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65751U - 一种抑振轴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抑振轴承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565751U CN210565751U CN201920990398.6U CN201920990398U CN210565751U CN 210565751 U CN210565751 U CN 210565751U CN 201920990398 U CN201920990398 U CN 201920990398U CN 210565751 U CN210565751 U CN 2105657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ring
- permanent magnet
- coil
- ring
- vib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10293 ceram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QJVKUMXDEUEQLH-UHFFFAOYSA-N [B].[Fe].[Nd] Chemical compound [B].[Fe].[Nd] QJVKUMXDEUEQLH-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172 neodymium magnet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43 imp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26 magnetic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811 non-conductiv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15 non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 Bearings And Hydrostatic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抑振轴承装置,涉及轴系振动控制技术领域,包括轴承内衬、内永磁体、轴承内圈、滚珠、轴承外圈、线圈、外永磁体、轴承外衬和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内永磁体固定连接在所述轴承内衬的外围,所述轴承内圈固定连接在所述内永磁体的外围;所述轴承外衬固定连接在所述外永磁体的外围,所述外永磁体固定连接在所述轴承外圈的外围,所述线圈缠绕在所述轴承外圈与所述外永磁体之间;所述滚珠活动安装在所述轴承内圈与所述轴承外圈之间,使所述轴承内圈与所述轴承外圈可做相对转动;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线圈连接,以控制所述线圈产生抑制振动的电磁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抑振效果不佳的同时,还占用空间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系振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抑振轴承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发电厂、船舶领域中众多的动力输出设备和发电装备中轴起着关键的连接和传导作用,对于功率大的装置,轴系很长,为确保装置的对中性及安全性,会在关键的部位布置轴承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大型高功率装备的轴转速一般较低,重量重。在船舶领域,大型船舶的轴带动螺旋桨产生一个纵向的推力推动船舶向前或者向后运动,而螺旋桨在水中运转时水流不均匀会带来纵向振动,纵向振动通过推力轴承和支撑轴承传递到船舶的支撑结构。
现有技术中,在推力轴承上通过增加减振系统减小纵向振动的传递,或者通过在轴承的支持结构上安装阻振质量块的被动减振措施,或者通过在轴承的支撑结构上增加主动吸振器或者消振器,导致抑振效果不佳的同时,还占用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抑振轴承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抑振效果不佳的同时,还占用空间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通过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抑振轴承装置,包括轴承内衬、内永磁体、轴承内圈、滚珠、轴承外圈、线圈、外永磁体、轴承外衬和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内永磁体固定连接在所述轴承内衬的外围,所述轴承内圈固定连接在所述内永磁体的外围;
所述轴承外衬固定连接在所述外永磁体的外围,所述外永磁体固定连接在所述轴承外圈的外围,所述线圈缠绕在所述轴承外圈与所述外永磁体之间;
所述滚珠活动安装在所述轴承内圈与所述轴承外圈之间,使所述轴承内圈与所述轴承外圈可做相对转动;
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线圈连接,以控制所述线圈产生抑制振动的电磁力。
可选的,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信号采集器、控制器、电源和功率放大器,其中,
所述信号采集器用于采集所述轴承上安装的目标轴沿轴向方向的振动信号;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信号采集器和功率放大器电性连接,以接收所述信号采集器采集的振动信号,并向所述功率放大器发送控制信号;
所述功率放大器与所述线圈电性连接,以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向所述线圈输出交流电;
