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88457U - 上锁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上锁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888457U CN210888457U CN201921642510.3U CN201921642510U CN210888457U CN 210888457 U CN210888457 U CN 210888457U CN 201921642510 U CN201921642510 U CN 201921642510U CN 210888457 U CN210888457 U CN 21088845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ock
- locking
- base
- locked
- stopp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锁机构锁领域,公开了一种上锁机构,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上锁驱动组件、上锁连动组件和卡紧组件,所述卡紧组件中的卡紧块的中部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上部与待上锁停止器卡紧或分离,底部位于上锁连动组件中的拨动销下部或上部;所述上锁连动组件中的拨动杆的一端与所述上锁驱动组件中的主动块衔接;所述主动块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绕所述基座转动,以驱动所述上锁连动组件连动,将所述卡紧块与所述待上锁停止器卡紧。本上锁机构能够有效避免锁紧后的车门在颠簸运行中自动打开,锁紧后的车门密闭性良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塞拉门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锁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公交车门、地铁门或高铁门通常使用塞拉门,塞拉门封闭性良好,占用空间少,使得整体车型美观大方,塞拉门的门锁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塞拉门的安全性和封闭性,为了提高塞拉门的安全性,领域内的研究人员主要将研究的对象放在塞拉门锁的结构上。
目前使用的塞拉门锁结构通常是在车门关闭时,通过车架上的一个导轨,将门锁上的一个导轮导入该导轨内,通过这个导轨来限制门锁的移动,而门锁固定在车门上,这样就限制车门的移动,从而达到锁门的目的。但是这种门锁结构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路面坑坑洼洼的情况时有出现,门锁上的导轮会在导轨内来回滚动,这样会导致车门封闭性较差,在高速运行时气流会从门缝中进入车内,影响乘客乘车体验;震动较大时甚至会出现导轮从导轨内原路返回滑出的现象,这样就导致车门会被自动打开,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锁机构,能够有效避免锁紧后的车门在颠簸运行中自动打开,锁紧后的车门密闭性良好,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锁机构,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上锁驱动组件、上锁连动组件和卡紧组件,所述卡紧组件中的卡紧块的中部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上部与待上锁停止器卡紧或分离,底部位于上锁连动组件中的拨动销下部或上部;所述上锁连动组件中的拨动杆的一端与所述上锁驱动组件中的主动块衔接;所述主动块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绕所述基座转动,以驱动所述上锁连动组件连动,将所述卡紧块与所述待上锁停止器卡紧。
进一步地,所述卡紧组件包括所述卡紧块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卡紧块的上部和所述基座固定连接,且所述卡紧块的中部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弹性件所在直线之外。这样设计后,当第一弹性件位于卡紧块的中部与基座转动连接的连接点的一侧时,卡紧块与待上锁停止器卡死上锁;当第一弹性件位于卡紧块的中部与基座转动连接的连接点的另一侧时,卡紧块与待上锁停止器分离解锁。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拉簧。
进一步地,所述卡紧块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过渡块,所述过渡块的转轴与所述拨动销平行设置,且所述过渡块位于所述拨动销的上部或下部。当卡紧块与待上锁停止器卡死时,过渡块位于拨动销上方,第一弹性件位于卡紧块的中部与基座转动连接的连接点的一侧;当卡紧块与待上锁停止器从卡死状态到分离状态的过程中,拨动销会有一段时间与过渡块接触,由于过渡块与卡紧块转动连接,所以拨动销可以越过过渡块后位于过渡块上方,此时,第一弹性件位于卡紧块的中部与基座转动连接的连接点的另一侧,迫使卡紧块与待上锁停止器分离解锁。
