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48591U - 板式复合消白装置 - Google Patents
板式复合消白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448591U CN210448591U CN201921097653.0U CN201921097653U CN210448591U CN 210448591 U CN210448591 U CN 210448591U CN 201921097653 U CN201921097653 U CN 201921097653U CN 210448591 U CN210448591 U CN 21044859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shell
- medium
- outlet
- condens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9000003546 flue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2087 white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570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602 gyps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40 gyps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56 waste inci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NINIDFKCEFEMDL-UHFFFAOYSA-N Sulfur Chemical compound [S] NINIDFKCEFEMD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080 ambient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39 co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77 desulfu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3556 desulfu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7 sulfu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93 sulfu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himneys And Flu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板式复合消白装置及其烟气消白方方法。所述板式复合消白装置包括板式冷凝机构以及板式加热机构,所述板式冷凝机构与所述板式加热机构连接;所述板式冷凝机构包括第一壳体以及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冷凝板组,所述冷凝板组设有供烟气通过的板间通道,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第一进气口以及第一出气口;所述板式加热机构包括第二壳体以及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加热板组,所述第二壳体开始有第二进气口以及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通过管线连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板式复合消白装置。
背景技术
白烟,是指在电力、钢铁、石油化工、垃圾焚烧等行业的烟气,经过脱硫、脱硝、除尘等工艺后,进入烟囱排放到大气环境中去时,温度急剧降低,烟气相对湿度急剧增加,基本达到饱和状态且含有大量小液滴。这样的湿烟气经传统烟囱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在烟囱出口处和环境低温空气相遇,就会迅速降到露点以下冷凝,产生大量雾滴,产生视觉上的烟囱“冒白烟”现象,严重的还会在烟囱周边一定范围内形成“烟囱雨”、“石膏雨”。
发达国家要求烟囱排烟温度高于80℃,一般看不到白烟。我国对烟囱排烟湿度温度没有要求,因此,出现白烟的现象比较普遍,白烟会对周围居民生活造成困扰,影响环境感观,因此,地方政府要求电力、钢铁、焦化等重点行业把消除“有色烟羽”、“石膏雨”作为超低排放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全国多个省市相继提出“锅炉应采取烟温控制及其他有效措施消除石膏雨、有色烟羽等现象”的要求,河北远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响应政府要求,提出“锅炉烟气消白、冷凝、节能换热系统”,致力于烟气“湿烟羽”消除治理(消白烟)的研发。
要消除烟羽,就要改善烟气排除的温度和湿度,使烟气在环境空气中扩散过程中始终不会变为饱和状态;但现有的除烟设别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烟气消白效果好的板式复合消白装置及其烟气消白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板式复合消白装置,用于处理烟气,所述的板式复合消白装置包括板式冷凝机构以及板式加热机构,所述板式冷凝机构与所述板式加热机构连接;
所述板式冷凝机构包括第一壳体以及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冷凝板组,所述冷凝板组设有供烟气通过的板间通道,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第一进气口以及第一出气口;
所述板式加热机构包括第二壳体以及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加热板组,所述第二壳体开始有第二进气口以及第二出气口;
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通过管线连通;
烟气从所述第一进口进入所述第一壳体内,经所述板间通道与所述冷凝板组冷凝除湿;然后,通过管线输送至所述第二进气口并从所述第二进气口进入所述第二壳体内,烟气在所述第二壳体内被所述加热板组加热成不饱和状态,从所述第二出气口排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式冷凝机构还包括聚液壳,所述聚液壳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一进气口的一端;
所述聚液壳上开设有排水口,所述第一出气口开设于所述聚液壳的侧面;
所述烟气经冷凝板组冷凝,析出的水从所述排水口排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设有第一封头,所述第一封头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通过法兰盘连接;
