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0961851U - 用于洗碗机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和洗碗机 - Google Patents

用于洗碗机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和洗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61851U
CN210961851U CN201921408798.8U CN201921408798U CN210961851U CN 210961851 U CN210961851 U CN 210961851U CN 201921408798 U CN201921408798 U CN 201921408798U CN 210961851 U CN210961851 U CN 2109618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detergent
pump
liquid outlet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0879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小强
陈文杰
曹钰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0879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618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618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618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shing And Drying Of Tablewar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洗碗机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包括:储液盒、出液泵和管路模块。储液盒包括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在第一方向上彼此固定连接以限定用于储存洗涤剂的储液腔。出液泵被配置为从储液腔抽吸洗涤剂并将洗涤剂投放到洗涤剂投放装置的外部。第二半壳体限定用于容纳出液泵的至少一部分的泵容纳空间,第二半壳体的泵容纳空间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具有靠近第一半壳体的第一开口和远离第一半壳体的第二开口以允许出液泵能够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伸出。该洗涤剂投放装置的占用空间小。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括该洗涤剂投放装置的洗碗机。

Description

用于洗碗机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和洗碗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洗涤剂投放装置,还涉及一种包括该洗涤剂投放装置的洗碗机。
背景技术
洗碗机是一种家用电器。在一些洗碗机中,使用洗涤剂投放装置进行洗涤剂的投放。现有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占用空间大,且储液空间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洗碗机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包括储液盒、储液泵和管路模块。所述储液盒包括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在第一方向上彼此固定连接以限定用于储存洗涤剂的储液腔。所述出液泵被配置为从所述储液腔抽吸所述洗涤剂并将所述洗涤剂投放到所述洗涤剂投放装置的外部。所述管路模块包括用于向所述储液腔添加所述洗涤剂的加液通道、用于由所述出液泵从所述储液腔抽取所述洗涤剂的进液通道和用于由所述出液泵投放所述洗涤剂的出液通道。所述第二半壳体限定用于容纳所述出液泵的至少一部分的泵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半壳体的所述泵容纳空间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具有靠近所述第一半壳体的第一开口和远离所述第一半壳体的第二开口以允许所述出液泵能够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伸出。
该洗涤剂投放装置占用空间小,能够充分利用其所安装到的洗碗机的门内的空间。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的轮廓大于所述出液泵的轮廓,使得所述出液泵能够从所述第二开口可拆卸地固定到所述第二半壳体。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液腔包括用于储存第一洗涤剂的第一储液腔和用于储存第二洗涤剂的第二储液腔。所述管路模块包括用于由所述出液泵从所述第一储液腔抽取所述第一洗涤剂的第一进液通道、用于由所述出液泵从所述第二储液腔抽取所述第二洗涤剂的第二进液通道、用于由所述出液泵投放所述第一洗涤剂的第一出液通道、和用于由所述出液泵投放所述第二洗涤剂的第二出液通道。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液通道、所述第二进液通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出液泵的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连接,所述第一进液通道、所述第二进液通道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储液腔和所述第二储液腔连通。所述第一出液通道、所述第二出液通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出液泵的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连接,所述第一出液通道、所述第二出液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洗涤剂投放装置的所述外部连通。所述管路模块包括所述第一进液通道在其中延伸的第一进液管、所述第二进液通道在其中延伸的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一出液通道在其中延伸的第一出液管和所述第二出液通道在其中延伸的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一进液管、所述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和所述第二出液管各自为一单独的一体件。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分别为一体件,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限定一内部空间。所述储液腔和所述泵容纳空间在所述内部空间内。所述第一进液管、所述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和所述第二出液管安装到所述内部空间中。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半壳体包括底部壁,所述底部壁的法线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储液腔包括被从所述第二半壳体的所述底部壁突出的第一隔板分隔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二储液腔包括被从所述第二半壳体的所述底部壁突出的第二隔板分隔的第三腔室、第四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一半壳体之间的缺口连通。所述第三腔室和所述第四腔室通过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一半壳体之间的缺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相较于所述第一腔室更靠近所述洗涤剂投放装置的一底部安装侧。所述第四腔室相较于所述第三腔室更靠近所述底部安装侧。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洗涤剂投放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加液盖。所述第一半壳体中设置有第一加液通道、第二加液通道,所述第一加液通道和所述第二加液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储液腔和所述第二储液腔连通,并且分别被所述两个加液盖盖住。每个加液盖中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在从所述储液腔的外部到所述储液腔的内部的方向上单向导通。