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14598U - 压差滑套和注水管柱 - Google Patents
压差滑套和注水管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714598U CN210714598U CN201921285491.3U CN201921285491U CN210714598U CN 210714598 U CN210714598 U CN 210714598U CN 201921285491 U CN201921285491 U CN 201921285491U CN 210714598 U CN210714598 U CN 2107145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iding sleeve
- section
- pressure
- differential pressure
- oil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6
- 239000002352 surface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8398 formation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391944 Commicarpus scand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79 crude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73 ground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35 sea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差滑套和注水管柱,涉及油气钻采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注水方式易发生故障,且维修操作繁琐的技术问题,该压差滑套包括:本体以及滑套;本体上还形成有中心通道,中心通道沿本体的轴线方向贯穿本体;且本体的侧壁上形成有过流通道,过流通道贯穿侧壁;滑套套设在本体上,且滑套和本体之间形成有与过流通道连通的压力腔;滑套上设置有与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当压力腔中的流体压力大于预设压力时,第一连接件断开,滑套能够相对本体沿本体的轴线方向移动,以使油管与油套环空连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差滑套和注水管柱用于向地层注水,降低压差滑套故障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油气钻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差滑套和注水管柱。
背景技术
油田投入开发后,随着开采时间的增长,地层内油藏的能量不断被消耗,致使地层压力不断地下降,地层内原油粘度增加,油田产量减少,甚至停喷停产,导致地层内残留大量的死油采不出来。为了保持或提高油层压力,需要通过注水井向油田注水,以实现油田高产稳产,并获得较高的采收率,其中,注水井内设置油管和套管,油管插设于套管内,油管和套管形成油套环空。
注水井还设有配水器、封隔器,封隔器将油套环空分隔为与目标地层相对应的环空段。其中,配水器包括本体、水嘴,弹簧和凡尔等;本体上设置能与油套环空连通的过流通道,弹簧与凡尔均套设在本体外侧,且凡尔覆盖在过流通道处,水嘴与凡尔之间形成有与油管连通的压力腔。向油管内注水,由于油管底端设置封堵装置,油管内的水压升高,油管内的水通过水嘴进入压力腔,当凡尔受到的水压大于弹簧的弹簧力时,凡尔沿本体的轴线方向移动,使油管与对应的环空段连通,实现向油田内注水。
操作人员在注水过程中,配水器容易发生故障,比如水嘴掉落或弹簧不动作,导致不能顺利向地层内注水,为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进行打捞作业以排除故障,操作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压差滑套和注水管柱,用于向目标地层注水,以提高油田采收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压差滑套,其包括:本体以及滑套;所述本体的一端形成有用于与油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本体的另一端形成有用于与封堵装置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本体上还形成有用于流通流体的中心通道,所述中心通道沿所述本体的轴线方向贯穿所述本体;且所述本体的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中心通道连通的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贯穿所述侧壁;所述滑套套设在所述本体上,且所述滑套和所述本体之间形成有与所述过流通道连通的压力腔;所述滑套上设置有与所述本体的所述侧壁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当所述压力腔中的流体压力大于预设压力时,所述第一连接件断开,所述滑套能够相对所述本体沿所述本体的轴线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油管与所述油套环空连通。
如上所述的压差滑套,其中,所述本体包括:沿所述本体的轴线方向依次相连的第一段以及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段的外径,且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面;所述滑套包括:沿所述滑套的轴线方向依次相连的第三段以及第四段,所述第三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四段的内径,且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四段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三段套设在所述第一段外,且所述第三段与所述第一段在背离所述压力腔的一端形成第一密封;所述第四段套设在所述第二段外,且所述第四段与所述第二段在背离所述压力腔的一端形成第二密封;所述第一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面之间形成所述压力腔,且所述第一密封和所述第二密封之间还形成有用于连通所述过流通道和所述压力腔的连通通道。
