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0861610U - 一种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61610U
CN210861610U CN201920942230.8U CN201920942230U CN210861610U CN 210861610 U CN210861610 U CN 210861610U CN 201920942230 U CN201920942230 U CN 201920942230U CN 210861610 U CN210861610 U CN 2108616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air guide
arc
guide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4223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广
寇晖
胡阿强
于柳
张再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4223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616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616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616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风结构及空调器,包括导风件和出风口,导风件包括沿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导风面和第二导风面,第一导风面为弧面,第二导风面为平面,导风件沿其厚度方向的截面为首尾连接的弧线部分和直线部分,直线部分的两端点距离为h1,弧线部分的最远离直线部分的顶点与直线的距离为h2,h1/h2的范围为[4/3,2]。本实用新型通过导风件平面和弧面结合设置,可实现两侧风向同时改变,弧面导风可实现康达效应,风沿弧面逐渐改变风向,可实现多种出风模式,且弧面设计延长了送风距离,导风的舒适性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为了实现出风,在其风道的出风口处设置出风结构,现有技术的出风结构通常为一片式导风板或百叶式导风板,通过导风板向上或向下旋转,实现向上或向下导风。
现有技术中的出风结构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当风从风道吹出,片状直板的导风板结构只能改变导风板一侧的风向,另一侧的风向由于受到风道结构的限制其风向不变;其次,出风量过大时导风板突然改变方向对风量产生很大影响,导致舒适性较差;最后,现有技术中的百叶式导风板或多导风板结构的设置,其零件较多易造成结构不稳定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导风板风向改变单一、舒适性差、结构不稳定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出风结构,包括导风件和出风口,所述导风件包括沿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导风面和第二导风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面为弧面,所述第二导风面为平面,所述导风件沿其厚度方向的截面为首尾连接的弧线部分和直线部分,所述弧线部分对应的圆心角不小于180°,所述弧面可实现康达效应。
本实用新型的导风件平面和弧面结合设置,可实现两侧风向同时改变,弧面导风可实现康达效应,风沿弧面逐渐改变风向,可实现多种出风模式,且弧面设计延长了送风距离,导风的舒适性更好。
第二导风面采用平面的结构,可保证大的出风量,同时避免第二导风面的出风方向与弧面的出风方向相反,对康达效应产生干涉。
所述弧线部分对应的圆心角不小于180°,是为优弧设计,即弧面较为弯曲,目的是实现康达效应效果更好,能更有效改变风向。
进一步地,所述直线部分的两端点距离为h1,所述弧线部分的最远离直线部分的顶点与所述直线部分的距离为h2,h1/h2的范围为[4/3,2]。
该范围的选取经实验验证,康达效应、出风速度、出风量综合最优。
进一步地,上述弧线部分和直线部分之间还包括第二直线部分,该第二直线部分形成在弧线部分的一侧或两侧边缘处。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包括上壁和下壁,所述第一导风面与所述出风口的上壁和下壁均可形成气流夹道。
进一步的,所述气流夹道的宽度为4-15mm,使所述第一导风面的康达效应最显著。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件沿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出风口的两侧壁上,用以实现导风件的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轴与所述出风口上壁和下壁的距离相等,第一导风面分别靠近所述上壁和下壁形成的气流夹道的宽度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弧线部分包括圆弧、椭圆弧曲线。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件一体成型,或第一导风面和第二导风面一体成型后再与两侧板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件为中空结构,所述导风件上开设有通气孔,用作气辅成型的通气孔及排出水汽。
进一步的,所述通气孔设置在第一导风面沿长度方向的中间或端部,靠近第二导风面处;和/或设置在导风件的两侧面中的至少一侧板上。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的出风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导风件平面和弧面结合设置,可实现两侧风向同时改变,弧面导风可实现康达效应,风沿弧面逐渐改变风向,可实现多种出风模式;由于弧面设计延长了送风距离,沿弧面逐渐改变风向,减少空调出风急速转向所造成的紊流现象,导风的舒适性更好;导风件弧面与出风口上下壁气流夹道宽度设置为4-15mm,可增强康达效应的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导风件结构简单,利用单导风件实现对风向的切换,噪音较小、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风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风件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a,图3b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风件第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导风件第二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导风件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1-导风件;11-第一导风面;12-第二导风面;13-转动轴;14-侧板; 15-通气孔;2-出风口;21-上壁;22-下壁;23-侧壁;3-气流夹道;4-第二直线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3a、3b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出风结构,包括导风件1和出风口2,所述导风件1为长条形,包括沿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导风面11和第二导风面12,所述第一导风面11为弧面,所述第二导风面12为平面,所述导风件1沿其厚度方向的截面为首尾连接的弧线部分和直线部分,所述弧线部分对应的圆心角不小于180°,且所述弧面可实现康达效应。