相较于所述底部安装侧,所述第一加液通道和所述第二加液通道更靠近与所述底部安装侧相对的顶部安装侧。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被配置为感测所述第一储液腔中的第一液位。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包括第一导电探针和第二导电探针,并且处于第一感测状态或第二感测状态。在所述第一感测状态中,所述第一导电探针和所述第二导电探针彼此电气地导通。在所述第二感测状态中,所述第一导电探针和所述第二导电探针彼此电气地断开。所述第一储液腔具有第一侧壁和所述底部壁的一部分,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所述底部安装侧。所述第一导电探针和所述第二导电探针被布置在所述第二腔室中,并且被布置成无论所述储液盒位于竖直位置还是水平位置时,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处于相同的状态。在所述水平位置,所述第一方向与重力方向平行,并且所述底部壁位于所述第一储液腔的沿重力方向的下游侧。在所述竖直位置,所述第一方向与重力方向垂直,并且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第一储液腔的沿重力方向的下游侧。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第一储液腔的一个角部。所述第一隔板包括平行于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子隔板和垂直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底部壁的第二子隔板。相较于所述第一导电探针,所述第二导电探针更靠近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底部壁。所述第二子隔板与所述第一子隔板接界的第一边的第一长度c,所述第二子隔板与所述第一侧壁接界的第二边的第二长度f,所述第一导电探针距所述底部壁的第一距离d,满足:c>d且f>d。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距离d、所述第二子隔板在所述第一子隔板和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第一高度b,所述第一导电探针距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二距离e,所述第一侧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三长度a满足:a*e=b*d。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长度f、所述高度b、所述第三长度 a和所述第二距离e满足:f*b/2≥a*e。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长度c和所述第二长度f满足: f>c。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洗涤剂投放装置还包括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被配置为感测所述第二储液腔中的第二液位。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包括第三导电探针和第四导电探针,并且处于第三感测状态或第四感测状态。在所述第三感测状态中,所述第三导电探针和所述第四导电探针彼此电气地导通。在所述第四感测状态中,所述第三导电探针和所述第四导电探针彼此电气地断开。所述第二储液腔具有第三侧壁和所述底部壁的另一部分,所述第三侧壁靠近所述底部安装侧。所述第三导电探针和所述第四导电探针被布置在所述第四腔室中,并且被布置成无论所述储液盒位于所述竖直位置还是所述水平位置时,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处于相同的状态。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半壳体在第一腔室中设置有靠近所述底部安装侧的第一集液槽,并且在第三腔室中设置有靠近底部安装侧的第二集液槽。所述第一集液槽和所述第二集液槽的每个向外突出,所述第一进液通道的另一端的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液槽处,所述第二进液通道的另一端的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液槽处。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液通道、所述第二进液通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出液泵的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连接。所述第一进液通道、所述第二进液通道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储液腔和所述第二储液腔连通。所述第一出液通道、所述第二出液通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出液泵的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连接。所述第一出液通道、所述第二出液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洗涤剂投放装置的所述外部连通。所述第一半壳体的与所述第二半壳体相背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洗涤剂引导槽和第二洗涤剂引导槽,所述第一出液通道的另一端开口于所述第一洗涤剂引导槽,所述第二出液通道的另一端开口于所述第二洗涤剂引导槽。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液通道、所述第二进液通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出液泵的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连接,所述第一进液通道、所述第二进液通道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储液腔和所述第二储液腔连通。所述第一出液通道、所述第二出液通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出液泵的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连接,所述第一出液通道、所述第二出液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洗涤剂投放装置的所述外部连通。所述第一出液通道的另一端的开口和所述第二出液通道的另一端的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壳体的与所述第二半壳体相背的外侧面,并且所述第一出液通道的另一端的开口中和所述第二出液通道的另一端的开口中均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在从所述储液腔的内部到所述储液腔的外部的方向上单向导通。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液泵包括单独的第一出液泵和第二出液泵。所述第一出液泵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一储液腔抽吸所述第一洗涤剂并将所述第一洗涤剂投放到所述洗涤剂投放装置的所述外部。所述第二出液泵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二储液腔抽吸所述第二洗涤剂并将所述第二洗涤剂投放到所述洗涤剂投放装置的所述外部。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洗碗机,包括:具有开口的主体;封闭所述开口的门;以及如上所述的洗涤剂投放装置。所述洗涤剂投放装置安装到所述门。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枢转连接到所述主体的下部,并且通过绕旋转轴线翻转而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门配置为相对于重力方向水平放置。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门配置为相对于重力方向竖直放置。所述洗涤剂投放装置安装到所述门,使得所述洗涤剂投放装置的底部安装侧靠近所述门的枢转轴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3是一种洗碗机的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和洗碗机的门的一部分;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洗涤剂投放装置的透视图;
图6A-6F分别示出了图5所示的洗涤剂投放装置的前视图、后视图、右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和仰视图;
