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24138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324138U CN210324138U CN201890000544.XU CN201890000544U CN210324138U CN 210324138 U CN210324138 U CN 210324138U CN 201890000544 U CN201890000544 U CN 201890000544U CN 210324138 U CN210324138 U CN 2103241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te
- pressing
- folded
- sensor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3
- 239000004626 polylactic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29920000747 poly(lactic acid)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2033 PVDF bin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2981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8 unit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609 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6 pyro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子设备,其具备:能折叠的壳体(102);按压传感器(1);状态检测部(21),检测是否是壳体(102)被折叠的状态;以及处理部(22),在状态检测部(21)检测到壳体(102)处于未被折叠的状态的情况下,当压电膜(10)接受按压操作时,对在按压传感器(1)产生的信号进行处理作为第一操作,在检测出壳体(102)是被折叠的状态的情况下,当压电膜(10)接受按压操作时,对在按压传感器(1)产生的信号进行处理作为第二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能折叠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能折叠的智能手机。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9348362号说明书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智能手机等终端中,要求终端本身的小型化、轻薄化以及显示器的放大化。该情况下,较难在智能手机的壳体上配置机械开关。因此,代替配置机械开关,而在显示器的触摸面板上进行操作的方式较多。
此处,若设为将全部机械开关在显示器的触摸面板上操作的方式,则需要在每次进行操作时都使终端成为打开的状态且能在显示器上操作的状态。因此,较难用单手等进行操作,另外,由于在每次打开终端时都启动显示器的显示,所以担心增加功耗。
实用新型的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折叠的状态下进行操作且能够抑制功耗的电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具备能折叠的壳体、按压传感器、状态检测部以及处理部。按压传感器具备压电膜、在所述压电膜的第一主面上配置的第一电极、以及在所述压电膜的第二主面上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电极对置的第二电极。状态检测部检测是否是所述壳体被折叠的状态。处理部在所述状态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壳体未被折叠的状态的情况下,当所述压电膜接受了按压操作时,对在所述按压传感器产生的信号进行处理作为第一操作,在所述状态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壳体被折叠的状态的情况下,当所述压电膜接受了按压操作时,对在所述按压传感器产生的信号进行处理作为第二操作。
在该结构中,状态检测部能够检测是否是壳体被折叠的状态。当在壳体未被折叠的状态下,压电膜接受了按压操作时,处理部对在按压传感器产生的信号进行处理作为第一操作。由此,能够在打开壳体的状态下操作电子设备。与此相对,当在壳体被折叠的状态下,压电膜接受了按压操作时,处理部对在按压传感器产生的信号进行处理作为第二操作。由此,能够从外部操作电子设备而无需在折叠壳体的状态下打开,并能够抑制在打开壳体的状态下所产生的功耗。另外,由于电子设备能够进行与壳体的开闭状态对应的信号处理,所以能够接受与每个状态对应的操作。
所述按压传感器被配置在所述壳体的至少弯曲部分。
所述按压传感器在所述壳体被折叠的状态下被配置在内侧。
所述电子设备还具备显示部,所述显示部在所述壳体被折叠的状态下被配置在内侧,所述按压传感器与所述显示部重叠配置。
所述按压传感器是透明的。
所述按压传感器检测多个按压模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能够在折叠的状态下进行操作,并且能够抑制功耗。
附图说明
图1(A)是打开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一个状态的立体图,图1(B)是折叠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一个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用于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进行说明的剖面概念图。
