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0205347U - 一种艾灸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艾灸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05347U
CN210205347U CN201821695091.5U CN201821695091U CN210205347U CN 210205347 U CN210205347 U CN 210205347U CN 201821695091 U CN201821695091 U CN 201821695091U CN 210205347 U CN210205347 U CN 2102053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xibustion
bottle body
moxa
massage
moxibustion instru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9509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Qingning Feng
冯清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69509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053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053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053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艾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艾灸瓶体和艾制品定位支架,艾制品定位支架可活动套入艾灸瓶体内形成可容置艾制品的腔体,其中所述艾灸瓶体的底部周设有按摩凸位,所述按摩凸位的凹陷处对应设置有透气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艾灸瓶体底部设置的按摩凸位,使得艾灸器在工作时还能使用按摩凸位按摩穴位,进一步强化了治疗效果,同时按摩凸位凹陷处的透气孔与艾灸瓶体顶部的圆形开口相通,不仅保持空气流通,保证艾条持续燃烧,而且防止燃烧后的艾条灰掉落在皮肤上造成伤害。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计合理。

Description

一种艾灸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针灸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艾灸器。
背景技术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目前,常用的艾灸器具主要有手持式和固定式艾灸筒两种。固定式的艾灸筒通常利用绑带或胶带对艾灸筒进行固定,在治疗过程中,结构复杂,操作定位不便;手持式艾灸筒需要医护人员长时间手持操作,而燃烧艾制品过程中,容易造成艾灸筒侧壁发烫,烫伤医护人员。另外,由于目前的艾灸筒一般都是针对人身体部位进行艾灸,而对人头部,由于艾灸的时候烟灰会掉落,容易烧毁头发,所以一直无法应用在人体头部的艾灸治疗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计合理,适用范围广的艾灸器。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艾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艾灸瓶体和艾制品定位支架,艾制品定位支架可活动套入艾灸瓶体内形成可容置艾制品的腔体,其中所述艾灸瓶体的底部周设有按摩凸位,所述按摩凸位的凹陷处对应设置有透气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艾灸瓶体的顶部设置有圆形开口,供艾制品定位支架穿过套入其中。
进一步地,所述艾灸瓶体整体呈橄榄型。
进一步地,所述艾灸瓶体顶部开口靠下的位置向内凹陷,形成手持位,使艾灸瓶体方便抓握。
进一步地,所述按摩凸位的数量为5-8个,按摩凸位呈锥状,在按摩凸位的端部设置有弧形端面,可以用来按压穴位。
进一步地,所述艾灸瓶体底部外侧设置有两个向外延伸的支脚,使艾灸器摆放保持平稳。
进一步地,所述艾制品定位支架包括内瓶体,定位杆和与定位杆对应的紧固件,定位杆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内瓶体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内瓶体的顶部设置有沉孔,可容纳螺丝刀进入,固定定位杆。
进一步地,所述内瓶体中部位置向内凹陷,形成手持位。
进一步地,所述艾灸瓶体和内瓶体分别为一体成型的陶瓷制品。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艾灸瓶体整体呈橄榄型,顶部开口靠下的位置向内凹陷,形成手持位,使艾灸瓶体方便抓握,艾灸瓶体的底部设置有按摩凸位,使得艾灸器在工作时还能使用按摩凸位按摩穴位,进一步强化了治疗效果。
2、艾灸瓶体按摩凸位的凹陷处设置有透气孔,透气孔与艾灸瓶体顶部的圆形开口相通,不仅保持空气流通,保证艾条持续燃烧,而且防止燃烧后的艾条灰掉落在皮肤上造成伤害,可用于人体头部按摩,操作安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艾灸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艾灸瓶体的正视图。
图3所示为艾灸瓶体的仰视图
图4所示为艾制品定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艾灸瓶体,2:艾制品定位支架,1-1:圆形开口,1-2:手持位,1-3:按摩凸位,1-4:透气孔,1-5:支脚,2-1:内瓶体,2-2:紧固件,2-3:定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艾灸器,包括:艾灸瓶体1和艾制品定位支架2,艾制品定位支架2可活动套入艾灸瓶体1内形成可容置艾制品的腔体,其中所述艾灸瓶体1的底部周设有按摩凸位1-3,所述按摩凸位1-3的凹陷处对应设置有透气孔1-4。
如图2-图3所示,所述艾灸瓶体1的顶部设置有圆形开口1-1,供艾制品定位支架穿过套入其中,顶部开口靠下的位置向内凹陷,形成手持位1-2,艾灸瓶体底部外侧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支脚1-5,可按摩人体穴位。
如图4所示,所述艾制品定位支架包括内瓶体2-1,定位杆2-3 和与定位杆对应的紧固件2-2,定位杆2-3通过紧固件2-2固定于内瓶体2-1的底部。