图7和图8分别示出了图5所示的洗涤剂投放装置的从不同角度观察的分解透视图;
图9A和图9B分别示出了图5所示的洗涤剂投放装置的第一半壳体的透视图;
图10A和图10B分别示出了图5所示的洗涤剂投放装置的透视图,其中,第一半壳体被移除;
图11A示出了图5所示的洗涤剂投放装置的第二半壳体的平面图;
图11B示出了图11A中圆圈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12A示出了图5所示的洗涤剂投放装置的另一透视图,其中,第一半壳体被移除;
图12B示出了图12A中洗涤剂投放装置的剖视透视图;
图13A和图13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出液泵的平面图;
图14A-14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单向阀的示意性视图;
图15A-15G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第一储液腔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储液腔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7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洗涤剂投放装置的透视图,图 17B示出了图17A中圆圈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18A和图18B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将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彼此焊接在一起之前和之后,第一内侧边板与第二内侧边板以及第一外侧边板与第二外侧边板。
附图标记列表
1 主体 1215 第二隔板
2 门 1216 第一集液槽
21 外板 1217 第二集液槽
22 内板 1218a 第一进气口
100 洗涤剂投放装置 1218b 第二进气口
110 第一半壳体 1218c 第三单向阀
113 环形槽 1219 底部壁
114 第一洗涤剂引导槽 1220 第二内侧边板
115 第二洗涤剂引导槽 1221 第二外侧边板
116 第二单向阀 131 第一出液泵
117 第一内侧边板 132 第二出液泵
118 第三内侧边板 1311、1321 安装臂
119 第一外侧边板 133 第一进液口
120 第二半壳体 134 第二进液口
1201 第一腔室 135 第一出液口
1202 第二腔室 136 第二出液口
1215 第二隔板 141 第一进液管
1203 第三腔室 142 第二进液管
1204 第四腔室 143 第一出液管
1207 第一泵容纳空间 144 第二出液管
1208 第二泵容纳空间 150 加液盖
12071、12081 第一开口 1611、1621 加液开口
12072、12082 第二开口 161 第一加液通道
1209 管安装部分 162 第二加液通道
1210 第一侧壁 171 第一液位传感器
1211 第二侧壁 1711 第一导电探针
1212 第三侧壁 1712 第二导电探针
1213 第四侧壁 172 第二液位传感器
1215 第一隔板 1721 第三导电探针
12141 第一子隔板 1722 第四导电探针
12142 第二子隔板 180 密封垫圈
191 第一美工结构 192 第二美工结构
c 第一长度 b 第一高度
f 第二长度 e 第二距离
a 第三长度 d 第一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结合本公开的特定的方面、实施例或示例所描述的特征、整体或特性将被理解为可应用于本文所描述的任意其他方面、实施例或示例,除非与其不兼容。
应当理解的是,单数形式“一”、和“该”包含复数的指代,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其他规定。在本公开中所使用的表述“包含”和/或“可以包含”意在表示相对应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而非意在限制一个或多个功能、操作和/或元件的存在。此外,在本公开中,术语“包含”和/或“具有”意在表示申请文件中公开的特性、数量、操作、元件和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因此,术语“包含”和/或“具有”应当被理解为,存在一个或多个其他特性、数量、操作、元件和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额外的可能性。
尽管可能使用例如“第一”和“第二”的表述来描述本公开的各个元件,但它们并未意于限定相对应的元件。例如,上述表述并未旨在限定相对应元件的顺序或重要性。上述表述用于将一个部件和另一个部件区分开。
当元件被提到为“联接”或“连接”至另一元件时,这可以意味着其直接联接或耦合至其他元件,但应当理解的是,可能存在中间元件。可替代地,当元件被提到为“直接联接”或“直接耦合”另一元件时,应当理解的是,该两个元件之间不存在中间元件。
文中提到的“前”、“后”、“上”、“下”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本公开中所使用的术语集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单数的表述包含复数的表述,除非在其间存在语境、方案上的显著差异。
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中所使用的全部术语(包含技术术语与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还应理解的是,术语(比如常用词典中限定的那些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相关领域和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在本文中明确地这样限定。
因此,以下对结合附图提供的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公开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公开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图1-3示出了一种洗碗机。如图1-3所示,洗碗机具有具有用于放置待清洗的餐具的腔室的主体1(用虚线示出)。腔室具有一敞开的开口,用于使用者访问腔室的内部,以放置和取出餐具等。此外,洗碗机还具有封闭该敞开的开口的门2。门2可以在主体1的下部处枢转连接到该主体 1。如图3、4所示,门2可以围绕枢转轴线旋转一角度以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例如,该角度为85-90度。如图3所示,在该打开位置处,门2可以处于相对于重力方向的水平位置。如图2所示,在该关闭位置处,门2可以处于相对于重力方向的竖直位置。图3中的箭头示意性地示出了门2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的方向。洗涤剂投放装置可以安装到门2中。
洗涤剂投放装置包括用于存储洗涤剂的储液盒、用于将储液盒存储的洗涤剂投放到洗碗机内部的出液泵和具有用于洗涤剂流动的流体通道的管路模块。
门2中的空间是有限的,并且期望减小占用洗碗机的主体1限定的腔室的体积。因此,需要合理地设计洗涤剂投放装置的构造和各个部件的布置,以减小洗涤剂投放装置所占用的体积,并且有效利用门2中的空间。此外,还需要简化洗涤剂投放装置的结构、安装和维护,以降低制造成本、安装成本和使用成本。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洗涤剂投放装置,其包括储液盒、储液泵和管路模块。储液盒包括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在第一方向上彼此固定连接以限定用于储存洗涤剂的储液腔。出液泵被配置为从储液腔抽吸洗涤剂并将洗涤剂投放到洗涤剂投放装置的外部。管路模块包括用于向储液腔添加所述洗涤剂的加液通道、用于由出液泵从储液腔抽取洗涤剂的进液通道和用于由出液泵投放洗涤剂的出液通道。第二半壳体限定用于容纳出液泵的至少一部分的泵容纳空间,第二半壳体的泵容纳空间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具有靠近第一半壳体的第一开口和远离第一半壳体的第二开口以允许出液泵能够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伸出。
由于储液腔与泵容纳空间不是在第一方向上叠放地设置,并且,第二半壳体限定用于容纳出液泵的至少一部分的泵容纳空间,因此,洗涤剂投放装置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减小,从而使洗涤剂投放装置充分地利用了门 2中的空间。
由于泵容纳空间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因此,出液泵在第一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不被储液盒的壳体(即,第二半壳体)所覆盖。因此,洗涤剂投放装置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被进一步减小。
