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绝缘挤出的防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缆绝缘挤出的防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缆在电力系统中充当不可或缺的位置,电缆施工情况较多,因此经常会在弯曲半径相对狭小的空间,会用到第五种导体和第六种导体。第五种导体为软导体;第六种导体为比第五种更柔软的导体。
对于电线、电缆的品质而言,在电线、电缆中绝缘挤出同心度是一项重要考核项目。相对于小截面的导体,如0.2mm2、0.35mm2、0.5mm2、0.75mm2该截面电线、电缆绝缘厚度相对较薄,但同心度要求很高,如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绝缘偏心现象,不满足同心度要求,将会认定为不合格产品。
为了避免在绝缘挤出的过程中出现偏心,现有技术中采用了一种免调偏挤出机头,当导线的中心与机头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时,该免调偏挤出机头在绝缘挤出的过程中,使绝缘层与导线保持同心。
虽然采用了免调偏挤出机头来确保绝缘层和导体的同心度,但确保该同心度的前提条件为,导体在进入免调偏挤出机头时,导体的中心与免调偏挤出机头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导体是卷绕在卷筒上,导体的一端先穿过免调偏挤出机头,在牵引机的作用下使导体移动。在免调偏挤出机头与卷筒之间设有支架,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以及导线轮,导线轮旋转地支撑在支架本体上,通过导线轮对导线的支撑,使导线处于张紧的状态。
然而,随着免调偏机头和导线轮的长时间使用,两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从而导致导线进入到免调偏挤出机头时,导线的中心与免调偏挤出机头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造成挤出绝缘后,绝缘层与导线的中心不能同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绝缘和导体同心度的电缆绝缘挤出的防偏装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电缆绝缘挤出的防偏装置,包括免调偏挤出机头,还包括:
对导体位置进行调整后以使该导体的中心与免调偏挤出机头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微调机构,微调装置位于免调偏挤出机头的上游,微调机构包括:
支撑体,该支撑体上设有贯穿轴向端面的第一安装孔,支撑体的周面上设有沿支撑体径向延伸的多个第二安装孔;
对导体进行导向的导向组件;
多个驱动部件,每个第二安装孔中装配一个驱动部件,多个驱动部件与导向组件配合后,这些驱动部件对导向组件形成夹持以使导向组件间隙配合在第一安装孔中。
采用了上述方案,通过驱动部件驱动支导向组件径向位移(例如沿支撑体的上下左右方向移动),从而使穿过导向组件的导线的中心与免调偏挤出机头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以弥补免调偏挤出机头和导线轮因不同程序磨损导致的位置误差,并且,微调机构设置在导线轮与免调偏挤出机头之间设置后,微调机构对导线形成了支撑作用,进而使导线从导线轮向免调偏挤出机头移动的过程中能更加平直,且有助于减小抖动幅度。
本实用新型在常规免调偏挤出机头前增加了微调机构,来调整导体进入机头角度和高度,以调整同心度避免绝缘偏心现象的产生,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并且提高调整绝缘同心度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缆绝缘挤出的防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微调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支撑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导向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驱动部件与导向组件配合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驱动部件与导向组件配合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说明:
100为免调偏挤出机头;
200为微调装置:
210为支撑体,211为第一安装孔,212为第二安装孔;
220为导向组件,221为第一导管,222为第二导管,223为凸缘,224为凹部,225为轴承;
230为驱动部件;
300为导线轮;
400为导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绝缘挤出的防偏装置,包括免调偏挤出机头100、对导体400位置进行调整后以使该导体400的中心与免调偏挤出机头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微调机构200,微调装置200位于免调偏挤出机头的上游。
如图2和图3所示,微调机构200包括:支撑体210、对导体400进行导向的导向组件220、多个驱动部件230,支撑体210上设有贯穿轴向端面的第一安装孔211,支撑体210的周面上设有沿支撑体210径向延伸的多个第二安装孔212,第二安装孔212与第一安装孔211连通;每个第二安装孔212中装配一个驱动部件230,多个驱动部件230与导向组件配合后,这些驱动部件230对导向组件220形成夹持以使导向组件220间隙配合在第一安装孔211中。驱动部件230优先采用四个,四个驱动部件230位于支撑体210的同一圆周上,且间隔90度布置。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孔212优先设置为螺纹孔,所述驱动部件230优先采用螺钉,螺钉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后,螺钉的端部与导向组件配合。
通过调节驱动部件230,驱动部件230驱动支导向组件220径向位移(例如沿支撑体210的上下左右方向移动),从而使穿过导向组件220的导线的中心与免调偏挤出机头100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以弥补免调偏挤出机头100和导线轮300因不同程序磨损导致的位置误差,并且,微调机构200设置在导线轮300与免调偏挤出机头100之间设置后,微调机构200对导线形成了支撑作用,进而使导线从导线轮向免调偏挤出机头100移动的过程中能更加平直,且有助于减小抖动幅度。
如图2和图3所示,导向组件220包括与所述驱动部件配合的第一导管221、第二导管222,第二导管222装配在第一导管221的内孔中。优先地,所述第一导管221的内孔中设有内螺纹,第二导管222的周面上设有外螺纹,第二导管222与第一导管221通过螺纹连接。通过第一导管221与第二导管222的结合,当第二导管222受到磨损时,能方便地更换第二导管222,以确保导向的精度。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导管222的一端设有凸缘223,该凸缘223暴露在支撑体221的外部。通过凸缘223,能方便地旋转第二导管222,使第二导管222与第一导管221配合或分离。
如图4和图5所示,导向组件220的周面上设有凹部224,所述驱动部件230的一端与凹部配合。凹部224为凹槽,凹部224的数量与驱动部件230的数量等同,即为4个,凹部224分布在导向组件220的周面上且沿同一圆周间隔90度布置。例如,当驱动部件230为螺栓时,螺栓的端部与凹部224间隙配合,这样可以避免导向组件220相对驱动部件230滑动,从而限制导向组件220沿第一安装孔211的轴向移动,确保调整精度。
如图6所示,所述导向组件的周面上设有凹部224,所述导向组件220还包括轴承225,该轴承225安装在凹部内,所述驱动部件的一端与轴承225连接。例如,当驱动部件230采用螺栓时,旋转驱动部件230,通过与轴承225的配合,驱动部件230与导向组件220没有摩擦作用力,避免了导向组件220相对驱动部件230滑动,从而限制导向组件220沿第一安装孔211的轴向移动,确保调整精度。
使用时,首先将待挤出导体400穿过微调装置200,然后在将导体400穿过免调偏挤出机头100,在导体上正常挤出绝缘,通过测量同心度观察绝缘厚度是否均匀,如绝缘出现偏心现象,由于免调偏挤出机头100是无法调整绝缘同心度,通过调节微调装置200上的驱动部件200,并且根据导体400外径选择合理导体入线口尺寸大小,调整导体400位置,从而解决绝缘偏心现象,并且驱动部件(螺钉)上标注刻度尺,能更精确的确定调整数值。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采用上述实施例,例如,所述驱动部件230还可以采用气缸,气缸的缸体过盈配合在第二安装孔212内,气缸的活塞杆与导向组件220配合。例如气缸的活塞杆与凹部224配合。气缸活塞杆的伸缩量可通过控制器(图中未示出)进行控制,以便于精确地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