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0526394U - 车载安全提示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载安全提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26394U
CN210526394U CN201921148039.2U CN201921148039U CN210526394U CN 210526394 U CN210526394 U CN 210526394U CN 201921148039 U CN201921148039 U CN 201921148039U CN 210526394 U CN210526394 U CN 2105263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module
module
signal
buckle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4803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安培
涂导铭
梁嘉文
文奥
陈俊锦
田勇
赵永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eelma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eelma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eelma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eelma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4803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263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263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263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安全提示系统,解决了部分驾驶员在离开车辆时易将儿童遗忘在车辆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车载安全提示系统包括压力感应装置和检测主机,压力感应装置包括第一控制模块和压力感应模块,压力感应模块用于向第一控制模块发送触压信号和释压信号;检测主机适用于驾驶座安全带母扣上,包括壳体及第二控制模块、系扣感应模块、指示模块和电源模块;系扣感应模块用于向第二控制模块发送系扣信号或脱扣信号;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脱扣信号而未收到释压信号时驱使指示模块发出指示信号。当驾驶员解开安全带而儿童未离开座位时,指示模块发出指示信号以提醒驾驶员儿童仍未离开座位,达到防止儿童遗留车内的效果。

Description

车载安全提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安全提示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于儿童在汽车行车过程中人身安全的重视,儿童安全座椅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汽车行驶中。现有的安全座椅更多地关注于儿童在行车过程中的安全防护问题,例如增强车辆在受到碰撞时对儿童的保护效果、利用设置于安全座椅上的感应装置来判断儿童是否处于坐好的安全状态等等,但是现有部分驾驶员在离开车辆时容易将儿童遗忘在车内,带来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车载安全提示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载安全提示系统,包括压力感应装置和检测主机,所述压力感应装置适用安装于座椅坐垫部位处,包括第一控制模块和压力感应模块,所述压力感应模块用于感应座椅坐垫压力状态并向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发送分别对应表征被触压和被释压的触压信号和释压信号;
所述检测主机适用安装于驾驶座安全带母扣上,其包括壳体及收纳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控制模块、系扣感应模块、指示模块和为检测主机供电的电源模块;所述系扣感应模块用于感应安全带卡扣与母扣连接状态的系扣状态并向第二控制模块发送分别表征安全带卡扣与母扣系扣或脱离时的系扣信号或脱扣信号;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通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其在接收到所述脱扣信号而未在预设时间间隔内接收到释压信号时驱使指示模块发出第一指示信号。
进一步设置:所述压力感应装置包括与第一控制模块电连接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检测主机包括收纳于其壳体内且与第二控制模块电连接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与第二控制模块通过彼此所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实现通信。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当其接收到所述触压信号或释压信号时对应进入唤醒状态或睡眠状态,以对应驱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进入工作状态或停机状态,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用于当其接收到释压信号时使第一控制模块延迟进入睡眠状态的第一延时单元。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一定时单元,所述第一定时单元用于在所述压力感应模块被触压或被释压时分别对应进入唤醒状态或睡眠状态,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定时单元的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地进入唤醒状态,以驱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进入工作状态。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其接收到所述系扣信号或脱扣信号时对应进入唤醒状态或睡眠状态,以对应驱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指示模块进入工作状态或停机状态,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包括用于当安全带卡扣与母扣脱离时使第二控制模块延迟进入睡眠状态的第二延时单元。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第二控制单元和第二定时单元,所述第二定时单元用于在安全带卡扣与母扣系扣或脱扣时分别对应进入唤醒状态或睡眠状态,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第二定时单元的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地进入唤醒状态,以驱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和指示模块进入工作状态。