此外,由于泵容纳空间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因此,同一储液盒可以允许安装具有不同高度的出液泵(例如,由于使用不同规格的出液泵或者由于出液泵壳体的制造误差导致的不同高度)。因此,不需要设计过多的用于泵容纳空间的冗余空间,从而提高了出液泵在储液盒中的空间利用效率。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洗碗机,该洗碗机包括如上所述的洗涤剂投放装置。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洗涤剂投放装置100和包括该洗涤剂投放装置100的洗碗机的门2的一部分。如图4所示,洗涤剂投放装置100安装到门2中。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洗涤剂投放装置100的透视图。图6A-6F分别示出了图5所示的洗涤剂投放装置100的前视图、后视图、右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和仰视图。图7和图8分别示出了图5所示的洗涤剂投放装置100的从不同角度观察的分解透视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的洗涤剂投放装置100包括储液盒、出液泵和管路模块。储液盒包括第一半壳体110、第二半壳体 120和密封垫圈180,该第一半壳体110和第二半壳体120在第一方向上彼此固定连接以限定用于储存洗涤剂的储液腔。第二半壳体120限定用于容纳出液泵的至少一部分的泵容纳空间1207、1208。例如,第一半壳体110和第二半壳体120通过焊接或粘结连接。
如图4所示,第二半壳体120的大部分容纳在门2的内板22和外板 21之间。第一半壳体110从内板22所位于的一侧接合到第二半壳体 120,并且将密封垫圈180夹在第一半壳体110和内板22之间。
图9A和图9B分别示出了图5所示的洗涤剂投放装置100的第一半壳体110的透视图。如图8、图9A和9B所示,第一半壳体110具有围绕第一半壳体110的外周边的环形槽113,环形的密封垫圈180的一部分设置在该环形槽113中。
图10A和图10B分别示出了图5所示的洗涤剂投放装置100的透视图,其中,第一半壳体110被移除。图11A示出了图5所示的洗涤剂投放装置100的第二半壳体120的平面图。图11B示出了图11A中圆圈部分的放大视图。图12A示出了图5所示的洗涤剂投放装置100的另一透视图,其中,第一半壳体110被移除。图12B示出了图12A中洗涤剂投放装置 100的剖视透视图。
如图6A、图12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储液腔包括用于储存第一洗涤剂的第一储液腔和用于储存第二洗涤剂的第二储液腔,出液泵包括单独的第一出液泵131和第二出液泵132。该第一出液泵131被配置为从第一储液腔抽吸第一洗涤剂并将第一洗涤剂投放到洗涤剂投放装置的外部(即,洗碗机的内部)。该第二出液泵132被配置为从第二储液腔抽吸第二洗涤剂并将第二洗涤剂投放到洗涤剂投放装置的外部。管路模块包括第一进液管141、第二进液管142、第一出液管143和第二出液管144。
例如,该第一洗涤剂可以为洗碗剂,该第二洗涤剂可以为亮碟剂。或者,例如,该第一洗涤剂可以为亮碟剂,该第二洗涤剂可以为洗碗剂。该第一洗涤剂和第二洗涤剂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第一进液管141具有贯穿其中的、用于由第一出液泵131从所述第一储液腔抽取第一洗涤剂的第一进液通道。该第一进液通道的一端与第一出液泵131的第一进液口133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储液腔连通。第二进液管 142具有贯穿其中的、用于由第二出液泵132从第二储液腔抽取第二洗涤剂的第二进液通道。该第二进液通道的一端与第二出液泵132的第二进液口134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储液腔连通。第一出液管143具有贯穿其中的、用于由第一出液泵131投放第一洗涤剂的第一出液通道。该第一出液通道的一端与第一出液泵131的第一出液口135连接,另一端与洗涤剂投放装置100的外部连通。第二出液管144具有贯穿其中的、用于由第二出液泵132投放第二洗涤剂的第二出液通道。该第二出液通道的一端与第二出液泵132的第二出液口136连接,另一端与洗涤剂投放装置100的外部连通。
第一进液管141、第二进液管142、第一出液管143和第二出液管144 各自为一单独的一体件,而不是通过焊接第一半壳体110和第二半壳体120形成,因此,不受焊接工艺的影响,产品一致性好。例如,第一进液管141、第二进液管142、第一出液管143或第二出液管144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因此,其湿周小,液阻小。例如,第一进液管141、第二进液管142、第一出液管143或第二出液管144是刚性的,因此,其结构稳定,变形小,从而有利于提高流量稳定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需要,储液腔还可以仅具有一个单独的储液腔或者可以具有三个或更多个单独的储液腔。进液通道141、142、出液通道143、144、加液通道161、162(将在后面描述)等部件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液通道141、142、出液通道143、144、加液通道161、162中的一个或几个可以包括于一个一体成型的部件,而不是分别为单独的一体件。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单独的第一出液泵131和第二出液泵132抽吸和投放第一洗涤剂和第二洗涤剂。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具有第一出液泵131和第二出液泵132的功能的组合的一个单独的出液泵。
如图9B、图11A和图12A所清楚地示出,第一半壳体110和第二半壳体120上设置有多个管安装部分1109、1209,第一进液管141、第二进液管142、第一出液管143和第二出液管144通过插接和卡扣的方式安装到多个管安装部分1109、1209上。因此,简化了洗涤剂投放装置100的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半壳体110和第二半壳体120分别为一体件,该第一半壳体110和该第二半壳体120限定一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包括储液腔和泵容纳空间1207、1208。第一进液管141、第二进液管142、第一出液管143和第二出液管144安装到内部空间中。
如图7、图8、图10A、图10B所清楚地示出,第二半壳体120的泵容纳空间 1207、1208包括用于容纳第一出液泵131的第一泵容纳空间1207和用于容纳第二出液泵132的第二泵容纳空间1208。
第二半壳体120的第一泵容纳空间1207和第二泵容纳空间1208中的每个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具有靠近第一半壳体110的第一开口 12071、12081和远离第一半壳体110的第二开口12072、12082以允许出液泵131、132的至少相应部分能够从第一开口12071、12081和第二开口伸出12072、12082。
因此,出液泵131、132在第一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不被储液盒的壳体 (即,第二半壳体120)所覆盖。因此,洗涤剂投放装置100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被进一步减小。
此外,由于泵容纳空间1207具有第一开口12071、12081和第二开口 12072、12082,因此,同一储液盒可以允许安装具有不同高度的出液泵 131、132。因此,提高了出液泵131、132在储液盒中的空间利用效率。
例如,当出液泵131、132的体积小时,出液泵131、132可以不从相应的第一开口12071、12081或第二开口12072、12082中伸出。例如,出液泵131、132可以从相应的第一开口12071、12081或第二开口12072、 12082中伸出。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液泵131和第二出液泵132 分别从相应的第一开口12071、12081中伸出,以伸到第一半壳体110 中。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口12072、12082的轮廓大于相应的出液泵 131、132的轮廓,使得出液泵131、132能够从第二开口12072、12082可拆卸地固定到第二半壳体120。因此,当出液泵131、132需要更换或维修时,可以方便地将出液泵131、132从洗涤剂投放装置100中拆下,而不需要更换整个洗涤剂投放装置100。因此,降低了维护成本。
图13A和图13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出液泵131、132的平面图。出液泵131、132具有安装臂1311、1321,可以通过例如螺纹连接等将安装臂1311、1321固定到第二半壳体120,从而将出液泵131、 132固定地安装到第二半壳体120。此外,还可以通过卡扣结构等其他方式将出液泵安装到第二半壳体120。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出液泵131、132包括直流电机,和用于测量该直流电机转过的角度的霍尔传感器。在功率相同的情况下,相较于诸如步进电机等的其他类型的电机,直流电机具有更小的体积。霍尔传感器用于控制直流电机的输出轴转过的角度,从而控制洗涤剂的投放量。因此,可以在精确控制洗涤剂的投放量的同时,减小出液泵131、132的体积。