如上所述的压差滑套,其中,所述过流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一段上;所述第三段包括:沿所述滑套的轴线方向依次相连的密封部与流通部,所述流通部与所述第四段相连,且所述流通部的内径大于所述密封部的内径;所述密封部与所述第一段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密封,所述流通部与所述第一段之间形成用于连通所述过流通道与所述压力腔的连通通道。
如上所述的压差滑套,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四段之间。
如上所述的压差滑套,其中,所述过流通道为多个,多个所述过流通道沿所述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
如上所述的压差滑套,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为铆钉或销钉。
如上所述的压差滑套,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形成于所述本体内表面上的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用于与所述油管的外螺纹连接。
如上所述的压差滑套,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形成于所述本体外表面上的外螺纹,用于与所述封堵装置连接。
如上所述的压差滑套,其中,所述压差滑套还包括:用于与所述封堵装置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外螺纹连接的第二内螺纹;所述本体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封堵装置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差滑套具有如下优点:
压差滑套包括本体和滑套,本体上形成中心通道,且本体的一端形成用于与油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本体的第二端形成用于与封堵装置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使得本体能与油管连通;油管的侧壁上形成过流通道,滑套通过第一连接件覆盖在过流通道处,以封堵过流通道;向目标地层注水时,水进入压力腔内,当压力腔内的水压大于预设压力时,比如大于第一连接件的极限剪切力,第一连接件断开,滑套沿本体的轴线方向移动,使得油管与油套环空连通,实现向地层内注水。本实施例提供的注水滑套通过剪断销钉实现向目标地层注水,相对于现有的配水器,避免了因水嘴等故障而不能注水的状况,工作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注水管柱,其包括:油管、以及连接在所述油管上的如上所述的压差滑套;所述压差滑套至少为一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注水管柱具有如下优点:本实施例提供的注水管柱可以沿油管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压差滑套,实现同时向多个目标地层注水,降低故障率,工作效率高。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差滑套和注水管柱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第一连接件断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压力腔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压力腔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本体;
11:第一连接部;
12:第二连接部;
13:中心通道;
14:过流通道;
15:第一段;
16:第二段;
17:第一台阶面;
20:滑套;
21:第三段;
211:密封部;
212:流通部;
22:第四段;
23:第二台阶面;
30:压力腔;
40:第一连接件;
50:连通通道;
61:第一密封圈;
62:第二密封圈;
70: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为实现向目标地层注水,注水井内设置有配水器、封隔器以及封堵装置等。其中,配水器连接在油管上,且能与油管连通。封堵装置设置在油管的底端,封堵装置可以包括筛管、单流阀等,筛管能防止地层内的杂物进入油管,单流阀能在注水时关闭,使得油管内的水压可以升高至预设压力值。封隔器设置在油套环空内,并与目标地层对应,封隔器至少为两个,配水器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封隔器之间,使得油管内的水经配水器只能进入相应的环空段,然后进入目标地层,实现对目标地层注水。
配水器包括本体、水嘴,弹簧和凡尔等,结构复杂,容易发生水嘴掉落、弹簧不动作等故障,导致不能顺利向地层注水,且打捞维修作业操作繁琐,工作效率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压差滑套,包括:本体10以及滑套20;本体10的一端形成有用于与油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本体10的另一端形成有用于与封堵装置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2;本体10上还形成有用于流通流体的中心通道13,中心通道13沿本体10的轴线方向贯穿本体10;且本体10的侧壁上形成有与中心通道13连通的过流通道14,过流通道14贯穿侧壁;滑套20套设在本体10上,且滑套20和本体10之间形成有与过流通道14连通的压力腔30;滑套20上设置有与本体10的侧壁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40;当压力腔30中的流体压力大于预设压力时,第一连接件40断开,滑套20能够相对本体10沿本体10的轴线方向移动,以使油管与油套环空连通。
