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0530547U - 电动吸合锁 - Google Patents

电动吸合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30547U
CN210530547U CN201921055811.6U CN201921055811U CN210530547U CN 210530547 U CN210530547 U CN 210530547U CN 201921055811 U CN201921055811 U CN 201921055811U CN 210530547 U CN210530547 U CN 2105305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transmission gear
opening
locking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5581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锋
张振海
宋连和
林振庆
苑桂娜
宫俊胜
高魁发
张振梅
杨震
周峰
安道圣
岳希霆
朱保瑞
张�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Tricyclic Lock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Tricyclic Lock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Tricyclic Lock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Tricyclic Lock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5581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305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305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305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吸合锁,包括外壳、支撑架与设置在其内部的啮合机构,吸合机构,电动执行机构,信号机构,应急开启机构与应急复位机构几个组成部分。通过以上机构系统的组合,此款锁可以实现电动开启,电控雪载,电动吸合锁闭,应急开启,内部机构应急复位功能,且可以提供三个开关状态信号以便识别控制锁体状态。此款锁可以利用一个马达正的反转即可实现电动开启与电动吸合锁闭功能,同时具有开启速度较快,吸合密封力较大的优点,是一种体积小、重量轻、多功能的电动开启吸合一体式单马达门锁。

Description

电动吸合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吸合锁,特别是一种用于汽车车门的电动吸合锁,属于汽车门锁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与时代进步,对汽车的要求是轻量化与低成本,以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能;通常汽车尾门锁仅仅有电动开启,而高级的则具有吸合功能,一般采用分体样式且具有两个马达,结构与工艺复杂,成本高;为了克服尾门锁密封反力通常吸合功能马达为大型马达,即便采用集成样式,也往往成本高、体积大、重量高,或存在维修不便的问题,不利于汽车发展趋势,需要开发新型锁体机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的电动吸合锁,该锁具采用集电动开启吸合为一体的单马达门锁;
为实现以上优点,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电动吸合锁,包括锁壳体,以及安装于锁壳体内部的电动执行机构5、吸合机构4及啮合机构3,其特殊之处在于:
所述电动执行机构5由动力组件及齿轮传动组构成,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能够正反转的马达51,以及安装于马达51输出轴端的蜗杆52;所述齿轮传动组至少包括三个相互啮合传动的第一传动齿轮53、第二传动齿轮54和第三传动齿轮55;所述蜗杆52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53啮合传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54设有开启输出部541,马达51正转时,第二传动齿轮54的开启输出部541驱动啮合机构4实现电动开启功能;所述第三传动齿轮55设有吸合输出部,马达51反转时,第三传动齿轮55的吸合输出部551驱动吸合机构4实现电动吸合锁闭功能。