如图5、图9A和图9B所示,第一半壳体110的与第二半壳体120相背的外侧面设置有在第一方向上凹陷的第一洗涤剂引导槽114和第二洗涤剂引导槽115。第一出液通道的另一端开口于该第一洗涤剂引导槽114,第二出液通道的另一端开口于该第二洗涤剂引导槽115。
第一出液泵131通过第一进液通道从第一储液腔抽取第一洗涤剂,然后将第一洗涤剂通过第一出液通道泵送到该第一出液通道的另一端的开口。由于设置了第一洗涤剂引导槽114,因此,第一洗涤剂沿第一洗涤剂引导槽114落入洗碗机的内部。
第二出液泵132通过第二进液通道从第二储液腔抽取第二洗涤剂,然后将第二洗涤剂通过第二出液通道泵送到该第二出液通道的另一端的开口。由于设置了第二洗涤剂引导槽115,因此,第二洗涤剂沿第二洗涤剂引导槽115落入洗碗机的内部。
此外,该第一洗涤剂引导槽114和该第二洗涤剂引导槽115还有助于提高第一半壳体110的结构强度和美观。
此外,例如,第一出液通道的另一端的开口和第二出液通道的另一端的开口均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16。该第二单向阀116对于流体在从储液腔的内部到储液腔的外部的方向上单向导通。流体可以是气体和液体。该第二单向阀116可以允许相应的洗涤剂从相应的储液腔的内部被泵送到外部,同时可以阻挡洗碗机内部的水汽进入出液泵131、132内,从而避免水汽影响出液泵131、132的性能和寿命。
如图6E、图10A、图10B、图12A所示,第二半壳体120中设置有第一进气口1218a和第二进气口1218b,该第一进气口1218a和该第二进气口1218b分别用于使洗涤剂投放装置100外部的气体进入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第一进气口1218a和第二进气口1218b中均设置有第三单向阀 1218c。该第三单向阀1218c配置为允许气体从洗涤剂投放装置100的外部进入其内部,而阻止相应的洗涤剂从洗涤剂投放装置100的储液腔流到洗涤剂投放装置100的外部。
该第二单向阀116和/或第三单向阀1218c可以包括具有十字形切口的片状弹性材料件,如图14A、图14B所示。该片状弹性材料向导通侧(图 14A中的上侧)突出以形成拱形,并且片状弹性材料件在位于导通侧的端部处设置有十字形切口。液体(例如,洗涤剂)和气体(例如,水汽)可以在朝向导通侧的方向上通过该单向阀而不能在背离导通侧的方向上通过该单向阀。该片状弹性材料件例如由橡胶制成。
返回参照图9A和图9B,第一半壳体110中具有两个加液开口1611、 1621,该两个加液开口1611、1621形成第一加液通道161和第二加液通道162。第一加液通道161和第二加液通道162分别与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连通,并且分别被两个加液盖150盖住。每个加液盖150中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对于流体在从储液腔的外部到储液腔的内部的方向上单向导通。因此,第一单向阀允许气体从所述储液腔的外部进入储液腔内部,同时阻止洗涤剂从储液腔流出。
当储液腔内部存在负压(例如,由于储液腔中的洗涤剂被抽吸而导致的负压)时,可以通过第一单向阀和第三单向阀1218c补入空气,减小负压。这有利于实现出液泵131、132的稳定运行,并且避免了储液盒的第一半壳体110和第二半壳体120的壁面因负压而发生变形。
相较于枢转轴线所位于的底部安装侧(参见图6A),第一加液通道和第二加液通道更靠近与底部安装侧相对的顶部安装侧(参见图6A)。因此,减少了洗涤剂没过加液开口的时间,从而降低对加液开口的密封可靠性的要求,从而降低成本。
如图11A、图12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储液腔具有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例如,储液腔由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构成,并且为矩形,第一储液腔为矩形并且位于储液腔的一个角部。该第一储液腔和该第二储液腔被L形的分隔板分隔以彼此流体地断开。第一储液腔具有靠近底部安装侧的第一侧壁1210和与第一侧壁1210相对并且靠近顶部安装侧的第二侧壁1211。第二储液腔具有靠近底部安装侧的第三侧壁1212和与第三侧壁1212相对并且靠近顶部安装侧的第四侧壁1213。相较于第一侧壁 1210,第一加液通道的中心更靠近第二侧壁1211。相较于第四侧壁 1213,第二加液通道的中心更靠近第四侧壁1213。
第二半壳体120分别在第一腔室1201中、第一侧壁1210处设置有第一集液槽1216和在第三腔室1203、第三侧壁1212处设置有第二集液槽 1217。该第一集液槽1216和该第二集液槽1217的每个向外突出以形成槽状,第一进液通道的另一端的开口设置在第一集液槽1216处,第二进液通道的另一端的开口设置在第二集液槽1217处。第一集液槽1216和第二集液槽1217有助于使得第一进液通道的另一端的开口和第二进液通道的另一端的开口保持浸没在洗涤剂中,从而防止气体被抽吸到出液泵131、 132。这样,能够更准确地控制洗涤剂的抽吸量。
此外,第一进气口1218a可以设置在第二侧壁1211中,并且第二进气口1218b可以设置在第四侧壁1213中。
如图11A、图12B所清楚地示出,第一储液腔包括被从第二半壳体120 的底部壁1219突出的第一隔板1214分隔的第一腔室1201和第二腔室 1202。第二储液腔包括被从第二半壳体120的底部壁1219突出的第二隔板1215分隔的第三腔室1203和第四腔室1204。该第三腔室1203和该第四腔室1204通过第二隔板1215与第一半壳体110之间的缺口连通。该第一腔室1201和该第二腔室1202通过第一隔板1214与第一半壳体110之间的缺口连通。
第二腔室1202相较于第一腔室1201更靠近洗涤剂投放装置100的底部安装侧,第四腔室1204相较于第三腔室1203更靠近底部安装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腔室1202相较于第一腔室1201更靠近底部安装侧不意味着第二腔室1202的任意部分相较于第一腔室1201的任意部分更靠近底部安装侧,只要第二腔室1202的整体相较于第一腔室1201的整体更靠近底部安装侧,使得洗涤剂更易于保留在第二腔室1202中即可。类似地,第四腔室1204相较于第三腔室1203更靠近底部安装侧不意味着第四腔室1204的任意部分相较于第三腔室1203的任意部分更靠近底部安装侧,只要第四腔室1204的整体相较于第三腔室1203的整体更靠近底部安装侧。
洗涤剂投放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液位传感器171和第二液位传感器 172。该第一液位传感器171被配置为感测第一储液腔中的第一液位 (即,第一洗涤剂的量),该第二液位传感器172被配置为感测第二储液腔中的第二液位(即,第二洗涤剂的量)。
下面详细介绍第一液位传感器171和第一液位传感器171对于第一储液腔中的第一液位的感测。
第一液位传感器171包括彼此间隔开布置的第一导电探针1711和第二导电探针1712。第一液位传感器171可以处于第一感测状态或第二感测状态。在第一感测状态中,第一导电探针1711和第二导电探针1712彼此电气地导通。在第二感测状态中,第一导电探针1711和第二导电探针 1712彼此电气地断开。具体而言,洗涤剂是导电的,因此,当第一导电探针1711和第二导电探针1712二者都接触洗涤剂时,第一导电探针1711和第二导电探针1712彼此电气地导通;当第一导电探针1711和第二导电探针1712中的任一个没有接触洗涤剂时,第一导电探针1711和第二导电探针1712彼此电气地断开。
当第一液位传感器171进入到第二感测状态时,可以发出警报信号,以指示用户需要向第一储液腔中补充第一洗涤剂。例如,该警报信号可以引起指示灯闪烁、扬声器发出嘟嘟声、显示屏显示指示需要添加洗涤剂的图像或文字等。
该第一液位传感器171本身固定到储液盒中,工作可靠,而不像浮子液位传感器那样是运动的。此外,该第一液位传感器171体积小,结构简单。
第一液位传感器171的第一导电探针1711和第二导电探针1712均设置在第二腔室1202中。例如,为了便于第一液位传感器171的电线的布线,将第二腔室1202设置在靠近泵容纳腔室的一侧。如上所述,第二腔室1202相较于第一腔室1201更靠近洗涤剂投放装置100的底部安装侧,这有助于在门2放置在水平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储液腔中的第一洗涤剂更易于保留在第二腔室1202中,而不是均匀地分布到第一腔室1201和第二腔室1202二者中。
也就是说,第二腔室1202位于第一储液腔的一个角部。第一储液腔具有第一侧壁1210和底部壁1219的一部分,该第一侧壁1210靠近底部安装侧,该底部壁1219的法线平行于第一方向。第一腔室1201和第二腔室1202共享第一侧壁1210和底部壁1219。
例如,第二腔室1202的体积小于第一腔室1201的体积的五分之一。
如上所述,门2可以围绕枢转轴线旋转一角度以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当门2处于打开位置时,储液盒处于水平位置,当门2处于关闭位置时,储液盒处于竖直位置。该第一导电探针1711和该第二导电探针1712被布置在第二腔室1202中,并且被布置成无论储液盒位于竖直位置还是水平位置时,第一液位传感器171处于相同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第一液位传感器171在竖直位置和水平位置之间转换时,第一液位传感器171处于第一感测状态和第二感测状态中的一个不变。