具体地,压差滑套可以设置于注水井内,用于向目标地层注水,压差滑套包括本体10,本体10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部11,用于与油管连接,使得压差滑套可以下放至注水井内,本体10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2与封堵装置连接,防止地层内的异物进入油管,且可以设置单流阀并为油管的流体憋压。其中,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可以与本体10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焊接、卡接、螺接等方式固定于本体10上。
本体10呈中部设有中心通道13的筒状,中心通道13可以与油管连通,使得油管内的流体可以流入中心通道13内;中心通道13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多边形等。
本体10可以包括第一筒体和与第一筒体可拆卸连接的第二筒体,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均设有沿轴线的中心通道13;优选地,为了增加本体10的强度,本实施例中,本体10为一体式筒状结构。
本体10的侧壁上开设有过流通道14,以连通油管与油套环空。过流通道14可以是圆形孔、椭圆形孔、长圆形孔等;过流通道14也可以是沿本体10的圆周方向延伸的环形孔。过流通道14的个数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制。
压差滑套还包括滑套20,滑套20用于覆盖流通通道,以封闭流通通道。其中,滑套20可以穿设在本体10的内部,并可以沿本体10的轴线方向相对本体10移动,滑套20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40固定在本体10的内表面上。为了可以利用油管内的流体压力剪断第一连接件40,使滑套20相对本体10移动,并连通油管与油套环空,滑套20侧壁的厚度可以从靠近井口的一端到背离井口的一端逐渐减小,使得滑套20靠近井口一端的端面面积大于滑套20背离井口一端的端面面积,滑套20受到向背离井口方向的推力,当该推力大于预设压力,也就是第一连接件40的极限剪切力时,第一连接件40剪断,滑套20相对本体10移动,并连通油管与油套环空。
考虑到滑套20设于本体10的内部,会降低本体10内部流体的流通空间,本实施例中,滑套20可以套设在本体10的外侧,滑套20也可以沿本体10的轴线方向相对本体10移动,并通过第一连接件40固定在本体10的外表面上,以覆盖过流通道14。进一步地,为了利用流体压力剪断第一连接件40,本体10的外表面与滑套20的内表面之间可以形成与过流通道14连通的压力腔30,使得流入中心通道13内的流体可以进入压力腔30内;滑套20与压力腔30对应的内表面受到向背离井口一端的压力,当该压力大于预设压力,也就是第一连接件40的极限压力时,第一连接件40剪断,滑套20相对本体10移动,连通油管与油套环空。
滑套20套设在本体10的外侧,本体10外表面的横截面形状与滑套20内表面的横截面形状相同,可以是圆形、方形或者多边形,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注水过程中,可以通过压差滑套向注水井注入流体,该流体可以是液体或气体,以不腐蚀注水井设备、不堵塞油层为宜。示例性地,液体可以是地下水、地表水、含油污水、海水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水,气体可以是水蒸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地表水为例进行说明。
在采油过程中,根据油藏能量以及地层类型,确定向注水井注入地表水的时机,例如对于中高渗透砂岩油藏,如果发现采收率降低,地层压力下降,就需要向注水井注入地表水;在注入地表水过程中,地表水进入油管内,并沿油管的轴线方向流动,直至进入本体10的中心通道13内,并进入压力腔30内,由于油管底部设置封堵装置,地表水不能从油管内流出,随着不断向油管内注入地表水,中心通道13以及压力腔30内的地表水压力不断升高;在压力腔30内,滑套20受到向背离井口一端的压力,当该压力大于预设压力,也就是第一连接件40的极限剪切力时,第一连接件40剪断,滑套20相对本体10向背离井口的一端移动,直至暴露出过流通道14,实现油管与油套环空的连通,地表水进入与油套环空内,并流入与压差滑套对应的目标地层,实现向目标地层注水。
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差滑套能实现向目标地层注水,维持油藏能量与地层压力,且具有较大的流体流通空间,结构组成简单,故障发生率低,使用方便。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第一连接件断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压力腔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一并参阅图2、图3和图4,本体10包括:沿本体10的轴线方向依次相连的第一段15以及第二段16,第一段15的外径大于第二段16的外径,且第一段15和第二段16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面17;滑套20包括:沿滑套20的轴线方向依次相连的第三段21以及第四段22,第三段21的内径大于第四段22的内径,且第三段21和第四段22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面23;第三段21套设在第一段15外,且第三段21与第一段15在背离压力腔30的一端形成第一密封;第四段22套设在第二段16外,且第四段22与第二段16在背离压力腔30的一端形成第二密封;第一台阶面17与第二台阶面23之间形成压力腔30,且第一密封和第二密封之间还形成有用于连通过流通道14和压力腔30的连通通道50。
具体地,本体10可以包括第一段15和第二段16,第一段15的内径和第二段16的内径可以相同,第一段15的长度可以小于第二段16的长度,第一段15的外径大于第二段16的外径,以在本体10的外表面上形成第一台阶面17,第一台阶面17可以垂直于本体10的轴线,优选地,第一台阶面17与第一段15和第二段16的外表面成钝角,便于流体流动。
