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0459142U - 一种采用透水底板的高拱坝防护消能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透水底板的高拱坝防护消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59142U
CN210459142U CN201920165211.9U CN201920165211U CN210459142U CN 210459142 U CN210459142 U CN 210459142U CN 201920165211 U CN201920165211 U CN 201920165211U CN 210459142 U CN210459142 U CN 2104591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plate
water
dam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6521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建宁
张志雄
白伟
杨聃
项庆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92016521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591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591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591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透水底板的高拱坝防护消能系统,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实践运用领域。目的是解决“被动防护”模式不足之处,有效提高底板结构防护结构稳定性,节省工程投资、缩短施工工期、简化运行管理、降低成本。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采用透水底板的高拱坝防护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拱坝、水垫塘、砂浆锚杆I、砂浆锚杆Ⅱ和二道坝,所述水垫塘底板由若干透水底板组成,各透水底板间设置键槽衔接,透水底板上设置透水孔,底板上下表面动水荷载相互传递,减小底板上下表面压力差,透水底板这一“主动防护”结构能更有效抵抗动水荷载作用,以达到有效提高防护结构安全稳定性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采用透水底板的高拱坝防护消能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实践运用领域,具体是一种主动防护消能结构。
背景技术
高拱坝设计中防止高速水流对下游的河床的冲刷,通常在坝址下游适当位置建二道坝,并对河床采用混凝土衬砌,形成有一定容量的水垫塘,以达到消能防冲作用。为保障水垫塘防护结构安全,实际工程运用中常采用“被动防护”模式,即底板分缝分块,各板块间设止水、底板下部设抽排系统(纵横向排水沟、集水井、廊道、抽水泵)、锚固及加大结构尺寸的措施实现。该“被动防护”模式存在三方面缺点:其一,由于受实际技术限制,锚固力不可能无限制加大,且增加底板厚度也很有限;其二,“被动防护”模式的止水、抽排系统等工程措施施工工序多、工艺控制要求较高,即施工过程较复杂、工期较长、工程投资较高;其三,运行管理费用、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均较高,需要专门供电系统确保水泵抽排运行,同时管理人员定期检查、维护抽排系统确保正常抽排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被动防护”模式不足之处,较有效提高底板结构防护结构稳定性,节省工程投资、缩短施工工期、简化运行管理、降低运行管理费用。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采用透水底板的高拱坝防护消能系统,包括拱坝、水垫塘、砂浆锚杆Ⅰ、砂浆锚杆Ⅱ和二道坝。
所述拱坝的一侧为上游侧,另一侧为下游侧。所述拱坝的下游侧面向二道坝,所述拱坝和二道坝之间铺设有水垫塘,所述水垫塘底板的中部呈凹陷状,所述水垫塘的底板由若干透水底板组成。若干透水孔贯穿透水底板的上下表面。