进一步地,所述上锁连动组件中包括拨动杆、拨动销、套杆和连动块,所述拨动杆的底端与所述主动块衔接,顶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拨动杆上开设有对所述套杆的一端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孔,所述套杆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孔内,另一端与所述连动块固定连接;所述连动块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基座上,另一端与所述拨动销连接。当需要将待上锁停止器上锁时,给主动块施加外力,主动块受挤压沿基座旋转,带动拨动杆旋转,进而带动套杆连同连动块转动,连动块的转动则带动拨动销转动,拨动销转动到一定位置时会与卡紧块下方的过渡块接触,过渡块则带动卡紧块绕基座正方向旋转,卡紧块的旋转使得第一弹性件从远离逐渐向靠近待上锁停止器的一侧转动,当卡紧块的旋转使得第一弹性件所在直线越过卡紧块与基座之间的连接点时,卡紧块即能够卡在待上锁停止器上,此时过渡块位于拨动销左侧下方且二者相互分离;当施加外力的物体与主动块分离后,主动块会在第二弹性件的驱动下沿基座反向旋转,则带动拨动杆反向旋转,拨动杆拨动套杆反向旋转,进而带动连动块及拨动销反向旋转,使得上锁驱动组件和上锁连动组件恢复到初始状态,此时过渡块仍位于拨动销下方且二者相互分离,卡紧块仍与待上锁停止器卡紧上锁,需要将二者分离解锁需要额外的解锁机构进行解锁。
进一步地,所述上锁驱动组件中包括所述主动块和第二弹性件,所述主动块通过转轴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转轴固定,另一端与所述主动块固定;当所述主动块受到外力挤压时能够绕所述转轴沿所述基座转动。当需要将待上锁停止器上锁时,给主动块施加外力,主动块受挤压后绕转轴沿基座正方向旋转,第二弹性件被拉紧;当施加外力的物体与主动块分离后,主动块会在第二弹性件的驱动下沿基座反向旋转至初始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上锁驱动组件中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与所述主动块转动连接,当所述主动块受到外力挤压绕所述转轴沿所述基座转动时,所述导向件与施加外力的物体直接接触。导向件的作用则是将主动块与施加外力的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
优选地,所述导向件为与所述主动块转动连接的滚轮。主动块通过滚轮与施加外力的物体间接接触,将主动块与施加外力的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有效减小主动块与施加外力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块上开设有对所述拨动杆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孔,所述拨动杆的底端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孔内。无论是卡紧块与待上锁停止器之间是卡死或是分离状态,拨动杆的底端始终被第二限位孔限制在其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弹性件为扭簧,所述扭簧的本体套设并固定在所述转轴上,另一端与所述主动块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待上锁停止器为棘轮,所述卡紧块的上部具有棘爪;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啮合时,所述卡紧块与所述待上锁停止器卡死,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分离时,所述卡紧块与所述待上锁停止器分离。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当需要将待上锁停止器上锁时,给主动块施加外力,则主动块受外力作用沿基座旋转,带动拨动杆旋转,拨动杆拨动卡紧组件中的卡紧块绕基座旋转,当卡紧块旋转到一定角度后,其上部即能够待上锁停止器卡死上锁,实现对待上锁停止器的上锁;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待上锁停止器在被卡紧块卡紧后就只能顺转,不能逆转,所以,当卡紧块卡死在待上锁停止器上时,不会由于震动等导致待上锁停止器逆转,而待上锁停止器由于震动颠簸等顺转时则会使得本上锁机构将门锁的更紧,从而卡紧块会与待上锁停止器一直处于卡死状态;而在实际应用中,本上锁机构一般是固定在公交车门、地铁门或高铁门等上的,与门之间相对静止,所以本上锁机构能够有效避免已经上锁的车门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震动而自动打开;也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使得装有本上锁机构的车门能够被更好的封闭。
附图说明
图1为上锁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锁机构中的卡紧块与待上锁停止器卡紧上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上锁机构中的卡紧块与待上锁停止器分离解锁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介绍。
实施方式1:
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双上锁机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设置在基座上的上锁驱动组件、上锁连动组件和卡紧组件组成,其中,上锁驱动组件由主动块16、导向件17和第二弹性件18组成,主动块16通过转轴19与基座11转动连接,第二弹性件18优选使用扭簧,第二弹性件18的本体套设并固定在转轴19上,另一端与主动块16固定连接;导向件17优选使用滚轮,滚轮转动连接在主动块16的下侧。
上锁连动组件由拨动杆21、拨动销22、套杆23和连动块24组成,拨动杆21的底端位于主动块16上开设的第二限位孔25内,顶端转动连接在基座11上;拨动杆21上开设有对套杆23的一端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孔26,套杆的一端位于第一限位孔26内,另一端与连动块24固定连接;连动块24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基座11上,另一端与拨动销22连接;套杆23与拨动销22平行设置,拨动杆21与连动块24平行设置。
