二位置避开第一锁紧件,并不意味着排斥挡块在第二位置与第一锁紧件接触或配合的情形,应当理解为,挡块在第二位置形成的对第一锁紧件的避让作用,是相对于挡块在第一位置对第一锁紧件的限位作用而言的,旨在相对于其在第一位置的情况而言,反过来解除对第一锁紧件的限位作用,因此,可以理解的是,挡块在第二位置时,在保证实现解除对第一锁紧件的限位的条件下,挡块与第一锁紧件之间允许有接触或配合,当然,也可无接触或无配合;开盖后,触发部不再作用于挡块,这时,第一复位驱动件释放并驱动挡块至第一位置使挡块复位,这时,挡块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锁紧件的移动轨迹上(也即,使挡块交于第一锁紧件在锁紧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的移动轨迹,使得挡块能够与第一锁紧件抵靠以对第一锁紧件止挡限位),使得挡块阻止第一锁紧件向锁紧位置运动,避免再次合盖时第一锁紧件、第二锁紧件和扣合部被撞伤的问题。
较佳地,第一复位驱动件包括弹性件,挡块在第二位置压缩第一复位驱动件,使得弹性件弹性变形进行储能,弹性件弹性回复可提供回复力以驱动挡块至第一位置,实现挡块自动复位,具有结构简答,复位驱动可靠性高的优点,当然,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利用磁力件替换弹性件,利用磁力件使挡块磁悬浮设置实现储能和复位驱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上盖还包括:第二复位驱动件,与所述第一锁紧件或所述第二锁紧件或所述连杆机构连接,并向与之连接的所述第一锁紧件或所述第二锁紧件或所述连杆机构施加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锁紧件至所述锁紧位置的力。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二复位驱动件,这样,将上盖扣合于煲体上使得锁定装置解除对第一锁紧件的限位的同时,第二复位驱动件可以自动驱动第一锁紧件至锁紧位置,实现闭盖同时自动锁盖,无需用户单独的锁盖动作,使用更加方便。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复位驱动件包括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盖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锁紧件或所述第二锁紧件或所述连杆机构。
在本方案中,拉簧可以提供较大的簧力以实现对第一锁紧件驱动,满足第一锁紧件向锁紧位置的自动复位需求,且拉簧体积小,不会过多占用体积空间,利于上盖减薄设计,同时,拉簧的两端可以实现稳定、可靠地连接装配,使得拉簧的装配更加稳定可靠,确保第一锁紧件向锁紧位置的自动复位功能可靠。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锁紧件和所述第二锁紧件这两者中的至少一者包括滑块和锁扣,所述滑块与所述盖体滑动连接,所述滑块设有一个或多个所述锁扣,所述锁扣随所述滑块运动并用于与所述扣合部锁紧或解锁,其中,所述锁扣与所述滑块为一体式结构,或所述锁扣与所述滑块为分体部件并组装连接。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锁紧件和/或第二锁紧件包括滑块和锁扣,锁扣连接于滑块,使得滑块在连杆机构的驱动下滑动,从而带动锁扣滑动以使得锁扣与扣合部锁紧或解锁,其中,利用滑块与盖体滑动连接,可以实现滑块滑动平稳,从而保证锁扣的平稳性,实现锁扣与扣合部的锁定配合精准,确保产品承压安全性。
设置锁扣与滑块为一体式结构,例如,锁扣与滑块为一体成型部件,或者锁扣与滑块通过二次注塑等方式结合形成一体式连接的部件,这样可以进一步简化产品的组装工序,提升产品的装配效率,同时实现锁扣与滑块连接强度的兼顾。
设置锁扣与滑块为分体部件并组装连接,例如,利用螺钉等紧固件将锁扣与滑块紧固在一起,这样更方便于对锁扣和滑块进行更换和检修。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锁紧件的所述锁扣的扣边相对于所述第一锁紧件的运动方向倾斜;和/或所述第二锁紧件的所述锁扣的扣边相对于所述第二锁紧件的运动方向倾斜。
在本方案中,设置锁扣的扣边相对于锁扣所在的第一锁紧件或第二锁紧件的运动方向倾斜,这样,第一锁紧件或第二锁紧件运动时,锁扣与烹饪锅的扣合部有一定的切向配合活动量,使得锁扣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与内盖的扣合部自动找正,提升锁扣与扣合部的配合精度以及配合紧密性,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承压安全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盖体上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外边缘具有相对分布的第一边缘段和第二边缘段,所述第一锁紧件的所述锁扣沿所述第一边缘段分布,所述第二锁紧件的所述锁扣沿所述第二边缘段分布。
在本方案中,第一锁紧件的锁扣沿第一边缘段设置,第二锁紧件的锁扣沿第二边缘段设置,使得第一锁紧件的锁扣与第二锁紧件的锁扣分布于盖板相对的两侧,这样,盖板该相对的两侧形成为扣合区域,获得承压加强,而盖板在该两侧之间的中间部位可以形成为相对薄弱区,这样,在烹饪锅中的压力过大时,盖板在该两侧之间的中间部位可以拱起变形,使得烹饪锅与盖板之间形成侧部缝隙进行排气泄压,进行过压保护,提升产品的安全等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边缘段上的所述锁扣排布限定出第一锁扣链,所述第二边缘段上的所述锁扣排布限定出第二锁扣链,所述第一锁扣链的两端与所述盖板的中心这三者以所述盖板的中心为顶点形成夹角α,所述第二锁扣链的两端与所述盖板的中心这三者以所述盖板的中心为顶点形成夹角β,且所述夹角α与所述夹角β满足:(α+β)/360°≤0.5。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锁扣链的两端与盖板中心形成的夹角α与第二锁扣链的两端与盖板的中心形成的夹角β之和小于等于180°,这样,使得盖板的扣合区域的夹角小于等于180°,这样可以确保在盖板的除夹角α与夹角β之外的区域处形成为相对薄弱区,以当烹饪锅中的压力过大时,使得盖板的该相对薄弱区可以及时地拱起变形进行响应,以使烹饪锅与盖板之间形成侧部缝隙进行排气泄压,进行过压保护,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安全等级。
举例而言,(α+β)/360°的取值可为0.4、0.43、0.45、0.48等。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锁扣链的两端与所述盖板的中心形成的夹角α与所述第二锁扣链的两端与所述盖板的中心形成的夹角β关于所述盖板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
在本方案中,设置夹角α与夹角β关于盖板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这样,既保证了盖板与烹饪锅的扣合可靠性,以确保正常情况下烹饪锅与盖板可靠地承压,确保产品的承压安全性,同时,确保了盖板除夹角α与夹角β之外的区域可以在烹饪锅中的压力过大时及时拱起变形提供泄压缝隙,进行过压保护,更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安全等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盖体上设有盖板,所述锁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锁扣沿所述盖板的外边缘间隔地排列,其中,多个所述锁扣中,至少有一组相邻锁扣满足所述相邻锁扣的相互邻近端以所述盖板的中心为顶点所构造出的夹角大于等于90°且小于等于180°。
在本方案中,可以理解的是,盖板的锁扣部位为盖板与烹饪锅的扣合部位,盖板的外边缘上位于相邻锁扣之间的部位为盖板与烹饪锅的非扣合部位,通过设置至少有一对相邻锁扣的相互邻近端与盖板的中心这三者以盖板的中心为顶点构造出一个大于等于90°且小于等于180°的夹角,也即,使得至少有一个非扣合部位以盖板的中心为顶点形成的圆心角的角度在90°~180°之间,可以使得该非扣合区域形成为相对薄弱区,以当烹饪锅中的压力过大时,使得盖体的该相对薄弱区可以及时地拱起变形进行响应,以使烹饪锅与盖体之间形成侧部缝隙进行排气泄压,进行过压保护,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安全等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上盖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设有蒸汽孔,所述上盖还包括开闭机构,所述开闭机构用于独立于所述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二锁紧件及所述连杆机构地控制所述蒸汽孔的开闭。
在本方案中,设置蒸汽孔,并设置开闭机构以用于封挡或打开蒸汽孔以实现控制蒸汽孔的开闭,其中,开闭机构独立于第一锁紧件、第二锁紧件及连杆机构进行控制,这样,开闭机构对蒸汽孔的开闭控制过程与盖板的锁紧、解锁控制过程相对独立、互不隶属,从而,当烹饪设备进行压力烹饪时,开闭机构把蒸汽孔堵住,起到控压作用,当烹饪设备进行常压烹饪时,开闭机构把蒸汽孔打开,使烹饪锅与环境气压平衡,且这两种烹饪模式均不影响盖板与烹饪锅的锁紧或解锁。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滑块为金属件或为塑料件;和/或所述锁扣为金属件。
在本方案中,滑块为金属件,保证滑块强度的同时,可以减小滑块的体积,利于上盖减薄。或滑块为塑料件,滑块可具有良好的滑动性,更利于保证滑块的滑动顺畅性,从而提升锁扣的滑动性,提升开盖操作手感,并且提升锁扣与扣合部的配合准确性。
