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89447U - 离心风机叶轮及通风机 - Google Patents
离心风机叶轮及通风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889447U CN210889447U CN201921846769.XU CN201921846769U CN210889447U CN 210889447 U CN210889447 U CN 210889447U CN 201921846769 U CN201921846769 U CN 201921846769U CN 210889447 U CN210889447 U CN 21088944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centrifugal fan
- blade
- impeller
- fan impe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心风机叶轮及通风机,离心风机叶轮呈圆筒状,包括轮盘以及设置在轮盘端面边缘的叶片,叶片远离轮盘的端部环设挡风结构,挡风结构包括朝向轮盘设置的第一阻挡板,且第一阻挡板和叶片之间的夹角在90度之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心风机叶轮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叶片的端部新增了挡风结构,挡风结构包括第一阻挡板,将第一阻挡板与连接处倾斜设置,使得气体从叶轮的周面排出的路径宽度变窄,气体被叶片排出后经第一阻挡板的导流作用阻止气体向叶轮的端部扩散。因此,极大地减小了从叶轮排出后再次回流的气体,极大地提高了叶轮转动的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风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离心风机叶轮及通风机。
背景技术
离心通风机是一种常见的通风设备,离心通风机的工作原理在于,叶轮沿着其轴线转动从轴向吸入空气并从径向排出,叶轮在转动的过程中内部形成负压,外界空气便从叶轮的轴向源源不断地吸入空气。
离心通风机还包括蜗壳,由于叶轮之外的部分均为高压区,蜗壳笼罩着叶轮,因此,从叶轮径向排出的空气又容易从叶轮的轴向形成二次回流,影响离心通风机的性能,因此,从离心通风机的性能角度考虑,需要将叶轮轴向和蜗壳之间的间隙减小。然而,若叶轮轴向和蜗壳之间的间隙过小,又容易影响叶轮和蜗壳之间的拆装,容易造成叶轮与蜗壳内的导流圈发生碰磨,造成干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风机叶轮及通风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从叶轮流出的气体发生二次回流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离心风机叶轮,呈圆筒状,包括轮盘以及设置在所述轮盘端面边缘的叶片,所述叶片远离所述轮盘的端部环设挡风结构,所述挡风结构包括朝向所述轮盘设置的第一阻挡板,且所述第一阻挡板和所述叶片之间的夹角在90度之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阻挡板和所述叶片相互垂直,所述第一阻挡板上还设置有附加阻挡板,所述附加阻挡板和所述第一阻挡板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挡风结构还包括用于阻挡从所述叶片流出的气体向叶片端部回流的第二阻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阻挡板背向所述轮盘设置,且所述第二阻挡板和所述叶片之间的夹角范围超过90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阻挡板和所述第二阻挡板板之间的夹角在90度之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阻挡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阻挡板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阻挡板和/或所述第二阻挡板的厚度沿着靠近二者连接处的方向连续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阻挡板和所述第二阻挡板的连接处平滑过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机,包括蜗壳,还包括上述离心风机叶轮,所述离心风机叶轮设置在所述蜗壳内。
进一步地,所述蜗壳内朝向所述叶片的端部还设置有导流圈,所述第二阻挡板和所述导流圈之间有间隙,且所述间隙在所述叶片的长度方向上不超过10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心风机叶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叶片的端部新增了挡风结构,挡风结构包括第一阻挡板,将第一阻挡板与连接处倾斜设置,使得气体从叶轮的周面排出的路径宽度变窄,气体被叶片排出后经第一阻挡板的导流作用阻止气体向叶轮的端部扩散。因此,极大地减小了从叶轮排出后再次回流的气体,极大地提高了叶轮转动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机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机叶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机叶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风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
1、轮盘;2、叶片;
3、挡风结构;31、第一阻挡板;32、第二阻挡板;
