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91830U - 集成灶 - Google Patents
集成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891830U CN210891830U CN201921556146.9U CN201921556146U CN210891830U CN 210891830 U CN210891830 U CN 210891830U CN 201921556146 U CN201921556146 U CN 201921556146U CN 210891830 U CN210891830 U CN 2108918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module
- heating plate
- inlet pipe
-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公开了一种集成灶,所述集成灶(100)包括蒸箱模块(1),所述蒸箱模块(1)包括:蒸箱外壳(11),限定出蒸食容腔(11a);加热盘组件(12),包括用于朝向所述蒸食容腔(11a)内产生蒸汽的蒸发腔(12a)以及连通所述蒸发腔(12a)的加热盘液体接口(12b),所述加热盘液体接口(12b)用于将所述蒸发腔(12a)内的积液外排。在本实用新型中,在采用集成灶中的蒸箱模块进行蒸汽加热烹饪后,残留在加热盘组件的蒸发腔中的积液能够通过加热盘液体接口自动外排,可节省人工清除积液的步骤,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集成灶。
背景技术
目前设有蒸箱模块的集成灶由于集成度较高而逐渐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其中一些蒸箱模块设有加热盘组件,该加热盘组件能够将水加热成蒸汽,以在相对密闭的蒸食容腔内对食物进行加热烹饪。但在烹饪结束后,加热盘组件内常有积水残留,现多利用海绵或吸水球等辅助工具进行人工清除积水,但人工方式较为耗时费力,给用户清洁带来一定的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灶,能够将加热盘组件内的积液自动排出以节省人力,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灶,该集成灶包括蒸箱模块,蒸箱模块包括:
蒸箱外壳,限定出蒸食容腔;
加热盘组件,包括用于朝向蒸食容腔内产生蒸汽的蒸发腔以及连通蒸发腔的加热盘液体接口,加热盘液体接口用于将蒸发腔内的积液外排。
可选地,蒸箱模块还包括连接至加热盘液体接口的排液管。
可选地,排液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加热盘液体接口和下水管道;或者,集成灶还包括集液容器,排液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加热盘液体接口和集液容器。
可选地,加热盘液体接口设置在蒸发腔的腔体底壁,排液管中设有管路开关阀。
可选地,蒸箱模块还包括连接至加热盘液体接口的进液管和从进液管旁支伸出的旁支排液管,旁支排液管中设有抽液泵。
可选地,蒸箱模块还包括进液管和储液盒,进液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蒸发腔和储液盒。
可选地,蒸箱模块还包括进液管,进液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蒸发腔和外部进液管道。
可选地,蒸箱模块还包括连接至蒸发腔的进液管,进液管中设有单向阀和供液泵。
可选地,蒸箱外壳的底壁贯穿设置有加热盘安装口,加热盘组件安装在加热盘安装口中且蒸发腔与蒸食容腔连通。
可选地,集成灶还包括吸油烟机模块和燃气灶模块,吸油烟机模块、燃气灶模块和蒸箱模块由上而下依次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灶中的蒸箱模块进行蒸汽加热烹饪后,残留在加热盘组件的蒸发腔中的积液能够通过加热盘液体接口自动外排,从而节省人工清除积液的步骤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集成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集成灶的蒸箱模块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集成灶的蒸箱模块的另一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集成灶的蒸箱模块的另一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集成灶
1 蒸箱模块 2 燃气灶模块
3 吸油烟机模块 4 集液容器
11 蒸箱外壳 12 加热盘组件
13 排液管 14 管路开关阀
15 旁支排液管 16 抽液泵
17 进液管 18 储液盒
19 单向阀 110 供液泵
11a 蒸食容腔 12a 蒸发腔
12b 加热盘液体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灶。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集成灶100,该集成灶100包括蒸箱模块1,该蒸箱模块1包括蒸箱外壳11和加热盘组件12。其中,蒸箱外壳11限定出用于容置食物的蒸食容腔11a,加热盘组件12可设置在蒸食容腔11a内或蒸箱外壳11的底壁上,且加热盘组件12包括蒸发腔12a和加热盘液体接口12b。在加热盘组件12的加热作用下,蒸发腔12a中的液体能够被加热成高温蒸汽以对蒸食容腔11a中的食物进行蒸汽加热,在烹饪完成后,残留在蒸发腔12a中的积液能够通过与蒸发腔12a连通的加热盘液体接口12b自动外排。
