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20001U - 一种履带车辆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履带车辆变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920001U CN210920001U CN201920580569.8U CN201920580569U CN210920001U CN 210920001 U CN210920001 U CN 210920001U CN 201920580569 U CN201920580569 U CN 201920580569U CN 210920001 U CN210920001 U CN 2109200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ar
- shaft
- driven
- assembly
- l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履带车辆变速器,所述履带车辆变速器包括箱体组件、变速器组件、差速转向组件和主减速器组件,其中,变速器组件、差速转向组件、主减速器组件安装在箱体组件上,变速器组件具有高速四挡和低速四挡,差速转向组件采用HST直接控制蜗杆,蜗杆调节两侧差速装置的蜗轮实现车辆转向,主减速器组件具有主减速作用和前进倒车切换作用,配合变速器组件,实现前进8速和倒车8速组合。本实用新型采用HST直连控制履带车辆转向,采用后置前进倒车挡切换模块,得到相同数量的前进和倒车挡位,挡位数量多,适合复杂的作业工况,具有结构简单、转向精度高、转向瞬时速率可调节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传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履带车辆变速器。
背景技术
南方稻田因种植水稻常年淹水,致使土地粘接,土壤承载能力差,工作在南方稻田的履带车辆如,履带式拖拉机、履带式旋耕机、履带式联合收割机等,这些车辆由于采用履带行驶装置,履带接地面积大,接地压力小,尤其是轻型履带拖拉机、小型履带联合收割机等结构紧凑,重量小,在湿滑土壤中不宜下陷、打滑,具有良好的通过性能,而得到广泛的利用。水稻田为了蓄水平整的需要,面积普遍较小,因此,其履带式车辆以小型两履带为主,而两履带车辆由于独特的结构特点,只能采用两侧履带差速驱动的方法实现转向。目前两履带车辆转向方法有单功率流、双功率流等多种转向形式,其中双功率流转向由于转向过程中不中断功率传递,效率高,应用广泛。但目前应用在履带拖拉机上的双功率转向装置由于液压功率传递路线复制,零部件多,质量大,控制精度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新的履带车辆变速传动方法及其装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亟需开发一种结构简单、转向精度高、转向瞬时速率可调节的履带车辆变速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转向精度高、转向瞬时速率可调节的履带车辆变速器。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履带车辆变速器,包括箱体组件、变速器组件、差速转向组件、主减速器组件和装配件,所述箱体组件、变速器组件、差速转向组件、主减速器组件通过装配件连接成整体,所述变速器组件包括输入轴组件、一轴组件、二轴组件、输出轴组件和拨叉组件,所述输出轴组件包括输出轴、输出轴从动齿轮和输出轴主动齿轮,所述拨叉组件包括三四挡拨叉和一二挡拨叉,所述输入轴组件与一轴组件动力连接,所述二轴组件分别与一轴组件和输出轴组件动力连接,所述输出轴组件通过差速转向组件与主减速器组件相连并可将动力经差速处理后传递给主减速器组件,所述一轴组件包括一轴、一轴从动齿轮、四挡主动齿轮、三四挡接合套、三四挡花键毂、三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一挡主动齿轮和HST主动锥齿轮,所述一轴从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一挡主动齿轮、三四挡花键毂和HST主动锥齿轮固定在一轴上,所述四挡主动齿轮、三挡主动齿轮空套在一轴上,所述二轴组件包括高低挡花键毂、高低挡接合套、四挡从动齿轮、三挡从动齿轮、二挡从动齿轮、一二挡接合套、一二挡花键毂、一挡从动齿轮和二轴,所述二挡从动齿轮、一挡从动齿轮空套在二轴上,所述四挡从动齿轮、三挡从动齿轮、一二挡花键毂固定在二轴上,所述三四挡花键毂设置在四挡主动齿轮和三挡主动齿轮之间,所述一二挡花键毂设置在二挡从动齿轮和一挡从动齿轮之间,所述四挡主动齿轮,三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