在水平位置,第一方向大致与重力方向平行,并且底部壁1219位于第一储液腔的沿重力方向的下游侧。在竖直位置,第一方向与重力方向垂直,并且第一侧壁1210位于第一储液腔的沿重力方向的下游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洗涤剂投放装置安装到门2上时,储液盒不限于在竖直位置和水平位置之间转换。例如,门2可以围绕枢转轴线旋转小于90度的角度。
第一隔板1214包括平行于第一侧壁1210的第一子隔板12141和垂直于第一侧壁1210和底部壁1219的第二子隔板12142。
为了实现无论储液盒位于竖直位置还是水平位置时,第一液位传感器171处于相同的状态,可以适当地布置第一导电探针1711和第二导电探针 1712的位置。
相较于第一导电探针1711,第二导电探针1712更靠近第一侧壁1210 和底部壁1219。因此,第二导电探针1712总比第一导电探针1711更易于接触到洗涤剂。
图15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第一储液腔的示意性侧视图。
如图15A所示,第二子隔板12142与第一子隔板12141接界的第一边的长度为第一长度c,第二子隔板12142与第一侧壁1210接界的第二边的长度为第二长度f,第二子隔板12142在第一子隔板12141和第一侧壁 1210之间的高度为第一高度b,第一导电探针1711距底部壁1219的距离为第一距离d,第一导电探针1711距第一侧壁1210的距离为第二距离e,第一腔室1201的第一侧壁1210的长度为第三长度a。例如,f>c。
第一隔板1214与第一半壳体110之间的缺口保证在洗涤剂投放装置100处于竖直状态时,第一腔室1201和第二腔室1202中的液面同时下降。
由于相较于在垂直于第一侧壁1210方向上的储液腔的长度,在第一方向上的储液腔的厚度较小。在储液盒处于竖直位置时,第一导电探针 1711接触第一洗涤剂。为了保证在储液盒转换到水平位置时,第一导电探针1711也接触第一洗涤剂,在如图15A所示的实施例中,设置上述参数如下:
第一长度c、第二长度f和第一距离d满足:
c>d且f>d。
图15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储液腔的示意性侧视图,其中,c<d且f>d。可以看出,在该实施例中,由于c<d,当储液盒转换到水平位置时,第一导电探针1711不再接触第一洗涤剂。
此外,第三长度a、第一高度b、第二距离e第一距离d满足:
a*e=b*d。
图15C和图15D示出了图15A中所示的第一储液腔的另外的示意性侧视图。在图15C中,储液盒处于竖直位置,并且第一导电探针1711在第一洗涤剂的液面处。在图15D中,储液盒处于水平位置,并且第一导电探针1711在第一洗涤剂的液面处。
由于a*e=b*d,所以图15C所示储液盒中的洗涤剂的量与图15D所示的储液盒中的洗涤剂的量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无论储液盒处于竖直位置还是水平位置,第一导电探针1711与洗涤剂的接触状态是相同的。
此外,第三长度a、第一高度b、第二距离e和第二长度f满足:
f*b/2≥a*e。
图15E、图15F和图15G示出了图15A中所示的第一储液腔的另外的示意性侧视图,其显示了储液盒从竖直位置转换到水平位置时,储液盒中的第一洗涤剂的液位变化。在图15E中,储液盒处于竖直位置,并且第一导电探针1711在第一洗涤剂的液面处。在图15F中,洗涤剂开始接触第一子隔板12141,同时液面开始完全与第二腔室1202交叠,并且第一导电探针1711在第一洗涤剂的液面处。在图15G中,储液盒处于水平位置,并且第一导电探针1711在第一洗涤剂的液面处。
由于a*e=b*d且f*b/2≥a*e,图15E、图15F和图15G所示储液盒中的洗涤剂的量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无论储液盒处于竖直位置、水平位置还是竖直位置与水平位置之间的位置,第一导电探针1711与洗涤剂的接触状态是相同的。
在图15A中,虚线指示了第一半壳体110和第二半壳体120之间的接合面。如图15A所示,第二子隔板12142可以仅设置在第二半壳体120 中。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储液腔的示意性侧视图,其中,虚线指示了第一半壳体110和第二半壳体120之间的接合面。如图16所示,第二子隔板12142还可以由第一半壳体110和第二半壳体 120共同构成。此外,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一半壳体110可以是板状的。也就是说,第一半壳体110和第二半壳体120的接合面大致位于第一储液腔的一个侧边处。
可以参照第一液位传感器171的第一导电探针1711和第二导电探针 1712、第一腔室1201和第二腔室1202,布置第二液位传感器172的第三导电探针1721和第四导电探针1722、第三腔室1203和第四腔室1204。
例如,第二液位传感器172包括第三导电探针1721和第四导电探针 1722。第二液位传感器172可以处于第三感测状态或第四感测状态。在第三感测状态中,第三导电探针1721和第四导电探针1722彼此电气地导通。在第四感测状态中,第三导电探针1721和第四导电探针1722彼此电气地断开。
当第二液位传感器172进入到第四感测状态时,可以发出警报信号,以指示用户需要向第二储液腔中补充第二洗涤剂。例如,该警报信号可以引起指示灯闪烁、扬声器发出嘟嘟声、显示屏显示指示需要添加洗涤剂的图像或文字等。
第四腔室1204位于第二储液腔的一个角部。第二储液腔具有第三侧壁1212和底部壁1219的另一部分,该第三侧壁1210靠近底部安装侧。第三腔室1203和第四腔室1204共享第三侧壁1210和底部壁1219。第四腔室1204的体积小于第三腔室1203的体积的五分之一。
在储液盒处于水平位置时,底部壁1219位于第二储液腔的沿重力方向的下游侧。在储液盒处于竖直位置时,第三侧壁1212位于第二储液腔的沿重力方向的下游侧。
第二隔板1215包括平行于第三侧壁1212的第三子隔板和垂直于所述第三侧壁1212和所述底部壁1219的第四子隔板。
第二液位传感器172的第三导电探针1721和第四导电探针1722均设置在第四腔室1204中。该第三导电探针1721和该第四导电探针1722被布置成无论储液盒位于竖直位置还是水平位置时,第二液位传感器172处于相同的状态。相较于第三导电探针1721,第四导电探针1722更靠近第三侧壁1212和底部壁1219。
第四子隔板与第三子隔板接界的第三边的第四长度g,第四子隔板与第三侧壁1212接界的第四边的第五长度h(图中未示出),第二子隔板在第一子隔板和第三侧壁1212之间的第二高度i(图中未示出),第三导电探针1721距第三侧壁1212的第三距离j(图中未示出),第三侧壁1212 在第一方向上的第六长度k(图中未示出),第三导电探针1721距底部壁 1219的第四距离l(图中未示出),满足:
g>l且h>l;
k*j=i*l;和
h*i/2≥k*j。
图17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洗涤剂投放装置100的透视图,其中未示出第一半壳体110。图17B示出了图17A中圆圈部分的放大视图。
如图17A和图17B所示,洗涤剂投放装置100的第二半壳体120设置有围绕储液腔的外周延伸的第二内侧边板1220,该第第二内侧边板1220 的端面为焊接面,并且泵容纳空间1207、1208的开口的边缘处也设置有焊接面。
对应地,如图8、图9B所示,第一半壳体110设置有围绕储液腔的外周延伸的第一内侧边板117,第一内侧边板117的端面是焊接面,该焊接面与第二内侧边板1220的焊接面对应。对应地,第一半壳体110还设置有与泵容纳空间1207、1208的两个开口的边缘对应的两个第三内侧边板 118,该第三内部边板的端面为焊接面。
将第一半壳体110与第二半壳体120对齐,然后通过热板焊或者超声波焊将彼此对应的焊接面焊接在一起,以将第一半壳体110与第二半壳体 120固定连接。
如图17A和图17B所示,第二半壳体120还设置有围绕第二半壳体 120的外周延伸的第二外侧边板1221。对应地,如图8、图9B所示,第一半壳体110还设置有围绕第一半壳体110的外周延伸的第一外侧边板 119。该第一外侧边板119构成环形槽113的一部分。该第一外侧边板119 和该第二外侧边板1221的端面彼此相对,例如,该第一外侧边板119和该第二外侧边板1221的端面彼此贴合(或搭接)。
图18A和图18B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将第一半壳体110和第二半壳体120彼此焊接在一起之前和之后,第一内侧边板117与第二内侧边板 1220以及第一外侧边板119与第二外侧边板1221。
从图18A和图18B可以看出,第一外侧边板119与第二外侧边板 1221遮挡了焊疤,从而提高洗涤剂投放装置100的美观。
此外,还可以在第一外侧边板119与第二外侧边板1221的端部的外侧处设置第一美工结构191。该第一美工结构191减小了第一半壳体110 和第二半壳体120的对准误差对投放装置的美观造成的破坏。例如,该第一美工结构191为凹槽。或者,第一美工结构191也可以为凸起。
例如,如图17A和图17B所示,可以在第二内侧边板1220和第二外侧边板1221之间设置加强筋,以提高第二半壳体120的尺寸稳定性,因为焊接可能造成第二半壳体120的变形。
例如,第一半壳体110和第二半壳体120均为塑料模制件。
返回参照图5和图6A,第一半壳体110的外侧面中还设置有第二美工结构192。例如,第二美工结构192可以在第一半壳体110的具有T形截面的部分处设置在材料堆积处(即,T形的两条线的交点处)。例如,第二美工结构192围绕并靠近第一半壳体110的边沿设置,并且在第一方向上第二美工结构192的投影与第一半壳体110的第一外侧边板119的投影重叠。例如,该第二美工结构192为凹槽。或者,第二美工结构192也可以为凸起。