进一步设置:所述检测主机包括匹配控制模块,所述匹配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电连接,且用于向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发送匹配请求信号,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响应所述匹配请求信号并对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所接收的通信信号进行处理、匹配及存储。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一电量检测单元,所述第一电量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压力感应装置的电量信息,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电量检测单元检测所得的电量信息发送至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压力感应装置的电量低于预设值时驱使所述指示模块发出第二指示信号。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控制单元和第二电量检测单元,所述第二电量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检测主机的电量信息并将其发送至第二电量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检测主机的电量低于预设值时驱使所述指示模块发出第三指示信号。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响应所述触压信号并驱使指示模块发出第四指示信号,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用于响应所述释压信号并驱使指示模块发出第五指示信号。
进一步设置:所述指示模块包括发声器,所述检测主机包括静音控制模块,所述静音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电连接,且用于向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发出静音请求信号或发声请求信号,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响应于所述静音请求信号或发声请求信号并发出对应控制指令驱使所述发声器进入静音状态或发声状态。
进一步设置:所述压力感应模块包括底板及设置于底板上的多个按照预设图形排布的感应触点。
进一步设置:所述系扣感应模块包括干簧管和磁铁,所述磁铁用于在安全带卡扣插入母扣时将安全带卡扣磁化从而使干簧管闭合。
进一步设置:所述系扣感应模块包括红外感应模块、霍尔开关或电容式接近开关。
进一步设置:所述壳体内设有电路板,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系扣感应模块、指示模块及电源模块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进一步设置:所述壳体包括相互盖合的面盖和底壳,所述底壳适于与安全带母扣连接以实现检测主机安装于安全带母扣;所述系扣感应模块包括干簧管与磁铁,所述干簧管与磁铁连接于所述电路板面向所述底壳的一侧。
进一步设置:所述底壳远离所述面盖的一侧于其顶端凸出形成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在所述检测主机安装到安全带母扣上时可钩置于安全带母扣顶端面上。
进一步设置:所述底壳靠近所述面盖的一侧相对所述限位部处内凹形成供所述干簧管和磁铁容置的容置槽。
进一步设置: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池,所述面盖对应所述电池设置有可供所述电池更换的更换口,所述更换口处设有与面盖可拆卸连接的挡盖。
进一步设置:所述更换口的内壁上设有挡止块,所述挡盖上设有可插入至更换口内并在旋转后与所述挡止块卡接的锁止块。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车载安全提示系统中,通过分别在安全带驾驶座和儿童乘坐载体上对应安装检测主机和压力感应装置,当驾驶员解开安全带时,系扣感应模块感应到安全带卡扣与母扣脱离,其向第二控制模块发送脱扣信号,若儿童乘员此时未离开压力感应装置,第二控制模块未接收到释压信号,此时第二控制模块驱使指示模块发出第一指示信号,以提示驾驶员儿童仍未离开座位,达到了防止儿童被遗留于车内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车载安全提示系统中,检测主机通过感应安全带卡扣的系扣和脱扣来实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和提示模块的唤醒和睡眠,大大的降低了电量的消耗,相似地,压力感应装置通过判断压力感应模块的触压状态来实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唤醒和睡眠,这样的设置使检测主机和压力感应装置的电量续航能力更强,且在启动时更加方便,无需人为操作。
3.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车载安全提示系统中,当压力感应模块处于被触压状态下时,压力感应模块内的第一定时单元被唤醒,第一控制单元根据第一定时单元所设定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唤醒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以向检测主机周期性发送触压信号;相似地,当安全带卡扣与母扣处于系扣状态下,检测主机内的第二定时单元唤醒,第二控制单元根据第二定时单元所设定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唤醒指示模块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以进入接收信号的状态;通过以上这样的设置大大减少了检测主机和压力感应装置内各个模块的工作时间,减少电量消耗,提高了检测主机和压力感应装置的续航能力。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检测主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检测主机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压力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检测主机和压力感应装置的应用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安全提示系统,包括压力感应装置1和检测主机2。所述压力感应装置1适用安装于儿童乘员乘坐载体上,如安装于儿童安全座椅上与安全座椅成一体结构,还可直接单独安装于汽车座椅上,以用于感应儿童的乘坐状态。所述检测主机2适用安装于驾驶座安全带母扣3上,以感应驾驶座的安全带卡扣4与母扣3的系扣连接情况。
