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89371U - 一种锥度孔复合钻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锥度孔复合钻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789371U CN210789371U CN201921814599.7U CN201921814599U CN210789371U CN 210789371 U CN210789371 U CN 210789371U CN 201921814599 U CN201921814599 U CN 201921814599U CN 210789371 U CN210789371 U CN 2107893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tting
- drill bit
- taper
- taper hole
- cutting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illing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锥度孔复合钻头,包括由前至后依次一体化连接的切削部、倒角部、避空部、锥度切削部和柄部,所述切削部呈柱形,所述避空部呈直径比切削部略小的柱形,所述倒角部呈从所述切削部平滑过渡至所述避空部的倒锥形,所述锥度切削部为直径由前至后逐渐扩大的锥形,还包括分布于所述切削部、倒角部、避空部、锥度切削部和柄部上的排屑槽,所述排屑槽的槽边上具有切削刃。使用时,通过切削部在板件上钻出通孔,接着向后退刀并控制钻头偏心旋转,使倒角部对通孔的出口边缘进行倒角切削,倒角切削完毕后,钻头向前给进,锥度切削部伸入之前钻出的通孔内进行扩锥孔操作。从而实现了钻孔、倒角切削和钻锥度孔的一体化加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头钻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锥度孔复合钻头。
背景技术
传统锥度孔的加工方法采用多把刀具分别加工的方式。使用这种方式加工一个锥度孔、需要经历切削钻头钻孔、倒角钻头孔口倒角去毛刺和锥度铣刀精铣三个步骤。步骤繁琐,效率低下,此外,还有刀具采购数量多、库存,管理成本高等诸多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锥度孔复合钻头,能够实现钻孔、倒角去毛刺和钻锥度孔的一体化加工,进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方式解决该技术问题:一种锥度孔复合钻头,包括由前至后依次一体化连接的切削部、倒角部、避空部、锥度切削部和柄部,所述切削部呈柱形,所述避空部呈直径比切削部略小的柱形,所述倒角部呈从所述切削部平滑过渡至所述避空部的倒锥形,所述锥度切削部为直径由前至后逐渐扩大的锥形,还包括分布于所述切削部、倒角部、避空部、锥度切削部和柄部上的排屑槽,所述排屑槽的槽边上具有切削刃。
使用时,通过切削部在板件上钻出通孔,接着向后退刀并控制钻头偏心旋转,使倒角部对通孔的出口边缘进行倒角切削,倒角切削完毕后,钻头向前给进,锥度切削部伸入之前钻出的通孔内进行扩锥孔操作。从而实现了钻孔、倒角切削和钻锥度孔的一体化加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还包括冷液流道,所述冷液流道依次贯穿所述切削部、倒角部、避空部、锥度切削部和柄部,所述柄部的后端面上具有连通所述冷液流道的进液口,所述切削部的前端面上设有连通所述冷液流道的出液口。采用这样的结构,能通过加注冷却液的方式对钻头钻尖进行冷却,避免其因过热导致磨损加剧,从而提高钻头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切削部的前端具有锥形的钻尖,以便于钻入工件,提高钻孔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排屑槽共两条且均匀地螺旋分布于所述切削部、倒角部、避空部、锥度切削部和柄部上,所述钻尖被两条所述排屑槽分割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切削端面,由此构成了一个双槽双刃结构,有利于提高切削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个切削端面上分别设有所述出液口,所述冷液流道共两条,所述出液口分别与冷液流道相连。通过在两个切削端面上独立设置出液口,提升了钻尖的冷却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冷液流道彼此之间为双螺旋结构,通过采用双螺旋的结构,使冷却液能够充分的流经钻头内部,提高对钻头主体的冷却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位于所述锥度切削部处的切削刃进行了抛光锋利处理,具有良好的切削性能,使钻出的锥度孔内壁更为光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避空部的直径比切削部的直径小4mm-6mm。以留出足够的空间给钻头进行偏心旋转切割倒角的操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锥度切削部的前端面直径与所述切削部的直径相同,以使锥度切削部能够无缝衔接切削部钻出的通孔。
所以综合以上,本实用新型的锥度孔复合钻头,具有加工效率高、生产成本低、耐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大幅提升了锥度孔加工的操作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图片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锥度孔复合钻头的侧视图;
