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30460U - 手持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手持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330460U CN210330460U CN201920774765.9U CN201920774765U CN210330460U CN 210330460 U CN210330460 U CN 210330460U CN 201920774765 U CN201920774765 U CN 201920774765U CN 210330460 U CN210330460 U CN 2103304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ction
- hand
- dirt
- held cleaning
- du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清洁设备,包括:抽吸装置、尘杯装置、吸管装置和手柄装置。抽吸装置的左右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具有排气口,尘杯装置设在抽吸装置的上方且气流连通在抽吸装置的上游,述吸管装置设在抽吸装置和尘杯装置的前侧且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气流连通在尘杯装置的上游,手柄装置设在抽吸装置和尘杯装置的后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手持清洁设备,操作省力、清洁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持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手持清洁设备具有尘杯组件和抽吸装置,当抽吸装置工作时,手持清洁设备外的气流可以进入到尘杯组件内进行尘气分离,分离出的脏物可以储存在尘杯组件内,分离出的气流可以流向抽吸装置然后排出到手持清洁设备外。在相关技术中,一些手持清洁设备的结构设计不太合理,当用户使用手持清洁设备时,用户需要施加较大的手持力,从而给用户的实际操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手持清洁设备,所述手持清洁设备具有操作省力、清洁效果好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清洁设备,包括: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的左右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具有排气口;尘杯装置,所述尘杯装置设在所述抽吸装置的上方且气流连通在所述抽吸装置的上游;吸管装置,所述吸管装置设在所述抽吸装置和所述尘杯装置的前侧且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气流连通在所述尘杯装置的上游;手柄装置,所述手柄装置设在所述抽吸装置和所述尘杯装置的后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清洁设备,操作省力、清洁效果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吸管装置位于所述尘杯装置和所述抽吸装置的连接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尘杯装置为筒形,所述吸管装置限定出的抽吸通道的中心轴线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所述尘杯装置的中心轴线从前到后自上而下倾斜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柄装置为杆形,所述吸管装置限定出的抽吸通道的中心轴线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所述手柄装置的中心轴线也从上到下自前而后倾斜延伸,且所述尘杯装置的中心轴线与竖直线之间的夹角a1小于所述手柄装置的中心轴线与竖直线之间的夹角a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手持清洁设备还包括:支架装置,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由所述抽吸装置向上延伸的第一支架部和由所述抽吸装置向后延伸的第二支架部,所述尘杯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部,所述手柄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部与所述第二支架部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装置的至少部分外壳与所述抽吸装置的至少部分外壳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尘杯装置与所述第一支架部可拆卸地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柄装置为杆形且上端高于或平齐于所述尘杯装置的上端且与所述第一支架部的侧部上端相连,所述手柄装置的下端低于或平齐于所述尘杯装置的下端且与所述第二支架部的顶部后端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持清洁设备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二支架部内的供电装置,和/或,所述手持清洁设备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二支架部后侧的电源连接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管装置限定出的抽吸通道的中心轴线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