一挡主动齿轮分别与所述四挡从动齿轮、三挡从动齿轮、二挡从动齿轮、一挡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三四挡接合套、通过花键套装在三四挡花键毂上并可以沿着三四挡花键毂滑动,所述一二挡接合套通过花键套装在一二挡花键毂上并可以沿着一二挡花键毂前后滑动,所述三四挡拨叉可带动三四挡接合套沿所述三四挡花键毂移动并实现三四挡接合套与四挡主动齿轮或三挡主动齿轮之间的啮合,所述一二挡拨叉可带动一二挡接合套沿所述一二挡花键毂移动并实现一二挡接合套与二挡从动齿轮或一挡从动齿轮的啮合,所述差速转向组件包括结构相同的左差速组件和右差速组件以及蜗杆、HST从动锥齿轮、HST变速器,所述左差速组件包括由左太阳轮、左行星轮、左行星架、左齿圈组成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以及左蜗轮、左分流齿轮,所述左蜗轮设置在所述左齿圈的外侧,所述蜗杆与所述左差速组件的左蜗轮以及右差速组件的右涡轮啮合,所述蜗杆与左蜗轮右蜗轮和组成蜗轮蜗杆组件,所述输出轴主动齿轮分别与左差速组件的左分流齿轮以及右差速组件的左分流齿轮啮合,所述HST主动锥齿轮设置在HST变速器的输入轴上,所述HST从动锥齿轮与HST主动锥齿轮常啮合,所述HST变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蜗杆相连。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拨叉组件还包括高低挡拨叉,所述一轴上固定有低挡主动齿轮,所述二轴组件还包括低挡从动齿轮和高低挡花键毂,所述低挡主动齿轮与低挡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低挡从动齿轮和高低挡花键毂空套在二轴上,所述高低挡接合套通过花键套装在高低挡花键毂上并可沿着高低挡花键毂滑动,所述高低挡花键毂设置在所述低挡从动齿轮和四挡从动齿轮之间,所述高低挡拨叉可带动高低挡接合套沿所述高低挡花键毂移动并实现高低挡接合套与四挡从动齿轮或低挡从动齿轮之间的啮合。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左差速组件还包括左主动锥齿轮、左太阳轮轴,左行星轮轴和左行星架连接板,所述左分流齿轮、左太阳轮通过花键套装在左太阳轮轴上,所述左行星架上安装有2至4个均匀分布左行星轮轴,所述左行星轮轴上通过轴套空套有左行星轮,所述左行星轮通过左行星架和左行星架连接板间隙配合定位,所述左齿圈分别通过深沟球轴承支撑在左太阳轮轴和左行星架上,左主动锥齿轮为轴齿轮,中间通过角接触轴承支撑在箱体上另一端通过花键套装左行星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主减速器组件包括主结构相同的左主减速组件和右主减速组件,所述左主减速组件包括左输出轴、左前进从动锥齿轮、左接合套、左花键毂和左倒挡从动锥齿轮,所述左输出轴通过角接触轴承设置在箱体上,所述左前进从动锥齿轮、左倒车从动锥齿轮通过轴套空套在所述左输出轴上,所述左前进从动锥齿轮、左倒车从动锥齿轮与左主动锥齿轮常啮合,所述左花键毂通过花键套装在左输出轴上,所述左接合套通过花键套装在左花键毂上可以在左花键毂上左右滑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左输出轴一端对外输出动力,另一端通过轴套空套在右输出轴上,所述右输出轴的一端对外输出动力,所述左输出轴和右输出轴之间设置右推力轴承,所述左输出轴和右输出轴上设置右止推轴套,所述左花键毂与右花键毂两侧设置止推轴套。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输入轴组件包括输入轴主动齿轮和输入轴组成,所述输入轴主动齿轮通过花键套装在输入轴上,所述输入轴两端分别通过深沟球轴承支撑在箱体上,所述输入轴靠近离合器端采用端盖定位,端盖中设置有密封圈,输入轴另一端通过挡圈与二轴定位,所述输入轴一端连接在离合器从动盘花键上并通过输入轴主动齿轮将动力输出至一轴从动齿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四挡主动齿轮、三挡主动齿轮通过轴套空套在一轴上,所述低挡从动齿轮和高低挡花键毂通过滚针轴承空套在二轴上,所述四挡从动齿轮、三挡从动齿轮通过花键套装在二轴上,所述二挡从动齿轮和一挡从动齿轮通过轴套空套在二轴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一轴组件还包括动力输出连接套和动力输出轴,所述一轴的一端通过动力输出连接套连接动力输出轴,所述动力输出轴通过深沟球轴承安装在箱体上并通过法兰对外输出动力。