在冷热变化时,由于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部件的各个部分处的材料的量不同,因此,材料变形量不同。例如,在冷却时,材料堆积处的材料收缩量更大,因此,可能导致缩痕。第二美工结构192有助于防止缩痕的产生。此外,第二美工结构192的设置还有助于提高第一半壳体110的美观。
本公开的范围并非由上述描述的实施方式来限定,而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物来限定。

Claims (19)

1.一种用于洗碗机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盒,包括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在第一方向上彼此固定连接以限定用于储存洗涤剂的储液腔;
出液泵,被配置为从所述储液腔抽吸所述洗涤剂并将所述洗涤剂投放到所述洗涤剂投放装置的外部;以及
管路模块,包括用于向所述储液腔添加所述洗涤剂的加液通道、用于由所述出液泵从所述储液腔抽取所述洗涤剂的进液通道和用于由所述出液泵投放所述洗涤剂的出液通道,其中,
所述第二半壳体限定用于容纳所述出液泵的至少一部分的泵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半壳体的所述泵容纳空间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具有靠近所述第一半壳体的第一开口和远离所述第一半壳体的第二开口以允许所述出液泵能够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开口的轮廓大于所述出液泵的轮廓,使得所述出液泵能够从所述第二开口可拆卸地固定到所述第二半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液腔包括用于储存第一洗涤剂的第一储液腔和用于储存第二洗涤剂的第二储液腔;
所述管路模块包括用于由所述出液泵从所述第一储液腔抽取所述第一洗涤剂的第一进液通道、用于由所述出液泵从所述第二储液腔抽取所述第二洗涤剂的第二进液通道、用于由所述出液泵投放所述第一洗涤剂的第一出液通道、和用于由所述出液泵投放所述第二洗涤剂的第二出液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液通道、所述第二进液通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出液泵的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连接,所述第一进液通道、所述第二进液通道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储液腔和所述第二储液腔连通;
所述第一出液通道、所述第二出液通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出液泵的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连接,所述第一出液通道、所述第二出液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洗涤剂投放装置的所述外部连通,
所述管路模块包括所述第一进液通道在其中延伸的第一进液管、所述第二进液通道在其中延伸的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一出液通道在其中延伸的第一出液管和所述第二出液通道在其中延伸的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一进液管、所述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和所述第二出液管各自为一单独的一体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分别为一体件,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限定一内部空间,所述储液腔和所述泵容纳空间在所述内部空间内,
所述第一进液管、所述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和所述第二出液管安装到所述内部空间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半壳体包括底部壁,所述底部壁的法线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第一储液腔包括被从所述第二半壳体的所述底部壁突出的第一隔板分隔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所述第二储液腔包括被从所述第二半壳体的所述底部壁突出的第二隔板分隔的第三腔室、第四腔室,
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一半壳体之间的缺口连通,
所述第三腔室和所述第四腔室通过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一半壳体之间的缺口连通,
所述第二腔室相较于所述第一腔室更靠近所述洗涤剂投放装置的一底部安装侧,所述第四腔室相较于所述第三腔室更靠近所述底部安装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两个加液盖,
所述第一半壳体中设置有第一加液通道、第二加液通道,所述第一加液通道和所述第二加液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储液腔和所述第二储液腔连通,并且分别被所述两个加液盖盖住,
每个加液盖中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在从所述储液腔的外部到所述储液腔的内部的方向上单向导通,
相较于所述底部安装侧,所述第一加液通道和所述第二加液通道更靠近与所述底部安装侧相对的顶部安装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被配置为感测所述第一储液腔中的第一液位,
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包括第一导电探针和第二导电探针,并且处于第一感测状态或第二感测状态,在所述第一感测状态中,所述第一导电探针和所述第二导电探针彼此电气地导通,在所述第二感测状态中,所述第一导电探针和所述第二导电探针彼此电气地断开,
所述第一储液腔具有第一侧壁和所述底部壁的一部分,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所述底部安装侧,
所述第一导电探针和所述第二导电探针被布置在所述第二腔室中,并且被布置成无论所述储液盒位于竖直位置还是水平位置时,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处于相同的状态,
在所述水平位置,所述第一方向与重力方向平行,并且所述底部壁位于所述第一储液腔的沿重力方向的下游侧,
在所述竖直位置,所述第一方向与重力方向垂直,并且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第一储液腔的沿重力方向的下游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第一储液腔的一个角部,
所述第一隔板包括平行于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子隔板和垂直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底部壁的第二子隔板,
相较于所述第一导电探针,所述第二导电探针更靠近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底部壁,
所述第二子隔板与所述第一子隔板接界的第一边的第一长度c,所述第二子隔板与所述第一侧壁接界的第二边的第二长度f,所述第一导电探针距所述底部壁的第一距离d,满足:
c>d且f>d。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距离d、所述第二子隔板在所述第一子隔板和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第一高度b,所述第一导电探针距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二距离e,所述第一侧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三长度a满足:
a*e=b*d。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长度f、所述高度b、所述第三长度a和所述第二距离e满足:
f*b/2≥a*e。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长度c和所述第二长度f满足:
f>c。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被配置为感测所述第二储液腔中的第二液位,
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包括第三导电探针和第四导电探针,并且处于第三感测状态或第四感测状态,在所述第三感测状态中,所述第三导电探针和所述第四导电探针彼此电气地导通,在所述第四感测状态中,所述第三导电探针和所述第四导电探针彼此电气地断开,
