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12358U - 一种模具分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具分模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412358U CN210412358U CN201921076432.5U CN201921076432U CN210412358U CN 210412358 U CN210412358 U CN 210412358U CN 201921076432 U CN201921076432 U CN 201921076432U CN 210412358 U CN210412358 U CN 2104123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e
- sliding
- hole
- cavity
- b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分模结构,涉及模具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锻压模具不方便取出带有耳部的制件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下模包括内模和套设在内模外侧的外模,外模的底端与底座连接,内模呈倒圆台状;内模的顶端设置有与顶杆孔相通的模腔,模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耳槽;内模包括沿其径向依次设置且大小相同的左半模和右半模,左半模和右半模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T形块,外模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T形块滑移配合且延伸至外模顶端的T形槽。在顶杆将带有耳部的制件顶起的过程中,左半模和右半模均会沿着T形槽向上滑动,当制件的耳部完全脱离耳槽后,左半模和右半模均会下滑并复位,从而达到了方便取出带有耳部的制件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具分模结构。
背景技术
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其中,锻压模具是通过锻造和冲压,利用锻压机械的冲头和模腔的配合,对坯料施加压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模具。
参照图1,为现有的一种可通过锻压模具制作的制件,其包括制件本体1,制件本体1呈顶端面积大于底端面积的梯型。在制件本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耳部11,耳部11沿制件本体1的周向设置并呈环状。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843759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锻压成型模具,其包括上模固定板,上模固定板通过垫板与成型上模相连,成型上模的内部装有冲头,冲头上部为定位凸块,定位凸块设在垫板的空腔内;成型上模下部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成型下模,成型下模底部设有下模固定板,成型下模上部设有模腔,成型下模模腔中心位置上设有第一顶杆孔。模腔的形状与需要锻成的制件的形状相同,锻压工件时,先将棒状坯料放置在模腔内,使棒状坯料的一端位于模腔中,另一端伸出到模腔外。棒状坯料的端面尺寸小于模腔的开口尺寸,放置好坯料后,启动锻压机驱动冲头对模腔中坯料的顶端施加压力,将坯料完全压入模腔中后,即可获取和模腔形状及尺寸相同的制件。将制件从模腔内取出时,通过顶杆孔内的顶杆上顶,即可将模腔内的制件顶出。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利用上述锻压模具制作如图1所示的制件本体1上带有耳部11的制件时,在制件被锻压完成后,由于制件上的耳部11的阻挡,通过顶杆孔31内的顶杆难以将带有耳部11的制件从模腔41内顶出,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方便取出带有耳部11的制件的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分模结构,其优点是方便取出带有耳部的制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模具分模结构,包括下模和设置在所述下模底端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顶杆孔,所述下模包括内模和套设在内模外侧的外模,所述外模的底端与底座连接,所述内模呈倒圆台状;所述内模的顶端设置有与顶杆孔相通的模腔,所述模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耳槽;所述内模包括沿其径向依次设置且大小相同的左半模和右半模,所述左半模和所述右半模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T形块,所述外模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T形块滑移配合且延伸至外模顶端的T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模由左半模和右半模组成,在顶杆将带有耳部的制件顶起的过程中,左半模和右半模均会沿着T形槽向上滑动,当制件的耳部完全脱离耳槽后,即可轻松将制件从模腔内取出,此时,左半模和右半模也均会下滑并复位,从而达到了方便取出带有耳部的制件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T形槽的底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T形块上设置有与通孔相通的固定孔;所述通孔内滑移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位于固定孔内,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伸出到通孔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锻压的过程中,模腔内的坯料会对内模施加一个侧向力,从而使得左半模和右半模均会有一个向上滑动的趋势,因而设置固定杆能够防止左半模和右半模在锻压