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61974U - 一种多功能海堤体系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海堤体系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561974U CN210561974U CN201921158813.8U CN201921158813U CN210561974U CN 210561974 U CN210561974 U CN 210561974U CN 201921158813 U CN201921158813 U CN 201921158813U CN 210561974 U CN210561974 U CN 2105619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m
- seawall
- main
- silt
- bea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08000028804 PERCHING syndrome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628 ero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35 plant growth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2010 grow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545 inva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91 sco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多功能海堤体系,包括:主海堤、顺坝、格坝和保滩促淤区,顺坝平行设于主海堤的防浪侧,格坝与主海堤和顺坝中间垂直连接,保滩促淤区设于主海堤、顺坝和格坝中间。其中,保滩促淤区包括:滩涂、水生植物和底栖生物。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技术相比,通过主海堤的防浪侧增设顺坝和格坝,可以有效削弱波浪,减小作用在主海堤结构上的波浪荷载,减弱水体挟沙能力,阻止泥沙回流,促进泥沙在主海堤前滩的落淤,从而保护主海堤基础不被侵蚀和冲刷,起到保滩促淤的作用,堤前淤积的泥沙增强主海堤的抗滑稳定性,提高稳定安全系数,为水生植被、底栖生物以及鸟类提供生长栖息场所,改善周边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大型水生植物的生长也起到一定的消浪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力工程/水运工程,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海堤体系。
背景技术
海堤是抵御海浪侵袭,保护堤后建筑的重要水工结构。传统技术中,海堤通常仅考虑后方陆域防护功能,平面布置简单,结构功能单一,且生态效应差。单结构海堤堤前滩地若保护不力,长期被海浪和水流冲刷作用易被侵蚀冲深,最终造成堤脚淘空,甚至造成海堤失稳破坏。且海堤堤前滩地基本为光滩,缺乏生态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做出了一系列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海堤体系,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
一种多功能海堤体系,包括:主海堤、顺坝、格坝和保滩促淤区,所述顺坝平行设于主海堤的防浪侧,所述格坝与主海堤和顺坝中间垂直连接,所述保滩促淤区设于主海堤、顺坝和格坝中间;
其中,所述保滩促淤区包括:滩涂、水生植物和底栖生物,所述滩涂设于保滩促淤区底部,所述水生植物和底栖生物设于滩涂内。
进一步,所述主海堤的防洪标准为50年~200年。
进一步,所述顺坝与主海堤之间的距离为0.5倍波长~1.5倍波长。
进一步,所述顺坝的防洪标准为25年~50年。
进一步,所述格坝的安装间隔距离为500m~1000m。
进一步,所述格坝的防洪标准为25年~50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技术相比,通过主海堤的防浪侧增设顺坝和格坝,可以有效削弱波浪,减小作用在主海堤结构上的波浪荷载,也可以减弱水体挟沙能力,阻止泥沙回流,促进泥沙在主海堤前滩的落淤,从而保护主海堤基础不被侵蚀和冲刷,起到保滩促淤的作用,同时堤前淤积的泥沙可以增强主海堤的抗滑稳定性,提高稳定安全系数,也可作为水生植被、底栖生物以及鸟类提供生长栖息场所,从而改善周边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并且大型水生植物的生长也起到一定的消浪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剖面图。
附图标记:
主海堤100、顺坝200、格坝300、保滩促淤区400、滩涂410、水生植物420和底栖生物43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剖面图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多功能海堤体系,包括:主海堤100、顺坝200、格坝300和保滩促淤区400,顺坝200平行设于主海堤100的防浪侧,格坝300与主海堤100和顺坝200中间垂直连接,保滩促淤区400设于主海堤100、顺坝200和格坝300中间;
其中,保滩促淤区400包括:滩涂410、水生植物420和底栖生物430,滩涂410设于保滩促淤区400底部,水生植物420和底栖生物430设于滩涂410内。
主海堤100的防洪标准为50年~200年。
顺坝200与主海堤100之间的距离为0.5倍波长~1.5倍波长。
顺坝200的防洪标准为25年~50年。
格坝300的安装间隔距离为500m~1000m。
格坝300的防洪标准为25年~50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传统水工建筑物进行了组合设计形成一种多功能海堤体系,并确定了合理的设计参数指标,充分发挥各部分的功能,该实用新型经工程实践检验,效果显著,可应用于围垦圈围、海岸防护等工程。
海堤体系从波浪和潮流两个方面入手。顺坝200位于海堤前方,直接承受外来波浪作用。波浪经过顺坝200可消减20%~40%,有效减小作用在主海堤100结构上的波浪荷载,同时波浪速度降低,减弱水体挟沙能力。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空间,阻止泥沙回流,促进泥沙在主海堤100前滩的落淤。格坝300位于主海堤100侧方,可有效截断沿堤流。沿堤水流受格坝阻隔,可有效截断沿堤流无法持续淘刷堤脚。顺坝200和格坝300形成体系综合保护主海堤100基础不被侵蚀和冲刷,起到保滩促淤的作用。同时,主海堤100前淤积的泥沙作为有利压载,可增强主海堤100的抗滑稳定性,提高稳定安全系数;另外,自然淤高积的滩涂410也可为水生植被、底栖生物以及鸟类提供生长栖息场所,从而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生态效益。而且同时,大型水生植物的生长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消浪作用,反过来又增强了消浪弱流的效果。
