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12427U - 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712427U CN210712427U CN201921542529.0U CN201921542529U CN210712427U CN 210712427 U CN210712427 U CN 210712427U CN 201921542529 U CN201921542529 U CN 201921542529U CN 210712427 U CN210712427 U CN 2107124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fixedly connected
- drainage
- road
- rain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包括道路层,所述道路层的内部固定镶嵌有相对称的隔离石板,两个所述隔离石板之间设有滞水层,所述滞水层的左右两侧面均与两个隔离石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滞水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水层,所述排水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砂滤层,所述砂滤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土壤层,所述土壤层的上方设有植被种植层。该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能够对渗滞的雨水进行过滤,从而生态滞留带具备了对雨水进行过滤的功能,提高了雨水的水质,通过连接管和排水管的配合,达到了使雨水从排水井快速排出的作用,从而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背景技术
市政工程是指在城市区和镇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设备等,城市生活配套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比如常见的城市道路、桥梁和地铁,比如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管线,还有广场和城市绿化等的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
由于市政道路设计强调路面硬化以及追求景观效果,故而路面的雨水应及时排出,雨水排出通常采用透水铺装、下沉绿地和生态滞留带等方式对雨水进行渗滞蓄排,目前的生态滞留带对雨水渗滞的时候无法进行过滤,将会给地质环境带来一定的危害,并且不能够对雨水进行二次利用,浪费了水资源,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来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包括道路层,所述道路层的内部固定镶嵌有相对称的隔离石板,两个所述隔离石板之间设有滞水层,所述滞水层的左右两侧面均与两个隔离石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滞水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水层,所述排水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砂滤层,所述砂滤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土壤层,所述土壤层的上方设有植被种植层,所述植被种植层的内部设有两个排水井,每个所述排水井的内部均设有截污网板,每个所述截污网板的左右侧面均与每个排水井的内壁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排水井的底端均依次贯穿土壤层、砂滤层和过滤层并与滞水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排水层的内部固定镶嵌有两个排水管,两个所述排水管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与两个排水井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固定连通,两个所述隔离石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开设有通口,两个所述排水管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贯穿每个通口并延伸至道路层的内部,所述土壤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路缘石,两个所述路缘石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开设有进水孔。
优选的,两个所述路缘石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水篦子,且水篦子的竖直长度值大于进水孔的竖直长度值。
优选的,每个所述排水井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支撑块,每个所述截污网板的底面均与每个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滞水层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砂石垫层,所述砂石垫层的左右两侧面均与两个隔离石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每个所述排水井的内部均设有过滤网,两个所述过滤网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与两个排水管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每个所述排水井的内部均设有连接管,每个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均与每个排水井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通过砂滤层和过滤层的配合,能够对渗滞的雨水进行过滤,从而生态滞留带具备了对雨水进行过滤的功能,提高了雨水的水质,避免给地质环境带来危害,当雨水过多的时候,通过排水井流过下去,能够加快生态滞留带的蓄排速度,避免雨水过多堆积在道路上,解决了一定的麻烦,通过连接管和排水管的配合,达到了使雨水从排水井快速排出的作用,从而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起到了对雨水进行二次利用的作用,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道路层正视图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道路层、2隔离石板、3排水层、4过滤层、5砂滤层、6土壤层、7植被种植层、8路缘石、9进水孔、10排水井、11截污网板、12连接管、13排水管、14通口、15滞水层、16砂石垫层、17过滤网、18水篦子、19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包括道路层1,道路层1的内部固定镶嵌有相对称的隔离石板2,两个隔离石板2之间设有滞水层15,滞水层15是指土层中暂时性饱和的土壤水层,常分布于黏土层上方或其他半透水和不透水土层上方,滞水常被非饱和土壤或地质层与地下水隔离,滞水的水面为滞水面,滞水所在的土层为滞水层15,滞水所存在的土壤剖面称为滞水积水带,滞水是滞水积水带的主要类型水分,滞水层15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砂石垫层16,砂石垫层16是一种直接置换地基持力层中软弱土的处理方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和不均匀地基及暗沟、暗塘等的浅层处理,施工时在地基表面铺设一定厚度的垫层,或者将基底下一定深度的软弱土层挖除,分层填回砂、碎石等强度较大的材料,并加以夯实振密,砂石垫层16的左右两侧面均与两个隔离石板2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能够使生态滞留带更加稳固,提高了生态滞留带底部的稳固性,滞水层15的左右两侧面均与两个隔离石板2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滞水层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水层3,排水层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过滤层4,过滤层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砂滤层5,砂滤层5是以天然石英砂通常还有锰砂和无烟煤作为滤料的水过滤处理工艺过程,滤层厚度和过滤速度由原水和出水水质而定,砂滤层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土壤层6,土壤层6的上方设有植被种植层7,植被种植层7的内部设有两个排水井10,每个排水井10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支撑块19,每个截污网板11的底面均与每个支撑块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更好的对截污网板11进行支撑,避免出现脱落的问题,每个排水井10的内部均设有过滤网17,两个过滤网17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与两个排水管13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达到了对雨水进行过滤,提高了水质,每个排水井10的内部均设有连接管12,每个连接管12的外表面均与每个排水井10的内底壁固定连接,加快了排水井10内部雨水的排出,提高了生态滞留带的蓄排速度,每个排水井10的内部均设有截污网板11,每个截污网板11的左右侧面均与每个排水井10的内壁固定连接,每个排水井10的底端均依次贯穿土壤层6、砂滤层5和过滤层4并与滞水层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排水层3的内部固定镶嵌有两个排水管13,两个排水管13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与两个排水井10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固定连通,两个隔离石板2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开设有通口14,两个排水管13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贯穿每个通口14并延伸至道路层1的内部,土壤层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路缘石8,两个路缘石8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水篦子18,水箅子18是由扁钢及扭绞方钢或扁钢和扁钢焊接而成,起到了垃圾和杂物进行阻挡的作用,且水篦子18的竖直长度值大于进水孔9的竖直长度值,能够对雨水中的垃圾和杂物进行阻挡,减少了一定的麻烦,两个路缘石8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开设有进水孔9。
