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28146U - 电路板结构及具有该电路板结构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路板结构及具有该电路板结构的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928146U CN210928146U CN201922164228.5U CN201922164228U CN210928146U CN 210928146 U CN210928146 U CN 210928146U CN 201922164228 U CN201922164228 U CN 201922164228U CN 210928146 U CN210928146 U CN 21092814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board
- length
- board structure
- connector
- pi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路板结构及具有该电路板结构的连接器。电路板结构穿设于壳体,并具有一板体、至少一凸出部及多个金属电极。凸出部设置于板体的连接端面,并沿平行连接器的插入方向凸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与其他装置接合连接时,电路板结构的凸出部会最先与装置的部分接脚相接触且先将所接触的接脚先推开。此时使用者能以较小的力量即能推开所接触的接脚而将电路板结构的凸出部插入装置中。当使用者持续推动,而板体便与接脚接触,由于部分的接脚已先被凸出部所撑开,因此这时将板体插入装置所要对抗的阻力也只是部分接脚的阻力,因此更为省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讯号传输设备,特别是关于一种电路板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组件指令周期越来越快、储存单元容量越来越高,相应地线材的传输量也必需相应提升,而常见的手段是对应增加接脚的数量。由于连接器上的接脚必须与电子组件或储存单元的接脚确实抵靠接触,因此接脚越多则阻力越大,使用者必须施加较大的力量才能完成插拔。具体而言,每个接脚所产的阻力是固定的,而总组力便与接脚的数量成正比关系,因此越多接脚则总阻力越大。
而如图10及图11所示,常见的连接方式是于连接器内设一电路板91,而该电路板91上设有多个金属电极(即俗称的金手指)作为接脚,另一方面电子组件以多个弹片92作为接脚,当连接器接合于电子组件的过程中,连接器的电路板91先将电子组件上的弹片92推开,然后电路板91能插入电子组件中,借此连接器的金属电极与电子组件的弹片92形成电连接。以往弹片92的数量较少,用户在插入电路板91时,能通过弹片92的弹性知道电路板91的角度是否正确。然而现今弹片92的数量较多,使用者已不易感知弹片92的弹性,因此常常错误的角度下仍将电路板91插入电子组件中。此时,使用者的力量可能使弹片92发生塑性弯曲变形或时整个弹片92脱落而被推入电子组件的深处,即发生俗称的溃pin状况,从此电子组件再也无法与连接器确实电连接,必须进行更换或维修。
有鉴于此,提出一种更佳的改善方案,乃为此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路板结构及具有该电路板结构的连接器,其能以较小的力量被分段式插入其他装置,因此不会造成所插入的装置的接脚弯折或脱落。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电路板结构具有:
一板体,其包含:
一第一板面;及
一连接端面,其连接于该第一板面,且该连接端面与该第一板面相垂直;
至少一凸出部,其设置于该板体的该连接端面,并沿平行该第一板面的方向凸出;以及
多个金属电极,至少一该多个金属电极设置于该第一板面上。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连接器具有:
一壳体;以及
一如前所述的电路板结构,该电路板结构穿设于该壳体;该电路板结构的该至少一凸出部的凸出方向平行于该连接器的插入方向。
如前所述的电路板结构中,至少一该多个金属电极延伸至该至少一凸出部上。
如前所述的电路板结构中,由该连接端面起向远离该板体的方向上,各该至少一凸出部的厚度渐缩。
如前所述的电路板结构中,由该连接端面起向远离该板体的方向上,各该至少一凸出部的宽度渐缩。
如前所述的电路板结构中,该连接端面与该至少一凸出部形成一波浪状前缘。
如前所述的电路板结构中:
该板体更包含一第二板面,其相对于该第一板面,且该连接端面连接于该第一板面及该第二板面之间;且
至少一该多个金属电极设置于该第二板面上。
如前所述的电路板结构中,该金属电极包含至少一第一长度金属电极及至少一第二长度金属电极,且各该至少一第一长度金属电极的长度与各该至少一第二长度金属电极的长度不相同。
如前所述的电路板结构中,该金属电极更包含至少一第三长度金属电极,各该至少一第三长度金属电极的长度大于该至少一第一长度金属电极的长度及各该至少一第二长度金属电极的长度。
如前所述的连接器更具有一弹片,该弹片固设于该壳体,且该弹片具有:
至少一凸块,其选择性地卡合于该电子装置。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与其他装置接合连接时,电路板结构的凸出部会最先与装置的部分接脚相接触,但板体尚未与装置的接脚接触。而凸出部与装置的部分接脚接触时,便能先将所接触的接脚先推开。换言之,此时使用者仅要推开部分的接脚即能使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板结构的凸出部插入装置,因此此时仅以较小的推力即能对抗接脚的阻力。随着使用者持续推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电路板结构便更深入装置,而板体便与接脚接触。由于部分的接脚已先被凸出部所撑开,因此这时将板体插入装置所要对抗的阻力也只是部分接脚的阻力。