图3(A)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所使用的按压传感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B)是其剖视图。
图4是用于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电膜进行说明的图。
图5(A)~图5(C)是用于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使用状态进行说明的剖面示意图。
图6(A)以及图6(B)是用于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进行说明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用于对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进行说明。图1(A) 是打开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一个状态的立体图,图1(B) 是折叠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一个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图1 (A)所示的I-I线中的示意的剖视图。此外,图1(A)以及图1(B) 所示的电子设备只是一个例子,并不限于此,能够根据规格适当地变更。另外,在各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布线等省略。
如图1(A)所示,电子设备100具备上面开口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壳体102。在图1(A)中,电子设备100向关闭的方向略微弯曲,但电子设备100也可以在向平坦的状态或者相反方向弯曲的状态下使用。
电子设备100具备被配置为密封壳体102的上面的开口部的平板状的表面面板103。表面面板103作为利用者使用手指、笔等进行触摸操作的操作面发挥作用。以下,将壳体102的宽度方向(横方向)设为X方向,将长度方向(纵向)设为Y方向,将厚度方向设为Z方向进行说明。
电子设备100整体由具有挠性的材料形成。如图1(B)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能够沿X方向折弯并折叠为线。即,电子设备100能够开闭或者卷曲。电子设备100在被折叠的状态下,背面105向外面露出。
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在壳体102的内侧具备显示部104、按压传感器1、状态检测部21以及处理部22。按压传感器1以及显示部104 依次从壳体102的内侧朝向外侧层叠。显示部104形成在表面面板103的壳体102内侧的面上。此外,按压传感器1以及显示部104也可以是相反的配置。该情况下,按压传感器1由具有透光性的部件形成。
当利用者使用手指、笔等在表面面板103上进行触摸操作时,经由表面面板103以及显示部104向按压传感器1传递按压力。后面详述,按压传感器1输出与由通过表面面板103接受的操作所产生的按压力对应的电位。
状态检测部21检测是否是壳体102被折叠的状态。处理部22根据在状态检测部21中检测的状态来对在按压传感器1产生的信号进行处理。
图3(A)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所使用的按压传感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B)是其剖视图。图4是用于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电膜进行说明的图。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按压传感器1 具备压电膜10、第一电极11以及第二电极12。此外,在图3(A)以及图3(B)中,压电膜10、第一电极11以及第二电极12以外的图示省略。
压电膜10具有第一主面14以及第二主面15。第一电极11是平膜状,在俯视时,与压电膜10同样地形成为矩形状。第一电极11被设置在压电膜10的第一主面14。第二电极12是平膜状,被设置在压电膜10的第二主面15。此外,压电膜10、第一电极11以及第二电极12的数量、形状可以根据规格适当地变更。
如图3(B)所示,在按压传感器1中,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 中的至少一方可以在俯视时与压电膜10完全重叠,或位于比压电膜10更靠面方向内侧。由此,能够抑制第一电极11以及第二电极12的端部中的短路。
图4是俯视压电膜10的图。压电膜10也可以是由手性高分子形成的薄膜。作为手性高分子,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聚乳酸(PLA),特别是L型聚乳酸(PLLA)。由手性高分子构成的PLLA的主链具有螺旋构造。 PLLA若被单轴拉伸而分子发生取向则具有压电性。而且,由于压电膜10 的平板面被按压,由此被单轴拉伸的PLLA产生电压。此时,产生的电压量取决于平板面根据按压量而向与该平板面正交的方向位移的位移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压电膜10(PLLA)的单轴拉伸方向如图4的箭头901所示,设为相对于Y方向以及Z方向成45度的角度的方向。该45 度例如包括45度±10度左右的角度。由此,通过按压压电膜10而产生电压。
由于PLLA通过基于延伸等的分子的取向处理而产生压电性,所以如 PVDF等其它聚合物、压电陶瓷那样不需要进行极性调整处理。即,不属于铁电体的PLLA的压电性并不像PVDF或者PZT等铁电体那样通过离子的极化而发现,而是出自分子的特征构造亦即螺旋构造。因此,在PLLA 中不会产生由其它强介电性的压电体产生的热电性。由于没有热电性,所以不会产生由用户的手指的温度、摩擦热所造成的影响,因而能够使按压传感器3形成得较薄。并且,对于PVDF等,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出现压电常量的变动,根据情况,压电常量有时显著地降低,但PLLA的压电常量随着时间的经过而非常稳定。因此,能够高灵敏度地检测按压所产生的位移,而不被周围环境影响。
