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0197482U - 加湿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加湿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97482U
CN210197482U CN201920947733.4U CN201920947733U CN210197482U CN 210197482 U CN210197482 U CN 210197482U CN 201920947733 U CN201920947733 U CN 201920947733U CN 210197482 U CN210197482 U CN 2101974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umidifying
heating
humidification
wat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4773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hanyue Tang
汤展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4773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974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974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974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湿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加湿装置包括:加湿支架,加湿支架具有盛水件,盛水件限定出水槽;加湿组件,加湿组件设在水槽内,加湿组件包括湿膜组件;用于对水槽内的水加热的加热件;及用于驱动气流流向湿膜组件的加湿风机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湿装置,通过设置用于加热水槽内水的加热件,可以将水槽内的水加热,加热后的水可以沿着湿膜组件由下向上蔓延,加热的水和湿膜组件接触后蒸发加湿,增大加湿量,提升加湿效果。另外,风机驱动气流流向湿膜组件,然后流向室内,由于湿膜组件上的水经过加热,可以提高气流中携带湿气的温度,避免冷湿气直接吹向用户,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加湿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湿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有部分产品出现了带有加湿功能。但是现有加湿结构和功能方法,由于空调结构空间限制,加湿装置体积小,从而导致加湿量小,另外,加湿方案都是采用了对水的不变温度进行加湿,在冬天的时候冷湿气吹到人也是很不舒服的,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加湿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加湿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包括:加湿支架,所述加湿支架具有盛水件,所述盛水件限定出水槽;加湿组件,所述加湿组件设在所述水槽内,所述加湿组件包括湿膜组件;用于对所述水槽内的水加热的加热件;及用于驱动气流流向所述湿膜组件的加湿风机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通过设置用于加热水槽内水的加热件,可以将水槽内的水加热,加热后的水可以沿着湿膜组件由下向上蔓延,加热的水和湿膜组件接触后蒸发加湿,增大加湿量,提升加湿效果。另外,风机驱动气流流向湿膜组件,然后流向室内,由于湿膜组件上的水经过加热,可以提高气流中携带湿气的温度,避免冷湿气直接吹向用户,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件设在所述盛水件的外壁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设在所述盛水件的底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盛水件包括本体部和导热部,所述本体部限定出用于盛水的所述水槽,所述水槽的底壁上设有用于贯穿所述水槽底壁的容纳孔,所述导热部设在所述容纳孔内,所述加热件设在所述导热部的远离所述水槽的底壁上,所述导热部为金属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和所述导热部为一体注塑成型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孔的内周壁和所述导热部的外周壁之间设有密封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孔的内周壁和所述导热部的外周壁之间设有绝缘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盛水件的下方设置上部敞开的容纳盒,所述容纳盒与所述盛水件的底壁限定出容纳所述加热件的容纳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与所述容纳腔通过螺钉、卡扣或点焊方式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与所述盛水件的外壁面之间设有导热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件为板状或螺旋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件为PTC、电磁加热器或半导体加热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水泵组件,所述水泵组件设在所述加湿支架上,所述水泵组件适于将所述水槽内的水输送至所述湿膜组件的顶部以湿润所述湿膜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泵组件的抽水口位于所述水槽内且位于所述加热件的正上方或邻近所述加热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水箱,所述水箱设在所述加湿支架上,所述水箱与所述水槽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器部件和风机部件,所述换热器部件和所述风机部件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风机部件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机壳内并与所述换热器部件换热后从所述出风口排出;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为上述的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加湿风机组件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机壳内,并经所述加湿组件加湿后从所述出风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截面图;
