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0697393U - 用于厨房设备的投料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厨房设备的投料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97393U
CN210697393U CN201921063108.XU CN201921063108U CN210697393U CN 210697393 U CN210697393 U CN 210697393U CN 201921063108 U CN201921063108 U CN 201921063108U CN 210697393 U CN210697393 U CN 2106973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liquid
solid
cavity
sepa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6310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晓宾
李东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6310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973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973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973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厨房设备的投料器,包括:机壳;至少一个储料件,储料件具有用于储存物料的储料腔;分离装置,分离装置能够储存物料,并将通入分离装置内的物料中的气体分离;动力源,动力源与分离装置和/或储料件连接,并为物料的运动提供动力。本实用新型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的投料器投料精度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用于厨房设备的投料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厨房设备的投料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商用灶在烹饪时,仍然需要人工加各种调料,较为繁琐。部分带有下料功能的商用灶通常设置了近端投料器用于缓存调料,调料从配料主机正压吹到投料器时,无论调料是固体还是液体,均容易夹杂带入大量气体,在进行投料时,受到夹杂的气体影响导致投料不准确,使得液体调料的投料量难以准确控制,影响投料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厨房设备的投料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的投料器投料精度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厨房设备的投料器,包括:机壳;至少一个储料件,储料件具有用于储存物料的储料腔;分离装置,分离装置能够储存物料,并将通入分离装置内的物料中的气体分离;动力源,动力源与分离装置和/或储料件连接,并为物料的运动提供动力。
进一步地,分离装置包括:用于储存固体物料的气固分离器,气固分离器将通入的固体物料中的气体分离;用于储存液体物料的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将通入的液体物料中的气体分离。
进一步地,气固分离器包括:气固壳体,气固壳体具有气固分离腔,气固分离腔具有气固进料口、气固出料口和气固吸气口;过滤机构,过滤机构设置在气固分离腔内,并将气固分离腔分成容纳物料的第一腔体和抽取气体的第二腔体,气固进料口和气固出料口位于第一腔体处,气固吸气口位于第二腔体处,过滤机构阻碍固体物料进入第二腔体。
进一步地,过滤机构包括:机构外壳,机构外壳与气固壳体连接;第一过滤结构;第二过滤结构,第一过滤结构和第二过滤结构均设置在机构外壳内,且第一过滤结构相比第二过滤结构靠近第一腔体,第一过滤结构和第二过滤结构的侧面具有滤孔,第一过滤结构过滤的物料大小大于第二过滤结构过滤的物料大小。
进一步地,第一过滤结构和/或第二过滤结构的端面为密封端;或第一过滤结构和/或第二过滤结构的端面为非密封端,且端面过滤的物料大小小于侧面过滤的物料大小。
进一步地,第一过滤结构远离第二过滤结构的一端为伸出端,伸出端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至第一腔体内,机构外壳具有伸出部,伸出部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至第一腔体内,且伸出部伸入第一腔体的长度大于伸出端伸入第一腔体的长度,伸出端容纳在伸出部内。
进一步地,气固分离器还包括清洗机构,清洗机构包括:用于输送清洁液的清洗管道,清洗管道可拆卸地安装在气固进料口处;加热件,加热件设置在气固壳体外侧。
进一步地,气液分离器包括:气液壳体,气液壳体具有容纳物料的气液分离腔,气液分离腔具有气液进料口、气液出料口和气液吸气口;气液吸气管,气液吸气管与气液吸气口连通,气液吸气管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至气液分离腔内,气液吸气管伸入至气液分离腔的开口端具有止挡液体物料的止挡面;消涡件,消涡件设置在气液分离腔内,并且消涡件的表面朝向开口端。
进一步地,开口端的内壁面为止挡面,止挡面倾斜设置,沿气液吸气管吸取气体的方向,止挡面向靠近气液吸气管中心的方向倾斜。
进一步地,开口端的端部具有导流结构,止挡面上的液体经由导流结构集中成股流下。
进一步地,消涡件包括消涡部,消涡部正对气液吸气管,且消涡部的至少一部分向靠近气液吸气管的方向凸出
进一步地,气液分离器还包括防涡件,防涡件设置在气液分离腔内,并将气液分离腔靠近气液出料口的腔部分隔成多个出料区域,各出料区域均与气液出料口连通。
进一步地,储料件包括:储料外壳,储料外壳具有储料腔;用于检测物料量的扩压结构,扩压结构与储料外壳连接,且扩压结构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至储料腔内,扩压结构检测储料腔内的物料量,并在物料量低于低预设值时发送补料信号,高于高预设值时发送溢流信号。
进一步地,扩压结构的底端靠近储料腔的底面,或扩压结构的底端与储料腔的底面接触。
进一步地,储料腔具有供物料流出的溢流口。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储料件和分离装置,其中储料件用于储存计量不需要进行气体分离的一些物料,例如食用油、香油等,分离装置用于储存需要进行气体分离的物料,并能够将物料中夹杂的气体分离出来,当需要投料时,将物料通入到分离装置中,分离装置将物料中的气体分离出来,分离后的物料即可进行投料,由于物料中不再夹杂有气体等杂质,因而能够保证投料的准确性,实现投料器准确投料。上述设置方式根据物料种类的不同设置了不同的存放方式,提高了投料器的通用性,同时分离装置避免了夹杂在物料中的气体对投料精度的影响,保证了投料精度,减少物料的浪费,并且对于液体物料和固体物料均使用,提高了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投料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主视图;
图3示出了图1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图1的后视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投料器的气固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的气固分离器的爆炸图;
图7示出了图5中的气固分离器的侧视剖视图;
图8示出了图6中的过滤机构的爆炸图;
图9示出了图1中的投料器的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中的气液分离器的爆炸图;
图11示出了图9中的气液分离器的侧视剖视图;