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一挡从动齿轮与深沟球轴承之间、三挡从动齿轮与二挡从动齿轮之间、四挡从动齿轮与高低挡花键毂之间、低挡齿轮与深沟球轴承之间通过止推轴套定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输出轴从动齿轮通过花键套装在输出轴上,所述输出轴从动齿轮与高低挡接合套上的外齿啮合,输出轴从动齿轮为宽齿轮,高低挡接合套在空挡、高挡和低挡时都与输出轴从动齿轮常啮合传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采用HST变速器的输出端直接控制蜗杆,进而改变蜗轮的速度,使履带车辆左右侧转速发生变化,结构简单,紧凑。2)采用在变速器一轴上通过锥齿轮装置驱动HST变速器,HST 的输入转速独立于变速器的转速,在变速器处于空挡时履带车辆可原地转向。3) HST变速器的可无级调速,使履带车辆的瞬时转向角度可无级调节,转向精度高;4)一轴直连至PTO变速器,并可以继续输出,外接动力装置的能力强。5) 采用前进从动锥齿轮和倒车从动锥齿轮切换装置实现前进挡和倒车挡,在复杂作业环境下操控更便捷。6)采用不同旋转方向的蜗杆控制蜗轮,实现左右侧调速,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履带车辆变速器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变速器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差速转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差速转向组件的另一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蜗轮蜗杆差速结构图。
图中:
A箱体组件 B变速器组件 C差速转向组件 D主减速器组件
E装配件 A1箱体 A2箱盖 A3放油螺栓
B1输入轴组件 B2一轴组件 B3二轴组件 B4输出轴组件
B5拨叉组件 B11输入轴主动齿轮 B12输入轴
B21一轴 B22一轴从动齿轮 B23低挡主动齿轮 B24四挡主动齿轮
B25三四挡接合套 B26三四挡花键毂 B27三挡主动齿轮 B28二挡主动齿轮
B29一挡主动齿轮 B210 HST主动锥齿轮 B211动力输出连接套 B212动力输出轴
B31低挡从动齿轮 B32高低挡花键毂 B33高低挡接合套 B34四挡从动齿轮
B35三挡从动齿轮 B36二挡从动齿轮 B37一二挡接合套 B38一二挡花键毂
B39一挡从动齿轮 B310二轴 B41输出轴 B42输出轴从动齿轮
B43输出轴主动齿轮 B51高低挡拨叉 B52三四挡拨叉 B53一二挡拨叉
C1左差速组件 C2右差速组件 C3蜗杆 C4 HST从动锥齿轮
C5 HST变速器 C11左分流齿轮 C12左太阳轮 C13左行星轮
C14左齿圈 C15左蜗轮 C16左行星架 C17左主动锥齿轮
C18左太阳轮轴 C21右分流齿轮 C22右太阳轮 C23右行星轮
C24右齿圈 C25右蜗轮 C26右行星架 C27右主动锥齿轮
C28右太阳轮轴 D1左主减速组件 D2右主减速组件 D11左输出轴
D12左前进从动锥齿轮 D13左接合套 D14左花键毂 D15左倒挡从动锥齿轮
D21右输出轴 D22右前进从动锥齿轮 D23右接合套 D24右花键毂
D25右倒挡从动锥齿轮 E1端盖 E2密封圈 E3深沟球轴承
E4角接触轴承 E5滚针轴承 E6挡圈 E7螺栓
E8轴套 E9卡环 E10滚柱轴承 E11止推轴套
E12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下,参照图1~5,一种履带车辆变速器,包括箱体组件A、变速器组件B、差速转向组件C、主减速器组件D和装配件E,所述箱体组件A、变速器组件B、差速转向组件C、主减速器组件D通过装配件E连接成整体,所述变速器组件B包括输入轴组件B1、一轴组件B2、二轴组件B3、输出轴组件B4和拨叉组件B5,所述输出轴组件B4包括输出轴B41、输出轴从动齿轮B42和输出轴主动齿轮B43,所述拨叉组件B5包括三四挡拨叉B52 和一二挡拨叉B53,所述输入轴组件B1与一轴组件B2动力连接,所述二轴组件B3分别与一轴组件B2和输出轴组件B4动力连接,所述输出轴组件B4通过差速转向组件C与主减速器组件D相连并可将动力经差速处理后传递给主减速器组件D,所述一轴组件B2包括一轴B21、一轴从动齿轮B22、四挡主动齿轮B24、三四挡接合套B25、三四挡花键毂B26、三挡主动齿轮B27、二挡主动齿轮B28、一挡主动齿轮B29和HST主动锥齿轮B210,所述一轴从动齿轮 B22、二挡主动齿轮B28、一挡主动齿轮B29、三四挡花键毂B26和HST主动锥齿轮B210固定在一轴B21上,所述四挡主动齿轮B24、三挡主动齿轮B27 空套在一轴B21上,所述二轴组件B3包括高低挡花键毂B32、高低挡接合套 B33、四挡从动齿轮B34、三挡从动齿轮B35、二挡从动齿轮B36、一二挡接合套B37、一二挡花键毂B38、一挡从动齿轮B39和二轴B310,所述二挡从动齿轮B36、一挡从动齿轮B39空套在二轴B310上,所述四挡从动齿轮B34、三挡从动齿轮B35、一二挡花键毂B38固定在二轴B310上,所述三四挡花键毂 