所述压力感应装置1包括第一控制模块11、压力感应模块12和为压力感应装置1供电的供电模块14,所述压力感应模块12用于感应压力状态并向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1发送分别对应表征被触压和被释压的触压信号和释压信号。
所述检测主机2包括壳体21及收纳于所述壳体21内的第二控制模块22、系扣感应模块23、指示模块24和为检测主机2供电的电源模块。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指示模块24包括发声器和指示灯241,所述发声器具体包括蜂鸣器242。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指示模块24还可以包括以文字、图案等可见元素形式来提示的显示屏。
所述系扣感应模块23用于感应安全带卡扣4与母扣3连接状态的系扣状态并向第二控制模块22发送表征所述系扣状态的系扣状态信号,所述系扣状态信号包括表征安全带卡扣4与母扣3系扣或脱离时的系扣信号或脱扣信号;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1通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用于当其在接收到所述脱扣信号而未在预设时间间隔内接收到释压信号时驱使指示模块24发出第一指示信号。优选地,所述的预设时间间隔设置为0秒,在其他实施例中,该预设时间间隔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指示信号为蜂鸣器242连续响20s,指示灯241发出红灯闪烁。蜂鸣器242和指示灯241的具体提示时长和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变。
通过分别在安全带驾驶座和儿童乘坐载体上对应安装检测主机2和压力感应装置1,当驾驶员解开安全带时,系扣感应模块23感应到安全带卡扣4与母扣3脱离,其向第二控制模块22发送脱扣信号,若儿童乘员此时未离开压力感应装置1,第二控制模块22未接收到释压信号,此时第二控制模块22驱使指示模块24发出第一指示信号,以提示驾驶员儿童仍未离开座位,达到了防止儿童被遗留于车内的效果。由于驾驶员系扣安全带是安全驾驶必要的行车规范之一,因此以驾驶员离车前的解开安全带作为触发条件,当儿童未离开座位即发出提示信号,以避免儿童被遗留在车内,采用此技术手段能够在驾驶员遵守驾驶规范的条件下确保儿童不会被遗忘在车内,因此对于儿童来说能够起到极大的保障效果,而对于驾驶员来说,为了防止在离车时将儿童遗留在车内,需要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这对于驾驶员来说能够起到较好的监督效果,进一步确保驾驶员和儿童乘员共同的行车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主机2包括收纳于其壳体21内且与第二控制模块22电连接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压力感应装置1包括与第一控制模块11电连接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1与第二控制模块22通过彼此所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实现通信。具体地,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分别为第一天线13和第二天线27。优选地,所述第一天线13为发射天线,所述第二天线为接收天线,即压力感应装置1和检测主机2为单向通讯连接,能够减少电量的消耗。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检测主机2和所述压力感应装置1可通过电线直接实现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供电模块14为不可更换的第一纽扣电池,所述电源模块为可更换的第二纽扣电池26。
所述检测主机2包括静音控制模块25,所述静音控制模块25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电连接,且用于向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发出静音请求信号或发声请求信号,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响应于所述静音请求信号或发声请求信号并发出对应控制指令驱使所述发声器进入静音状态或发声状态。
通过静音控制模块25可对第二控制模块22发送静音请求信号或发声请求信号,以使发声器进入静音状态或发声状态,为用户提供了更灵活的选择,避免声音对用户造成困扰。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控制模块22接收到所述系扣信号时,第二控制模块22向所述发声器发送控制指令使其进入发声状态。即当每次安全带卡扣4与母扣3连接时,蜂鸣器242默认进入发声状态,以避免驾驶员来离开座位时指示模块24无法很好的发挥指示作用而将儿童遗留在车内。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1用于当其接收到所述触压信号或释压信号时对应进入唤醒状态或睡眠状态,以对应驱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进入工作状态或停机状态,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1包括用于当其接收到释压信号时使第一控制模块延迟进入睡眠状态的第一延时单元。
当压力感应模块12被触压时,第一控制模块11唤醒使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以进入信号发送状态,当压力感应模块12被释压时,在第一延时单元的延迟作用下,为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发送释压信号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并在发送完毕后第一控制模块11进入睡眠状态,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进入停机状态,不再发送信号,降低了压力感应装置1的电量消耗,提高了其续航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1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一定时单元,所述第一定时单元用于在所述压力感应模块12被触压或被释压时分别对应进入唤醒状态或睡眠状态,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定时单元的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地唤醒并驱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进入工作状态。
