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18092U - 一种双螺杆泵的大流量螺杆转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螺杆泵的大流量螺杆转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218092U CN210218092U CN201921170472.6U CN201921170472U CN210218092U CN 210218092 U CN210218092 U CN 210218092U CN 201921170472 U CN201921170472 U CN 201921170472U CN 210218092 U CN210218092 U CN 2102180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c
- screw rotor
- tooth
- line
- molded 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8 desig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49 pul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螺杆泵的大流量螺杆转子,其左螺杆转子(1)的左端面型线(101)由4段曲线和1个点组成:1段短幅外摆线等距曲线、1段变速螺旋线、2段圆弧,型线中不存在锐角尖点;右螺杆转子(2)的右端面型线(201)由10段曲线组成:2段长幅外摆线、2段变速螺线包络线、6段圆弧,在左螺杆转子(1)和右螺杆转子(2)传动比为2比1的异向双回转运动中,左端面型线(101)与右端面型线(201)能正确啮合。所提出的大流量螺杆转子与传统螺杆转子相比,在相同机壳尺寸下流量提高15%~25%,满足小型化制造下的流量需求,结构更加紧凑,密封和受力性能良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螺杆泵,特别涉及适用于双螺杆泵的一种大流量螺杆转子。
背景技术
双螺杆泵是一种容积式液体泵,通过两个相互啮合的螺杆转子在泵体内形成多个封闭腔,在齿轮的带动下,一对螺杆转子在泵腔内做异向双回转运动,密封腔连续不断的从泵的进口移向泵的出口,完成介质的吸入、增压和排出过程,实现液体的输送。双螺杆泵具有无脉动、振动小、可靠性高、稳定性好、自吸能力强的显著特点,目前广泛应用在油田、造船业、石油化学工业、食品工业领域。
在螺杆泵的设计制造过程中,螺杆转子端面型线的设计对泵的性能有较大影响。常用的双螺杆泵端面型线由摆线和渐开线组成,且大多为1比1传动。为提高常用的双螺杆转子的性能,中国专利(专利号CN201720524780.9)提出了一种全光滑的双螺杆泵螺杆转子,该转子采用两段圆弧及其包络线代替常用的点啮合摆线,缓解了尖点处的磨损问题,构成曲线之间光滑连接,型线完全正确地啮合,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受力特性好的优点,但造成了容积利用率低、流量小的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对于小规格的螺杆泵需求量日益增加,传统双螺杆泵大多应用在大流量场合,且结构复杂。如何在小型化制造时满足流量要求且保证良好的密封和受力性能成为问题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提高双螺杆泵的流量,同时为了丰富双螺杆泵螺杆转子端面型线类型,本发明提出一种双螺杆泵的大流量螺杆转子。两螺杆的顶圆和根圆半径相等,左螺杆转子和右螺杆转子的传动比为2比1,在相同壳体尺寸下流量比原有双螺杆泵提高15%~25%,在相同流量情况下比原有双螺杆泵结构更为简单紧凑。本发明采用变速螺旋线光滑连接左端面型线中的齿顶圆弧和齿根圆弧,并在传动比为2比1的情况下求得变速螺旋线的共轭曲线,采用圆弧啮合短幅外摆线等距曲线,在右端面型线实现齿顶圆弧和齿根圆弧的光滑连接,并结合长幅外摆线,形成对称结构。增加了双螺杆泵的流量,改善了螺杆转子受力情况,提高了双螺杆泵的性能,对丰富双螺杆泵螺杆转子端面型线的类型和提高其工作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螺杆泵的大流量螺杆转子,包括:左螺杆转子和右螺杆转子;左螺杆转子的左端面型线由4段曲线和1个点组成,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短幅外摆线等距曲线AB、点B、齿顶圆弧BC、变速螺旋线CD、齿根圆弧DA;所述的左端面型线中的变速螺旋线CD光滑地连接齿顶圆弧BC与齿根圆弧DA,不存在锐角尖点;
