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00590U - 双电源转换机构及具有该双电源转换机构的开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双电源转换机构及具有该双电源转换机构的开关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200590U CN210200590U CN201921360323.6U CN201921360323U CN210200590U CN 210200590 U CN210200590 U CN 210200590U CN 201921360323 U CN201921360323 U CN 201921360323U CN 210200590 U CN210200590 U CN 2102005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iving
- power switch
- switch
- permanent magnet
- driving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7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BGPVFRJUHWVFKM-UHFFFAOYSA-N N1=C2C=CC=CC2=[N+]([O-])C1(CC1)CCC21N=C1C=CC=CC1=[N+]2[O-] Chemical compound N1=C2C=CC=CC2=[N+]([O-])C1(CC1)CCC21N=C1C=CC=CC1=[N+]2[O-] BGPVFRJUHWVFK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891 electric arc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电源转换机构及具有该双电源转换机构的开关设备,双电源转换机构,包括:常用电源开关,为真空管开关;备用电源开关,为真空管开关;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通过杠杆结构驱动所述常用电源开关通断电;所述第二驱动部通过杠杆结构驱动所述备用电源开关通断电;所述杠杆结构其位于所述驱动机构一侧的力臂大于位于所述常用电源开关或所述备用电源开关一侧的力臂。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双电源转换开关其常用电源开关和备用电源开关二者之间转换速度慢,无法在20ms内完成开关触头的断开与闭合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转换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双电源转换机构及具有该双电源转换机构的开关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双电源转换机构对于动触头的驱动有电磁和电动机两种方式;开关动触头位置的保持有电磁力和弹簧弹力保持两种方式。
双电源转换机构是具有双电源转换开关的主体部分,双电源转换机构有两组静触头分别连接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一组动触头或者两组动触头与上述静触头连接在一起形成输出端。
现有技术中所有形式的双电源转换机构都使用空气灭弧触头;动触头、静触头分离时所产生的电弧,在空气条件下至少需要10ms时间才能熄灭;实用新型人想到采用真空触头来完成开关触头的断开与闭合,但由于真空触头完成开关断开与闭合所需的驱动力较大,现有的驱动机构无法驱动真空触头完成开关断开与闭合动作。另外,现有的双电源转换开关无法在20ms 内完成开关触头的断开与闭合。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双电源转换机构及具有该双电源转换机构的转换开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双电源转换开关其常用电源开关和备用电源开关二者之间转换速度慢,无法在20ms内完成开关触头的断开与闭合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电源转换机构,包括:
一种双电源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常用电源开关,为真空管开关;
备用电源开关,为真空管开关;
永磁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通过杠杆结构驱动所述常用电源开关通断电;所述第二驱动部通过杠杆结构驱动所述备用电源开关通断电;所述杠杆结构其位于所述永磁驱动机构一侧的力臂大于位于所述常用电源开关或所述备用电源开关一侧的力臂。
所述常用电源开关包括第一静触头,以及与所述杠杆结构传动相连的第一动触头。
所述备用电源开关,包括,第二静触头,以及与所述杠杆结构传动相连的第二动触头。
所述杠杆结构包括:支撑部,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的驱动臂,所述驱动臂为L形结构,所述驱动臂的其中一端在所述永磁驱动机构驱动下转动,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动触头或所述第二动触头传动相连。
所述驱动臂上设置有与其转动相连的连杆,所述连杆驱动所述第一动触头或所述第二动触头沿直线运动,实现所述常用电源开关或所述备用电源开关通断电。