锁扣为金属件,使得锁扣具有较高的强度,更利于保证锁扣与扣合部的扣合可靠性,提升产品的承压极限和可靠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盖体上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一锁紧件的滑动进行导向的导向结构;和/或所述盖体上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二锁紧件的滑动进行导向的导向结构。
在本方案中,盖体上设有导向结构用于对第一锁紧件(或第二锁紧件) 的滑动进行导向,这样,第一锁紧件(或第二锁紧件)的运动轨迹更加精确,提升锁紧、解锁过程的驱动高效性和精度,并避免卡滞问题。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上盖还包括:检测装置,适配为检测所述连杆机构上的检测点的位置或适配为检测所述连杆机构的姿态,并根据所检测到的所述检测点的位置或所述连杆机构的姿态发出相应的检测信号进行响应。
在本方案中,检测装置检测连杆机构上的检测点位置或连杆机构的姿态,使控制器基于检测装置反馈的检测信号对烹饪设备进行调控,其中,根据连杆机构上的检测点位置或连杆机构的姿态,可以准确地反映出锁扣与扣合部的配合状态,控制器据此对烹饪设备调控,可以提升对烹饪设备的调控精准性,并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杆机构的连杆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为金属件。
在本方案中,设置连杆机构的连杆(例如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为金属件,这样,保证连杆机构强度的同时,更利于减少连杆机构的体积占用量,实现上盖极大地减薄。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杆机构包含金属连杆,所述金属连杆形成为信号端并用于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金属连杆适配为根据所述连杆机构的运动发出相应的检测信号进行响应。
在本方案中,设置连杆机构包含金属连杆,如第一连杆和/或第二连杆为金属连杆,使金属连杆形成为信号端并用于与控制器电连接,这样,金属连杆可以直接对连杆机构的位置、姿态等参数进行检测并向控制器反馈,相比于通过增设传动器等检测装置进行检测的方案而言,不仅节省了产品的零部件数量,且可以避免检测装置的位置误差、装配误差等干扰因素,进一步提升了检测精度,同时可以实现无盲区检测,避免了检测装置因受限于上盖空间布局而可能存在检测盲区、死角等局限性问题,利于产品的精细化控制。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金属的所述连杆设置成板状。
在本方案中,设置金属的连杆(例如第一连杆和/或第二连杆)设置成板状,具体例如板片状、板条状等,这样,在保证连杆强度的同时,可进一步促进上盖减薄。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烹饪锅,设有扣合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上盖,所述上盖盖合于所述烹饪锅,所述上盖的第一锁紧件及第二锁紧件与所述扣合部锁紧或解锁。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上盖,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烹饪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煲体,设有触发部,所述上盖与所述煲体盖合,使得所述触发部作用于所述上盖的锁定装置,并触发所述锁定装置解除对所述第一锁紧件的限位。
在本方案中,煲体上设置触发部,当用户将上盖盖回到煲体上时,触发部会相应作用于锁定装置使得第一锁紧件被解除限位,这时,第二复位驱动件会自动驱动第一锁紧件至锁紧位置,以锁定烹饪锅和上盖进行承压,实现了上盖与煲体盖合同时,使锁扣与扣合部自动锁紧的自锁控制,而无需用户进行单独的锁盖操作,使用更加便捷。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开盖键,适配为驱动所述第一锁紧件运动,以控制所述第一锁紧件及所述第二锁紧件与所述烹饪锅的扣合部解锁。
在本方案中,设置开盖键,开盖键被用户按压时,驱动第一锁紧件运动,第一锁紧件经由连杆机构驱动第二锁紧件,使得第一锁紧件与第二锁紧件远离,从而进一步使得锁扣与扣合部解锁,实现了用户按压开盖键进行一键解锁,产品使用更加简单方便。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锅的锅口设有向外延伸的锅边,所述锅边形成为所述扣合部。
可选地,所述烹饪设备包括压力煲、压力锅、蒸汽炉等。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盖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锁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述上盖与烹饪锅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所示上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盖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所示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的部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的部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所示的烹饪设备在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盖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上盖,110盖体,111导向槽,112滑动柱,113引导槽,114检测装置, 120盖板,121蒸汽孔,200锁合机构,210第一锁紧件,211滑块,2111配合槽,2112导向块,212锁扣,213第一锁扣链,214抵靠部,220第二锁紧件, 221滑块,222锁扣,223第二锁扣链,230连杆机构,231第一连杆,2311 (A/B)力臂,232第二连杆,2321(A/B)力臂,233(A/B)夹角,234铰接部,235滑动连接结构,2351滑槽,2352滑动部,240第二复位驱动件,300 锁定装置,310第一复位驱动件,320挡块,400开闭机构,500活动锁扣,20 烹饪锅,21扣合部,30煲体,31触发部,32开盖键,33传动杠杆,510连接部,530活动锁扣连接端,520活动锁扣扣合端,521第一扣合部,522第二扣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上盖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盖10,包括:盖体110、第一锁紧件210、第二锁紧件220和连杆机构230。
具体地,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分别与盖体110滑动连接,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用于与烹饪锅20的扣合部21锁紧或解锁;连杆机构230与第一锁紧件210及第二锁紧件220相连,第一锁紧件 210相对于盖体110滑动,经由连杆机构230联动第二锁紧件220,使得第一锁紧件210与第二锁紧件220之间靠近以进行锁紧或远离以进行解锁。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上盖,利用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 220与烹饪锅20的扣合部21锁紧,可以锁定上盖10与烹饪锅20进行承压,相比于传统的金属桥架承压结构而言,本设计的结构更简单、装配更加方便,且通过利用连杆机构230连接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不仅体积小,且第一锁紧件210可以更加精确地联动第二锁紧件220,使得第一锁紧件210 与第二锁紧件220之间可以更精准地相互靠近进行锁紧、相互远离进行解锁,这样,对上盖10与烹饪锅20的锁合可以更精确可靠,提升产品安全性。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连杆机构230 包括第一连杆231和第二连杆232,第一连杆231与第二连杆232交叉布置并在重叠处铰接,也即如图1中所示第一连杆231与第二连杆232交叉处形成铰接部234,使得第一连杆231与第二连杆232构造出相对的两个夹角233(两个夹角233具体参见附图2中的夹角233A和夹角233B),其中,夹角233张大使得第一锁紧件210与第二锁紧件220靠近,夹角233 减小使得第一锁紧件210与第二锁紧件220远离。