的过程中上滑,增加锻压工作的稳定性,保证了锻件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靠近外模的一端设置有供固定杆伸出通孔的一端伸入的安装腔;所述固定杆伸入安装腔的一端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远离固定杆的一端穿过安装腔的底壁伸出到安装块外,所述螺纹杆与安装块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动螺纹杆即可驱动固定杆在安装腔内滑动,具有方便驱动固定杆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块靠近外模的一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固定环板,所述固定环板与外模通过螺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将安装块固定在外模上,也便于将安装块从外模上拆下进行检修或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纹杆伸出安装块的一端设置有旋钮,所述旋钮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增摩凸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驱动螺纹杆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腔内滑移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外模的一端与螺纹杆靠近外模的一端连接;所述滑块内沿固定杆的滑移方向设置有滑移腔,所述滑移腔内滑移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固定杆伸入安装腔的一端穿过滑块的端部伸入滑移腔且与限位块连接;所述限位块靠近外模的一端与滑移腔靠近外模的一端相抵,所述限位块的另一端与滑移腔远离外模的一端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固定孔的内侧壁上且位于靠近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倾斜导向面,所述倾斜导向面与固定孔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T形块上且位于固定孔下方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用于在制件的耳部完全脱离耳槽时供固定杆插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定杆位于倾斜导向面的正上方后,使左半模和右半模上移即可使固定杆的端部缩回通孔并压缩弹簧。当制件的耳部完全脱离耳槽时,通孔与限位孔相通,同时固定杆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插入限位孔中,从而防止左半模和右半模在制件的耳部脱离耳槽时与底座碰撞产生碰撞或碰伤制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纹杆靠近滑块的一端与滑块卡嵌连接且能够相对于滑块进行周向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小了滑块移动时的注意,更方便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块的外侧壁上沿滑块的滑移方向设置有观察口,所述滑块远离外模的一端连接有伸入观察口的滑板;所述观察口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滑板对应的刻度线,所述刻度线延伸至安装块的外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观察口具有指示的作用,当滑板滑移到刻度线位置时,固定杆靠近固定孔的一端位于倾斜导向面的正上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左半模、右半模、T形块和T形槽的设置,具有方便取出带有耳部的制件的作用;
2、通过固定杆、通孔、固定孔、安装块和螺纹杆的设置,具有便于操作的作用;
3、通过滑块、限位块、弹簧、倾斜导向面和限位孔的设置,具有能够保证制件质量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示出的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模具分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模具分模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制件本体;11、耳部;2、下模;3、底座;31、顶杆孔;4、内模;41、模腔;42、耳槽;43、左半模;44、右半模;45、T形块;46、固定孔;47、倾斜导向面;48、间隙;49、限位孔;5、外模;51、T形槽;52、通孔;53、固定杆;6、安装块;61、安装腔;62、固定环板;63、螺栓;64、观察口;65、滑板;66、刻度线;7、螺纹杆;71、旋钮;72、增摩凸纹;73、圆形块;8、滑块;81、滑移腔;82、限位块;83、弹簧;84、圆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模具分模结构,包括下模2,下模2包括内模4和套设在内模4外侧的外模5,内模4呈倒圆台状。内模4的顶端设置有模腔41,模腔4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耳槽42。内模4包括沿其径向依次设置且大小相同的左半模43和右半模44,即左半模43和右半模44均呈半环形,在本实施例中,耳槽42沿内模4的周向设置并呈环形,环形的耳槽42一半位于左半模43的内壁上,另一半位于右半模44的内壁上。左半模43和右半模44的外侧壁上均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T形块45,外模5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T形块45滑移配合的T形槽51。需要说明的是,两个T形块45分别位于对应半模的中部,T形槽51延伸至外模5的顶端。
参照图3和图4,下模2的底端连接有底座3,底座3上设置有与模腔41连通的顶杆孔31,具体的,外模5的底端与底座3固定连接。T形槽51的底壁上设置有延伸至外模5外壁上的通孔52,T形块45上设置有与通孔52相通的固定孔46。通孔52内滑移设置有固定杆53,固定杆53的一端位于固定孔46内,固定杆53的另一端伸出到通孔52外。