所述杠杆结构包括:支撑部,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的驱动臂,所述驱动臂沿直线设置,所述驱动臂的其中一端在所述永磁驱动机构驱动下转动,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动触头或所述第二动触头传动相连。
所述驱动臂上设置有与其转动相连的连杆,所述连杆驱动所述第一动触头或所述第二动触头沿直线运动,实现所述常用电源开关或所述备用电源开关通断电。
所述永磁驱动机构包括相对设置以使电源通电的合闸线圈和合闸铁芯,相对设置以使电源断电的分闸线圈和分闸铁芯,设置在所述驱动臂上且与所述合闸铁芯和所述分闸铁芯对应设置的衔铁;
所述永磁驱动机构还包括永磁体,所述永磁体使所述衔铁和所述合闸铁芯其二者保持贴合状态,以使所述常用电源开关或所述备用电源开关通电;或,所述永磁体使所述衔铁和所述合闸铁芯其二者保持分离状态,以使所述常用电源开关或所述备用电源开关断电。
所述永磁驱动机构还包括:偏压件,向所述驱动臂施加使其远离所述合闸铁芯方向移动的偏压力,以克服所述永磁体的吸引力使所述衔铁远离所述合闸铁芯的偏压件。
所述偏压件为弹簧。
一种供电电源,上述的双电源转换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电源转换机构,包括:常用电源开关,为真空管开关;备用电源开关,为真空管开关;永磁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通过杠杆结构驱动所述常用电源开关通断电;所述第二驱动部通过杠杆结构驱动所述备用电源开关通断电;所述杠杆结构其位于所述永磁驱动机构一侧的力臂大于位于所述常用电源开关或所述备用电源开关一侧的力臂。当第一驱动部在永磁驱动的牵引下,可驱动杠杆结构转动,杠杆结构的设置方式为永磁驱动机构一侧的力臂大于位于所述常用电源开关或所述备用电源开关一侧的力臂,通过杠杆原理可以在永磁驱动力的作用下驱动常用电源开关的通电与断电,同理当第二驱动部在永磁驱动的牵引下,可驱动杠杆结构转动,在永磁驱动力的作用下驱动常用电源开关的通电与断电,上述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两者独立运行,互不影响,由于目前现有技术所有形式的转换开关都使用空气灭弧触头,在空气条件下,动触头、静触头分离时所产生的电弧,正弦波过零点至少需要10ms时间才能熄灭;而动触头、静触头在真空管内,可以使得动触头、静触头分离时所产生的电弧,少于10ms熄灭;但是,因为真空管内动触头、静触头分离所需驱动力较大,目前现有技术中难以提供较大的力从而驱动真空管内动触头、静触头的分离,而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在永磁驱动的牵引下,可以驱动杠杆结构,在电磁驱动力的作用下利用杠杆原理,以较小的力来驱动常用电源开关和备用电源开关的通电与断电,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双电源转换机构自动转换开关无法满足小于20ms的转换动作时间的技术缺陷。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电源转换机构,所述常用电源开关包括第一静触头,以及与所述杠杆结构传动相连的第一动触头;所述备用电源开关,包括,第二静触头,以及与所述杠杆结构传动相连的第二动触头。由于常用电源开关、备用电源开关的动触头、静触头设置在真空管内部,真空开关能够使得可以使得动触头、静触头分离时所产生的电弧,少于10ms熄灭,所以,利用永磁驱动装置驱动杠杆结构以较小的力来驱动常用电源开关和备用电源开关的动触头既可以简单快捷地实现常用电源开关和备用电源开关的电源的开闭,从而实现迅速将双电源转换机构自动转换开关进行开闭,解决现有技术中双电源转换机构自动转换开闭时间无法小于20ms的转换动作缺陷。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电源转换机构,所述杠杆结构包括:支撑部,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的驱动臂,所述驱动臂为L形结构,所述驱动臂的其中一端在所述永磁驱动机构驱动下转动,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动触头或所述第二动触头传动相连。通过转动设置在支撑部上的上述常用电源侧的驱动臂,可以将电磁驱动力转化为对所述的第一动触头或所述第二动触头通断的作用力,从而简单可靠地实现常用电源开关和备用电源开关二者其一通电,另外所述驱动臂为L形结构,使得永磁驱动结构主要集中在中间位置,为L形结构的驱动臂其两边腾出空间,减小双电源转换机构体积,使双电源转换机构可以适应不同的空间布局需要,适应不同类型的供电电源装配需要。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电源转换机构,所述杠杆结构包括:支撑部,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的驱动臂,所述驱动臂的其中一端在所述永磁驱动机构驱动下转动,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动触头或所述第二动触头传动相连。通过转动设置在支撑部上的上述常用电源或者备用电源侧的驱动臂,可以将电磁驱动力转化为对所述的第一动触头或所述第二动触头通断的作用力,从而简单可靠地实现常用电源开关和备用电源开关二者其一通电,另外所述驱动臂为直线形结构,使得永磁驱动结构主要集中驱动臂侧部,从而使得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之间腾出一定的空间,以适应不同类型的供电电源装配需要。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电源转换机构,所述驱动臂上设置有与其转动相连的连杆,所述连杆驱动所述第一动触头或所述第二动触头沿直线运动,实现所述常用电源开关或所述备用电源开关通断电。