所述第二储液腔具有第三侧壁和所述底部壁的另一部分,所述第三侧壁靠近所述底部安装侧,
所述第三导电探针和所述第四导电探针被布置在所述第四腔室中,并且被布置成无论所述储液盒位于所述竖直位置还是所述水平位置时,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处于相同的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半壳体在第一腔室中设置有靠近所述底部安装侧的第一集液槽,并且在第三腔室中设置有靠近底部安装侧的第二集液槽,所述第一集液槽和所述第二集液槽的每个向外突出,所述第一进液通道的另一端的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液槽处,所述第二进液通道的另一端的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液槽处。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液通道、所述第二进液通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出液泵的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连接,所述第一进液通道、所述第二进液通道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储液腔和所述第二储液腔连通;
所述第一出液通道、所述第二出液通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出液泵的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连接,所述第一出液通道、所述第二出液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洗涤剂投放装置的所述外部连通,
所述第一半壳体的与所述第二半壳体相背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洗涤剂引导槽和第二洗涤剂引导槽,所述第一出液通道的另一端开口于所述第一洗涤剂引导槽,所述第二出液通道的另一端开口于所述第二洗涤剂引导槽。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液通道、所述第二进液通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出液泵的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连接,所述第一进液通道、所述第二进液通道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储液腔和所述第二储液腔连通;
所述第一出液通道、所述第二出液通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出液泵的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连接,所述第一出液通道、所述第二出液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洗涤剂投放装置的所述外部连通,
所述第一出液通道的另一端的开口和所述第二出液通道的另一端的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壳体的与所述第二半壳体相背的外侧面,并且所述第一出液通道的另一端的开口中和所述第二出液通道的另一端的开口中均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在从所述储液腔的内部到所述储液腔的外部的方向上单向导通。
1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液泵包括单独的第一出液泵和第二出液泵,所述第一出液泵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一储液腔抽吸所述第一洗涤剂并将所述第一洗涤剂投放到所述洗涤剂投放装置的所述外部,所述第二出液泵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二储液腔抽吸所述第二洗涤剂并将所述第二洗涤剂投放到所述洗涤剂投放装置的所述外部。
18.一种洗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开口的主体;
封闭所述开口的门;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其中,
所述洗涤剂投放装置安装到所述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洗碗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枢转连接到所述主体的下部,并且通过绕旋转轴线翻转而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门配置为相对于重力方向水平放置,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门配置为相对于重力方向竖直放置,
所述洗涤剂投放装置安装到所述门,使得所述洗涤剂投放装置的底部安装侧靠近所述门的枢转轴线。
CN201921408798.8U 2019-08-27 2019-08-27 用于洗碗机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和洗碗机 Active CN2109618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08798.8U CN210961851U (zh) 2019-08-27 2019-08-27 用于洗碗机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和洗碗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08798.8U CN210961851U (zh) 2019-08-27 2019-08-27 用于洗碗机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和洗碗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61851U true CN210961851U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42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08798.8U Active CN210961851U (zh) 2019-08-27 2019-08-27 用于洗碗机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和洗碗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618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18837B (zh) 衣物处理设备的前封门和衣物处理设备
CN110916587B (zh) 洗碗机以及用于洗碗机的投放器和门组件
CN115323730B (zh) 安装横梁、箱体组件和衣物处理设备
CN113616132B (zh) 洗碗机以及用于洗碗机的投放器和门组件
CN111118838B (zh) 衣物处理设备的前封门和衣物处理设备
CN111053515B (zh) 洗碗机以及用于洗碗机的投放器和门组件
CN210961851U (zh) 用于洗碗机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和洗碗机
CN211713446U (zh) 一种用于洗衣机的三腔投放盒及洗衣机
US11751748B2 (en) Detergent dispensing device and dish washer
CN212103372U (zh) 衣物处理设备的前封门和衣物处理设备
CN111067458B (zh) 用于洗碗机的投放器、用于洗碗机的门组件和洗碗机
CN111067457B (zh) 用于洗碗机的投放器、用于洗碗机的门组件和洗碗机
CN111012279B (zh) 用于洗碗机的投放器、用于洗碗机的门组件和洗碗机
CN210117246U (zh) 净饮机的排气结构和净饮机
CN211534324U (zh) 用于洗碗机的投放器、用于洗碗机的门组件和洗碗机
CN211534325U (zh) 用于洗碗机的投放器、用于洗碗机的门组件和洗碗机
CN211534326U (zh) 用于洗碗机的投放器、用于洗碗机的门组件和洗碗机
CN217525052U (zh) 洗涤剂分配器及使用其的洗碗机
CN215687622U (zh) 一种洗碗机及其防虹吸装置
CN210961852U (zh) 投放系统以及具有所述投放系统的洗碗机
CN216602801U (zh) 液体投放装置和洗涤设备
CN217772164U (zh) 液体分配器用外壳以及液体分配器
CN211796324U (zh) 洗碗机以及用于洗碗机的投放器和门组件
CN222455583U (zh) 一种自助洗衣加液器及公用洗衣机
CN217118371U (zh) 加液组件、液体分配器和洗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