更详细地,如图2所示,第一连杆231与第二连杆232呈X形交叉分布,且两者的相交部位铰接,使得两者构造出类似于“剪刀”的结构。其中,第一连杆231与第二连杆232所构造出的夹角233A和夹角233B形成一对对顶角,夹角233A和夹角233B的角度始终相等,第一锁紧件210运动使得夹角233A张开时,夹角233B相应张开且同时联动第二锁紧件220 向第一锁紧件210靠近,从而使得第一锁紧件210与第二锁紧件220相向夹紧烹饪锅20,实现与烹饪锅20锁合,并实现烹饪锅20与第一锁紧件210 及第二锁紧件220之间自动找正,提高锁紧精度,从而提升承压可靠性,第一锁紧件210运动使得夹角233A减小时,夹角233B相应减小且同时联动第二锁紧件220向第一锁紧件210远离,从而使得第一锁紧件210与第二锁紧件220分别松开烹饪锅20,其中,通过剪刀交叉结构使得第一锁紧件210与第二锁紧件220的受力和运动的对称性好,这样,不会对烹饪锅 20松开不完全等问题,防止开盖时烹饪锅20被带起的问题。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以平行四边形等连杆机构替换X形连杆机构。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除上述实施例1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第一连杆231 具有两条力臂2311,具体如力臂2311A和力臂2311B,第二连杆232具有两条力臂2321,具体如力臂2321A和力臂2321B;第一连杆231的力臂 2311A与第二连杆232的力臂2321A限定出夹角233A,第一连杆231的力臂2311B与第二连杆232的力臂2321B限定出夹角233B,第一连杆231 的力臂2311A与第二连杆232的力臂2321A分别与第一锁紧件210连接,第一连杆231的力臂2311B与第二连杆232的力臂2321B上分别连接有第二锁紧件220。不仅使得连杆机构的结构简单化,使传动更具高效性,更方便于产品组装,且通过将第一锁紧件210及第二锁紧件220直接连接于该X形交叉结构,可以使得第一锁紧件210与第二锁紧件220之间的联动精度更高,从而使得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与烹饪锅20的锁紧和解锁配合精度更高。
进一步地,第一锁紧件210与第二锁紧件220这两者中的至少一者和用于与之相连的力臂之间形成有滑动连接结构235以实现滑动连接,这样,第一锁紧件210与第二锁紧件220这两者中的至少一者和用于与之连接的力臂之间具有一定的滑动自由度,可满足第一连杆231及第二连杆232与第一锁紧件210或第二锁紧件220的相对角度调整需求,从而更好地适应夹角233的张开或减小变化,第一连杆231及第二连杆232不会与第一锁紧件210或第二锁紧件220卡死,提升连杆机构230的传动顺畅性,且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的优点。
举例而言,滑动连接结构235包括滑动部2352和滑槽2351,滑动部 2352伸入滑槽2351内并沿滑槽2351滑动。
示例一:第一锁紧件210和用于与之相连的力臂(如2311A和/或力臂 2321A)这两者中的一者上设有滑动部2352,另一者设有滑槽2351,滑动部2352伸入滑槽2351内并沿滑槽2351滑动。
示例二:第二锁紧件220和用于与之相连的力臂(如2311B和/或力臂 2321B)这两者中的一者上设有滑动部2352,另一者设有滑槽2351,滑动部2352伸入滑槽2351内并沿滑槽2351滑动。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锁紧件(如第一锁紧件和/或第二锁紧件)和用于与之连接的连杆(如第一连杆和/或第二连杆) 之间也可不设置为滑动连接,而采用曲柄连杆机构连接也是可以的。
实施例3:
如图2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第一连杆 231和第二连杆232这两者中的至少一者构造成从两端向铰接处逐渐变宽的结构。也即,设计第一连杆231和第二连杆232为铰接处宽、两头窄的结构,这样,既保证了第一连杆231和第二连杆232的刚度需求,又可减少连杆机构230的空间消耗,同时减少第一连杆231、第二连杆232与第一锁紧件210及第二锁紧件220之间的干涉、摩擦。
举例而言,如图2所示,第一连杆231(和/或第二连杆232)的形状大致呈平行四边形,该平四边形为中心轴对称图形,且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三角形区域,两个三角形的顶角处形成为(和/或第二连杆232)的两端,两个三角形的底边结合且位于第一连杆231(和/或第二连杆232)的中部。
实施例4:
如图4、图6和图7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第一锁紧件210相对于盖体110的运动具有解锁位置和锁紧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顾名思义,解锁位置对应为第一锁紧件210可以与烹饪锅20解锁的位置(也即第一锁紧件210可以与烹饪锅20的扣合部 21脱扣的位置),锁紧位置对应为第一锁紧件210可以与烹饪锅20锁紧的位置(也即第一锁紧件210可以与烹饪锅20的扣合部21扣合的位置)。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第一锁紧件210与第二锁紧件220之间通过连杆机构230形成联动关系,第一锁紧件210在解锁位置可相应使得第二锁紧件220至与烹饪锅20的扣合部21脱扣的位置,第一锁紧件210在锁紧位置可相应使得第二锁紧件220至与烹饪锅20的扣合部21扣合的位置。
其中,上盖10还包括锁定装置300,锁定装置300设在盖体110上,如图4所示,锁定装置300与第一锁紧件210配合并将第一锁紧件210限位于解锁位置,如图6和图7所示,锁定装置300用于与煲体30的触发部 31配合,使得触发部31触发锁定装置300解除对第一锁紧件210的限位。
这样,用户控制第一锁紧件210到达解锁位置进行开盖后,可以利用锁定装置300将第一锁紧件210维持在解锁位置,以当用户需要将上盖重新盖回到烹饪锅上时,由于第一锁紧件210位于解锁位置,这样,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不会与烹饪锅20的扣合部21干涉,从而防止了第一锁紧件210、第二锁紧件220和扣合部21被撞伤的问题。
而通过利用煲体30上的触发部31,当用户将上盖10盖回到烹饪锅20 (或煲体30)上时,触发部31会相应作用于锁定装置300使得第一锁紧件210被解除限位,这时,可以重新控制第一锁紧件210至锁紧位置以锁定烹饪锅20和上盖10进行承压。
举例而言,如图4、图6和图7所示,锁定装置300包括第一复位驱动件310和挡块320,挡块320位于盖体110上,并且相对于盖体11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运动,挡块320在第一位置位于第一锁紧件210 的移动轨迹上,用于与第一锁紧件210抵靠以对第一锁紧件210限位,挡块320在第二位置用于避开第一锁紧件210的移动轨迹;第一复位驱动件310与挡块320配合,且挡块320在第二位置压缩第一复位驱动件310,第一复位驱动件310配置为向挡块320施加用于驱动挡块320至第一位置的力。
举例地,如图4、图6和图7所示,第一复位驱动件310为伸缩弹簧,伸缩弹簧一端抵靠盖体,另一端抵靠挡块。当然,伸缩弹簧也可以替换为弹片、弹性橡胶件、相互排斥的一组磁力件等。
如图6和图7所示,上盖10与煲体30盖合过程中,触发部31作用于挡块320,并驱动挡块320运动至第二位置,使得伸缩弹簧被挡块320压缩进行储能,这时,由于挡块320被触发部31驱动至避开第一锁紧件210的移动轨迹的位置,使得第一锁紧件210可以不受挡块阻挡地运动至锁紧位置,实现上盖10与烹饪锅20锁紧。
如图4所示,控制第一锁紧件210至解锁位置进行解锁,且将上盖10相对于煲体30翻开后,由于挡块320不再被触发部31作用,伸缩弹簧可弹性复位并驱动挡块伸出,使得挡块320的至少部分伸至第一锁紧件210的移动轨迹 (移动轨迹可具体理解为第一锁紧件210在锁紧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的移动轨迹)上,或者说,使得挡块320交于第一锁紧件210的移动轨迹(移动轨迹可具体理解为第一锁紧件210在锁紧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的移动轨迹),这时,挡块320可抵靠作用于第一锁紧件210并限制第一锁紧件210朝锁紧位置运动,这样,当上盖10再次与煲体30盖合时,第一锁紧件210不会与烹饪锅 20的扣合部碰撞,起到良好地防护作用,并且,这样也无需用户在将上盖10 盖合到煲体30之前进行驱动第一锁紧件210至解锁位置的操作,产品的使用更加简单方便。
较佳地,如图4、图6和图7所示,第一锁紧件210设有用于与挡块320 配合的抵靠部214,挡块320与抵靠部214对应并抵靠时,形成对第一锁紧件 210的止挡限位作用,限制第一锁紧件210朝锁紧位置运动,挡块320与抵靠部214错位时,形成避开第一锁紧件210以解除对第一锁紧件210限位。由此,可以理解的是,挡块320避开第一锁紧件210以解除对第一锁紧件210限位并非特指挡块完全避开于第一锁紧件210,也即并不需要第一锁紧件210整体与挡块320完全避开,而仅需避开第一锁紧件210上用于与挡块320配合的部位 (如抵靠部214)即可。
较佳地,如图4、图6和图7所示,第一锁紧件210适配为沿前后方向横向地在解锁位置与锁紧位置之间滑动,且第一锁紧件210向后运动至锁紧位置,向前运动至解锁位置;挡块320适配为竖向地相对于盖体110滑动,且如图6和图7所示,触发部31驱动挡块320向上运动使得挡块320避开第一锁紧件210的抵靠部214,也即使得挡块320与抵靠部214横向上不对应,如图 4所示,第一复位驱动件310(伸缩弹簧)向下驱动挡块320使得挡块320至横向对应于抵靠部214的位置,这时,挡块320可以与抵靠部214抵靠,从而限制第一锁紧件210向后移动。
实施例5: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上盖10还包括第二复位驱动件240,第二复位驱动件240与第一锁紧件210 连接,并向与之连接的第一锁紧件210施加用于驱动第一锁紧件210至锁紧位置的力。
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顾名思义,第一锁紧件适配为在解锁位置与锁紧位置之间运动,解锁位置对应为第一锁紧件210可以与烹饪锅20解锁的位置(也即第一锁紧件210可以与烹饪锅20的扣合部21 脱扣的位置),锁紧位置对应为第一锁紧件210可以与烹饪锅20锁紧的位置(也即第一锁紧件210可以与烹饪锅20的扣合部21扣合的位置)。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第一锁紧件与第二锁紧件之间通过连杆机构形成联动关系,第一锁紧件在解锁位置可相应使得第二锁紧件至与烹饪锅的扣合部脱扣的位置,第一锁紧件在锁紧位置可相应使得第二锁紧件至与烹饪锅的扣合部扣合的位置。