图4是沿图2中B-B线的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右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左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俯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仰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主视图;
图10是沿图9中C-C线的截面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右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
空调室内机1000,
加湿装置100,
加湿支架1,盛水件11,本体部111,水槽1111,导热部112,
加湿组件2,湿膜组件21,微孔导水材料层22,
加湿风机组件4,
容纳盒5,翻边51,
水泵组件6,水箱7,
机壳200,第一安装腔201,第二安装腔202,第一进风口203,第二进风口204,换热器部件300,风机部件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00。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00,包括加湿支架1、加湿组件2、加热件和加湿风机组件4。
具体而言,加湿支架1具有盛水件11,盛水件11限定出水槽1111,加湿组件2设在水槽1111内,加湿组件2包括湿膜组件21。湿膜组件21的底端可以位于水槽1111内,水槽1111内的水可以由下向上蔓延并渗入至湿膜组件21上。加热件可以对水槽1111内的水进行加热,从而提高水槽1111内的水的温度,加热的水和湿膜组件21接触后蒸发加湿,增大加湿量,提升加湿效果。加湿风机组件4用于驱动气流流向湿膜组件21,从而加湿流向湿膜组件21的气流,从湿膜组件21流出的气流可以吹向室内以加湿室内环境,由于水槽1111内的水经加热件加热,湿膜上的加湿水温度相对未加热水的水温度较高,从而流经湿膜组件21的气流的温度可以升高,避免冷湿气直接吹到人使人感觉不舒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00,通过设置用于加热水槽1111内水的加热件,可以将水槽1111内的水加热,加热后的水可以沿着湿膜组件21由下向上蔓延,加热的水和湿膜组件21接触后蒸发加湿,增大加湿量,提升加湿效果。另外,加湿风机组件4驱动气流流向湿膜组件21,然后流向室内,由于湿膜组件21上的水经过加热,可以提高气流中携带湿气的温度,避免冷湿气直接吹向用户,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可选地,加热件设在盛水件11的外壁面上。由此可以避免加热件设在水槽1111内而导致水槽1111内的水进入加热件内部而损坏加热件。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加热件设在盛水件11的底壁上,水由于重力的作用下会向下流,相应的水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汇聚在水槽1111的底部,将加热件设在盛水件11的底壁上可以保证加热件对水槽1111内的水的加热效果。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加热件还可以设在盛水件11的侧壁上。
更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7所示,盛水件11包括本体部111和导热部112,本体部111限定出用于盛水的水槽1111,水槽1111的底壁上设有用于贯穿水槽1111底壁的容纳孔,导热部112设在容纳孔内,加热件设在导热部112的远离水槽1111的底壁上,导热部112为金属件。由此,加热件产生的热量可以传递至导热部112上,导热部112将热量再传递至水槽1111内的水上,导热部112为金属件,可以提高热量的传递效果。本体部111可以为塑料件,由此可以降低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
可选地,本体部111和导热部112为一体注塑成型件。在盛水件11的加工过程中,先将加工好的导热件放置到模具型腔中,然后向型腔内注入本体部111的原材料液,待本体部111的原材料液冷却成型后,本体部111和导热部112将连接在一起。由此可以避免本体部111和导热部112之间漏水,又可以提高水槽1111内的水的加热效率。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体部111和导热部112可以为两个独立的部件,容纳孔的内周壁和导热部112的外周壁之间设有密封件。密封件可以密封导热部112和本体部111之间的间隙,避免本体部111和导热部112之间漏水。另外,本体部111和导热部112单独加工,可以降低加工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容纳孔的内周壁和导热部112的外周壁之间设有绝缘件。由于加热件为通电器件,当加热件漏电时,漏电会传递至导热部112上,然后又传递至本体部111上,而在容纳孔的内周壁和导热部112的外周壁之间设置绝缘件,可以避免传递至导热件上的电传递至本体部111上,提高加湿装置100的使用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盛水件11的下方设置上部敞开的容纳盒5,容纳盒5与盛水件11的底壁限定出容纳加热件的容纳腔。加热件设在容纳腔内,可以对加热件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加热件损坏,从而保证加湿装置100工作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加热件与容纳腔通过螺钉、卡扣或点焊方式连接。其中,加热件可以仅与容纳盒5连接,或者加热件仅与盛水件11连接,或者加热件同时与容纳盒5和盛水件11连接。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容纳盒5的顶部敞开口处设有向外翻折的翻边51,翻边51与盛水盒的底壁贴合且连接,由此,便于容纳盒5和盛水盒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件与盛水件11的外壁面之间设有导热件。加热件上的热量首先传递至导热件上,然后传递至导热部112,导热部112将热量传递至水槽1111内的水上,实现水槽1111内水的加热。导热件的设置可以使得加热件的设置位置更加灵活。其中,导热件可以为金属件或导热硅胶等。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容纳盒5和盛水盒的底壁限定的容纳腔内可以填充导热材料件,由此可以提高导热件传递至盛水盒上的热量。