B26设置在四挡主动齿轮B24和三挡主动齿轮B27之间,所述一二挡花键毂 B38设置在二挡从动齿轮B36和一挡从动齿轮B39之间,所述四挡主动齿轮 B24,三挡主动齿轮B27,二挡主动齿轮B28,一挡主动齿轮B29分别与所述四挡从动齿轮B34,三挡从动齿轮B35,二挡从动齿轮B36,一挡从动齿轮B39 啮合,所述三四挡接合套B25通过花键套装在三四挡花键毂B26上并可以沿着三四挡花键毂B26前后滑动,所述一二挡接合套B37通过花键套装在一二挡花键毂B38上并可以沿着一二挡花键毂B38前后滑动,所述三四挡拨叉B52可带动三四挡接合套B25沿所述三四挡花键毂B26移动并实现三四挡接合套B25 与四挡主动齿轮B24或三挡主动齿轮B27之间的啮合,所述一二挡拨叉B53 可带动一二挡接合套B37沿所述一二挡花键毂B38移动并实现一二挡接合套B37与二挡从动齿轮B36或一挡从动齿轮B39的啮合,所述差速转向组件C包括结构相同的左差速组件C1和右差速组件C2以及蜗杆C3、HST从动锥齿轮 C4、HST变速器C5,所述左差速组件C1包括由左太阳轮C12、左行星轮C13、左行星架C16、左齿圈C14组成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以及左蜗轮C15、左分流齿轮C11,所述左蜗轮设置在所述左齿圈的外侧,所述蜗杆C3与所述左差速组件C1的左蜗轮C15以及右差速组件C2的右涡轮C25啮合,所述蜗杆C3与左蜗轮C15右蜗轮和C25组成蜗轮蜗杆组件,所述输出轴主动齿轮B43分别与左差速组件C1的左分流齿轮C11以及右差速组件C2的左分流齿轮C21啮合,所述HST主动锥齿轮B210设置在HST变速器C5的输入轴上,所述HST从动锥齿轮C4与HST主动锥齿轮B210常啮合,所述HST变速器C5的输出端与所述蜗杆C3相连。
装配件E包括端盖E1、密封圈E2、深沟球轴承E3、角接触轴承E4、滚针轴承E5、挡圈E6、螺栓E7、轴套E8、卡环E9、滚柱轴承E10、止推轴套E11、法兰E12组成。
履带车辆直线行驶原理:当HST变速器处于零速位置,即HST不对外输出转速时。此时蜗杆C3不转动,由于蜗杆C3不转动,因此,左右蜗轮C16、 C26亦不转动,因此左右齿轮C14、C24亦不转动,此时,传递至左右主动锥齿轮C17、C27的动力转速相同。方向相反,在主减速组件D的配合下,实现履带车辆直线前进和倒车行驶。
履带车辆差速转向原理:当HST变速器处于非零位置时,HST对外输出转速,此时蜗杆C3转动,由于蜗杆C3转动,因此,左右蜗轮C16、C26转动。由于蜗杆C3的两组蜗杆齿轮的螺旋方向相反,因此,左右蜗轮C16、C26在蜗杆C3的作用下等速反方向旋转。由于转动至左右差速组件C1、C2的左右太阳轮C12、C22的转速相同,方向相同,在经过行星齿轮机构复合后,使得左右行星架C16、C26的旋转趋势发生变化,一个加速前进,一个减速后退,使履带车辆两侧履带的输入转速发生变化,进而使得履带车辆转向,HST对外输出转速的方向不同,对应的履带车辆转向的方向亦不同,由于蜗杆调速后左右侧履带加减速的速率绝对值与输入速度等同,因此在HST在等速不等向输出转速时,左右侧履带可以获得相同的运动规律。
一二挡换挡原理:一二挡接合套B37处于中间位置,实现一二挡之间的空挡。操作一二挡拨叉B53使一二挡接合套B37向后移动,使得一二挡接合套 B37的内花键与一挡从动齿轮B39的外花键结合,动力由一挡主动齿轮B28传递至一挡从动齿轮B39,经过一挡从动齿轮B39的外花键传递至一二挡接合套 B37,再传递至一二挡花键毂B38,从而传递至二轴B310,二轴B310以一挡转动。操作一二挡拨叉B53使一二挡接合套B37向前移动,使得一二挡接合套 B37的内花键与二挡从动齿轮B36的外花键结合,动力由二挡主动齿轮B27传递至二挡从动齿轮B36,经过二挡从动齿轮B36的外花键传递至一二挡接合套 B37,再传递至一二挡花键毂B38,从而传递至二轴B310,二轴B310以二挡转动。
三四挡换挡原理:三四挡接合套B25处于中间位置,实现三四挡之间的空挡。操作三四挡拨叉B52使三四挡接合套B25向后移动,使得三四挡接合套 B25的内花键与三挡主动齿轮B27的外花键结合,动力由三四挡花键毂B26,三四挡接合套B25,三挡主动齿轮B26传递至三挡从动齿轮B35,经从而传递至二轴B310,二轴B310以三挡转动。操作三四挡拨叉B52使三四挡接合套 B25向前移动,使得三四挡接合套B25的内花键与四挡主动齿轮B24的外花键结合,动力由三四挡花键毂B26,三四挡接合套B25,四挡主动齿轮B24传递至四挡从动齿轮B34,从而传递至二轴B310,二轴B310以四挡转动。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述拨叉组件 B5还包括高低挡拨叉B51,所述一轴B21上固定有低挡主动齿轮B23,所述二轴组件B2还包括低挡从动齿轮B31和高低挡花键毂B32,所述低挡主动齿轮 B23与低挡从动齿轮B31啮合,所述低挡从动齿轮B31和高低挡花键毂B32空套在二轴B310上,所述高低挡接合套B33通过花键套装在高低挡花键毂B32 上并可沿着高低挡花键毂B32滑动,所述高低挡花键毂B32设置在所述低挡从动齿轮B31和四挡从动齿轮B34之间,所述高低挡拨叉B51可带动高低挡接合套B33沿所述高低挡花键毂B32移动并实现高低挡接合套B33与四挡从动齿轮 B34或低挡从动齿轮B31之间的啮合。