其中:100-切削部,101-钻尖,102-出液口,200-倒角部,300-避空部,400-锥度切削部,500-柄部,501-进液口,600-排屑槽,601-切削刃,700-冷液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锥度孔复合钻头,包括切削部100、倒角部200、避空部300、锥度切削部400、柄部500、排屑槽600和冷液流道700。
该切削部100、倒角部200、避空部300、锥度切削部400和柄部500由前至后依次一体化连接。
该排屑槽600起于切削部100的前端并螺旋向后延伸至柄部500的前端表面。排屑槽600对应切削方向的槽边上具有切削刃601,排屑槽600共有两条且旋转对称地分布于该锥度孔复合钻头上。
该切削部100呈圆柱体状,其前端具有锥形的钻尖101,钻尖101表面被两条排屑槽600分割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切削端面,每个切削端面上分别具有一个出液口102。具体的,该钻尖101的锥角为100°-150°。
该避空部300为直径比切削部100略小的圆柱体状。该倒角部200为由前至后逐渐收窄的倒锥形,其前端面的直径与切削部100的直径相同,其后端面的直径与避空部300的直径相同,从而在切削部100和避空部300的交界处构成了一个用于进行倒角切削的倒角过渡段。具体的,避空部300的直径比切削部100的直径小4mm-6mm。
该锥度切削部400呈周壁直径由前至后逐渐扩大的锥形,其前端面的直径与切削部100的直径相同,从而能够与切削部100钻出的钻孔无缝对接,其后端面的直径与柄部500相同,从而能够平滑的过渡到柄部。锥度切削部400的锥度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自行确定,在本实用新型中,锥度切削部400的锥度取1:8-1:10。
位于锥度切削部400处的切削刃601进行了抛光锋利处理,具有良好的切削性能,以使钻出的锥度孔更为光洁。
该柄部500呈圆柱形,其后端面中部具有进液口501,其后端外边缘处具有倒角。
冷液流道700位于该锥度孔复合钻头内,其从切削部100的前端螺旋向后延伸至柄部500的后端。冷液流道700共两条且彼此之间为双螺旋结构,其在切削部100的前端处相互分离并分别与两个出液口102对接;其在柄部500的后端处相互趋近并汇流于进液口501。这样在钻孔时,可以往进液口501内加注冷却液对钻头钻尖进行冷却,避免钻头钻尖因过热而加剧磨损。
以上就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使用时,切削部100在板件上钻出通孔,接着向后退刀并控制钻头进行偏心旋转,使倒角部200对通孔的出口边缘进行倒角切削(由于避空部直径比切削部小,因此避空部与通孔内壁间留有间隙,使钻头的偏心旋转切割倒角的过程能够得以实现),倒角切削完毕后,钻头向前给进,锥度切削部400伸入之前钻出的通孔内进行扩锥孔操作。从而实现了钻孔、倒角切削和钻锥度孔的一体化加工,提升了加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除了上述优点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耐磨损,寿命高的优点,具体表现为:在钻孔时,可以通过柄部500的进液口501加注冷却液,冷却液流经整个钻头后从钻尖101的出液口102流出,实现对钻头钻尖的冷却,避免其因过热导致磨损加剧,进而提高了钻头的使用寿命。
所以综合以上,本实用新型的锥度孔复合钻头,具有加工效率高、生产成本低、耐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大幅提升了锥度孔加工的操作便利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方案,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锥度孔复合钻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前至后依次一体化连接的切削部(100)、倒角部(200)、避空部(300)、锥度切削部(400)和柄部(500),所述切削部(100)呈柱形,所述避空部(300)呈直径比切削部(100)略小的柱形,所述倒角部(200)呈从所述切削部(100)平滑过渡至所述避空部(300)的倒锥形,所述锥度切削部(100)为直径由前至后逐渐扩大的锥形,还包括分布于所述切削部(100)、倒角部(200)、避空部(300)、锥度切削部(400)和柄部(500)上的排屑槽(600),所述排屑槽(600)的槽边上具有切削刃(601)。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度孔复合钻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液流道(700),所述冷液流道(700)依次贯穿所述切削部(100)、倒角部(200)、避空部(300)、锥度切削部(400)和柄部(500),所述柄部(500)的后端面上具有连通所述冷液流道(700)的进液口(501),所述切削部(100)的前端面上设有连通所述冷液流道(700)的出液口(102)。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锥度孔复合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部(100)的前端具有锥形的钻尖(101)。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锥度孔复合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槽(600)共两条且均匀地螺旋分布于所述切削部(100)、倒角部(200)、避空部(300)、锥度切削部(400)和柄部(500)上,所述钻尖(101)被两条所述排屑槽(600)分割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切削端面。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锥度孔复合钻头,其特征在于:每个切削端面上分别设有所述出液口(102),所述冷液流道(700)共两条,所述冷液流道(700)分别与所述出液口(102)相连。