滑套20可以包括第三段21和第四段22,第三段21的外径和第四段22的外径可以相同,第三段21的长度可以大于第四段22的长度,第三段21的内径可以大于第四段22的内径,以使得第三段21可以套设在第一段15外侧,第四段22可以套设在第二段16外侧,同时,在本体10的内表面上形成第二台阶面23,第二台阶面23可以垂直于滑套20的轴线,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二台阶面23与第三段21和第四段22的内表面呈钝角,便于流体流动。
第一台阶面17和第二台阶面23具有间距,以形成压力腔30。为使得中心通道13内的流体可以流入压力腔30,本体10与滑套20之间还设有连通通道50,以连通过流通道14与压力腔30。
其中,连通通道50可以与压力腔30整合为一个腔体,示例性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压力腔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5,过流通道14设置在第二段16上,过流通道14位于本体10外表面的端口直接与压力腔30连通,流体进入压力腔30后,第一台阶面17、第二台阶面23以及第二段16位于压力腔30内的部分、第三段21位于压力腔30内的部分均受到流体压力。本体10与油管连接,可以认为是固定件,对于滑套20而言,第三段21内表面受到径向的流体压力,本体10与滑套20的内表面之间可以形成密封,防止因流体压力作用,导致本体10外表面与滑套20内表面之间出现缝隙;第二台阶面23受到背离井口一端且沿滑套20轴线方向的流体压力,作用在第二台阶面23上的流体压力即为能推动滑套20移动的推力,相对于滑套20设置在本体10内部的连接方式,滑套20移动所需的推力为滑套20受到的流体压力差,本实施例中滑套20套设在本体10的外部,更能有效利用流体压力。
当压力腔30中的流体压力大于第一连接件40的极限剪切力时,第一连接件40断开,滑套20会在流体压力作用下,相对本体10移动,滑套20移动的同时,压力腔30增大,继而不断推动滑套20移动,直至过流通道14暴露在油套环空内,使得油管与油套环空连通,本体10与滑套20之间连接可靠,易断开,使用方便。
请继续参阅图2、图3和图4,过流通道14设置在第一段15上;第三段21包括:沿滑套20的轴线方向依次相连的密封部211与流通部212,流通部212与第四段22相连,且流通部212的内径大于密封部211的内径;密封部211与第一段15之间形成第一密封,流通部212与第一段15之间形成用于连通过流通道14与压力腔30的连通通道50。
其中,过流通道14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段15上,为使得过流通道14与压力腔30连通,过流通道14与压力腔30之间设有连通通道50,连通通道50由本体10外表面与滑套20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形成。示例性地,本体10外表面位于过流通道14与第一台阶面17之间部分的外径可以小于第一段15其他部分的外径,滑套20内表面位于过流通道14与第一台阶面17之间部分的内径与第三段21其他部分的内径相等,实现连通过流通道14与压力腔30。
本实施例中,第一段15的外径不变,第三段21包括密封部211和流通部212,密封部211用于与第一段15密封连接,流通部212的内径大于密封部211的内径,也就是流通部212的内径大于第一段15的外径,在流通部212与第一段15之间形成连通通道50,未破坏本体10的整体结构,维持了本体10的强度。并且,由于流通部212的内径大于密封部211的内径,第二台阶面23的面积变大,滑套20受到的推力增大,有助于第一连接件40断开。
可以理解地,在向注水井注水过程中,如果压差滑套处发生泄漏,油管会直接与油套环空连通,以致压力腔30内流体压力不足以断开第一连接件40,因此,需要使本体10与滑套20之间具有足够的密封性。具体地,可以在本体10外表面与滑套20内表面之间涂装密封胶,或者通过本体10与套管之间的胀紧连接形成密封。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本体10外表面与滑套20内表面之间安装密封圈,密封可靠,且成本低,第一密封包括:第一密封圈61,第一密封圈61设置在第一段15和第三段21之间;第二密封包括:第二密封圈62,第二密封圈62设置在第二段16和第四段22之间。
第一密封圈61和第二密封圈62分别设置在压力腔30的两侧,以密封中心通道13、连通通道50以及压力腔30,其中,第一密封圈61和第二密封圈62的材质等可以相同,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橡胶等材质,第一密封圈61和第二密封圈62的尺寸可以根据本体10的外径尺寸进行设置。
密封圈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示例性地,第一密封圈61的个数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密封圈61沿本体10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密封圈62的个数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二密封圈62沿本体10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段15与第三段21之间、第二段16与第四段22之间可以设置安装槽,用于容纳密封圈,安装槽沿本体10的圆周方向延伸,安装槽的宽度可以小于密封圈的宽度,安装槽的深度可以小于密封圈的厚度,以使密封圈可以压紧于安装槽内并形成密封。
本实施例中,安装槽设置在滑套20内表面上,密封圈的内表面抵压在本体10外表面上形成密封,以维持本体10的强度。
过流通道14可以是一个,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中,过流通道14为多个,多个过流通道14沿本体10的周向间隔设置,提高流体的流通速度。
具体地,过流通道14可以是圆形孔、长圆形孔、椭圆形孔、多边形孔等的一种或多种。
多个过流通道14沿本体10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过流通道14的轴线可以位于同一个平面,也可以不在同一个平面。可以将轴线均在同一个平面的多个过流通道14称为一组,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差滑套可以包括多组,多组过流通道14沿本体10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相连两组过流通道14可以交错布置,有效引导中心通道13内的流体流入油套环空内,提高流体的流通速度。