高低挡换挡原理:高低挡接合套B33处于中间位置,实现高低挡之间的空挡。操作高低挡拨叉B51使高低挡接合套B33向后移动,高低挡接合套B33 的内花键与四挡从动齿轮B34的外花键结合,由于四挡从动齿轮B34通过花键套装在二轴B310上,因此,高低挡接合套B33的内花键与四挡从动齿轮B34 的外花键结合的本质是使得高低挡花键毂B32与二轴B310结合。此时高低挡接合套B33以高速挡输出。操作高低挡拨叉B51使高低挡接合套B33向前移动,高低挡接合套B33的内花键与低挡从动齿轮B31的外花键结合,由于四挡主动齿轮B24与低挡主动齿轮B23连接为一体,低挡主动齿轮B23与低速挡齿轮 B31常啮合。其传递路线为:四挡从动齿轮B34,至四挡主动齿轮B24,至低挡主动齿轮B23,至低挡从动齿轮B31,高低挡接合套B33。此时高低挡接合套B33以低速挡输出。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5,所述左差速组件C1还包括左主动锥齿轮C17、左太阳轮轴C18,左行星轮轴和左行星架连接板,所述左分流齿轮C11、左太阳轮C12通过花键套装在左太阳轮轴C18上,所述左行星架C16上安装有2至4个均匀分布左行星轮轴,所述左行星轮轴上通过轴套空套有左行星轮C13,所述左行星轮C13通过左行星架C16和左行星架连接板C110间隙配合定位,所述左齿圈C14分别通过深沟球轴承E3支撑在左太阳轮轴C18和左行星架C16上,左主动锥齿轮C17为轴齿轮,中间通过角接触轴承E4支撑在箱体A1上另一端通过花键套装左行星架C16。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述主减速器组件D包括主结构相同的左主减速组件D1和右主减速组件D2,所述左主减速组件D1包括左输出轴D11、左前进从动锥齿轮D12、左接合套D13、左花键毂D14和左倒挡从动锥齿轮D15,所述左输出轴D11通过角接触轴承 E4设置在箱体A1上,所述左前进从动锥齿轮D12、左倒车从动锥齿轮D15通过轴套E8空套在所述左输出轴D11上,所述左前进从动锥齿轮D12、左倒车从动锥齿轮D15与左主动锥齿轮C17常啮合,所述左花键毂D14通过花键套装在左输出轴D11上,所述左接合套D13通过花键套装在左花键毂D14上可以在左花键毂D14上左右滑动。
前进挡:左接合套D13向左滑动,左接合套D13同时与左花键毂D14与左前进从动锥齿轮D12的外花键啮合,动力从左主动锥齿轮C17传递至左前进从动锥齿轮D12,然后传递至左接合套D13,至左花键毂D14,至左输出轴D11。同时右接合套D23向左滑动,右接合套D23同时与右花键毂D24与右前进从动锥齿轮D22的外花键啮合,动力从右主动锥齿轮C27传递至右前进从动锥齿轮D22,然后传递至右接合套D23,至右花键毂D24,至右输出轴D21。
倒车挡:左接合套D13向右滑动,左接合套D13同时与左花键毂D14与左倒挡从动锥齿轮D15的外花键啮合,动力从左主动锥齿轮C17传递至左倒挡从动锥齿轮D15,然后传递至左接合套D13,至左花键毂D14,至左输出轴D11。同时右接合套D23向右滑动,右接合套D23同时与右花键毂D24与右倒挡从动锥齿轮D25的外花键啮合,动力从右主动锥齿轮C27传递至右倒挡从动锥齿轮D25,然后传递至右接合套D23,至右花键毂D24,至右输出轴D21。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述左输出轴 D11一端对外输出动力,另一端通过轴套E8空套在右输出轴D21上,所述右输出轴D21的一端对外输出动力,所述左输出轴和D11和右输出轴D21之间设置右推力轴承E12,所述左输出轴和D11和右输出轴D21上设置右止推轴套 E11,所述左花键毂D14与右花键毂D24两侧设置止推轴套E11。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述输入轴组件B1包括输入轴主动齿轮B11和输入轴B12组成,所述输入轴主动齿轮B11通过花键套装在输入轴B12上,所述输入轴B12两端分别通过深沟球轴承E3支撑在箱体A1上,所述输入轴B12靠近离合器端采用端盖E1定位,端盖E1中设置有密封圈E2,输入轴B12另一端通过挡圈E6与二轴定位,所述输入轴B12一端连接在离合器从动盘花键上并通过输入轴主动齿轮B12将动力输出至一轴从动齿轮B22。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述四挡主动齿轮B24、三挡主动齿轮B27通过轴套F8空套在一轴B21上,所述低挡从动齿轮B31和高低挡花键毂B32通过滚针轴承E5空套在二轴B310上,所述四挡从动齿轮B34、三挡从动齿轮B35通过花键套装在二轴B310上,所述二挡从动齿轮B36和一挡从动齿轮B39通过轴套E8空套在二轴B310上。