所述第一传动齿轮53和第二传动齿轮54均设计为一体双联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53包括斜齿轮和直齿轮,所述斜齿轮与蜗杆52啮合传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54包括大直径齿轮和小直径齿轮,所述大直径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53的直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54的小直径齿轮与第三传动齿轮55相互啮合。
所述第一传动齿轮53、第二传动齿轮54和第三传动齿轮55分别转动安装于第一齿轮轴56、第二齿轮轴57和第三齿轮轴58上,所述第一齿轮轴56、第二齿轮轴57和第三齿轮轴58可以设计为锁壳体的一部分,或者是被锁壳体或锁壳体内其他零件固定的独立轴。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吸合锁还配置有应急复位机构8,当电动执行机构5的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入被切断时,蜗杆52与第一传动齿轮53啮合自锁,所述应急复位机构8包括齿轮拨叉81、齿轮复位弹簧82和拨叉复位弹簧13;
所述齿轮拨叉10夹持在齿轮传动组的第一传动齿轮53上,且能够借助外力推动第一传动齿轮53沿轴向进行双向移动,以离合第一传动齿轮53与蜗杆52之间的啮合关系;
所述齿轮复位弹簧82安装于第二传动齿轮54或第三传动齿轮55上,在受力时作用于第二传动齿轮54或第三传动齿轮55进而对整个齿轮传动组蓄能;在外力撤除时对第二传动齿轮54或第三传动齿轮55提供复位力进而带动整个齿轮传动组复位;
所述拨叉复位弹簧83的弹力作用于齿轮拨叉81上,在外力介入时能够蓄能并作用于齿轮拨叉81使其推动第一传动齿轮53与蜗杆52脱开啮合;在外力撤除时对齿轮拨叉81提供复位力使其带动第一传动齿轮53与蜗杆52重新啮合。
所述齿轮拨叉81具有两个相向的夹持臂,所述两夹持臂对应开设有与第一齿轮轴56间隙配合的通孔,所述两夹持臂分别通过其各自通孔贯穿所述第一齿轮轴56并夹持于与其同轴的第一传动齿轮53的两端面。
所述两夹持臂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53两端面之间预留有给定的间隙,所述给定的间隙用以保证第一传动齿轮53在执行机构动作过程中能够绕所述第一齿轮轴56转动,而不受齿轮拨叉81的干涉。
所述齿轮拨叉81上设有提供外力介入的拨叉轴84,外力首先作用于拨叉轴84,并通过拨叉轴84传递给齿轮拨叉81,所述拨叉轴84可以通过安装的方式与齿轮拨叉81固定,亦或属于齿轮拨叉81的一部分结构。
所述齿轮复位弹簧82的主体套装于第二齿轮轴57或第三齿轮轴58上,所述齿轮复位弹簧82的两个扭臂之间呈预定的夹角,且在两扭臂之间同时夹持有第二传动齿轮54或第三传动齿轮55的齿轮突出部和锁壳体的锁壳体突出部;当第二传动齿轮54或第三传动齿轮55在自由状态下,所述齿轮复位弹簧82不受力,两个扭臂之间夹角为初始角度;当所述第二传动齿轮54或第三传动齿轮55相对于锁壳体发生转动时,所述齿轮复位弹簧82受力蓄能,两个扭臂之间夹角张大,产生复位回弹力。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啮合机构3至少包括转动安装于锁体内的卡板31和止动爪32;所述止动爪32设有开启输入部322,所述开启输入部322与第二传动齿轮54上的开启输出部541相互配合,以实现通过电动执行机构5的第二传动齿轮54驱动控制啮合机构3实现电动开启功能。
所述止动爪32上设有止动爪啮合部321,所述卡板31上至少设有卡板全锁啮合部311和卡板第二啮合部312;所述止动爪啮合部321可以分别与卡板全锁啮合部311和卡板第二啮合部312的啮合,进而锁定卡板32至卡板全锁位置或卡板第二锁定位置。
所述止动爪32转动至锁定卡板31的位置被设定为止动爪锁定位置,所述止动爪32在自由状态下会转动至止动爪开启位置,从而卡板31也转动复位至卡板开启位置。
所述卡板31通过卡板弹簧33转动安装于卡板轴35上,所述止动爪32通过止动爪弹簧34转动安装于止动爪轴36上;所述卡板轴35和止动爪轴36固定于锁壳体上或属于锁壳体的一部分结构。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吸合机构4配置于第三传动齿轮55与卡板31之间,通过电动执行机构5的驱动控制来实现电动吸合锁闭功能;包括转动安装于锁壳体内的吸合臂42和连杆41;所述吸合臂42一端设有由第三传动齿轮55的吸合输出部驱动控制的吸合输入部421,所述吸合臂42的另一端联动有连杆41,所述连杆41的一端与吸合臂42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突出部411与卡板31开设的圆弧凹槽313相配合。
所述吸合机构4还包括与吸合臂42配合使用的吸合机构复位弹簧43,当吸合机构4执行吸合动作时能够蓄能,执行吸合动作的过程是指促使卡板31运动到卡板全锁位置的过程,所述吸合机构复位弹簧43受力蓄能;当吸合机构复位弹簧43在自由状态下则会将弹簧作用力释放,从而带动吸合臂42旋转复位到初始状态,同时吸合臂42带动连杆41,连杆41的突出部411沿着卡板31上的圆弧凹槽313滑动复位至初始位置。
所述吸合臂42通过吸合机构复位弹簧43转动安装于吸合臂轴44上,所述吸合臂轴44固定于锁壳体上或属于锁壳体的一部分结构