导风件1通过平面导风和弧面导风结合设置,可实现两侧风向同时改变,弧面导风可实现康达效应,风沿弧面逐渐改变风向、延长了送风距离,可进一步减少空调出风急速转向所造成的紊流现象,使导风件1导风的舒适性更好。
第二导风面采用平面的结构,可保证大的出风量,同时避免第二导风面的出风方向与弧面的出风方向相反,对康达效应产生干涉。所述弧线部分包括圆弧、椭圆弧或不规则曲线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直线部分的两端点距离为h1,所述弧线部分的最远离直线部分的顶点与所述直线部分的距离为h2,h1/h2的范围为[4/3,2]。
上述到直线部分的距离解释为:在直线部分的法线方向上,弧形部分上的各点到直线部分的距离。
当h1/h2大于等于4/3小于2时,即h1/h2的范围为[4/3,2)时,所述弧线部分的弧度大于半圆的弧度,圆心角大于180°,为优弧,且所述弧线部分的弧度又不会过大而导致导风件1无法形成康达效应。
优选地,h1/h2等于2且所述弧线部分为圆弧,此时所述弧线部分的圆心角为180°,且所述导风件1沿其厚度方向的截面为半圆形。
所述弧线部分对应的圆心角不小于180°,是为优弧设计,即弧面较为弯曲,目的是实现康达效应效果更好,能更有效改变风向。
具体地,所述导风件1包括第一导风面11和第二导风面12形成的中间部分,优选还可包括两端的侧板14。所述导风件1一体成型,或所述第一导风面11和第二导风面12一体成型后再与两侧板焊接,成型方式优选为气辅。
所述导风件1为中空结构(图2),所述导风件1上开设有通气孔15,优选地,所述通气孔15可设置在第一导风面11沿长度方向的中间或端部,且优选设置在靠近第二导风面12的位置处,也可设置在导风件1的两侧板 14中的至少一侧板14上,也可两处均设置通气孔15。所述通气孔15一方面可用作气辅成型时的通气孔,另一方面导风件1内部的水汽可以从该通气孔15中释出,以保持导风件1内部中空结构的干燥。
所述导风件1设置在所述出风口2的内部边缘处,所述导风件1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出风口2的长度方向设置。
优选地,上述弧度的选择可依据出风口2两端的机壳外表面的弧度,可保持一致,使得从外部看形成一致的圆弧外表面,达到美观的效果。当然在所述出风口2处也可设置可移动的外观挡板,当空调处于关机状态时可以完全遮盖所述导风件1,这样可不考虑导风件1的弧度与出风口2两端的机壳外表面的弧度是否一致。
所述导风件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转动轴13,所述转动轴13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出风口的两侧壁23,所述侧壁23上设置有与所述转动轴 13配合的孔,也可以导风件1两端部形成孔,出风口侧壁23上设置转动轴 13,也可以中间还设置有传动部件。优选地,所述转动轴13利用电机组件带动其转动,所述电机组件驱动导风件1以两转动轴13的连线为转动轴线旋转。
如图3a-5所示,所述出风口2包括上壁21和下壁22,所述第一导风面11与所述出风口2的上壁21和下壁22均可形成气流夹道3。由于气流夹道3的宽度及通过气流夹道3的气流速度共同影响所述第一导风面11处的康达效应,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大量的实验论证,在一般空调器(家用柜机、挂机及商用空调)所能达到的转速下(一般为600-1350转/分钟),当所述气流夹道3的宽度d设置为4-15mm时,所述第一导风面11的康达效应最显著。此外,如果空调器的转速更高(大于1350转/分钟),通过气流夹道3的气流速度更大时,所述气流夹道3的宽度可与所述出风口的风速成正相关变化,此时,所述气流夹道3的宽度可设置为更大(接近20mm)。
此外,所述转动轴13与所述出风口上壁21和下壁22的距离相等,所述导风件1的第一导风面11在上出风位置(图4)时和下出风位置(图5) 时,气流夹道3的宽度相等。优选转动轴13位于导风件1的所述直线部分的平行方向的中间位置,可使
当所述导风件1的第一导风面11朝向出风口风道延伸方向(向外),实现聚风效果;朝向出风口风道内部(向内),实现均风效果;朝向出风口上壁(图4),实现下出风效果;朝向出风口下壁(图5),实现上出风效果。
更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上述弧线部分和直线部分之间还包括较短(太长则影响康达效应)的第二直线部分4,该第二直线部分4可形成在弧线部分的一侧或两侧边缘处,设置第二直线部分4,可使得聚风效果和均风效果更加明显,避免出风受到优弧的端部弧形产生康达效应的影响。
设置第二直线部分4,使得弧线部分两端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直线部分两端点的距离,如弧线部分两端点距离d1可约为52mm,直线部分两端点距离 d2(等于h1)可约为44mm,差值约8mm。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出风结构,如图4、 5所示,利用电机组件驱动所述导风件1转动,使第一导风面11与所述上壁21的距离最小时,从风道吹出的风在所述第一导风面11形成康达效应,沿所述第一导风面11的弧度向下吹风,同时,另一侧从风道吹出的风沿第二导风面12的延伸方向向斜下方吹风,导风件1两侧的风交汇形成下出风状态;利用电机组件驱动所述导风件1转动,使第一导风面11与所述下壁 22的距离最小时,从风道吹出的风在所述第一导风面11形成康达效应,沿所述第一导风面11的弧度向上吹风,同时,另一侧从风道吹出的风沿第二导风面12的延伸方向吹风,导风件1两侧的风交汇,形成上出风状态。以上,所述导风件1实现了单导风件对风向的切换,相比百叶式和多导风板容易导致出风口气动噪音较大,本实用新型导风件1的噪音更小。