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述一轴组件 B2还包括动力输出连接套B211和动力输出轴B212,所述一轴B21的一端通过动力输出连接套B211连接动力输出轴B212,所述动力输出轴B212通过深沟球轴承E3安装在箱体A1上并通过法兰E12对外输出动力。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述一挡从动齿轮B39与深沟球轴承E8之间、三挡从动齿轮B35与二挡从动齿轮B36之间、四挡从动齿轮B34与高低挡花键毂B32之间、低挡齿轮B31与深沟球轴承E8 之间通过止推轴套E11定位。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述输出轴从动齿轮B42通过花键套装在输出轴B41上,所述输出轴从动齿轮B42与高低挡接合套B33上的外齿啮合,输出轴从动齿轮B42为宽齿轮,高低挡接合套B33 在空挡、高挡和低挡时都与输出轴从动齿轮B42常啮合传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履带车辆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组件、变速器组件、差速转向组件、主减速器组件和装配件,所述箱体组件、变速器组件、差速转向组件、主减速器组件通过装配件连接成整体,所述变速器组件包括输入轴组件、一轴组件、二轴组件、输出轴组件和拨叉组件,所述输出轴组件包括输出轴、输出轴从动齿轮和输出轴主动齿轮,所述拨叉组件包括三四挡拨叉和一二挡拨叉,所述输入轴组件与一轴组件动力连接,所述二轴组件分别与一轴组件和输出轴组件动力连接,所述输出轴组件通过差速转向组件与主减速器组件相连并可将动力经差速处理后传递给主减速器组件,所述一轴组件包括一轴、一轴从动齿轮、四挡主动齿轮、三四挡接合套、三四挡花键毂、三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一挡主动齿轮和HST主动锥齿轮,所述一轴从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一挡主动齿轮、三四挡花键毂和HST主动锥齿轮固定在一轴上,所述四挡主动齿轮、三挡主动齿轮空套在一轴上,所述二轴组件包括高低挡花键毂、高低挡接合套、四挡从动齿轮、三挡从动齿轮、二挡从动齿轮、一二挡接合套、一二挡花键毂、一挡从动齿轮和二轴,所述二挡从动齿轮、一挡从动齿轮空套在二轴上,所述四挡从动齿轮、三挡从动齿轮、一二挡花键毂固定在二轴上,所述三四挡花键毂设置在四挡主动齿轮和三挡主动齿轮之间,所述一二挡花键毂设置在二挡从动齿轮和一挡从动齿轮之间,所述四挡主动齿轮,三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一挡主动齿轮分别与所述四挡从动齿轮、三挡从动齿轮、二挡从动齿轮、一挡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三四挡接合套、通过花键套装在三四挡花键毂上并可以沿着三四挡花键毂滑动,所述一二挡接合套通过花键套装在一二挡花键毂上并可以沿着一二挡花键毂前后滑动,所述三四挡拨叉可带动三四挡接合套沿所述三四挡花键毂移动并实现三四挡接合套与四挡主动齿轮或三挡主动齿轮之间的啮合,所述一二挡拨叉可带动一二挡接合套沿所述一二挡花键毂移动并实现一二挡接合套与二挡从动齿轮或一挡从动齿轮的啮合,所述差速转向组件包括结构相同的左差速组件和右差速组件以及蜗杆、HST从动锥齿轮、HST变速器,所述左差速组件包括由左太阳轮、左行星轮、左行星架、左齿圈组成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以及左蜗轮、左分流齿轮,所述左蜗轮设置在所述左齿圈的外侧,所述蜗杆与所述左差速组件的左蜗轮以及右差速组件的右涡轮啮合,所述蜗杆与左蜗轮右蜗轮和组成蜗轮蜗杆组件,所述输出轴主动齿轮分别与左差速组件的左分流齿轮以及右差速组件的左分流齿轮啮合,所述HST主动锥齿轮设置在HST变速器的输入轴上,所述HST从动锥齿轮与HST主动锥齿轮常啮合,所述HST变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蜗杆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车辆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组件还包括高低挡拨叉,所述一轴上固定有低挡主动齿轮,所述二轴组件还包括低挡从动齿轮和高低挡花键毂,所述低挡主动齿轮与低挡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低挡从动齿轮和高低挡花键毂空套在二轴上,所述高低挡接合套通过花键套装在