图12示出了图10中的气液分离器的吸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0中的气液分离器的消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图10中的气液分离器的防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图1中的投料器的储料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6示出了图15中的储料件的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机壳;200、储料件;210、储料外壳;211、储料腔;2111、储料进料口;2112、储料出料口;2113、溢流口;220、扩压结构;230、液位计;240、导流管;300、气固分离器;310、气固壳体;311、气固分离腔;3111、气固进料口;3112、气固出料口;3113、气固吸气口;3114、第一腔体;3115、第二腔体;3116、气固进气口;312、容料部;313、安装部;314、盖设部;320、过滤机构;321、机构外壳;3211、伸出部;322、第一过滤结构;323、第二过滤结构;324、盖体;330、气固泄压阀;340、安装结构;400、气液分离器;410、气液壳体;411、气液分离腔;4111、气液进料口;4112、气液出料口;4113、气液吸气口;4114、气液排气口;412、过渡段;420、气液吸气管;421、止挡面;422、导流结构;430、消涡件;431、消涡部;432、支撑部;440、防涡件;450、气液泄压阀;500、流量计;610、负压控制开关;620、负压调节器;630、正压控制开关;640、正压调节器;650、电磁阀;660、直通球阀;710、齿轮泵。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改善现有技术中的投料器投料精度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厨房设备的投料器。
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用于厨房设备的投料器,包括机壳100、至少一个储料件200、分离装置和动力源,储料件200具有用于储存物料的储料腔211;所述分离装置能够储存物料,并将通入所述分离装置内的物料中的气体分离;所述动力源与所述分离装置和/或所述储料件200连接,并为物料的运动提供动力。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储料件200和分离装置,其中储料件200用于储存计量不需要进行气体分离的一些物料,例如食用油、香油等,分离装置用于储存需要进行气体分离的物料,并能够将物料中夹杂的气体分离出来,当需要投料时,将物料通入到分离装置中,分离装置将物料中的气体分离出来,分离后的物料即可进行投料,由于物料中不再夹杂有气体等杂质,因而能够保证投料的准确性,实现投料器准确投料。上述设置方式根据物料种类的不同设置了不同的存放方式,提高了投料器的通用性,同时分离装置避免了夹杂在物料中的气体对投料精度的影响,保证了投料精度,减少物料的浪费,并且对于液体物料和固体物料均使用,提高了应用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分离装置包括气固分离器300和气液分离器400,气固分离器300储存固体物料,并将通入其中的固体物料中的气体分离;气液分离器400用于储存液体物料,并将通入其中的液体物料中的气体分离。这样,气固分离器300和气液分离器400使得固体物料和液体物料分别独立进行储存、气体分离和投料等过程,在使得投料器能够应用于固体和液体的同时,避免固体与液体之间的相互干扰,保证投料精度。
如图5至图8所示的气固分离器300,包括气固壳体310和过滤机构320,气固壳体310具有气固分离腔311,气固分离腔311具有气固进料口3111、气固出料口3112和气固吸气口3113;过滤机构320设置在气固分离腔311内,并将气固分离腔311分成容纳固体物料的第一腔体3114和抽取气体的第二腔体3115,气固进料口3111和气固出料口3112位于第一腔体3114处,气固吸气口3113位于第二腔体3115处,过滤机构320阻碍固体物料进入第二腔体3115。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有过滤机构320,过滤机构320将气固分离腔311分成第一腔体3114和第二腔体3115,其中,第一腔体3114可以通过气固进料口3111向其中加入固体物料,通过气固出料口3112实现投料,第二腔体3115可以通过气固吸气口3113吸气,从而使得气固分离腔311内产生负压,负压驱动固体物料由第一腔体3114向第二腔体3115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固体物料被过滤机构320过滤从而保留在第一腔体3114内,而固体物料中夹杂的气体能够经过过滤机构320进入到第二腔体3115内,并由气固吸气口3113吸走,这样既可使得固体物料中夹杂的气体与固体物料实现分离,分离完成后通过气固出料口3112即可实现投料。上述设置方式使得固体物料中的气体被分离排出,避免了投料机投料过程中受到夹杂气体的干扰导致的投料不准确的情况,提高了投料精度,保证了烹饪效果。同时气固分离器300能够起到缓存固体物料的作用,避免一直向气固分离腔311输送固体物料,气体过多,甚至导致气固分离腔311炸裂,产生安全隐患。固体物料相当于暂时缓存在气固分离器300里面,等待投料指令,在此过程中,配料机可以给其他分离器输送物料,进行分离程序,这样多个气固分离器300同时工作使得配料机工作效率提高,烹饪执行的效率也高。此外,采用负压进料,还有一个定量的作用,将菜谱中需要的固体物料的重量转化成对应负压的压力值,然后输出相应的压力值,吸取等量的固体物料进入到气固分离器300中。
如图8所示,过滤机构320包括机构外壳321、第一过滤结构322和第二过滤结构323,机构外壳321与气固壳体310连接;第一过滤结构322和第二过滤结构323均设置在机构外壳321内,且第一过滤结构322相比第二过滤结构323靠近第一腔体3114,第一过滤结构322过滤的物料大小大于第二过滤结构323过滤的物料大小。
具体地,固体物料依次经过通过第一过滤结构322和第二过滤结构323,第一过滤结构322起到初步过滤的作用,其主要用于过滤颗粒较大的固体物料,第二过滤结构323起到加强过滤的作用,其主要用于过滤颗粒较小的固体物料,第一过滤结构322的过滤能够滤掉大部分的大颗粒固体,避免被吸起来的固体物料全部附着到第二过滤结构323影响第二过滤结构323的过滤效果,甚至造成第二过滤结构323堵塞,影响气体排出的情况,同时,还能够起到气体缓冲作用,避免第二过滤结构323的气流过急造成风堵,保证过滤机构320的过滤效果。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根据固体物料的大小进行依次过滤。从而实现了对固体物料的分级过滤,保证了过滤效果,提高了过滤的效率。而机构外壳321的设置一方面能够方便过滤机构320的安装,实现过滤机构320的集成化,另一方面能够对第一过滤结构322和第二过滤结构323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第一过滤结构322和第二过滤结构323由于外力作用导致意外破损而影响过滤效果,保证过滤机构320的可靠性。优选地,机构外壳321具有加强筋结构,使得过滤机构320更加稳固。本实施例在第一过滤结构322和第二过滤结构323上开设滤孔,相应地,第一过滤结构322的滤孔大小大于第二过滤结构323的滤孔大小,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上述效果。
优选地,第一过滤结构322为滤网,第二过滤结构323为滤芯。滤网的网孔较大,滤芯的滤孔较小,从而实现分级过滤。当然,第一过滤结构322和第二过滤结构323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他过滤件代替。
进一步优选地,第二过滤结构323的滤芯外表面是一褶一褶围成圆周面,从而增大与固体物料接触的面积,使得第二过滤结构323能够过滤更多的固体物料,过滤效率更高,过滤效果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设置有两级过滤为例进行说明,即第一过滤结构322和第二过滤结构323实现的两级过滤。除了该设置方式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过滤结构,例如增加设置第三过滤结构、第四过滤结构等,并且过滤结构的滤孔之间的大小优选沿着从第一腔体3114至第二腔体3115的方向依次减小,以实现分级过滤。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结构322和第二过滤结构323的侧面均具有滤孔,气体从外侧面经由滤孔流动到内侧面,再由内侧面向第二腔体3115流动,相应地,第一过滤结构322和第二过滤结构323的外侧面与机构外壳321的内壁面之间间隔设置,并形成供气体通过的通道,从而为气体的流动以及部分固体物料的运动提供空间。这样,由于滤孔设置在侧面,因而气体只能够由侧面经过第一过滤结构322和第二过滤结构323,使得第一过滤结构322和第二过滤结构323的端面能够对固体物料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降低吸到过滤机构320上的固体物料的数量,也就进一步降低了过滤机构320的过滤量,避免固体物料意外通过过滤机构320的可能性,同时避免过多固体物料堵塞第一过滤结构322和第二过滤结构323,保证过滤效果。
