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97588U - 一种钢丝绳皮带接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丝绳皮带接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397588U CN210397588U CN201920835959.5U CN201920835959U CN210397588U CN 210397588 U CN210397588 U CN 210397588U CN 201920835959 U CN201920835959 U CN 201920835959U CN 210397588 U CN210397588 U CN 2103975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joint
- wire rope
- steel wire
- pair
- clamp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pes Or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丝绳皮带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头(1)及第二接头(2);所述第一接头(1)上具有若干第一凹槽(11);所述第二接头(2)上具有若干第二凹槽(21);所述第一接头(1)与所述第二接头(2)可拆卸连接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对合形成对夹口;每一所述对夹口,用于卡夹所述钢丝绳皮带(6)的单根所述钢丝绳;解决现有钢丝绳皮带连接接头与钢丝绳一体浇注造成的钢丝绳强度降低及更换废弃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丝绳皮带的连接接头。
背景技术
钢丝绳皮带是在钢丝绳组(几根至几十根单层平行排列的钢丝绳)外面挂橡胶成型的一种扁带,钢丝绳直径较细,一般不会超过12mm,而钢丝绳间距一般又小于钢丝绳直径。
钢丝绳皮带通过连接接头与其它构件连接使用,由于多股钢丝绳之间的间距小,同时为使钢丝绳皮带受力均匀要求每根钢丝绳要等长,不适合采用单股钢丝绳常用的压制金属和钢丝绳插套等方式,普遍采用浇注金属的方法。
浇注金属方法用铸件外套或钢板焊接外套,将多股钢丝绳同时放入外套内,在外套内浇注金属(铅或锌铝合金)使钢丝绳和外套在熔化金属的作用下形成一个整体。由于该方法采用金属浇注,需要的设备和操作复杂,存在操作安全隐患,同时浇注的高温金属对钢丝绳的过火作用使钢丝绳强度降低。
还有,由于浇注成为一个整体,当更换皮带时,连接接头也必须同时更换废弃。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丝绳皮带接头,解决现有钢丝绳皮带连接接头与钢丝绳一体浇注造成的钢丝绳强度降低及更换废弃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所述的一种钢丝绳皮带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头及第二接头;
所述第一接头上具有若干第一凹槽;
所述第二接头上具有若干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可拆卸连接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对合形成对夹口;
每一所述对夹口,用于卡夹所述钢丝绳皮带的单根所述钢丝绳。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头及所述第二接头之间连接第三接头;
所述第三接头与所述第一接头的接触端面上具有若干第三凹槽;
所述第三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的接触端面上具有若干第四凹槽;
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合形成第一对夹口;
所述第四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对合形成第二对夹口;
所述钢丝绳皮带的所述钢丝绳从所述第一对夹口穿入后进入第二对夹口并从所述第二对夹口穿出;
所述第一对夹口及所述第二对夹口分别用于卡夹所述钢丝绳。
优选地,所述第三接头,其上端面的横截面积小于其下端面的横截面积。
优选地,所述第三接头的下端面为弧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头及所述第二接头之间还连接有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三接头的下方,其上端用于保护绕过所述第三接头下端面的所述钢丝绳,其下端设有连接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头的上方连接盖板;
所述盖板,用于保护从所述第二对夹口穿出的所述钢丝绳。
优选地,所述对夹口、所述第一对夹口及所述第二对夹口的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
所述圆形的直径或所述椭圆形短轴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钢丝绳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绳皮带接头,采用机械连接方式,钢丝绳没有因高温对金属造成的性能损失,使钢丝绳皮带接头能承受的拉力高于用浇注方法形成的接头,可在更大载荷情况下使用;
安装时限定钢丝绳的位置保证了钢丝绳等长安装,使钢丝绳皮带整体受力均匀,使用寿命延长,同等拉力的情况下钢丝绳皮带整体使用寿命延长10-12个月;
第一接头、楔形的第三接头和第二接头之间形成机械自锁结构,使钢丝绳在受力状态下能够自锁不松脱,有效避免钢丝绳的滑脱及结构失效;
该接头安装操作简单,无操作安全隐患,钢丝绳皮带更换时接头可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钢丝绳皮带接头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钢丝绳皮带接头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第一接头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第一接头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第二接头的右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第二接头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第三接头的右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第三接头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然而,对于没有详尽描述的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提供的附图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并不是实际按照比例绘制的。