此外,压电膜10也可以代替PLLA而由进行了极性调整处理的PVDF 或者PZT等那样的离子极化的铁电体形成的薄膜构成。
形成在压电膜10的两主面上的第一电极11以及第二电极12能够使用铝、铜等金属类的电极。另外,在电极要求透明性的情况下,第一电极 11以及第二电极12能够使用ITO、PEDOT等透明性高的材料。通过设置这样的第一电极11以及第二电极12,由此能够将压电膜10产生的电荷获取作为电压,并能够将与按压量对应的电压值的按压量检测信号向外部输出。
状态检测部21检测壳体102是否是被折叠的状态。即,状态检测部 21检测是否是按压传感器1所具备的压电膜10被折叠的状态。
在状态检测部21检测出壳体102未处于折叠的状态的情况下,当压电膜10接受了按压操作时,处理部22对在按压传感器1产生的信号进行处理作为第一操作。另一方面,在状态检测部21检测出壳体102被折叠的状态的情况下,当压电膜10接受了按压操作时,处理部22对在按压传感器1产生的信号进行处理作为第二操作。以下,详细地对壳体102被折叠的状态和处理部22进行的处理进行说明。
图5(A)~图5(C)是用于对电子设备100的使用状态进行说明的剖面示意图。图5(A)是电子设备100未被折叠的状态下的按压传感器1 的剖面示意图。图5(B)是在图5(A)的线II处电子设备100被对半折叠的状态下的电子设备100的剖面示意图。图5(C)是在图5(A)的线 III处电子设备100的一部分被折叠的状态下的电子设备100的剖面示意图。此外,在图5(A)~图5(C)中,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壳体102 的一部分以及按压传感器1,省略其它的结构。
如图5(A)所示,电子设备100是未被折叠的状态,即电子设备100 是被打开的状态,例如如图1(A)所示,是表面面板103向外面露出的状态。在电子设备100被打开的状态下,几乎没有力施加到按压传感器1 的压电膜10,所以没有较大地被伸缩的位置。在该状态下,不管按压传感器1的任何的位置接受按压操作,按压传感器1都进行通常的输出。由此,状态检测部21检测壳体102是处于被打开的状态。
在电子设备100未处于被折叠的状态下,如图5(A)的箭头501所示,当用户从电子设备100的表面面板103侧对电子设备100进行触摸操作时,经由表面面板103以及显示部104向按压传感器1传递按压力。在 Z轴的负方向上对按压传感器1施加按压力。按压传感器1输出与接受的按压力对应的电荷。处理部22对在按压传感器1产生的信号进行处理作为第一操作。第一操作例如表示作为从表面面板103侧输入的信号来处理。该情况下,处理部22将在按压传感器1产生的信号保持原样地输出而不变更。由此,能够在打开壳体102的状态下操作电子设备100。
接下来,如图5(B)所示,对电子设备100在线II处电子设备100 被对半折叠的状态进行说明。在电子设备100被对半折叠的状态下,壳体 102在外侧、按压传感器1在内侧被折叠。按压传感器1的压电膜10在线II附近较大地弯曲。另外,在该状态下,表面面板103以及显示部104 无法从外部视觉确认。
在电子设备100被对半折叠的状态下,如图5(B)的箭头502所示,在压电膜10的弯曲部接受了按压操作时,按压传感器1进行与压电膜10 为平坦的情况不同的输出。由此,状态检测部21检测出壳体102是被折叠的状态。此外,也可以由某种程度的硬度的材料形成壳体102的弯曲部周边。该情况下,在电子设备100被折叠的状态下,壳体102弯曲,同时向内侧施加变形的力。因此,由于壳体102的弯曲部按压压电膜10,所以压电膜10的弯曲部不会从外部接受按压操作,状态检测部21能够检测壳体102被折叠的状态。
当状态检测部21检测电子设备100被对半折叠的状态时,处理部22 对在按压传感器1产生的信号进行处理作为第二操作。在电子设备100被对半折叠的状态下,例如如图5(B)的箭头503所示,在壳体102接受了按压操作的情况下,经由壳体102在Z轴的负方向上对按压传感器1施加按压力。此时,处理部22仅检测按压传感器1从壳体102侧接收的按压力。即,第二操作例如表示将在按压传感器1产生的信号作为从壳体 102侧输入的信号来处理。该情况下,处理部22针对在按压传感器1产生的信号,例如使产生的电荷正负相反地反转并输出。另外,也可以将在通过来自外侧的按压操作从按压传感器1侧向壳体102侧施加按压力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信号作为零来处理。由此,能够从外部操作电子设备100而无需在折叠的状态下打开壳体102。这样,通过根据壳体102的开闭状态来变更在按压传感器1产生的信号的处理,由此电子设备100能够接受与每个状态对应的操作。另外,能够抑制在壳体102被打开的状态下产生的用于显示部104的显示的功耗。
接下来,如图5(C)所示,对在线III处电子设备100的一部分被折叠的状态进行说明。在该状态下,对于与将电子设备100对半折叠的状态同样的说明而省略。按压传感器1的压电膜10在线III附近较大地弯曲。另外,在该状态下,表面面板103以及显示部104是能够从外部视觉确认一部分的状态。
如图5(C)所示,在线III处电子设备100的一部分被折叠的状态下,如图5(C)的箭头504所示,在压电膜10的弯曲部接受了按压操作时,按压传感器1进行与压电膜10为平坦的情况不同的输出。由此,状态检测部21检测壳体102被折叠的状态。此外,在按压传感器1中,也可以将压电膜10、第一电极11或者第二电极12以沿着Y轴方向断开多个的状态配置。该情况下,由于针对被折叠的位置的每个压电膜10检测输出,所以能够检测被折叠的位置。
当状态检测部21检测电子设备100被折叠的状态时,处理部22对在按压传感器1产生的信号进行处理作为第二操作。在电子设备100的一部分被折叠的状态下,例如如图5(C)的箭头505所示,在壳体102接受了按压操作的情况下,经由壳体102在Z轴的负方向上对按压传感器1施加按压力。此时,处理部22仅检测按压传感器1从壳体102侧接收的按压力。由此,能够在将壳体102的一部分折叠的状态下操作电子设备100。另外,该情况下,能够通过一边视觉确认壳体102的显示部104的一部分一边对壳体102施加按压操作来操作电子设备100。此外,电子设备100 的一部分被折叠的状态并不限于此,可以根据能够从外部视觉确认的显示部104的比例比较宽的情况、窄的情况等使用状态进行变更。由此,能够与在操作复杂并需要较宽的操作范围的情况、和是简单的操作并在比较窄的操作范围中充分的情况等对应。