优选地,第一过滤结构322和第二过滤结构323的端面为密封端,即气体和固体物料均不能通过第一过滤结构322和第二过滤结构323的端面,以提高端面对固体物料的阻挡效果,保证不阻碍排气的同时过滤大部分固体物料。当然也可以在第一过滤结构322和第二过滤结构323的端面设置成非密封端,例如在端面上开设有滤孔,但需要注意的是,端面的滤孔大小需要小于侧面的滤孔大小,使得端面过滤的物料大小小于侧面过滤的物料大小,这样才能够起到对固体物料的阻挡作用,否则固体物料会直接经过端面上大小较大的滤孔,而不会经过侧面上大小较小的滤孔,不但起不到阻挡固体物料的作用,反而会影响过滤效果。滤孔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代替。本实施例的第一过滤结构322和第二过滤结构323均采用上述侧面开设滤孔的设置方式,当然,也可以仅在第一过滤结构322或第二过滤结构323上采用该设置方式,即第一过滤结构322设置成普通的滤网,第二过滤结构323采用上述侧面过滤的设置方式,或者第二过滤结构323设置成普通的滤网,第一过滤结构322采用上述侧面过滤的设置方式。不仅如此,上述第一过滤结构322还可以其他的过滤件结构形式。并且滤网可以是中间密闭的注塑件、四周是滤网结构的形式,形成类似荷包蛋的结构,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滤网。
本实施例的第一过滤结构322和第二过滤结构323呈柱状,第一过滤结构322和第二过滤结构323的圆周面为侧面,整个圆周面上都均布开设有滤孔,以提高过滤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过滤结构323需要更大的接触面积才能排出较多气体,因而第一过滤结构322的直径比第二过滤结构323的直径小,第一过滤结构322远离第二过滤结构323的一端为伸出端,伸出端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至第一腔体3114内,机构外壳321远离第二腔体3115的端面上设置有伸出部3211,伸出部3211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至第一腔体3114内,伸出端容纳在伸出部3211内,且伸出部3211伸入第一腔体3114的长度大于伸出端伸入第一腔体3114的长度。伸出端和伸出部3211的设置使得第一过滤结构322更加深入到第一腔体3114内,吸气时能够可以很大程度得阻挡上升气流中的固体物料,更有效地分离固体物料中夹杂的气体,机构外壳321上的伸出部3211能够对伸出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伸出端的侧壁上开设有滤孔,伸出部3211与伸出端之间形成有间隔,气体和被吸起来的部分固体物料经由伸出部3211的端部进入到间隔中,从而保证气体仅能够从第一过滤结构322的侧面通过,提高对大颗粒固体物料的阻挡效果。
优选地,第二过滤结构323的滤孔小于固体物料的最小直径,第二过滤结构323整体大小大于气固分离器300直径的一半。
可选地,伸出部3211可以设置成上宽下窄的筒状,即伸出部3211底端开口处较窄,顶端与第二过滤结构323对接处的开口较宽,这种设置方式使得伸出部3211能阻挡更多固体物料进入到过滤机构320内,提高对大颗粒固体物料的阻挡效果。相应地,第二过滤结构323也可以设置成下宽上窄的形状,由于第一过滤结构322已经过滤掉了大部分的大颗粒固体物料,因此第二过滤结构323设置成下宽上窄形式并不会影响过滤效果,倾斜的侧壁反而能够阻挡更多的固体物料,同时该设置方式还有利于气体经过第二过滤结构323,第二过滤结构323能够尽可能多进气体,配合倾斜的侧壁的阻挡效果,使得尽可能多的气体被抽走而固体物料被留下。
本实施例的伸出部3211可拆卸地设置在机构外壳321上,更具体地,伸出部3211通过螺纹结构安装到机构外壳321上,当需要更换第一过滤结构322时,将伸出部3211旋下即可将第一过滤结构322取出更换,从而方便组装和拆卸。并且在伸出部3211的安装位置处可以设置有密封圈等密封件,以保证气体和微小的固体物料不会从缝隙中越过第一过滤结构322的过滤。
本实施例的过滤机构320的机构外壳321在远离伸出部3211的一端为敞口设置的开口侧,第二过滤结构323通过开口侧安装到机构外壳321内或从机构外壳321内取下,并且过滤机构320还包括盖体324,盖体324可拆卸地设置在机构外壳321的开口侧,从而对开口侧起到遮挡作用,使得第二过滤结构323能够稳定设置在机构外壳321内。当需要更换过滤机构320时,将盖体324打开即可将过滤机构320整体取出,从而便于更换和维修。盖体324与机构外壳321之间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盖体324上开设有供气体通过的过孔,过孔的大小小于第二过滤结构323的外径,大致等于第二过滤结构323的内径,使得经过第二过滤结构323侧面的气体经由第二过滤结构323的内腔和盖体324上的过孔进入到第二腔体3115内。此外,在盖体324上还可以设置有把手,通过把手将过滤机构320整体移动,方便安装和取出。盖体324与机构外壳321之间可以设置有密封圈等密封件,以保证密封效果。
如图5至图7所示,气固分离器300整体竖直设置,第一腔体3114位于第二腔体3115的下方,这样,当通过气固进料口3111向第一腔体3114内加入固体物料时,固体物料在重力作用下会保持在第一腔体3114内,固体物料只有在通入负压时才能够向上运动,当不再通入负压时,部分固体物料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回落到第一腔体3114的底部,从而减少附着在过滤机构320上的固体物料。此外,第一腔体3114的底部呈漏斗状,气固出料口3112位于第一腔体3114的底部,以便于气固出料口3112打开时固体物料在重力作用下自动下落实现投料,同时保证固体物料能够全部下出,避免固体物料残留。当然,也可以将第一腔体3114设置成上下直径相同的圆筒状或者其他形状。
优选地,气固进料口3111位于第一腔体3114的顶部侧面,且气固进料口3111的轴线与气固壳体310在气固进料口3111处的切线平行,即气固进料口3111沿着气固壳体310圆周的切线方向向第一腔体3114内通入固体物料,这样,从第一腔体3114的顶部向第一腔体3114内加入固体物料,固体物料沿着切线方向进入到第一腔体3114内,固体物料沿着内壁螺旋向下,靠气流切向引入造成的旋转运动,使具有较大惯性离心力的固体物料甩向内壁面分开,从而达到使固体物料分散开,并且固体物料撞到内壁后失去惯性,自由落体下来的作用,此时固体物料中夹杂着部分气体,通过气固吸气口3113输入负压即可抽取固体物料中混入的气体,更好地实现气固分离的目的。
可选地,气固分离腔311的内壁采用不沾涂层、有机硅材料等,从而进一步减少固体物料在内壁面上的残留。
在本实施例中,气固分离腔311还具有气固进气口3116,气固进气口3116位于第二腔体3115处。当气固吸气口3113输入负压抽取固体物料中的气体完成后,再通过气固进气口3116向气固分离腔311内输入正压,正压的气体使得附着在过滤机构320上以及沉积在过滤机构320内的固体物料被吹入到第一腔体3114内,既避免了固体物料在过滤机构320上沉积,又提高了固体物料的利用率,使得几乎所有的固体物料都能够被用于投料。气固进气口3116和气固吸气口3113可以互换,或者只设置一个共同的进口,通过阀门控制进口进负压或进正压实现吸气和进气功能。
可选地,气固分离器300还包括气固泄压阀330,气固泄压阀330与气固分离腔311连通,当通过气固进气口3116向气固分离腔311内通入正压直到压力达到预设值时,压力将气固泄压阀330自动顶开,直接将气固分离腔311内的气体排出,避免气固分离腔311内的压力过大而产生危险。具体数值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设置即可。