常用电源侧的驱动臂通过与其转动相连的连杆推动第一动触头与第一静触头连通或者断开;备用电源侧的驱动臂通过与其转动相连的连杆推动第二动触头与第二静触头连通或者断开;通过上述与常用电源侧的驱动臂转动相连的连杆,以及与备用电源侧的驱动臂转动相连的连杆可以带动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沿直线运动,从而使第一动触头准确地朝向第一静触头运动与其相连通或者断开,使第二动触头准确地朝向第二静触头运动与其相连通或者断开,避免第一动触头和第一静触头,或者第二动触头和第二静触头对接发生位置偏差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电源转换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为永磁驱动机构,永磁驱动机构具有反应速度快的优点,采用永磁驱动机构控制常用电源开关和备用电源开关,可以进一步提高双电源转换机构自动转换开关其开闭速度。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电源转换机构,所述永磁驱动机构包括相对设置以使电源通电的合闸线圈和合闸铁芯,相对设置以使电源断电的分闸线圈和分闸铁芯,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臂上且与所述合闸铁芯和所述分闸铁芯对应设置的衔铁;所述永磁驱动机构还包括永磁体,所述永磁体使所述衔铁和所述合闸铁芯其二者保持贴合状态,使所述常用电源开关或所述备用电源开关通电;或,所述永磁体使所述衔铁和所述合闸铁芯其二者保持分离状态,使所述常用电源开关或所述备用电源开关断电。通过上述结构的永磁驱动机构可以简单可靠地实现PC级或CB级的双电源转换机构实现常用和备用电源之间的转换动作。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电源转换机构,所述永磁驱动机构还包括:偏压件,向所述驱动臂施加使其远离所述合闸铁芯方向移动的偏压力,以克服所述永磁体的吸引力使所述衔铁远离所述合闸铁芯的偏压件。所述的偏压件,是向驱动臂施加使其远离所述合闸铁芯方向移动的偏压力的部件,偏压件为弹簧或者橡胶等弹性部件,例如,当备用电源开关闭合时,合闸线圈通电产生电磁力,通过合闸铁芯吸引衔铁克服偏压件弹力向靠近合闸铁芯方向移动,与衔铁固定联动的驱动臂通过杠杆原理,推动与其转动相连的连杆带动第二动触头移动,实现备用电源开关闭合通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仅常用电源开关处于通电状态,备用电源处于断电位置的双电源转换机构其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仅备用电源开关处于通电状态,常用电源处于断开位置的双电源转换机构其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常用电源开关和备用电源开关同时处于断电位置的电源转换机构其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常用电源开关断开,备用电源开关闭合的电源转换机构其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常用电源开关闭合,备用电源开关断开的电源转换机构其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常用电源开关闭合,备用电源开关断开的电源转换机构其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五种实施方式常用电源开关闭合,备用电源开关断开的电源转换机构其工作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常用电源开关;2-备用电源开关;3-第一驱动部;4-第二驱动部; 5-永磁体;6-分闸线圈;7-合闸线圈;8-分闸铁芯;9-合闸铁芯;10-第一动触头;11-第一静触头;12-第二动触头;13-第二静触头;14-驱动臂; 15-第一支撑部;17-第一连杆;18-衔铁;19-偏压件;20-动铁芯;23-静磁体;24-第一电磁线圈;25-第二电磁线圈;26-联动杆;27-支撑架;28-第一连接杆;29-第二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源转换机构,如图1至图3所示,其包括:
常用电源开关1,为真空管开关;所述常用电源开关1包括第一静触头 11,以及与所述杠杆结构传动相连的第一动触头10;
备用电源开关2,为真空管开关;所述备用电源开关2,包括,第二静触头13,以及与所述杠杆结构传动相连的第二动触头12。
永磁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部3和第二驱动部4,现有的电源转换开关都使用空气灭弧触头,简称为空气触头。动触头、静触头分离时所产生的电弧,在空气条件下至少需要10ms时间才能熄灭;为确保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两路不同步的电源不会经过上述空气灭弧触头的电弧导通在一起,必须对现有的动触头留有至少20ms的行程时间。因此现有的双电源转换开关无法在20ms内完成转换。本申请中采用真空管开关替代现有的空气灭弧触头,真空管开关具有灭弧迅速的优点,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切换的工作,从而可以快速地实现输出端与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之间快速切换的功能,以满足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之间可以在20ms内完成切换动作;