所述连杆41通过铰接轴转动安装于吸合臂42的一端,所述铰接轴固定于吸合臂42上或属于吸合臂42的一部分结构。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吸合锁还配置有信号机构6,所述信号机构6包括安装在锁壳体内部预定位置的用于传递锁体锁闭状态信号的止动爪开关61、用于传递锁体开启状态信号的卡板开关62,以及用于识别锁体电动执行机构是否在中位位置的齿轮开关63;
所述止动爪开关61用于识别止动爪32的位置,由止动爪32的开关突出部323触发控制;二者的设计位置应当满足:当止动爪32处于止动爪锁闭位置时,止动爪32的开关突出部323不会触发止动爪开关61,当止动爪32从非锁闭位置转动至止动爪开启位置时,止动爪32的开关突出部323能够触发止动爪开关61;
所述卡板开关62用于识别卡板31的位置,由卡板信号识别杆64触发控制;所述卡板31设有卡板信号突出部314,所述卡板信号识别杆64设有由卡板信号突出部314拨动的信号接收突出部641,以及用于触发卡板开关62的信号输出突出部642;当卡板31处于可以被止动爪32锁定的范围内时,即卡板全锁位置到卡板第二锁定位置的范围内,不会触发卡板开关62;而在卡板第二锁定位置到卡板开启位置的范围内时,可以通过卡板信号突出部314拨动卡板信号识别杆64的信号接收突出部641使之旋转,再通过信号输出突出部642触发卡板开关62;
所述齿轮开关63用于识别第二传动齿轮54的位置,由第二传动齿轮54的触发轮廓542触发控制;当电动执行机构5在中位位置时,不会触发齿轮开关63;当电动执行机构5不在中位位置时,即在开启位置或吸合位置时,第二传动齿轮54的触发轮廓542会触发齿轮开关63。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吸合锁还配置有应急开启机构7,所述应急开启机构7包括枢转安装于锁壳体上的应急开启臂71,所述应急开启臂71具有开启突出部711,止动爪32设有与应急开启臂71的开启突出部711相配合的应急突出部324,通过外力转动应急开启臂71,应急开启臂71的开启突出部711推动止动爪32的应急突出部324,从而使止动爪从止动爪锁闭位置转动至止动爪开启位置,实现应急开启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吸合锁,仅采用一个马达作为动力,其正反转即可实现电动开启与电动吸合锁闭功能,可降大大低重量与成本;通过设置在锁壳体内部的啮合机构、吸合机构、电动执行机构、信号机构、应急开启机构与应急复位机构这几个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整体锁具的电动开启、电动吸合锁闭、应急开启、内部机构应急复位及电控雪载功能,且可以提供三个开关状态信号以便识别控制锁体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吸合锁的爆炸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吸合锁的装配外形上部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吸合锁的全锁/复位后内部结构上部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吸合锁的全锁/复位后内部结构底部示意图;
图3图4所示零件状态为:卡板全锁位置,止动爪锁闭位置,吸合机构初始位置,电动执行机构中位位置,第一传动齿轮啮合位置;
图5: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吸合锁的电动开启动作上部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吸合锁的电动开启动作底部示意图;
图5图6所示零件状态为:卡板开启位置,止动爪开启位置,吸合机构初始位置,电动执行机构开启位置,第一传动齿轮啮合位置;
图7: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吸合锁的电动吸合动作上部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吸合锁的电动吸合动作底部示意图;
图7图8所示零件状态为:卡板全锁位置,止动爪锁闭位置,吸合机构吸合位置,电动执行机构吸合位置,第一传动齿轮啮合位置;
图9: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吸合锁的应急复位动作上部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吸合锁的应急复位动作底部示意图;
图9图10所示零件状态为:卡板全锁位置,止动爪锁闭位置,吸合机构初始位置,电动执行机构中位位置,第一传动齿轮脱啮合位置;
图11: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吸合锁的应急开启动作上部示意图;
图11所示零件状态为:卡板开启位置,止动爪开启位置,吸合机构初始位置,电动执行机构中位位置,第一传动齿轮脱啮合位置;
