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44714U - 消化内科通便器 - Google Patents
消化内科通便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644714U CN210644714U CN201920280357.8U CN201920280357U CN210644714U CN 210644714 U CN210644714 U CN 210644714U CN 201920280357 U CN201920280357 U CN 201920280357U CN 210644714 U CN210644714 U CN 2106447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fecation
- air bag
- housing
- inflatable air
-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化内科通便器,至少包括固定座、排便管和排便机构,所述排便管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固定座,所述排便机构嵌套于所述排便管中,排便管的第二端按照套接的方式设置有呈环状的第一充气气囊,排便管的两个端部之间按照套接的方式设置有呈环状的第二充气气囊,其中:在所述排便管插入人体肛肠且所述第一充气气囊和所述第二充气气囊均充气膨胀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充气气囊和所述第二充气气囊分别位于人体肛肠内和人体肛肠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化内科通便器。
背景技术
现目前,针对粪石无法排出体内这种情况,通常采用两种方法:其一,通过负压吸粪仪将粪石吸出,但是其操作起来较为麻烦,需要带电操作,患者无法在家中完成,而且这种负压吸粪会给患者带来肛门坠胀、腹痛、腹部下坠等负面影响;其二,可以由医护人员灌药、注入润滑剂、或者直接抠出,但是这种做法极不卫生,而且当遇到手套磨破的情况时,还会让医患之间产生尴尬之感;况且粪便都是由细菌组成,抠出来的粪便不能及时收集处理,不仅对治疗室造成了污染、影响下一位患者就诊,严重时还会出现患者间的交叉感染。
公开号为CN208081273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消化科护理用通便器,包括限位环,出便口,挂环,接便袋,可加热通便器结构,螺旋排便装置,排便管和传动握把结构,所述的出便口纵向开设在限位环的内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挂环胶接在出便口的下部外侧;所述的接便袋套接在挂环的外侧;所述的可加热通便器结构套接在排便管的外侧。该实用新型加热丝纵向嵌入在通便器主体的内壁上,有利于方便对通便器主体起到加热效果,进而防止使用时排便器过凉对病人造成不适;传动蜗杆与传动涡轮啮合,有利于方便通过搅拌杆带动排便螺纹叶旋转,进而方便对病人进行排便;硅胶套的外侧涂抹有人体润滑液,有利于方便将该通便器主体插入到病人的体内,进而提高使用时的舒适性。但是其并无法解决通便器的固定问题,需要始终通过双手握持以保证位置的固定。
还例如,公开号为CN207412500U的专利文献,其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用通便器,注射筒为圆柱形筒状结构,注射筒的上端与气囊装配在一起,注射筒的内部安装有筒管,筒管的下侧与连接口装配在一起,注射筒的内部安装有推板,推板的下侧与推杆装配在一起,通过添加注液管来实现对液体的注射,该设计配合推杆与推片来实现对注射管长度的调节,该设计有效的解决了传统设备无法进行调节的问题,另外硅胶垫片的设计则便于对注射筒进行防护,进而防止污垢通过注射筒的表面滴落到推片的位置,注射囊则实现对液体的喷洒,进而便于对患者的大肠进行润湿,继而达到通便的目的,而气囊通过筒管与连接口连接在一起,进而达到扩张患者肛门的目的,该设计有效的解决了传统设备无法进行扩肛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如本文所用的词语“模块”描述任一种硬件、软件或软硬件组合,其能够执行与“模块”相关联的功能。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化内科通便器,至少包括固定座、排便管和排便机构,所述排便管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固定座,所述排便机构嵌套于所述排便管中,排便管的第二端按照套接的方式设置有呈环状的第一充气气囊,排便管的两个端部之间按照套接的方式设置有呈环状的第二充气气囊,其中:在所述排便管插入人体肛肠且所述第一充气气囊和所述第二充气气囊均充气膨胀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充气气囊和所述第二充气气囊分别位于人体肛肠内和人体肛肠外。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至少一个进液通道按照贯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排便管上,在所述第一充气气囊充气膨胀且经所述进液通道注入流体的情况下,所述消化内科通便器能够按照所述第一充气气囊抵靠贴紧人体肛肠内壁的方式形成密封的施药空间。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消化内科通便器还包括注液器,所述注液器至少包括呈中空圆柱状的壳体和与所述壳体连通的储液箱,其中,在所述壳体内的压强减小的情况下,储液箱内的流体能够进入所述壳体;其中,在所述壳体内的压强增大的情况下,所述壳体内的流体能够进入所述进液通道。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内按照滑动连接的方式设置有活塞推杆,所述壳体经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储液箱连通,所述壳体经第二单向阀与所述进液通道连通,其中,在所述活塞推杆沿壳体的轴线朝第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壳体内的压强减小;其中,在所述活塞推杆沿壳体的轴线朝第二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壳体内的压强增大。