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89855U - 一种接线端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线端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489855U CN210489855U CN201921612494.3U CN201921612494U CN210489855U CN 210489855 U CN210489855 U CN 210489855U CN 201921612494 U CN201921612494 U CN 201921612494U CN 210489855 U CN210489855 U CN 2104898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ug
- unit
- static
- components
- mov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接线端子,包括动插件与静插件,静插件包括若干个相互并排拼接的静插件单元,动插件包括动插件插拔平面,静插件包括静插件插拔平面,静插件另一侧分布有配合面,配合面处形成有凹陷,通过设置向内的凹陷可避免接线端子安装到框架式断路器内之后,出现对其他零部件的安装造成干涉,或者由于挤压造成损坏的情况;静插件插拔平面上形成有配合块,动插件上形成有配合凹陷,通过在插拔平面上设置构成斜面配合的配合块与配合凹陷,可实现静插件与动插件的无间隙对接,使得接触更牢靠,静插件的两端形成有避让固定位,可避免静插件内部其他结构的固定位,由此使得所设计的接线端子其结构更可靠,也使得接线端子其整体更牢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是一种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配件产品,工业上划分为连接器的范畴;市场上常见的接线端子主要包括插拨式、栅栏式、弹簧式、轨道式、穿墙式等,其中以插拨式产生最早,应用也最为广泛;应用在框架式智能断路器上的接线端子是一种插拨式结构,主要由静插件和动插件组成,动插件由若干个动插件单元相互并排拼接形成,静插件由若干个静插件单元相互并排拼接形成;动插件单元上设有插头部,插头部的表面上设有动导电片;静插件单元包括壳体,壳体处设有安装腔与开口,开口与安装腔连通,安装腔内设有静导电片,静导电片呈弹簧片样式卡装在安装腔内,卡装后的弹簧片呈弹簧腔样式分布在安装腔,弹簧腔的腔壁呈内凹式结构;当静插件与动插件需配合时,插头部通过开口插入到安装腔内,而卡装在安装腔内的弹簧腔,由于插头部的插入使得内凹结构的腔壁向两侧挤压,也使得设在插头部表面的动导电片与静导电片相配合,并形成电连接,而当静插件与动插件需解除配合时,通过反向的拉拔力使得插头部从安装腔内拔出,而静导电片由于挤压力的消失,使得被挤压的腔壁由于弹簧的回弹力使得静导电片复位。
而上述样式的接线端子,于市面上使用时现一般存在1、动插件与静插件之间采用平面与平面方式的进行配合,导致两者之间存在间隙,出现接触不牢靠的情况;2、由静插件单元组合所构成的静插件上只设有两个固定位,导致静插件可能会出现扭动的情况,使得与动插件配合时出现不易对位或者接触不到位的情况;3、由于该种接线端子使用时需安装在框架式智能断路器上,现由于设计的不合理,使得安装的接线端子可能会出现干涉其他部件安装,或者会对自身或对其他相配合的零部件造成损坏的情况;4、常见的接线端子的位数一般限定在40位,但若需使用在特殊型号或位数的接线时,则会出现接线位不足的情况。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静插件之间配合可靠,且可避免与其他零部件组装时出现相互干涉或出现损坏的接线端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接线端子,包括动插件以及与动插件相适配的静插件,静插件包括若干个相互并排拼接的静插件单元,动插件包括动插件插拔平面,静插件包括与动插件插拔平面相配合的静插件插拔平面,静插件一侧分布有与外界对接的接线排,另一侧分布有用于安装的配合面,所述的配合面与静插件插拔平面之间形成夹角,所述的配合面处形成有凹陷,所述凹陷的一侧处与静插件插拔平面相连,所述静插件插拔平面上形成有配合块,所述的配合块与接线排分布于同侧处,所述的动插件上形成有与配合块相适配的配合凹陷,所述通过配合块与配合凹陷的配合构成动插件与静插件之间的斜面配合,所述静插件的两端处于预设有固定位的下方处分别形成有避让固定位,通过所述的避让固定位形成静插件单元之间的紧固。
上述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接线端子安装在框架式断路器内时,其设有接线排的一侧为裸露在外的接线侧,而接线排的另一侧则需与其他零部件相组合或配合,其中通过在该侧设置向内的凹陷可避免接线端子安装到框架式断路器内之后,出现对其他零部件的安装造成干涉,或者由于挤压造成损坏的情况;通过在插拔平面上设置构成斜面配合的配合块与配合凹陷,可实现静插件与动插件的无间隙对接,使得接触更牢靠,也使得外形更为美观,市面上现有的静插件一般只设有两个固定位,通过两个固定位将静插件单元进行固定,现基于只有两个固定位会静插件出现扭动,接线端子组装不易对位或出现接触不到位的情况,采用在固定位下方另行增设避免静插件内部其他结构的固定位,由此使得所设计的接线端子其结构更可靠,也使得接线端子其整体更牢固。
特别地,相邻静插件单元的两侧拼接面处设有相适配的拼接凸起与拼接凹陷,通过所述拼接凸起与拼接凹陷的配合形成相邻并排拼接的静插件单元的紧密连接;常规的接线端子通过在静插件单元的两侧面设置凸凹块及线槽的方式,使得相邻的静插件单元进行拼接,但通过此方式设计的静插件的外表面有一定的可能性出现各静插件单元排列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而通过采用在静插件的两侧增设拼接凸起与拼接凹陷对相邻静插件单元进行拼接,则可使得相邻静插件单元之间达到高精度配合,同时也使得最终成型的静插件外表面平整,大大提高了接线端子的美观度,也可使得设计出的接线端子去定位及装配更为可靠。