由此可见,在采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集成灶100中的蒸箱模块1进行烹饪后,蒸发腔12a中残留的积液能够通过加热盘液体接口12b自动外排,因此能够省去人工清除积液的步骤,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3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可在蒸箱模块1中设置排液管13,该排液管13连接至加热盘液体接口12b以将蒸发腔12a中残留的积液引流外排,即实现对残留积液的定向引流外排。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省去排液管13,在此结构下,残留在蒸发腔12a中的积液可通过加热盘液体接口滴落至相应设置的采液容器中。
具体地,可将排液管13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加热盘液体接口12b和下水管道,即蒸发腔12a中的残留积液可依次通过加热盘液体接口12b和排液管13直接外排至下水管道中。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排液管13与下水管道之间既可直接连接,也可通过其他连接管路间接连接,在间接连接结构下,集成灶100的安装位置不会受到管路长度的约束,因此安装灵活性更好。
或者,也可在集成灶100中设置集液容器4,并将排液管13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加热盘液体接口12b和集液容器4,即蒸发腔12a中的残留积液可依次通过加热盘液体接口12b和排液管13外排至集液容器4中,而非直接外排至下水管道。由于没有与下水管道的连接约束,本实施例中的集成灶100的安装灵活性更好。例如,可将集成灶100的吸油烟机模块3中的油盒作为集液容器4,即吸油烟机模块3收集的油污和蒸发腔12a中的残留积液均外排至油盒中。或者,也可设置单独的集液容器4以专门用于收集蒸发腔12a中的残留积液。
在一种实施例中,可将加热盘液体接口12b设置在蒸发腔12a的腔体底壁,并在排液管13中设置管路开关阀14。在蒸箱模块1的烹饪过程中,管路开关阀14保持关闭以防止蒸发腔12a中的液体外排,从而使蒸发腔12a中的液体能够在加热作用下形成为高温蒸汽以对食物加热,即保证蒸箱模块1能够正常烹饪。在烹饪完成后,管路开关阀14切换至打开状态,蒸发腔12a中的残留积液能够集中流向位于腔体底壁的加热盘液体接口12b,继而通过排液管13外排,以实现对残留积液的自动清除。
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可将加热盘液体接口12b设置在蒸发腔12a的腔体周壁,但此时还需要在排液管13中设置抽液泵,否则无法有效保证蒸发腔12a中的残留积液外排。
如图4所示,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蒸箱模块1还包括连接至加热盘液体接口12b的进液管17,即蒸发腔12a中的液体是依次通过进液管17和加热盘液体接口12b流入的。此外,蒸箱模块1还包括从进液管17旁支伸出的旁支排液管15,且旁支排液管15中设有抽液泵16。如此,在蒸箱模块1的烹饪过程中,抽液泵16停止运作,液体能够通过进液管17和加热盘液体接口12b流入蒸发腔12a中。在烹饪完成后,抽液泵16开始运作,从而将蒸发腔12a中的残留积液经由加热盘液体接口12b和进液管17抽取至旁支排液管15,继而将积液外排。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中的加热盘液体接口12b既为进液口也为排液口。
在一种实施例中,蒸箱模块1包括进液管17和储液盒18,此时进液管17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蒸发腔12a和储液盒18,从而将储液盒18中的液体引入蒸发腔12a中。通过向储液盒18中适时补充液体,可保证蒸箱模块1在烹饪过程中产生足够的蒸汽以对食物加热。
或者,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蒸箱模块1包括进液管17,该进液管17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蒸发腔12a和外部进液管道,该外部进液管道可以是自来水管等设置在集成灶100外的管道。在此结构下,无须对蒸箱模块1进行人工补水,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防止进液管17中的液体回流,可在进液管17中设置单向阀19,且为了保证管路中的稳定供液,可在进液管17中设置供液泵110。通过设置单向阀19和供液泵110,可有效保证蒸箱模块1的可靠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可在蒸箱外壳11的底壁贯穿设置加热盘安装口,并将加热盘组件12安装在加热盘安装口中,在此结构下,蒸发腔12a与蒸食容腔11a连通。当然,也可将加热盘组件12设置在蒸食容腔11a内。
此外,集成灶100还可包括吸油烟机模块3和燃气灶模块2,且可将吸油烟机模块3、燃气灶模块2和蒸箱模块1由上而下依次设置。当然,集成灶100还可包括储物柜模块、消毒柜模块、洗碗机模块或烤箱模块等其他功能模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灶(100)包括蒸箱模块(1),所述蒸箱模块(1)包括:
蒸箱外壳(11),限定出蒸食容腔(11a);