若干所述砂浆锚杆Ⅰ的上端锚固于透水底板内,所述砂浆锚杆Ⅰ的下端锚固在水垫塘下方的基岩内。若干所述砂浆锚杆Ⅱ的上端锚固于二道坝内,所述砂浆锚杆Ⅱ的下端锚固在二道坝下方的基岩内。
进一步,所述水垫塘在水平面的投影为矩形,所述水垫塘包括若干透水底板和边墙Ⅰ。所述透水底板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透水底板的透水率为0.3%,所述透水底板的透水孔为Φ150mm的圆孔。若干所述透水底板间存在施工缝并采用无缝宽的键槽咬合衔接。
所述边墙Ⅰ位于水垫塘所处河段的两侧,所述边墙Ⅰ的底端与水垫塘的底板边缘连接,所述边墙Ⅰ的上端朝背向河床的的方向偏移。
进一步,沿所述拱坝至二道坝的方向,所述水垫塘的底板分为板块Ⅰ、板块Ⅱ、板块Ⅲ、板块Ⅳ和板块Ⅴ。所述板块Ⅰ水平铺设,与所述拱坝的底部连接。所述板块Ⅱ、板块Ⅲ和板块Ⅳ构成水垫塘的凹陷底板,所述板块Ⅱ为倾斜状。所述板块Ⅲ水平铺设,所述板块Ⅲ所在平面低于板块Ⅰ所在平面。所述板块Ⅳ为倾斜状。所述板块Ⅴ水平铺设,所述板块Ⅴ与板块Ⅰ在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边墙Ⅰ与板块Ⅰ边缘的连接部分记为浇筑块Ⅰ,所述边墙Ⅰ与板块Ⅱ边缘的连接部分记为扭面Ⅰ,所述边墙Ⅰ与板块Ⅲ边缘的连接部分记为浇筑块Ⅱ,所述边墙Ⅰ与板块Ⅲ边缘的连接部分记为扭面Ⅱ,所述边墙Ⅰ与板块Ⅲ边缘的连接部分记为浇筑块Ⅲ。所述浇筑块Ⅰ、扭面Ⅰ、浇筑块Ⅱ、扭面Ⅱ和浇筑块Ⅲ连接形成边墙Ⅰ。
进一步,所述二道坝包括坝体、若干护坦底板和边墙Ⅱ。所述坝体的底部与板块Ⅴ的透水底板键槽衔接,所述坝体背水面上有溢流面跌坎,所述溢流面跌坎呈阶梯状。若干所述砂浆锚杆Ⅱ的上端锚固在坝体内,若干所述砂浆锚杆Ⅱ的下端锚固在坝体下方的基岩内。
若干所述护坦底板与坝体背水面的底部键槽衔接,所述护坦底板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护坦底板之间存在施工缝并采用键槽衔接。若干所述砂浆锚杆Ⅱ的上端锚固在护坦底板内,若干所述砂浆锚杆Ⅱ的下端锚固在护坦底板下方的基岩内。
所述边墙Ⅱ位于二道坝所处河段的两侧,所述边墙Ⅱ与坝体两个端面的连接部分记为浇筑块Ⅳ,所述边墙Ⅱ与护坦底板边缘的连接部分记为浇筑块Ⅴ,所述浇筑块Ⅳ与浇筑块Ⅴ的上端均朝背向河床的的方向偏移。
进一步,所述透水底板和护坦底板的上表面均使用抗冲耐磨混凝土浇筑,所述边墙Ⅰ、坝体和边墙Ⅱ的迎水面均使用抗冲耐磨混凝土浇筑。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一种采用透水底板的高拱坝防护消能系统,泄洪时水流产生的压力沿缝隙、透水孔释放能量。锚固力较显著减少、工程投资降低。取消底板各板块间的抽排水系统,缩短了工期,减少施工难度、节省工程投资。消能设施每年泄洪消能,无需专门设置消能水垫塘抽排系统的供电系统工程及电费,且无需设相应的专业技术管理、维护人员,从而简化了运行管理及降低运行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主动防护消能结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面图;
图3为水垫塘截面图;
图4为水垫塘及锚杆结构图;
图5为透水底板结构图;
图6为透水底板与二道坝键槽衔接图;
图7二道坝与护坦底板键槽衔接图;
图8透水底板之间键槽衔接图。
图中:拱坝1、水垫塘2、透水底板201、透水孔2011、边墙Ⅰ 202、浇筑块Ⅰ2021、扭面Ⅰ2022、浇筑块Ⅱ2023、扭面Ⅱ2024、浇筑块Ⅲ2025、板块Ⅰ21、板块Ⅱ22、板块Ⅲ23、板块Ⅳ24、板块Ⅴ25、砂浆锚杆Ⅰ3、砂浆锚杆Ⅱ4、二道坝5、坝体501、溢流面跌坎 5011、护坦底板502、边墙Ⅱ503、浇筑块Ⅳ5031和浇筑块Ⅴ50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采用透水底板的高拱坝防护消能系统,包括拱坝1、水垫塘2、砂浆锚杆Ⅰ3、砂浆锚杆Ⅱ4和二道坝5。
参见图1或2,所述拱坝1的一侧为上游侧,另一侧为下游侧。所述拱坝1的下游侧面向二道坝5,所述拱坝1和二道坝5之间铺设有水垫塘2,所述水垫塘2底板的中部呈凹陷状,所述水垫塘2的底板由若干透水底板201组成。参见图5,若干透水孔2011贯穿透水底板201的上下表面。
若干所述砂浆锚杆Ⅰ3的上端锚固于透水底板201内,所述砂浆锚杆Ⅰ3的下端锚固在水垫塘2下方的基岩内。若干所述砂浆锚杆Ⅱ 4的上端锚固于二道坝5内,所述砂浆锚杆Ⅱ4的下端锚固在二道坝 5下方的基岩内。
参见图1,所述水垫塘2在水平面的投影为矩形,所述水垫塘2 包括若干透水底板201和边墙Ⅰ202。参见图4,所述透水底板201 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透水底板201的透水率为0.3%,所述透水底板201的透水孔2011为Φ150mm的圆孔。参见图8,若干所述透水底板201间存在施工缝并采用无缝宽的键槽咬合衔接。