参照图3和图4,外模5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块6,安装块6靠近外模5的一端沿固定杆53的滑移方向开设有安装腔61。具体的,安装块6靠近外模5的一端的外侧壁上沿其周向设置有固定环板62,固定环板62与外模5通过螺栓63连接。安装腔61内滑移设置有滑块8,滑块8远离外模5的一端卡嵌连接有螺纹杆7。具体的,滑块8内设置有圆形槽84,圆形槽84内设置有圆形块73,螺纹杆7靠近滑块8的一端穿过滑块8的端部与圆形块73同轴连接,使得螺纹杆7能够相对于滑块8进行周向转动。优选的,螺纹杆7远离滑块8一端穿过安装腔61的底壁伸出到安装块6外,且螺纹杆7与安装块6螺纹连接。螺纹杆7伸出安装块6的一端连接有旋钮71,旋钮7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增摩凸纹72。
参照图3和图4,滑块8内沿固定杆53的滑移方向设置有滑移腔81,滑移腔81位于圆形槽84靠近外模5的一侧。滑移腔81内滑移设置有限位块82,固定杆53伸出通孔52的一端穿过滑块8的端部伸入滑移腔81且与限位块82连接。具体的,限位块82靠近外模5的一端与滑移腔81靠近外模5的一端相抵,限位块82的另一端与滑移腔81远离外模5的一端之间连接有弹簧83。固定孔46的内侧壁上且位于靠近底座3的一侧设置有倾斜导向面47,倾斜导向面47与固定孔46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48。T形块45上且位于固定孔46下方开设有限位孔49,在制件的耳部11完全脱离耳槽42时,限位孔49与通孔52相通并且限位孔49能够供固定杆53插入。
需要说明的是,初始状态下滑块8与外模5的外壁相抵,且固定孔46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滑块8到安装腔61远离外模5的一端的距离。当固定杆53伸入固定孔46的一端的端面移动到倾斜导向面47的正上方时,若T形块45向上滑动,则固定杆53会在倾斜导向面47的导向作用下挤压弹簧83并缩回通孔52中;当通孔52与限位孔49相通时,固定杆53会在弹簧83的弹力作用下插入限位孔49中。
参照图4,安装块6的外侧壁上沿滑块8的滑移方向设置有观察口64,观察口64与安装腔61连通。在滑块8远离外模5的一端连接有滑板65,滑板65的顶端伸入观察口64并与观察口64滑移配合。优选的,观察口64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滑板65对应的刻度线66,刻度线66延伸至安装块6的外侧壁上。当滑板65移动至刻度线66位置时,固定杆53伸入固定孔46的一端的端面位于倾斜导向面47的正上方;当滑板65与观察口64远离外模5的一端相抵时,固定杆53不会插入到限位孔49中。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初始状态时,固定杆53插入固定孔46并与固定孔46的底壁相抵,从而将内模4牢牢固定在外模5内。
当模腔41内带有耳部11的之间锻压完成后,通过旋钮71旋动螺纹杆7使得滑板65滑动到观察口64的刻度线66处。此时,固定杆53插入固定孔46的一端的端面位于倾斜导向面47的正上方,通过顶杆孔31内的顶杆上顶制件即可使制件带动左半模43和右半模44一起上移。在左半模43和右半模44上移的过程中,固定杆53靠近通孔52的一端会在倾斜导向面47的导向作用下挤压弹簧83并缩回通孔52中。
当制件的耳部11完全脱离耳槽42时,通孔52和限位孔49相通,从而使得固定杆53在弹簧83的弹力作用下插入限位孔49中,避免在取出制件的过程中内模4滑下造成碰撞声或对制件的外侧壁造成损伤。
将制件从模腔41内取出后,通过旋钮71旋动螺纹杆7使得滑板65滑动到观察口64远离外模5的一端,即可使固定杆53脱离限位孔49。此时,可缓慢将左半模43和右半模44都放下,以使内模4复位。当内模4复位后,旋动旋钮71使固定杆53插入相应的固定孔46即可。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模具分模结构,包括下模(2)和设置在所述下模(2)底端的底座(3),所述底座(3)上设置有顶杆孔(3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包括内模(4)和套设在内模(4)外侧的外模(5),所述外模(5)的底端与底座(3)连接,所述内模(4)呈倒圆台状;所述内模(4)的顶端设置有与顶杆孔(31)相通的模腔(41),所述模腔(4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耳槽(42);所述内模(4)包括沿其径向依次设置且大小相同的左半模(43)和右半模(44),所述左半模(43)和所述右半模(44)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T形块(45),所述外模(5)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T形块(45)滑移配合且延伸至外模(5)顶端的T形槽(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分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槽(51)的底壁上设置有通孔(52),所述T形块(45)上设置有与通孔(52)相通的固定孔(46);所述通孔(52)内滑移设置有固定杆(53),所述固定杆(53)的一端位于固定孔(46)内,所述固定杆(53)的另一端伸出到通孔(52)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具分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5)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块(6),所述安装块(6)靠近外模(5)的一端设置有供固定杆(53)伸出通孔(52)的一端伸入的安装腔(61);所述固定杆(53)伸入安装腔(61)的一端连接有螺纹杆(7),所述螺纹杆(7)远离固定杆(53)的一端穿过安装腔(61)的底壁伸出到安装块(6)外,所述螺纹杆(7)与安装块(6)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具分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6)靠近外模(5)的一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