加热盘组件(12),包括用于朝向所述蒸食容腔(11a)内产生蒸汽的蒸发腔(12a)以及连通所述蒸发腔(12a)的加热盘液体接口(12b),所述加热盘液体接口(12b)用于将所述蒸发腔(12a)内的积液外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箱模块(1)还包括连接至所述加热盘液体接口(12b)的排液管(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13)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加热盘液体接口(12b)和下水管道;或者,所述集成灶(100)还包括集液容器(4),所述排液管(13)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加热盘液体接口(12b)和所述集液容器(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盘液体接口(12b)设置在所述蒸发腔(12a)的腔体底壁,所述排液管(13)中设有管路开关阀(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箱模块(1)还包括连接至所述加热盘液体接口(12b)的进液管(17)和从所述进液管(17)旁支伸出的旁支排液管(15),所述旁支排液管(15)中设有抽液泵(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箱模块(1)还包括进液管(17)和储液盒(18),所述进液管(17)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蒸发腔(12a)和所述储液盒(1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箱模块(1)还包括进液管(17),所述进液管(17)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蒸发腔(12a)和外部进液管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箱模块(1)还包括连接至所述蒸发腔(12a)的进液管(17),所述进液管(17)中设有单向阀(19)和供液泵(11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箱外壳(11)的底壁贯穿设置有加热盘安装口,所述加热盘组件(12)安装在所述加热盘安装口中且所述蒸发腔(12a)与所述蒸食容腔(11a)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灶(100)还包括吸油烟机模块(3)和燃气灶模块(2),所述吸油烟机模块(3)、所述燃气灶模块(2)和所述蒸箱模块(1)由上而下依次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56146.9U CN210891830U (zh) | 2019-09-18 | 2019-09-18 | 集成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56146.9U CN210891830U (zh) | 2019-09-18 | 2019-09-18 | 集成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891830U true CN210891830U (zh) | 2020-06-30 |
Family
ID=71322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556146.9U Active CN210891830U (zh) | 2019-09-18 | 2019-09-18 | 集成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891830U (zh) |
-
2019
- 2019-09-18 CN CN201921556146.9U patent/CN21089183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449797B1 (en) | Controlling method for a dishwasher | |
CN104799683B (zh) | 电蒸炉 | |
CN111295122A (zh) | 泵和包括该泵的洗碗机 | |
CN105768857A (zh) | 蒸汽烹饪装置 | |
CN210891830U (zh) | 集成灶 | |
KR20190024483A (ko) | 식기세척기 | |
CN212390437U (zh) | 一种配气式集成灶 | |
CN216557265U (zh) | 一种集成烹饪器具 | |
CN112006553B (zh) | 一种蒸烤一体机 | |
CN216317245U (zh) | 集成灶 | |
CN216346500U (zh) | 集成灶 | |
CN210891827U (zh) | 集成灶 | |
CN216346445U (zh) | 集成灶 | |
CN216317246U (zh) | 集成灶 | |
CN210891828U (zh) | 集成灶 | |
CN210891829U (zh) | 集成灶 | |
CN115606990A (zh) | 一种电热锅的烹饪控制方法 | |
CN209733477U (zh) | 一种蒸烤组合机 | |
CN208491999U (zh) | 带蒸箱的水槽洗碗机 | |
CN111295121B (zh) | 清洗泵和包括该清洗泵的洗碗机 | |
CN216346499U (zh) | 集成灶 | |
CN216790258U (zh) | 一种集成灶 | |
CN218119815U (zh) | 一种带有洗碗机的集成灶 | |
CN219243553U (zh) | 用于家用电器的过热蒸汽产生装置 | |
CN219479819U (zh) | 一种液体加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11 Address after: 241000 west side of 3 / F, No.5 office building, new energy and new materials gathering area, Fuzhou Road, Jiangbei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u Midea intelligent kitchen electricity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0 Gangqian Road, industrial park,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