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锥度孔复合钻头,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冷液流道(700)彼此之间为双螺旋结构。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度孔复合钻头,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锥度切削部(400)处的切削刃(601)进行了抛光锋利处理。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度孔复合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避空部(300)的直径比所述切削部(100)的直径小4mm-6mm。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锥度孔复合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度切削部(400)的前端面直径和所述切削部(100)的直径相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14599.7U CN210789371U (zh) | 2019-10-25 | 2019-10-25 | 一种锥度孔复合钻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14599.7U CN210789371U (zh) | 2019-10-25 | 2019-10-25 | 一种锥度孔复合钻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789371U true CN210789371U (zh) | 2020-06-19 |
Family
ID=71238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814599.7U Active CN210789371U (zh) | 2019-10-25 | 2019-10-25 | 一种锥度孔复合钻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78937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92383A (zh) * | 2021-01-15 | 2021-05-14 | 成都工业学院 | 一种阶梯锥度内孔管类零件加工方法 |
-
2019
- 2019-10-25 CN CN201921814599.7U patent/CN21078937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92383A (zh) * | 2021-01-15 | 2021-05-14 | 成都工业学院 | 一种阶梯锥度内孔管类零件加工方法 |
CN112792383B (zh) * | 2021-01-15 | 2021-12-28 | 成都工业学院 | 一种阶梯锥度内孔管类零件加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302332B2 (en) | Twist drill assembly, components for sam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 |
US5378091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chining a workpiece | |
US6626614B2 (en) | Throw-away cutting tool | |
US5863162A (en) | Tool body and removable tool tip for chip removing machining | |
US7004691B2 (en) | Deep hole cutter | |
CN105478862A (zh) | 实心阶梯钻 | |
CN110382148B (zh) | 刀尖 | |
CN112059306B (zh) | 一种液体火箭发动机汽蚀管深锥孔的加工刀具及加工方法 | |
EP2070617B2 (en) | A basic body for tools for chip removing machining | |
CN102773528A (zh) | 具有pcd切削刃尖的改进型旋转切削刀具 | |
US20230027255A1 (en) | Tooling assembly with internal coolant passages for machines | |
WO1995025612A1 (en) | Cutting tool and shank | |
WO2007039949A1 (ja) | 穴加工工具及び下穴の加工方法 | |
CN210789371U (zh) | 一种锥度孔复合钻头 | |
EP3150319B1 (en) | A tool body, a milling tool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tool body | |
US11938553B2 (en) | Hole finishing tool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hole finished product | |
CN201871775U (zh) | 一种钻铰刀 | |
CN208929283U (zh) | 内冷平底强力钻头 | |
CN210789370U (zh) | 一种多功能阶梯钻头 | |
CN115780923A (zh) | 一种多瓣切削丝锥 | |
CN208811222U (zh) | 一种多阶梯对焊铰刀 | |
JPH11245119A (ja) | ドリルタップ | |
CN219561522U (zh) | 一种平底钻头 | |
CN216176930U (zh) | 内冷pcd复合刀 | |
CN219703618U (zh) | 一种螺纹铣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