可选地,加热件为板状或螺旋状。由此可以增加加热件的面积,提高加热件产生的热量,从而提高水槽1111内水的加热效率。当然,加热件还可以为管状结构。
可选地,加热件为PTC、电磁加热器或半导体加热器。由此可以增加加热件的结构的多样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加湿装置100还包括水泵组件6,水泵组件6设在加湿支架1上,水泵组件6适于将水槽1111内的水输送至湿膜组件21的顶部以湿润湿膜组件21。水泵组件6将水槽1111内的水输送至湿膜组件21的顶部,水沿湿膜组件21由上向下蔓延,使得湿膜组件21的顶部也具有较高的含水量,使得湿膜整体均处在湿润状态。加湿风机组件4驱动气流流向湿膜组件21,从而可以使得湿膜组件21加湿气流,最后排出到室内以调节室内环境湿度。
进一步地,水泵组件6的抽水口位于水槽1111内且位于加热件的正上方或邻近加热件。由此,加热件加热的水能以最快速度被水泵抽到喷淋到湿膜组件21上方,从而节省功耗。
可选地,如图1所示,加湿装置100还包括水箱7,水箱7设在加湿支架1上,水箱7与水槽1111连通。水箱7可以具有储水的作用,便于向水槽1111内供水。水箱7内的水可以是人工加入,水箱7内的水也可以是自动加入,例如水箱7的进水口可以连接自来水管,水箱7内的水通过水箱7的出水口向水槽1111供水。其中,水箱7内可以设置水位检测器,例如水位检测器可以为浮子开关,在水位检测器检测到水位较低时,可以提醒用户加水或者通过控制实现自动加水。
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加湿组件2还可以包括微孔导水材料层22,微孔导水材料层22位于湿膜组件21的顶部。可选地,微孔导水材料层22从组织构造上可以选取堆聚、纤维、层状、散粒等多种形式。例如,微孔导水材料层22可以为PE海绵层或PU海绵层,由此使得微孔导水材料层22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且成本较低。水泵组件6将水槽1111内的水输送至微孔导水材料层22的顶部,输入至微孔导水材料层22的顶部的水向下渗入至微孔导水材料层22内并通过微孔导水材料层22的分散和导水作用,可以使得水向下均匀地渗入至湿膜组件21内,使得湿膜组件21由上向下均可以得到较为均匀的湿润,使得湿膜组件21的整体均处在湿润状态。
可选地,微孔导水材料层22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为d,所述d满足:d≥3mm。由此,可以保证微孔导水材料层22具有较大的吸水量,且可以进一步地增强对水的分散作用,进一步地使得模组件整体湿润更为均匀。
可选地,微孔导水材料层22的孔隙率为n,所述n满足:30%≤n≤80%。由此,通过将微孔导水材料层22的孔隙率n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可以使得湿膜组件21的渗透效率保持在较高的范围内,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加湿效率。
优选地,微孔导水材料层22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为d,所述d满足:3mm≤d≤9mm,且微孔导水材料层22的孔隙率n满足:30%≤n≤50%。由此,通过将微孔导水材料层22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d设置在上述范围内,且同时将微孔导水材料层22的孔隙率n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可以使得湿膜组件21的渗透效率保持在较高的范围内的同时,可以使得微孔导水材料层22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d较小,减少微孔导水材料层22的用料,并且可以减小加湿组件2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
如图1-图8所示,加湿风机组件4驱动气流沿湿膜组件21的厚度方向穿过湿膜组件21,水泵组件6邻近湿膜组件21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设置,加湿风机组件4的出风端41与水泵组件6分别位于湿膜组件21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水箱7与水泵组件6位于湿膜组件21的厚度方向上的同一侧。水泵组件6的出水口处设有开度可调的控制阀。由此,在水泵组件6工作时,可以通过控制控制阀的开度,从而调节水泵组件6单位时间的出水量,控制阀的开度越大,水泵组件6单位时间的出水量越大,控制阀的开度越小,水泵组件6单位时间的出水量越小,从而可以调节加湿效率和加湿量。其中,控制阀的开度可以根据检测到的环境湿度值进行控制,环境湿度值相对较大时,可以控制控制阀的开度较小,环境湿度值相对较小时,可以控制控制阀的开度较大,从而可以使得环境湿度始终保持在舒适的范围内。
下面根据图9-图1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机壳200、换热器部件300、风机部件400和上述加湿装置100。其中,空调器可以为分体落地式空调器,也可以为分体壁挂式空调器。
如图9-图11所示,机壳200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器部件300和风机部件400设在机壳200内,风机部件400用于驱动气流从进风口进入机壳200内并与换热器部件300换热后从出风口排出。加湿装置100设在机壳200内,加湿风机组件4用于驱动气流从进风口进入机壳200内,并经加湿组件2加湿后从出风口排出。
由此,在空调器工作时,风机部件400驱动气流从进风口进入机壳200内并与换热器部件换热后从出风口排出至室内,从而可以调节室内环境湿度。在空调器开启加湿功能时,加湿风机组件4工作,驱动气流从进风口进入机壳200内并通过加湿组件2加湿后从出风口排出至室内,从而可以调节室内环境湿度。