零件包含有:上壳体11、后盖12、基板21、盖板22、卡板31、止动爪32、卡板弹簧33、止动爪弹簧34、卡板轴35、止动爪轴36、连杆41、吸合臂42、吸合机构复位弹簧43、吸合臂轴44、马达51、蜗杆52、第一传动齿轮53、第二传动齿轮54、第三传动齿轮55、第一齿轮轴56、第二齿轮轴57、第三齿轮轴58,止动爪开关61、卡板开关62、齿轮开关63、卡板信号识别杆64、复位弹簧65、信号杆轴66、弹簧固定轴67、应急开启臂71、齿轮拨叉81、齿轮复位弹簧82、拨叉复位弹簧83、齿轮拨叉轴84、螺钉9。
零件包含的部位有:卡板全锁啮合部311,卡板第二啮合部312,圆弧凹槽313,卡板信号突出部314;止动爪啮合部321,开启输入突出部322,开关突出部323,应急突出部324;突出部411,吸合输入突出部421,斜齿轮部531,开启输出突出部541,吸合输出突出部551,信号接收突出部641,信号输出突出部642,开启突出部711,弹片712;
零件位置状态有:卡板全锁位置,卡板第二锁位置,卡板开启位置;止动爪锁闭位置,止动爪开启位置;吸合机构初始位置,吸合机构吸合位置;电动执行器中位位置,电动执行器开启位置,电动执行器吸合位置;第一传动齿轮啮合位置,第一传动齿轮脱啮合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就附图1-10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吸合锁作以下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吸合锁,该电动吸合锁主要涉及的结构包括锁壳体以及安装于锁壳体内部的电动执行机构5、啮合机构3、吸合机构4、应急复位机构8、应急开启机构7和信号机构6等六个主要功能机构,在本实施例中也将重点围绕这六个功能机构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作为本实施例的整个吸合锁来讲,其主要的特点在于将以上这六个功能机构进行系统的整合,使之能够实现电动开启、电动吸合锁闭、内部机构应急复位、应急开启以及电控雪载这一系列的功能。并且在该锁体还能够提供三个开关状态信号以便识别控制锁体状态。而在最主要的电动执行机构5中,与传统的吸合锁执行机构不同的是,利用一个马达正转或反转可以实现电动开启与电动吸合锁闭功能。
以下对该吸合锁的各部分功能结构分别作详细介绍:
锁壳体主要是指构成外壳的上壳体11和后盖12,以及构成支撑架的基板21和盖板22,其中外壳和支撑架作为外露零件,构建的锁体空间在其内部,配置的锁体各个主要功能机构在该空间内运动。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说的锁壳体还应当包括形成于锁壳体内部空间内为架固空间内各零部件所构建的各种基础的梁或板。
啮合机构3是与销锁配合,用来执行锁具电动开启或电动吸合锁闭的功能机构,主要是由止动爪32和卡板31构成,基板21固定有卡板31的旋转轴即卡板轴35和止动爪32的旋转轴即止动爪轴36;且设定有卡板弹簧33、止动爪弹簧34分别为卡板31和止动爪32提供旋转复位力;卡板31至少包含卡板全锁啮合部311和卡板第二啮合部312,可以分别与止动爪32的止动爪啮合部321啮合而将卡板31锁定到卡板全锁位置或卡板第二锁位置;止动爪32锁定卡板31的位置被设定为止动爪锁闭位置,也可以旋转到止动爪开启位置,从而卡板31可以旋转运动到卡板开启位置。
吸合机构4是连接于电动执行机构5与啮合机构3之间的功能机构,主要受控于电动执行机构5并将吸合力及扭矩传递给啮合机构3,最终通过啮合机构3执行锁止动作。其主要包括可以枢转地连接在一起的吸合臂42和连杆41;基板21固定有吸合臂42旋转轴吸合臂轴44,且吸合臂42可枢转地连接连杆41;连杆41设有突出部411,其突出部411配合在卡板31的圆弧凹槽313中;吸合臂42配有吸合机构复位弹簧43,可以为整个吸合机构4提供复位力;吸合机构复位弹簧43一端抵在吸合臂42上,一端抵在弹簧固定轴67上,弹簧固定轴67与基板21固连;通过吸合臂42的旋转可将作用力转递给连杆41,连杆41的突出部411抵在圆弧凹槽313边缘,可使卡板31由卡板开启位置旋转运动到卡板全锁位置。
信号机构6用于识别控制锁体的各种状态,主要包括安装在后盖12上的用于传递锁体锁闭状态信号的止动爪开关61、用于传递锁体开启状态信号的卡板开关62,以及用于识别锁体电动执行机构是否在中位位置的齿轮开关63;三个开关可以通内部导电端子连接致插件插口部位供外部识别,同时也设定有马达端子连接到接插口部位供外部连接供电;后盖12可以通过卡扣与螺钉9连接到上壳体11上。
所述止动爪开关61用于识别止动爪32的位置,由止动爪32的开关突出部323触发控制;二者的设计位置应当满足:当止动爪32处于止动爪锁闭位置时,止动爪32的开关突出部323不会触发止动爪开关61,当止动爪32从非锁闭位置转动至止动爪开启位置时,止动爪32的开关突出部323能够触发止动爪开关61。所述卡板开关62用于识别卡板31的位置,由卡板信号识别杆64触发控制;所述卡板31设有卡板信号突出部314,所述卡板信号识别杆64设有由卡板信号突出部314拨动的信号接收突出部641,以及用于触发卡板开关62的信号输出突出部642;当卡板31处于可以被止动爪32锁定的范围内时,即卡板全锁位置到卡板第二锁定位置的范围内,不会触发卡板开关62;而在卡板第二锁定位置到卡板开启位置的范围内时,可以通过卡板信号突出部314拨动卡板信号识别杆64的信号接收突出部641使之旋转,再通过信号输出突出部642触发卡板开关62;所述齿轮开关63用于识别第二传动齿轮54的位置,由第二传动齿轮54的触发轮廓542触发控制;当电动执行机构5在中位位置时,不会触发齿轮开关63;当电动执行机构5不在中位位置时,即在开启位置或吸合位置时,第二传动齿轮54的触发轮廓542会触发齿轮开关63。卡板信号识别杆64通过信号杆轴66转动安装于基板21上,且设定有复位弹簧65为其提供旋转复位力,复位弹簧65一端抵在卡板信号识别杆64上,一端抵在弹簧固定轴67上。