第一定时单元起到了计时作用,当压力感应模块12处于触压状态时,第一定时单元进入工作状态,而当压力感应模块12处于释压状态时,第一定时模块则进入睡眠状态,第一控制单元可在第一定时单元的作用下按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唤醒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减少了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工作时间,进一步提高了压力感应装置1的续航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唤醒时间间隔为10分钟,具体时间间隔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其唤醒的时间间隔还可为非完全周期性的形式,如在压力感应模块12被触压后的2秒钟后以及5分钟后唤醒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再进入10分钟的周期唤醒模式。
相似地,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用于当其接收到所述系扣信号或脱扣信号时对应进入唤醒状态或睡眠状态,以对应驱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指示模块进入工作状态或停机状态,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还包括用于当安全带卡扣4与母扣3脱离时使第二控制模块22延迟进入睡眠状态的第二延时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第二控制单元和第二定时单元,所述第二定时单元用于在安全带卡扣4与母扣3系扣或脱扣时分别对应进入唤醒状态或睡眠状态,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用于根据第二定时单元的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地进入唤醒状态,以驱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和指示模块进入工作状态。
与压力感应装置1相似,检测主机2可根据安全带的系扣情况实现唤醒和睡眠的功能,且在安全带处于系扣连接情况下,第二控制单元能够在第二定时单元的作用下周期性唤醒从而使指示模块24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进入工作状态,以此来实现减少电量消耗的功能,提高检测主机2的续航能力。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当安全带卡扣4和母扣3处于系扣情况下,检测主机2的唤醒周期为800ms,其中唤醒时长为10ms,睡眠时长为790ms,而相应地,所述压力感应装置1发出的触压信号或释压信号的持续时长为1s。即当压力感应装置1发出触压信号或释压信号时,该信号能够被检测主机2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在其他实施例中,检测主机2的唤醒周期时长和压力感应装置1发出的信号时长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主机2还包括匹配控制模块,所述匹配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电连接,且用于向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发送匹配请求信号,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响应于所述匹配请求信号并对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所接收的通信信号进行处理、匹配及存储。
用户通过匹配控制模块可向第二控制模块22发送匹配请求信号,第二控制模块22随后唤醒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以进入信号接收状态,用户通过施压于待匹配的压力感应装置1,压力感应装置1发出触压信号,第二控制模块22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接收该触压信号,经过处理匹配后进行存储,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避免检测主机2在接收信号的过程中受到未经匹配的压力感应装置1发出的信号的影响,造成误报的情况。
优选地,当第二控制模块22接收到匹配请求信号时,第二控制模块22自动清除预先储存的匹配信息。通过这样的设置,在每次用户进行检测主机2和压力感应装置1的匹配时,检测主机2可自动清除此前的匹配信息,而存储新的匹配信息。进一步地,所述检测主机2可同时匹配多个压力感应装置1。
优选地,当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判断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的唤醒时长大于预设时长,且第二控制模块22未接收到所述触压信号或系扣信号时,第二控制模块22向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睡眠控制指令使其进入睡眠状态。
当用户通过匹配控制模块使检测主机2进入匹配状态,但在一定的时长内无法接收到触压信号时,则检测主机2进入睡眠状态,减少电量消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1包括第一电量检测单元,所述第一电量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压力感应装置1的电量信息,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电量检测单元检测所得的电量信息发送至第二控制模块22,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用于当所述压力感应装置1的电量低于预设值时驱使所述指示模块24发出第二指示信号。
相似地,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包括第二电量检测单元,所述第二电量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检测主机2的电量信息并将其发送至第二电量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检测主机2的电量低于预设值时驱使所述指示模块24发出第三指示信号。
当检测主机2和压力感应装置1的电量过低时,第二控制模块22向指示模块24发出控制指令驱使其发出第二或第三指示信号,以提醒用户及时作出应对措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用于响应所述触压信号驱使指示模块24发出第四指示信号,还用于响应所述释压信号驱使指示模块24发出第五指示信号。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当安全带卡扣4与母扣3处于脱离状态时,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处于停机状态,即此时检测主机2无法收到压力感应装置1发出的信号。当安全带卡扣4与母扣3处于系扣连接状态时,当压力感应模块12被触压或被释压时,第一控制模块11向第二控制模块22对应发送触压信号或释压信号,第二控制模块22响应于触压信号或释压信号驱使指示模块24发出对应的第四或第五指示信号。当儿童乘坐到座位上或离开座位时,检测主机2能够发出相应地第四或第五指示信号,以向驾驶员传达儿童的乘坐状态,以更好地关注儿童的行车安全,减小儿童乘车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判断其接收到触压信号或释压信号的持续时长是否大于预设时长,并在当所述持续时长大于上述的预设时长时,向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发送该触压信号或释压信号。在本实施例中,该预设时长设定为两秒,具体设定时长可根据需要进行修改。