第一连接件40用于连接本体10与滑套20,需要实现稳定连接,并且,第一连接件40要能够在流体压力作用下断开,以连通油管与油套环空,优选地,第一连接件40为铆钉或销钉,成本低,易获得。
本体10的一端与油管连接,本体10的另一端用于与封堵装置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等固定连接方式,也可以是卡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优选地,本实施例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其中,第一连接部11包括:形成于本体10内表面上的第一内螺纹,第一内螺纹用于与油管的外螺纹连接,且第二连接部12包括:形成于本体10外表面上的外螺纹,用于与封堵装置连接。易于加工,且在形成连接的同时能形成密封,
进一步地,压差滑套还包括:用于与封堵装置连接的第二连接件70,第二连接件70上形成有用于与外螺纹连接的第二内螺纹;本体10通过第二连接件70与封堵装置连接。
本体10的一端与封堵装置连接,用于封闭油管,使得油管内的流体压力升高。封堵装置可以包括筛管、单流阀等,并设置在本体10内部,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在本体10设置封堵装置的一端也可以设置连接管路,封堵装置设置在连接管路内,连接管路可以直接与本体10可拆卸连接,也可以如本实施例所示,通过第二连接件70连接在本体10上,第二连接件70两端的外径尺寸可以不同,提高了本体10的通用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注水管柱,包括:油管、以及连接在油管上的上述压差滑套;压差滑套至少为一个。
本实施例不限制压差滑套的个数,示例性地,压差滑套可以为三个,三个压差滑套沿油管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以同时向三个目标地层注水。
本实施例提供的注水管柱可以设置于注水井内,用于向目标地层注水,包括上述压差滑套,压差滑套与油管连通,并设置在套管内,结构组成简单,故障发生率低,使用方便。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压差滑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以及滑套;
所述本体的一端形成有用于与油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本体的另一端形成有用于与封堵装置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本体上还形成有用于流通流体的中心通道,所述中心通道沿所述本体的轴线方向贯穿所述本体;且所述本体的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中心通道连通的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贯穿所述侧壁;
所述滑套套设在所述本体上,且所述滑套和所述本体之间形成有与所述过流通道连通的压力腔;
所述滑套上设置有与所述本体的所述侧壁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当所述压力腔中的流体压力大于预设压力时,所述第一连接件断开,所述滑套能够相对所述本体沿所述本体的轴线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油管与所述油套环空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差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沿所述本体的轴线方向依次相连的第一段以及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段的外径,且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面;
所述滑套包括:沿所述滑套的轴线方向依次相连的第三段以及第四段,所述第三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四段的内径,且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四段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面;
所述第三段套设在所述第一段外,且所述第三段与所述第一段在背离所述压力腔的一端形成第一密封;所述第四段套设在所述第二段外,且所述第四段与所述第二段在背离所述压力腔的一端形成第二密封;所述第一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面之间形成所述压力腔,且所述第一密封和所述第二密封之间还形成有用于连通所述过流通道和所述压力腔的连通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差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一段上;
所述第三段包括:沿所述滑套的轴线方向依次相连的密封部与流通部,所述流通部与所述第四段相连,且所述流通部的内径大于所述密封部的内径;
所述密封部与所述第一段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密封,所述流通部与所述第一段之间形成用于连通所述过流通道与所述压力腔的连通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差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之间;