优选地,气固泄压阀330与第二腔体3115连通,这样,气固泄压阀330在被顶开时,仅第二腔体3115的气体能够通过气固泄压阀330排出,第一腔体3114内的固体物料不会直接从气固泄压阀330排出,避免第一腔体3114内的固体物料从气固泄压阀330排出而造成固体物料损失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气固壳体310包括容料部312、安装部313和盖设部314,且容料部312、安装部313和盖设部314自下而上依次连接,容料部312具有第一腔体3114,过滤机构320安装在安装部313;盖设部314即为盖子,其与安装部313连接,并与安装部313共同围成第二腔体3115。盖设部314和安装部313之间以及安装部313与容料部312之间可以增设密封圈等密封件,以保证气固分离腔311整体的密封性,保证抽吸气体的效果。通过将气固壳体310采用分体设置,便于将过滤机构320等气固壳体310内部的部件安装到气固壳体310内,将盖设部314打开即可将过滤机构320整体取出进行更换和维修,从而极大降低了更换和维修所需的时间和精力。本实施例的容料部312和安装部313均呈筒状,且容料部312、安装部313和盖设部314之间均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优选地采用螺纹连接,这样,气固分离器300整体均采用螺纹连接,不需要额外设置螺钉等紧固件,拆装方便可靠。当然,除了采用螺纹连接,也可以采用螺钉或者螺栓等零件连接。当然,除了将各部件之间均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外,也可以将部分部件之间采用螺栓、螺钉等其他方式进行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附图所示的气固分离器300中的容料部312和安装部313之间采用的是螺栓连接的方式,但是优选的方式还是螺纹连接。
可选地,气固分离器300还包括用于与外部装置连接的安装结构340,安装结构340与气固壳体310连接。在气固壳体310外侧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板状件作为安装结构340,板状件上开设有与机座等外部装置连接的连接孔,通过螺栓即可将气固分离器300安装到机座上。安装结构340并不局限于上述的板状件,也可以为其他部件,并且安装位置也不局限于气固壳体310相对的两侧,可以仅设置一个或者设置有更多个,按照其他排列方式进行设置均可,只要能将气固分离器300进行安装固定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气固分离器300还包括清洗机构,清洗机构包括用于输送清洁液的清洗管道和加热件,清洗管道可拆卸地安装在气固进料口3111处,当需要对气固分离器300内部进行清洗时,将清洗管道对接气固进料口3111处,通入水等清洗液即可进行清洗,清洗液可以从底部的气固出料口3112排出即可;加热件设置在气固壳体310外侧,当清洗完成后,通过启动加热件对气固分离腔311进行加热,促进气固分离腔311内残留的液体蒸发,有利于管道清洁,能够增加固体物料投料的精度,并且减少固体物料碰撞摩擦产生静电。
优选地,加热件包围设置在第一腔体3114的外侧,从而能够对第一腔体3114的整个外侧进行加热,以保证对第一腔体3114的加热效果,避免液体残留。当然,加热件也可以仅加热第一腔体3114外侧的一部分。加热件优选的是加热硅胶垫片,直接粘附在第一腔体3114的外侧壁上,需要加热时就控制启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维护方便。
气固分离器300的使用过程如下:
需要气固分离时,打开气固分离器300的气固进料口3111和气固分离器300的气固吸气口3113,通过气固吸气口3113向气固分离腔311内通入负压气体,负压气体使得固体物料由气固进料口3111吸入到气固分离腔311内,在固体物料进入到气固分离腔311时,负压气体将固体物料中的气体分离吸走,实现气固分离;待气体分离完成后,关闭气固进料口3111和气固吸气口3113,打开气固分离器300的气固出料口3112和气固分离器300的气固进气口3116,通过气固进气口3116向气固分离腔311内通入正压气体,正压气体一方面能够将残留在过滤机构320上的物料吹下,另一方面能够辅助固体物料从气固出料口3112投料,避免固体物料堆积在气固出料口3112影响投料。通入正压和负压的持续时间可以根据物料的数量等参数进行相应制定即可。
需要清洗时,将将清洗管道对接气固进料口3111处,通入水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水从底部的气固出料口3112排出即可,然后再启动加热件对气固分离腔311进行加热,将残留的液体蒸发掉即可。
需要拆卸更换部件时,将顶部的盖设部314旋下,通过盖体324上的把手将过滤机构320整体上提取出,然后将盖体324旋下即可将第二过滤结构323取出更换,将伸出部3211旋下即可将第一过滤结构322取出更换,不需要将气固分离器300拆卸下来。
如图9至图14所示的气液分离器400,包括气液壳体410、气液吸气管420和消涡件430,气液壳体410具有容纳液体物料的气液分离腔411,气液分离腔411具有气液进料口4111、气液出料口4112和气液吸气口4113;气液吸气管420与气液吸气口4113连通,气液吸气管420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至气液分离腔411内,气液吸气管420伸入至气液分离腔411的开口端具有止挡液体物料的止挡面421;消涡件430设置在气液分离腔411内,并且消涡件430的表面朝向开口端。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有气液吸气口4113和气液吸气管420,当从气液进料口4111向气液分离腔411内通入液体物料时,通过气液吸气口4113和气液吸气管420向气液分离腔411内输入负压,负压将液体物料中的气体吸取出来,并经由气液吸气管420和气液吸气口4113排出从而将液体物料中的气体分离出来,由于在该过程中,负压气体也会将部分液体吸取到气液吸气管420中,因而在气液吸气管420伸入气液分离腔411的开口端,即气体和被吸取的液体进入气液吸气管420的一端上设置有止挡面421,这样被吸起来的液体会由于惯性附着在止挡面421上,并顺着止挡面421向下流回到气液分离腔411内,减少液体被吸走的可能性,同时设置的消涡件430能够减少气液吸气管420中心气流漩涡尾部对气液分离腔411内已分离液体的影响,进一步防止液体夹带进入到气液吸气管420随气流带走的情况。上述设置方式将液体物料中的气体分离出来,避免夹杂在液体物料中的气体对投料精度的影响,并且防止液体夹带进入到气液吸气管420随气流被带走的情况,减少液体物料的浪费,同时避免液体在气液出料口4112处产生液体旋转而影响排出速度的问题。同时气液分离器400能够起到缓存液体物料的作用,避免一直向气液分离腔411输送物料,气体过多,甚至导致气液分离腔411会炸裂,产生安全隐患。液体物料相当于暂时缓存在气液分离器400里面,等待投料指令,在此过程中,配料机可以给其他分离器输送物料,进行分离程序,多个分离器同时工作使得配料机工作效率高,烹饪执行的效率也高。此外,采用负压进料,还有一个定量的作用,将菜谱中需要的液体物料的重量转化成对应负压的压力值,然后输出相应的压力值,吸取等量的液体物料进入到气液分离器400中。
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气液吸气管420伸入气液分离腔411的节段竖直设置,开口端即为该节段的底端,开口端的内壁面为止挡面421,且止挡面421倾斜设置,沿气液吸气管420吸取气体的方向,止挡面421向靠近气液吸气管420中心的方向倾斜,即止挡面421自下而上向靠近气液吸气管420中心的方向倾斜,从而使得气体进入气液吸气管420的范围逐渐缩小,这样,当气体中夹带着液体物料时,气体能够随着止挡面421的倾斜顺畅改变运动轨迹,而液体物料由于惯性作用,其运动轨迹不易发生改变,因而就会被止挡面421止挡而附着堆积在止挡面421上,并且会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止挡面421向下流动直到形成液滴滴落下来,从而重新汇集到已分离液体中,减少液体物料的损失。如果设置直筒形的气液吸气管420,被吸起来的液体物料会直接进沿着气液吸气管420进入到气液吸气管420内部,形成短路,并且随着气体排出,造成液体物料损失。
可选地,止挡面42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当止挡面421为一个时,可以仅在气液吸气管420周向的一侧上设置止挡面421,或者将止挡面421设置成弧面,弧面沿开口端周向设置,本实施例优选将止挡面421设置成圆周面,当止挡面421设置成多个时,可以将各止挡面421的侧边依次连接,沿气液吸气管420的周向设置。本实施例优选地在气液吸气管420周向度的范围内均设置有止挡面421,这样能够将从开口端各个位置吸入到气液吸气管420的液体物料均进行有效止挡,保证止挡效果。