通过这样的设置,压力感应装置1只有在接收到触压信号或释压信号达到指定时长后才会向检测主机发送该触压信号或释压信号,能够防止由于行车过程中出现车辆抖动而使儿童短时间内被动离开坐垫,而造成检测主机出现误报的现象。具体地,当压力感应模块12的在施压时间不超过两秒后释压时,或者当由施压状态释压时间不超过两秒时,检测主机2不发出告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系扣感应模块23具体包括磁感应模块,其包括干簧管231和磁铁232,所述磁铁232用于在安全带卡扣4插入母扣3时将安全带卡扣4磁化从而使干簧管231闭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铁232还用于将干簧管231微导通。由于干簧管231的导通依赖于周围磁场的强度,即需要足够强的磁场下干簧管231才能导通。显然,干簧管231与磁场的距离影响干簧管231的导通效果,通过磁铁232和干簧管231以一定的间隙距离设置,磁铁232形成的磁场强度使干簧管231微导通而未完全导通,再利用卡扣4插入母扣3内,即卡扣4靠近磁铁232时,磁铁232将卡扣4磁化,卡扣4产生的磁场和磁铁232产生的磁场强度叠加,实现干簧管231的闭合,导通相应的电路,从而可以检测安全带卡扣4是否插入安全带母扣3内的系扣状态信息。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系扣感应模块23还可以包括红外感应模块、霍尔开关或电容式接近开关,还可通过判断安全带卡扣4插入母扣3内的压力来感应两者的系扣状态。上述的红外感应模块,其工作原理具体为通过其设置的红外感应探头发射红外线,红外线穿过安全带卡扣4插入至母扣3的路径,当安全带卡扣4与母扣3连接时,红外线受到遮挡,从而判断安全带卡扣4与母扣3处于扣合状态,反之,当红外线未受遮挡时,则判断安全带卡扣4与母扣3处于脱离状态。上述的霍尔开关,其工作原理具体为在安全带卡扣4上装设磁铁,霍尔开关装设于母扣3上,当安全带卡扣4与母扣3扣合或脱离时,霍尔开关检测到磁场后发生电平变化,从而判断安全带卡扣4与母扣3是否处于系扣状态。上述的电容式接近开关,其工作原理具体是当安全带卡扣4靠近或远离电容式接近开关时,电容的介电常数发生变化,使电容量发生改变,检测主机2的电路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判断安全带卡扣4和母扣3的系扣状态。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21包括面盖211和底壳212,所述检测主机2还包括设置于壳体21内的电路板28。所述面盖211和底壳212可拆卸地相互盖合,具体地,所述底壳212的内侧壁上设有若干弹性卡块2123,所述面盖211的外侧壁上设有可供所述弹性卡块2123嵌入固定的卡槽2116,采用弹性卡块2123和卡槽2116的配合,在拆装上更加方便快捷。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面盖211与底壳212也可通过螺纹连接件进行连接。
所述面盖211上设有与电路板28电连接的开关按键29,所述开关按键29可用于控制检测主机2的唤醒或睡眠。需要说明的是,安全带卡扣4与母扣3连接以及按压开关按键29两种形式均可唤醒检测主机2。进一步地,所述开关按键29还被设为当其被长按时可实现对蜂鸣器242的静音控制。优选地,长按3秒开关按键29后可实现对蜂鸣器242的静音控制。进一步地,所述开关还被设为当其按压多次后可实现检测主机2和压力感应装置1的匹配,优选地,连续按压5次开关按键29,检测主机2进入匹配状态,以接收压力感应装置1发出的信号实现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天线27、第二纽扣电池26、指示灯241、蜂鸣器242、干簧管231和磁铁232连接于所述电路板28上。具体地,所述干簧管231与磁铁232连接于所述电路板28面向所述底壳212的一侧,所述第二天线27、第二纽扣电池26、指示灯241和蜂鸣器242安装于电路板28上远离磁铁232的一侧。通过将干簧管231和磁铁232设置于靠近底壳212的一侧,有利于缩小干簧管231和磁铁232与安全带卡扣4的水平距离,提高检测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212远离所述面盖211的一侧于其一端凸出形成可钩置于安全带母扣3顶端的限位部2121。所述底壳212靠近所述面盖211的一侧相对所述限位部2121处内凹形成供所述干簧管231和磁铁232容置的容置槽2122,所述干簧管231和磁铁232以具有间隙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容置槽21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壳212远离面盖211的一侧用于粘接固定于安全带母扣3外壁上。
在底壳212外侧设置限位部2121,当检测主机2安装至安全带母扣3上时,限位部2121可钩置于安全带母扣3顶端,提高了连接稳定性,防止检测主机2脱落。另外,容置槽2122可供干簧管231和磁铁232容置,减小了检测主机2的体积,同时可以缩小干簧管231和磁铁232与安全带母扣3的距离,提高检测灵敏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面盖211上设有可供发光件透光的透光孔2111,透光孔2111处安装有透光板2112。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面盖211可整体为透光材料。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天线27绕卷形成多匝线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面盖211对应所述电池的安装位置处设置有可供所述电池更换的更换口2113,所述更换口2113处设有与面盖211可拆卸连接的挡盖2114。所述更换口2113的内壁上设有挡止块2115,所述挡盖2114上设有可插入至更换口2113内并在旋转后与所述挡止块2115卡接的锁止块21141。
优选地,所述挡止块2115上凸出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锁止块21141上设有可供所述限位凸起嵌入的限位槽。借助限位凸起和限位槽的配合,实现了挡止块2115和锁止块21141两者连接的位置限定,使两者不易发生相对移动错位,提高了挡盖2114与面盖211的连接强度。
结合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力感应模块12包括底板121及设置于底板121上的多个按照预设图形排布的感应触点122。通过使用多个感应触点122可增大感应接触面积,使儿童坐压于感应触点122上也更加均匀。