电动执行机构5为整个电动吸合锁提供动力输出,主要是由动力组件和齿轮传动组构成;动力组件主要是由锁壳体固定的马达51和蜗杆52,所述马达51可以实现正反转,所述蜗杆52安装于马达51的输出轴端且两个零件可同轴旋转;锁壳体同时设定有第一齿轮轴56、第二齿轮轴57、第三齿轮轴58且可以固连在基板21上;第一传动齿轮53、第二传动齿轮54、第三传动齿轮55分别绕各自轴旋转运动;其中第一传动齿轮53、第二传动齿轮54均为一体双联齿轮,第一传动齿轮53的斜齿轮部531与蜗杆52啮合,第一传动齿轮53的直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54的大直径齿轮啮合,第二传动齿轮54的小直径齿轮与第三传动齿轮55啮合;
当马达51正转时,执行机构由中位位置运动到开启位置,第二传动齿轮54的开启输出突出部541可以拨动止动爪32的开启输入突出部322使之从止动爪锁闭位置运动止动爪开启位置,以实现电动开启功能;
当马达51反转时,执行机构由中位位置运动到吸合位置,第三传动齿轮55吸合输出突出部551可以推动吸合臂42的吸合输入突出部421使之旋转,最终使吸合机构4推动卡板1从卡板开启位置运动到卡板全锁位置,以实现电动吸合锁闭功能。
应急开启机构7主要用于锁体在应急状态下的开启功能,其主要包括枢转安装于锁壳体上的应急开启臂71,所述应急开启臂71同时配设有弹片712,其一端抵在壳体11上;通过转动应急开启臂71,其开启突出部711拨动止动爪32的应急突出部324,使之从止动爪锁闭位置运动止动爪开启位置,以实现应急开启功能,此时弹片712变形蓄能,撤掉外力后应急开启臂71可在片712的变形下复位。
应急复位机构8主要是用于锁具断电或异常情况下,将内部机构进行复位;设定应急复位机构8的前提是需要将蜗杆52与第一传动齿轮53之间设计为自锁;应急复位机构8包括齿轮拨叉81、齿轮复位弹簧82和拨叉复位弹簧13;此外还设定有被限定为可以平行于第一齿轮轴双向运动的拨叉轴11;其轴上设定有可以滑动齿轮拨叉81和拨叉复位弹簧83;第一传动齿轮53被齿轮拨叉81所夹持且同时可在第一齿轮轴56上滑动;第一传动齿轮53在齿轮拨叉81的作用力下由啮合位置脱开与蜗杆52的啮合而运动到脱啮合位置,同时使拨叉复位弹簧83蓄能;同时可以在拨叉复位弹簧83的作用力下,齿轮拨叉81将第一传动齿轮53由脱啮合位置复位到啮合位置;当电动执行机构5由中位位置运动到开启位置或吸合位置时会使齿轮复位弹簧82蓄能;而此时第一传动齿轮53脱开与蜗杆52的啮合后,第一传动齿轮53、第二传动齿轮54、第三传动齿轮55均会在齿轮复位弹簧82的作用力下复位到中位位置。
锁壳体在装配时,是将上壳体11与后盖12连接后再与基板21连接,最终上壳体11至少还会被盖板22固定在卡板轴35、止动爪轴36上与基体组件成为一体;同时吸合臂轴44上端可以固定在上壳体11中,考虑吸合机构受力,优选的可以再利用盖板22使上壳体11固定在吸合臂轴44上。
以下分别对各个主要功能机构的动作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初始状态设定锁体是正常锁闭状态,即卡板31在卡板全锁位置,止动爪32在止动爪锁闭位置,吸合机构4在初始位置,电动执行机构5在中位位置,此时止动爪开关61,卡板开关62,齿轮开关63,均不被触发;
1. 电动开启功能:
即利用马达正转使锁体开启的功能,具体实现方式为:
马达51通电后正转,蜗杆52与之同轴转动,驱动第一级第一传动齿轮53的斜齿轮部531,第一传动齿轮53驱动第二级第二传动齿轮54转动,电动执行机构脱离中位位置后,第二传动齿轮54的触发轮廓542会触发齿轮开关63,继续转动第二传动齿轮54的开启输出突出部541可以拨动止动爪32的开启输入突出部322使之从止动爪锁闭位置运动止动爪开启位置,此时止动爪32的开关突出部323会触发止动爪开关61,从而脱开止动爪32的止动爪啮合部321与卡板全锁啮合部311或卡板第二啮合部312的啮合;此时卡板31由卡板全锁位置越过卡板第二锁位置,其卡板信号突出部314拨动卡板信号识别杆64的信号接收突出部641使之旋转,再通过信号输出突出部642触发卡板开关62,之后继续运动到卡板开启位置;至此锁体已经开启,执行器机构由中位位置运动到开启位置;
2. 电控雪载功能:
即利锁体内电子信号的触发与反馈识别锁体状态,配合锁体内电动执行机构5的自锁功能,从而可以防止止动爪32在卡板31没有脱离卡板第二锁位置时复位而导致的卡板31再次被锁定的问题,即目的为保证卡板顺利的被一次性开启,具体实现方式为:
在上述电动开启功能说明的动作过程中,当电动执行器机构5脱离中位位置且触发齿轮开关63,止动爪32被打开到止动爪开启位置并触发止动爪开关61后,由于电动执行机构5中的蜗杆52与第一传动齿轮53的斜齿轮部531相互啮合产生的自锁关系,即蜗杆52可以驱动第一传动齿轮53,但第一传动齿轮53不能反向驱动蜗杆52,此时无论马达51继续通电或者停止通电,止动爪32都会继续被第二传动齿轮54的开启输出突出部541抵住止动爪32的开启输入突出部322而不能复位到止动爪锁闭位置;直到卡板卡板31已越过卡板第二锁位置触发卡板开关62,通过以上信号判断此时卡板已经完全脱离了被再次锁闭的范围,即说明锁体已经完全被开启;