右螺杆转子的右端面型线由10段曲线组成,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第一长幅外摆线ab、第一齿根圆弧bc、第一变速螺旋线共轭曲线cd、第一齿顶圆弧de、第一齿尖圆弧ef、第二长幅外摆线fg、第二齿根圆弧gh、第二变速螺旋线共轭曲线hi、第二齿顶圆弧ij、第二齿尖圆弧ja;右端面型线关于其回转中心O2是中心对称的,即以回转中心O2为中心将右端面型线旋转180°后与其自身相重合。
所述的一种双螺杆泵的大流量螺杆转子,左端面型线和右端面型线在左螺杆转子和右螺杆转子传动比为2比1的异向双回转运动中能够实现正确的啮合,啮合关系为:左端面型线的点B与右端面型线的第一长幅外摆线ab、第二长幅外摆线fg相啮合;左端面型线的短幅外摆线等距曲线AB与右端面型线的第一齿尖圆弧ef、第二齿尖圆弧ja相啮合;左端面型线的齿顶圆弧BC与右端面型线的第一齿根圆弧bc、第二齿根圆弧gh相啮合;左端面型线的变速螺旋线CD与右端面型线的第一变速螺旋线共轭曲线cd、第二变速螺旋线共轭曲线hi相啮合;左端面型线的齿根圆弧DA与右端面型线的第一齿顶圆弧de、第二齿顶圆弧ij相啮合。
所述的一种双螺杆泵的大流量螺杆转子,以左螺杆转子的回转中心O1为原点建立坐标系,所述的齿根圆弧DA的方程为:
式中:t为角度参数,rad;
所述的齿顶圆弧BC的方程为:
所述的短幅外摆线等距曲线AB的方程为:
其中:
所述的变速螺旋线CD的方程为:
以右螺杆转子的回转中心O2为原点建立坐标系,所述的第一齿根圆弧bc的方程为:
所述的第一齿顶圆弧de的方程为:
所述的第一变速螺旋线共轭曲线cd的方程为:
所述的第一长幅外摆线ab的方程为:
所述的第一齿尖圆弧ef的方程为:
式中:Xef、Yef分别为齿尖圆弧圆心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以上:R1为左节圆半径;R2为齿根圆半径;R3为齿顶圆半径;θ为变速螺旋线CD中心角;α为短幅外摆线等距曲线AB中心角;r为第一齿尖圆弧半径;R4为右节圆半径;R5为第一齿顶圆半径;R6为第一齿根圆半径;R4=2R1;R5=R3;R6=R2;
分别将所述的第一长幅外摆线ab、第一齿根圆弧bc、第一变速螺旋线共轭曲线cd、第一齿顶圆弧de、第一齿尖圆弧ef以回转中心O2为中心旋转180°得到第二长幅外摆线fg、第二齿根圆弧gh、第二变速螺旋线共轭曲线hi、第二齿顶圆弧ij、第二齿尖圆弧ja;
将所述的左端面型线(101)沿左螺旋线作轴向螺旋展开生成左螺杆转子(1);将得到的右端面型线(102)沿右螺旋线作轴向螺旋展开生成右螺杆转子(2);其中右螺杆转子(2)的螺距为左螺杆转子(1)螺距的2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①两螺杆的顶圆和根圆半径相等,左螺杆转子和右螺杆转子的传动比为2比1,在相同壳体尺寸下流量比原有传动比为1比1的双螺杆泵提高15%~25%,在相同流量情况下比原有双螺杆泵结构更为简单紧凑,在保证流量的前提下满足小型化制造需求。
②采用圆弧与短幅外摆线等距曲线的啮合方式,使端面型线中不存在锐角尖点,改善螺杆转子的受力特性,提高了螺杆转子的使用寿命。
③丰富了双螺杆泵螺杆转子端面型线类型。
附图说明
图1为左螺杆转子(1)的左端面型线图。
图2为右螺杆转子(2)的右端面型线图。
图3为两螺杆转子端面型线啮合图。
图4为变速螺旋线与第一变速螺旋线共轭曲线啮合时刻图。
图5为齿根圆弧与第一齿顶圆弧啮合时刻图。
图6为短幅外摆线等距曲线与第一齿尖圆弧啮合时刻图。
图7为齿顶圆弧与第一齿根圆弧啮合时刻图。
图8为左螺杆转子(1)三维图。
图9为右螺杆转子(2)三维图。
图10为两螺杆转子啮合图。
图中:1—左螺杆转子;2—右螺杆转子;101—左端面型线;201—右端面型线;R1—左节圆半径;R2—齿根圆半径;R3—齿顶圆半径;R4—右节圆半径;R5—第一齿顶圆半径;R6—第一齿根圆半径;r—第一齿尖圆弧半径;α—短幅外摆线等距曲线中心角;θ—变速螺旋线中心角;β—旋转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为左螺杆转子1的左端面型线图,左螺杆转子1的左端面型线101由4段曲线和1个点组成,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短幅外摆线等距曲线AB、点B、齿顶圆弧BC、变速螺旋线CD、齿根圆弧DA;所述的左端面型线101中的变速螺旋线CD光滑地连接齿顶圆弧BC与齿根圆弧DA,不存在锐角尖点;以左螺杆转子1的回转中心O1为原点建立坐标系,所述的齿根圆弧DA的方程为:
式中:t为角度参数,rad;
所述的齿顶圆弧BC的方程为:
所述的短幅外摆线等距曲线AB的方程为:
其中:
所述的变速螺旋线CD的方程为:
以上:R1为左节圆半径;R2为齿根圆半径;R3为齿顶圆半径;θ为变速螺旋线CD中心角;α为短幅外摆线等距曲线AB中心角;r为第一齿尖圆弧半径;R4为右节圆半径;R5为第一齿顶圆半径;R6为第一齿根圆半径;R4=2R1;R5=R3;R6=R2。
如图2所示,为右螺杆转子2的右端面型线图,右螺杆转子2的右端面型线201由10段曲线组成,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第一长幅外摆线ab、第一齿根圆弧bc、第一变速螺旋线共轭曲线cd、第一齿顶圆弧de、第一齿尖圆弧ef、第二长幅外摆线fg、第二齿根圆弧gh、第二变速螺旋线共轭曲线hi、第二齿顶圆弧ij、第二齿尖圆弧ja;右端面型线201关于其回转中心O2是中心对称的,即以回转中心O2为中心旋转180°后与自身重合;以右螺杆转子2的回转中心O2为原点建立坐标系,所述的第一齿根圆弧bc的方程为:
所述的第一齿顶圆弧de的方程为:
所述的第一变速螺旋线共轭曲线cd的方程为:
所述的第一长幅外摆线ab的方程为:
所述的第一齿尖圆弧ef的方程为:
式中:Xef、Yef分别为齿尖圆弧圆心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分别将所述的第一长幅外摆线ab、第一齿根圆弧bc、第一变速螺旋线共轭曲线cd、第一齿顶圆弧de、第一齿尖圆弧ef以回转中心O2为中心旋转180°得到第二长幅外摆线fg、第二齿根圆弧gh、第二变速螺旋线共轭曲线hi、第二齿顶圆弧ij、第二齿尖圆弧ja;
以上:R1为左节圆半径;R2为齿根圆半径;R3为齿顶圆半径;θ为变速螺旋线CD中心角;α为短幅外摆线等距曲线AB中心角;r为第一齿尖圆弧半径;R4为右节圆半径;R5为第一齿顶圆半径;R6为第一齿根圆半径;R4=2R1;R5=R3;R6=R2。
如图3所示,为两螺杆转子端面型线啮合图,左端面型线101和右端面型线201在左螺杆转子1和右螺杆转子2传动比为2比1的异向双回转运动中能够实现正确的啮合;啮合关系为:左端面型线101的点B与右端面型线201的第一长幅外摆线ab、第二长幅外摆线fg相啮合;左端面型线101的短幅外摆线等距曲线AB与右端面型线201的第一齿尖圆弧ef、第二齿尖圆弧ja相啮合;左端面型线101的齿顶圆弧BC与右端面型线201的第一齿根圆弧bc、第二齿根圆弧gh相啮合;左端面型线101的变速螺旋线CD与右端面型线201的第一变速螺旋线共轭曲线cd、第二变速螺旋线共轭曲线hi相啮合;左端面型线101的齿根圆弧DA与右端面型线201的第一齿顶圆弧de、第二齿顶圆弧ij相啮合。
如图4所示,为变速螺旋线与第一变速螺旋线共轭曲线啮合时刻图,变速螺旋线与第一变速螺旋线共轭曲线正确啮合。
如图5所示,为齿根圆弧与第一齿顶圆弧啮合时刻图,齿根圆弧与第一齿顶圆弧正确啮合。
如图6所示,为短幅外摆线等距曲线与第一齿尖圆弧啮合时刻图,短幅外摆线等距曲线与第一齿尖圆弧正确啮合。
如图7所示,为齿顶圆弧与第一齿根圆弧啮合时刻图,齿顶圆弧与第一齿根圆弧正确啮合。
如图8所示,为左螺杆转子1三维图,将所述的左端面型线101沿左螺旋线作轴向螺旋展开生成左螺杆转子1,左螺杆转子1为单头定螺距螺杆。
如图9所示,为右螺杆转子2三维图,将得到的右端面型线102沿右螺旋线作轴向螺旋展开生成右螺杆转子2,右螺杆转子2为双头定螺距螺杆。
如图10所示,为两螺杆转子啮合图,其中右螺杆转子2的螺距为左螺杆转子1螺距的2倍。两个螺杆转子在传动比为2比1的异向双回转运动中能够实现正确啮合,不存在干涉或者未参与啮合的部分。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3)
1.一种双螺杆泵的大流量螺杆转子,包括:左螺杆转子(1)和右螺杆转子(2);其特征是:左螺杆转子(1)的左端面型线(101)由4段曲线和1个点组成,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短幅外摆线等距曲线AB、点B、齿顶圆弧BC、变速螺旋线CD、齿根圆弧DA;所述的左端面型线(101)中的变速螺旋线CD光滑地连接齿顶圆弧BC与齿根圆弧DA,不存在锐角尖点;