卡紧组件由卡紧块27、过渡块28和第一弹性件29组成,卡紧块27的中部与基座11转动连接,过渡块28转动连接在卡紧块27的底部,过渡块28的转轴与拨动销22平行设置;在上锁状态时,卡紧块27的上部与待上锁停止器12卡紧,底部过渡块28位于拨动销22的下部且与拨动销22分离;在解锁状态时,卡紧块27的上部与待上锁停止器12分离,底部过渡块28仍位于拨动销22的下部且与拨动销22分离。第一弹性件29优选使用拉簧,第一弹性件29的两端分别与卡紧块27的上部和基座11固定连接,且卡紧块27的中部与基座11转动连接的连接点位于第一弹性件29所在直线之外。
上述待上锁停止器12优选使用只能单向转动的棘轮,卡紧块27的上部具有棘爪,卡紧块27与待上锁停止器12卡死上锁时(如图2),棘爪与棘轮啮合,卡紧块27与待上锁停止器12分离解锁时,棘爪与棘轮分离(如图3)。
上述上锁机构的上锁原理如下:
本上锁机构的初始状态为解锁打开状态如图3,此时卡紧块27的上部棘爪与待上锁停止器12(棘轮)之间是分离状态,拨杆44与卡紧块27之间不接触,如图3;当需要将待上锁停止器上锁时,通过外部物体给主动块16底部的导向件17施加一外力作用,导向件17沿与其接触的外部物体滚动,从而带动主动块16在第二弹性件18的作用下绕转轴19在基座11上正方向旋转,带动拨动杆21绕转轴在基座11上正方向旋转,拨动杆21拨动套杆23正方向旋转,套杆23带动连动块24正方向旋转,连动块24带动拨动销22正方向旋转下移,当拨动销22旋转下移到与卡紧块27的底部过渡块28接触时,压迫过渡块28迫使卡紧块27绕转轴在基座11上正方向旋转,卡紧块27的旋转使得第一弹性件29从远离逐渐向靠近待上锁停止器12的一侧旋转(初始状态时,第一弹性件29位于卡紧块27与基座11的转动连接点距离待上锁停止器12较远的一侧),当卡紧块27带动第一弹性件29旋转到越过卡紧块27与基座11的转动连接点后,卡紧块27的棘爪即可以卡死在待上锁停止器12的棘轮齿内,如图2,待上锁停止器12被上锁。
由于在卡紧块27与待上锁停止器12卡死后,待上锁停止器12只能正方向旋转,不能反方向旋转,卡紧块27与其卡死上锁后,如果没有外力将卡紧块27与待上锁停止器12分离,则待上锁分离器12则会一直处于上锁状态;当待上锁停止器12由于颠簸震动等正方向旋转时,卡紧块27则会将其锁得更紧;当需要将待上锁停止器12解锁时,需要额外与上锁机构配合使用的解锁机构将卡紧块与待上锁停止器12拨开分离进行解锁。
另外,在上述第一弹性件29越过卡紧块27与基座11的转动连接点的瞬间,过渡块28与拨动销22分离且位于其下方。
在将待上锁停止器12卡紧上锁后,再将对主动块16施加外力的物体与主动块16分离,主动块16则会在第二弹性件18的作用下反方向旋转到初始位置,从而带动拨动杆21、套杆23、连动块24以及拨动销22反方向旋转,上锁连动组件和上锁驱动组件恢复到初始状态,等待下一次上锁动作。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上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上锁驱动组件、上锁连动组件和卡紧组件,所述卡紧组件中的卡紧块的中部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上部与待上锁停止器卡紧或分离,底部位于上锁连动组件中的拨动销下部或上部;所述上锁连动组件中的拨动杆的一端与所述上锁驱动组件中的主动块衔接;所述主动块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绕所述基座转动,以驱动所述上锁连动组件连动,将所述卡紧块与所述待上锁停止器卡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组件包括所述卡紧块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卡紧块的上部和所述基座固定连接,且所述卡紧块的中部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弹性件所在直线之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拉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块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过渡块,所述过渡块的转轴与所述拨动销平行设置,且所述过渡块位于所述拨动销的上部或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连动组件中包括所述拨动杆、所述拨动销、套杆和连动块,所述拨动杆的底端与所述主动块衔接,顶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拨动杆上开设有对所述套杆的一端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孔,所述套杆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孔内,另一端与所述连动块固定连接;所述连动块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基座上,另一端与所述拨动销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驱动组件中包括所述主动块和第二弹性件,所述主动块通过转轴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转轴固定,另一端与所述主动块固定;当所述主动块受到外力挤压时能够绕所述转轴沿所述基座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驱动组件中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与所述主动块转动连接,当所述主动块受到外力挤压绕所述转轴沿所述基座转动时,所述导向件与施加外力的物体直接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为与所述主动块转动连接的滚轮。