借由上述分段式地将电路板结构插入装置中,每一段所施加的推力较小,因此即便是插入的方向略有歪斜,使用者能感受到接脚的状态,而不会因用力过猛而直接将接脚弄弯或将接脚推入装置的深处而产生溃pin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及电路板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及电路板结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初步插入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进一步插入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完全插入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6-6割面线上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5中7-7割面线上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及电路板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底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及电路板结构的再一实施例的底面示意图。
图10为现有技术中电路板插入时造成电子装置的接脚弯折的示意图。
图11为现有技术中电路板插入时造成电子装置的接脚脱落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首先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接器,其具有一壳体1及一电路板结构2,且连接器定义一插入方向D插入方向为连接器插入一电子装置时的移动方向。此外,连接器还选择性地具有一弹片3。
电路板结构2穿设于壳体1,且电路板结构2具有一板体10、至少一凸出部20、及多个金属电极30。板体10可包含一第一板面11、一第二板面12及一连接端面13。第一板面11与第二板面12为板体10上相对的两侧面,且第一板面11与第二板面12相平行。连接端面13连接于第一板面11及第二板面12之间,且与第一板面11及第二板面12相垂直。连接端面13的法线与连接器的插入方向D平行。
凸出部20设置于板体10的连接端面13,并沿平行第一板面11的方向凸出。换言之,凸出部20的凸出方向平行于连接器的插入方向D。本实施例中,由连接端面13起向远离板体10的方向上,各该至少一凸出部20的厚度T渐缩且宽度W渐缩。换言之,凸出部20于插入方向D上厚度T及宽度W皆渐缩。
金属电极30(即俗称的金手指)可设置于第一板面11上,也可设置于第二板面12上,但于本实施例中金属电极30同时设置于第一板面11及第二板面12上。金属电极30可具有不同长度,因此与连接端面13的距离可不相同。
本实施例中,金属电极30可包含至少一第一长度金属电极31及至少一第二长度金属电极32,且可更进一步包含至少一第二长度金属电极32。其中,第一长度金属电极31的长度与第二长度金属电极32的长度不相同,且具体而言第一长度金属电极31的长度小于第二长度金属电极32的长度,而第三长度金属电极33的长度大于第一长度金属电极31的长度及第二长度金属电极32的长度。换言之,第三长度金属电极33的长度与连接端面13的距离小于第二长度金属电极32的长度与连接端面13的距离,且第二长度金属电极32的长度与连接端面13的距离小于第一长度金属电极31的长度与连接端面13的距离。甚至,至少一金属电极30延伸至其中一凸出部20上,例如第三长度金属电极33可延伸至凸出部20上。
举例而言,最长的第三长度金属电极33可接地,以确保电路板结构2与装置接合导通时先形成接地,保护电路板结构2上的电子组件。而第二长度金属电极32可连接电源,然后第一长度金属电极31连接讯号,因此在电路板结构2与装置接合时是先通电使电路板结构2开始运作,减少接合后等待电路板结构2启动的等待时间。于其他实施例中,金属电极30的长短关系与其功能不以上述揭露者为限,可视所连接的不同装置而有不同的配置。
接着请参考图3至图6,其为一种电子装置连接系统,电子装置连接系统包含一上述连接器及一电子装置A。电子装置A具有多个接脚A1。通过上述的电路板结构2,连接器与电子装置A接合连接时,电路板结构2的凸出部20会最先与电子装置A的部分接脚A1相接触,但板体10尚未与电子装置A的接脚A1接触。而凸出部20与电子装置A的部分接脚A1接触时,便能先将所接触的接脚A1先推开。换言之,此时使用者仅要推开部分的接脚A1即能使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板结构2的凸出部20插入电子装置A,因此此时仅以较小的推力即能对抗接脚A1的阻力。随着使用者持续推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电路板结构2便更深入电子装置A,而板体10便与接脚A1接触。由于部分的接脚A1已先被凸出部20所撑开,因此这时将板体10插入电子装置所要对抗的阻力也只是部分接脚A1的阻力。借由上述分段式地将电路板结构2插入电子装置A中,每一段所施加的推力较小,因此即便是插入的方向略有歪斜,使用者能感受到接脚A1的状态,而不会因施力不当造成接脚A1变形或将接脚A1推入电子装置A中而产生溃pin的现象。
接着请参考图5及图7。连接器的弹片3固设于壳体1上,且弹片3具有至少一凸块3a。当连接器插入电子装置A时,弹片3的凸块3a即卡合于电子装置A,因此连接器不会从电子装置A上脱落。当用户要使连接器与电子装置A分离,只要下压弹片3,即能使凸块3a落离卡合状态,因此能将连接器自电子装置A中抽出。
接着请参考图8。于其他实施例中,电路板结构2的连接端面13A及凸出部20A可为曲面,且连接端面13A为内凹的曲面而凸出部20A为外凸的曲区,因此连接端面13A与凸出部20A共同形成电路板结构2A上的波浪状前缘。因此,同样也能达到多阶段插入电路板结构2A而分散阻力的效果。
接着请参考图9。于其他实施例中,金属电极30B的长度可相同,也能达到相同的确实与其他装置电连接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
一板体,其包含:
一第一板面;及
一连接端面,其连接于该第一板面,且该连接端面与该第一板面相垂直;
至少一凸出部,其设置于该板体的该连接端面,并沿平行该第一板面的方向凸出;以及