之后可以通过马达51的反转使执行机构复位,直到不再触发齿轮开关63停止通电,此时执行器机构由开启位置运动到中位位置;其第二传动齿轮54的开启输出突出部541也脱离了对止动爪32的开启输入突出部322的锁定,止动爪32有继续复位到止动爪锁闭位置的可能。
3. 电动吸合锁闭功能
即利用马达反转使锁体锁闭的功能,具体实现方式为:
当马达51反向通电后反转,蜗杆52驱动第一级第一传动齿轮53转动,第一传动齿轮53驱动第二级第二传动齿轮54转动,电动执行机构脱离中位位置后,第二传动齿轮54的触发轮廓542会触发齿轮开关63,第二传动齿轮54驱动第三级第三传动齿轮55转动,第三传动齿轮55吸合输出突出部551可以推动吸合臂42的吸合输入突出部421使之旋转并将作用力转递给连杆41,连杆41的突出部411配合在圆弧凹槽313中,且此时抵住圆弧凹槽313边缘,可使卡板31由卡板开启位置越过卡板第二锁位置;此时其卡板信号突出部314不再接触卡板信号识别杆64的信号接收突出部641,其卡板信号识别杆64在复位弹簧65的作用下复位,使信号输出突出部642不再触发卡板开关62;之后卡板31继续被推动到卡板全锁位置,此时止动爪32复位到止动爪锁闭位置,且不再触发止动爪开关61;至此锁体已经锁闭,执行器机构由中位位置运动到吸合位置;
当止动爪开关61不再被触发时,马达51再次正转使执行机构复位,直到不再触发齿轮开关63停止通电,此时执行器机构由吸合位置运动到中位位置;其第三传动齿轮54吸合输出突出部551也脱离了和吸合臂42的吸合输入突出部421的接触;吸合臂42还可以配合使用吸合机构复位弹簧43,当吸合机构使卡板31运动到卡板全锁位置时会使吸合机构复位弹簧43蓄能,并且到其在其弹簧作用力下可使吸合臂42旋转复位到初始位置状态,同时吸合臂42带动连杆41,连杆41的突出部411沿着卡板卡板圆弧凹槽313滑动,最终使连杆41也旋转复位到初始位置状态;至此吸合动作全部完成。
4. 内部机构应急复位功能
即当锁体发生如开启吸合过程中断电或整车无电等异常时,由于其机构已经运动到中间状态,且机构具有自锁功能,可能无法直接开启或锁闭锁体,需要对锁体内部机构应急复位后,才可以正常开启或锁闭,具体实现方式为:
当电动执行机构5由中位位置运动到开启位置或吸合位置时会使齿轮复位弹簧82蓄能;第一级第一传动齿轮53被齿轮拨叉81所夹持,且可以在齿轮拨叉81的作用力下由啮合位置脱开与蜗杆52的啮合而运动到脱啮合位置,同时使拨叉复位弹簧83蓄能;而此时第一传动齿轮53脱开与蜗杆52的啮合后,第一传动齿轮53、第二传动齿轮54、第三传动齿轮55均会在齿轮复位弹簧82的作用力下复位到中位位置;如果是吸合过程应急复位,其吸合机构4在吸合复位弹簧43的作用下,使吸合臂42和连杆41也复位到初始位置状态;
当吸合机构4与电动执行机构5复位完成后,撤除对齿轮拨叉81的外力,则第一传动齿轮53可以在拨叉复位弹簧83的作用力下,齿轮拨叉81将第一传动齿轮53由脱啮合位置复位到啮合位置;至此锁体内部机构应急复位动作完成;
5. 应急开启功能
已经进行过锁体内部机构应急复位后,可以通过应急开启臂71手动开启门锁,具体实现方式为:
应急开启臂71枢转的固定在壳体11上,外力通过转动应急开启臂71,其开启突出部711拨动止动爪32的应急突出部324,使之从止动爪锁闭位置运动止动爪开启位置,以实现机械应急开启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工作工程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0)

1.电动吸合锁,包括锁壳体,以及安装于锁壳体内部的电动执行机构(5)、吸合机构(4)及啮合机构(3),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执行机构(5)由动力组件及齿轮传动组构成,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能够正反转的马达(51),以及安装于马达(51)输出轴端的蜗杆(52);所述齿轮传动组至少包括三个相互啮合传动的第一传动齿轮(53)、第二传动齿轮(54)和第三传动齿轮(55);所述蜗杆(52)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53)啮合传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54)设有开启输出部(541),马达(51)正转时,第二传动齿轮(54)的开启输出部(541)驱动吸合机构(4)实现电动开启功能;所述第三传动齿轮(55)设有吸合输出部,马达(51)反转时,第三传动齿轮(55)的吸合输出部(551)驱动吸合机构(4)实现电动吸合锁闭功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合锁,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传动齿轮(53)和第二传动齿轮(54)均设计为一体双联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53)包括斜齿轮和直齿轮,所述斜齿轮与蜗杆(52)啮合传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54)包括大直径齿轮和小直径齿轮,所述大直径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53)的直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54)的小直径齿轮与第三传动齿轮(55)相互啮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吸合锁,其特征是:
还配置有应急复位机构(8),当电动执行机构(5)的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入被切断时,蜗杆(52)与第一传动齿轮(53)啮合自锁,所述应急复位机构(8)包括齿轮拨叉(81)、齿轮复位弹簧(82)和拨叉复位弹簧(83);
所述齿轮拨叉(81)夹持在齿轮传动组的第一传动齿轮(53)上,且能够借助外力推动第一传动齿轮(53)沿轴向进行双向移动,以离合第一传动齿轮(53)与蜗杆(52)之间的啮合关系;
所述齿轮复位弹簧(82)安装于第二传动齿轮(54)或第三传动齿轮(55)上,在受力时作用于第二传动齿轮(54)或第三传动齿轮(55)进而对整个齿轮传动组蓄能;在外力撤除时对第二传动齿轮(54)或第三传动齿轮(55)提供复位力进而带动整个齿轮传动组复位;
所述拨叉复位弹簧(83)的弹力作用于齿轮拨叉(81)上,在外力介入时能够蓄能并作用于齿轮拨叉(81)使其推动第一传动齿轮(53)与蜗杆(52)脱开啮合;在外力撤除时对齿轮拨叉(81)提供复位力使其带动第一传动齿轮(53)与蜗杆(52)重新啮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合锁,其特征是:
所述啮合机构(3)至少包括转动安装于锁体内的卡板(31)和止动爪(32);所述止动爪(32)设有开启输入部(322),所述开启输入部(322)与第二传动齿轮(54)上的开启输出部(541)相互配合,以实现通过电动执行机构(5)的第二传动齿轮(54)驱动控制啮合机构(3)实现电动开启功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吸合锁,其特征是:
所述止动爪(32)上设有止动爪啮合部(321),所述卡板(31)上至少设有卡板全锁啮合部(311)和卡板第二啮合部(312);所述止动爪啮合部(321)可以分别与卡板全锁啮合部(311)和卡板第二啮合部(312)的啮合,进而锁定卡板(31)至卡板全锁位置或卡板第二锁定位置;
所述止动爪(32)转动至锁定卡板(31)的位置被设定为止动爪锁定位置,所述止动爪(32)在自由状态下会转动至止动爪开启位置,从而卡板(31)也转动复位至卡板开启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合锁,其特征是:
所述吸合机构(4)配置于第三传动齿轮(55)与卡板(31)之间,通过电动执行机构(5)的驱动控制来实现电动吸合锁闭功能;包括转动安装于锁壳体内的吸合臂(42)和连杆(41);所述吸合臂(42)一端设有由第三传动齿轮(55)的吸合输出部驱动控制的吸合输入部(421),所述吸合臂(42)的另一端联动有连杆(41),所述连杆(41)的一端与吸合臂(42)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突出部(411)与卡板(31)开设的圆弧凹槽(313)相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吸合锁,其特征是:
所述吸合机构(4)还包括与吸合臂(42)配合使用的吸合机构复位弹簧(43),当吸合机构(4)执行吸合动作时能够蓄能,执行吸合动作的过程是指促使卡板(31)运动到卡板全锁位置的过程,所述吸合机构复位弹簧(43)受力蓄能;当吸合机构复位弹簧(43)在自由状态下则会将弹簧作用力释放,从而带动吸合臂(42)旋转复位到初始状态,同时吸合臂(42)带动连杆(41),连杆(41)的突出部(411)沿着卡板(31)上的圆弧凹槽(313)滑动复位至初始位置。
8.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电动吸合锁,其特征是:
还配置有信号机构(6),所述信号机构(6)包括安装在锁壳体内部预定位置的用于传递锁体锁闭状态信号的止动爪开关(61)、用于传递锁体开启状态信号的卡板开关(62),以及用于识别锁体电动执行机构是否在中位位置的齿轮开关(63)。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吸合锁,其特征是:
所述止动爪开关(61)用于识别止动爪(32)的位置,由止动爪(32)的开关突出部(323)触发控制;二者的设计位置应当满足:当止动爪(32)处于止动爪锁闭位置时,止动爪(32)的开关突出部(323)不会触发止动爪开关(61),当止动爪(32)从非锁闭位置转动至止动爪开启位置时,止动爪(32)的开关突出部(323)能够触发止动爪开关(61);
所述卡板开关(62)用于识别卡板(31)的位置,由卡板信号识别杆(64)触发控制;所述卡板(31)设有卡板信号突出部(314),所述卡板信号识别杆(64)设有由卡板信号突出部(314)拨动的信号接收突出部(641),以及用于触发卡板开关(62)的信号输出突出部(642);当卡板(31)处于可以被止动爪(32)锁定的范围内时,即卡板全锁位置到卡板第二锁定位置的范围内,不会触发卡板开关(62);而在卡板第二锁定位置到卡板开启位置的范围内时,可以通过卡板信号突出部(314)拨动卡板信号识别杆(64)的信号接收突出部(641)使之旋转,再通过信号输出突出部(642)触发卡板开关(62);
