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25295U - 一种窗机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窗机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425295U CN210425295U CN201920769310.8U CN201920769310U CN210425295U CN 210425295 U CN210425295 U CN 210425295U CN 201920769310 U CN201920769310 U CN 201920769310U CN 210425295 U CN210425295 U CN 2104252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heat exchanger
- face
- air conditioner
- side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窗机空调,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包括室外侧换热器及室内侧换热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容纳腔,所述室外侧换热器及所述室内侧换热器均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壳体朝向室外侧的一个端面为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靠近所述室外侧换热器;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有相分隔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窗机空调的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所述第一进风口、同时在所述第一端面上直接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口,使得所述第一进风口及所述第一出风口同时在所述第一端面上,这样使得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个其他侧面可以裸露出来,进行进一步利用,使得壳体表面的利用效率更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窗机空调。
背景技术
窗机空调是一种一体式的空调结构,常安装于室内窗口附近。现有的窗机空调均采用四周进风轴向出风的形式,即在空调器壳体的室内侧面板和室外侧面板上分别开设室内出风口和室外出风口,在壳体侧板上开设若干进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位于不同的壳体面板上。这样设置的方式导致空调的侧面无法进一步利用,空调的壳体利用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窗机空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窗机空调壳体侧面不便进一步利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窗机空调,包括室外侧换热器及室内侧换热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容纳腔,所述室外侧换热器及所述室内侧换热器均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壳体朝向室外侧的一个端面为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靠近所述室外侧换热器;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有相分隔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窗机空调,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还包括:导风板,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通过所述导风板分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周向上,且每个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之间均设置有所述导风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导风板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面倾斜设置;所述导风板包括固定端及延伸端,所述固定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延伸端沿远离所述第一进风口、并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导风板将所述开口分隔成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壳体朝向室内侧的一个端面为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靠近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第二端面上设置有相分隔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二进风口相对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下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安装光伏发电装置的安装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还包括: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喷淋装置及接水盘;
所述接水盘相对位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或所述室外侧换热器下侧,所述喷淋装置的进水端与所述接水盘连通,所述喷淋装置的出水端作用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或所述室内侧换热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水管及雾化喷头;