特别地,静插件单元个数为24个,静插件单元宽度为7.5cm;一般的接线端子位数为40位,也就是由20个静插件单元拼接而成结构,若使用到特殊型号或位数的接线,则会出现接线位不足的情况,同时考虑到不影响此种接线端子在框架式断路器中正常的安装,采用将原有的静插件单元的宽度进行缩小,实现24个静插件单元的设计,也等同于将40位扩展至48位,由此实现接线端子可用于特殊型号的使用,也大大提高了接线端子使用的局限性。
特别地,静插件处相对于分布有接线排的上方处设有供位数贴纸粘贴的位数纸粘贴凹槽;通过位数纸粘贴凹槽的设置可使生产出现的接线端子其位数纸其粘贴位的一致性,也大大提高了接线端子的美观度,同时基于此设定也使得生产出的接线端子可实现标准化以及流水化生产。
特别地,固定位与避让固定位通过平头螺丝固定;原有用于固定位上使用的紧固件为螺杆、螺栓或螺母等方式将静插件单元或动插件单元进行固定,使得组装完毕后的接线端子其两端有多个“凸起”,大大影响了接线端子的美观度,现通过采用平头螺丝的方式进行进行固定,可使得生产出接线端子其两端平整。
特别地,动插件包括若干个相互并排拼接的动插件单元,所述动插件单元包括插头部,插头部的外表面设有动导电片,所述插头部的一端连接在动插件插拔平面上,另一端设有动导电片卡位槽,动导电片通过所述的动导电片卡位槽形成卡位;常规的动插件内设置的动导电片通过在插头部的侧边进行开槽,并通过侧边的槽与动导电片配合的方式实现动导电片在插头部上安装,但设计的动插件在实现使用中发现,动导电片在使用有一定的可能性会从槽内掉出,由此实现设计出的动插件或接线端子其可靠性大大降低,现采用将动导电片的卡位点设置在插头部的端部位置,使得动导电片安装时,需绕过插头部的侧壁,在卡入到端部的卡位槽内,由此使得组装的动导电片其可靠性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接线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接线端子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静插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动插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静插件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静插件单元的背面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动插件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采用了一种接线端子,由动插件1以及与动插件1相适配的静插件2组成,其中静插件2包括若干个相互并排拼接的静插件单元3,动插件1包括动插件插拔平面11,静插件2包括与动插件插拔平面11相配合的静插件插拔平面21,静插件2一侧分布有与外界对接的接线排22,另一侧分布有用于安装的配合面23,配合面23与静插件插拔平面21之间形成夹角,配合面23处形成有凹陷24,凹陷24的一侧处与静插件插拔平面21相连,静插件插拔平面21上形成有配合块25,配合块25与接线排22分布于同侧处,动插件1上形成有与配合块25相适配的配合凹陷12,通过配合块25与配合凹陷12的配合构成动插件1与静插件2之间的斜面配合,静插件2的两端处于预设有固定位5的下方处分别形成有避让固定位6,通过避让固定位6形成静插件单元3之间的紧固;相邻静插件单元3的两侧拼接面处设有相适配的拼接凸起7与拼接凹陷8,通过所述拼接凸起7与拼接凹陷7的配合形成相邻并排拼接的静插件单元3的紧密连接;动插件1包括若干个相互并排拼接的动插件单元4,动插件单元4包括插头部41,插头部41的外表面设有动导电片10;插头部41的一端连接在动插件插拔平面11上,另一端设有动导电片卡位槽411,动导电片10通过动导电片卡位槽411形成卡位。
由于接线端子安装在框架式断路器内时,其设有接线排22的一侧为裸露在外的接线侧,而接线排22的另一侧则需与其他零部件相组合或配合,其中通过在该侧设置向内的凹陷24可避免接线端子安装到框架式断路器内之后,出现对其他零部件的安装造成干涉,或者由于挤压造成损坏的情况;通过在插拔平面上设置构成斜面配合的配合块25与配合凹陷12,可实现静插件2与动插件1的无间隙对接,使得接触更牢靠,也使得外形更为美观,市面上现有的静插件2一般只设有两个固定位5,通过两个固定位5将静插件单元3进行固定,现基于只有两个固定位5会静插件2出现扭动,接线端子组装不易对位或出现接触不到位的情况,采用在固定位5下方另行增设避免静插件2内部其他结构的固定位,由此使得所设计的接线端子其结构更可靠,也使得接线端子其整体更牢固。
静插件单元3个数为24个,静插件单元3宽度为7.5cm。静插件2处相对于分布有接线排22的上方处设有供位数贴纸粘贴的位数纸粘贴凹槽26。固定位5与避让固定位6通过平头螺丝固定。
Claims (10)