所述第二支架部的底面高于或平齐于所述吸管装置的底面,且所述第二支架部的底面和所述吸管装置的底面均高于所述抽吸装置的水平中心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管装置限定出的抽吸通道的中心轴线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所述第二支架部的底面从前到后自下而上倾斜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尘杯装置包括旋风腔和集尘腔,所述旋风腔位于所述集尘腔的前侧,所述旋风腔的脏空气入口与所述吸管装置连通,所述旋风腔的干净空气出口与所述抽吸装置连通,所述旋风腔的灰尘出口与所述集尘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手持清洁设备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手持清洁设备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手持清洁设备的仰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尘杯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手持清洁设备100,
抽吸装置1,排气口1a,
尘杯装置2,杯体21,隔板22,旋风腔2a,集尘腔2b,脏空气入口21a,干净空气出口21b,灰尘出口22a,旋风分离器23,
吸管装置3,抽吸通道3a,
手柄装置4,
支架装置5,第一支架部51,第二支架部52,顶盖53,
供电装置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清洁设备100。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清洁设备100,包括:抽吸装置1、尘杯装置2、吸管装置3和手柄装置4。
其中,抽吸装置1的左右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具有排气口1a。也就是说,可以在抽吸装置1的左侧或右侧设置排气口1a,也可以在抽吸装置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排气口1a。当抽吸装置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排气口1a时,可以增大抽吸装置1的排气面积,从而可以提升抽吸装置1的排气效率。例如,抽吸装置1可以形成为圆柱形,抽吸装置1的中心轴线可以沿左右方向延伸,排气口1a可以设在抽吸装置1的轴向两端。
可以理解的是,排气口1a位于抽吸装置1的左侧和/或右侧,也就是说,当用户使用手持清洁设备100时,排气口1a位于用户的左右两侧,从抽吸装置1中排出的气体可以沿平行于手持清洁设备100的清洁面(例如地面、桌面等)的方向流通,由此可以防止气体直接吹向清洁面而出现扬尘的现象,进而可以提升手持清洁设备100的清洁效率。而且,从排气口1a排出的气流朝向用户的左右两侧流通,由此可以防止气流直接吹向用户而使用户产生不适感。
如图1所示,吸管装置3可以设在抽吸装置1和尘杯装置2的前侧,且吸管装置3可以沿前后方向延伸,吸管装置3内的气流可以连通在尘杯装置2的上游。尘杯装置2可以设在抽吸装置1的上方,且尘杯装置2内的气流可以连通在抽吸装置1的上游,手柄装置4可以设在抽吸装置1和尘杯装置2的后侧。
具体而言,当手持清洁设备100工作时,用户可以手持手柄装置4,抽吸装置1可以在手持清洁设备100的机壳内形成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清洁面上的脏物(例如灰尘)与空气气流混合后形成的脏空气气流可以进入到吸管装置3内,脏空气气流首先可以沿着吸管装置3进入到尘杯装置2内,尘杯装置2可以对脏空气气流进行净化和过滤,过滤掉的脏污可以存储在尘杯装置2内,过滤后形成的干净空气可以进入到抽吸装置1内并通过排气口1a排出。由此,通过上述设置,手持清洁设备100可以将清洁面上的脏污清扫干净。
可以理解的是,抽吸装置1可以包括电机和风扇,电机使得抽吸装置1的重量较大,通过将抽吸装置1设在尘杯装置2的下方,由此可以使手持清洁设备100的重心位于手持清洁设备100的靠下位置,可以方便用户携带手持清洁设备100。而且,重心靠下设置还可以提升手持清洁设备100被手持的稳定性,从而降低手持清洁设备100工作时在用户手上的振动及倾斜幅度,从而可以提升手持清洁设备100的清洁效果,而且还可以使用户操作更加省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清洁设备100,操作省力、清洁效果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抽吸装置1的左右两侧均可以具有排气口1a,由此可以增大抽吸装置1的排气面积,从而可以提升抽吸装置1的排气效率。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吸管装置3可以位于尘杯装置2和抽吸装置1的连接处。由此说明,吸管装置3可以简单且有效地与尘杯装置2连通,而且还可以降低吸管装置3的设置高度,从而使得吸管装置3可以更加靠近清洁表面,进而在吸管装置3长度较短时也可以实现清洁,从而节省材料,降低成本。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吸管装置3可以是尘杯装置2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后文所述的支架装置5上的一部分,只要吸管装置3与尘杯装置2能够构成连通即可。另外,吸管装置3可以单独使用进行吸尘,吸管装置3上也可以安装附件刷、推杆、地刷等进行吸尘。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尘杯装置2可以形成为筒形,吸管装置3限定出的抽吸通道3a的中心轴线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尘杯装置2的中心轴线(即筒形的中心轴线)可以从前到后自上而下倾斜延伸。由此可以使尘杯装置2的重心位于尘杯装置2上靠下的位置,从而可以方便用户携带手持清洁设备100,为用户的实际使用带来很大的方便。