通过利用第二复位驱动件240向与之连接的第一锁紧件210施加用于驱动第一锁紧件210至锁紧位置的力,可以使得第一锁紧件210始终保持向锁紧位置运动的趋势,这样,将上盖扣合于煲体上使得锁定装置解除对第一锁紧件的限位的同时,第二复位驱动件可以自动驱动第一锁紧件至锁紧位置,实现闭盖同时自动锁盖,无需用户单独的锁盖动作,使用更加方便。
当然,本设计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复位驱动件240 可不与第一锁紧件210连接,而是设计第二复位驱动件240与第二锁紧件 220或连杆机构230连接,并向与之连接的第二锁紧件220或连杆机构230 施加用于驱动第一锁紧件210至锁紧位置的力。
较佳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二复位驱动件240包括拉簧,拉簧的一端连接于盖体110,另一端连接于第一锁紧件210。当然,对于第二复位驱动件240连接于第二锁紧件220或连杆机构230的情况,拉簧的另一端相应连接于第二锁紧件220或连杆机构230。其中,拉簧体积小,不会过多占用体积空间,利于上盖减薄设计,同时,拉簧的两端可以实现稳定、可靠地连接装配,使得拉簧的装配更加稳定可靠,确保第一锁紧件向锁紧位置的自动复位功能可靠。
当然,以上第二复位驱动件240采用拉簧的方案仅是本设计的优选实施例,实际上,本设计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伸缩弹簧、弹片、弹性橡胶件、一组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磁性件等来替换拉簧。
实施例6: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这两者中的至少一者包括滑块(具体可参见第一锁紧件210的滑块211和第二锁紧件220的滑块221)和锁扣(具体可参见第一锁紧件210的锁扣212和第二锁紧件220的锁扣222),滑块与盖体110滑动连接,滑块设有一个或多个锁扣,锁扣随滑块运动并用于与扣合部21锁紧或解锁。其中,利用滑块与盖体滑动连接,可以实现滑块滑动平稳,从而保证锁扣的平稳性,实现锁扣与扣合部的锁定配合精准,确保产品承压安全性。
可选地,锁扣与滑块为一体式结构,例如,锁扣与滑块为一体成型部件,或者锁扣与滑块通过二次注塑等方式结合形成一体式连接的部件,这样可以进一步简化产品的组装工序,提升产品的装配效率,同时实现锁扣与滑块连接强度的兼顾。
可选地,锁扣与滑块为分体部件并组装连接,例如,利用螺钉等紧固件将锁扣与滑块紧固在一起,这样更方便于对锁扣和滑块进行更换和检修。
较佳地,第一锁紧件210的锁扣212的扣边相对于第一锁紧件210的运动方向倾斜。这样,第一锁紧件210的锁扣212与烹饪锅20的扣合部 21有一定的切向配合活动量,使得第一锁紧件210的锁扣212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与烹饪锅20的扣合部21自动找正,提升第一锁紧件210的锁扣 212与扣合部21的配合精度以及配合紧密性,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承压安全性。
举例而言,第一锁紧件210的滑块上设有两个锁扣212,两个锁扣212 的扣边排布成八字形,第一锁紧件210的滑动方向也即为第一锁紧件210 的滑块的滑动方向,该八字形的两条边分别相对于第一锁紧件210的滑块 211的滑动方向倾斜。
较佳地,第二锁紧件220的锁扣222的扣边相对于第二锁紧件220的运动方向倾斜。这样,第二锁紧件220的锁扣222与烹饪锅20的扣合部 21有一定的切向配合活动量,使得第二锁紧件220的锁扣222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与烹饪锅20的扣合部21自动找正,提升第二锁紧件220的锁扣 222与扣合部21的配合精度以及配合紧密性,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承压安全性。
举例而言,第二锁紧件220的滑块上设有一个锁扣222,第二锁紧件 220的滑块221的运动方向相对于其锁扣222的扣边的延伸方向倾斜。
更进一步地,连杆机构230连接有两个第二锁紧件220,两个第二锁紧件220的锁扣222的扣边排布成八字形,两个第二锁紧件220的锁扣222 的扣边所呈八字形与第一锁紧件210的锁扣的扣边所呈八字形相对分布,且进一步优选两个八字形对称。
实施例7: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盖体110上设有盖板120,盖板120的外边缘具有相对分布的第一边缘段和第二边缘段,第一锁紧件210的锁扣212沿第一边缘段分布,第二锁紧件 220的锁扣沿第二边缘段分布。
通过将第一锁紧件210的锁扣沿第一边缘段设置,将第二锁紧件220 的锁扣222沿第二边缘段设置,使得第一锁紧件210的锁扣212与第二锁紧件220的锁扣222分布于盖板120相对的两侧,这样,盖板120该相对的两侧形成为扣合区域,获得承压加强,而盖板120在该两侧之间的中间部位可以形成为相对薄弱区,这样,在烹饪锅20中的压力过大时,盖板120在该两侧之间的中间部位可以拱起变形,使得烹饪锅20与盖板120之间形成侧部缝隙进行排气泄压,进行过压保护,提升产品的安全等级。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一边缘段上的锁扣212排布限定出第一锁扣链213,第二边缘段上的锁扣222排布限定出第二锁扣链223,第一锁扣链213的两端与盖板的中心O形成的夹角α与第二锁扣链223的两端与盖板的中心O形成的夹角β满足:(α+β)/360°≤0.5。这样,夹角α与夹角β之和小于等于180°,使盖板的除夹角α与夹角β之外的区域处形成为相对薄弱区,以当烹饪锅20中的压力过大时,使得盖板的该相对薄弱区可以及时地拱起变形进行响应,以使烹饪锅20与盖板之间形成侧部缝隙进行排气泄压,进行过压保护,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安全等级。
举例而言,如图2、图3和图5所示,第一锁紧件210包括滑块211 和设于该滑块211上的两个锁扣212,第二锁紧件220包括滑块221和设于该滑块221上的一个锁扣222,第一锁紧件210的滑块211及第二锁紧件220的滑块221分别与盖体110滑块连接,实现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滑动平稳。其中,第一连杆231的力臂2311A和第二连杆232 的力臂2321A分别与第一锁紧件210的滑块211连接,连杆机构230连接有两个第二锁紧件220,第一连杆231的力臂2311B与一个第二锁紧件220 的滑块221连接,第二连杆232的力臂2321B与另一个第二锁紧件220的滑块221连接。
其中,第一锁紧件210的两个锁扣212沿盖板120的外周轮廓设置,使得第一锁紧件210的两个锁扣212排列限定出第一锁扣链213。其中,第一锁紧件210的两个锁扣212之间间隔地排列,使得该两个锁扣212的相互靠近端之间具有间距,并且该两个锁扣212的相互远离端与盖板120 的中心O共同限定出夹角α。
两个第二锁紧件220的两个锁扣222沿盖板120的外周轮廓设置,使得两个第二锁紧件220的两个锁扣222排列限定出第二锁扣链223。其中,两个第二锁紧件220的两个锁扣222之间间隔地排列,使得该两个锁扣222 的相互靠近端之间具有间距,并且该两个锁扣222的相互远离端与盖板120 的中心O共同限定出夹角β。
进一步地,盖板120的外轮廓线被夹角α所截取所得的线段形成为第一边缘段,也即,盖板120的外轮廓线位于夹角α内的部位形成为第一边缘段;盖板120的外轮廓线被夹角β所截取所得的线段形成为第二边缘段,也即,盖板120的外轮廓线位于夹角β内的部位形成为第二边缘段。该第一边缘段与第二边缘段相对分布,使得烹饪锅20相对的两端被扣合,并且进一步限定夹角α与夹角β满足:(α+β)/360°≤0.5。
较佳地,第一锁扣链213的两端与盖板120的中心形成的夹角α与第二锁扣链223的两端与盖板120的中心形成的夹角β关于盖板120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这样,上盖10在扣合时,扣合位置关于盖板120的圆心呈中心对称分布,保证了盖板120与烹饪锅20的扣合可靠性,以确保正常情况下烹饪锅20与盖板可靠地承压,确保产品的承压安全性,同时,确保了盖板120除夹角α与夹角β之外的区域可以在烹饪锅20中的压力过大时及时拱起变形提供泄压缝隙,进行过压保护,更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安全等级。
实施例8:
如图5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盖板120 设有蒸汽孔121,上盖10还包括开闭机构400,开闭机构400用于独立于第一锁紧件210、第二锁紧件220及连杆机构230地控制蒸汽孔121的开闭。通过使开闭机构400独立于第一锁紧件210、第二锁紧件220及连杆机构230进行控制,这样,开闭机构400对蒸汽孔121的开闭控制过程与盖板的锁紧、解锁控制过程相对独立、互不隶属,从而,当烹饪设备进行压力烹饪时,开闭机构400把蒸汽孔121堵住,起到控压作用,当烹饪设备进行常压烹饪时,开闭机构400把蒸汽孔121打开,使烹饪锅20与环境气压平衡,且这两种烹饪模式均不影响盖板与烹饪锅20的锁紧或解锁。
举例而言,开闭机构400可包括电驱动件(如电机、电磁推杆等)和密封件(如密封堵头),电驱动件与密封件连接或与密封件传动连接,并控制密封件运动,使得密封件封堵或打开蒸汽孔。
