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79840U - 托盘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托盘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479840U CN210479840U CN201921220962.2U CN201921220962U CN210479840U CN 210479840 U CN210479840 U CN 210479840U CN 201921220962 U CN201921220962 U CN 201921220962U CN 210479840 U CN210479840 U CN 2104798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y
- slide way
- lifting arm
- slideway
- sl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托盘回收装置,其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机架上的第一滑道、第二滑道和托盘回收机构;第一滑道用于输送装料的托盘,第二滑道位于第一滑道的下方且用于输送卸料后的托盘,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均呈倾斜布置,且第一滑道的进料端的高度大于第一滑道的出料端的高度,第二滑道的进料端的高度大于第二滑道的出料端的高度;第二滑道的进料端与第一滑道的出料端对应设置,第二滑道的出料端与第一滑道的进料端对应设置;托盘回收机构位于第一滑道的出料端处,用于将卸料后的托盘从第一滑道的出料端输送到第二滑道的进料端。本实用新型卸料后的托盘通过托盘回收机构输送到第二滑道上回收,这种方式简单易操作,可实现空托盘的自动回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托盘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装配线上,托盘一般都是可循环使用的,当载物托盘上的物料被卸下后,生产作业者需要二次搬运空托盘以准备装载下一个物料,这样非常浪费工时,影响生产效率,且在回收空托盘时,作业者需要弯腰才能完成搬运的动作,这样使得作业者的劳动负荷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托盘回收装置,以解决卸料后的托盘无法自动回收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托盘回收装置,所述托盘回收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
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用于输送装料的所述托盘,所述第一滑道呈倾斜布置,且所述第一滑道的进料端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滑道的出料端的高度;
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道用于输送卸料后的所述托盘,所述第二滑道设置于所述第一滑道的下方,所述第二滑道呈倾斜布置,且所述第二滑道的进料端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滑道的出料端的高度;所述第二滑道的进料端与所述第一滑道的出料端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滑道的出料端与所述第一滑道的进料端对应设置;
托盘回收机构,所述托盘回收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滑道的出料端处,用于将卸料后的所述托盘从所述第一滑道的出料端输送到所述第二滑道的进料端。
优选地,所述托盘回收机构包括升降台和驱动组件,所述升降台用于放置卸料后的所述托盘,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台上升至所述第一滑道的出料端处或下降至所述第二滑道的进料端处。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升降臂组、升降驱动件、滑轨以及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块,所述升降台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升降臂组包括第一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所述第一升降臂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升降臂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升降台的底部铰接,所述第一升降臂的第二端与所述滑块铰接,所述第二升降臂的第二端与所述固定座铰接,所述第一升降臂与所述第二升降臂交叉活动连接,所述升降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滑块在所述滑轨上滑动,以使所述第一升降臂和所述第二升降臂配合驱动所述升降台上升或下降。
优选地,所述升降臂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升降臂组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升降臂组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上均设置有滑槽,所述托盘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的轴承。
优选地,所述托盘包括支撑架和设置在支撑架上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物料的凹槽,多个所述轴承分设于所述支撑架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机架上靠近所述升降台的一侧设置有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滑道的下方,所述阻挡机构包括旋转轴和旋转驱动组件,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机架的两侧连接,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阻挡块,所述旋转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旋转轴旋转,以使所述阻挡块朝向所述支撑架制动装料的所述托盘,或者使所述阻挡块远离所述支撑架以对装料的所述托盘解除制动。