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手持清洁设备100在使用时,抽吸通道3a的中心轴线是随着用户的手持姿态变化而发生变化,不需要保持水平状态。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手柄装置4可以形成为杆形,吸管装置3限定出的抽吸通道3a的中心轴线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手柄装置4的中心轴线也可以从上到下自前而后倾斜延伸,且尘杯装置2的中心轴线与竖直线之间的夹角a1小于手柄装置4的中心轴线与竖直线之间的夹角a2,即a1<a2,换言之,尘杯装置2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大于手柄装置4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由此,通过上述设置,用户的手部着力点位于手持清洁设备100的重心的上方,从而用户可以更加省力且平稳地携带手持清洁设备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手持清洁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支架装置5,支架装置5可以包括由抽吸装置1向上延伸的第一支架部51和由抽吸装置1向后延伸的第二支架部52,尘杯装置2可以安装于第一支架部51,手柄装置4可以安装在第一支架部51与第二支架部52之间,第一支架部51和第二支架部52可以起到安装抽吸装置1的作用,并保证手柄装置4的倾斜角度符合要求,使手持清洁设备100可以简单且可靠地连接成一个整体。
在图1所示的具体示例中,支架装置5包括第一支架部51和第二支架部52,第一支架部51位于抽吸装置1的上方且第一支架部51位于尘杯装置2的后侧,第一支架部51沿从下往上的方向向前倾斜延伸。第二支架部52的前端与抽吸装置1相连且第二支架部52相对抽吸装置1向后延伸。可选地,第一支架部51和第二支架部52可以形成为一体成型件,由此可以使手持清洁设备100的结构设计更加简单、方便装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装置5的至少部分外壳可以与抽吸装置1的至少部分外壳一体成型,由此可以使支架装置5与抽吸装置1之间的配合结构更加简单,还可以提升支架装置5与抽吸装置1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和结构密封性。例如,抽吸装置1可以包括电机和位于电机外的外壳,外壳可以与第一支架部51和第二支架部52形成为一体成型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装置5还可以包括延伸至尘杯装置2上方的顶盖53,顶盖53可以用于止挡尘杯装置2,以提高尘杯装置2与支架装置5的连接可靠性。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盖53可以与第一支架部51的上端转动相连,当需要清理尘杯装置2内的脏物时,顶盖53可以相对第一支架部51顺时针转动,以使尘杯装置2的顶部显露出来,此时,如果尘杯装置2的顶部为敞口形式,可以直接从尘杯装置2的顶部敞口倒出灰尘。当清理掉尘杯装置2内的脏物时,顶盖53可以相对第一支架部51逆时针转动并封盖尘杯装置2的顶部敞口。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尘杯装置2的顶部也可以不为敞开形式,此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尘杯装置2的倒灰。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尘杯装置2可以与第一支架部51可拆卸地相连,由此可以方便尘杯装置2的安装和拆卸,从而可以方便用户清理尘杯装置2内的脏物。例如,尘杯装置2可以通过卡扣配合、插接配合或磁吸配合等方式与第一支架部51装配在一起。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当尘杯装置2与第一支架部51可拆卸地相连时,当然,尘杯装置2的顶部也可以为敞开形式,此时,顶盖53可以为固定形式、无需转动设置。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手柄装置4可以为杆形,吸管装置3限定出的抽吸通道3a的中心轴线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手柄装置4的上端高于或平齐于尘杯装置2的上端,手柄装置4的上端与第一支架部51的侧部上端相连,手柄装置4的下端低于或平齐于尘杯装置2的下端,且手柄装置4的下端与第二支架部52的顶部后端相连。由此,手柄装置4可以延伸至尘杯装置2的上下两端,由此不仅可以限定出充足的手持空间、方便用户携带,而且还可以增大手柄装置4与支架装置5之间的接触面积、使手柄装置4与支架装置5之间的配合结构更加牢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手持清洁设备100还可以包括设在第二支架部52内的供电装置6,供电装置6可以为普通电池、充电电池等。和/或,手持清洁设备100还可以包括设在第二支架部52后侧的电源连接件(图未示出),电源连接件可以为电源线或充电接口(图未示出)等,由此可以方便对手持清洁设备100进行充电。
例如,手持清洁设备100可以仅包括供电装置6,其中第二支架部52内设有电池仓,供电装置6为蓄电池并设在电池仓内,第二支架部52上设有用于关闭电池仓的电池盖。当手持清洁设备100需要进行充电时,可以打开电池盖以将电池仓内的蓄电池取出并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当蓄电池充电完成后,可以将蓄电池放置在电池仓内,然后采用电池盖关闭电池仓以将蓄电池固定在电池仓内,此后手持清洁设备100可以实现无绳(即无电源线)工作。
又例如,手持清洁设备100可以包括设在第二支架部52后侧的电源连接件,电源连接件形成为电源线,电源线的自由端设有接电插头。其中,第二支架部52内设有用于容纳电源线的容纳槽。当需要使用手持清洁设备100时,可以将容纳槽内的电源线抽出并将接电插头与接电插座形成电连接。当手持清洁设备100使用完成后,可以将电源线收纳至容纳槽内。