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具有通孔的限位环,所述活塞推杆嵌套于所述通孔中,其中:所述通孔中设置有若干个长度彼此不同且延伸方向均与通孔的轴线平行的限位槽,所述活塞推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凸起,在所述活塞推杆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的情况下,所述限位凸起能够嵌入不同的限位槽中。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排便机构至少包括螺杆和驱动电机,所述螺杆按照其一端贯穿所述固定座的方式嵌套于所述排便管中,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并与所述螺杆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排便管的第一端与粪便收集袋连通。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充气气囊和所述第二充气气囊均与增压泵连通。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注液器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固定座。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排便管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充气气囊和所述第二充气气囊均连通的排气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充气气囊和第二充气气囊,能够在排便管插入人体肛肠的情况下,实现对排便管的固定。
(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充气气囊膨胀后能够紧紧地贴附于人体肛肠内壁上,使得由排便管的进液通道注入的例如是冲洗液、药物等流体能够被第一充气气囊阻隔,进而形成密封的施药空间,进而能够避免药物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消化内科通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限位环与活塞推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限位环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固定座 2:排便管 3:排便机构
4:第一充气气囊 5:第二充气气囊 6:进液通道
7:注液器 8:通孔 9:限位环
10:限位槽 11:限位凸起 12:粪便收集袋
13:增压泵 14:排气阀 3a:螺杆
3b:驱动电机 7a:壳体 7b:储液箱
7c:活塞推杆 7d:第一单向阀 7e:第二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消化内科通便器,至少包括固定座1、排便管2和排便机构3,排便管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至固定座1,排便机构 3嵌套于排便管2中。排便管2用于插入人体肛肠,进而通过排便机构将人体肛肠中的粪便排出。排便管2的第二端按照套接的方式设置有呈环状的第一充气气囊4,排便管2的两个端部之间按照套接的方式设置有呈环状的第二充气气囊5。在排便管2插入人体肛肠且第一充气气囊4和第二充气气囊 5均充气膨胀的情况下,第一充气气囊4和第二充气气囊5分别位于人体肛肠内和人体肛肠外。第一充气气囊4充气膨胀后能够紧紧地贴附肛肠内壁,进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排便管从人体肛肠中脱落。第二充气气囊位于人体肛肠外部,进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排便管在使用过程中插入肛肠过深。
优选的,再次参见图1,至少一个进液通道6按照贯穿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方式设置于排便管2上,在第一充气气囊4充气膨胀且经进液通道6注入流体的情况下,消化内科通便器能够按照第一充气气囊4抵靠贴紧人体肛肠内壁的方式形成密封的施药空间。外部流体通过进液通道从排便管的第二端流出后,由于第一充气气囊的阻挡而无法回流,只有进入排便管中,从而避免了例如是润滑液、药物的外部流体从人体肛肠中外泄的问题。
优选的,消化内科通便器还包括注液器7。注射器7用于向人体肛肠内注射润滑液、清洗液或药物。注液器7至少包括呈中空圆柱状的壳体7a和与壳体7a连通的储液箱7b。储液箱7b中储存有润滑液、清洗液或药物。在壳体7a内的压强减小的情况下,储液箱7b内的流体能够进入壳体7a。在壳体7a内的压强增大的情况下,壳体7a内的流体能够进入进液通道6。具体的,壳体7a内按照滑动连接的方式设置有活塞推杆7c,壳体7a经第一单向阀7d与储液箱7b连通,壳体7a经第二单向阀7e与进液通道6连通。在活塞推杆7c沿壳体7a的轴线朝第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壳体7a内的压强减小。在活塞推杆7c沿壳体7a的轴线朝第二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壳体7a内的压强增大。例如,如图1所示,活塞推杆向右移动时,壳体7a 的压强减小,进而使得第一单向阀7d开启并且第二单向阀7e处于关闭状态,储液箱中的流体便能进入壳体中。活塞推杆向左移动时,壳体7a的压强增大,进而使得第一单向阀7d关闭并且第二单向阀7e处于开启状态,壳体中的流体便能进入进液通道6中。