优选地,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块和阻挡气缸,所述固定块包括固定部和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背离所述固定部的一侧延伸,所述固定部套设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阻挡气缸的一端与所述机架活动连接,所述阻挡气缸的另一端与所述延伸部铰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道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和所述第二滑道与所述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均为5°~15°。
优选地,所述机架的一端还设置有多个防护板,多个所述防护板围绕所述托盘回收机构设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在机架上设置第一滑道、第二滑道和托盘回收机构;将第一滑道倾斜布置,且使第一滑道的进料端的高度大于第一滑道的出料端的高度,将第二滑道倾斜设置在第一滑道的下方,使第二滑道的进料端的高度大于第二滑道的出料端的高度,并且将第一滑道的进料端与第二滑道的出料端对应设置,第一滑道的出料端与第二滑道的进料端对应设置;在第一滑道的出料端处设置托盘回收机构,这样装料的托盘从第一滑道的出料端卸料后进入到托盘回收机构处,托盘回收机构将卸料后的托盘输送到第二滑道的进料端,这样卸料后的空托盘就能够从第二滑道的出料端被回收,从而实现空托盘的自动回收,避免了作业者弯腰拿取空托盘,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托盘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托盘回收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托盘回收装置中托盘回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托盘回收装置中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述)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照图1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出一种托盘回收装置,该托盘回收装置包括机架10以及设置于机架10上的第一滑道20、第二滑道30和托盘回收机构40;第一滑道20用于输送装料的托盘70,第二滑道30用于输送卸料后的托盘70,第二滑道30设置于第一滑道20的下方,第一滑道20和第二滑道30均呈倾斜布置,且第一滑道20的进料端的高度大于第一滑道20的出料端的高度,第二滑道30的进料端的高度大于第二滑道30的出料端的高度;第二滑道30的进料端与第一滑道20的出料端对应设置,第二滑道30的出料端与第一滑道20的进料端对应设置;托盘回收机构40位于第一滑道20的出料端处,用于将卸料后的托盘70从第一滑道20的出料端输送到第二滑道30的进料端。如下以物料为排气管为例进行说明,采用托盘70装载排气管。
在该实施例中,在机架10上设置第一滑道20,在第一滑道20的下方对应设置第二滑道30,且将第一滑道20的进料端与第二滑道30的出料端对应设置,第一滑道20的出料端与第二滑道30的进料端对应设置。第一滑道20和第二滑道30均倾斜向下设置,第一滑道20的进料端的高度大于第一滑道20的出料端的高度,第二滑道30的进料端的高度大于第二滑道30的出料端的高度。将第一滑道20倾斜向下设置可以保证装料的托盘70在输送过程中,能够依靠第一滑道20的倾斜惯性作用力直接从第一滑道20的进料端滑行到第一滑道20的出料端处;然后托盘回收机构40将卸料后的托盘70输送到第二滑道30的进料端处,这样卸料后的托盘70依靠第二滑道30的倾斜惯性作用力直接从第二滑道30的进料端滑行到第二滑道30的出料端处,从而使得整个空托盘70的回收过程能够自动完成,不需要人工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工时。
如图5所示,托盘回收机构40包括升降台41和驱动组件,升降台41用于放置卸料后的托盘70,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升降台41上升至第一滑道20的出料端处或下降至第二滑道30的进料端处。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升降台41的初始位置与第一滑道20的出料端齐平,当装料后的托盘70卸料后从第一滑道20的出料端移动到升降台41上,然后驱动组件驱动升降台41下降至第二滑道30的进料端处,这样卸料后的托盘70就从第二滑道30的进料端滑行到第二滑道30的出料端处回收;当卸料后的托盘70进入到第二滑道30的进料端后,驱动组件驱动升降台41返回至第一滑道20的出料端处以准备输送下一个卸料后的托盘70。
其中,如图5所示,驱动组件包括升降臂组45、升降驱动件42、滑轨44以及与滑轨44滑动配合的滑块43,升降台41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座46,升降臂组45包括第一升降臂451和第二升降臂452,第一升降臂451的第一端和第二升降臂452的第一端均与升降台41的底部铰接,第一升降臂451的第二端与滑块43铰接,第二升降臂452的第二端与固定座46铰接,第一升降臂451与第二升降臂452交叉活动连接,升降驱动件42用于驱动滑块43在滑轨44上滑动,以使第一升降臂451和第二升降臂452配合驱动升降台41上升或下降。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其中升降驱动件42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丝杆,滑块43套设于丝杆的一端上,这样驱动电机工作时,能够驱动滑块43在滑轨44上滑动,从而带动第一升降臂451的第二端移动;由于第一升降臂451与第二升降臂452交叉活动连接,这样当第一升降臂451的第二端移动时,第二升降臂452也跟着移动,从而第一升降臂451和第二升降臂452交叉配合能够驱动升降台41上升或下降。这种剪叉式的升降机构,使升降台起升有较高的稳定性,宽大的作业平台和较高的承载能力,使高空作业范围更大,工作效率更高,安全更保障。
进一步地,升降臂组4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升降臂组45间隔设置,且两个升降臂组45之间通过连接轴47连接。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两个升降臂组45平行间隔设置在升降台41的下方,能够增加对升降台41的支撑作用力,且这种支撑作用力更加均匀,更有利于升降台41被提升。两个升降臂组45之间通过多个连接轴47连接起来,能够使得两个升降臂组45同时驱动升降台41上升或下降。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升降臂组45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以上且间隔平行布置。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滑道20和第二滑道30上均设置有滑槽80,托盘70上设置有多个与滑槽80滑动配合的轴承71。托盘70包括支撑架72和设置在支撑架72上的固定板73,固定板7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物料的凹槽731,多个轴承71分设于支撑架72的两端。