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98897U - 一种浪涌电流脉冲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浪涌电流脉冲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898897U CN210898897U CN201920589945.XU CN201920589945U CN210898897U CN 210898897 U CN210898897 U CN 210898897U CN 201920589945 U CN201920589945 U CN 201920589945U CN 210898897 U CN210898897 U CN 21089889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 control circuit
- current pulse
- primary coil
- utilization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1 transform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浪涌电流脉冲利用装置,其包括驱动控制电路,驱动控制电路分别与电源和输出调整电路电连接;驱动控制电路包括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与至少一组初级线圈电连接;反馈控制电路为充电电路。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浪涌电流无法充分利用的问题,具有节省成本,结构简单,效果显著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转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浪涌电流脉冲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浪涌电流是电源接通中,流入电源设备的峰值电流。由于输入滤波电容迅速充电,所以该峰值电流远远大于稳态输入电流。虽然浪涌电流目前还不能很好的被利用,但是对其安全合理利用方法的开发已经开始。
现有技术中,变压器或电机等结构的初级线圈在接入交流电源时,通过铁芯产生交变磁通,触发次级线圈生成磁感电流;由于初级线圈电流变化产生的浪涌被视为无效或无价值,使得电路设计中,要么是让浪涌能量无法生成,要么就是让浪涌能量干脆被浪费掉,无法真正利用由于电流变化产生的浪涌能量,进而使得能源利用效率偏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浪涌电流无法充分利用的问题的浪涌电流脉冲利用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提供了一种浪涌电流脉冲利用装置,其包括驱动控制电路,驱动控制电路分别与反馈控制电路、电源和输出调整电路电连接;驱动控制电路包括驱动电路,驱动电路与至少一组初级线圈电连接;初级线圈的两端分别通过导线与输出调整电路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电源通过驱动电路与至少一个电容电连接,电容的两端分别通过导线与输出调整电路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反馈控制电路为充电电路。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初级线圈上套设有至少一组次级线圈,次级线圈与输出调整电路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输出调整电路为整流电路。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输出调整电路为变压电路。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初级线圈与铁芯套接,铁芯上套设有至少一组次级线圈,次级线圈与输出调整电路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铁芯为非封闭式柱状结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均套设于铁芯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反馈控制电路通过驱动控制电路与电源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充电电路包含与驱动电路连接的三极管,三极管的一端与驱动电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浪涌电流脉冲利用装置的主要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在驱动控制电路上的初级线圈上设置输出调整电路,相对于现有脉冲变压器或电机等装置,实现了对浪涌电流的真正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在通电的情况下,当电源的电流通过驱动电路从初级线圈上端流过后,从初级线圈下端流回驱动电路;当电源的电流发生改变后,初级线圈由于电流变化产生浪涌电流,浪涌电流从初级线圈下端流出,并从初级线圈上端流回,形成通路。
从输出调整电路中通过整流后的部分浪涌电流,可通过充电电路回到电源,从而最大限度充分利用浪涌电流产生的能量;随着电源的周期性供电,保证了浪涌电流的稳定产生,最终实现了稳定的浪涌电流输出。
也可通过充电电路从外部能源接收能量,从而确保电源通过驱动电路工作时,在间歇断电的时候,电源能够补充能量以持续工作,而无需单独把电源卸下进行充电。
由于初级线圈上的电流变化,造成磁场变化,使次级线圈受激发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从次级线圈一端对外输出,并从另一端流回。
通过设置多个初级线圈,并通过驱动电路调节初级线圈的工作顺序,方便调整初级线圈对应的电压,满足不同电压等级的需要,有效提高了装置的能量利用效率。
通过设置若干组次级线圈,以与初级线圈配合,从而能够不断输出各个电压等级的感应电动势,进一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浪涌电流脉冲利用装置的逻辑示意图。
图2为浪涌电流脉冲利用装置的电路图。
图3为驱动电路与电容连接的电路图。
图4为铁芯为封闭式铁圈时的电路图。
图5为实施例3的电路图。
图6为实施例4的电路图。
图7为实施例5的电路图。
图8为输出调整电路的电路图。