可选地,开口端的形状根据实际情况有多种设置方式,例如设置成圆台或者棱台,本实施例优选设置成喇叭口形,在便于加工的同时还能够使得开口端整体美观大方。
在本实施例中,开口端的端部具有导流结构422,止挡面421上的液体经由导流结构422集中成股流下。
具体地,开口端的端部即为开口端的底面,在该处设置有齿状的导流结构422,止挡面421上的液体物料顺着止挡面421向下流动到导流结构422上,经由导流结构422汇聚成较大的液滴从气液吸气管420上脱落与已分离的液体汇合,导流结构422的设置能够加速止挡面421上的液膜汇聚形成液滴滴落的过程,有效解决液体物料损失的问题。本实施例的导流结构422优选设置成锯齿状,并且锯齿状的尖角朝下,这样液膜就会顺着锯齿状的斜面流到尖角处,有利于液膜在锯齿状的尖角处汇聚形成较大的液滴滴落,加速液膜汇聚成液滴的过程。当然,也可以不设置尖角,采用弧形面或者平面代替。
本实施例的导流结构422沿气液吸气管420的周向设置有一圈,这样就能够对止挡面421上各个方位的液膜均能够起到汇聚作用,降低液体物料的损失。当然,也可以根据止挡面421的设置位置进行相应设置。例如,若仅在气液吸气管420的一侧设置有止挡面421,那么可以仅在该侧的底面上设置导流结构422即可。
如图10和图13所示,消涡件430包括消涡部431,消涡部431正对气液吸气管420,且消涡部431的至少一部分向靠近气液吸气管420的方向凸出。
具体地,消涡部431由板状件形成,消涡部431正对气液吸气管420的中心处,消涡部431能够消除中心气流漩涡尾部对气液分离腔411内已分离液体的影响,若不设置消涡部431,由于气液吸气管420的负压作用,会在气液吸气管420正下方的位置处产生气流漩涡,气流漩涡会自上而下延伸至气液分离腔411的底部,对气液分离腔411底部的已分离液体产生扰动,甚至使得液体在气流漩涡的作用下被吸起来,由于气液吸气管420中心处没有止挡面421的止挡,因而被吸起来的液体物料会直接进入到气液吸气管420中被吸走而造成损失;而设置消涡部431后,消涡部431能够阻挡产生的气流漩涡向下延伸,使得气流漩涡只能够延伸到消涡部431上,而无法影响到气液分离腔411底部已分离液体,并且气液吸气管420中心轴线周围的被吸起来的液体向上运动时会受到消涡部431的止挡,使得该部分液体不会经由气液吸气管420的中心处直接被气液吸气管420吸走,降低了液体物料的损失;而消涡部431向靠近气液吸气管420的方向凸出部分的内壁面与止挡面421起到相似的作用,向上运动的液体物料附着堆积在凸出部分的内壁面上,并且沿着该内壁面向下流动,凝聚成液滴汇聚到气液分离腔411底部。上述设置方式消除了气液吸气管420中心气流漩涡尾部对气液分离腔411内已分离液体的影响,防止液体物料进入气液吸气管420随气流被带走的情况。
优选地,消涡部431上凸出的部分呈锥形,锥形使得凸出部分的内壁面也是倾斜设置的,从而能够与止挡面421一样起到充分止挡向上运动的液体的目的。并且锥形的顶部为弧形,而非平面,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去除气流漩涡,以达到导流的效果。锥形具体可以是圆锥或者棱锥,当然,其也可以是圆台、棱台等其他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加工工艺的问题,本实施例消涡部431凸出部分的内壁面的顶部为圆弧形,以便于进行加工,但是优选的方案为将消涡部431凸出部分的内壁面的顶部设置成尖角形,从而提高该内壁面的汇聚作用,加速内壁面上的液膜汇聚成液滴的过程。
除了上述消涡件430的设置方式外,也可以之间将消涡件430设置成平面板状件,平面板状件的表面朝向开口端也能够实现阻碍气流漩涡的作用,避免气流漩涡对已分离液体的影响;或者将上述的消涡件430翻转,消涡部431凸出部分向下凸出,也能够实现阻碍气流漩涡的作用。此外,消涡件430还可以是弹性部件,可以由弹性材料或者注塑材料组成,根据气流走向,从而消涡件430自动改变其凸出部分向上或者向下,例如:当负压吸料进气液分离器400里面,气液分离器400里面进行气体和液体分离的工作,由于负压的作用,消涡件430的凸出部分向上凸出;当正压吹料时,消涡件430的凸出部分向下凸出。优选本申请的设置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消涡部431与气液吸气管420同轴设置,且消涡部431的直径小于开口端的最大直径。这样,当止挡面421上止挡下来的液膜形成液滴脱离气液吸气管420滴落下来时液滴不会受到消涡部431的阻挡而会直接滴落到气液分离腔411的底部,与已分离的液体汇聚在一起,从而避免了止挡面421止挡的液体在下落过程中被再次吸到气液吸气管420内的情况,保证液体止挡的效果,进一步降低液体物料的损失。
在本实施例中,消涡件430还包括支撑消涡部431的支撑部432,支撑部432包括环圈和筋条,环圈与气液壳体410连接,消涡部431位于环圈内,环圈与消涡部431之间通过筋条连接,筋条一般设置有多个,各筋条之间沿消涡部431的周向间隔设置,从而使得外圈、筋条和消涡部431之间形成有通道,液体物料中夹杂的气体、被吸起来的液体物料以及气液吸气管420上滴落下来的液体就能够通过通道上下运动。支撑部432的设置一方面为消涡部431提供了支撑,使得消涡部431能够在支撑部432的支撑下安装到气液分离腔411的中间,另一方面能够为气体和液体物料的上下流通提供通道,避免被消涡件430遮挡而影响正常流通。当然,除了上述环圈与筋条的设置方式外,还可以设置成开设过孔的板件或者其他形状均可。
如图14所示,气液分离器400还包括防涡件440,防涡件440设置在气液分离腔411内并与气液壳体410连接,防涡件440位于气液出料口4112处并将气液分离腔411靠近气液出料口4112的腔部分隔成多个出料区域,各出料区域均与气液出料口4112连通。防涡件440能够防止排出液体物料时在气液出料口4112处产生液体旋转,避免形成气液混合的射流阻塞效应而导致限制了出口的液体流量的问题,加快液体物料的排出速度,提高效率。
具体地,防涡件440呈放射状,防涡件440以气液分离腔411的轴线为中心线,并沿气液分离腔411的径向向四周延伸,防涡件440由多个筋板形成,各筋板的一端位于气液分离腔411的轴线处,另一端沿气液分离腔411的径向向四周延伸,从而使得防涡件440整体呈放射状,放射状的防涡件440能够将靠近气液出料口4112处的腔部分隔形成多个扇形区域,各扇形区域之间在水平方向上被筋板遮挡而无法连通,这样当液体物料从气液出料口4112投料时,由于筋板的遮挡使得各出料区域之间相互独立投料,液体物料无法产生漩涡,防止排出液体物料时液体物料在气液出料口4112产生旋转,避免形成气液混合的射流阻塞效应而限制了气液出料口4112的液体流量的情况,加快液体物料的排出速度,提高效率。本实施例优选地将筋板设置成十字筋,当然,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形状,只要能够避免液体物料在气液出料口4112处产生漩涡即可。
优选地,防涡件440的尺寸覆盖气液分离腔411的整个横截面,以保证防止产生漩涡的效果。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防涡件440的大小,例如当在气液出料口4112处设置有其他部件而与防涡件440发生干涉时,可以考虑仅在气液分离腔411横截面的一部分上设置防涡件440等情况。
如图9和图11所示,气液壳体410的侧面与顶面之间具有弧形的过渡段412,也就是说,气液壳体410的顶面为圆弧顶,这样当液体物料在负压的作用下附着到气液壳体410的顶面上或者蒸发冷凝在气液壳体410的顶面上时,液膜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弧形的过渡段412向下运动并在运动过程中汇聚成液滴顺着侧面流下来。而若设置成水平的平顶面,则液膜会长时间停留在平顶面上,直到后附着到平顶面上的液膜与之前的液膜汇聚形成较大的液滴时才会滴下,基于此情况,本实施例将气液壳体410的顶面设置成圆弧形,从而加速液膜汇聚成液滴沉降下来的速度,有效解决平面顶部液滴挂残留多的问题。当然,除了将过渡段412设置成弧形的方式外,也可以将过渡段412设置成倾斜的平面,利用倾斜的设置方式也能够加速液膜汇聚成液滴沉降下来的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气液进料口4111位于气液壳体410靠近顶部的侧面上,且气液进料口4111的轴线与气液壳体410在气液进料口4111处的切线平行,当从气液进料口4111向气液分离腔411内通入液体物料时,液体物料沿着切线方向进入到气液分离腔411内,并且会沿着气液壳体410的内壁做周向运动,在该过程中液体物料之间会变的相对稀疏,此时通过气液吸气口4113和气液吸气管420向气液分离腔411内输入负压即可更有效地将液体物料中夹杂的气体抽出,从而更好地实现气液分离的目的,保证气液分离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气液分离腔411还具有用于排气的气液排气口4114,气液进料口4111输入正压时,气液排气口4114打开,正压气体经由气液排气口4114排出。当气液吸气口4113输入负压抽取液体物料中的气体完成后,再打开气液排气口4114,通过气液进料口4111向气液分离腔411内输入正压,正压的气体将残留在管道内的液体物料吹入到气液分离腔411内,与已分离的液体汇合,避免液体物料残留,正压气体可以通过气液排气口4114顺利排出,气液排气口4114能够平衡气液分离腔411内外的气压,避免气液分离腔411内气压过大产生安全隐患。