1.一种接线端子,包括动插件以及与动插件相适配的静插件,静插件包括若干个相互并排拼接的静插件单元,动插件包括动插件插拔平面,静插件包括与动插件插拔平面相配合的静插件插拔平面,静插件一侧分布有与外界对接的接线排,另一侧分布有用于安装的配合面,所述的配合面与静插件插拔平面之间形成夹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合面处形成有凹陷,所述凹陷的一侧处与静插件插拔平面相连,所述静插件插拔平面上形成有配合块,所述的配合块与接线排分布于同侧处,所述的动插件上形成有与配合块相适配的配合凹陷,所述通过配合块与配合凹陷的配合构成动插件与静插件之间的斜面配合,所述静插件的两端处于预设有固定位的下方处分别形成有避让固定位,通过所述的避让固定位形成静插件单元之间的紧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静插件单元的两侧拼接面处设有相适配的拼接凸起与拼接凹陷,通过所述拼接凸起与拼接凹陷的配合形成相邻并排拼接的静插件单元的紧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插件单元个数为24个,静插件单元宽度为7.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插件处相对于分布有接线排的上方处设有供位数贴纸粘贴的位数纸粘贴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插件处相对于分布有接线排的上方处设有供位数贴纸粘贴的位数纸粘贴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位与避让固定位通过平头螺丝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位与避让固定位通过平头螺丝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插件包括若干个相互并排拼接的动插件单元,所述动插件单元包括插头部,插头部的外表面设有动导电片,所述插头部的一端连接在动插件插拔平面上,另一端设有动导电片卡位槽,动导电片通过所述的动导电片卡位槽形成卡位。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插件包括若干个相互并排拼接的动插件单元,所述动插件单元包括插头部,插头部的外表面设有动导电片,所述插头部的一端连接在动插件插拔平面上,另一端设有动导电片卡位槽,动导电片通过所述的动导电片卡位槽形成卡位。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插件包括若干个相互并排拼接的动插件单元,所述动插件单元包括插头部,插头部的外表面设有动导电片,所述插头部的一端连接在动插件插拔平面上,另一端设有动导电片卡位槽,动导电片通过所述的动导电片卡位槽形成卡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612494.3U CN210489855U (zh) | 2019-09-26 | 2019-09-26 | 一种接线端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612494.3U CN210489855U (zh) | 2019-09-26 | 2019-09-26 | 一种接线端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489855U true CN210489855U (zh) | 2020-05-08 |
Family
ID=70508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612494.3U Active CN210489855U (zh) | 2019-09-26 | 2019-09-26 | 一种接线端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489855U (zh) |
-
2019
- 2019-09-26 CN CN201921612494.3U patent/CN21048985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616809B (zh) | 一种插拔式连接端子 | |
WO2020248991A1 (zh) | 一种无工具灯箱 | |
US3662321A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US2740944A (en) | Mounting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apparatus | |
CN210489855U (zh) | 一种接线端子 | |
US7473127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202189924U (zh) | 无螺纹接线端子装置 | |
CN219282203U (zh) | 一种床板条固定结构 | |
CN210244945U (zh) | 一种无工具灯箱 | |
CN201044286Y (zh) | 一种用于开关插座的插套 | |
CN212304011U (zh) | 一种快速拆装模块化式连接器 | |
CN201213159Y (zh) | 一种电源插座的电接线装置 | |
CN213878593U (zh) | 具有通电功能的型材连接结构 | |
CN222562590U (zh) | 一种用于塑壳断路器的接线螺母安装结构 | |
CN219164958U (zh) | 一种通讯机柜的排线装置 | |
CN207967515U (zh) | 一种接线端子 | |
CN218602806U (zh) | 连接器公头壳体、连接器母头壳体和快速连接器装置 | |
CN219534938U (zh) | 一种母头端子连接器 | |
CN221995049U (zh) | 一种线缆走线固定装置 | |
CN220963824U (zh) |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
CN216794028U (zh) | 一种端子的电连接器 | |
CN215732324U (zh) | 一种具有定位销的硬盘压式连接器 | |
CN215070571U (zh) | 一种模块化插座 | |
CN219874085U (zh) | 一种接线稳定的端子排 | |
CN218442186U (zh) | 一种改良的灯具与连接头的连接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