图9为输出调整电路通过反馈控制电路与电源连接的电路图。
其中,1、初级线圈,11、第一初级线圈,12、第二初级线圈,2、次级线圈,21、第一次级线圈,22、第二次级线圈,3、铁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其为浪涌电流脉冲利用装置的逻辑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浪涌电流脉冲利用装置包括驱动控制电路,驱动控制电路分别与电源和输出调整电路电连接;驱动控制电路包括驱动电路,驱动电路与至少一组初级线圈1电连接;初级线圈1的两端分别通过导线与输出调整电路连接;反馈控制电路为充电电路,如图2所示。
可选的,输出调整电路为整流电路。如图8所示,输出调整电路由若干二极管构成,通过二极管将初级线圈1中流出的浪涌电流的方向调整为固定方向,从而保证浪涌电流输出的安全性。
可选的,输出调整电路为变压电路,初级线圈1中流出的浪涌电流流入变压电路通过变压电路对外输出。
可选的,充电电路与外部电源连接。通过设置充电电路,可以确保电源通过驱动电路工作时,在间歇断电的时候,可以从外部能源接收能量,使得电源可以持续工作,而无需单独把电源卸下进行充电。
可选的,如图9所示,输出调整电路通过反馈控制电路与电源电连接,从输出调整电路中通过整流后的部分浪涌电流,可通过充电电路回到电源,从而最大限度充分利用浪涌电流产生的能量;随着电源的周期性供电,保证了浪涌电流的稳定产生,最终实现了稳定的浪涌电流输出。
可选的,初级线圈1与铁芯3套接,如图4所示,铁芯3上套设有至少一组次级线圈2,次级线圈2与输出调整电路连接。通过设置若干组次级线圈2,以与初级线圈1配合,从而能够不断输出感应电动势,进一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下面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说明:
在通电的情况下,当电源的电流通过驱动电路从初级线圈1上端流过后,从初级线圈1下端的导线回流到驱动电路;当电源的电流发生改变后,初级线圈1由于电流变化产生浪涌电流,浪涌电流从初级线圈1下端的导线通过输出调整电路流出,然后从输出调整电路回流到初级线圈1上端的导线,形成通路。由于脉冲电流的变化的周期性,多组初级线圈1先后产生浪涌电流,并先后通过输出调整电路对外输出做功。
由于初级线圈1上的电流变化,造成磁场变化,使次级线圈2在交变磁通作用下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从次级线圈2下端对外输出,并从上端流回。由于多组初级线圈1先后产生浪涌电流,多组次级线圈2也对应先后产生感应电动势;随着电源的周期性供电,保证了浪涌电流的稳定产生,最终实现了稳定的浪涌电流输出。
在间歇断电的时候,电源通过充电电路从外部电源接收能量,使得电源可以持续工作,而无需单独把电源卸下进行充电。
下面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说明: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源通过驱动电路与至少一个电容或电感电连接,电容或电感的两端分别通过导线与输出调整电路连接。
可选的,输出调整电路为变压电路,电容与变压电路电连接,通过电容产生的浪涌电流进行变压后输出,以保证输出浪涌电流的可用性。
通过设置电容,并在电容上设置输出调整电路,从而提高本装置的能源利用效率。
下面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说明:
其余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铁芯3为封闭式铁圈,初级线圈1和次级线圈2分别与套设于铁芯3的两侧。
具体地,如图4所示,初级线圈1包括第一初级线圈11和第二初级线圈12,次级线圈2包括第一次级线圈21和第二次级线圈22,第一初级线圈11、第二初级线圈12、第一次级线圈21和第二次级线圈22分别位于封闭式铁圈的两侧,并分别通过输出调整电路对外输出。
通过设置多个初级线圈1,并通过驱动电路调节初级线圈1的工作顺序,方便调整初级线圈1对应的电压,满足不同电压等级的需要,有效提高了装置的能量利用效率。
下面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说明:
其余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铁芯3为非封闭式柱状结构,如图5所示,初级线圈1和次级线圈2均套设于铁芯3上。由此,能够节省空间,提供空间利用率。
下面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说明:
其余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如图6所示,未设置铁芯3,直接在初级线圈1上套设有至少一组次级线圈2,初级线圈1和次级线圈2分别与输出调整电路连接。由此,能够进一步节省空间,提供空间利用率。
下面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说明:
其余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如图7所示,充电电路包含与驱动电路连接的三极管,三极管的一端与驱动电路连接。通过将充电电路设置为包含与驱动电路连接的三极管,有效保证了对电源充放电的可靠性。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清楚,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Claims (10)
1.一种浪涌电流脉冲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控制电路,驱动控制电路分别与反馈控制电路、电源和输出调整电路电连接;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包括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与至少一组初级线圈电连接;初级线圈的两端分别通过导线与输出调整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浪涌电流脉冲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与至少一个电容电连接,所述电容的两端分别通过导线与输出调整电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浪涌电流脉冲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控制电路为充电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