在本实施例中,气液分离器400还包括气液泄压阀450,气液泄压阀450与气液分离腔411连通,并在气液分离腔411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值时打开。当通过气液进料口4111向气液分离腔411内通入正压直到压力达到预设值时,压力将气液泄压阀450自动顶开,直接将气液分离腔411内的气体排出,避免气液分离腔411内的压力过大而产生危险,提高气液分离器400的安全性。具体数设值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设置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气液分离器400还包括用于控制通断状态的隔断阀,并且气液出料口4112、气液进料口4111、气液排气口4114和气液吸气口4113处均应设置有隔断阀以控制气体或者液体的进出。也可以在上述位置中的一处或几处设置隔断阀,其他未设置隔断阀的位置可以依靠打开或关闭为气液分离器400提供气体的动力源等方式实现通断的控制。
可选地,气液壳体410的内壁还可以涂上不沾涂层、有机硅等防沾材料,进一步减少液体物料在气液壳体410内壁上的残留,加速内壁上的液滴沉降下来的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气液壳体410采用分体设置,气液壳体410包括上壳和下壳两部分,上壳和下壳对接形成气液分离腔411,消涡件430可拆卸地安装在上壳和下壳之间,在消涡件430与上壳和下壳之间可以增设密封圈,以保证气液分离腔411的气密性。
本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400的使用工作方法大致分为以下三个过程:
负压吸料:打开气液分离器400的气液进料口4111和气液分离器400的气液吸气口4113,通过气液吸气口4113向气液分离腔411内通入负压气体,负压气体将液体物料从气液进料口4111抽取到气液分离腔411内,在该过程中,负压气体将液体物料中的气体分离抽取出来,实现气液分离;
正压吹料:吸料完成后,关闭气液吸气口4113,打开气液分离器400的气液排气口4114,通过气液进料口4111向气液分离腔411内通入正压气体,正压气体将残留在管道的液体物料吹入到气液分离腔411内,而进入到气液分离腔411内的正压气体从气液排气口4114排走,气液排气口4114只有在正压吹料阶段才是打开的,其他阶段均是关闭的;
正压投料:待气体分离完成后,关闭气液排气口4114,打开气液分离器400的气液出料口4112,通过气液进料口4111向气液分离腔411内通入正压气体,正压气体将气液分离腔411内的液体物料吹出,实现投料。
如图15和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储料件200用于储存食用油、香油等不需要进行气液分离的液体物料,需要进行气液分离的液体物料以及固体物料则用上述的气液分离器400和气固分离器300进行气体分离和储存。储料件200包括储料外壳210和用于检测物料量的扩压结构220,储料外壳210具有容纳物料的储料腔211;扩压结构220与储料外壳210连接,且扩压结构220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至储料腔211内,扩压结构220检测储料腔211内的物料量,并在物料量低于低预设值时发送补料信号,高于高预设值时发送溢流信号。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有扩压结构220,扩压结构220即为放大器,扩压结构220能够检测储料件200内的储存的物料量,并将物料量转换为相应的信号值,基于扩压结构220自身的结构而言,扩压结构220能够放大检测信号,即使物料量发生微小的变化,扩压结构220也能够敏锐的感应到,从而保证检测精度,当扩压结构220检测到储料腔211内的物料量低于预设值时,扩压结构220发送补料信号,实现自动补料或者提醒操作人员及时添加物料,并且在物料量高于高预设值时发送溢流信号,自动停止补料或者提醒操作人员停止补料。上述设置方式提高了储料件200对于物料量的检测精度,能够及时自动补料提醒操作人员添加物料,保证配料机的连续稳定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扩压结构220尽量覆盖储料腔211的整体高度。这样,无论储料腔211内物料量的多少,扩压结构220均能够检测到,从而保证检测的全面性和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储料外壳210的顶面开设有过孔,扩压结构220穿过过孔伸入至储料腔211内,这样扩压结构220从储料腔211的顶部伸入到储料腔211内,从而能够对储料腔211内高液位处进行检测。当然,也可以在储料外壳210的顶部侧面开设过孔,扩压结构220呈弯折状,扩压结构220从侧面的过孔伸入到储料腔211内,伸入储料腔211后折弯向下延伸到储料腔211的底部,该设置方式能够降低储料件200上方空间的占用,当储料件200上方空间不足时,可以利用储料件200两侧的空间实现扩压结构220向外的延伸和连接。
进一步而言,扩压结构220的底端靠近储料腔211的底面,或扩压结构220的底端与储料腔211的底面接触。这样,扩压结构220能够尽量靠近储料腔211的底面,从而能够对储料腔211内低液位处进行检测,配合上述对高液位处的检测,实现对整个储料腔211高度的检测,保证检测的全面性。
在本实施例中,储料件200还包括液位计230,液位计230与扩压结构220连接,液位计230设置在储料腔211外部,液位计230能够接收扩压结构220发送的补料信号,并且将补料信号输送至控制器,控制接收到补料信号即会控制自动补料或者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补充物料。
优选地,液位计230为气膜液位计230。当然也可以选用其他类型的液位计230,只要能够配合扩压结构220实现对物料量的准确检测即可。
本实施例的扩压结构220与液位计230为一一对应设置,即每个扩压结构220分别与对应的一个液位计230连接,当扩压结构220为一个时,液位计230仅需要设置一个,当扩压结构220为多个时,液位计230也设置有多个,每个扩压结构220分别与一个液位计230连接即可。当然,也可以将扩压结构220设置有多个,相应地,液位计230可以仅设置一个,多个扩压结构220同时与一个液位计230连接,通过一个液位计230与扩压结构220配合实现多处物料量的检测,或者也可以设置有多个液位计230,其中一部分扩压结构220与同一个液位计230连接,另一部分扩压结构220分别与一个液位计230连接。可以根据需要将扩压结构220之间的长短设置不同即扩压结构220伸入储料腔211内的距离不同,也就对应设置不同的警示位置,对补料的紧急需求不同,当烹饪进行中,也就可以根据补料的紧急程度来判断何时进行补料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储料腔211具有储料进料口2111、储料出料口2112和溢流口2113,储料进料口2111和溢流口2113位于储料腔211的顶部,储料出料口2112位于储料腔211的底部。储料件200通过储料进料口2111向储料腔211内添加补充物料,通过储料出料口2112实现投料,溢流口2113的设置使得当扩压结构220等部件发生故障或者人工操作失误时,若出现补充物料过多的情况,多余的物料能够及时从溢流口2113排出,避免物料过多造成储料件200无法承受而损坏甚至爆炸的情况发生,保证储料件200的安全性。