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滑道20的内侧和第二滑道30的内侧均设置有滑槽80,第一滑道20上滑槽8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滑道20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滑道30上滑槽80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滑道30的延伸方向相同。支撑架72通过两端的轴承71与滑槽80滑动配合,这样当托盘70自身依靠自身的重力在滑槽80上滑动时,带动多个轴承71沿滑槽80的延伸方向滑动时,从而带动整个支撑架72在第一滑道20或第二滑道30上沿倾斜方向滑动。此外,在支撑架7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板73,固定板73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凹槽731,将排气管放置于托盘70上,当排气管的重量比较大时,凹槽731对排气管起到一定的固定支撑作用。
如图3和图4所示,机架10上靠近升降台41的一侧设置有阻挡机构50,阻挡机构50位于第一滑道20的下方,阻挡机构50包括旋转轴51和旋转驱动组件,旋转轴51的两端分别与机架10的两端连接,旋转轴51上设置有阻挡块54,旋转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旋转轴51旋转,以使阻挡块54朝向支撑架72制动装料的托盘70,或者使阻挡块54远离支撑架72以对装料的托盘70解除制动。其中,旋转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块53和阻挡气缸52,固定块53包括固定部和与固定部连接的延伸部,延伸部背离固定部的一侧延伸,固定部套设于旋转轴51上,阻挡气缸52的一端与机架10活动连接,阻挡气缸52的另一端与延伸部铰接。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当第一滑道20的出料端处的装料托盘70未被移动到升降台41上时,为防止第一滑道20上后面的装料托盘70继续朝向第一滑道20的出料端滑动导致托盘70堆积,此时阻挡气缸52驱动旋转轴51旋转,以使旋转轴51带动阻挡块54的自由端朝向支撑架72的方向,以制动装料的托盘70,此时装料的托盘70停留在原处不再滑动;当第一滑道20的出料端处的装料托盘70被移动到升降台41上时,阻挡气缸52驱动旋转轴51旋转,以使旋转轴51带动阻挡块54的自由端远离支撑架72,以对装料的托盘70解除制动,使得装料的托盘70继续朝向第一滑道20的出料端滑动。
并且,第一滑道20的倾斜角度和第二滑道30的倾斜角度均为5°至15°。如图6所示,第一滑道20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β,第二滑道30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α,α和β的取值范围都为5°至15°之间,这个倾斜角度范围内,托盘70在第一滑道20或第二滑道30上滑行时,既不会因为倾斜角度过大导致滑行过快而使托盘回收机构40来不及回收托盘70,也不会因为倾斜角度过小导致滑行过慢而影响托盘70回收效率。此外,机架10的一端对应托盘回收机构40处还设置有多个防护板60,多个防护板60围绕托盘回收机构40设置。在托盘回收机构40的侧面环绕设置有防护板60,用于保护托盘回收机构40受到损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托盘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回收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
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用于输送装料的所述托盘,所述第一滑道呈倾斜布置,且所述第一滑道的进料端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滑道的出料端的高度;
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道用于输送卸料后的所述托盘,所述第二滑道设置于所述第一滑道的下方,所述第二滑道呈倾斜布置,且所述第二滑道的进料端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滑道的出料端的高度;所述第二滑道的进料端与所述第一滑道的出料端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滑道的出料端与所述第一滑道的进料端对应设置;
托盘回收机构,所述托盘回收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滑道的出料端处,用于将卸料后的所述托盘从所述第一滑道的出料端输送到所述第二滑道的进料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回收机构包括升降台和驱动组件,所述升降台用于放置卸料后的所述托盘,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台上升至所述第一滑道的出料端处或下降至所述第二滑道的进料端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托盘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升降臂组、升降驱动件、滑轨以及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块,所述升降台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升降臂组包括第一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所述第一升降臂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升降臂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升降台的底部铰接,所述第一升降臂的第二端与所述滑块铰接,所述第二升降臂的第二端与所述固定座铰接,所述第一升降臂与所述第二升降臂交叉活动连接,所述升降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滑块在所述滑轨上滑动,以使所述第一升降臂和所述第二升降臂配合驱动所述升降台上升或下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托盘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臂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升降臂组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升降臂组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