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部3和第二驱动部4,所述第一驱动部3通过杠杆结构驱动所述常用电源开关1通断电;所述第二驱动部4通过杠杆结构驱动所述备用电源开关2通断电;所述杠杆结构其位于所述永磁驱动机构一侧的力臂大于位于所述常用电源开关1或所述备用电源开关2一侧的力臂。当第一驱动部3在电磁驱动的牵引下,可驱动杠杆结构转动,杠杆结构的设置方式为永磁驱动机构一侧的力臂大于位于所述常用电源开关1 或所述备用电源开关2一侧的力臂,通过杠杆原理可以在电磁驱动力的作用下驱动常用电源开关1的通电与断电,同理当第二驱动部4在电磁驱动的牵引下,可驱动杠杆结构转动,在电磁驱动力的作用下驱动常用电源开关1的通电与断电,上述第一驱动部3和第二驱动部4两者独立运行,互不影响。现有技术中,需要较大的力来驱动真空管开关的闭合,目前难以做到,而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驱动结构,利用电磁驱动力的作用下驱动杠杆来控制常用电源或者备用电源真空管断开与闭合,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切换的工作,从而可以快速地实现输出端分别与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之间快速切换的功能,以满足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之间可以在20ms内。
上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杠杆结构,所述杠杆结构包括:支撑部15,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15上的驱动臂14,所述驱动臂14为L形结构,所述驱动臂14的其中一端在所述永磁驱动机构驱动下转动,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动触头10或所述第二动触头12传动相连。通过转动设置在支撑部15 上的上述常用电源侧的驱动臂14,可以将电磁驱动力转化为对所述的第一动触头10或所述第二动触头12通断的作用力,从而简单可靠地实现常用电源开关1和备用电源开关2二者其一通电,L型结构的设置可以使得永磁驱动结构主要集中在中间位置,为L形结构的驱动臂14其两边腾出空间,减小双电源转换机构体积,使双电源转换机构可以适应不同的空间布局需要,适应不同类型的供电电源装配需要。上述驱动臂14还设置有与其转动相连的第一连杆17,所述第一连杆17驱动所述第一动触头10或所述第二动触头12沿直线运动,从而使第一动触头10准确地朝向第一静触头11运动与其相连通或者断开,使第二动触头12准确地朝向第二静触头13运动与其相连通或者断开,避免第一动触头10和第一静触头11,或者第二动触头12和第二静触头13对接发生位置偏差的问题。实现所述常用电源开关1 或所述备用电源开关2通断电。
所述永磁驱动机构包括相对设置以使电源通电的合闸线圈7和合闸铁芯9,相对设置以使电源断电的分闸线圈6和分闸铁芯8,设置在所述驱动臂14上且与所述合闸铁芯9和所述分闸铁芯8对应设置的衔铁18,所述永磁驱动机构还包括永磁体5,所述永磁体5使所述衔铁18和所述合闸铁芯 9其二者保持贴合状态,以使所述常用电源开关1或所述备用电源开关2通电;或,所述永磁体5使所述衔铁18和所述合闸铁芯9其二者保持分离状态,以使所述常用电源开关1或所述备用电源开关2断电。
所述永磁驱动机构还包括:偏压件19,向所述驱动臂14施加使其远离所述合闸铁芯9方向移动的偏压力,以克服所述永磁体5的吸引力使所述衔铁18远离所述合闸铁芯9的偏压件19。所述偏压件19为弹簧。通过合闸铁芯9吸引衔铁18克服偏压件19弹力向靠近合闸铁芯9方向移动,与衔铁18固定联动的驱动臂14通过杠杆原理,推动与其转动相连的第一连杆17带动第二动触头12移动,可实现备用电源开关2闭合通电。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供电电源,上述的双电源转换机构。
当然本申请对双电源转换机构的形式不做具体限定,在其它实施例中,双电源转换机构还可为PC级自动转换开关电器,PC级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只有电源转换功能,没有短路及过载保护功能,PC级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前端须设置短路保护电器,例如:熔断器以保证双电源转换机构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源转换机构包括以下操作状态:包括以下操作状态:
1、当常用电源开关1闭合,备用电源开关2断开时:
第一驱动部3的所述衔铁18在永磁体5磁力作用下与合闸铁芯9吸合并保持静止状态,衔铁18与驱动臂14固定贴合,从而使常用电源开关1 侧的驱动臂14带动第一动触头10保持与第一静触头11接触相连,使常用电源开关1保持闭合状态。
此时,所述第二驱动部4的衔铁18远离分闸铁芯8,备用电源开关2 处于断开状态。备用电源开关2侧的永磁体5的磁力不足以克服偏压件19 的弹力,第二动触头12在偏压件19的作用下保持在远离第二静触头13的位置;
2、当CB级双电源转换机构,出现短路时,常用电源开关1断开,同时备用电源开关2断开:
第一驱动部3的分闸线圈6通电产生磁通量,减弱了永磁体5的磁通量,使得永磁体5产生的电磁力变小,所述电磁力小于偏压件19的弹力,使常用电源开关1侧的驱动臂14在偏压件19的弹力作用下向远离分闸铁芯8 方向逆时针移动,带动常用电源1侧的第一动触头10远离第一静触头11,使常用电源开关1断开。
此时所述第二驱动部4分闸线圈6通电产生磁通量,减弱了永磁体5 的磁通量,使得永磁体5产生的电磁力变小,所述电磁力小于偏压件19的弹力,致使衔铁18连同驱动臂14向远离分闸铁芯8方向顺时针移动,所述偏压件19的弹力驱动备用电源开关2侧的驱动臂14转动,从而将备用电源开关2侧的第二动触头12拉动至远离第二静触头13的位置,直到备用电源开关2断开。