所述第一进气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封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板组至少包括2块间隔设置的冷凝板,至少2块所述冷凝板之间形成供所述板间通道;每块所述冷凝板上开设有介质通道;
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第一介质进口以及第一介质出口,所述第一介质进口靠近所述第一出气口设置,所述第一介质出口靠近所述第一进气口设置;
所述第一介质进口、第一介质出口分别与所述介质通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介质通道中设与多条折流线,且多条所述折流线将所述介质通道分割成多个部分,每个部分之间留有联通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通通道的横截面呈“Z”字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气口处安装有除雾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相对设置两端,所述第二壳体的每一端分别安装有第二封头;
所述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分别开设于两个所述第二封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上还开设有第二介质进口和第二介质出口,所述第二介质进口靠近所述第二进气口设置,所述第二介质出口靠近所述第二介质出口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板组和/或所述加热板组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冷凝板组和/或所述加热板组串联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复合消白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消白效果好:对于绝大多数的烟气,先利用冷凝板组除湿,再利用加热板组使烟气脱离饱和状态,从而对烟气进行消白,效果好。
2、板式复合消白装置风阻小:板式冷凝机构和板式加热机构的烟气流通通道大,使得风阻小,几乎没有风阻,绝大部分情况下不需要额外的风机,只靠烟气本身的动力就可以完成整个换热过程。
3、换热效率高,整个板内的换热介质都处于高度湍流状态,并且整块板均参与换热,总传热系数是传统列管的1-3倍。
3、相对换热面积大:与管式换热器相比在同等换热面时,板式复合消白装置要比管式换热器的体积小。
4、设备耐用:耐用性好,科学的流道设计,合理的风速设定,对传热板几乎无磨损,保证了设备的耐用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式复合消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凝板组或加热板组剖示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凝板组或加热板组结构示意图;
图中,板式复合消白装置100、板式冷凝机构10、第一壳体11、第一进气口111、第一出气口112、第一封头113、第一介质进口114、第一介质出口115、冷凝板组12、冷凝板121、板间通道122、介质通道121a、折流线121b、聚液壳13、排水口131、除雾器14、支撑板15、板式加热机构20、第二壳体21、第二进气口211、第二出气口212、第二封头213、第二介质进口214、第二介质出口215、加热板组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式复合消白装置100,所述板式复合消白装置100主要用于处理烟气。在这里,所述烟气可以是电力、钢铁、石油化工、垃圾焚烧等行业的烟气。
进一步地,所述板式复合消白装置100包括板式冷凝机构10以及板式加热机构20,所述板式冷凝机构10与所述板式加热机构20连接;烟气先经过所述板式冷凝机构10冷凝降温除湿,然后,再经过板式加热机构20加热成不饱和状态,排入大气中。
具体地,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板式冷凝机构10包括第一壳体11以及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11内的冷凝板组12,所述冷凝板组12设有供烟气通过的板间通道122,所述第一壳体11开设有第一进气口111以及第一出气口112;所述板式加热机构20包括第二壳体21以及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21内的加热板组22,所述第二壳体21开始有第二进气口211以及第二出气口212;所述第一出气口112与所述第二进气口通过管线30连通;烟气从所述第一进口进入所述第一壳体11内,经所述板间通道122与所述冷凝板组12换热冷凝除湿;然后,通过管线30输送至所述第二进气口211并从所述第二进气口211进入所述第二壳体21内,烟气在所述第二壳体21内被所述加热板组22加热成不饱和状态,从所述第二出气口212排出,从而完成对烟气的消白。
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上端设有第一封头113,所述第一封头113与所述第一壳体11之间通过法兰盘连接;所述第一进气口111开设于所述第一封头113。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板组12的数量可以为1组或者多组。多组所述冷凝板组12串联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21内。当然,在本实施例中,冷凝板组12的具体数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而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多组所述冷凝板组12串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1中。
如图4及图5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冷凝板组12至少包括2块间隔设置的冷凝板121,至少2块所述冷凝板121之间形成所述板间通道122,烟气经过所述板间通道122从而实现与冷凝板121换热。