优选地,所述挡盖2114远离底壳212的一侧设有操作槽21142,所述操作槽21142具体为一字槽。操作槽21142可便于操作者使用工具转动挡盖2114,操作更加省力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了一种采用上述车载安全提示系统的车载安全提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压力感应模块12被触压或被释压时,所述压力感应模块12通过第一控制模块11向第二控制模块22发送对应的触压信号或释压信号;当系扣感应模块23感应到安全带卡扣4与母扣3脱离时,其向第二控制模块22发送脱扣信号;若第二控制模块22在接收到脱扣信号而未在预设时间间隔内接收到释压信号,第二控制模块22向指示模块24发送控制指令驱使其发出第一指示信号。
进一步地,当压力感应装置1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并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接收到触压信号或释压信号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对应进入唤醒状态或睡眠状态,驱使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对应进入工作状态或停机状态。
进一步地,当第一控制模块11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一定时单元,并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接收到触压信号或释压信号时,其向所述第一定时单元发送对应的唤醒指令或睡眠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根据第一定时单元的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地进入唤醒状态,对应驱使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进入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当检测主机2包括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并在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接收到系扣信号或脱扣信号时,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对应进入唤醒状态或睡眠状态,驱使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和指示模块24进入工作状态或停机状态。
进一步地,当第二控制模块22包括第二控制单元和第二定时单元,并在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接收到系扣信号或脱扣信号时,第二控制单元向所述第二定时单元发送对应的唤醒指令或睡眠指令,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根据第二定时单元的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地进入唤醒状态,驱使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和指示模块24进入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当所述检测主机2包括匹配控制模块,且匹配控制模块向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发送匹配请求信号时,第二控制模块22在接收到匹配请求信号后进入唤醒状态并驱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进入工作状态,所述压力感应模块在被触压后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触压信号,第二控制模块22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接收所述触压信号后作匹配处理并存储,以实现压力感应装置1和检测主机2的信号匹配。
进一步地,当所述压力感应模块12被触压或被释压时,其通过第一控制模块11向第二控制模块22发送对应的触压信号或释压信号,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响应所述触压信号或释压信号后驱使指示模块24发出对应的第四指示信号或第五指示信号。
进一步地。当所述检测主机2包括发声器和静音控制模块25,且所述静音控制模块25向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发送静音请求信号或发声请求信号时,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响应于所述静音请求信号或发声请求信号后向发声器发送对应的控制指令,驱使发声器对应进入静音状态或发声状态。
结合图5所示,检测主机2和压力感应装置1的应用流程示意图如下,在本应用流程中,压力感应装置1安装于座椅上,以安装于座椅上的座椅按键来进行接收感应,需要说明的是,一个检测主机2可与多个压力感应装置1相匹配。当安全带扣上时,检测主机2唤醒,在经过电量检测后,进入扫描模式,此时检测主机2可接收压力感应装置1发送的触压信号和释压信号,分别对应座椅按键闭合和打开。当安全带松开后,检测主机2进入扫描模式,接收所有座椅上压力感应装置1发送的信号,若未接收到座椅按键打开的信号,则记录当前座椅的状态为坐下,或者若检测主机2接收到座椅按键闭合的信号,以上两种情况下发出儿童滞留提示。若安全带松开后11分钟内检测主机2未接收到座椅发送的信号,则自动进入休眠,即为睡眠状态。若检测主机2在安全带松开的11分钟内接收到全部座椅按键打开的信号,则自动进入睡眠状态。或者,若安全带松开时,检测主机2记录的所有座椅按键为打开状态,即座椅状态为离开状态,则自动进入休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车载安全提示系统,包括压力感应装置和检测主机,其特征是:
所述压力感应装置适用安装于座椅坐垫部位处,包括第一控制模块和压力感应模块,所述压力感应模块用于感应座椅坐垫压力状态并向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发送分别对应表征被触压和被释压的触压信号和释压信号;