3、当常用电源开关1从闭合至断开状态,备用电源开关2从断开至闭合状态时:
第一驱动部3的分闸线圈6通电产生磁通量,分闸铁芯8产生电磁力从而克服偏压件19的弹力,使衔铁18连同驱动臂14向远离分闸铁芯8方向逆时针转动,从而通过与其转动相连的第一连杆17将常用电源1的第一动触头10拉动至远离第一动触头10的位置,直到常用电源开关1断开;常用电源开关1在偏压件19的弹力作用下保持断开状态;
随后第二驱动部4如下动作,合闸线圈7通电产生磁通量,通过合闸铁芯9的电磁力吸引衔铁18克服偏压件19的弹力,使得衔铁18和与之固定相连的驱动臂14向靠近合闸铁芯9方向逆时针移动,拉动所述驱动臂14 上与其转动相连的第一连杆17带动第二动触头12朝向第二静触头13移动,直到第二动触头12与第二静触头13接触相连。此时,永磁体5磁通量增大,永磁体5的磁力大于偏压件19弹力,使备用电源开关2保持通电状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源转换机构,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 的区别在于永磁驱动机构,所述的永磁驱动机构包括:动铁芯20,所述动铁芯20与联动杆26相连,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常用电源侧的驱动臂14或所述备用电源侧的驱动臂14方向之间进行往复运动。上述永磁驱动机构还包括:静铁芯23、设置在靠近所述备用电源侧的驱动臂14一侧的第一电磁线圈 24,第二电磁线圈25,以及用于使所述动铁芯20保持在所述第一通电位置或所述断电位置或所述第二通电位置的永磁铁21,上述静铁芯23具有用于容置所述动铁芯20、所述永磁铁21以及所述第一电磁线圈24和所述第二电磁线圈25,所述动铁芯20受驱动的滑动于所述容腔内。上述永磁铁21 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动铁芯20的永磁保持作用,动铁芯20受永磁铁21的磁力作用下可以有效地保持静止状态,使常用电源开关1、备用电源开关2通电或者断电;
当常用电源开关1断开,备用电源开关2闭合时:
常用电源开关1侧的第一电磁线圈24通电,在磁力的作用下,通过动铁芯20带动常用电源侧的驱动臂14朝向远离常用永磁驱动机构的方向逆时针转动,在移动过程中,与常用电源侧的驱动臂14转动相连的第一连杆 17推动第一动触头10和第二静触头13接触相连,常用电源开关1断开断电。
随后,备用电源开关2侧的第二电磁线圈25通电,在磁力的作用下,通过动铁芯20带动备用电源侧的驱动臂14朝向靠近备用永磁驱动机构的方向逆时针转动,在移动过程中,此时与备用电源侧的驱动臂14转动相连的第一连杆17推动第二动触头12和第二静触头13接触相连,备用电源开关2闭合通电。
同理当备用电源开关2断开开关,常用电源开关1闭合开关时,工作状态相反。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源转换机构,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 的区别在于第一驱动部3与第二驱动部4的位置空间布局的不同,如图5 所示,双电源转换机构包括常用电源开关1与备用电源开关2,其位置呈相对竖直方向相对设置,还包括永磁驱动机构,其永磁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部3和第二驱动部4,所述第一驱动部3通过杠杆结构和常用电源开关1 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部4通过杠杆结构驱动和备用电源开关2相连接;所述杠杆结构呈L型,往水平方向弯折,其位于所述永磁驱动机构一侧的力臂大于位于所述常用电源开关1或所述备用电源开关2一侧的力臂,所述第一驱动部3与所述第二驱动部4在竖直方向相对设置。其优点在于适用于不同空间的布局需要。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源转换机构,如图6所示,双电源转换机构包括常用电源开关1和备用电源开关2,常用电源开关1和备用电源开关2呈水平方向设置,还包括永磁驱动机构,其永磁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部3和第二驱动部4,所述第一驱动部3通过杠杆结构和常用电源开关1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部4通过杠杆结构驱动和备用电源开关2相连接;所述杠杆结构呈直线型,使得永磁驱动结构主要集中驱动臂一侧,从而使得第一驱动部3和第二驱动部4之间腾出一定的空间,该驱动臂直线型设计使双电源转换机构可以适应不同的空间布局需要,适应不同类型的供电电源装配需要。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源转换机构,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 的区别在于永磁驱动结构中,第一驱动部3和第二驱动部4之间设置一支撑架27,所述第一连接杆28与支撑架27通过第二支撑部29连接,第一连接杆28以第二支撑部29为中心摆动,所述第一连接杆28两侧末端两侧分别位于常用电源侧的驱动臂14与备用电源侧的驱动臂14下端,两者处于水平状态时,常用电源开关1与备用电源开关2均处于断开状态,当常用电源开关1处于闭合状态时,常用电源侧的驱动臂14驱动第一连接杆28 逆时针转动,由于杠杆原理,第一连接杆28靠近常用电源侧的驱动臂14 一端则向上运动,驱动备用电源侧的驱动臂14转动,使得备用电源开关断开,同理可知,当备用电源闭合时,备用电源侧的驱动臂14驱动第一连接杆28靠近备用电源侧的驱动臂14向下移动,由于杠杆原理,第一连接杆 28远离备用电源侧的驱动臂14则向上运动,使得常用电源开关1断开,该装置的使用,使常用电源开关1和备用电源开关2无法同时通电,使全程转换过程可以做到先断电再连通的“先断后接”的功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双电源转换机构其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之间缺乏机械自锁装置的问题,避免常用电源开关1和备用电源开关2的控制开关有可能会出现同时闭合通电的情况发生,避免常用电源开关1和备用电源开关2短接在一起,造成安全事故的问题发生。