所述第二密封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四段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差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通道为多个,多个所述过流通道沿所述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差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铆钉或销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差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形成于所述本体内表面上的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用于与所述油管的外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差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形成于所述本体外表面上的外螺纹,用于与所述封堵装置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差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差滑套还包括:用于与所述封堵装置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外螺纹连接的第二内螺纹;
所述本体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封堵装置连接。
10.一种注水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管、以及连接在所述油管上的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压差滑套;
所述压差滑套至少为一个。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85491.3U CN210714598U (zh) | 2019-08-08 | 2019-08-08 | 压差滑套和注水管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85491.3U CN210714598U (zh) | 2019-08-08 | 2019-08-08 | 压差滑套和注水管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714598U true CN210714598U (zh) | 2020-06-09 |
Family
ID=70966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285491.3U Active CN210714598U (zh) | 2019-08-08 | 2019-08-08 | 压差滑套和注水管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714598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38911A (zh) * | 2021-07-15 | 2021-09-03 | 西安洛科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管式泵有缆分采测试系统 |
CN115045641A (zh) * | 2022-06-16 | 2022-09-13 | 长江大学 | 一种分层式水力脉冲注水工具 |
WO2024067726A1 (zh) * | 2022-09-30 | 2024-04-04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负压射孔测试联作管柱 |
-
2019
- 2019-08-08 CN CN201921285491.3U patent/CN21071459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38911A (zh) * | 2021-07-15 | 2021-09-03 | 西安洛科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管式泵有缆分采测试系统 |
CN115045641A (zh) * | 2022-06-16 | 2022-09-13 | 长江大学 | 一种分层式水力脉冲注水工具 |
WO2024067726A1 (zh) * | 2022-09-30 | 2024-04-04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负压射孔测试联作管柱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714598U (zh) | 压差滑套和注水管柱 | |
CN109869114A (zh) | 一种封隔式分级注水泥器及其作业方法 | |
CN108443126B (zh) | 水力活塞泵、井下泵机组及井下排液测试系统 | |
CN205858228U (zh) | 压差式随钻堵漏循环阀 | |
RU2289012C2 (ru) | Разъединитель-соединитель шарифова для пакерной установки скважины (варианты) | |
CN110735618A (zh) | 采油及注水管柱 | |
CN102996095A (zh) | 可洗井式逐级解封扩张长胶筒封隔器 | |
CN112281808B (zh) | 一种环形注浆冻结管 | |
CN201851083U (zh) | 双向防喷泄油器 | |
CN114482922B (zh) | 多管生产管柱用环空安全控制装置及使用其的方法 | |
CN211174046U (zh) | 套管内过电缆隔离装置 | |
CN111379536B (zh) | 封隔器 | |
CN111749645B (zh) | 堵塞器 | |
CN117404047A (zh) | 一种全通径压裂滑套、管柱及其作业方法 | |
CN113653464A (zh) | 用于水平井的酸化管柱以及酸化方法 | |
CN107313761A (zh) | 一种压裂孔启闭系统 | |
CN114165187A (zh) | 一种插入密封设备及使用方法 | |
CN111927390B (zh) | 用于油管内安全阀的锚定装置 | |
CN113090226A (zh) | 桥塞控制开关 | |
CN220151317U (zh) | 插管找堵水管柱 | |
CN209083270U (zh) | 注入阀 | |
CN117722154B (zh) | 一种用于水平井分仓充填的旁通裸眼封隔器 | |
US12221854B2 (en) | Wellbore chemical injection with tubing spool side extension flange | |
CN114439417B (zh) | 一种液压控制胶筒式双向洗井阀及方法 | |
CN111894559A (zh) | 内通道泄压节流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