参见图3,所述边墙Ⅰ202位于水垫塘2所处河段的两侧,所述边墙Ⅰ202的底端与水垫塘2的底板边缘连接,所述边墙Ⅰ202的上端朝背向河床的的方向偏移。
沿所述拱坝1至二道坝5的方向,所述水垫塘2的底板分为板块Ⅰ21、板块Ⅱ22、板块Ⅲ23、板块Ⅳ24和板块Ⅴ25。所述板块Ⅰ 21水平铺设,与所述拱坝1的底部连接。所述板块Ⅱ22、板块Ⅲ23 和板块Ⅳ24构成水垫塘2的凹陷底板,所述板块Ⅱ22为倾斜状。所述板块Ⅲ23水平铺设,所述板块Ⅲ23所在平面低于板块Ⅰ21所在平面。所述板块Ⅳ24为倾斜状。所述板块Ⅴ25水平铺设,所述板块Ⅴ 25与板块Ⅰ21在同一水平面上。
参见图4,所述边墙Ⅰ202与板块Ⅰ21边缘的连接部分记为浇筑块Ⅰ2021,所述边墙Ⅰ202与板块Ⅱ22边缘的连接部分记为扭面Ⅰ 2022,所述边墙Ⅰ202与板块Ⅲ23边缘的连接部分记为浇筑块Ⅱ 2023,所述边墙Ⅰ202与板块Ⅲ23边缘的连接部分记为扭面Ⅱ2024,所述边墙Ⅰ202与板块Ⅲ23边缘的连接部分记为浇筑块Ⅲ2025。所述浇筑块Ⅰ2021、扭面Ⅰ2022、浇筑块Ⅱ2023、扭面Ⅱ2024和浇筑块Ⅲ2025连接形成边墙Ⅰ202。
所述二道坝5包括坝体501、若干护坦底板502和边墙Ⅱ503。参见图6,所述坝体501的底部与板块Ⅴ25的透水底板201键槽衔接,所述坝体501背水面上有溢流面跌坎5011,所述溢流面跌坎5011 呈阶梯状。若干所述砂浆锚杆Ⅱ4的上端锚固在坝体501内,若干所述砂浆锚杆Ⅱ4的下端锚固在坝体501下方的基岩内。
参见图7,若干所述护坦底板502与坝体501背水面的底部键槽衔接,所述护坦底板502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护坦底板502之间存在施工缝并采用键槽衔接。若干所述砂浆锚杆Ⅱ4的上端锚固在护坦底板502内,若干所述砂浆锚杆Ⅱ4的下端锚固在护坦底板502 下方的基岩内。
所述边墙Ⅱ503位于二道坝5所处河段的两侧,所述边墙Ⅱ503 与坝体501两个端面的连接部分记为浇筑块Ⅳ5031,所述边墙Ⅱ503 与护坦底板502边缘的连接部分记为浇筑块Ⅴ5032,所述浇筑块Ⅳ 5031与浇筑块Ⅴ5032的上端均朝背向河床的的方向偏移。
所述透水底板201和护坦底板502的上表面均使用抗冲耐磨混凝土浇筑,所述边墙Ⅰ202、坝体501和边墙Ⅱ503的迎水面均使用抗冲耐磨混凝土浇筑。
在本实施例中,以重庆市奉节县梅溪河渡口坝水电站工程为实例,对一种采用透水底板的高拱坝防护消能系统进行说明。
所述拱坝1为双曲拱坝,最大坝高108.5m,底厚20.0m,厚高比0.18,坝顶宽4.5m,坝顶轴线弧长284.12m。参见图1或4,大坝消能建筑物通过所述水垫塘2实现,所述水垫塘2的透水底板201 纵、横排列,沿所述水垫塘2的宽度方向键槽衔接有4行透水底板 201,宽度分别为9.0m、9.5m、9.0m和9.5m,沿所述水垫塘2的长度方向键槽衔接有9列透水底板201,沿所述拱坝1至二道坝5 的方向,前8列所述透水底板201的长度均为11.0m,最后一列的长度为9.1m,所述透水底板201厚度均为3.0m。所述板块Ⅱ22和板块Ⅳ24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45度。所述透水孔2011不伸入基岩,所述透水孔2011横向间距2.2m,纵向间距为1.8m~1.9m。施工时,所述透水孔2011采用先预埋Φ150VC管,再浇筑底板,同时采取防护措施以防止异物堵塞所述透水孔2011。参见图3,所述边墙Ⅰ202、扭面203和边墙Ⅱ503的斜度均为1:0.2。参见图2或4,所述砂浆锚杆Ⅰ3和砂浆锚杆Ⅱ4均采用M30砂浆锚杆束2Φ25,锚固长为8.5m,间距1.5m。所述二道坝5的坝体501高度为19.0m,所述坝体501的迎水面与背水面倾斜度均为1:0.7。
所述透水底板201、边墙Ⅰ202、坝体501、护坦底板502和边墙Ⅱ503均采用C25钢筋混凝土衬护,所述透水底板201、坝体501、和护坦底板502的上表面均采用厚0.5m的C30抗冲耐磨混凝土,所述边墙Ⅰ202、边墙Ⅱ503和溢流面跌坎5011的迎水面均采用厚0.5m 的C30抗冲耐磨混凝土。
泄洪时,打开所述拱坝1的闸门,洪水宣泄向水垫塘2,水流产生的压力作用到若干透水底板201上,所述透水底板201之间存在施工缝,动水压力沿施工缝和透水孔2011释放能量。具体是所述透水底板201的上下表面动水荷载相互传递,减小上下表面压力差,从而以“主动防护”结构有效抵抗动水荷载作用,以达到有效提高防护结构安全稳定性的目的。

Claims (6)

1.一种采用透水底板的高拱坝防护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拱坝(1)、水垫塘(2)、砂浆锚杆Ⅰ(3)、砂浆锚杆Ⅱ(4)和二道坝(5);