所述电源为所述信号采集器、控制器和功率放大器提供电源。
可选的,所述轴承内圈、滚珠和轴承外圈均为高强度陶瓷材质。
可选的,所述内永磁体和外永磁体均为钕铁硼永磁体。
可选的,所述轴承内衬和轴承外衬均为非导体材质。
可选的,所述轴承内衬和轴承外衬均为高强度陶瓷材质。
可选的,所述固定连接的方式包括螺栓连接或高固体胶粘。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包括轴承内衬、内永磁体、轴承内圈、滚珠、轴承外圈、线圈、外永磁体、轴承外衬和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内永磁体固定连接在所述轴承内衬的外围,所述轴承内圈固定连接在所述内永磁体的外围;所述轴承外衬固定连接在所述外永磁体的外围,所述外永磁体固定连接在所述轴承外圈的外围,所述线圈缠绕在所述轴承外圈与所述外永磁体之间;所述滚珠活动安装在所述轴承内圈与所述轴承外圈之间,使所述轴承内圈与所述轴承外圈可做相对转动;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线圈连接,以控制所述线圈产生抑制振动的电磁力;其中轴承内圈、滚珠、轴承外圈组成轴承运转的主体结构,实现轴承的转动;内永磁体、线圈、外永磁体为主动力输出主体结构,由电磁力表达示F=BIL可知,在永磁体和线圈扎数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线圈内输入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获得不同大小和方向的电磁主动输出力,来实现纵向振动的抑制;轴承内衬与轴进行连接,实现轴在运转中的支持作用,同时也与内永磁体进行固定;轴承外衬固定外永磁体,同时也与支撑结构相连,起到支撑作用;控制系统可拾取需要控制的振动响应信号,并输出输出控制力需要的电流大小值,以控制所述线圈产生抑制振动的电磁力;采用主动力输出主体结构直接与轴承运转的主体结构联合一体化设计,线圈缠绕在轴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不需要增加额外的降噪装置,因此不会因为额外的降噪装置可能造成的额外振动,且不再需要另外的安装空间,且不会影响轴或轴承的原有运转性能,保证轴承装置运转的可靠性,再此基础上,通过控制系统的作用,对轴起到显著的抑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抑振轴承装置与目标轴组装后的沿轴线方向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中控制系统的连接关系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轴承内衬、2-内永磁体、3-轴承内圈、4-滚珠、5-轴承外圈、6-线圈、7-外永磁体、8-轴承外衬、9-控制系统、10-目标轴。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抑振轴承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抑振效果不佳的同时,还占用空间的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一种抑振轴承装置,包括轴承内衬1、内永磁体2、轴承内圈3、滚珠4、轴承外圈5、线圈6、外永磁体7、轴承外衬8和控制系统9;其中,所述内永磁体2固定连接在所述轴承内衬1的外围,所述轴承内圈3固定连接在所述内永磁体2的外围;所述轴承外衬8固定连接在所述外永磁体7的外围,所述外永磁体7固定连接在所述轴承外圈5的外围,所述线圈6缠绕在所述轴承外圈5与所述外永磁体7之间;所述滚珠4活动安装在所述轴承内圈3与所述轴承外圈5之间,使所述轴承内圈3与所述轴承外圈5可做相对转动;所述控制系统9与所述线圈6连接,以控制所述线圈6产生抑制振动的电磁力。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先说明,本文中出现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另外,文本中出现的“内”和“外”是常规意义的内和外,是为了便于描述清楚,并不是任何限定。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抑振轴承装置,包括轴承内衬1、内永磁体2、轴承内圈3、滚珠4、轴承外圈5、线圈6、外永磁体7、轴承外衬8和控制系统9;其中,
具体的,参见图1,
所述内永磁体2固定连接在所述轴承内衬1的外围,所述轴承内圈3固定连接在所述内永磁体2的外围;
所述轴承外衬8固定连接在所述外永磁体7的外围,所述外永磁体7固定连接在所述轴承外圈5的外围,所述线圈6缠绕在所述轴承外圈5与所述外永磁体7之间;
所述滚珠4活动安装在所述轴承内圈3与所述轴承外圈5之间,使所述轴承内圈3与所述轴承外圈5可做相对转动;
所述控制系统9与所述线圈6连接,以控制所述线圈6产生抑制振动的电磁力。
需要说明的是,轴承内圈3、滚珠4、轴承外圈5组成轴承运转的主体结构,实现轴承的基本转动;内永磁体2、线圈6、外永磁体7为主动力输出主体结构,由电磁力表达示F=BIL可知,在永磁体和线圈6扎数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线圈6内输入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获得不同大小和方向的电磁主动输出力,来实现纵向振动的抑制;轴承内衬1与轴进行连接,实现轴在运转中的支持作用,同时也与内永磁体2进行固定;轴承外衬8固定外永磁体7,同时也与支撑结构相连,起到支撑作用;控制系统9可拾取需要控制的振动响应信号,并输出输出控制力需要的电流大小值,通过改变线圈6内输入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获得不同大小和方向的电磁主动输出力,来实现纵向振动的抑制。
现有技术中,在推力轴承上通过增加减振系统减小纵向振动的传递,但是轴向推力也会经过减振系统进行衰减,降低轴的推进效率。还有就是通过在轴承的支持结构上采取以下阻振质量块的被动减振措施,或者通过在轴承的支撑结构上增加主动吸振器或者消振器,这样需要在原有的支撑结构上留有足够的安装空间,而且因为不是在轴承对外传递的原点进行控制,对全局的振动控制的效果无法有效评估,只能对目标有限点的振动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可能会引起其他位置振动的增加。