多个金属电极,至少一该多个金属电极设置于该第一板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该多个金属电极由该第一板面延伸至该至少一凸出部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由该连接端面起向远离该板体的方向上,各该至少一凸出部的厚度渐缩。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由该连接端面起向远离该板体的方向上,各该至少一凸出部的宽度渐缩。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端面与该至少一凸出部共同形成一波浪状前缘。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板体更包含一第二板面,其相对于该第一板面,且该连接端面连接于该第一板面及该第二板面之间;且
至少一该多个金属电极设置于该第二板面上。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金属电极包含至少一第一长度金属电极及至少一第二长度金属电极,且各该至少一第一长度金属电极的长度与各该至少一第二长度金属电极的长度不相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金属电极更包含至少一第三长度金属电极,各该至少一第三长度金属电极的长度大于该至少一第一长度金属电极的长度及各该至少一第二长度金属电极的长度。
9.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用以在一插入方向上穿设一电子装置;该连接器具有:
一壳体,其可拆卸地固设于该电子装置;以及
一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结构,该电路板结构穿设于该壳体;该电路板结构的该至少一凸出部的凸出方向平行于该连接器的插入方向。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更具有一弹片,该弹片固设于该壳体,且该弹片具有:
至少一凸块,其选择性地卡合于该电子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64228.5U CN210928146U (zh) | 2019-12-06 | 2019-12-06 | 电路板结构及具有该电路板结构的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64228.5U CN210928146U (zh) | 2019-12-06 | 2019-12-06 | 电路板结构及具有该电路板结构的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928146U true CN210928146U (zh) | 2020-07-03 |
Family
ID=71353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164228.5U Active CN210928146U (zh) | 2019-12-06 | 2019-12-06 | 电路板结构及具有该电路板结构的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928146U (zh) |
-
2019
- 2019-12-06 CN CN201922164228.5U patent/CN21092814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M595899U (zh) | 電路板結構及具有該電路板結構的連接器 | |
WO2005096445A1 (ja) | コネクタ | |
US20130059458A1 (en) | Card edge connector | |
CN202094345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529661B (zh) | 连接器 | |
US6086401A (en) | Terminal having low insertion force | |
CN210928146U (zh) | 电路板结构及具有该电路板结构的连接器 | |
JP2005135794A (ja) | 圧入端子のモールド圧入構造とこのモールド圧入構造を用いた電気コネクタ | |
CN103199357B (zh) | 卡缘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US6824431B2 (en) | Card adapter | |
CN101026276A (zh) | 卡连接器 | |
CN111857246A (zh) | 一种ocp网卡的转接装置及一种服务器 | |
CN20170832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5790481U (zh) | 一种卡座连接器 | |
JP2000200638A (ja) | 予圧コンタクトを有する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 |
JP3736692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 |
CN201263000Y (zh) | 端子及电子卡连接器 | |
CN201549663U (zh) | 卡缘连接器的端子及卡缘连接器 | |
CN2508419Y (zh) | 一种记忆卡的连接器 | |
CN206948704U (zh) | 支撑块及具有该支撑块的电路板组件 | |
CN201097423Y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105633674B (zh) | 用于插接电子卡的连接器和端子模组 | |
CN209993821U (zh) | 音源插座的改良型端子结构 | |
CN20176618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491412U (zh) | 薄型化的ngff卡缘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