参照相关的设计及施工规范建造主海堤100,防洪标准取为50年到200年。在主海堤100防浪侧建造顺坝200,顺坝200轴线平行于主海堤100轴线,两者的距离需介于0.5倍波长到1.5倍波长之间;顺坝200的防洪标准取为25年到50年,堤顶高程在平均高水位附近。顺坝200与主海堤100之间建造格坝300,格坝300之间两两间距在500m到1000m之间,防洪标准仍取为25年到50年,坝顶高程介于平均高水位与平均水位之间。顺坝200不但可以起到一定的导流作用,还可以有助于消减向岸方向的波浪,还可以起到一定的导流作用,保护后侧主海堤100,并阻止泥沙回流,促进淤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各种变化。
Claims (6)
1.一种多功能海堤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海堤(100)、顺坝(200)、格坝(300)和保滩促淤区(400),所述顺坝(200)平行设于主海堤(100)的防浪侧,所述格坝(300)与主海堤(100)和顺坝(200)中间垂直连接,所述保滩促淤区(400)设于主海堤(100)、顺坝(200)和格坝(300)中间;
其中,所述保滩促淤区(400)包括:滩涂(410)、水生植物(420)和底栖生物(430),所述滩涂(410)设于保滩促淤区(400)底部,所述水生植物(420)和底栖生物(430)设于滩涂(41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海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海堤(100)的防洪标准为50年~200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海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顺坝(200)与主海堤(100)之间的距离为0.5倍波长~1.5倍波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海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顺坝(200)的防洪标准为25年~50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海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格坝(300)的安装间隔距离为500m~1000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海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格坝(300)的防洪标准为25年~50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58813.8U CN210561974U (zh) | 2019-07-23 | 2019-07-23 | 一种多功能海堤体系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58813.8U CN210561974U (zh) | 2019-07-23 | 2019-07-23 | 一种多功能海堤体系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561974U true CN210561974U (zh) | 2020-05-19 |
Family
ID=70632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158813.8U Active CN210561974U (zh) | 2019-07-23 | 2019-07-23 | 一种多功能海堤体系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56197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58445A (zh) * | 2019-07-23 | 2019-09-20 |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多功能海堤体系 |
-
2019
- 2019-07-23 CN CN201921158813.8U patent/CN21056197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58445A (zh) * | 2019-07-23 | 2019-09-20 |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多功能海堤体系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12041A (zh) | 抗冲生态型丁坝 | |
CN215948061U (zh) | 一种沙质海岸及岛屿促淤造陆体系 | |
CN2361671Y (zh) | 护岸防洪防冲四面六边透水框架 | |
CN210561974U (zh) | 一种多功能海堤体系 | |
CN214363265U (zh) | 一种近自然促淤造陆的柔性防护体系 | |
CN207452823U (zh) | 一种生态型护岸海堤 | |
KR100639128B1 (ko) | 방파제 기초의 세굴방지대 | |
CN115217063A (zh) | 一种沙质海岸及岛屿促淤造陆体系 | |
CN216864997U (zh) | 一种多级消浪海堤结构 | |
CN114808835A (zh) | 一种近自然促淤造陆的柔性防护体系 | |
CN100445470C (zh) | 一种用于岸边防护并有利于多种生物繁育的潜水丁坝系统 | |
CN203256678U (zh) | 一种适用于天然边滩形态的潜丁坝 | |
CN217231650U (zh) | 临海加糙砌条石护面结构、双重复合式消浪海堤 | |
CN206971174U (zh) | 一种河道堤坝生态护坡结构 | |
CN201785728U (zh) | 具有防淤、减小堤头口门处横流的防沙堤 | |
CN105603941B (zh) | 多级自溃土工合成材料土石非常溢洪道 | |
CN215329675U (zh) | 一种海岸带防护堤坝 | |
CN105256764B (zh) | 波式生态河岸结构 | |
CN210887090U (zh) | 一种自带消能的防波堤 | |
CN211080123U (zh) | 一种河湖生态岸坡保护装置 | |
CN109723030B (zh) | 一种保护岸线的设施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5669718U (zh) | 适用于河床冲刷剧烈区域的跨江高塔桩基防护结构 | |
CN110258445A (zh) | 多功能海堤体系 | |
CN111622177A (zh) | 一种海堤生态改造的封底螺母块体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6592528B (zh) | 一种装配式防冲壅水护底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