再例如,手持清洁设备100包括供电装置6和设在第二支架部52后侧的电源连接件,电源连接件形成为电源线,供电装置6为蓄电池,电源线与蓄电池电连接,电源线的自由端设有接电插头。其中,第二支架部52内设有电池仓,蓄电池设在电池仓内,第二支架部52内设有用于容纳电源线的容纳槽。当手持清洁设备100需要进行充电时,可以将容纳槽内的电源线抽出并将接电插头插入到接电插座内,由此,无需将蓄电池从电池仓内取出,就可以实现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当供电装置6充电完成后,可以将电源线收纳至容纳槽内,此后手持清洁设备100可以实现无绳(即无电源线)工作。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吸管装置3限定出的抽吸通道3a的中心轴线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第二支架部52的底面可以高于或平齐于吸管装置3的底面,且第二支架部52的底面和吸管装置3的底面均高于抽吸装置1的水平中心线。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手持清洁设备100的重心较低,由此可以方便用户携带手持清洁设备100。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吸管装置3限定出的抽吸通道3a的中心轴线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第二支架部52的底面可以从前到后自下而上倾斜延伸,由此,可以减小用户的手腕的弯折角度,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尘杯装置2可以包括旋风腔2a和集尘腔2b,旋风腔2a可以位于集尘腔2b的前侧,旋风腔2a的脏空气入口21a可以与吸管装置3连通,旋风腔2a的干净空气出口21b可以与抽吸装置1连通,旋风腔2a的灰尘出口22a可以与集尘腔2b连通。具体而言,当手持清洁设备100工作时,抽吸装置1可以在手持清洁设备100的机壳内形成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清洁面上的脏物(例如灰尘)与空气气流混合形成的脏空气气流可以进入到吸管装置3内,吸管装置3内的脏空气气流可以通过脏空气入口21a沿切向进入到旋风腔2a内,脏空气气流在旋风腔2a内旋风运动,由此可以依靠离心力将脏空气气流中的杂物通过灰尘出口22a甩入到集尘腔2b内,干净空气可以通过干净空气出口21b进入到抽吸装置1内,最后干净空气可以通过抽吸装置1上的排气口1a排出。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尘杯装置2的结构设计更加简单,可以起到较好的除尘效果。
可选地,手持清洁设备100还可以包括设在干净空气出口21b下游的过滤件,过滤件可以为海绵、过滤网或海帕等,过滤件可以对干净空气进行二次净化,从而可以提升手持清洁设备100的除尘效果。
在图4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尘杯装置2包括杯体21、隔板22和旋风分离器23。杯体21形成为圆筒形或锥筒形,隔板22设在杯体21内并将杯体21的内部空间间隔成旋风腔2a和集尘腔2b,旋风腔2a位于集尘腔2b的前侧,旋风腔2a的脏空气入口21a与吸管装置3连通,旋风腔2a的底壁上设有与抽吸装置1连通的干净空气出口21b。隔板22上设有与集尘腔2b连通的灰尘出口22a。旋风分离器23设在旋风腔2a内且旋风分离器23形成为锥形。当脏空气气流进入到旋风腔2a内时,脏空气气流可以在旋风腔2a的内周壁与旋风分离器23之间的空间内螺旋流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脏空气气流中的杂物可以通过灰尘出口22a甩入到集尘腔2b内,干净空气可以穿过旋风分离器23上滤孔进入到旋风分离器23的内腔中,并向下流向干净空气出口21b进入到抽吸装置1内。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尘杯装置2的结构设计形式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尘杯装置2内也可以不设置旋风分离器23,可以将旋风腔2a设置成锥筒形,由此也可以起到分离脏物的作用。又例如,也可以在旋风腔2a内设置过滤网,过滤网可以对脏空气气流进行过滤,过滤掉的脏物可以储存在集尘腔2b内,干净空气可以通过干净空气出口21b进入到抽吸装置1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手持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的左右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具有排气口;
尘杯装置,所述尘杯装置设在所述抽吸装置的上方且气流连通在所述抽吸装置的上游;
吸管装置,所述吸管装置设在所述抽吸装置和所述尘杯装置的前侧且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气流连通在所述尘杯装置的上游;以及
手柄装置,所述手柄装置设在所述抽吸装置和所述尘杯装置的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装置位于所述尘杯装置和所述抽吸装置的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装置为筒形,所述吸管装置限定出的抽吸通道的中心轴线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所述尘杯装置的中心轴线从前到后自上而下倾斜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装置为杆形,所述手柄装置的中心轴线也从上到下自前而后倾斜延伸,且所述尘杯装置的中心轴线与竖直线之间的夹角a1小于所述手柄装置的中心轴线与竖直线之间的夹角a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架装置,