所述检测主机适用安装于驾驶座安全带母扣上,其包括壳体及收纳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控制模块、系扣感应模块、指示模块和为检测主机供电的电源模块;所述系扣感应模块用于感应安全带卡扣与母扣连接状态的系扣状态并向第二控制模块发送分别表征安全带卡扣与母扣系扣或脱离时的系扣信号或脱扣信号;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通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其在接收到所述脱扣信号而未接收到释压信号时驱使指示模块发出第一指示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安全提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压力感应装置包括与第一控制模块电连接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检测主机包括收纳于其壳体内且与第二控制模块电连接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与第二控制模块通过彼此所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实现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安全提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当其接收到所述触压信号或释压信号时对应进入唤醒状态或睡眠状态,以对应驱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进入工作状态或停机状态,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用于当其接收到释压信号时使第一控制模块延迟进入睡眠状态的第一延时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安全提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一定时单元,所述第一定时单元用于在所述压力感应模块被触压或被释压时分别对应进入唤醒状态或睡眠状态,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定时单元的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地进入唤醒状态,以驱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进入工作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安全提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其接收到所述系扣信号或脱扣信号时对应进入唤醒状态或睡眠状态,以对应驱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指示模块进入工作状态或停机状态,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包括用于当安全带卡扣与母扣脱离时使第二控制模块延迟进入睡眠状态的第二延时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安全提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第二控制单元和第二定时单元,所述第二定时单元用于在安全带卡扣与母扣系扣或脱扣时分别对应进入唤醒状态或睡眠状态,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第二定时单元的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地进入唤醒状态,以驱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和指示模块进入工作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安全提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检测主机包括匹配控制模块,所述匹配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电连接,且用于向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发送匹配请求信号,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响应所述匹配请求信号并对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所接收的通信信号进行处理、匹配及存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安全提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一电量检测单元,所述第一电量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压力感应装置的电量信息,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电量检测单元检测所得的电量信息发送至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压力感应装置的电量低于预设值时驱使所述指示模块发出第二指示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安全提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控制单元和第二电量检测单元,所述第二电量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检测主机的电量信息并将其发送至第二电量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检测主机的电量低于预设值时驱使所述指示模块发出第三指示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安全提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响应所述触压信号并驱使指示模块发出第四指示信号,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用于响应所述释压信号并驱使指示模块发出第五指示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安全提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指示模块包括发声器,所述检测主机包括静音控制模块,所述静音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电连接,且用于向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发出静音请求信号或发声请求信号,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响应于所述静音请求信号或发声请求信号并发出对应控制指令驱使所述发声器进入静音状态或发声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安全提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压力感应模块包括底板及设置于底板上的多个按照预设图形排布的感应触点。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安全提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系扣感应模块包括干簧管和磁铁,所述磁铁用于在安全带卡扣插入母扣时将安全带卡扣磁化从而使干簧管闭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安全提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系扣感应模块包括红外感应模块、霍尔开关或电容式接近开关。