4、蜗壳;5、导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机叶轮进行说明。所述离心风机叶轮,包括轮盘1和叶片2,通常,叶片2安装在轮盘1端面边缘的位置。因此,轮盘1和叶片2组装在一起后形成圆筒状。叶片2的端部设置有挡风结构3,用来解决下文出现的问题。挡风结构3包括第一阻挡板31,第一阻挡板31沿着叶片2的端部设置从而形成环状。第一阻挡板31朝向轮盘1设置,第一阻挡板31和叶片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者直角。传统离心风机叶轮的工作原理是,以下简称叶轮,叶轮沿着轮盘1的轴线转动,叶片2随着叶轮转动使得叶轮的内部形成负压,气体从叶轮的两个端面,也就是从叶片2的端面进入到叶轮的内部,再通过叶片2的作用从叶轮的周面排出。因此,叶轮的内外便形成了高压区和低压区,从而出现了部分从叶轮内部流出的气体从叶片2的端面再次回流到叶轮内部的现象,导致叶轮的工作效率下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心风机叶轮,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叶片2的端部新增了挡风结构3,挡风结构3包括第一阻挡板31,将第一阻挡板31与连接处倾斜设置,使得气体从叶轮的周面排出的路径宽度变窄,气体被叶片2排出后经第一阻挡板31的导流作用阻止气体向叶轮的端部扩散。因此,极大地减小了从叶轮排出后再次回流的气体,极大地提高了叶轮转动的效率。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心风机叶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阻挡板31和叶片2相互垂直设置,第一阻挡板31上增设附加阻挡板,通过将附加阻挡板和第一阻挡板31倾斜设置来代替上文提到第一阻挡板31。具体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设置,一、将附加阻挡板朝向轮盘1的方向设置,那么气体在从叶轮中流出后先被第一阻挡板31限制流向,再被附加阻挡板进行第二次限制流向,使得气体流出路径的宽度变窄,起到和上文提到的倾斜设置的第一阻挡板31的作用相同。二、还可以将附加阻挡板朝着远离轮盘1的方向设置,那么气体在从叶轮中流出后先被第一阻挡板31限制流向,再被附加阻挡板进行流向的导向,使得刚从叶轮内流出的气体尽快远离叶轮。上述两种方式都可以实现降低回流的作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或者设计成其他可以替代的结构。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心风机叶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挡风结构3还包括第二阻挡板32,第二阻挡板32连接第一阻挡板31,第一阻挡板31在对从叶轮流出的气体进行第一次阻挡后,仍可能有少量的气体可能会回流到叶轮内,第二阻挡板32起到了第二层屏障的作用,对可能产生回流的气体进行第二次阻挡,进一步提高了对产生回流的抑制作用,提高了叶轮转动的效率。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心风机叶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阻挡板32背向轮盘1设置,第二阻挡板32和叶片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二阻挡板32在沿着叶片2长度方向的投影长度小于第二阻挡板32实际的长度,降低在安装叶轮时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或者摩擦的可能。提高了安装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心风机叶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阻挡板31和第二阻挡板3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使得第一阻挡板31和第二阻挡板32之间的角度间隔不至于过大,在第一阻挡板31对从叶轮内流出的气体进行第一次阻挡后,第二阻挡板32可以迅速对逸出的气体进行第二次阻挡,进一步提升了阻挡的效果。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心风机叶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阻挡板32的长度大于第一阻挡板31的长度,以进一步提高对逸出气体的阻挡效果。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心风机叶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阻挡板31或第二阻挡板32靠近连接处的厚度相对于远离连接处的厚度更大,而且第一阻挡板31或第二阻挡板32的厚度均匀变化,符合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对零部件的设计要求。第一阻挡板31、第二阻挡板32还起到了对叶片2设置的加强作用。使得叶轮的连接更加牢固、稳定。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心风机叶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阻挡板31和第二阻挡板32的连接处平滑过渡,一方面,使得第一阻挡板31或者第二阻挡板32在受到外力的时候具有更好的抗剪应力的作用,另一方面,防止用户在接触到第一阻挡板31和第二阻挡板32时可能发生被划伤的现象,符合人体工学和人性化设计。
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通风机,所述通风机包括蜗壳4,还包括上文提到的离心风机叶轮,以下简称叶轮,叶轮设置在蜗壳4内。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风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蜗壳4上还设置有导流圈5,导流圈5用于将外界气体导入叶轮的内部。