而本实用新型对轴承进行优化设计,植入主动控制部件,不需要再考虑振动控制设备的安装空间问题,安装方便,同时能够实现原点控制,对全局的控制效果有很好的效果,有利于工程化推广。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轴承内圈3、滚珠4和轴承外圈5均为高强度陶瓷材质。转动部件为陶瓷结构,提高了轴承的耐磨性和低摩擦系统特征,可确保轴承的高性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内永磁体2和外永磁体7均为钕铁硼永磁体。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轴承内衬1和轴承外衬8均为非导体材质。
具体的,例如高合金铝,可保证不影响磁场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内衬1和轴承外衬8均为高强度陶瓷材质。可保证轴承的强度,提高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连接的方式包括包括螺栓连接或者高固体胶粘。
具体的,参见图2,作为一种可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系统9包括:信号采集器、控制器、电源和功率放大器,其中,
所述信号采集器用于采集所述轴承上安装的目标轴10沿轴向方向的振动信号;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信号采集器和功率放大器电性连接,以接收所述信号采集器采集的振动信号,并向所述功率放大器发送控制信号;
所述功率放大器与所述线圈6电性连接,以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向所述线圈6输出交流电;
所述电源为所述信号采集器、控制器和功率放大器提供电源。
具体的,所述控制器为植入现有程序的可编程PLC,可在市面上直接采购;信号采集器可以是振动传感器。电源和功率放大器都是本领域现有的常用设备,这里不再举例。
本实用新型的轴承装置的具体的安装步骤如下:
将滚珠4安装在轴承内圈3和轴承外圈5中间,组成轴承转动的主体结构,同时保证滚珠4在轴承内圈3和轴承外圈5中自由滚动,无卡滞现象;
将线圈6固定在外永磁体7和上述的轴承转动主体结构的轴承外内圈中间,在将组装好的部件的轴承内圈3和内永磁体2固定;
将上述组装件与控制系统9连接,控制系统9发出一个电流信号,观察线圈66是否产生电磁力,有电磁力表明安装无误,否则需要重新检查安装。
将上述安装好的部件固定在轴承内衬1上,然后再安装到轴承外衬8内,形成陶瓷主动抑振轴承装置。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包括轴承内衬1、内永磁体2、轴承内圈3、滚珠4、轴承外圈5、线圈6、外永磁体7、轴承外衬8和控制系统9;其中,所述内永磁体2固定连接在所述轴承内衬1的外围,所述轴承内圈3固定连接在所述内永磁体2的外围;所述轴承外衬8固定连接在所述外永磁体7的外围,所述外永磁体7固定连接在所述轴承外圈5的外围,所述线圈6缠绕在所述轴承外圈5与所述外永磁体7之间;所述滚珠4活动安装在所述轴承内圈3与所述轴承外圈5之间,使所述轴承内圈3与所述轴承外圈5可做相对转动;所述控制系统9与所述线圈6连接,以控制所述线圈6产生抑制振动的电磁力;其中轴承内圈3、滚珠4、轴承外圈5组成轴承运转的主体结构,实现轴承的转动;内永磁体2、线圈6、外永磁体7为主动力输出主体结构,由电磁力表达示F=BIL可知,在永磁体和线圈6扎数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线圈6内输入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获得不同大小和方向的电磁主动输出力,来实现纵向振动的抑制;轴承内衬1与轴进行连接,实现轴在运转中的支持作用,同时也与内永磁体2进行固定;轴承外衬8固定外永磁体7,同时也与支撑结构相连,起到支撑作用;控制系统9可拾取需要控制的振动响应信号,并输出输出控制力需要的电流大小值,以控制所述线圈6产生抑制振动的电磁力;采用主动力输出主体结构直接与轴承运转的主体结构联合一体化设计,线圈6缠绕在轴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不需要增加额外的降噪装置,因此不会因为额外的降噪装置可能造成的额外振动,且不再需要另外的安装空间,且不会影响轴或轴承的原有运转性能,保证轴承装置运转的可靠性,再此基础上,通过控制系统9的作用,对轴起到显著的抑振效果。
此外,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本实用新型的陶瓷主动抑振轴承装置中的转动部件为陶瓷结构,提高了耐磨性和低摩擦系统特征,可确保轴承的高性能。
其次,本实用新型的陶瓷主动抑振轴承装置中的主动输出力结构直接与陶瓷转动结构联合一体化设计,不再需要另外的安装工序一次成型,不再需要另外的安装空间,集成度高,提高了工程应用性。
其次,本实用新型的陶瓷主动抑振轴承装置中线圈6缠绕在轴上,工艺简单,同时有效的线圈6扎数可以根据输出了的大小而不同,灵活多变,可以设计成系列化的主动抑制装置,通用程度高。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7)
1.一种抑振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内衬、内永磁体、轴承内圈、滚珠、轴承外圈、线圈、外永磁体、轴承外衬和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内永磁体固定连接在所述轴承内衬的外围,所述轴承内圈固定连接在所述内永磁体的外围;
所述轴承外衬固定连接在所述外永磁体的外围,所述外永磁体固定连接在所述轴承外圈的外围,所述线圈缠绕在所述轴承外圈与所述外永磁体之间;
所述滚珠活动安装在所述轴承内圈与所述轴承外圈之间,使所述轴承内圈与所述轴承外圈可做相对转动;
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线圈连接,以控制所述线圈产生抑制振动的电磁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信号采集器、控制器、电源和功率放大器,其中,