所述齿轮开关(63)用于识别第二传动齿轮(54)的位置,由第二传动齿轮(54)的触发轮廓(542)触发控制;当电动执行机构(5)在中位位置时,不会触发齿轮开关(63);当电动执行机构(5)不在中位位置时,即在开启位置或吸合位置时,第二传动齿轮(54)的触发轮廓(542)会触发齿轮开关(63)。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合锁,其特征是:
还配置有应急开启机构(7),所述应急开启机构(7)包括枢转安装于锁壳体上的应急开启臂(71),所述应急开启臂(71)具有开启突出部(711),止动爪(32)设有与应急开启臂(71)的开启突出部(711)相配合的应急突出部(324),通过外力转动应急开启臂(71),应急开启臂(71)的开启突出部(711)推动止动爪(32)的应急突出部(324),从而使止动爪从止动爪锁闭位置转动至止动爪开启位置,实现应急开启功能。
CN201921055811.6U 2019-07-08 2019-07-08 电动吸合锁 Active CN2105305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55811.6U CN210530547U (zh) 2019-07-08 2019-07-08 电动吸合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55811.6U CN210530547U (zh) 2019-07-08 2019-07-08 电动吸合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30547U true CN210530547U (zh) 2020-05-15

Family

ID=70596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55811.6U Active CN210530547U (zh) 2019-07-08 2019-07-08 电动吸合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305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27851A (zh) * 2020-11-16 2021-01-15 上海恩井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锁装置及汽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27851A (zh) * 2020-11-16 2021-01-15 上海恩井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锁装置及汽车
CN112227851B (zh) * 2020-11-16 2025-01-28 上海恩井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锁装置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42126B (zh) 电动吸合锁
CN107558830B (zh) 电吸锁
CN109519062B (zh) 一种多功能自吸尾门锁总成
GB2292768A (en) A motor vehicle door lock
CN108678575B (zh) 含紧急解锁装置的电动吸合锁
CN108386086A (zh) 汽车电动吸合电动开启背门锁
JP2002536568A (ja) 電気的な閉扉補助手段と開扉補助手段とを備えた自動車ドアロック機構またはこれに類するもの
US11572717B2 (en) Motor vehicle lock with three positions
CN113356698B (zh) 具有电动开启、保险功能的单驱动车门锁双拨杆保险机构
CN110644868A (zh) 自吸自开门锁
CN210530547U (zh) 电动吸合锁
CN112252863A (zh) 车辆尾门电吸锁
JP3362208B2 (ja) モータ駆動電気錠のデッドボルト制御機構
CN111809988B (zh) 一种前罩锁操作机构
CN111305666B (zh) 汽车侧门锁
CN217558013U (zh) 电动执行器机构及机动车
CN214035183U (zh) 锁装置及汽车
CN214117828U (zh) 车辆尾门电吸锁
EP4074930A1 (en) Automobile door lock and automobile door
JP3278658B2 (ja) モータ駆動電気錠のデッドボルト制御機構
CN210530543U (zh) 一种吸合执行器应急复位机构
CN112227851A (zh) 锁装置及汽车
CN218438817U (zh) 一种具有双拉解锁和吸合锁闭功能的汽车锁
CN218715960U (zh) 车门自吸锁
CN110206421A (zh) 一种汽车背门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