工作原理:当生态滞留带对雨水进行渗滞蓄排的时候,道路层1上的雨水通过进水孔9进入植被种植层7的区域,通过水篦子18能够对杂物和垃圾进行阻挡,雨水通过土壤层6渗透至砂滤层5,通过砂滤层5对雨水初步的过滤,然后雨水将会渗透至过滤层4进行二次过滤,接着雨水通过排水层3和滞水层15进行渗滞,当雨水过多的时候,将会通过排水井10流过下去,通过截污网板11对雨水中的杂物进行阻挡,接着通过连接管12和排水管13将雨水排出,从而生态滞留带达到了对雨水的渗滞以及蓄排。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包括道路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层(1)的内部固定镶嵌有相对称的隔离石板(2),两个所述隔离石板(2)之间设有滞水层(15),所述滞水层(15)的左右两侧面均与两个隔离石板(2)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滞水层(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水层(3),所述排水层(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过滤层(4),所述过滤层(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砂滤层(5),所述砂滤层(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土壤层(6),所述土壤层(6)的上方设有植被种植层(7),所述植被种植层(7)的内部设有两个排水井(10),每个所述排水井(10)的内部均设有截污网板(11),每个所述截污网板(11)的左右侧面均与每个排水井(10)的内壁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排水井(10)的底端均依次贯穿土壤层(6)、砂滤层(5)和过滤层(4)并与滞水层(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排水层(3)的内部固定镶嵌有两个排水管(13),两个所述排水管(13)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与两个排水井(10)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固定连通,两个所述隔离石板(2)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开设有通口(14),两个所述排水管(13)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贯穿每个通口(14)并延伸至道路层(1)的内部,所述土壤层(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路缘石(8),两个所述路缘石(8)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开设有进水孔(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路缘石(8)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水篦子(18),且水篦子(18)的竖直长度值大于进水孔(9)的竖直长度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排水井(10)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支撑块(19),每个所述截污网板(11)的底面均与每个支撑块(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滞水层(15)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砂石垫层(16),所述砂石垫层(16)的左右两侧面均与两个隔离石板(2)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排水井(10)的内部均设有过滤网(17),两个所述过滤网(17)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与两个排水管(13)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排水井(10)的内部均设有连接管(12),每个所述连接管(12)的外表面均与每个排水井(10)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42529.0U CN210712427U (zh) | 2019-09-17 | 2019-09-17 | 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42529.0U CN210712427U (zh) | 2019-09-17 | 2019-09-17 | 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712427U true CN210712427U (zh) | 2020-06-09 |
Family
ID=70935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542529.0U Active CN210712427U (zh) | 2019-09-17 | 2019-09-17 | 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712427U (zh) |
-
2019
- 2019-09-17 CN CN201921542529.0U patent/CN21071242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71697B (zh) | 硬质钢筋混凝土护岸斜坡生态修复方法 | |
CN106759825A (zh) | 一种海绵城市绿地蓄水系统的施工方法 | |
CN106638918A (zh) |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 | |
CN112252115A (zh) | 海绵城市可回收利用雨水的道路结构 | |
CN106193261A (zh) |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雨洪集蓄梯级人工湖系统和设计方法 | |
CN112391997A (zh) |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河道堤岸结构 | |
CN108951816B (zh) | 生态树池系统及施工方法 | |
CN110820679A (zh) | 一种河道生态护岸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2627166U (zh) | 一种新型城镇道路排水生态带 | |
CN211446781U (zh) | 一种河道生态护岸 | |
CN113944138B (zh) |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自然型岸坡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 |
CN117587750B (zh) | 一种河道生态护坡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 | |
CN210712427U (zh) | 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 |
CN111749073A (zh) | 一种基于既有道路基层透水改造技术 | |
CN208501715U (zh) | 一种雨水花园 | |
CN108867691B (zh) | 植草沟雨水排水管廊系统及施工方法 | |
CN213358503U (zh) |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自然型岸坡防护结构 | |
CN214402046U (zh) | 一种盐碱地绿化排盐入渗结构 | |
CN214783639U (zh) | 一种水源保护区生态护岸构件 | |
CN114568236A (zh) | 一种利用砂基微珠技术建造的高标准水田系统 | |
CN114319556B (zh) | 一种隐蔽型净水排水沟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2813758A (zh) | 一种公路弃土堆处理系统 | |
CN112962388B (zh) | 利用原有道路结构的海绵城市半透水道路结构 | |
CN214005290U (zh) | 一种盐碱地景观中植草砖透水铺装与泛盐碱防护一体结构 | |
CN221218372U (zh) | 一种采用下沉式绿地的道路侧分带排水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