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由所述抽吸装置向上延伸的第一支架部和由所述抽吸装置向后延伸的第二支架部,所述尘杯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部,所述手柄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部与所述第二支架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装置的至少部分外壳与所述抽吸装置的至少部分外壳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装置与所述第一支架部可拆卸地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装置为杆形且上端高于或平齐于所述尘杯装置的上端且与所述第一支架部的侧部上端相连,所述手柄装置的下端低于或平齐于所述尘杯装置的下端且与所述第二支架部的顶部后端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清洁设备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二支架部内的供电装置,和/或,所述手持清洁设备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二支架部后侧的电源连接件。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装置限定出的抽吸通道的中心轴线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所述第二支架部的底面高于或平齐于所述吸管装置的底面,且所述第二支架部的底面和所述吸管装置的底面均高于所述抽吸装置的水平中心线。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装置限定出的抽吸通道的中心轴线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所述第二支架部的底面从前到后自下而上倾斜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装置包括旋风腔和集尘腔,所述旋风腔位于所述集尘腔的前侧,所述旋风腔的脏空气入口与所述吸管装置连通,所述旋风腔的干净空气出口与所述抽吸装置连通,所述旋风腔的灰尘出口与所述集尘腔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74765.9U CN210330460U (zh) | 2019-05-27 | 2019-05-27 | 手持清洁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74765.9U CN210330460U (zh) | 2019-05-27 | 2019-05-27 | 手持清洁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330460U true CN210330460U (zh) | 2020-04-17 |
Family
ID=70183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774765.9U Active CN210330460U (zh) | 2019-05-27 | 2019-05-27 | 手持清洁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330460U (zh) |
-
2019
- 2019-05-27 CN CN201920774765.9U patent/CN21033046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997674B (zh) | 手持式吸尘器 | |
WO2017181484A1 (zh) | 手持式吸尘器 | |
CA2791572C (en) | Cyclonic separation apparatus for a vacuum cleaner | |
EP2581017B1 (en) | A motor, fan and cyclonic sepera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 | |
CA2791564C (en) | Cyclonic separation apparatus | |
WO2015129387A1 (ja) | 電気掃除機 | |
EP2581014A1 (en) | A vaccum cleaner | |
EP2581020A1 (en) | Cyclonic separation apparatus | |
CN211459996U (zh) | 手持式吸尘器 | |
CN212037368U (zh) | 手持吸尘器 | |
CN214387334U (zh) | 吸尘器 | |
EP3833233B1 (en) | Handheld vacuum cleaner | |
CN215959668U (zh) | 一种风道水箱组合结构、便携式清洁装置和表面清洁设备 | |
CN210330460U (zh) | 手持清洁设备 | |
CN212037370U (zh) | 手持吸尘器 | |
CN216854552U (zh) |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主机结构及吸尘器 | |
CN215838813U (zh) | 一种便携式清洁装置和表面清洁设备 | |
CN212165714U (zh) | 手持吸尘器 | |
CN212118030U (zh) | 手持吸尘器 | |
CN212037369U (zh) | 手持吸尘器 | |
CN212234300U (zh) | 手持吸尘器 | |
CN212015449U (zh) | 手持吸尘器 | |
CN109924924A (zh) | 一种手持式清洁装置 | |
CN112617655A (zh) | 手持吸尘器 | |
CN112617656A (zh) | 手持吸尘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