优选地,溢流口2113位于储料腔211的顶面上。这样,在储料腔211完全堆积满物料时,继续加入物料,物料才会从溢流口2113排出,减少物料的损失,降低损失成本。需要说明的是,溢流口2113的高度不宜设置过低,应尽量设置在较高处,以避免在不需要溢流的情况下物料从溢流口2113意外排出。当然,也可以将溢流口2113设置在储料腔211的顶部侧面上。这样,在储料腔211添加物料超过一定高度时,物料就会从溢流口2113排出,避免物料完全占据储料腔211而对外壳产生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储料件200仅设置有一个储料腔211,相应地,扩压结构220仅需要设置一个即可实现对该储料腔211内物料量的检测,或者可以在该储料腔211内设置有多个扩压结构220,各扩压结构220共同进行检测,一方面能够提高检测准确性,另一方面当部分扩压结构220发生故障时仍然能有扩压结构220正常工作,实现检测可靠性。当然,储料件200也可以设置有多个储料腔211,每个储料腔211内可以容纳不同的物料,具体地,可以将储料外壳210内的空间区域分隔成多个彼此独立的储料腔211,也可以直接设置有多个储料外壳210,每个储料外壳210内具有一个储料腔211,亦或者将上述两种方式结合,即设置有多个储料外壳210,其中一部分储料外壳210内的容纳区域分隔成多个储料腔211,另一部分储料外壳210内设置一个储料腔211,在储料腔211设置有多个时,扩压结构220也设置有多个,且优选每个储料腔211内均设置有一个扩压结构220,这样能够对每个储料腔211内的物料量均进行检测。当然,也可以仅在一部分需要测量物料量的储料腔211内设置有扩压结构220。
并且投料器还包括控制器,储料件200可以设置有一个,也可以设置有多个,各储料件200的液位计230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接收液位计230输送的补料信号,从而控制相应的机构自动补料或者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及时进行补料。控制器可以是计算机,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液位计230进行信号的输送。
可选地,储料外壳210上设有与扩压结构220连通的放大部件,例如放大镜等。
如图1至图4所示,投料器的机壳100作为投料器的最外侧的外部件,储料件200、分离装置等部件均设置在机壳100内,其中动力源可以设置在机壳100内,也可以设置在机壳100外。机壳100具有排出口,储料件200的溢流口2113与排出口通过导流管240连通,这样,从溢流口2113流出的物料经过导流管240输送到排出口处,并经由排出口排出投料器。
在本实施例中,投料器还包括流量计500,流量计500设置在液体储料件和气液分离器400之间,流量计500能够对液体物料的流量进行检测和统计,从而检测液体物料的投料量。
可选地,投料器还包括至少一个控制阀,控制阀设置在储料件200与分离装置之间,和/或分离装置与动力源之间。本实施例的控制阀设置有多个,其中负压控制开关610、负压调节器620相互配合设置有多组,负压控制开关610和负压调节器620与气固分离器300的气固吸气口3113或气液分离器400的气液吸气口4113连接,从而控制调节气固分离器300或气液分离器400的抽吸气体的负压参数,更好地实现分离气体的效果;正压控制开关630、正压调节器640相互配合设置有多组,正压控制开关630和正压调节器640与气固分离器300的气固进气口3116或气液分离器400的气液进料口4111连接,从而控制调节气固分离器300或气液分离器400的通入气体的正压参数,更好地实现出料效果;此外还设置有电磁阀650、直通球阀660等阀门控制固体物料或者液体物料的投料。上述控制阀可以根据需要更换阀门种类或者增加设置阀门均可。
本实施例的动力源有多种,其中包括为气固分离器300和气液分离器400提供动力的气源以及为储料件200内物料投料提供动力的齿轮泵710,气源设置有正压气源和负压气源两种,正压气源与气固进气口3116和气液进料口4111连通,为气固分离器300和气液分离器400提供正压动力,负压气源与气固吸气口3113和气液吸气口4113连通,为气固分离器300和气液分离器400提供负压动力,齿轮泵710设置在储料件200的储料出料口2112处,从而为储料件200的投料提供动力。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其他的动力源或者采用其他种类的动力装置代替上述的气源和齿轮泵71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多个指的是至少两个。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的投料器投料精度差的问题;
2、固体物料和液体物料分别独立进行储存、气体分离和投料等过程,在使得投料器能够应用于固体和液体的同时,避免固体与液体之间的相互干扰,保证投料精度;
3、气固分离器的第一过滤结构过滤颗粒较大的物料,第二过滤结构过滤颗粒较小的固体物料,分级过滤保证了过滤效果,提高了过滤的效率;
4、气固分离器的第一过滤结构和第二过滤结构的滤孔设置在侧面,使得端面能够对固体物料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降低了过滤机构的过滤量;
5、气固分离器的第一过滤结构和第二过滤结构的端面为密封端,保证不阻碍排气的同时过滤大部分固体物料;
6、气固分离器的伸出端和伸出部可以很大程度得阻挡上升气流中的固体物料,更有效地分离固体物料中夹杂的气体;
7、气固分离器整体结构以螺纹连接为主,拆装方便可靠;
8、气固分离器的清洗机构有利于管道清洁,能够增加固体物料投料的精度,并且减少固体物料碰撞摩擦产生静电
9、气液分离器的止挡面止挡被吸起来的液体,减少了液体物料被吸走的可能性;
10、气液分离器的消涡件减少了中心气流漩涡尾部对气液分离腔内已分离液体的影响;
11、气液分离器的防涡件防止出料时产生液体物料旋转,避免形成气液混合的射流阻塞效应而导致限制了出口的液体流量的问题;
12、气液分离器的导流结构有利于液膜在锯齿状的尖角处汇聚形成较大的液滴滴落,加速液膜汇聚成液滴的过程;
13、溢流口使得多余的物料能够及时排出,保证储料件的安全性;
14、扩压结构放大检测信号,即使物料量发生微小的变化,扩压结构也能够敏锐的感应到,从而保证检测精度。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厨房设备的投料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100);
至少一个储料件(200),所述储料件(200)具有用于储存物料的储料腔(211);
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能够储存物料,并将通入所述分离装置内的物料中的气体分离;
动力源,所述动力源与所述分离装置和/或所述储料件(200)连接,并为物料的运动提供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包括:
用于储存固体物料的气固分离器(300),所述气固分离器(300)将通入的固体物料中的气体分离;
用于储存液体物料的气液分离器(400),所述气液分离器(400)将通入的液体物料中的气体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固分离器(300)包括:
气固壳体(310),所述气固壳体(310)具有气固分离腔(311),所述气固分离腔(311)具有气固进料口(3111)、气固出料口(3112)和气固吸气口(3113);
过滤机构(320),所述过滤机构(320)设置在所述气固分离腔(311)内,并将所述气固分离腔(311)分成容纳物料的第一腔体(3114)和抽取气体的第二腔体(3115),所述气固进料口(3111)和所述气固出料口(3112)位于所述第一腔体(3114)处,所述气固吸气口(3113)位于所述第二腔体(3115)处,所述过滤机构(320)阻碍固体物料进入所述第二腔体(31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320)包括:
机构外壳(321),所述机构外壳(321)与所述气固壳体(310)连接;
第一过滤结构(322);
第二过滤结构(323),所述第一过滤结构(322)和所述第二过滤结构(323)均设置在所述机构外壳(321)内,且所述第一过滤结构(322)相比所述第二过滤结构(323)靠近所述第一腔体(3114),所述第一过滤结构(322)和所述第二过滤结构(323)的侧面具有滤孔,所述第一过滤结构(322)过滤的物料大小大于所述第二过滤结构(323)过滤的物料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料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过滤结构(322)和/或所述第二过滤结构(323)的端面为密封端;或