同时,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含但不限于”的含义。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钢丝绳皮带接头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钢丝绳皮带接头,包括第一接头1及第二接头2;第一接头1上具有若干第一凹槽,第二接头2上具有若干第二凹槽;第一接头1与第二接头2通过各自周边设置的螺栓孔螺栓连接后,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对合形成对夹口100;每一对夹口100用于卡夹钢丝绳皮带6的单根钢丝绳。第一接头1的下端延伸有连接部,该连接部上具有连接孔,通过该连接孔实现钢丝绳皮带与下端其它构件连接使用。
进一步地,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均为弧形槽,形成的对夹口100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而圆形的直径或椭圆形的短轴的长度小于或等于钢丝绳的直径,从而确保对夹口100牢固的固定钢丝绳皮带。
实施例二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钢丝绳皮带接头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在图2-8中,第一接头1及第二接头2之间连接第三接头3;具体的是第一接头1与第二接头2的两侧分别设置螺栓孔,通过这些螺栓孔进行螺栓连接,并将第三接头3夹在第一接头1及第二接头2之间。
第一接头1上具有若干第一凹槽11,第二接头2上具有若干第二凹槽21,第三接头3与第一接头1的接触端面上具有若干第三凹槽,第三接头3与第二接头2的接触端面上具有若干第四凹槽31;若干第三凹槽与若干第一凹槽11对合形成若干第一对夹口,若干第四凹槽31与若干第二凹槽21对合形成若干第二对夹口;钢丝绳皮带6的钢丝绳从第一对夹口穿入后进入第二对夹口并从第二对夹口穿出,第一对夹口及第二对夹口分别用于卡夹钢丝绳。
进一步地,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21、第三凹槽及第四凹槽31均为弧形槽,形成的第一对夹口及第二对夹口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而圆形的直径或椭圆形的短轴的长度小于或等于钢丝绳的直径,从而确保第一对夹口及第二对夹口牢固的固定钢丝绳皮带。
在图7及图8中,第三接头3,其上端面的横截面积小于其下端面的横截面积,即该第三接头3为楔形结构,采用楔形结构可以更加牢固的固定钢丝绳。
在图5及图6中,为了配合第三接头3的楔形结构,第二接头2与第三接头3的接触端面设计为斜面22。
采用楔形结构的第三接头3,则固定后的第一接头1、第三接头3和第二接头2之间形成机械自锁结构,钢丝绳在受力状态下拉紧自锁机构。第一接头1、第三接头3和第二接头2和连接件4在安装时限定了钢丝绳的位置,保证了钢丝绳等长安装的要求。
进一步地,第三接头3的下端面为弧形,该弧形结构的设计,可以使得钢丝绳更加贴合第三接头3的下端面,确保钢丝绳承受载荷的时候受力均匀,使钢丝绳皮带整体受力均匀,使用寿命延长。
在图2中,第一接头1及第二接头2之间还连接有连接件4,该连接件4位于第三接头3的下方,其上端分别与第一接头1及第二接头2通过螺栓连接。可以看出,该连接件4的上端用于保护绕过第三接头3下端面的钢丝绳,其下端设有连接孔,该连接孔用于钢丝绳皮带与下端其它构件的连接。
在图2中,因为钢丝绳从第二对夹口穿出后,必然留有一定长度的钢丝绳裸露在外,为了保护裸露在外的钢丝绳,在第一接头1的上方连接盖板5,即通过该盖板5保护从第二对夹口穿出的钢丝绳。
在图3及图4中,为了在盖板5与第一接头1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以保证钢丝绳皮带的穿过空间,在第一接头1中部设有凸出部12,而在凸出部12上设置第一凹槽11。
具体地,结合图2-8对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绳皮带接头的组装过程进行说明:
将钢丝绳皮带6一端剥除外层材料露出适当长度的钢丝绳,外层材料根部整齐,将第一接头1水平放置,钢丝绳皮带6及剥出的钢丝绳放于第一接头1上,剥出的钢丝绳放在对应的第一凹槽11内拉直,在剥出的钢丝绳上对应位置置入第三接头3的第三凹槽内并固定,剥出的钢丝绳向上绕过第三接头3的第四凹槽31同时放置第二接头4,通过第二接头的第二凹槽21限定钢丝绳位置,将钢丝绳端部压靠在第三接头3下端的弧形端面上,安装第二接头2将钢丝绳固定,同时形成由第一接头1、第二接头2和第三接头3组合构成的自锁角度,最后安装盖板5及连接件4完成整个钢丝绳皮带接头的组装,所有组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本申请采用机械连接方式通过机械组件将钢丝绳皮带和其中的钢丝绳固定于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之间,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形成一定角度,在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内侧设有凹槽用于放置钢丝绳,起到定位和保护钢丝绳的作用,钢丝绳绕过同样设有凹槽的第三接头3。固定后的第一接头1、第三接头3和第二接头2之间形成机械自锁结构,钢丝绳在受力状态下拉紧自锁机构。第一接头1、第三接头3和第二接头2和连接件4在安装时限定了钢丝绳的位置,保证了钢丝绳等长安装的要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表达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同等替换、改进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钢丝绳皮带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头(1)及第二接头(2);
所述第一接头(1)上具有若干第一凹槽(11);
所述第二接头(2)上具有若干第二凹槽(21);
所述第一接头(1)与所述第二接头(2)可拆卸连接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对合形成对夹口;
每一所述对夹口,用于卡夹所述钢丝绳皮带(6)的单根所述钢丝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丝绳皮带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头(1)及所述第二接头(2)之间连接第三接头(3);
所述第三接头(3)与所述第一接头(1)的接触端面上具有若干第三凹槽;
所述第三接头(3)与所述第二接头(2)的接触端面上具有若干第四凹槽;
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合形成第一对夹口;
所述第四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对合形成第二对夹口;
所述钢丝绳皮带(6)的所述钢丝绳从所述第一对夹口穿入后进入第二对夹口并从所述第二对夹口穿出;