所述信号采集器用于采集所述轴承上安装的目标轴沿轴向方向的振动信号;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信号采集器和功率放大器电性连接,以接收所述信号采集器采集的振动信号,并向所述功率放大器发送控制信号;
所述功率放大器与所述线圈电性连接,以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向所述线圈输出交流电;
所述电源为所述信号采集器、控制器和功率放大器提供电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圈、滚珠和轴承外圈均为高强度陶瓷材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永磁体和外永磁体均为钕铁硼永磁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衬和轴承外衬均为非导体材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衬和轴承外衬均为高强度陶瓷材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方式包括螺栓连接或高固体胶粘。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90398.6U CN210565751U (zh) | 2019-06-27 | 2019-06-27 | 一种抑振轴承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90398.6U CN210565751U (zh) | 2019-06-27 | 2019-06-27 | 一种抑振轴承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565751U true CN210565751U (zh) | 2020-05-19 |
Family
ID=70639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99039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65751U (zh) | 2019-06-27 | 2019-06-27 | 一种抑振轴承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56575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42668A (zh) * | 2019-06-27 | 2019-09-17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一种抑振轴承装置及抑振方法 |
-
2019
- 2019-06-27 CN CN201920990398.6U patent/CN21056575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42668A (zh) * | 2019-06-27 | 2019-09-17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一种抑振轴承装置及抑振方法 |
CN110242668B (zh) * | 2019-06-27 | 2024-05-07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一种抑振轴承装置及抑振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591257B (zh) | 具有径向被动悬浮力的永磁偏置轴向磁悬浮轴承 | |
JP2017526874A (ja) | 振動吸収用磁気ダンパー | |
CN101979888B (zh) | 能与普通转轴轴承组合消除轴承承载力的永磁能悬浮轴承 | |
CN104836408A (zh) | 一种六自由度永磁同步磁悬浮球形电机 | |
JP6905594B2 (ja) | 渦電流式ダンパ | |
CN206250950U (zh) | 一种悬臂型永磁同步耦合器 | |
CN106402228A (zh) | 一种电磁涡流旋转阻尼器 | |
CN107191529B (zh) | 一种磁流变弹性体推力轴承基座动力吸振器及使用方法 | |
SE526286C2 (sv) | Roterande elektrisk maskin med lagerorgan anordnat i eller intill luftgapet, samt kraftverk med sådan maskin | |
CN107989896A (zh) | 轴径向一体化磁悬浮轴承系统 | |
CN210565751U (zh) | 一种抑振轴承装置 | |
CN104728263A (zh) | 双定子三自由度解耦洛伦兹力磁轴承 | |
CN106763186B (zh) | 一种具有永磁卸载力的轴向混合磁轴承 | |
CN107910979A (zh) | 高速磁悬浮飞轮储能装置 | |
CN206338351U (zh) | 一种电磁涡流旋转阻尼器 | |
CN110435931A (zh) | 一种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高速转子装置 | |
CN102303709A (zh) | 一种大力矩磁悬浮飞轮 | |
CN110242668B (zh) | 一种抑振轴承装置及抑振方法 | |
CN112117861A (zh) | 一种飞轮储能电机 | |
CN106855092A (zh) | 一种具有运动转换机构的动力吸振器及其动力吸振方法 | |
CN105915015B (zh) | 一种船舶传动轴系减振能量回收装置 | |
CN207573167U (zh) | 高速磁悬浮飞轮储能装置 | |
CN114620213B (zh) | 一种磁悬浮水下轮缘推进器 | |
CN102003462B (zh) | 一种具有大承载能力和阻尼性能的永磁轴承 | |
CN106464119B (zh) | 磁耦合器、耦合器组件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