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23335U - 卡扣组件、车灯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卡扣组件、车灯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623335U CN210623335U CN201921326717.XU CN201921326717U CN210623335U CN 210623335 U CN210623335 U CN 210623335U CN 201921326717 U CN201921326717 U CN 201921326717U CN 210623335 U CN210623335 U CN 2106233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nap
- tongue
- assembly
- hollow cavity
- p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naps, Bayonet Connections, Set Pins, And Snap Ring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卡扣组件、车灯和车辆,其中,该卡扣组件(1)包括:母扣(10,10’),其形成中空腔体(13)并且具有出口侧(12);公扣(20,20’),该公扣沿接合方向(X)接合到母扣(10,10’)中,在该公扣(20,20’)中设有U形镂空部(210),公扣(20,20’)经由镂空部分成主体(21)和突舌(22),突舌(22)在基部(221)处与主体(21)相连并且具有与基部(221)相对而置的顶侧(225),并且突舌(22)在主体(21)的厚度方向上突出超过主体(21)的第一表面(226),其中,公扣受引导地接合在母扣的中空腔体(13)中,并且突舌(22)的顶侧抵靠出口侧(12)。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卡扣组件以及具有该卡扣组件的车灯、车辆。
背景技术
在工程领域中,通常需要将不同的零部件装配起来,其中,卡扣式配合是一种常用的装配结构。相关技术中常见的卡扣式配合通常例如为插入或滑入式配合,例如利用公扣滑入到母扣中并且卡合,实现了二者之间牢固固定。这种固定还可以是可拆卸的。然而,由于公扣的插入往往不受引导,因而在插入过程中易于出现偏移,由此甚至导致在不希望的部位处的错位、卡住或锁死。
为此,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结构简单、占据较小空间、且保持可靠固定的卡扣组件,且该卡扣组件适于在引导下实现部件之间相对装配就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扣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卡扣组件包括:母扣,其形成中空腔体并且具有出口侧;公扣,该公扣沿接合方向接合到母扣中,在该公扣中设有U形镂空部,公扣经由镂空部分成主体和突舌,突舌在基部与主体相连并且具有与基部相对而置的顶侧,并且突舌在主体的厚度方向上突出超过主体的第一表面,其中,公扣受引导地接合在母扣的中空腔体中,并且突舌的顶侧抵靠出口侧。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突舌能弹性变形。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突舌从基部以逐渐增大的横截面延伸至顶侧。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主体为板状,主体的厚度匹配于中空腔体的部分区段的宽度,并且中空腔体的另一部分区段形成用于在接合期间容纳突舌的凹槽。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空腔体具有凸字形的横截面。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公扣在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设有沿着接合方向延伸的至少两个肋条,肋条的走向匹配于中空腔体的内壁的走向。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设置有两个肋条,它们布置在突舌两侧。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肋条的顶端沿着其延伸方向逐渐变小地过渡到本体中。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空腔体具有矩形的横截面。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顶端与第二表面围成在120至160度的角度范围内的角度。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公扣的突舌的顶侧与背对第一表面的侧面之间形成在90至150度的角度范围内的夹角。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空腔体的横截面朝着出口侧逐渐变小。
还提出了一种车灯,其具有上述的卡扣组件,卡扣组件的母扣成形在车灯的第一部件上,公扣成形在车灯的第二部件上。
还提出了一种车辆,其具有上述车灯。
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优点:本公开的卡扣组件,能够在接合过程期间将公扣受控地引导到母扣中,而不会在接合过程中发生公扣相对于母扣的偏移甚至错位锁死,便利了对接合到母扣的中空腔体内的公扣的引导和固定就位。
附图说明
图1(a)以仰视图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卡扣组件的公扣;