图6(A)以及图6(B)是用于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进行说明的剖面示意图。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00同样的构成,省略说明。
如图6(A)以及图6(B)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200 是在线II处弯曲的结构。在电子设备200中,在壳体102的至少弯曲部分配置有按压传感器1。电子设备200具有具备按压检测功能的有机EL显示器作为显示部104。
如图6(A)所示,在壳体102处于被打开的状态下,状态检测部21 检测壳体102处于被打开的状态。该情况下,处理部22保持原样地输出图6(A)的箭头601所示那样的给予有机EL显示器的按压力。即,处理部22对由显示部104产生的信号进行处理作为第一操作。
与此相对,如图6(B)所示,在壳体102被折叠的状态下,如图6 (B)的箭头602所示,在壳体102接受了按压操作的情况下,状态检测部21检测壳体102被折叠的状态。该情况下,处理部22对给予有机EL 显示器的按压力进行处理而不保持原样地输出作为第二操作。例如,如图 6(B)的箭头603所示,在壳体102接受了按压操作的情况下,处理部 22将给予有机EL显示器的按压力作为壳体102被操作的按压力进行处理并输出。这样,通过根据壳体102的开闭状态来变更给予有机EL显示器的按压力的处理,由此电子设备200能够接受与每个状态对应的操作。
图7是用于对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进行说明的立体图。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300除了具备子显示器71以外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大体同样的结构。因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仅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进行说明,后面省略。
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300还在背面105具备子显示器71。当在电子设备300被折叠的状态下,壳体102接受了按压操作的情况下,状态检测部21检测壳体102被折叠的状态。该情况下,电子设备300显示子显示器71。可以操作在子显示器71上显示的操作键等选项。另外,此时,壳体102的内侧的显示部104侧能够通过关闭显示来抑制功耗。这样,通过根据壳体102的开闭状态,处理信号以便检测给予各显示器的按压力,由此电子设备300能够接受与每个状态对应的操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中,在被折叠的状态下,按压传感器也可以检测多个按压模式。例如,若按压传感器连续检测两次的按压操作则播放声音,若连续检测三次的按压操作则停止声音,若检测一次持续长按的按压操作则声音的播放音量的增加等,可以根据操作的变更来操作电子设备。另外,在按压模式下进行操作的情况下,无需在电子设备上设置或显示特定的按钮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中,也可以在按压传感器以必要以上的力接受按压操作的情况下发出警告。例如,列举鸣报警声或者使电子设备振动的情况。由此,能够防止电子设备受到必要以上的力而发生故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中,按压传感器为一个,但也可以设置多个。该情况下,通过相对于电子设备的操作面呈矩阵状或平行地排列配置按压传感器,由此能够进行与接受按压操作的场所对应的信号的处理。例如,能够根据方向使声音的播放音量变化,或使声音的播放速度变化。
最后,应该认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在全部方面仅为例示,不起限制作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示出,并不是上述的实施方式。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等同的范围。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按压传感器
10…压电膜
11…第一电极
12…第二电极
14…第一主面
15…第二主面
21…状态检测部
22…处理部
100、200、300…电子设备
102…壳体。
Claims (9)
1.一种电子设备,具备:
能折叠的壳体;
按压传感器,具备压电膜、在所述压电膜的第一主面上配置的第一电极、以及在所述压电膜的第二主面上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电极对置的第二电极;
状态检测部,检测是否是所述壳体被折叠的状态;以及
处理部,在所述状态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壳体未被折叠的状态的情况下,当所述压电膜接受了按压操作时,对在所述按压传感器产生的信号进行处理作为第一操作,在所述状态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壳体被折叠的状态的情况下,当所述压电膜接受了按压操作时,对在所述按压传感器产生的信号进行处理作为第二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传感器被配置在所述壳体的至少弯曲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传感器在所述壳体被折叠的状态下被配置在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传感器在所述壳体被折叠的状态下被配置在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还具备显示部,所述显示部在所述壳体被折叠的状态下被配置在内侧,