具体工作时,将艾条插接在艾制品点位支架的定位杆上,点燃艾条后将艾制品定位支架穿过艾灸瓶体的圆形开口,套入艾灸瓶体内形成可容置艾制品的腔体,由于艾灸瓶体按摩凸位的凹陷处设置有透气孔,透气孔与艾灸瓶体顶部的圆形开口相通,不仅保持空气流通,保证艾条持续燃烧,而且防止燃烧后的艾条灰掉落在皮肤上造成伤害,顶部开口靠下的位置向内凹陷,形成手持位,使艾灸瓶体方便抓握,艾灸瓶体的底部设置有按摩凸位,使得艾灸器在工作时还能使用按摩凸位按摩穴位,进一步强化了治疗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艾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艾灸瓶体和艾制品定位支架,艾制品定位支架可活动套入艾灸瓶体内形成可容置艾制品的腔体,其中所述艾灸瓶体的底部周设有按摩凸位,所述按摩凸位的凹陷处对应设置有透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艾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瓶体的顶部设置有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艾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瓶体整体呈橄榄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艾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瓶体顶部开口靠下的位置向内凹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艾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凸位的数量为5-8个,按摩凸位呈锥状,在按摩凸位的端部设置有弧形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艾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瓶体底部外侧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支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艾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艾制品定位支架包括内瓶体,定位杆和与定位杆对应的紧固件,定位杆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内瓶体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艾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瓶体的顶部设置有沉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艾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瓶体中部位置向内凹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艾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瓶体和内瓶体分别为一体成型的陶瓷制品。
CN201821695091.5U 2018-10-18 2018-10-18 一种艾灸器 Active CN2102053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95091.5U CN210205347U (zh) 2018-10-18 2018-10-18 一种艾灸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95091.5U CN210205347U (zh) 2018-10-18 2018-10-18 一种艾灸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05347U true CN210205347U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15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95091.5U Active CN210205347U (zh) 2018-10-18 2018-10-18 一种艾灸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053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0407A (zh) * 2021-06-29 2021-09-28 何氏浩生(北京)国际中医药科学研究院 一种保健用振动温灸调节式按摩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0407A (zh) * 2021-06-29 2021-09-28 何氏浩生(北京)国际中医药科学研究院 一种保健用振动温灸调节式按摩器
CN113440407B (zh) * 2021-06-29 2022-11-01 何氏浩生(北京)国际中医药科学研究院 一种保健用振动温灸调节式按摩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38396U (zh) 一种可贴式艾灸器
CN206355314U (zh) 艾灸刮痧器
CN210205347U (zh) 一种艾灸器
CN208989647U (zh) 艾灸器
CN209451028U (zh) 一种拔罐艾灸组合装置
CN206642083U (zh) 一种艾草植物贴
CN216168851U (zh) 一种温针灸灸具
CN205626484U (zh) 一种新型三位一体针灸罐
CN211326822U (zh) 一种可均匀受热的艾灸盒
CN212038233U (zh) 一种简易艾灸贴
CN203447502U (zh) 艾灸器
CN210044456U (zh) 艾灸器
CN204072747U (zh) 隔物温灸按摩器
CN201551544U (zh) 灭烟器
CN207679720U (zh) 一种针灸装置
CN205494386U (zh) 一种艾灸器
CN206334105U (zh) 一种一体化艾灸器
CN210785386U (zh) 一种艾灸夹
CN205323020U (zh) 电极脉冲磁疗型脚部穴位按摩器
CN203898706U (zh) 艾炙器具
CN205612731U (zh) 一种温针灸器
CN206852783U (zh) 艾灸仪
CN211068003U (zh) 一种隔姜运动灸器
CN206198273U (zh) 艾薰床
CN203139094U (zh) 一种手持式艾灸条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