较佳地,蒸汽孔121位于靠近盖板中心O的位置。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滑块(具体可参见滑块211和滑块221) 为金属件或为塑料件。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锁扣(具体可参见锁扣212和锁扣222) 为金属件。
实施例9:
如图1和图2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盖体110上设有用于对第一锁紧件210的滑动进行导向的导向结构。
举例而言,如图1所示,盖体110上设有引导槽113和滑动柱112。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锁紧件210上设有适配引导槽113的导向块2112,导向块2112位于引导槽113内并沿引导槽113滑动。另外,第一锁紧件 210上设有适配滑动柱112的配合槽2111,滑动柱112伸入配合槽2111内并沿配合槽2111滑动。这样,盖体110与第一锁紧件210形成至少两处滑动配合,除了形成对第一锁紧件210良好的滑动导向以外,还可较好地限制第一锁紧件210的偏移或偏转,这样可以防止第一锁紧件210的两个锁扣之间受力不平衡的问题。
实施例10:
如图1和图2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盖体 110上设有用于对第二锁紧件220的滑动进行导向的导向结构。
举例而言,如图1所示,盖体110上设有导向槽111,导向槽111沿第二锁紧件220的运动方向延伸并具有一定的延伸长度,第二锁紧件220装配于导向槽111内并沿导向槽111滑动,不仅可以对第二锁紧件220起到导向引导作用,且通过使第二锁紧件220直接与导向槽111滑动装配,使得该滑动配合还可同时起到防止第二锁紧件220偏位和转动的作用,提升第二锁紧件220的锁扣与烹饪锅的锁合精度。
实施例11:
如图1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上盖10还包括检测装置,检测装置适配为检测连杆机构230上的检测点的位置或适配为检测连杆机构230的姿态,并根据所检测到的检测点的位置或连杆机构230的姿态发出相应的检测信号进行响应。检测装置的该检测信号可用于触发烹饪设备的控制器,使得控制器根据检测装置的该检测信号判断锁扣与扣合部之间的锁紧或解锁状态,以根据锁扣与扣合部之间的锁紧或解锁状态对烹饪过程进行调控,提升产品承压可靠性。
举例而言,该检测装置可为位置传感器(具体例如激光测距传感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红外线测距传感器等),以用于检测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的预设的检测点的位置信息进行反馈。
或者,检测装置可为角度传感器,以用于检测夹角A(或夹角B)的角度信息进行反馈。
或者,该检测装置可为微动开关,使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上的预设触点(也即检测点)到达相应位置时触按微动开关进行反馈。
又或者,检测装置可为压敏传感器,使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上的预设触点(也即检测点)与压敏传感器接触,随着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运动,使压敏传感器检测预设触点所施加的压力信息进行反馈。
实施例12:
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连杆机构230的连杆(例如第一连杆231和第二连杆232)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为金属件。这样,保证连杆机构230强度的同时,更利于减少连杆机构230的体积占用量,实现上盖10极大地减薄。
实施例13:
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连杆机构230包含金属连杆(例如第一连杆231和/或第二连杆232为金属连杆),金属连杆形成为信号端并用于与控制器电连接,金属连杆适配为根据连杆机构230的运动发出相应的检测信号进行响应。
举例而言,第一连杆231和第二连杆232分别为金属连杆,并分别通电形成为相对的两个电极,根据第一连杆231和第二连杆232运动检测第一连杆231与第二连杆232之间的电容信息进行反馈。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连杆机构230包含金属连杆,如第一连杆231和/ 或第二连杆232为金属连杆,使金属连杆形成为信号端并用于与控制器电连接,这样,金属连杆可以直接对连杆机构230的位置、姿态等参数进行检测并向控制器反馈,相比于通过增设传动器等检测装置进行检测的实施例而言,不仅节省了产品的零部件数量,且可以避免检测装置的位置误差、装配误差等干扰因素,进一步提升了检测精度,同时可以实现无盲区检测,避免了检测装置因受限于上盖10空间布局而可能存在检测盲区、死角等局限性问题,利于产品的精细化控制。
实施例14:
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连杆机构230包含金属连杆,金属的连杆(例如第一连杆231和/或第二连杆232)设置成板状。这样,在保证连杆强度的同时,可进一步促进上盖10减薄。
实施例15:
除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烹饪锅设有扣合部21;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中的至少一者包括滑块(具体参见附图11中的滑块211和滑块221)和锁扣(具体参见附图11中的锁扣212和锁扣222),滑块211及滑块221与盖体110滑动连接,锁扣 212与滑块211相连并随滑块211运动,锁扣222与滑块221相连并随滑块221运动,锁扣222及锁扣212用于与扣合部21配合进行锁紧或解锁,如:锁扣222/212扣合在扣合部21上,以将盖体110与烹饪锅20锁紧,锁扣222/212与扣合部21脱扣,使得盖体110与烹饪锅20解锁。
进一步地,盖体110上设有盖板120,锁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锁扣 222/212沿盖板120的外边缘间隔地排列,其中,多个锁扣222/212中,至少有一组相邻锁扣满足相邻锁扣的相互邻近端以盖板的中心O为顶点所构造出的夹角δ(具体可参考附图11中的δ1和δ2进行理解)大于等于90°且小于等于180°。
可选地,夹角δ(即δ1和/或δ2)取值为95°~150°。
可选地,夹角δ(即δ1和/或δ2)的取值为100°~130°。
可选地,夹角δ(即δ1和/或δ2)的取值为105°~120°。
更具体而言,盖板120设有锁扣222/212的部位为锁扣222/212与扣合部21锁紧状态下盖板120与烹饪锅20的扣合部位,盖板120的外边缘上位于相邻锁扣之间的部位(也即盖板未设有锁扣的部位)为锁扣222/212与扣合部 21锁紧状态下盖板120与烹饪锅20的非扣合部位,设置至少有一组相邻锁扣满足相邻锁扣的相互邻近端以盖板的中心O为顶点所构造出的夹角δ(例如δ1)大于等于90°且小于等于180°,也即,将该相邻锁扣的相互邻近端的两个端点分别与盖板的中心O连接形成两条连线(具体可参考附图11 中的L1和L2进行理解),该两条连线交于盖板的中心O并形成以盖板的中心O为顶点的夹角δ1,该夹角δ1的取值大于等于90°且小于等于180°。这样,使得盖板120周圈至少有一个圆心角为90°~180°的非扣合部位形成为相对薄弱区,以当烹饪锅20中的压力过大时,使得盖板120的该相对薄弱区可以及时地拱起变形进行响应,以使烹饪锅20与盖板120之间形成侧部缝隙进行排气泄压,进行过压保护,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安全等级。
可选地,多个锁扣222/212中,有多组满足相互邻近端以盖板的中心O 为顶点所构造出的夹角大于等于90°且小于等于180°的相邻锁扣,且多组相邻锁扣沿盖板的外边缘均匀地分布。这样,可以形成多侧排气泄压,产品更具安全性,且这样设计,盖体和烹饪锅受力的对称性更好,从而兼顾地保证了盖体与烹饪锅的扣合可靠性,以确保正常情况下烹饪锅与盖体可靠地承压,确保产品的承压安全性。
举例地,如图11所示,盖板上设有四个锁扣,相应为锁扣222A、锁扣222B、锁扣212C、锁扣212D,四个锁扣沿盖板120的外边缘间隔地排列,这样,沿盖板120周圈使得四个锁扣两两形成相邻锁扣,总共形成四组相邻锁扣,如四组相邻锁扣为:锁扣222A-锁扣222B、锁扣222B-锁扣 212C、锁扣212C-锁扣212D、锁扣212D-锁扣222A,在四组相邻锁扣中,有两组相邻锁扣满足该相邻锁扣的相互邻近端以盖板的中心O为顶点所构造出的夹角δ大于等于90°且小于等于180°的条件,也即盖板上总共形成满足大于等于90°且小于等于180°这一条件的两个夹角δ1和夹角δ2,其中,盖板120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符合条件的该两组相邻锁扣中的一组位于盖板的第一侧,另一组位于第二侧,这样,可实现两侧排气泄压,同时保证盖板与烹饪锅扣合均匀、扣合强度可靠。