所述第一过滤结构(322)和/或所述第二过滤结构(323)的端面为非密封端,且所述端面过滤的物料大小小于所述侧面过滤的物料大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322)远离所述第二过滤结构(323)的一端为伸出端,所述伸出端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至所述第一腔体(3114)内,所述机构外壳(321)具有伸出部(3211),所述伸出部(3211)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至所述第一腔体(3114)内,且所述伸出部(3211)伸入所述第一腔体(3114)的长度大于所述伸出端伸入所述第一腔体(3114)的长度,所述伸出端容纳在所述伸出部(3211)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固分离器(300)还包括清洗机构,所述清洗机构包括:
用于输送清洁液的清洗管道,所述清洗管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气固进料口(3111)处;
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置在所述气固壳体(310)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400)包括:
气液壳体(410),所述气液壳体(410)具有容纳物料的气液分离腔(411),所述气液分离腔(411)具有气液进料口(4111)、气液出料口(4112)和气液吸气口(4113);
气液吸气管(420),所述气液吸气管(420)与所述气液吸气口(4113)连通,所述气液吸气管(420)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至所述气液分离腔(411)内,所述气液吸气管(420)伸入至所述气液分离腔(411)的开口端具有止挡液体物料的止挡面(421);
消涡件(430),所述消涡件(430)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腔(411)内,并且所述消涡件(430)的表面朝向所述开口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投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端的内壁面为所述止挡面(421),所述止挡面(421)倾斜设置,沿所述气液吸气管(420)吸取气体的方向,所述止挡面(421)向靠近所述气液吸气管(420)中心的方向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投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端的端部具有导流结构(422),所述止挡面(421)上的液体经由所述导流结构(422)集中成股流下。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投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涡件(430)包括消涡部(431),所述消涡部(431)正对所述气液吸气管(420),且所述消涡部(431)的至少一部分向靠近所述气液吸气管(420)的方向凸出。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投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400)还包括防涡件(440),所述防涡件(440)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腔(411)内,并将所述气液分离腔(411)靠近所述气液出料口(4112)的腔部分隔成多个出料区域,各所述出料区域均与所述气液出料口(4112)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投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件(200)包括:
储料外壳(210),所述储料外壳(210)具有所述储料腔(211);
用于检测物料量的扩压结构(220),所述扩压结构(220)与所述储料外壳(210)连接,且所述扩压结构(220)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至所述储料腔(211)内,所述扩压结构(220)检测所述储料腔(211)内的物料量,并在所述物料量低于低预设值时发送补料信号,高于高预设值时发送溢流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投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压结构(220)的底端靠近所述储料腔(211)的底面,或所述扩压结构(220)的底端与所述储料腔(211)的底面接触。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投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腔(211)具有供物料流出的溢流口(2113)。
CN201921063108.XU 2019-07-08 2019-07-08 用于厨房设备的投料器 Active CN2106973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63108.XU CN210697393U (zh) 2019-07-08 2019-07-08 用于厨房设备的投料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63108.XU CN210697393U (zh) 2019-07-08 2019-07-08 用于厨房设备的投料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97393U true CN210697393U (zh) 2020-06-09

Family

ID=70940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63108.XU Active CN210697393U (zh) 2019-07-08 2019-07-08 用于厨房设备的投料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973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11854B (zh) 压缩空气用净化装置
CN109481994B (zh) 除尘系统的清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100089014A1 (en) Cyclonic separation device for vacuum cleaner
US20040074828A1 (en) Cyclone separator suitable for variable fluid flow rates
IL271620B2 (en) Centrifugal gas separator
CN210585434U (zh) 一种循环旋流分离装置
CN210697393U (zh) 用于厨房设备的投料器
CA2348453A1 (en) Separator apparatus
CN201823432U (zh) 高效气液分离器
CN207562450U (zh) 一种活性炭脱水装置
CN212790914U (zh) 可移动颗粒粉料投放装置
CN203044188U (zh)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
JP2007050354A (ja) 粉取り装置
CN210543938U (zh) 气固分离器
KR20090057869A (ko) 미세입자 포집 장치 및 방법
CN208449827U (zh) 一种亚麻籽的高效离心颗粒区分装置
CN210583794U (zh) 气液分离器
CN211069136U (zh) 气液分离器
CN206466726U (zh) 一种粉体加料负压装置
CN110976288A (zh) 节能环保高效选粉机
JP4319027B2 (ja) 粉粒体輸送装置の原料混合装置
JP5130347B2 (ja) 粉粒体処理装置
CN210584150U (zh) 气固分离器
CN210584151U (zh) 气固分离器
CN210543939U (zh) 气固分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