所述冷凝板12上开设有介质通道121a,所述第一壳体11上开设有第一介质进口114以及第一介质出口115,所述第一介质进口114靠近所述第一出气口112设置,所述第一介质出口115靠近所述第一进气口111设置,所述第一介质进口114、所述第一介质出口115分别与所述介质通道121a连通,冷却介质从所述第一介质进口114输入,在第一壳体11内与烟气换热后从所述第一介质出口115排出。可以理解的是,将第一介质进口114设置于靠近第一出气口112,将第一介质出口115设置于靠近第一进气口111,从而使得介质的流到方向与烟气的流动方向相反,从而可以提高所述冷凝板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每块所述冷凝板12由两块1.2mm--1.5mm厚的不锈钢板焊接而成,从而形成所述介质通道121a,所述介质通道121a中设与多条折流线121b,多条所述折流线121b将所述介质通道121a分割成多个部分,每个部分之间留有联通通道,经过折流线121b的分割使冷凝或加热介质在冷凝板12以‘Z’型流动增加冷凝或加热介质的停留时间,与此同时冷凝介质在介质通道121a高流速流动,使得整个板内的换热介质都处于高度湍流状态,从而整块冷凝板12均参与换热,其总传热系数是传统列管的1-3倍。所述板式冷凝机构10还包括聚液壳13,所述聚液壳13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11远离所述第一进气口111的一端;所述聚液壳13上开设有排水口131,所述第一出气口112开设于所述聚液壳13的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折流线121b为挡板,该挡板将所述介质通道121a分割成互相连通的联通通道。
优选地,所述排水口131设于所述聚液壳13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一端,所述第一出气口112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1设置。即,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排水口131的位置是低于所述第一出气口112的位置,从而经过所述冷凝板组12冷凝的烟气析出的水在重力作用下从所述排水口131排出,同时,避免未经板式加热机构20处理的烟气从所述排气口131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气口112处安装有除雾器14,所述除雾器14用于除去经冷凝板组12冷凝后烟气中的雾气,并脱去烟气中的硫。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聚液壳13之间还设有支撑板15,所述支撑板15用以支撑所述第一壳体11以及所述聚液壳13。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11及所述聚液壳13分别通过焊接方式或者锁紧件锁紧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支持板15的两侧。
请参阅图3,所述第二壳体21具有相对设置两端,所述第二壳体21的每一端分别安装有第二封头213;所述第二进气口211和第二出气口212分别开设于两个所述第二封头213。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21上还开设有第二介质进口214和第二介质出口215,所述第二介质进口214靠近所述第二进气口211设置,所述第二介质出口215靠近所述第二介质出口215设置。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这种设置方式,可以使得介质的流通方向与烟气的流通方向相反,从而提高介质的换热效率。
优选地,往所述第二介质进口214通入的介质可以是废热蒸汽或者废热水,从而提高废气或废热水的利用,节约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板组22的数量可以为1组或者多组。多组所述加热板组22串联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21内。
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加热板组22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组加热板组22或多组加热板组2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板组22的结构与所述冷凝板组12的结构一致,在此就不再重复赘述,两者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加热板组22通入是介质是给所述烟气加热,使所述烟气加热成高温不和状态;所述冷凝板组12通入的介质是给烟气降温冷凝除去烟气中的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板式复合消白装置,用于处理烟气,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式复合消白装置包括板式冷凝机构以及板式加热机构,所述板式冷凝机构与所述板式加热机构连接;
所述板式冷凝机构包括第一壳体以及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冷凝板组,所述冷凝板组设有供烟气通过的板间通道,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第一进气口以及第一出气口;
所述板式加热机构包括第二壳体以及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加热板组,所述第二壳体开始有第二进气口以及第二出气口;
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通过管线连通;
烟气从所述第一进气口进入所述第一壳体内,经所述板间通道与所述冷凝板组冷凝除湿;然后,通过管线输送至所述第二进气口并从所述第二进气口进入所述第二壳体内,烟气在所述第二壳体内被所述加热板组加热成不饱和状态,从所述第二出气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复合消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式冷凝机构还包括聚液壳,所述聚液壳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一进气口的一端;
所述聚液壳上开设有排水口,所述第一出气口开设于所述聚液壳的侧面;
所述烟气经冷凝板组冷凝,析出的水从所述排水口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式复合消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设有第一封头,所述第一封头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通过法兰盘连接;
所述第一进气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封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复合消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板组至少包括2块间隔设置的冷凝板,至少2块所述冷凝板之间形成供所述板间通道,每块所述冷凝板上开设有介质通道;
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第一介质进口以及第一介质出口,所述第一介质进口靠近所述第一出气口设置,所述第一介质出口靠近所述第一进气口设置;