固定环板(62),所述固定环板(62)与外模(5)通过螺栓(6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具分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7)伸出安装块(6)的一端设置有旋钮(71),所述旋钮(7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增摩凸纹(7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具分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61)内滑移设置有滑块(8),所述滑块(8)远离外模(5)的一端与螺纹杆(7)靠近外模(5)的一端连接;所述滑块(8)内沿固定杆(53)的滑移方向设置有滑移腔(81),所述滑移腔(81)内滑移设置有限位块(82),所述固定杆(53)伸入安装腔(61)的一端穿过滑块(8)的端部伸入滑移腔(81)且与限位块(82)连接;所述限位块(82)靠近外模(5)的一端与滑移腔(81)靠近外模(5)的一端相抵,所述限位块(82)的另一端与滑移腔(81)远离外模(5)的一端之间设置有弹簧(83);所述固定孔(46)的内侧壁上且位于靠近底座(3)的一侧设置有倾斜导向面(47),所述倾斜导向面(47)与固定孔(46)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48);所述T形块(45)上且位于固定孔(46)下方设置有限位孔(49),所述限位孔(49)用于在制件的耳部(11)完全脱离耳槽(42)时供固定杆(53)插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模具分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7)靠近滑块(8)的一端与滑块(8)卡嵌连接且能够相对于滑块(8)进行周向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具分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6)的外侧壁上沿滑块(8)的滑移方向设置有观察口(64),所述滑块(8)远离外模(5)的一端连接有伸入观察口(64)的滑板(65);所述观察口(64)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滑板(65)对应的刻度线(66),所述刻度线(66)延伸至安装块(6)的外侧壁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76432.5U CN210412358U (zh) | 2019-07-10 | 2019-07-10 | 一种模具分模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76432.5U CN210412358U (zh) | 2019-07-10 | 2019-07-10 | 一种模具分模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412358U true CN210412358U (zh) | 2020-04-28 |
Family
ID=70380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076432.5U Active CN210412358U (zh) | 2019-07-10 | 2019-07-10 | 一种模具分模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41235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786746A (zh) * | 2023-08-29 | 2023-09-22 | 山西奔马铸锻有限公司 | 一种锻造锤加工法兰用锻造模具 |
-
2019
- 2019-07-10 CN CN201921076432.5U patent/CN21041235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786746A (zh) * | 2023-08-29 | 2023-09-22 | 山西奔马铸锻有限公司 | 一种锻造锤加工法兰用锻造模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794516U (zh) | 一种板材冲孔与翻边同步复合加工的冲压模具 | |
CN207899970U (zh) | 一种侧冲成型模具 | |
CN202174165U (zh) | 用于板材加工的一次成形模具 | |
CN103659198A (zh) | 铁路货车轴承密封罩冷冲压工艺及冲压模具 | |
CN110696308A (zh) | 一种小型产品用模具脱模装置 | |
CN109676027B (zh) | 电动汽车启停装置外壳冲压模具及工艺 | |
CN103909153A (zh) | 一种落料拉深复合模 | |
CN203853457U (zh) | 一种顶料型落料冲孔复合模 | |
CN204867056U (zh) | 一种用于一次性120度折弯的冲压模具 | |
CN210412358U (zh) | 一种模具分模结构 | |
CN203853459U (zh) | 一种落料拉深复合模 | |
CN214726149U (zh) | 一种模具螺纹产品内缩结构 | |
CN106001262B (zh) | 起落架外筒头部通气孔的防尘盖的冲压模具及制造方法 | |
CN104858304A (zh) | 一种背板刻印模具 | |
CN209716178U (zh) | 一种发电机定转子铁心冲片落料模具 | |
CN210587099U (zh) | 一种用于变速箱壳体成型的压铸模架 | |
CN214644256U (zh) | 一种异型管的冲孔模具 | |
CN215619356U (zh) | 一种带防锁死机构的塑料模具 | |
CN212419350U (zh) | 一种管件压凹点模具 | |
CN214562577U (zh) | 一种汽车阀体部件注压模具 | |
CN209969352U (zh) | 一种拉深挤边复合模具 | |
CN211191598U (zh) | 一种特殊的落料模具结构 | |
CN209903807U (zh) | 一种电动型双色注塑模具装置 | |
CN217044195U (zh) | 一种能够保证垂直度的冲子机构 | |
CN111872229A (zh) | 一种管件压凹点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