优选的,如图2和图3所示,壳体7a上还设置有具有通孔8的限位环 9。活塞推杆7c嵌套于通孔8中。通孔8中设置有若干个长度彼此不同且延伸方向均与通孔8的轴线平行的限位槽10。活塞推杆7c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凸起11,在活塞推杆7c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的情况下,限位凸起11 能够嵌入不同的限位槽10中。在活塞推杆向右移动以使得限位凸起11从当前的限位槽中脱离后,再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活塞推杆,便能使得限位凸起与不同的限位槽对其,进而再将活塞推杆向左移动后,便能将限位凸起插入新的限位槽中。由于限位槽彼此的长度均不同,因此可以有效的控制每次注入人体肛肠中的流体量。
优选的,排便机构3至少包括螺杆3a和驱动电机3b,螺杆3a按照其一端贯穿固定座1的方式嵌套于排便管2中,驱动电机3b设置于固定座1 上并与螺杆3a连接。通过螺杆3a旋转可以产生一定的吸附力,进而能够将粪便吸入排便管中并通过螺杆将粪便转移至排便管的第一端。优选的,排便管2的第一端与粪便收集袋12连通。通过粪便收集袋12可以将排出的粪便进行收集。
优选的,第一充气气囊4和第二充气气囊5均与增压泵13连通。排便管2上还设置有与第一充气气囊4和第二充气气囊5均连通的排气阀14。通过增压泵和排气阀能够实现第一充气气囊和第二充气气囊的排气和充气。
优选的,注液器7可拆卸地连接至固定座1。例如注射器7可以通过软管与固定座进行连接,软管可以插接在固定座上。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消化内科通便器,至少包括固定座(1)、排便管(2)和排便机构(3),所述排便管(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固定座(1),所述排便机构(3)嵌套于所述排便管(2)中,其特征在于,排便管(2)的第二端按照套接的方式设置有呈环状的第一充气气囊(4),排便管(2)的两个端部之间按照套接的方式设置有呈环状的第二充气气囊(5),其中:
在所述排便管(2)插入人体肛肠且所述第一充气气囊(4)和所述第二充气气囊(5)均充气膨胀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充气气囊(4)和所述第二充气气囊(5)分别位于人体肛肠内和人体肛肠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内科通便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进液通道(6)按照贯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排便管(2)上,在所述第一充气气囊(4)充气膨胀且经所述进液通道(6)注入流体的情况下,所述消化内科通便器能够按照所述第一充气气囊(4)抵靠贴紧人体肛肠内壁的方式形成密封的施药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化内科通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化内科通便器还包括注液器(7),所述注液器(7)至少包括呈中空圆柱状的壳体(7a)和与所述壳体(7a)连通的储液箱(7b),
其中,在所述壳体(7a)内的压强减小的情况下,储液箱(7b)内的流体能够进入所述壳体(7a);
其中,在所述壳体(7a)内的压强增大的情况下,所述壳体(7a)内的流体能够进入所述进液通道(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化内科通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a)内按照滑动连接的方式设置有活塞推杆(7c),所述壳体(7a)经第一单向阀(7d)与所述储液箱(7b)连通,所述壳体(7a)经第二单向阀(7e)与所述进液通道(6)连通,
其中,在所述活塞推杆(7c)沿壳体(7a)的轴线朝第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壳体(7a)内的压强减小;
其中,在所述活塞推杆(7c)沿壳体(7a)的轴线朝第二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壳体(7a)内的压强增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化内科通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a)上还设置有具有通孔(8)的限位环(9),所述活塞推杆(7c)嵌套于所述通孔(8)中,其中:
所述通孔(8)中设置有若干个长度彼此不同且延伸方向均与通孔(8)的轴线平行的限位槽(10),所述活塞推杆(7c)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凸起(11),
在所述活塞推杆(7c)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的情况下,所述限位凸起(11)能够嵌入不同的限位槽(10)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消化内科通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便机构(3)至少包括螺杆(3a)和驱动电机(3b),所述螺杆(3a)按照其一端贯穿所述固定座(1)的方式嵌套于所述排便管(2)中,所述驱动电机(3b)设置于所述固定座(1)上并与所述螺杆(3a)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消化内科通便器,其特征在于,排便管(2)的第一端与粪便收集袋(12)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消化内科通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气气囊(4)和所述第二充气气囊(5)均与增压泵(13)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消化内科通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器(7)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固定座(1)。