所述第一介质进口、第一介质出口分别与所述介质通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式复合消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通道中设与多条折流线,且多条所述折流线将所述介质通道分割成多个部分,每个部分之间留有联通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式复合消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通通道的横截面呈“Z”字形。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板式复合消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气口处安装有除雾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复合消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相对设置两端,所述第二壳体的每一端分别安装有第二封头;
所述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分别开设于两个所述第二封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式复合消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壳体上还开设有第二介质进口和第二介质出口,所述第二介质进口靠近所述第二进气口设置,所述第二介质出口靠近所述第二介质出口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复合消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板组和/或所述加热板组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冷凝板组和/或所述加热板组串联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97653.0U CN210448591U (zh) | 2019-07-12 | 2019-07-12 | 板式复合消白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97653.0U CN210448591U (zh) | 2019-07-12 | 2019-07-12 | 板式复合消白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448591U true CN210448591U (zh) | 2020-05-05 |
Family
ID=70445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097653.0U Active CN210448591U (zh) | 2019-07-12 | 2019-07-12 | 板式复合消白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44859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06629A (zh) * | 2019-07-12 | 2021-01-12 | 上海镐渭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 板式复合消白装置及其烟气消白方法 |
CN119524616A (zh) * | 2025-01-23 | 2025-02-28 | 安徽笃舜新能源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氢气纯化系统和方法 |
-
2019
- 2019-07-12 CN CN201921097653.0U patent/CN21044859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06629A (zh) * | 2019-07-12 | 2021-01-12 | 上海镐渭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 板式复合消白装置及其烟气消白方法 |
CN119524616A (zh) * | 2025-01-23 | 2025-02-28 | 安徽笃舜新能源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氢气纯化系统和方法 |
CN119524616B (zh) * | 2025-01-23 | 2025-04-22 | 安徽笃舜新能源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氢气纯化系统和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939906A (en) | Multi-stage boiler/regenerator for liquid desiccant dehumidifiers | |
CN108426264B (zh) | 一种回收烟气余热协同除尘消除有色烟羽的装置 | |
CA2504330A1 (en) | Exhaust gas treating apparatus | |
CN210448591U (zh) | 板式复合消白装置 | |
EP3722669B1 (en) | Deep recovery system for residual heat of fume | |
CN107218618A (zh) | 一种烟气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9647113B (zh) | 一种除尘除雾消白烟一体化系统 | |
CN109569211B (zh) | 一种回收烟气余热协同消除湿烟羽的装置 | |
CN106440833A (zh) | 一种烟气的湿法除尘脱硫脱硝系统及方法 | |
CN109126366A (zh) | 一种高效节能的有色烟羽治理系统 | |
EP0498020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exhaust gas in a boiler | |
CN109442453B (zh) | 一种基于高温除尘的发电锅炉尾部烟气消白装置 | |
CN112206629A (zh) | 板式复合消白装置及其烟气消白方法 | |
CN109185910B (zh) | 一种利用间接蒸发式冷却供冷的烟气除湿和水回收方法 | |
CN211411628U (zh) | 基于烟气余热回收控制、脱白的锅炉系统 | |
CN113926291A (zh) | 烟气强制风冷消白系统及消白方法 | |
CN114777147B (zh) | 烟气消白方法及装置 | |
CN211677009U (zh) | 一种烟气脱白系统 | |
CN211316221U (zh) | 一种余热回收锅炉一体化装置 | |
CN212440731U (zh) | 一种节能型锅炉尾气净化系统 | |
CN212142011U (zh) | 用于工业窑炉烟气除尘消白的一体化系统装置 | |
CN212142066U (zh) | 高温烟气消白系统 | |
CN210145740U (zh) | 一种除尘除雾消白烟一体化系统 | |
CN211650305U (zh) | 一种高温尾气净化和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 |
CN208920088U (zh) | 一种利用间接蒸发式冷却供冷的烟气除湿和水回收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