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上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块上开设有对所述拨动杆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孔,所述拨动杆的底端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上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为扭簧,所述扭簧的本体套设并固定在所述转轴上,另一端与所述主动块固定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上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上锁停止器为棘轮,所述卡紧块的上部具有棘爪;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啮合时,所述卡紧块与所述待上锁停止器卡死,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分离时,所述卡紧块与所述待上锁停止器分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642510.3U CN210888457U (zh) | 2019-09-29 | 2019-09-29 | 上锁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642510.3U CN210888457U (zh) | 2019-09-29 | 2019-09-29 | 上锁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888457U true CN210888457U (zh) | 2020-06-30 |
Family
ID=71318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642510.3U Active CN210888457U (zh) | 2019-09-29 | 2019-09-29 | 上锁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88845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78433A (zh) * | 2019-09-29 | 2019-12-17 | 金湖县微晶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上锁机构 |
-
2019
- 2019-09-29 CN CN201921642510.3U patent/CN21088845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78433A (zh) * | 2019-09-29 | 2019-12-17 | 金湖县微晶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上锁机构 |
CN110578433B (zh) * | 2019-09-29 | 2024-05-10 | 金湖县微晶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上锁机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065797A (en) | Locking mechanism of door locking apparatus for motor vehicle | |
CN210888457U (zh) | 上锁机构 | |
CN104612499A (zh) | 用于发动机罩开闭的锁结构、车辆 | |
CN110512989A (zh) | 塞拉门 | |
CN110573688A (zh) | 用于机动车的锁 | |
US3158397A (en) | Rear doors and lids of automobile vehicles | |
DE2804613A1 (de) | Verriegelbares tuerschloss fuer kraftfahrzeuge | |
CN110578433A (zh) | 上锁机构 | |
US7686376B2 (en) | Motor vehicle with a movable cover section for the body | |
CN211038214U (zh) | 门锁离合装置 | |
WO2024094039A1 (zh) | 车门锁、车门及抱式开车门方法 | |
JPH0452349B2 (zh) | ||
CN211313834U (zh) | 塞拉门 | |
CN103015814B (zh) | 汽车门锁及用于汽车门锁的保险锁 | |
JPH0355374A (ja) | 車両の閉鎖部材用鎖錠装置 | |
CN211008070U (zh) | 解锁机构 | |
CN107869283A (zh) | 举升门锁闩 | |
KR100826577B1 (ko) | 자동차용 글로브박스의 개폐장치 | |
CN110593674A (zh) | 门锁离合装置 | |
CN215168967U (zh) | 锁车机构及车锁具 | |
CN110528976A (zh) | 解锁机构 | |
CN203081089U (zh) | 汽车门锁及用于汽车门锁的保险锁 | |
CN213234571U (zh) | 锁体 | |
KR100392001B1 (ko) | 자동차의 잼 방지형 도어래치 | |
CN115234108B (zh) | 一种乘用车机罩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