托盘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上均设置有滑槽,所述托盘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的轴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托盘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包括支撑架和设置在支撑架上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物料的凹槽,多个所述轴承分设于所述支撑架的两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托盘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靠近所述升降台的一侧设置有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滑道的下方,所述阻挡机构包括旋转轴和旋转驱动组件,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机架的两侧连接,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阻挡块,所述旋转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旋转轴旋转,以使所述阻挡块朝向所述支撑架制动装料的所述托盘,或者使所述阻挡块远离所述支撑架以对装料的所述托盘解除制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托盘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块和阻挡气缸,所述固定块包括固定部和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背离所述固定部的一侧延伸,所述固定部套设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阻挡气缸的一端与所述机架活动连接,所述阻挡气缸的另一端与所述延伸部铰接。
9.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托盘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道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和所述第二滑道与所述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均为5°~15°。
10.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托盘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一端还设置有多个防护板,多个所述防护板围绕所述托盘回收机构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20962.2U CN210479840U (zh) | 2019-07-29 | 2019-07-29 | 托盘回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20962.2U CN210479840U (zh) | 2019-07-29 | 2019-07-29 | 托盘回收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479840U true CN210479840U (zh) | 2020-05-08 |
Family
ID=70533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220962.2U Active CN210479840U (zh) | 2019-07-29 | 2019-07-29 | 托盘回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47984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47852A (zh) * | 2021-10-15 | 2022-01-18 |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自助提货装置、自助提货方法和控制装置 |
-
2019
- 2019-07-29 CN CN201921220962.2U patent/CN21047984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47852A (zh) * | 2021-10-15 | 2022-01-18 |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自助提货装置、自助提货方法和控制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803244B (zh) | 一种用于仓储运输前端装卸料机构 | |
CN212449656U (zh) | 换料装置 | |
CN105947620B (zh) | 一种用于将挂件自动下料并收集的生产线 | |
CN210418324U (zh) | 一种基于重力引导的流利条自动上下料架 | |
CN210392780U (zh) | 一种用于自动转运定子机壳托盘的设备 | |
CN209209930U (zh) | 四轴机械手下料码盘设备 | |
CN210312032U (zh) | 托盘回收装置 | |
CN210479840U (zh) | 托盘回收装置 | |
CN210914300U (zh) | 一种自动上料机构 | |
CN113023319A (zh) | 一种升降式叠拆盘机及其工作方法 | |
CN205820298U (zh) | 一种用于将挂件自动下料并收集的生产线 | |
CN216511219U (zh) | 一种上下料180度旋转装置 | |
CN109625810A (zh) | 载具自动循环装置 | |
CN110606378A (zh) | 料盘自动收放料机构 | |
CN110451270A (zh) | 物料转移装置及方法 | |
CN212502897U (zh) | 一种板材层间垫条自动抽除的翻转机构、装置及系统 | |
CN111085708B (zh) | 自浮式汽车制件加工输送线 | |
CN210312015U (zh) | 托盘回收装置 | |
CN218664221U (zh) | 上料装置 | |
CN215946109U (zh) | 桁架式纸箱码垛装置 | |
GB2053144A (en) | Apparatus for handling palletized stacks | |
CN109625994A (zh) | 叉车托盘自动供托装置 | |
CN210794779U (zh) | 一种分料机构及一种出料装置 | |
CN211282819U (zh) | 一种自动分屏机 | |
CN114713511A (zh) | 一种基于纸箱检测设备的分拣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