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54545U - 一种硅胶垫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硅胶垫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454545U CN210454545U CN201921098003.8U CN201921098003U CN210454545U CN 210454545 U CN210454545 U CN 210454545U CN 201921098003 U CN201921098003 U CN 201921098003U CN 210454545 U CN210454545 U CN 2104545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body
- bottom layer
- silica gel
- silicone rubber
- rubber p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提高使用舒适度的硅胶垫,该硅胶垫包括相互固定在一起的底层体和表层体,于所述的底层体的上表面开设有沿底层体分布的凹槽;所述的表层体覆盖并固定连接在底层体的上表面,通过表层体的封盖令所述的凹槽形成可供外部气流通过的气流通道;于所述的表层体的上表面形成有均匀分布的凸柱。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硅胶垫的表面并不开设气孔,气体并不由硅胶垫表面吹出,空气仅仅经过硅胶垫中的气流通道,通过气体将人体的热量吸收,并及时传导出去。另外,凸柱为中空设计,凸柱的腔体可与气流通道连通,从而更进一步的提高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坐垫、靠垫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可提高使用舒适度的硅胶垫。
背景技术:
坐垫、靠垫等产品是为了提高人们在坐下休息舒适度的一种产品。通常这种产品采用较为柔软的材料制作,以给人们的身体提供柔软的依靠,提高舒适度。
在炎热的夏季,人们也通常使用竹制、或者木制的坐垫、靠垫,以获得较好的通风效果,降低身体的炎热感。另外,目前市面上还出现了一种内部填充有冷媒介质的垫子产品,先通过物理方式将该垫子降温,令其内部冷媒保持在相对低温状态,使用时,利用冷媒将人体热量逐渐吸收,利用冷媒较强的储热能力为使用者提供凉爽的依靠舒适度。
另一个方面,随着汽车逐渐普及,并且大多数汽车都采用透气不足的皮质座椅,或者容易蓄热的棉麻材料。所以,在夏季开车时,即便车内温度已经通过车载空调下降了,但是司机的臀部和背部仍会因热量无法散失而导致大量出汗。针对这种情况,一些高级的轿车提供了汽车坐垫通风的功能。但是对于许多普通轿车的驾驶者而言,只能依靠普通的坐垫或靠垫来缓解出汗的情况。同时,具有通风口的坐垫也有一些不足,坐垫的气孔容易被杂质堵塞,或者因材料变形也容易造成气孔堵塞,所以长时间使用后,通风效果变差。另外,许多人身体敏感,冷气通过气孔直接吹拂在人体上,会导致不适。
基于以上现有技术,本发明人集合各种方案之所长,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通过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可提高使用舒适度的硅胶垫。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硅胶垫,该硅胶垫包括相互固定在一起的底层体和表层体,于所述的底层体的上表面开设有沿底层体分布的凹槽;所述的表层体覆盖并固定连接在底层体的上表面,通过表层体的封盖令所述的凹槽形成可供外部气流通过的气流通道;于所述的表层体的上表面形成有均匀分布的凸柱。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至少部分凸柱内形成有腔体,且该腔体的开口沿表层体下表面开设。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凸柱高度呈起伏状。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凸柱呈圆柱造型。或者,所述的凸柱呈圆锥台造型。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底层体与表层体之间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凹槽为一条,并且该条凹槽呈蜿蜒往复状分布于底层体的上表面。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底层体的边缘形成为有围设表层体的凸缘,通过凸缘对表层体形成包围,一边后期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底层体侧面开设有与凹槽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于底层体未开设凹槽的区域中成型有型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的硅胶垫的表面并不开设气孔,气体并不由硅胶垫表面吹出,空气仅仅经过硅胶垫中的气流通道,通过气体将人体的热量吸收,并及时传导出去。