所述按压传感器与所述显示部重叠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还具备显示部,所述显示部在所述壳体被折叠的状态下被配置在内侧,
所述按压传感器与所述显示部重叠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传感器是透明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传感器检测多个按压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传感器检测多个按压模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192637 | 2017-10-02 | ||
JP2017192637 | 2017-10-02 | ||
PCT/JP2018/035252 WO2019069729A1 (ja) | 2017-10-02 | 2018-09-25 | 電子機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324138U true CN210324138U (zh) | 2020-04-14 |
Family
ID=65994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90000544.XU Active CN210324138U (zh) | 2017-10-02 | 2018-09-25 | 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016876B2 (zh) |
CN (1) | CN210324138U (zh) |
WO (1) | WO2019069729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434609B2 (ja) * | 2002-03-29 | 2010-03-17 | 株式会社東芝 | 表示入力システム |
US9823833B2 (en) * | 2007-06-05 | 2017-11-21 | Immersion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ptic enabled flexible touch sensitive surface |
EP2442213B1 (en) * | 2009-06-11 | 2022-05-18 |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 Touch screen and touch-type input device |
JP2011242386A (ja) * | 2010-04-23 | 2011-12-01 | Immersion Corp | 接触センサと触覚アクチュエータとの透明複合圧電材結合体 |
KR20160028067A (ko) * | 2014-09-02 | 2016-03-11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
JP6842903B2 (ja) * | 2016-12-12 | 2021-03-17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2018
- 2018-09-25 CN CN201890000544.XU patent/CN210324138U/zh active Active
- 2018-09-25 JP JP2019546630A patent/JP7016876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9-25 WO PCT/JP2018/035252 patent/WO201906972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19069729A1 (ja) | 2020-02-27 |
JP7016876B2 (ja) | 2022-02-07 |
WO2019069729A1 (ja) | 2019-04-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635237B2 (ja) | 折り畳み構造に用いられる押圧センサ及び電子機器 | |
US11023069B2 (en) | Pressure sens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WO2014073440A1 (ja) | ウェイクアップ信号発生装置、タッチ式入力装置 | |
JP5987993B2 (ja) | 入力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US10120485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operation input program | |
WO2017026364A1 (ja) | 表示装置 | |
CN213120924U (zh) | 位移检测传感器和柔性设备 | |
US11307702B2 (en) | Operation detec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 |
US11243632B2 (en) | Piezoelectric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 |
JP2018207092A (ja) | バスタブ型筐体に用いるセンサ及び電子機器 | |
WO2016140170A1 (ja) | タッチ式入力装置 | |
CN210324138U (zh) | 电子设备 | |
JP5954502B2 (ja) | 入力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WO2015068615A1 (ja) | タッチ式入力装置 | |
JPWO2017047603A1 (ja) | 操作検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