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安全提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内设有电路板,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系扣感应模块、指示模块及电源模块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载安全提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包括相互盖合的面盖和底壳,所述底壳适于与安全带母扣连接以实现检测主机安装于安全带母扣;所述系扣感应模块包括干簧管与磁铁,所述干簧管与磁铁连接于所述电路板面向所述底壳的一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载安全提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底壳远离所述面盖的一侧于其顶端凸出形成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在所述检测主机安装到安全带母扣上时可钩置于安全带母扣顶端面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载安全提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底壳靠近所述面盖的一侧相对所述限位部处内凹形成供所述干簧管和磁铁容置的容置槽。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载安全提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池,所述面盖对应所述电池设置有可供所述电池更换的更换口,所述更换口处设有与面盖可拆卸连接的挡盖。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车载安全提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更换口的内壁上设有挡止块,所述挡盖上设有可插入至更换口内并在旋转后与所述挡止块卡接的锁止块。
CN201921148039.2U 2019-07-19 2019-07-19 车载安全提示系统 Active CN2105263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48039.2U CN210526394U (zh) 2019-07-19 2019-07-19 车载安全提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48039.2U CN210526394U (zh) 2019-07-19 2019-07-19 车载安全提示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26394U true CN210526394U (zh) 2020-05-15

Family

ID=70598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48039.2U Active CN210526394U (zh) 2019-07-19 2019-07-19 车载安全提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2639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5584A (zh) * 2019-07-19 2019-11-12 铁将军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安全提示系统及方法
CN115107851A (zh) * 2021-03-18 2022-09-27 明门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扣具、扣具监测系统及婴幼儿载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5584A (zh) * 2019-07-19 2019-11-12 铁将军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安全提示系统及方法
CN115107851A (zh) * 2021-03-18 2022-09-27 明门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扣具、扣具监测系统及婴幼儿载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256041A1 (en) Vehicle Seat Belt Buckle with Wireless Latch Sensor
US6847302B2 (en) Object-proximity monitoring and alarm system
CN109412225B (zh) 一种汽车应急启动电源的充电提醒装置
CN210526394U (zh) 车载安全提示系统
WO2021012444A1 (zh) 车载安全提示系统及方法
CN105103200A (zh) 用于智能进入的便携式装置
US20110080300A1 (en) Monitoring device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2012011989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forming a user a presence of a subject in a vehicle
EP0780820A3 (en) Alarm device having integrated battery
JP2001158328A (ja) シートベルトバックルの係合検出装置及びシートベルトシステム
CN113212302B (zh)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的安装调节检测方法与系统
CN210530530U (zh) 蓝牙箱包锁控制电路
JP6613501B1 (ja) 居眠り防止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カバー
CN219551581U (zh) 头盔检测系统和共享车辆
JP2006079284A (ja) 検知装置、異常監視システム、検知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検知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CN202352086U (zh) 汽车限行提醒器
JP4144937B2 (ja) 車両用盗難防止装置
CN209833497U (zh) 宝宝安全座椅安全提示系统及宝宝安全座椅
CN205273385U (zh) 用于汽车的防锁死装置和具有其的汽车
JP4154032B2 (ja) 車両用盗難防止装置
JP4033530B2 (ja) 無線検針システム
CN205273386U (zh) 用于汽车的防锁死装置和具有其的汽车
JP2001336327A (ja) 自動車のドアロック制御システム
CN211699123U (zh) 一种低功耗的防盗报警装置
CN205326994U (zh) 用于汽车的防锁死装置和具有其的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