第二阻挡板32和导流圈5之间有间隙,上文提到的第二阻挡板32的设置,也是为了防止第二阻挡板32和导流圈5在拆装时发生干涉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的加工中,第二阻挡板32和导流圈5在沿着叶片2长度方向上的间隙为10mm,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实际的间隙大小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离心风机叶轮,呈圆筒状,包括轮盘以及设置在所述轮盘端面边缘的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远离所述轮盘的端部环设挡风结构,所述挡风结构包括朝向所述轮盘设置的第一阻挡板,且所述第一阻挡板和所述叶片之间的夹角在90度之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板和所述叶片相互垂直,所述第一阻挡板上还设置有附加阻挡板,所述附加阻挡板和所述第一阻挡板倾斜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结构还包括用于阻挡从所述叶片流出的气体向叶片端部回流的第二阻挡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风机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挡板背向所述轮盘设置,且所述第二阻挡板和所述叶片之间的夹角范围超过90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风机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板和所述第二阻挡板板之间的夹角在90度之内。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风机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挡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阻挡板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风机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板和/或所述第二阻挡板的厚度沿着靠近二者连接处的方向连续增大。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风机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板和所述第二阻挡板的连接处平滑过度。
9.通风机,包括蜗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机叶轮,所述离心风机叶轮设置在所述蜗壳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内朝向所述叶片的端部还设置有导流圈,第二阻挡板和所述导流圈之间有间隙,且所述间隙在所述叶片的长度方向上不超过10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46769.XU CN210889447U (zh) | 2019-10-30 | 2019-10-30 | 离心风机叶轮及通风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46769.XU CN210889447U (zh) | 2019-10-30 | 2019-10-30 | 离心风机叶轮及通风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889447U true CN210889447U (zh) | 2020-06-30 |
Family
ID=71336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846769.XU Active CN210889447U (zh) | 2019-10-30 | 2019-10-30 | 离心风机叶轮及通风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889447U (zh) |
-
2019
- 2019-10-30 CN CN201921846769.XU patent/CN21088944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10388839A1 (en) | Counter-rotating fan | |
CN103998790B (zh) | 离心式压缩机 | |
CN106593952B (zh) | 轴流风叶及具有其的风机、空调室外机 | |
CN107965471B (zh) | 一种集流器及应用有该集流器的离心风机 | |
JP2009133267A (ja) | 圧縮機のインペラ | |
CN111322272A (zh) | 压气机前窄后宽式缝式处理机匣装置 | |
CN210889447U (zh) | 离心风机叶轮及通风机 | |
CN106837877B (zh) | 具有回流引导结构的压缩机机匣及其回流引导方法 | |
US12305523B2 (en) | Flow control structures for enhanced performance and turbomachine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 |
CN212130883U (zh) | 压气机前窄后宽式缝式处理机匣装置 | |
CN110671366B (zh) | 导流圈、风机及具有风机的装置 | |
CN113883099A (zh) | 一种高效导风结构及其风机 | |
CN216111341U (zh) | 蜗壳风机及油烟机 | |
CN110425157B (zh) | 一种高效型混气离心风机 | |
CN214661053U (zh) | 导流式轴流风轮及具有其的轴流风机 | |
CN213953981U (zh) | 一体式离心风扇 | |
CN210717831U (zh) | 用于空调器的蜗舌及空调器 | |
JP2008202415A (ja) | 遠心圧縮機 | |
CN204692185U (zh) | 一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的高效离心鼓风机 | |
CN209743232U (zh) | 一种改进的窄流道离心泵叶轮 | |
CN203717454U (zh) | 一种风机v型导流槽扩压器 | |
CN220505410U (zh) | 一种风机及应用有该风机的清洁装置 | |
CN113217416B (zh) | 离心风机 | |
CN207349175U (zh) | 一种新型轴流风机用防喘振装置 | |
CN223062702U (zh) | 一种高速离心风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