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盖板120四周的四个锁扣中,位于左侧的两个锁扣(锁扣222A、锁扣212D)相邻,且左侧的两个锁扣(锁扣222A、锁扣212D)的相互邻近端以盖板120的中心O为顶点构造出的夹角δ1,该δ1大于等于90°且小于等于180°。位于右侧的两个锁扣(锁扣222B、锁扣212C)相邻,且右侧的两个锁扣(锁扣222B、锁扣212C)的相互邻近端以盖板的中心O为顶点构造出的夹角δ2,该δ2大于等于90°且小于等于 180°。以进行左右排气泄压。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夹角δ1与夹角δ2的具体数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另外,盖板四周的四个锁扣中,位于后侧的两个锁扣(锁扣222A、锁扣222B)相邻,且后侧的两个锁扣(锁扣222A、锁扣222B)的相互邻近端以盖板的中心O为顶点构造出的夹角ε;位于前侧的两个锁扣(锁扣 212C、锁扣212D)相邻,且前侧的两个锁扣(锁扣212C、锁扣212D)的相互邻近端以盖板的中心O为顶点构造出的夹角η;其中,夹角ε小于等于90°,夹角η小于等于90°,夹角ε与夹角η的具体数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值得说明的是,前述中的前后左右仅为了结合附图表述方便进行限定,并非限定锁扣的绝对方位,且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盖板周圈的锁扣是两两相邻的关系,前述中以前后进行划分和以左右进行划分,旨在对应描述锁扣的相邻关系进行区分说明,但其中具体涉及的锁扣可以迭代进行理解,并不相互冲突。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上盖,满足盖板120与烹饪锅20锁紧强度和稳定性的同时,在烹饪锅20内过压时,该盖板120的边缘在夹角δ1与夹角δ2 内的部位可以及时地拱起变形以形成左右侧向间隙以供左右排气泄压,过压保护效果好,产品更具安全性。
如图3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包括:烹饪锅2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上盖10,烹饪锅20设有扣合部21;上盖10盖合于烹饪锅20,上盖10的第一锁紧件210及第二锁紧件 220与扣合部21锁紧或解锁。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上盖10,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16:
如图6和图7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烹饪设备还包括煲体30,煲体30设有触发部31,上盖10与煲体30盖合,使得触发部31作用于上盖10的锁定装置300,并触发锁定装置300解除对第一锁紧件210的限位。
当用户将上盖10盖回到煲体30上时,触发部31会相应作用于锁定装置使得第一锁紧件210被解除限位,这时,第二复位驱动件240会自动驱动第一锁紧件210至锁紧位置,以锁定烹饪锅20和盖板进行承压,实现了上盖10与煲体30盖合同时,使锁扣与扣合部21自动锁紧的自锁控制,而无需用户进行单独的锁盖操作,使用更加便捷。
较佳地,如图7所示,触发部31包括形成为煲体30上的挡边,挡边的下方腾空,当上盖10盖回到煲体30上时,挡边位于挡块320的下方并限制挡块320向下运动,挡边下方的空间对第一锁紧件210的抵靠部214 形成避让作用,防止第一锁紧件210的抵靠部214受触发部31遮挡或与触发部31碰撞导致损伤。
实施例17:
如图6和图7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烹饪设备还包括开盖键32,开盖键32适配为驱动第一锁紧件210运动,以控制第一锁紧件210及第二锁紧件220与烹饪锅20的扣合部21解锁。
更详细地,开盖键32设在煲体30上,烹饪设备还包括传动杠杆33,传动杠杆33在开盖键32与第一锁紧件210(更具体为第一锁紧件210的抵靠部214)之间起到传动作用,其中,传动杠杆33的中部铰接于煲体30,使传动杠杆33可以绕铰接位置转动,传动杠杆33的下端与开盖键32传动配合,传动杠杆33的上端与第一锁紧件210的抵靠部214传动配合。
当开盖键32被用户按压时,传动杠杆33绕逆时针转动,传动杠杆33 上端与第一锁紧件210的抵靠部214接触,且传动杠杆33驱动第一锁紧件 210运动,使得第一锁紧件210经由连杆机构230带动第二锁紧件220运动,使得第一锁紧件210与第二锁紧件220之间远离,实现通过开盖键32 一键控制第一锁紧件210及第二锁紧件220与烹饪锅解锁。产品使用更加简单方便。
实施例18:
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烹饪锅20的锅口设有向外延伸的锅边,锅边形成为扣合部21。这样,烹饪锅的周圈任意径向位置皆可用于与锁扣形成锁紧或解锁的配合,无需烹饪锅20预先对位,使用更为简单方便。
可选地,烹饪设备包括压力煲、压力锅、蒸汽炉等。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出的烹饪设备及其上盖。
如图1和图6所示,烹饪设备可为压力饭煲,压力饭煲包括上盖10、烹饪锅20和煲体30等。
具体实施例1:
如图6所示,上盖10包括盖体110(也可称之为内盖)和盖板120,盖板 120可拆卸的安装在的盖体110上,烹饪锅20置于煲体30内,上盖10与煲体30盖合时,盖板120和烹饪锅20形成一个密闭的烹饪腔。
上盖10还包括锁合机构200,且上盖10通过锁合机构200,使得盖板120 和烹饪锅20紧密扣合在一起,在压力电饭煲工作时使盖板120和烹饪锅20 承受压力。
在盖板120上设置蒸汽孔121,上盖10设置有开闭机构400,以用于封挡或打开蒸汽孔121以实现控制蒸汽孔121的开闭,较佳地,开闭机构 400独立于锁合机构200地对蒸汽孔121的开闭进行控制,这样,开闭机构400对蒸汽孔121的开闭控制过程与盖板120的锁紧、解锁控制过程相对独立、互不隶属,从而,当烹饪设备进行压力烹饪时,开闭机构400把蒸汽孔121堵住,起到控压作用,当烹饪设备进行常压烹饪时,开闭机构 400把蒸汽孔121打开,使烹饪锅20与环境气压平衡,且这两种烹饪模式均不影响盖板120与烹饪锅20的锁紧或解锁。
锁合机构200包括第一锁紧件210、第二锁紧件220及连杆机构230、第二复位驱动件240(拉簧)等,第一锁紧件210包括滑块211、锁扣212,第二锁紧件220包括滑块221、锁扣222,盖体110上设有导向槽111、滑动柱112、引导槽113和检测装置114等,滑动柱112与滑块211的配合槽2111滑动连接,引导槽113与滑块211的导向块滑动连接,实现盖体 110与第一锁紧件210滑动装配,滑块221装配于导向槽111内并与滑块 221滑动连接,实现盖体110与第二锁紧件220滑动装配。
连杆机构230包括第一连杆231、第二连杆232,第一连杆231和第二连杆232交叉布置,并在重叠处铰接,使得两者构造出类似于“剪刀”的结构,第一连杆231的一端及第二连杆232的一端与第一锁紧件210的滑块211连接,第一连杆231的另一端及第二连杆232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二锁紧件220的滑块221连接,当第一锁紧件210的滑块211在外力的作用下向设定的位置运动时,通过“剪刀”状的连杆机构230驱动第二锁紧件220 的滑块221向着第一锁紧件210的滑块211的运动方向的反方向运动,实现滑块211联动滑块221并使得两者靠近以进行锁紧或远离以进行解锁。
第一锁紧件210的锁扣212和第二锁紧件220的锁扣222起到把盖板 120和烹饪锅20保持紧密地锁紧的作用。
第一锁紧件210的锁扣212和第二锁紧件220的锁扣222为金属件,金属的锁扣212和锁扣222与滑块211及滑块22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一体注塑成型或通过紧固件连接,这样的结构相较传统的金属桥架承压结构厚度减少,进一步的降低承压结构占用上盖10的空间,以减小上盖10 的厚度。
其中,如图1所示,在上盖10还设有检测装置114,检测装置114检测连杆机构230上的检测点位置或连杆机构230的姿态,使控制器基于检测装置114反馈的检测信号对烹饪设备进行调控。
如图4所示,此时压力电饭煲为开盖状态,设置在盖体110上的挡块320 在第一复位驱动件310的作用下把滑块211的抵靠部214顶住,此时两个滑块 211处于张开状态,以维持松开烹饪锅20。
当压力电饭煲合盖时,如图7所示,挡块320被触发部31往上顶开,第一锁紧件210的滑块211在拉簧的作用下,进入滑块容纳腔里,通过“剪刀”状的连杆机构230驱动第二锁紧件220的滑块221运动,使得锁扣212与锁扣 222处于收拢状态把盖板120和烹饪锅20紧密地锁定在一起,并且触发检测装置,使得控制器正常启动烹饪功能。
具体实施例2:
与上述具体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连杆231和第二连杆232为金属件,第一连杆231与第二连杆232中的至少一者形成直接检测端,以发挥检测装置的作用,用于检测连杆机构的位置或姿态反馈给控制器,使控制器基于第一连杆231或第二连杆232反馈的检测信号对烹饪设备进行调控。从而节省了检测装置这一零部件,进一步简化产品结构数量,方便产品组装,并且利于上盖减薄。
具体实施例3:
与上述具体实施例1或具体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锁合机构200包括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第一锁紧件210在前侧(远离上盖铰接弹簧的一侧),如图5所示,为压力电饭煲的上盖的部分结构的俯视投影面示图,其第一锁紧件210的锁扣212扣合的角度范围为α(也即第一锁扣链213的两端与盖板120中心形成的夹角α),第二锁紧件220的锁扣222 扣合的角度范围为β(也即第二锁扣链223的两端与盖板120的中心形成的夹角β),且满足(α+β)/180°≤1/2,换而言之,第一锁扣链213的两端与盖板120中心形成的夹角α与第二锁扣链223的两端与盖板120的中心形成的夹角β之和小于等于180°。
较佳地,夹角α和夹角β的分布为中心对称分布,这样可以保证扣合力的均匀分布。这样的设计的好处是,保证盖板前、后两端的锁扣使得盖板和烹饪锅有一定的扣合强度,且根据设计要求,可以把盖板的受力薄弱区设置在盖板的中间位置,当锅内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可以在所述的薄弱区进行安全泄压,提高安全性。
具体实施例4:
与上述具体实施例1至3中任一项的不同之处在于,为降低承压结构占用上盖10的空间,在煲体30上设置至少两个活动锁扣500,如图8所示,在煲体30的外侧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至少两个连接部510(例如为铰接部,以实现煲体30与活动锁扣500铰接),活动锁扣500设有连接端和扣合端,其中,活动锁扣连接端530转动连接于煲体30的连接部510,使活动锁扣 500可以相对于煲体30的连接部510转动,从而使活动锁扣500可以转动以在起始位置和扣合位置之间转换,活动锁扣扣合端520设有第一扣合部 521和第二扣合部522,第一扣合部521和第二扣合部522为两个凸出结构,当盖板120盖住的烹饪锅20上,活动锁扣500转到扣合位置时,活动锁扣 500的第一扣合部521与烹饪锅20的扣合部21扣合,活动锁扣500的第二扣合部522与盖板120外缘扣合,活动锁扣500的第一扣合部521通过烹饪锅20的扣合部21向烹饪锅20提供朝向盖板120的支持力,活动锁扣500的第二扣合部522通过盖板120的外缘向盖板120施加朝向烹饪锅20 的压力,使烹饪锅20和盖板120紧紧贴合在一起,从而将盖板120和烹饪锅20扣合在一起。
具体实施例5:
与上述具体实施例1至4中任一项的不同之处在于,为降低承压结构占用上盖10的空间,在盖板120上设置至少两个活动锁扣500,如图9和图 10所示,在盖板120的顶部靠近外侧的位置设有至少两个连接部510(例如为铰接部,以实现盖板120与活动锁扣500铰接),活动锁扣500设有连接端和扣合端,其中,活动锁扣连接端530转动连接于盖板120的连接部510,使活动锁扣500可以相对于盖板120连接部510转动,从而使活动锁扣500可以转动以在起始位置和扣合位置之间转换,把盖板120盖住烹饪锅20,活动锁扣500转到扣合位置时,活动锁扣500的扣合端与烹饪锅20扣合部21扣合,活动锁扣500的扣合端520通过烹饪锅20的扣合部 21向烹饪锅20提供朝向盖板120的支持力,使烹饪锅20和盖板120紧紧贴合在一起,从而将盖板120和烹饪锅20扣合在一起。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利用连杆机构的传动顺畅性,且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的优点,有效地简化了上盖的装配工序,对盖板与烹饪锅的锁合可以更精确可靠,提升产品安全性,无需用户单独的锁盖动作,方便用户的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6)
1.一种上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
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分别与所述盖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锁紧件和所述第二锁紧件用于与烹饪锅的扣合部锁紧或解锁;
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一锁紧件及所述第二锁紧件相连,所述第一锁紧件相对于所述盖体滑动,经由所述连杆机构联动所述第二锁紧件,使得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二锁紧件之间靠近以进行锁紧或远离以进行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
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交叉布置并在重叠处铰接,使得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构造出相对的两个夹角,其中,所述夹角张大使得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二锁紧件靠近,所述夹角减小使得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二锁紧件远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分别具有两条力臂;
所述第一连杆的一条力臂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条力臂限定出两个所述夹角中的一个,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一连杆的所述一条力臂及所述第二连杆的所述一条力臂连接;
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条力臂与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条力臂限定出两个所述夹角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杆的所述另一条力臂与所述第二连杆的所述另一条力臂上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二锁紧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锁紧件和用于与之相连的所述力臂这两者中的一者上设有滑动部,另一者设有滑槽,所述滑动部伸入所述滑槽内并沿所述滑槽滑动;和/或
所述第二锁紧件和用于与之相连的所述力臂这两者中的一者上设有滑动部,另一者设有滑槽,所述滑动部伸入所述滑槽内并沿所述滑槽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上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这两者中的至少一者构造成从两端向铰接处逐渐变宽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件相对于所述盖体的运动具有解锁位置和锁紧位置,其中,所述上盖还包括:
锁定装置,设在所述盖体上,所述锁定装置与所述第一锁紧件配合并将所述第一锁紧件限位于所述解锁位置,其中,所述锁定装置用于与煲体的触发部配合,使得所述触发部触发所述锁定装置解除对所述第一锁紧件的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包括:
挡块,位于所述盖体上,并且相对于所述盖体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运动,所述挡块在所述第一位置用于与所述第一锁紧件抵靠以对所述第一锁紧件限位,所述挡块在所述第二位置用于避开所述第一锁紧件;
第一复位驱动件,与所述挡块配合,且所述挡块在所述第二位置压缩所述第一复位驱动件,所述第一复位驱动件配置为向所述挡块施加用于驱动所述挡块至所述第一位置的力。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复位驱动件,与所述第一锁紧件或所述第二锁紧件或所述连杆机构连接,并向与之连接的所述第一锁紧件或所述第二锁紧件或所述连杆机构施加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锁紧件至所述锁紧位置的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复位驱动件包括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盖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锁紧件或所述第二锁紧件或所述连杆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上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锁紧件和所述第二锁紧件这两者中的至少一者包括滑块和锁扣,所述滑块与所述盖体滑动连接,所述滑块设有一个或多个所述锁扣,所述锁扣随所述滑块运动并用于与所述扣合部锁紧或解锁,其中,所述锁扣与所述滑块为一体式结构,或所述锁扣与所述滑块为分体部件并组装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上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锁紧件的所述锁扣的扣边相对于所述第一锁紧件的运动方向倾斜;和/或
所述第二锁紧件的所述锁扣的扣边相对于所述第二锁紧件的运动方向倾斜。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上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上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外边缘具有相对分布的第一边缘段和第二边缘段,所述第一锁紧件的所述锁扣沿所述第一边缘段分布,所述第二锁紧件的所述锁扣沿所述第二边缘段分布。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上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边缘段上的所述锁扣排布限定出第一锁扣链,所述第二边缘段上的所述锁扣排布限定出第二锁扣链,所述第一锁扣链的两端与所述盖板的中心这三者以所述盖板的中心为顶点形成夹角α,所述第二锁扣链的两端与所述盖板的中心这三者以所述盖板的中心为顶点形成夹角β,且所述夹角α与所述夹角β满足:(α+β)/360°≤0.5。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上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锁扣链的两端与所述盖板的中心形成的夹角α与所述第二锁扣链的两端与所述盖板的中心形成的夹角β关于所述盖板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上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上设有盖板,所述锁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锁扣沿所述盖板的外边缘间隔地排列,其中,多个所述锁扣中,至少有一组相邻锁扣满足所述相邻锁扣的相互邻近端以所述盖板的中心为顶点所构造出的夹角大于等于90°且小于等于180°。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上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设有蒸汽孔,所述上盖还包括开闭机构,所述开闭机构用于独立于所述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二锁紧件及所述连杆机构地控制所述蒸汽孔的开闭。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上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为金属件或为塑料件;和/或