右螺杆转子(2)的右端面型线(201)由10段曲线组成,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第一长幅外摆线ab、第一齿根圆弧bc、第一变速螺旋线共轭曲线cd、第一齿顶圆弧de、第一齿尖圆弧ef、第二长幅外摆线fg、第二齿根圆弧gh、第二变速螺旋线共轭曲线hi、第二齿顶圆弧ij、第二齿尖圆弧ja;右端面型线(201)关于其回转中心O2是中心对称的,即以回转中心O2为中心将右端面型线(201)旋转180°后与其自身相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螺杆泵的大流量螺杆转子,其特征是:左端面型线(101)和右端面型线(201)在左螺杆转子(1)和右螺杆转子(2)传动比为2比1的异向双回转运动中能够实现正确的啮合,啮合关系为:左端面型线(101)的点B与右端面型线(201)的第一长幅外摆线ab、第二长幅外摆线fg相啮合;左端面型线(101)的短幅外摆线等距曲线AB与右端面型线(201)的第一齿尖圆弧ef、第二齿尖圆弧ja相啮合;左端面型线(101)的齿顶圆弧BC与右端面型线(201)的第一齿根圆弧bc、第二齿根圆弧gh相啮合;左端面型线(101)的变速螺旋线CD与右端面型线(201)的第一变速螺旋线共轭曲线cd、第二变速螺旋线共轭曲线hi相啮合;左端面型线(101)的齿根圆弧DA与右端面型线(201)的第一齿顶圆弧de、第二齿顶圆弧ij相啮合。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杆泵的大流量螺杆转子,其特征是:以左螺杆转子(1)的回转中心O1为原点建立坐标系,所述的齿根圆弧DA的方程为:
式中:t为角度参数,rad;
所述的齿顶圆弧BC的方程为:
所述的短幅外摆线等距曲线AB的方程为:
其中:
所述的变速螺旋线CD的方程为:
以右螺杆转子(2)的回转中心O2为原点建立坐标系,所述的第一齿根圆弧bc的方程为:
所述的第一齿顶圆弧de的方程为:
所述的第一变速螺旋线共轭曲线cd的方程为:
所述的第一长幅外摆线ab的方程为:
所述的第一齿尖圆弧ef的方程为:
式中:Xef、Yef分别为齿尖圆弧圆心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以上:R1为左节圆半径;R2为齿根圆半径;R3为齿顶圆半径;θ为变速螺旋线CD中心角;α为短幅外摆线等距曲线AB中心角;r为第一齿尖圆弧半径;R4为右节圆半径;R5为第一齿顶圆半径;R6为第一齿根圆半径;R4=2R1;R5=R3;R6=R2;
分别将所述的第一长幅外摆线ab、第一齿根圆弧bc、第一变速螺旋线共轭曲线cd、第一齿顶圆弧de、第一齿尖圆弧ef以回转中心O2为中心旋转180°得到第二长幅外摆线fg、第二齿根圆弧gh、第二变速螺旋线共轭曲线hi、第二齿顶圆弧ij、第二齿尖圆弧ja;
将所述的左端面型线(101)沿左螺旋线作轴向螺旋展开生成左螺杆转子(1);将得到的右端面型线(201)沿右螺旋线作轴向螺旋展开生成右螺杆转子(2);其中右螺杆转子(2)的螺距为左螺杆转子(1)螺距的2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70472.6U CN210218092U (zh) | 2019-07-24 | 2019-07-24 | 一种双螺杆泵的大流量螺杆转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70472.6U CN210218092U (zh) | 2019-07-24 | 2019-07-24 | 一种双螺杆泵的大流量螺杆转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218092U true CN210218092U (zh) | 2020-03-31 |
Family
ID=69917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170472.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218092U (zh) | 2019-07-24 | 2019-07-24 | 一种双螺杆泵的大流量螺杆转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21809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42561A (zh) * | 2019-07-24 | 2019-09-17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一种双螺杆泵的大流量螺杆转子及其设计方法 |