高低挡花键毂上并可沿着高低挡花键毂滑动,所述高低挡花键毂设置在所述低挡从动齿轮和四挡从动齿轮之间,所述高低挡拨叉可带动高低挡接合套沿所述高低挡花键毂移动并实现高低挡接合套与四挡从动齿轮或低挡从动齿轮之间的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履带车辆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差速组件还包括左主动锥齿轮、左太阳轮轴,左行星轮轴和左行星架连接板,所述左分流齿轮、左太阳轮通过花键套装在左太阳轮轴上,所述左行星架上安装有2至4个均匀分布左行星轮轴,所述左行星轮轴上通过轴套空套有左行星轮,所述左行星轮通过左行星架和左行星架连接板间隙配合定位,所述左齿圈分别通过深沟球轴承支撑在左太阳轮轴和左行星架上,左主动锥齿轮为轴齿轮,中间通过角接触轴承支撑在箱体上另一端通过花键套装左行星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履带车辆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减速器组件包括主结构相同的左主减速组件和右主减速组件,所述左主减速组件包括左输出轴、左前进从动锥齿轮、左接合套、左花键毂和左倒挡从动锥齿轮,所述左输出轴通过角接触轴承设置在箱体上,所述左前进从动锥齿轮、左倒车从动锥齿轮通过轴套空套在所述左输出轴上,所述左前进从动锥齿轮、左倒车从动锥齿轮与左主动锥齿轮常啮合,所述左花键毂通过花键套装在左输出轴上,所述左接合套通过花键套装在左花键毂上可以在左花键毂上左右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履带车辆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输出轴一端对外输出动力,另一端通过轴套空套在右输出轴上,所述右输出轴的一端对外输出动力,所述左输出轴和右输出轴之间设置右推力轴承,所述左输出轴和右输出轴上设置右止推轴套,所述左花键毂与右花键毂两侧设置止推轴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履带车辆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组件包括输入轴主动齿轮和输入轴组成,所述输入轴主动齿轮通过花键套装在输入轴上,所述输入轴两端分别通过深沟球轴承支撑在箱体上,所述输入轴靠近离合器端采用端盖定位,端盖中设置有密封圈,输入轴另一端通过挡圈与二轴定位,所述输入轴一端连接在离合器从动盘花键上并通过输入轴主动齿轮将动力输出至一轴从动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履带车辆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挡主动齿轮、三挡主动齿轮通过轴套空套在一轴上,低挡从动齿轮和高低挡花键毂通过滚针轴承空套在二轴上,所述四挡从动齿轮、三挡从动齿轮通过花键套装在二轴上,所述二挡从动齿轮和一挡从动齿轮通过轴套空套在二轴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履带车辆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轴组件还包括动力输出连接套和动力输出轴,所述一轴的一端通过动力输出连接套连接动力输出轴,所述动力输出轴通过深沟球轴承安装在箱体上并通过法兰对外输出动力。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履带车辆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挡从动齿轮与深沟球轴承之间、三挡从动齿轮与二挡从动齿轮之间、四挡从动齿轮与高低挡花键毂之间、低挡齿轮与深沟球轴承之间通过止推轴套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履带车辆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从动齿轮通过花键套装在输出轴上,所述输出轴从动齿轮与高低挡接合套上的外齿啮合,输出轴从动齿轮为宽齿轮,高低挡接合套在空挡、高挡和低挡时都与输出轴从动齿轮常啮合传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580569.8U CN210920001U (zh) | 2019-04-25 | 2019-04-25 | 一种履带车辆变速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580569.8U CN210920001U (zh) | 2019-04-25 | 2019-04-25 | 一种履带车辆变速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920001U true CN210920001U (zh) | 2020-07-03 |