浪涌电流脉冲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线圈上套设有至少一组次级线圈,所述次级线圈与输出调整电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浪涌电流脉冲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调整电路为整流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浪涌电流脉冲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调整电路为变压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浪涌电流脉冲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线圈与铁芯套接,所述铁芯上套设有至少一组次级线圈,所述次级线圈与输出调整电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浪涌电流脉冲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为非封闭式柱状结构,所述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均套设于铁芯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浪涌电流脉冲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控制电路通过驱动控制电路与电源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浪涌电流脉冲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包含与驱动电路连接的三极管,三极管的一端与驱动电路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589945.XU CN210898897U (zh) | 2019-04-26 | 2019-04-26 | 一种浪涌电流脉冲利用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589945.XU CN210898897U (zh) | 2019-04-26 | 2019-04-26 | 一种浪涌电流脉冲利用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898897U true CN210898897U (zh) | 2020-06-30 |
Family
ID=71311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589945.XU Active CN210898897U (zh) | 2019-04-26 | 2019-04-26 | 一种浪涌电流脉冲利用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898897U (zh) |
-
2019
- 2019-04-26 CN CN201920589945.XU patent/CN21089889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106623B2 (en) | Conservation of electrical energy and electro-magnetic power in battery charger with AC drive | |
JP5735137B2 (ja) | 交流電機電気自動車用誘導子の電力回収装置 | |
CN103872787B (zh) | 一种新型的高压侧感应取电电源装置 | |
CN104796015B (zh) | 用于对同步整流器驱动电路供电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5846532A (zh) | 不间断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5375435A (zh) | 基于三相电流感应取电和跳闸的自供电保护装置及系统 | |
US9099947B2 (en) | Device for recovering electric energy in DC motor-driven electric vehicle | |
CN104358650A (zh) | 柴油机启动与蓄电池充电一体化装置及内燃机车 | |
CN204733105U (zh) | 一种直流发电机组 | |
CN202602532U (zh) | 用于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辅助电源装置 | |
KR101261357B1 (ko) | 온라인 전기자동차용 급전 인버터의 동작 제어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 |
CN210898897U (zh) | 一种浪涌电流脉冲利用装置 | |
CN105356545A (zh) | 一种用电安全采集模块供电装置 | |
CN209880379U (zh) | 一种浪涌式脉冲变压器 | |
CN103618530B (zh) | 功率半导体开关驱动电路的自供电电路及方法 | |
CN106787766B (zh) | 反激电路及电子装置 | |
CN110601323B (zh) | 充电装置及驱动电源产生电路 | |
CN207977858U (zh) | 一种直流发电机 | |
CN213125885U (zh) | 用于交流功率控制的集成驱动电路及无级调速控制电路 | |
CN112350594B (zh) | 开关电路、供电设备和电器设备 | |
CN208782738U (zh) | 一种基于磁开关控制的分布式电源装置、充电桩、充电器、保护电路装置 | |
CN209313721U (zh) | 一种开关电源的启动电路及电子设备 | |
CN208895357U (zh) | 一种发电焊机的起弧电路 | |
Sagar et al. |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 robust high-density single-phase isolated buck converter system for regulated power supply | |
CN212085871U (zh) | 电磁发电电路及发电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