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出风结构,包括导风件(1)和出风口(2),所述导风件(1)包括沿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导风面(11)和第二导风面(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面(11)为弧面,所述第二导风面(12)为平面,所述导风件(1)沿其厚度方向的截面为首尾连接的弧线部分和直线部分,所述弧线部分对应的圆心角不小于180°,所述弧面可实现康达效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部分的两端点距离为h1,所述弧线部分的最远离直线部分的顶点与所述直线部分的距离为h2,h1/h2的范围为[4/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2)包括上壁(21)和下壁(22),所述第一导风面(11)与所述出风口(2)的上壁(21)和下壁(22)均可形成气流夹道(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夹道(3)的宽度为4-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线部分和直线部分之间还包括第二直线部分(4),该第二直线部分(4)形成在所述弧线部分的一侧或两侧边缘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转动轴(13),所述转动轴(13)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出风口的两侧壁(23)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13)与所述出风口上壁(21)和下壁(22)的距离相等,第一导风面(11)分别朝向所述上壁(21)和下壁(22)时形成的气流夹道(3)的宽度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线部分包括圆弧、椭圆弧曲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1)一体成型,或第一导风面(11)和第二导风面(12)一体成型后再与两侧板(14)焊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1)为中空结构,所述导风件(1)上开设有通气孔(15)。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15)设置在第一导风面(11)沿长度方向的中间或端部,且靠近第二导风面(12)处;和/或设置在导风件(1)的至少一侧板(14)上。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出风结构。
CN201920942230.8U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Active CN2108616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42230.8U CN210861610U (zh)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42230.8U CN210861610U (zh)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61610U true CN210861610U (zh) 2020-06-26

Family

ID=71283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42230.8U Active CN210861610U (zh)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616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9559A (zh) * 2019-06-21 2019-10-1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9559A (zh) * 2019-06-21 2019-10-1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CN110319559B (zh) * 2019-06-21 2024-11-05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19559B (zh) 一种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JP4396775B2 (ja) 遠心ファン
WO2014061094A1 (ja) ターボファン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2008002379A (ja) 遠心ファン
CN207377862U (zh) 轴流风轮和空调器
CN211822778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板
WO2020134806A1 (zh) 一种集成灶风机的叶片以及集成灶风机
WO2015029245A1 (ja) プロペラファン、送風装置及び室外機
JP2008223741A (ja) 遠心送風機
CN210861610U (zh) 一种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CN205101284U (zh) 一种低噪音吊扇
CN110411000B (zh) 一种出风结构及出风控制方法
CN109469643A (zh) 轴流风轮、轴流风机、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
JP2005105865A (ja) プロペラファン
CN211822779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板
CN210861611U (zh) 一种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TWI794759B (zh) 風扇
CN110319558B (zh) 一种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JP2009174541A (ja) 遠心ファン
CN106314084B (zh) 一种汽车空调hvac导风板
CN215571011U (zh) 一种换气装置
JP4927212B1 (ja) 空気調和機
CN112113322A (zh) 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JP2009127541A (ja) 遠心ファン
WO2012172727A1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5191 No. 1166 Mingguang North Road, Jiangshan Town, Ningbo, Zhejiang, Yinzho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AUX AIR CONDITIONING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No. 1166 Mingguang North Road, Jiangshan Town, Ningbo, Zhejiang, Yinzhou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AUX AIR CONDITIONING LIMITED BY SHARE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