所述第一对夹口及所述第二对夹口分别用于卡夹所述钢丝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丝绳皮带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接头(3),其上端面的横截面积小于其下端面的横截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丝绳皮带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接头(3)的下端面为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丝绳皮带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头(1)及所述第二接头(2)之间还连接有连接件(4);
所述连接件(4)位于所述第三接头(3)的下方,其上端用于保护绕过所述第三接头(3)下端面的所述钢丝绳,其下端设有连接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丝绳皮带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头(1)的上方连接盖板(5);
所述盖板(5),用于保护从所述第二对夹口穿出的所述钢丝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丝绳皮带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夹口的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
所述圆形的直径或所述椭圆形短轴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钢丝绳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所述的一种钢丝绳皮带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对夹口及所述第二对夹口的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
所述圆形的直径或所述椭圆形短轴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钢丝绳的直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35959.5U CN210397588U (zh) | 2019-06-05 | 2019-06-05 | 一种钢丝绳皮带接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35959.5U CN210397588U (zh) | 2019-06-05 | 2019-06-05 | 一种钢丝绳皮带接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397588U true CN210397588U (zh) | 2020-04-24 |
Family
ID=70348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835959.5U Active CN210397588U (zh) | 2019-06-05 | 2019-06-05 | 一种钢丝绳皮带接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39758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07294A (zh) * | 2019-06-05 | 2019-10-08 | 大庆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 | 一种钢丝绳皮带接头 |
-
2019
- 2019-06-05 CN CN201920835959.5U patent/CN21039758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07294A (zh) * | 2019-06-05 | 2019-10-08 | 大庆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 | 一种钢丝绳皮带接头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11281B (zh) | 碳纤维导线耐张备份成套装置 | |
CN210397588U (zh) | 一种钢丝绳皮带接头 | |
CN102507312B (zh) | 一种脐带缆的拉伸夹具及其安装方法 | |
CN109038434B (zh) | 一种楔形直通耐张线夹 | |
CN205070358U (zh) | 一种架设线缆使用的安全备份线夹 | |
CN104233888B (zh) | 一种钢丝绳新式编接方法 | |
CN212137225U (zh) | 一种钢芯铝绞线用单楔型耐张线夹 | |
CN202305323U (zh) | 一种脐带缆的拉伸夹具 | |
CN206696489U (zh) | 一种水滴形光缆及专用金具 | |
CN211351631U (zh) | 楔子型导线耐张线夹 | |
CA2757909C (en) | Dead end connector | |
CN110307294A (zh) | 一种钢丝绳皮带接头 | |
CN111697491A (zh) | 一种单绝缘子紧线抱箍 | |
CN214900065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锲形线夹 | |
KR101178574B1 (ko) | 압출압착식 그립과 앵커통을 이용한 케이블 정착장치 | |
CN204030511U (zh) | 耐张线夹 | |
CN105633886A (zh) | 一种输电用耐张线夹 | |
CN201214592Y (zh) | 开口式楔套 | |
CN207039143U (zh) | 一种张力保持线夹 | |
CN215950258U (zh) | 一种多功能钢索安装夹具 | |
CN206364448U (zh) | 便携式软梯 | |
CN106848968B (zh) | 耐张导线压接管防护装置 | |
CN213929298U (zh) | 一种快速对接滑轮装置 | |
RU159915U1 (ru) | Зажим поддерживающий | |
CN220618097U (zh) | 一种组塔起重钢丝绳防扭用连接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8 Address after: 163453 Heilongjiang Province, Daqing City Ranghulu District Central Street No. 263 Patentee after: DAQING PETROLEUM ADMINISTRATION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Limited Address before: 163453 Heilongjiang Province, Daqing City Ranghulu District Central Street No. 263 Patentee before: DAQING PETROLEUM ADMINISTRATION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