所述喷淋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接水盘连通、所述喷淋水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作用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或所述室内侧换热器;且所述雾化喷头相对位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或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窗机空调,所述壳体具有所述第一端面以及其他侧面;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窗机空调的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所述第一进风口、同时在所述第一端面上直接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口,使得所述第一进风口及所述第一出风口同时在所述第一端面上,这样使得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个其他侧面可以裸露出来,进行进一步利用,利用的方式可以在裸露的侧面设置光伏组件或者美观性装饰结构,使得壳体表面的利用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窗机空调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窗机空调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板设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窗机空调循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窗机空调控制图;
图6第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四通阀换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壳体 11第一端面 111第一进风口 112第一出风口
12第二端面 121第二进风口 122第二出风口 13安装面
14导风板 2冷凝器 3蒸发器 4压缩机
5气液分离器 6四通阀 61第一通道 62第二通道
7电子膨胀阀 8室内侧风机 9电机 10室外侧风机
101接水盘 102光伏发电装置 1031喷淋水管
1032喷淋动力装置 1033外部水源截止阀 1034雾化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窗机空调,包括压缩机4、气液分离器5、四通阀6、电子膨胀阀7、室外侧换热器及室内侧换热器,其中,室外侧换热器可为冷凝器2,室内侧换热器可为蒸发器3。
如图4所示,压缩机4、四通阀6、蒸发器3、电子膨胀阀7、冷凝器2、四通阀6、压缩机4依次连通并构成回路,压缩机4处还设置有气液分离器5。制冷模式中,以四通阀6制冷换向,四通阀6的第一通道61连通,从气液分离器5出来的气态冷媒进入压缩机4,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过热气态冷媒,之后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经四通阀6进入冷凝器2(室外侧换热器)中放热,被冷凝为高压液体冷媒,再经电子膨胀阀7节流为低压低温的气液两相态冷媒,进入蒸发器3(室内侧换热器)吸热,为低压的气态冷媒,之后低压气态冷媒经四通阀6进入气液分离器5B。制热模式中,按四通阀6切换至图6所示的第二通道62,冷凝器2和蒸发器3的位置互换,循环流程参考上述。
其中,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窗机空调中还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形成容纳腔,所述室外侧换热器及所述室内侧换热器均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壳体1朝向室外侧的一个端面为第一端面11,所述第一端面11靠近所述室外侧换热器;所述第一端面11上设置有相分隔的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窗机空调,所述壳体1具有所述第一端面11以及其他侧面;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窗机空调的所述第一端面11上设置所述第一进风口111、同时在所述第一端面11上直接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口112,使得所述第一进风口111及所述第一出风口112同时在所述第一端面11上,这样使得所述壳体1的至少一个其他侧面可以裸露出来,进行进一步利用,利用的方式可以在裸露的侧面设置光伏组件或者美观性装饰结构,使得壳体1表面的利用效率更高。
一般而言,窗机空调安装时,第一端面11为壳体1的下侧面(面向地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第一进风口111及第一出风口112均设置于第一端面11上,此时送风模式为下进下出。位于室外侧的其他侧面则可以有效得到利用,提高壳体1外表面积利用率。
为了减少进风与出风的热交换,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导风板14,所述第一进风口111和所述第一出风口112之间通过所述导风板14分隔。导风板14将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分隔开,避免进风和出风冷热空气换热,例如夏季制冷过程中、导风板14会将外侧冷凝器2产生的热风导向窗机侧部,避免与进风口处的进风换热、影响冷凝器2进风温度的升高,提升换热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窗机空调中,所述第一端面11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口112,所述第一出风口112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11的周向上,且每个所述第一出风口112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11之间均设置有所述导风板14。本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11设置为方形的进风口,在第一进风口111的三个侧边处均设置有第一出风口112,中间进风、三边出风,提高出风效率,第一进风口111连通室外侧进风通道、第二出风口122连通室外侧出风通道。同时导风板14有效防止进风与出风进行热交换。为了保证第一进风口111处尽量多进风,第一出风口112处出风不与进风混合,导风板14的位置可设置于第一出风口112处。
窗机空调的冷凝器2可为环形结构,竖直放置在靠近壳体1顶部位置,距离壳体1的底部(第一端面11侧)有一定的高度,使得冷凝器2与第一端面11之间空间大,配合下进下出的送风方式,提高冷凝器2的换热量。
为了进一步保证导风板14能够有效避免进风与出风换热,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14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面11倾斜设置;所述导风板14包括固定端及延伸端,所述固定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端面11,所述延伸端沿远离所述第一进风口111、并靠近所述第一端面11的方向延伸。从而使得第二出风口122的出风能够在导风板14的作用下导向远离第一进风口111的方向,进一步防止进风与出风热交换。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窗机空调中,第一进风口111与第一出风口112还可以采用如下设置方式:所述第一端面11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导风板14将所述开口分隔成所述第一进风口111和所述第一出风口112,同时使得第一进风口111与进风通道连通、第一出风口112与出风通道连通。