图1(b)以俯视图示意性地示出图1(a)的公扣;
图2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接合好的卡扣组件;
图3示出图2的卡扣组件沿剖切线O-O的截面图;
图4(a)以仰视图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卡扣组件的公扣;
图4(b)以俯视图示意性地示出图4(a)的公扣;
图5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卡扣组件的与图4(a)、4 (b)所示的公扣配合的母扣;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图4(a)、4(b)所示的公扣与图5所示的母扣待组装成卡扣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7以正视图示出如图6所示的卡扣组件。
图8(a)示出如图7所示卡扣组件沿剖切线A-A的截面图;
图8(b)示出如图7所示卡扣组件沿剖切线B-B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公开的总体公开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的一种限制。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施。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如图1(a)、1(b)和图2所示,卡扣组件1包括母扣10和公扣20。在此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起见,仅仅示出了母扣10和公扣20,而未示出优选地一体成形有母扣和/或公扣的部件的本体。在相应的部件的本体上成形有至少一个母扣和/或公扣,母扣和公扣在这些部件的连接状态中彼此接合、例如插接在一起。
在示出的示例中,参见图2,母扣10具有从入口侧11延伸至出口侧12且在入口侧11与出口侧12处均向外敞开的中空腔体13,该中空腔体的横截面尺寸从入口侧11(后端)向与入口侧11相反的出口侧12(前端)在横向方向、即图2的水平方向上渐缩。换句话说,母扣10的中空腔体13呈锥口状。为此,母扣10的中空腔体13还可附加地在横向于横向方向的竖向方向上朝出口侧12减缩。要说明的是,母扣10的形状是示意性的,其还可具有其他形状,例如可具有大小不变的横截面,由此呈柱状。母扣可具有均一的壁厚。
参见图1(a)、1(b),在公扣20中形成有镂空部210,由此将公扣20分成主体21和突舌22。主体21呈板状。镂空部呈U形形状。在公扣与母扣接合好的状态中,U形镂空的开口侧朝向出口侧 12。为此,可看作在公扣20中沿其厚度方向构造有一穿孔,突舌22 从穿孔的面向主体21的在接合方向X上来看前端的一侧朝开口内部延伸,其中,突舌22与穿孔的其他侧部间隔开。突舌22在基部221 与主体21相连(即,突舌22在基部221处过渡到主体21中),并且具有与基部221相对而置的顶侧225。参见图3,与突舌22的顶侧 225相邻的是上表面223和下表面224,下表面224与主体21的第一表面226处在同一侧,上表面223和下表面224相对而置。在此,突舌22在主体20的厚度方向上突出超过主体21的第一表面226。为此,突舌22具备从其与主体21相连的基部221向顶侧225逐渐增大的横截面。突舌22的上表面223为平面,下表面224从基部221向顶侧225以远离上表面223的方式来倾斜,从而形成厚度渐增的突舌,顶侧225从上表面223的后缘向下表面224的后缘延伸。由此,在公扣20从其前端开始逐渐从母扣10的入口侧11向出口侧12的接合过程中,突舌22以其倾斜的下表面224逐渐滑过母扣10的中空腔体的内壁,最终以顶侧225抵紧至母扣10的出口侧12,从而顶侧225阻止公扣20向母扣10内的后退,由此实现将公扣20锁定至母扣10。
换言之,突舌以其下侧的下表面224和顶侧225相继滑过母扣的内壁,并且以顶侧225抵靠母扣10的出口侧12。
突舌22可弹性变形地来设计,从而在公扣与母扣的接合过程中可弹性变形。
优选地,突舌22的上表面223与主体21的背对第一表面226的第二表面222处在一个平面中。
突舌22的下表面224和顶侧222的交接部位突出超过第一表面 226。
母扣10的一侧,例如图2所示的顶侧中间,额外地形成有沿周向向外的隆起,其沿着母扣10的长度方向在入口侧11与出口侧12 之间延伸。由于该隆起而形成一凹槽30,由此使得中空腔体13具有凸形形状的横截面。在此,中空腔体13的两侧的区段的尺寸匹配于主体的厚度。优选地,主体的第一表面226、第二表面222在接合过程中与中空腔体13的内壁的两侧部的区段贴靠,由此实现公扣在母扣中的可靠的引导。凹槽30用于在接合期间至少部分地容纳突舌。为此,凹槽30的深度应不小于突舌突出超过第一表面的尺寸,特别在突舌的上表面223与第二表面222齐平的情况下。
作为示例,具有凹槽30的母扣10通过模制成型。
如图1(a)、1(b)以及图3所示,公扣20的主体21从其前端逐渐插入母扣10的中空腔体13。此时,与主体21的前端相连的突舌22以其下侧的下表面224和顶侧225相继滑过母扣10的内壁,最终以顶侧225抵靠母扣10的出口侧12,由此完成了公扣20在中空腔体的引导下在母扣10内插入并且保持就位。在此期间,在突舌 22抵靠母扣10的出口侧12之前,突舌22弹性变形,在完成抵靠之后,突舌22弹性复位。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a)、4(b)所示,公扣20’还包括两个肋条23和24,其形成于公扣20’的主体的与突舌的下表面224相反的第二表面222上。优选地,肋条彼此平行地沿着公扣20’的纵向延伸、且彼此间隔开地布置在突舌的两侧。突舌的设置类似于图1(a)、 1(b)中的示例,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示例,肋条23、24与公扣20’一体地形成,例如通过模制成型。