CN111637055A (zh) * | 2020-07-03 | 2020-09-08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一种爪式压缩机 |
-
2019
- 2019-07-24 CN CN201921170472.6U patent/CN210218092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42561A (zh) * | 2019-07-24 | 2019-09-17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一种双螺杆泵的大流量螺杆转子及其设计方法 |
CN110242561B (zh) * | 2019-07-24 | 2023-10-24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一种双螺杆泵的大流量螺杆转子及其设计方法 |
CN111637055A (zh) * | 2020-07-03 | 2020-09-08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一种爪式压缩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40277B (zh) | 一种双螺杆真空泵的全光滑的螺杆转子 | |
CN105971877B (zh) | 一种锥形螺杆转子及其双螺杆真空泵 | |
CN108930650B (zh) | 一种双头爪式泵转子及其型线 | |
CN205388011U (zh) | 一种无锐角尖点的螺杆转子及其双螺杆真空泵 | |
CN205388015U (zh) | 一种双螺杆真空泵的全光滑的螺杆转子及其真空泵 | |
CN105332914B (zh) | 一种全光滑的螺杆转子 | |
CN210218092U (zh) | 一种双螺杆泵的大流量螺杆转子 | |
CN105317677B (zh) | 一种无锐角尖点的螺杆转子 | |
CN105952641B (zh) | 一种三段式螺杆转子及其双螺杆真空泵 | |
CN110242561B (zh) | 一种双螺杆泵的大流量螺杆转子及其设计方法 | |
CN107023480B (zh) | 一种全光滑的双螺杆液体泵螺杆转子 | |
CN210218104U (zh) | 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变截面涡旋齿 | |
CN108678954B (zh) | 一种爪式真空泵的曲爪转子及其型线设计方法 | |
CN110242560A (zh) | 一种齿轮泵的齿轮转子及其设计方法 | |
CN212508795U (zh) | 一种双螺杆泵的多点啮合螺杆转子 | |
CN210218105U (zh) | 一种偏心渐开线罗茨转子 | |
CN118008786A (zh) | 一种凸轮泵三叶转子及其设计方法 | |
CN115143107B (zh) | 一种锥形转子及具有锥形转子的干式双螺杆真空泵 | |
CN111648956A (zh) | 一种双螺杆泵的多点啮合螺杆转子 | |
CN210889307U (zh) | 一种四螺杆泵的螺杆型线 | |
CN109372746B (zh) | 一种双螺杆真空泵的正态螺线型螺杆转子 | |
CN205937112U (zh) | 一种三段式螺杆转子及其双螺杆真空泵 | |
CN212508793U (zh) | 一种锥形单螺杆气液混输泵的转子与定子 | |
CN108757439B (zh) | 一种双螺杆液体泵的双头全光滑螺杆转子及其设计方法 | |
CN210218091U (zh) | 一种齿轮泵的齿轮转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3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024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3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