所述锁扣为金属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上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上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一锁紧件的滑动进行导向的导向结构;和/或
所述盖体上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二锁紧件的滑动进行导向的导向结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上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装置,适配为检测所述连杆机构上的检测点的位置或适配为检测所述连杆机构的姿态,并根据所检测到的所述检测点的位置或所述连杆机构的姿态发出相应的检测信号进行响应。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上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机构的连杆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为金属件。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上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机构包含金属连杆,所述金属连杆形成为信号端并用于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金属连杆适配为根据所述连杆机构的运动发出相应的检测信号进行响应。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上盖,其特征在于,
金属的所述连杆设置成板状。
23.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烹饪锅,设有扣合部;
如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上盖,所述上盖盖合于所述烹饪锅,所述上盖的第一锁紧件及第二锁紧件与所述扣合部锁紧或解锁。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煲体,设有触发部,所述上盖与所述煲体盖合,使得所述触发部作用于所述上盖的锁定装置,并触发所述锁定装置解除对所述第一锁紧件的限位。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开盖键,适配为驱动所述第一锁紧件运动,以控制所述第一锁紧件及所述第二锁紧件与所述烹饪锅的扣合部解锁。
26.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锅的锅口设有向外延伸的锅边,所述锅边形成为所述扣合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427306.XU CN210989662U (zh) | 2019-08-30 | 2019-08-30 | 上盖及烹饪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427306.XU CN210989662U (zh) | 2019-08-30 | 2019-08-30 | 上盖及烹饪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989662U true CN210989662U (zh) | 2020-07-14 |
Family
ID=71503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427306.XU Active CN210989662U (zh) | 2019-08-30 | 2019-08-30 | 上盖及烹饪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989662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15487A (zh) * | 2020-12-24 | 2021-03-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煲盖机构及电饭煲 |
CN114126275A (zh) * | 2020-08-27 | 2022-03-01 | 纬颖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浮动式枢轴机构、往复卡合机构及其相关的气密装置 |
CN114129046A (zh) * | 2020-09-03 | 2022-03-04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2019
- 2019-08-30 CN CN201921427306.XU patent/CN21098966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26275A (zh) * | 2020-08-27 | 2022-03-01 | 纬颖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浮动式枢轴机构、往复卡合机构及其相关的气密装置 |
CN114126275B (zh) * | 2020-08-27 | 2024-05-10 | 纬颖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浮动式枢轴机构、往复卡合机构及其相关的气密装置 |
CN114129046A (zh) * | 2020-09-03 | 2022-03-04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2515487A (zh) * | 2020-12-24 | 2021-03-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煲盖机构及电饭煲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989662U (zh) | 上盖及烹饪设备 | |
EP3648608B1 (en) | A retractable door for an oven | |
US9366062B2 (en) | Vehicle door lock actuation prevention apparatus | |
EP3261482B1 (en) | Closure device assembly for a piece of luggage | |
CA2213299A1 (en) | Closure with opening assist feature | |
CN107407119A (zh) | 家用电器和家用电器的铰链 | |
US20200323380A1 (en) | Pressure Cooker | |
CN109998370B (zh) | 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 |
CN116537650A (zh) | 烹饪器具的门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10783937U (zh) | 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 |
CN105386655B (zh) | 自动锁装置 | |
CN112438566B (zh) | 烹饪设备 | |
EP0300239A1 (en) | Peripheral closing system | |
CN213248338U (zh) | 烹饪设备 | |
US11672088B1 (en) | Latch for sidewalk robot | |
US9327884B2 (en) | Child-resistant flip-top closure | |
KR101828667B1 (ko) | 도어용 핸들 | |
CN210930862U (zh) | 烹饪器具及其盖体 | |
CN114129046B (zh) | 烹饪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213309137U (zh) | 锅盖和烹饪设备 | |
CN216020529U (zh) | 锁定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17429798U (zh) | 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 |
CN220546132U (zh) | 一种容器盖及烹饪容器 | |
CN210783922U (zh) | 上盖及烹饪设备 | |
CN220512669U (zh) |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