所述拱坝(1)的一侧为上游侧,另一侧为下游侧;所述拱坝(1)的下游侧面向二道坝(5),所述拱坝(1)和二道坝(5)之间铺设有水垫塘(2),所述水垫塘(2)底板的中部呈凹陷状,所述水垫塘(2)的底板由若干透水底板(201)组成;若干透水孔(2011)贯穿透水底板(201)的上下表面;
若干所述砂浆锚杆Ⅰ(3)的上端锚固于透水底板(201)内,所述砂浆锚杆Ⅰ(3)的下端锚固在水垫塘(2)下方的基岩内;若干所述砂浆锚杆Ⅱ(4)的上端锚固于二道坝(5)内,所述砂浆锚杆Ⅱ(4)的下端锚固在二道坝(5)下方的基岩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透水底板的高拱坝防护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垫塘(2)在水平面的投影为矩形,所述水垫塘(2)包括若干透水底板(201)和边墙Ⅰ(202);所述透水底板(201)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透水底板(201)的透水率为0.3%,所述透水底板(201)的透水孔(2011)为Φ150mm的圆孔;若干所述透水底板(201)间存在施工缝并采用无缝宽的键槽咬合衔接;
所述边墙Ⅰ(202)位于水垫塘(2)所处河段的两侧,所述边墙Ⅰ(202)的底端与水垫塘(2)的底板边缘连接,所述边墙Ⅰ(202)的上端朝背向河床的方向偏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透水底板的高拱坝防护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拱坝(1)至二道坝(5)的方向,所述水垫塘(2)的底板分为板块Ⅰ(21)、板块Ⅱ(22)、板块Ⅲ(23)、板块Ⅳ(24)和板块Ⅴ(25);所述板块Ⅰ(21)水平铺设,与所述拱坝(1)的底部连接;所述板块Ⅱ(22)、板块Ⅲ(23)和板块Ⅳ(24)构成水垫塘(2)的凹陷底板,所述板块Ⅱ(22)为倾斜状;所述板块Ⅲ(23)水平铺设,所述板块Ⅲ(23)所在平面低于板块Ⅰ(21)所在平面;所述板块Ⅳ(24)为倾斜状;所述板块Ⅴ(25)水平铺设,所述板块Ⅴ(25)与板块Ⅰ(21)在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边墙Ⅰ(202)与板块Ⅰ(21)边缘的连接部分记为浇筑块Ⅰ(2021),所述边墙Ⅰ(202)与板块Ⅱ(22)边缘的连接部分记为扭面Ⅰ(2022),所述边墙Ⅰ(202)与板块Ⅲ(23)边缘的连接部分记为浇筑块Ⅱ(2023),所述边墙Ⅰ(202)与板块Ⅲ(23)边缘的连接部分记为扭面Ⅱ(2024),所述边墙Ⅰ(202)与板块Ⅲ(23) 边缘的连接部分记为浇筑块Ⅲ(2025);所述浇筑块Ⅰ(2021)、扭面Ⅰ(2022)、浇筑块Ⅱ(2023)、扭面Ⅱ(2024)和浇筑块Ⅲ(2025)连接形成边墙Ⅰ(2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透水底板的高拱坝防护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道坝(5)包括坝体(501)、若干护坦底板(502)和边墙Ⅱ(503);所述坝体(501)的底部与板块Ⅴ(25)的透水底板(201)键槽衔接,所述坝体(501)背水面上有溢流面跌坎(5011),所述溢流面跌坎(5011)呈阶梯状;若干所述砂浆锚杆Ⅱ(4)的上端锚固在坝体(501)内,若干所述砂浆锚杆Ⅱ(4)的下端锚固在坝体(501)下方的基岩内;
若干所述护坦底板(502)与坝体(501)背水面的底部键槽衔接,所述护坦底板(502)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护坦底板(502)之间存在施工缝并采用键槽衔接;若干所述砂浆锚杆Ⅱ(4)的上端锚固在护坦底板(502)内,若干所述砂浆锚杆Ⅱ(4)的下端锚固在护坦底板(502)下方的基岩内;
所述边墙Ⅱ(503)位于二道坝(5)所处河段的两侧,所述边墙Ⅱ(503)与坝体(501)两个端面的连接部分记为浇筑块Ⅳ(5031),所述边墙Ⅱ(503)与护坦底板(502)边缘的连接部分记为浇筑块Ⅴ(5032),所述浇筑块Ⅳ(5031)与浇筑块Ⅴ(5032)的上端均朝背向河床的方向偏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透水底板的高拱坝防护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底板(201)的上表面使用抗冲耐磨混凝土浇筑,边墙Ⅰ(202)的迎水面使用抗冲耐磨混凝土浇筑。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采用透水底板的高拱坝防护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坦底板(502)的上表面使用抗冲耐磨混凝土浇筑,坝体(501)和边墙Ⅱ(503)的迎水面均使用抗冲耐磨混凝土浇筑。