例如,在图9-11所示的示例中,空调器为分体落地式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1000和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1000包括上述的机壳200、换热器部件300、风机部件400和加湿装置100。机壳200内限定出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腔201和第二安装腔202,进风口包括上下排布的第一进风,203和第二进风,204,出风口包括上下排布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安装腔201连通第一进风口203和第一出风口,第二安装腔202连通第二进风口204和第二出风口,换热器部件300和风机部件400安装在第一安装腔201内,加湿装置100安装在第二安装腔内。
由此,在空调器工作时,风机部件400驱动气流从第一进风口203进入第一安装腔201内并与换热器部件300换热后从第一出风口排出至室内,从而可以调节室内环境湿度。在空调器开启加湿功能时,加湿风机组件4工作,驱动气流从第二进风口204进入第二安装腔202内并通过加湿组件2加湿后从第二出风口排出至室内,从而可以调节室内环境湿度。
另外通过控制加热件是否工作可以调节空调器的加湿量,使得环境湿度保持在舒适范围内。例如,在空调器开启加湿功能时,若检测到环境湿度值较大,可以仅开启加湿风机组件4,加热件关闭,通过水槽1111内的水湿润湿膜组件21,加湿风机组件4驱动气流穿过湿膜组件21,以起到加湿空气的作用;若检测到环境湿度值较小,加湿风机组件4和加热件均开启,通过水槽1111内加热的水湿润湿膜组件21,加湿风机组件4驱动气流穿过湿膜组件21,以起到加湿空气的作用,可以显著增大加湿效率和加湿量。由此,可以通过控制水泵组件6是否工作,可以调节空调器的加湿量,使得环境湿度保持在舒适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的加湿装置100,可以提高空调器的加湿效率和加湿量。另外还可以加热水槽1111内的水,从而使得湿膜组件21上的水温度较高,避免气流经过湿膜组件21加湿后直接将冷湿气吹向用户,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如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环境湿度,例如空调器可以具有湿度传感器,通过湿度传感器检测室内环境湿度;
判定检测的环境湿度值S0与第一预设值S1、第二预设值S2的关系,其中S1<S2,
若S0<S1,说明此时室内环境湿度较低,需要快速加湿,此时可以控制加湿风机组件4开启,使得室内环境湿度快速达到舒适范围内;另外,水槽1111内设置检测水温的温度传感器A,空调器上设置检测环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B,检测水槽1111水温度A和环境温度B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3℃,如果是,加热件关闭,如果否,开启加热件。
若S1≤S0≤S2,说明此时室内环境湿度在舒适范围内,通过控制加湿风机组件4开启且控制加热件关闭,使得加湿装置100保持在较小的加湿效率和加湿量,以使得室内环境湿度维持在舒适范围内。
若S0>S2,说明此时室内环境湿度较大,不需要加湿,控制加湿风机组件4和加热件均关闭。
此外,加热件的开启和关闭可以与湿度大小无关,可以直接根据水温和环境温度进行控制,检测水槽1111水温度A和环境温度B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3℃,如果是,加热件关闭,如果否,开启加热件。
可选地,所述S1为40%,所述S2为60%,由此通过控制加湿装置100100,可以使得室内环境湿度保持在40%-60%的范围内,使得室内环境湿度保持在体感舒适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湿膜组件21加湿过程中,如果能对水温进行同步加热,然后加热的水和湿膜组件21触后蒸发加湿,其加湿效果明显提升,尤其温度在能提升3度以上时候,效果最明显,考虑水温升高太多的安全风险,控制水温升高在1.5到5.5度范围内,相比环境温度,因为温度太低,加湿效果不好,温度太高,一个是浪费功耗,另一个是对湿膜组件21材料、安全性有影响。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湿支架,所述加湿支架具有盛水件,所述盛水件限定出水槽;
加湿组件,所述加湿组件设在所述水槽内,所述加湿组件包括湿膜组件;
用于对所述水槽内的水加热的加热件;及
用于驱动气流流向所述湿膜组件的加湿风机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设在所述盛水件的外壁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设在所述盛水件的底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水件包括本体部和导热部,所述本体部限定出用于盛水的所述水槽,所述水槽的底壁上设有用于贯穿所述水槽底壁的容纳孔,所述导热部设在所述容纳孔内,所述加热件设在所述导热部的远离所述水槽的底壁上,所述导热部为金属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和所述导热部为一体注塑成型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孔的内周壁和所述导热部的外周壁之间设有密封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孔的内周壁和所述导热部的外周壁之间设有绝缘件。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水件的下方设置上部敞开的容纳盒,所述容纳盒与所述盛水件的底壁限定出容纳所述加热件的容纳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与所述容纳腔通过螺钉、卡扣或点焊方式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与所述盛水件的外壁面之间设有导热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为板状或螺旋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为PTC、电磁加热器或半导体加热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水泵组件,所述水泵组件设在所述加湿支架上,所述水泵组件适于将所述水槽内的水输送至所述湿膜组件的顶部以湿润所述湿膜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组件的抽水口位于所述水槽内且位于所述加热件的正上方或邻近所述加热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水箱,所述水箱设在所述加湿支架上,所述水箱与所述水槽连通。