显然,肋条的数量不限于两个,还可根据需要设置适当数量的肋条。通过设置肋条,能提高公扣的结构强度。
在图5中示出的母扣10’的中空腔体13的横截面形状不同于之前说明的凸字形形状,其具有矩形的横截面。
如图6所示,公扣20’的主体21从其前端逐渐插入母扣10’的中空腔体13。优选地,主体21以形成于其平坦的第二表面222上的两个肋条23、24抵靠容纳公扣20’的母扣10’的一内壁,主体21的第一表面226抵靠母扣10’的相对而置的另一内壁,由此将主体21沿着接合方向X逐渐滑入母扣10’的中空腔体13中;与此同时,与主体21的前端相连的突舌22以其下表面224和顶侧225依次滑过母扣 10’的另一内壁,最终以顶侧225抵靠母扣10’的出口侧12,由此完成了公扣20’在母扣10’内的插入并且保持就位。
在该示例中,如果中空腔体呈锥形口,肋条在其长度延伸方向上可具有变化的横截面,例如沿朝着公扣的前端的方向具有逐渐变小的横截面。
由此,通过如上这种设置,通过优选地彼此平行地沿着公扣20’的接合方向延伸、且在横向于该接合方向的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肋条,并且同时借助于在接合期间弹性变形的突舌,来引导公扣接合到母扣10’中,这便利了对插入到母扣10’的中空腔体13内的公扣20’的引导和固定就位。在突舌22抵靠母扣10’的出口侧12之前,突舌 22可弹性变形,在完成抵靠之后,突舌22弹性复位。
肋条的高度应设置成在突舌弹性变形时,突舌的任何部位不超出肋条的纵向顶部限定的面。
优选地,肋条的顶端沿着其纵向延伸方向逐渐变小地过渡到所述本体中,以便于公扣接合到母扣中。
分别在剖切线A-A和B-B处对图6的实施例的接合好的卡扣组件进行剖切,所得到的截面如图8(a)、8(b)所示。
根据剖切线A-A处所得截面可知,公扣的前端是大致平坦的,之后是肋条的略微倾斜地抬升的坡面,坡面例如与平坦的前端成介于120至160度的角度范围内的钝角α。换言之,坡面与第二表面222 这两个彼此邻接的面之间由于成远大于直角且更接近180度的钝角而平缓过渡,从而实现了公扣20’的本体21的设有肋条的部位从其后部向前部逐渐平缓缩小的横截面变化,使得公扣20’逐步以增大的横截面插入母扣10’的中空腔体13内。
根据剖切线B-B处所得截面可知,突舌的下表面224与顶侧225 之间成在预定的角度范围的夹角β,例如90至150度。一旦与下表面224接触的第一表面终止与下表面的接触,突舌开始弹性复位,从而在公扣20’插入穿过母扣10’就位后立即以突舌的顶侧抵靠母扣前端,从而立即实现锁死,并且防止突舌22和因而整个公扣20’的后退。
在该方案中,中空腔体13具有相对更大的截面尺寸,这附加地有利于避免在模具中出现薄钢和尖钢结构,从而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上述卡扣组件能够在两个零部件或组件之间提供受引导的可靠的固定就位。本公开的卡扣组件可以安装在车灯上或者安装在机动车辆的其他部件上,可以需要的数量设置在需要进行连接的两个部件之间的任意位置处。然而,显而易见地,本公开的卡扣组件也可以用在其他领域或装置中。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公开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公开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一种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公开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卡扣组件(1),其特征在于,该卡扣组件(1)包括:
母扣(10,10’),其形成中空腔体(13)并且具有出口侧(12);和
公扣(20,20’),该公扣沿接合方向(X)接合到所述母扣(10,10’)中,在该公扣(20,20’)中设有U形镂空部(210),所述公扣(20,20’)经由所述镂空部分成主体(21)和突舌(22),所述突舌(22)在基部(221)处与所述主体(21)相连并且具有与所述基部相对而置的顶侧(225),并且所述突舌(22)在所述主体(20,20’)的厚度方向上突出超过所述主体(21)的第一表面(226),
其中,所述公扣(20,20’)受引导地接合在所述母扣(10,10’)的中空腔体(13)中,并且所述突舌(22)的顶侧(225)抵靠所述出口侧(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舌(22)能弹性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扣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舌(22)从所述基部(221)以逐渐增大的横截面延伸至所述顶侧(2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扣组件(1),其中,所述主体(21)为板状,所述主体的厚度匹配于所述中空腔体(13)的部分区段的宽度,并且所述中空腔体(13)的另一部分区段形成用于在接合期间容纳所述突舌(22)的凹槽(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扣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体(13)具有凸字形的横截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扣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扣(20,20’)在与所述第一表面(226)相对的第二表面(222)上设有沿着接合方向延伸的至少两个肋条(23,24),所述肋条的走向匹配于所述中空腔体(13)的内壁的走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扣组件(1