当然,本实用新型申请对常用电源开关1和备用电源开关2的位置不做具体限制,在其它实施例中,常用电源开关1和备用电源开关2的位置可以相互调换。
当然,本实用新型申请对偏压件结构不做具体限制,在其它实施例中,上述偏压件19还可以为橡胶件等可以发生形变的弹性部件。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1)
1.一种双电源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常用电源开关(1),为真空管开关;
备用电源开关(2),为真空管开关;
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部(3)和第二驱动部(4),所述第一驱动部(3)通过杠杆结构驱动所述常用电源开关(1)通断电;所述第二驱动部(4)通过杠杆结构驱动所述备用电源开关(2)通断电;所述杠杆结构其位于所述驱动机构一侧的力臂大于位于所述常用电源开关(1)或所述备用电源开关(2)一侧的力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源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常用电源开关(1)包括第一静触头(11),以及与所述杠杆结构传动相连的第一动触头(10);
所述备用电源开关(2),包括,第二静触头(13),以及与所述杠杆结构传动相连的第二动触头(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源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结构包括:第一支撑部(15),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15)上的驱动臂(14),所述驱动臂(14)为L形结构,所述驱动臂(14)的其中一端在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下转动,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动触头(10)或所述第二动触头(12)传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电源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臂(14)上设置有与其转动相连的第一连杆(17),所述第一连杆(17)驱动所述第一动触头(10)或所述第二动触头(12)沿直线运动,实现所述常用电源开关(1)或所述备用电源开关(2)通断电。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源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结构包括:第一支撑部(15),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15)上的驱动臂(14),所述驱动臂(14)沿直线设置,所述驱动臂(14)的其中一端在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下转动,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动触头(10)或所述第二动触头(12)传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电源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臂(14)上设置有与其转动相连的第一连杆(17),所述第一连杆(17)驱动所述第一动触头(10)或所述第二动触头(12)沿直线运动,实现所述常用电源开关(1)或所述备用电源开关(2)通断电。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电源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永磁驱动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电源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永磁驱动机构包括相对设置以使电源通电的合闸线圈(7)和合闸铁芯(9),相对设置以使电源断电的分闸线圈(6)和分闸铁芯(8),设置在所述驱动臂(14)上且与所述合闸铁芯(9)和所述分闸铁芯(8)对应设置的衔铁(18);
所述永磁驱动机构还包括永磁体(5),所述永磁体(5)使所述衔铁(18)和所述合闸铁芯(9)其二者保持贴合状态,以使所述常用电源开关(1)或所述备用电源开关(2)通电;或,所述永磁体(5)使所述衔铁(18)和所述合闸铁芯(9)其二者保持分离状态,以使所述常用电源开关(1)或所述备用电源开关(2)断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电源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驱动机构还包括:偏压件(19),向所述驱动臂(14)施加使其远离所述合闸铁芯(9)方向移动的偏压力,以克服所述永磁体(5)的吸引力使所述衔铁(18)远离所述合闸铁芯(9)的偏压件(1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电源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压件(19)为弹簧。