2、本实用新型表层体上形成有凸柱,该凸柱为中空设计,凸柱的腔体可与气流通道连通,从而更进一步的提高散热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中的气流通道仅仅通过进气口进气,出气口出气,所以气流通道可视为一个较为密闭的空间,气流进入气流通道中后,会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一种“充气”效果,这样会令本实用新型形成一种鼓胀的效果,这样不论本实用新型作为坐垫或者是靠垫,都会给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柔性支撑,提高使用的舒适度。
4、本实用新型的凸出在设计时,被制造成高低起伏的造型,这种造型可依人体工学设计,从而更加贴合人体的曲线,令使用者获得更好的支撑,进一步提升使用舒适度。
5、本实用新型的表层体设计凸柱,人体直接作用在凸柱所形成的表面,依靠凸柱提供柔性支撑,同时凸柱之间的间隙有利于热量散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底层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硅胶垫,该硅胶垫根据用途不同可制作成坐垫、靠垫、床垫等产品。下面以坐垫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该硅胶垫被制作成一种坐垫。该硅胶垫1包括:底层体2和表层体3。
底层体2和表层体3可采用硅胶材料制作。硅胶也称硅橡胶,其无毒无味,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本实施例中,底层体2由于主要其承载功能,所以底层体2的硅胶材料的柔韧度相对表层体3的柔韧度低,这样确保使用过程中底层体2不至于在压力下变形,将其内部的气流通道堵塞。当然,底层体2也可采用其他具有一定柔韧度的塑胶材料制作。
底层体2和表层体3一般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在一起。当然,也可直接通过胶水粘接固定。
结合图4所示,底层体2大体呈一片状,于底层体2的上表面开设有沿底层体2分布设置有凹槽20;所述的表层体3覆盖并固定连接在底层体2的上表面,通过表层体3的封盖令所述的凹槽20形成可供外部气流通过的气流通道。
为了保证气流的畅通,不会形成“死角”,所以本实施例中凹槽20只设置一条,并且该条凹槽20呈蜿蜒往复状分布于底层体2的上表面。这样可以保证凹槽20尽可能的均匀分布在底层体2的表面。对于底层体2因为造型问题,导致凹槽20无法到达的区域,可以在该底层体2未开设凹槽的区域中成型有型槽23、24。型槽23、24的设置是为了避免底层体2上局部位置因没有凹槽而导致柔韧度较硬的问题,确保整个产品柔韧度保持在同一水平,同样,也可以节约原材料。
凹槽20的进气口21和出气口22开设在所述的底层体2的侧面。进气口21与外部的气源连通。例如,本实施例中,如果将其用于汽车坐垫,可通过小风机将汽车空调产生的冷空气通过管道由进气口21泵入。出气口22通过管道将吸收人体热量的热空气导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调节出气口22的排气流量大小。当进气口21的流量大于出气口22的流量时,气体因流量差会在凹槽20形成的气流通道中滞留,这样就会对整个硅胶垫形成一种“充气”效果,从而令本实施例形成一种充气坐垫的效果,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可以降温的效果,还进一步的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性。对出气口22的出风量可以通过改变管道出风口大小来实现,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结合图1所示,所述的表层体3的上表面形成有均匀分布的凸柱30。该凸柱30相互之间形成有间隙,这样便于空气流通,减少热量聚集,利于散热。所有分布在表层体3上的凸柱30并不是等高,见图2所示,凸柱30的高度呈高低起伏造型。具体而言,位于外缘区域的凸柱30的高度较低,因为外缘的凸柱30在缺少周围凸柱的支撑,为了避免其因挤压而变形,所以其高度较低。另外,整个凸柱30高低起伏的造型是依照人体工序设计,从而给使用者更好的支撑,进一步提升使用舒适度。
在实际生产中,为了确保凸柱30可以及时对热量传导,本实施例中凸柱30采用中空设置,即凸柱30内形成有腔体300,该腔体300的开口沿表层体3的下表面开设。通过这种设计,可以令腔体300余凹槽20形成连通,这样通过凹槽20内的冷空气就会进入腔体300中,以快速令凸柱30的温度下降,提高降温速度。另外,中空的凸柱30也可以令凸柱30相对柔韧,相比采用实体设计的凸柱,中空凸柱30使用舒适度也更佳。
根据需要,所述的凸柱30可以设计成各种造型,例如圆柱造型。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凸柱30呈圆锥台造型,这种设计也是为了确保凸柱30的强度,并且便于生产中的脱模。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硅胶垫,该硅胶垫(1)包括相互固定在一起的底层体(2)和表层体(3),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的底层体(2)的上表面开设有沿底层体(2)分布的凹槽(20);所述的表层体(3)覆盖并固定连接在底层体(2)的上表面,通过表层体(3)的封盖令所述的凹槽(20)形成可供外部气流通过的气流通道;于所述的表层体(3)的上表面形成有均匀分布的凸柱(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胶垫,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凸柱(30)内形成有腔体(300),且该腔体(300)的开口沿表层体(3)开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胶