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消化内科通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便管(2)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充气气囊(4)和所述第二充气气囊(5)均连通的排气阀(1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80357.8U CN210644714U (zh) | 2019-03-06 | 2019-03-06 | 消化内科通便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80357.8U CN210644714U (zh) | 2019-03-06 | 2019-03-06 | 消化内科通便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644714U true CN210644714U (zh) | 2020-06-02 |
Family
ID=70823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28035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644714U (zh) | 2019-03-06 | 2019-03-06 | 消化内科通便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644714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39667A (zh) * | 2020-08-20 | 2020-10-30 | 张福生 | 一种消化科临床治疗的通便装置 |
CN112515735A (zh) * | 2020-12-02 | 2021-03-19 |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 一种便秘疏通器 |
CN113499488A (zh) * | 2021-07-08 | 2021-10-15 | 吉林大学 | 一种消化内科用通便装置 |
CN113633843A (zh) * | 2021-07-28 | 2021-11-12 |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 一种消化内科用通便器 |
-
2019
- 2019-03-06 CN CN201920280357.8U patent/CN21064471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39667A (zh) * | 2020-08-20 | 2020-10-30 | 张福生 | 一种消化科临床治疗的通便装置 |
CN111839667B (zh) * | 2020-08-20 | 2021-11-12 | 张福生 | 一种消化科临床治疗的通便装置 |
CN112515735A (zh) * | 2020-12-02 | 2021-03-19 |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 一种便秘疏通器 |
CN113499488A (zh) * | 2021-07-08 | 2021-10-15 | 吉林大学 | 一种消化内科用通便装置 |
CN113633843A (zh) * | 2021-07-28 | 2021-11-12 |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 一种消化内科用通便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644714U (zh) | 消化内科通便器 | |
AU2020202143B2 (en) | Trans anal irrigation platform with bed module | |
JP4344109B2 (ja) | 人工肛門用のポンプ装置 | |
US8579850B2 (en) | Irrig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device | |
EP2211937B8 (en) | An intestinal irrigation device | |
JP2003520066A5 (zh) | ||
JP2003520066A (ja) | オストミー洗浄装置 | |
US20060009732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livering a colonic lavage | |
US20230225897A1 (en) | Fecal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 |
CN211068356U (zh) | 一种消化内科用灌肠装置 | |
CN209864821U (zh) | 肠道清洗水疗装置 | |
CN201216764Y (zh) | 肛肠疾病术后冲洗器 | |
JP3071301U (ja) | 宿便排出用カテーテル | |
CN214762563U (zh) | 一种消化科用通便器 | |
CN212038430U (zh) | 一种肛肠冲洗装置 | |
CN202263085U (zh) | 便秘患者用的排便集便机构 | |
CN219423425U (zh) | 带一次性冲洗头的部分可重复使用的肛门冲洗器 | |
JP3075555U (ja) | 便秘解消用腸洗浄器 | |
CN210355504U (zh) | 消化内科灌肠器 | |
CN2453908Y (zh) | 一种胸腔引流管 | |
CN202844201U (zh) | 肛肠术后冲洗器 | |
CN102366643A (zh) | 便秘患者用的排便集便机构 | |
CN103877636B (zh) | 一种自助式灌肠器 | |
JP3118987U6 (ja) | 電気式水中ポンプ浣腸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