11.一种开关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源转换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60323.6U CN210200590U (zh) | 2019-08-20 | 2019-08-20 | 双电源转换机构及具有该双电源转换机构的开关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60323.6U CN210200590U (zh) | 2019-08-20 | 2019-08-20 | 双电源转换机构及具有该双电源转换机构的开关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200590U true CN210200590U (zh) | 2020-03-27 |
Family
ID=69866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360323.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200590U (zh) | 2019-08-20 | 2019-08-20 | 双电源转换机构及具有该双电源转换机构的开关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20059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73723A (zh) * | 2019-08-20 | 2019-11-19 | 陕西铭拓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 双电源转换机构及具有该双电源转换机构的开关设备 |
-
2019
- 2019-08-20 CN CN201921360323.6U patent/CN210200590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73723A (zh) * | 2019-08-20 | 2019-11-19 | 陕西铭拓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 双电源转换机构及具有该双电源转换机构的开关设备 |
CN110473723B (zh) * | 2019-08-20 | 2024-04-19 | 陕西铭拓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 双电源转换机构及具有该双电源转换机构的开关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564386B2 (en) | Electrical switching device | |
CN101667511A (zh) | 继电器 | |
JP6744339B2 (ja) | 高電圧直流リレー | |
CN105190814B (zh) | 洛伦兹力激活的电开关装置 | |
KR20200025805A (ko) | 직류 릴레이 | |
CN202977311U (zh) | 电磁继电器及开关装置 | |
CN110473723B (zh) | 双电源转换机构及具有该双电源转换机构的开关设备 | |
CN210200590U (zh) | 双电源转换机构及具有该双电源转换机构的开关设备 | |
CN210722810U (zh) | 双电源转换机构及具有该双电源转换机构的供电电源 | |
CN110379656B (zh) | 双电源转换机构及具有该双电源转换机构的配电系统 | |
CN215580511U (zh) | 双电源切换开关 | |
CN111415838A (zh) | 一种新型双驱动双线圈单相接触器 | |
CN212625404U (zh) | 磁保持继电器 | |
CN114639560B (zh) |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 |
CN111613487A (zh) | 磁保持继电器及其工作方法 | |
CN110880437A (zh) | 应用于5g通信的微小直流接触器 | |
CN114613624B (zh) | 三工作位置切换开关装置及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 |
WO2013155870A1 (zh) | 电磁继电器及开关装置 | |
CN209912999U (zh) | 用于同轴射频开关的联动推杆组件 | |
CN109427509A (zh) | 继电器 | |
CN209804487U (zh) | 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 | |
CN2653683Y (zh) | 磁电式接触器 | |
CN219180432U (zh) | 多断口继电器 | |
CN203787313U (zh) | 一种用于接触器的互锁装置 | |
CN217333957U (zh) | 一种控制开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419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419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