为进一步提升壳体1外表面的利用效率,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窗机空调中,所述壳体1朝向室内侧的一个端面为第二端面12,所述第二端面12靠近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第二端面12上设置有相分隔的第二进风口121和第二出风口122。除了室外侧设置的同面进出风的设置方式,室内侧的端面也采用同面进出风设置,将窗机外表面裸露面积达到最大。
其中,所述壳体1具有至少一个安装面13,所述安装面13上设置有光伏发电装置102,光伏发电装置102可设置为光伏发电板的形式,光伏发电板可更好的铺设于安装面13上。本实施例中,除了第一端面11及第二端面12的其他侧面均为安装面13,为最大程度利用窗机的裸露外表面积,除了第一端面11及第二端面12,其余四个裸露安装面13均可以铺满光伏板,从窗机空调正常安装时:除了第二端面12的其余侧面可均位于室外侧,第一端面11位于底面(朝向地面),此时由室外侧主视面看,上表面、左右表面及室外主视面,四个安装面13均可铺满光伏板,由此光伏板的铺设面积加大,如图3所示,光伏板给窗机提供电源,提供给空调机组的电量最大,降低机组的功耗,提升机组能效。
光伏发电板102连接有光伏电源控制器,其电源控制器与空调电器盒电性连接,如图5所示,空调的控制端可对光伏发电板102进行控制,实现太阳能供电,降低能耗,提升机组能效。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风口121相对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122的下侧,实现室内侧的下侧进风、上侧出风,便于出风更充分扩散到室内环境中去。
如图2所示,蒸发器3(室内侧换热器)侧设置有室内侧风机8,与冷凝器2(室外侧换热器)侧设置有室外侧风机10,且两个风机共用一个电机9,在风机的作用下,由室内的进风先经过蒸发器3(室内侧换热器)被冷却降温,之后经室内侧风机8的风叶吹出,经室内风道排向室内空气。室外侧送风采用下进下出,即下表面中间进风、三边出风,环形冷凝器2(室外侧换热器)竖直放置在壳体1顶部位置,室外空气在室外侧风机10的作用下,先经冷凝器2(室外侧换热器)被加热升温,再经室外风道排出到室外。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窗机空调中,还包括: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喷淋装置及接水盘101;所述接水盘101相对位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或所述室外侧换热器下侧,所述喷淋装置的进水端与所述接水盘101连通,所述喷淋装置的出水端作用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或所述室内侧换热器。喷淋装置主要用于为冷凝器2进行散热,室外侧换热器或室内侧换热器切换为冷凝器2的结构,可以使用喷淋装置进行降温。
具体的,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水管1031及雾化喷头1034,所述喷淋水管1031的一端与所述接水盘101连通、所述喷淋水管1031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雾化喷头1034,所述雾化喷头1034作用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或所述室内侧换热器;且所述雾化喷头1034相对位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或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下方。其中,喷淋动力装置1032可以为水泵。
本实施例中,雾化喷头1034安装固定于壳体1内部,安装于室外侧换热器(制冷时作为冷凝器2)的第一进风口111处,雾化喷头1034与冷凝器2间有一定的距离,喷射方向由冷凝器2的下方到上方进行喷淋,散热效果更好。雾化水源可来自蒸发器3的冷凝水和外部水源:
制冷模式下,室内空气经过室内侧换热器(蒸发器3)被冷却,会有一部分温度较低的冷凝水析出,流到接水盘101中,此时冷凝水可以作为喷淋水源;
外部水源是指空调外部的水源,比如自来水、雨水。此时设置喷淋动力装置1032,所述喷淋水管1031与所述喷淋动力装置1032连通,同时喷淋动力装置1032连接有外部水源截止阀1033、外部水源截止阀1033与喷淋动力控制器连接。在接收空调控制器的打开信号时,会抽取水直接通过喷淋水管1031供给雾化喷头1034,温度较低的水经喷头雾化为微米级小液滴,与室外侧进风空气混合换热,降低进风温度,同时在室外侧风机10的作用下,雾化空气与冷凝器2换热,充分利用小液滴的气化潜热,加大换热量,同时可将冷凝器2温度降低,降低压缩机4的功耗,提升机组能效,总体可提升机组能效60%。或者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向接水盘101中加外部水。喷淋动力控制器可与空调电器盒连接,以空调的控制端控制喷淋动力装置1032的开关或流量大小。本实施例中对雾化喷头1034的数量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通过设置喷淋装置,将室内侧蒸发器3的空气冷凝水和外部水源集中起来喷淋到室外侧换热器(冷凝器2)处、同时也位于第一进风口111所在的第一端面11附近,因此喷淋可以同时降低进风温度,进一步提升换热量,降低机组冷凝温度,降低压缩机4功耗。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等。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窗机空调,包括室外侧换热器及室内侧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形成容纳腔,所述室外侧换热器及所述室内侧换热器均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壳体(1)朝向室外侧的一个端面为第一端面(11),所述第一端面(11)靠近所述室外侧换热器;所述第一端面(11)上设置有相分隔的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机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风板(14),所述第一进风口(111)和所述第一出风口(112)之间通过所述导风板(14)分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机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11)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口(112),所述第一出风口(112)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11)的周向上,且每个所述第一出风口(112)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11)之间均设置有所述导风板(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机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14)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面(11)倾斜设置;所述导风板(14)包括固定端及延伸端,所述固定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端面(11),所述延伸端沿远离所述第一进风口(111)、并靠近所述第一端面(11)