16.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换热器部件和风机部件,所述换热器部件和所述风机部件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风机部件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机壳内并与所述换热器部件换热后从所述出风口排出;
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为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加湿风机组件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机壳内,并经所述加湿组件加湿后从所述出风口排出。
CN201920947733.4U 2019-06-21 2019-06-21 加湿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101974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47733.4U CN210197482U (zh) 2019-06-21 2019-06-21 加湿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47733.4U CN210197482U (zh) 2019-06-21 2019-06-21 加湿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97482U true CN210197482U (zh) 2020-03-27

Family

ID=69872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47733.4U Active CN210197482U (zh) 2019-06-21 2019-06-21 加湿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9748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84609A (zh) * 2021-12-24 2022-05-1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控制可移动加湿器的方法及装置、可移动加湿器
WO2022183748A1 (zh) * 2021-03-01 2022-09-0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加湿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83748A1 (zh) * 2021-03-01 2022-09-0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加湿控制方法
CN114484609A (zh) * 2021-12-24 2022-05-1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控制可移动加湿器的方法及装置、可移动加湿器
CN114484609B (zh) * 2021-12-24 2024-03-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控制可移动加湿器的方法及装置、可移动加湿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687457B1 (en) Heated humidifier for incubator
CN110715426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210197482U (zh) 加湿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7366971B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110715428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11947306B (zh) 电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26519A (zh) 一种加湿系统、新风加湿系统、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CN202056981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07355885B (zh) 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CN209763393U (zh) 加湿组件、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CN109974108A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062421U (zh) 一种风机盘管
CN114263963A (zh) 电暖器及电暖器的控制方法
CN212341749U (zh) 一种实验室检测用控温装置
CN211526565U (zh) 一种加湿组件,采用该加湿组件的空调冷风机
CN209960637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JP2008025898A (ja) 加湿機能付空気清浄機
CN110715427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JP3837651B2 (ja) 気化式加湿装置
CN217031330U (zh) 电暖器
CN105737242A (zh) 一种具有加湿功能且湿度可调节取暖器
CN217464653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765342U (zh) 一种利用取暖余热进行加湿的取暖器
CN217209635U (zh) 一种取暖加湿器
KR20020004258A (ko) 습도 조절이 가능한 공기조화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