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柱(30)高度呈高低起伏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硅胶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柱(30)呈圆柱造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硅胶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柱(30)呈圆锥台造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胶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层体(2)与表层体(3)之间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硅胶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20)为一条,并且该条凹槽呈蜿蜒往复状分布于底层体(2)的上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硅胶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层体(2)的边缘形成为有围设表层体(3)的凸缘(2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硅胶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层体(2)侧面开设有与凹槽(20)连通的进气口(21)和出气口(22)。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硅胶垫,其特征在于:于底层体(2)未开设凹槽的区域中成型有型槽(23、2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98003.8U CN210454545U (zh) | 2019-07-13 | 2019-07-13 | 一种硅胶垫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98003.8U CN210454545U (zh) | 2019-07-13 | 2019-07-13 | 一种硅胶垫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454545U true CN210454545U (zh) | 2020-05-05 |
Family
ID=70445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09800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54545U (zh) | 2019-07-13 | 2019-07-13 | 一种硅胶垫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454545U (zh) |
-
2019
- 2019-07-13 CN CN201921098003.8U patent/CN21045454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84303B (zh) | 设有通道的车辆座椅 | |
CN205022409U (zh) | 一种带有臀部按摩装置的汽车座椅 | |
KR20110051693A (ko) | 냉·난방을 위한 차량용 시트 | |
US20130134764A1 (en) | Vehicle comfort seat | |
CN210454545U (zh) | 一种硅胶垫 | |
JP2005124609A (ja) | 電子枕 | |
CN206938522U (zh) | 自适应温控汽车座椅 | |
KR101770306B1 (ko) | 자동차용 통풍 시트커버 및 그 제조방법 | |
JP2019162948A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KR100823968B1 (ko) | 공기 순환 입체 쿠션 베개 | |
KR101034470B1 (ko) | 냉난방 통풍시트의 제조 방법 | |
CN215621563U (zh) | 一种蜂窝凝胶坐垫 | |
CN212066378U (zh) | 一种充气头枕 | |
CN204292744U (zh) | 一种透气定型枕 | |
KR101041185B1 (ko) | 냉난방 통풍시트 | |
CN217013297U (zh) | 一种软包座椅内部可视化窗口结构 | |
CN2293481Y (zh) | 通风透气背垫 | |
CN113545637A (zh) | 一种充气头枕 | |
CN205523824U (zh) | 具有通风加热功能的汽车座椅空调系统 | |
CN206012394U (zh) | 一种带有空气调节装置的气囊腰垫 | |
JP2000189272A (ja) | 車両用シ―トの表面構造 | |
CN107458281B (zh) | 带柔性座垫的自适应汽车座椅 | |
CN216002319U (zh) | 车用座椅及车辆 | |
CN221986319U (zh) | 一种车辆用座椅及车辆 | |
CN212667190U (zh) | 一种芯部可替换的空调座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5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