),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两个肋条(23,24),它们布置在所述突舌(22)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扣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条的顶端沿着其纵向延伸方向逐渐变小地过渡到所述主体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扣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与所述第二表面围成在120至160度的角度范围内的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扣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体(13)具有矩形的横截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卡扣组件(1),其特征在于,中空腔体(13)的横截面朝着出口侧(12)逐渐变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卡扣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扣的突舌的顶侧(225)与背对第一表面(226)的下表面(224)之间形成在90至150度的角度范围内的夹角。
13.一种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灯具有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卡扣组件(1),所述卡扣组件(1)的母扣(10,10’)成形在所述车灯的第一部件上,所述公扣(20,20’)成形在所述车灯的第二部件上。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26717.XU CN210623335U (zh) | 2019-08-15 | 2019-08-15 | 卡扣组件、车灯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26717.XU CN210623335U (zh) | 2019-08-15 | 2019-08-15 | 卡扣组件、车灯和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623335U true CN210623335U (zh) | 2020-05-26 |
Family
ID=70751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326717.XU Active CN210623335U (zh) | 2019-08-15 | 2019-08-15 | 卡扣组件、车灯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623335U (zh) |
-
2019
- 2019-08-15 CN CN201921326717.XU patent/CN21062333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231398B1 (en) | Connector with upper and lower inner housing members | |
US8210877B2 (en) | Modular connector | |
US6843677B2 (en) |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housing | |
US7537469B2 (en) | Lever-fitting type connector | |
US7534134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retaining mechanism having slide clip member | |
US7445524B2 (en) | Connector | |
JPH0845596A (ja) | コネクタ | |
CN210623335U (zh) | 卡扣组件、车灯和车辆 | |
US7200899B2 (en) | Method for connecting plastic elements to metal sheets and constructions | |
JP2004152620A (ja) | コネクタ | |
US5468162A (en) | Locking connector | |
KR200437689Y1 (ko) | 커넥터 | |
CN112392817A (zh) | 卡扣组件、车灯和车辆 | |
KR101281560B1 (ko) | 오조립 방지 커넥터 | |
JP2005166607A (ja) | コネクタ | |
US6183313B1 (en) | Double lock connector | |
JP2006073374A (ja) | コネクタ | |
JP2002056938A (ja) | コネクタの支持構造 | |
US5868586A (en) | Fixing clip of resin molded part | |
JP2008021608A (ja) | コネクタ | |
CN108944754B (zh) | 保险杠组件和具有该保险杠组件的车辆 | |
JP5594219B2 (ja) | 金属ランスと樹脂部品との係止構造 | |
JP2004152621A (ja) | コネクタ | |
CN218300433U (zh) | 一种连接器位置保证件及连接器组件 | |
JP3079925B2 (ja)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