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机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11)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导风板(14)将所述开口分隔成所述第一进风口(111)和所述第一出风口(1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机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朝向室内侧的一个端面为第二端面(12),所述第二端面(12)靠近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第二端面(12)上设置有相分隔的第二进风口(121)和第二出风口(1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窗机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口(121)相对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122)的下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机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安装光伏发电装置(102)的安装面(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机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喷淋装置及接水盘(101);
所述接水盘(101)相对位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或所述室外侧换热器下侧,所述喷淋装置的进水端与所述接水盘(101)连通,所述喷淋装置的出水端作用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或所述室内侧换热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窗机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水管(1031)及雾化喷头(1034);
所述喷淋水管(1031)的一端与所述接水盘(101)连通、所述喷淋水管(1031)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雾化喷头(1034),所述雾化喷头(1034)作用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或所述室内侧换热器;且所述雾化喷头(1034)相对位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或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下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69310.8U CN210425295U (zh) | 2019-05-24 | 2019-05-24 | 一种窗机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69310.8U CN210425295U (zh) | 2019-05-24 | 2019-05-24 | 一种窗机空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425295U true CN210425295U (zh) | 2020-04-28 |
Family
ID=70373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769310.8U Active CN210425295U (zh) | 2019-05-24 | 2019-05-24 | 一种窗机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42529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60413A (zh) * | 2019-05-24 | 2019-09-2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窗机空调 |
-
2019
- 2019-05-24 CN CN201920769310.8U patent/CN21042529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60413A (zh) * | 2019-05-24 | 2019-09-2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窗机空调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48970B (zh) | 空调系统以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00501252C (zh) | 一种移动式空调 | |
CN110748969B (zh) | 空调系统以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01294727A (zh) | 变频式空调器室外机电器控制盒降温旁通结构 | |
CN106382685A (zh) | 厨房空调器 | |
CN202734200U (zh) | 低噪音型高温机柜空调 | |
CN112283800A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0425295U (zh) | 一种窗机空调 | |
CN110260413A (zh) | 一种窗机空调 | |
CN102878617B (zh) | 基于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吊顶空调系统 | |
CN2921662Y (zh) | 嵌入式一体化精密空调 | |
CN211625499U (zh) | 一种空调冷凝器水喷雾节能装置 | |
CN201463151U (zh) | 一种半导体换新风空调器 | |
US11808464B2 (en) |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 |
CN102705970A (zh) | 低噪音型高温机柜空调 | |
CN112797661B (zh) | 热泵机组的室外机、热泵机组及其送风方法 | |
CN215570832U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CN101464041A (zh) | 吊顶式空调器四风口导风叶片结构 | |
CN102226554A (zh) | 水冷冷媒直膨式变风量空气处理机组 | |
CN115899845A (zh) | 空调 | |
KR100896805B1 (ko) | 항온항습 기능을 갖는 증기식 공기조화기 | |
CN215570833U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CN201103962Y (zh) | 移动式空调 | |
CN202253984U (zh) | 集装箱基站温度控制系统的空调或热管用立式斜面室内机 | |
CN220728361U (zh) | 一种一体式直吹型吊顶冷暖空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