Family
ID=71363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580569.8U Active CN210920001U (zh) | 2019-04-25 | 2019-04-25 | 一种履带车辆变速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92000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31378A (zh) * | 2019-04-25 | 2019-08-16 | 长沙桑铼特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履带车辆变速器 |
CN117432767A (zh) * | 2023-12-21 | 2024-01-23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减速器及车辆 |
-
2019
- 2019-04-25 CN CN201920580569.8U patent/CN21092000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31378A (zh) * | 2019-04-25 | 2019-08-16 | 长沙桑铼特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履带车辆变速器 |
CN117432767A (zh) * | 2023-12-21 | 2024-01-23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减速器及车辆 |
CN117432767B (zh) * | 2023-12-21 | 2024-03-29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减速器及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185417B (zh) | 一种快速换向功率分流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 | |
KR101087843B1 (ko) | 변속 전동 장치 | |
CN102182811A (zh) | 超越齿轮变速器 | |
CN207333618U (zh) | 一种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 | |
CN102785570A (zh) | 面向行走机械的多档位或极多档位液压-机械复合变速传动系统 | |
CA2075724C (en) | Vehicle transmission with central differential | |
CN210920001U (zh) | 一种履带车辆变速器 | |
KR920021356A (ko) | 농용 트랙터용 동력 변속기 | |
CN107893838B (zh) | 一种大功率车辆用多段多模式无级变速器 | |
CN210912599U (zh) | 一种履带车辆分置式比例差速转向变速器 | |
CN201376593Y (zh) | 双流差速转向机构 | |
CN201376594Y (zh) | 履带车辆液压机械综合传动装置 | |
CN110159722B (zh) | 一种履带拖拉机变速传动装备 | |
CN204647180U (zh) | 一种大功率拖拉机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 | |
CN110131366B (zh) | 一种履带式拖拉机变速传动装置及拖拉机 | |
CN210919986U (zh) | 一种履带式拖拉机变速传动装置及拖拉机 | |
CN203023427U (zh) | 一种行星差变速机构 | |
CN111271430A (zh) | 一种机械液压耦合传动无级变速箱及传动系统及拖拉机 | |
CN110159725B (zh) | 一种蜗轮差速式履带车辆传动装备 | |
CN110104062B (zh) | 一种履带车辆分置式比例差速转向变速器 | |
CN110131378A (zh) | 一种履带车辆变速器 | |
CN211852715U (zh) | 整体式双hst行星差速转向变速箱 | |
CN203309051U (zh) | 一种液压机械复合传动机构 | |
CN114087332A (zh) | 一种中小马力轮式拖拉机的液压无级变速传动机构 | |
CN212004121U (zh) | 一种履带车辆变速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