CN201920165211.9U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采用透水底板的高拱坝防护消能系统 Active CN2104591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65211.9U CN210459142U (zh)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采用透水底板的高拱坝防护消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65211.9U CN210459142U (zh)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采用透水底板的高拱坝防护消能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59142U true CN210459142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28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65211.9U Active CN210459142U (zh)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采用透水底板的高拱坝防护消能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591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44479A (zh) * 2020-09-28 2020-12-29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拱齿式反拱水垫塘及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44479A (zh) * 2020-09-28 2020-12-29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拱齿式反拱水垫塘及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64917B (zh) 一种水利系统
CN101886374B (zh) 一种槽底加固的全衬砌泥石流排导槽及其施工方法
CN204898614U (zh) 用于泥石流河道防护的拦挡坝
CN210459142U (zh) 一种采用透水底板的高拱坝防护消能系统
CN210163847U (zh) 一种护岸弧形防浪胸墙
CN215290010U (zh) 一种大流量挑流小流量底流的消能工
CN214832343U (zh) 一种河道防洪结构
CN202450501U (zh) 消力池砖砌排水结构
CN211340648U (zh) 一种用于城镇软基河道清洪分治的复式堤防断面结构
CN117926843A (zh) 用于狭窄河谷覆盖层上的地基处理与围堰组合结构
CN203668883U (zh) 架空式消浪观景平台结构
CN208055988U (zh) 一种软岩河岸的护岸结构
CN112523180B (zh) 一种新型铰链式海漫消能结构
CN214939921U (zh) 一种新型铰链式海漫消能结构
CN214089713U (zh) 一种新型混凝土坝绕渗止水结构
CN212223801U (zh) 一种水工消能结构
CN201411671Y (zh) 高地应力窄河谷反拱水垫塘
CN212200477U (zh) 一种拦河堰闸抗冲沉井群及包含该沉井群的连接结构
CN103758080A (zh) 架空式消浪观景平台结构
CN211142966U (zh) 一种用于取排水岸墙的伸缩缝结构
CN115354629A (zh) 一种水电站用防洪结构
CN209989781U (zh) 一种粉细砂地层防洪堤坝新型结构
CN112921889A (zh) 装配式混凝土阶梯蜂窝状海岸防侵蚀结构
CN221741186U (zh) 一种消能防冲装置
CN213538833U (zh) 一种带有观光交通廊道的景观坝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